船舶生产设计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造船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造船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制造和试航等,都需要合理有效的生产设计。

本文将介绍若干造船生产设计的知识点,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船体结构设计船体结构设计是造船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船体线形设计和结构布局设计。

船体线形设计要求根据船舶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确定船体形状,确保船体的稳定性和流线型。

结构布局设计则需要考虑各个舱室、舱壁、甲板的布置,确保船舶的强度和舒适性。

2.材料选择与使用在船舶的制造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

船体主要使用钢材、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船舶的用途、使用环境以及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在船舶的生产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材料,确保船体的强度和安全性。

3.舾装设计舾装设计是指船舶内部设施和装饰物的设计。

它包括船舱、机舱、船尾平台、船甲板以及各种管路和电气设备等的布局和设计。

舾装设计要考虑到船舶的舒适性和功能需求,并确保各个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生产工艺规划生产工艺规划是指根据造船工艺和流程,对制造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

它包括工艺路径的确定、工艺装备的选择、工序的排布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等。

生产工艺规划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造船工作的顺利进行。

5.质量控制与检测在造船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与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设计人员需要合理设计质量控制步骤和检测方法,从材料的选择到组装过程的控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质量控制与检测的目的是保证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6.安全管理与环保设计在造船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和环保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人员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安全设施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还需要考虑船舶的环保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结:造船生产设计是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船体结构到生产工艺,从材料选择到质量控制,从安全管理到环保设计。

船体生产设计期末复习(2版)

船体生产设计期末复习(2版)

(造船生产设计)期末复习题一.概念题:1.舾装生产设计的目的在于根据“以船体为基础、舾装为中心、涂装为重点”,统筹协调造船中船体与舾装两大主题工程,使之有利于舾装工程的(预制)与(预装)。

2.预舾装是将(码头)舾装作业和(船内)舾装作业提前在地面上进行的一种舾装方法。

3.预舾装可以分为(单元)舾装、(分段)舾装、(总段)舾装和(船内)舾装。

4.分段舾装是在分段或总段制造的适当阶段将分段或总段所属的舾装件或舾装单元在分段上船台(前)安装到船体分段或总段上去的一种舾装方法。

5.舾装生产设计,就是在(综合)布置图的基础上,按划分的(区域),充分利用(预舾装)技术,分阶段设绘舾装工作图,编制管理图表,实现舾装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的设计。

6.船体的生产管理是以(分段)作为中间产品来进行管理的,它的设计、采购、制造、计划管理等都是以分段作为导向的,将区域再按照某些原则划分为(更小)的单位,也就成了“舾装分段”,即我们现在称之为舾装(托盘)。

7.托盘是一个(作业)单位,又是一个供安装用的器材(集配)单位。

8.工厂生产管理部门在编制建造方针和施工要领时要确定每条船舶的(区域)划分、(托盘)划分、(单元)划分及船体(分段)划分和总组的范围、方法等。

9.造船工程管理是对造船这一特定的对象进行的工程管理,主要体现在(建造方针)和托盘管理、(施工要领)与托盘管理两个方面。

12. 船舶舾装区域的划分是根据船体的(基本结构)型式、(分段)划分和(总段)组装的范围及综合考虑舾装件的密集程度、设计工作量、劳动力的分配、设计出图计划、程序等要素。

13. 舾装区域划分小区域时机舱结构形式的特点是以(甲板)层次组成。

所以首先以每层甲板作为小区分的划分线划分。

14. 舾装区域划分时居住区域是先按(竖向)的层次划分,(同一)层次再按左、右舷和前、中后划分小区分。

15. 划分托盘时,首先要进行(舾装)区域的划分,在舾装区域确定后,即可对区域内的舾装件进行(托盘)划分工作。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造船工艺是指通过设计、制造和建造船体所需的技术和工艺过程。

在船舶建造领域中,生产设计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总结一些造船生产设计的核心知识点,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和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一、船舶设计原理1.1 水动力学原理在船舶设计中,水动力学是一个核心原理。

它研究船体在水中运动的性能,包括阻力、推力、浮力等。

设计师需要了解水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便进行船舶外形的优化设计。

1.2 结构力学原理结构力学原理是指在船舶设计中考虑船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设计师需要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荷载计算、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标准等。

1.3 稳性原理稳性原理是指船舶在水中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设计师需要了解稳性计算方法和稳定性要求,以确保船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二、船舶结构设计2.1 船体外形设计船体外形设计是指确定船舶的尺寸、型号和形状。

设计师需要考虑船舶的使用目的、载货量、船速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船体外形。

2.2 船体内部布局设计船体内部布局设计是指确定船舱、机舱、船舶设备等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布置。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船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

2.3 船体结构设计船体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船体的结构布置和连接方式。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船舶的荷载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确保船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生产工艺设计3.1 分段建造分段建造是一种常用的船舶建造工艺。

它将船体分割成多个可独立制造的小段,然后逐段制造和组装。

设计师需要确定合理的分段方案和制造顺序,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2 焊接工艺焊接是船舶建造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的焊接方法和材料,开展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接头设计,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3.3 喷涂工艺船体的喷涂工艺是确保船体表面防腐和美观的重要步骤。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涂料和喷涂方法,制定喷涂工艺规范,以确保船体的防腐性能和外观质量。

造船的基本设计知识点

造船的基本设计知识点

造船的基本设计知识点船舶设计是指根据船舶的用途、载货量、航行速度、航程等要求,通过确定船舶的形状、结构、机械设备等参数,以满足船舶的性能要求并确保船舶的安全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造船的一些基本设计知识点。

一、船舶类型与用途船舶根据其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货船、客船、油船、散货船等。

每一种船舶都有其独特的设计要求,包括载货量、速度、航程等。

二、船舶的结构船舶的结构包括船体、船底、船舱、船舱盖等。

船体是船舶的主体部分,承受着外界的压力和载重的作用,其横剖面的形状对船舶的航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船舶的稳性船舶的稳性是指船舶在受到外界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船舶稳性的设计是为了保证船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平稳,不发生倾覆。

四、船舶的推进装置船舶的推进装置主要包括船舶主机、螺旋桨等。

船舶主机是船舶的动力来源,螺旋桨则是用于推进船舶前进或倒退的装置,两者的设计和选型对船舶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船舶的电气设备船舶的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电气控制系统等。

这些电气设备的设计要考虑到船舶的特殊工况,例如防水、防火等要求,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和可靠性。

六、船舶的通信与导航设备船舶的通信与导航设备是船舶的重要配备,包括雷达、GPS导航系统等。

这些设备在船舶的航行安全和导航准确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船舶的安全装备船舶的安全装备包括救生船、救生衣、消防设备等。

这些装备的设计要满足相关国际航海安全规定的要求,以确保船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八、船舶的船员生活设施船舶的船员生活设施包括船舶的船舱、厨房、卫生间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要满足船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并确保船员能够在船上长期居住和工作。

以上是造船的基本设计知识点的介绍。

船舶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要求和因素。

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使船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不同类型的船舶在设计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设计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考虑。

大船设计原理知识点汇总

大船设计原理知识点汇总

大船设计原理知识点汇总一、引言大船设计是船舶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型船舶的设计原理的深入了解对于船舶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船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船体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二、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1. 负载要求:根据船舶使用的需求和载货量,确定设计的负载要求,包括荷载能力、稳定性要求等。

2. 流体力学:考虑水动力学和气动力学对船舶运动的影响,以及阻力和推进力的计算。

3. 结构设计:确定船舶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包括船体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4. 稳性设计:考虑船舶的水平和垂直稳定性,以及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计算。

5. 航行性能:通过计算船舶的速度、操纵性和操纵性能,确定船舶的性能要求。

三、船体结构设计1. 船型设计:确定船舶的外形和尺寸,包括船体的船首形状、船尾形状和侧面形状等。

2. 壳体设计:确定船体的壳体结构,包括底部的纵梁、侧壁的纵梁和甲板的纵梁等。

3. 舱室设计:确定船舶的舱室结构,包括货舱、机舱和客舱等。

4. 安全设计:考虑船舶在不同工况下的足够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船舶的安全。

四、动力系统设计1. 主机系统:确定船舶的主机类型和数量,包括柴油机、蒸汽涡轮机和电动机等。

2. 推进系统:确定船舶的推进方式和推进器类型,包括螺旋桨、舵桨和水喷射等。

3. 辅助系统:确定船舶的辅助系统,包括发电机系统、冷却系统和通风系统等。

4. 安全系统:确保船舶的安全,包括消防系统、船舶通信系统和监控系统等。

五、船舶设备与布置设计1. 舾装设计:确定船舶的舾装结构和布局,包括甲板上的设备和舾装设备等。

2. 船舶布置设计:确定船舶的柜子和设备的布置位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舱室的有效使用空间。

3. 系统集成:确保不同系统的顺利协同工作,提高整个船舶的性能和运营效率。

六、总结大船设计原理是船舶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船舶的结构、动力系统和设备布置等方面的设计。

船舶的设计原理需要考虑负载要求、流体力学、结构设计、稳性设计和航行性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船舶设计理论知识点

船舶设计理论知识点

船舶设计理论知识点船舶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介绍船舶设计的理论知识点。

1.船舶类型和用途:首先,了解不同类型和用途的船舶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船舶类型包括货船、客船、油轮、军舰等。

每种类型的船舶都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和特点。

2.船舶结构:船舶的结构是船舶设计的基础。

船体结构包括船体外壳、甲板、舱室等。

了解船舶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对于设计一个稳定、强度合理的船舶至关重要。

3.船舶稳性:船舶的稳性是指船舶在水中平衡的能力。

了解船舶的稳性原理和计算方法对于确保船舶的安全和舒适性至关重要。

4.船舶流体力学:船舶在水中运行时会受到水流和波浪的影响。

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船舶的水动力性能,提高船舶的速度和燃油效率。

5.船舶推进系统:船舶推进系统是船舶移动的关键。

了解不同类型的推进系统,如螺旋桨、水动力推进系统等,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最适合的推进系统。

6.船舶电气系统:现代船舶离不开电气系统的支持。

了解船舶电气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安全要求是设计一个可靠的船舶的前提。

7.船舶材料:船舶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构建船体和其他部件。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有助于设计师做出明智的选择。

8.船舶安全:船舶设计必须考虑船舶的安全性能。

了解船舶的安全要求和规范,包括防火、救生设备、泄漏控制等,有助于设计师设计出更安全的船舶。

9.船舶舾装设计:船舶的舾装设计包括船舶的内部布局和装饰。

了解船舶舾装设计原则和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提高船舶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10.船舶建造与验船:最后,了解船舶建造的过程和验船的程序是船舶设计师必备的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设计师与造船厂和船级社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总结起来,船舶设计理论包括船舶类型和用途、船舶结构、船舶稳性、船舶流体力学、船舶推进系统、船舶电气系统、船舶材料、船舶安全、船舶舾装设计以及船舶建造与验船等知识点。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船舶设计的原理和要求,以更好地设计出满足需求的船舶。

船舶设计原理复习整理

船舶设计原理复习整理

表征船舶外形的特征参数主要有主要尺度和船型系数、横剖面面积曲线形状、设计水线形状、横剖线形状、首尾轮廓及甲板线形状。

为了满足船舶在航行和操作中的各种要求,一般货船上配备各种必要的设备,如:起货设备、锚泊和系泊设备、救生设备、操纵设备、航行、信号设备等。

船舶在航行和停泊中的污染主要有油类污染、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包装的有害物质污染、船舶生活污水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生活污水处理方式:1.贮存柜式 2.处理排放式 3.再循环式处理何谓结构吃水:有些载运轻泡货的货船,为加大载运重货时的载重量以提高其经济性,把吃水设计成可变的,在设计吃水线之上还加一载重吃水线,结构设计时要满足这种吃水状态对结构强度等的要求,此时的吃水称为结构吃水。

为什么要将海洋划分为若干季节区?主要划分为哪些季节区?船舶的安全性与其所在海域的风浪情况关系密切。

海区不同其风浪要素不同,则对船舶甲板上浪影响不同。

法规根据各海区在一年内各时期的风浪情况,将海洋划分为若干季节区。

季节区分为:北大西洋冬季区,冬季区,夏季区,热带区,夏季淡水区,热带淡水区。

舶吨位用途有:(1)作为费用支付的基准(2)作为营运管理中划分等级的依据和配置安全设施的衡准(3)作为表示商船建筑规模大小的一种度量。

简述确定载重型船舶主要要素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分析设计任务书,确立设计思想;2、从浮力入手初步拟定排水量、主要尺度和方形系数;3、设计空船重量、重量和浮力平衡4、性能校核简述确定布置地位型船舶主要要素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首先从布置入手初步拟定Lpp,B,D值;2计算重量,选择吃水,重力和浮力平衡,计算方形系数;3进行性能校验,调整主要要素。

大的吃水对增加螺旋桨的性能有何好处?增加设计吃水可增大大螺旋桨直径,提高其效率,吃水增加可加大螺旋桨的埋水深度,降低空泡,有利于螺旋桨工作。

船舶设计时,从哪几个方面考虑提高船舶的推进效率?1)提高螺旋桨敞水效率2)提高相对螺旋效率3)提高船身效率4)提高轴系效率.船舶在压载航行时,为什么要保证一定的首吃水、尾吃水和平均吃水?船舶的装载情况变化,船舶的浮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一、造船生产设计的基本原理造船生产设计是在船舶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结构设计、设备设计和系统设计三个方面。

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结构设计:船体结构设计是造船生产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船体型式选择、结构布局、材料选取、结构设计计算、强度校核等。

其原理是在保证船舶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结构轻量化、抗风险、低成本的目标。

2. 设备设计:船舶设备设计包括船用机械、电气和自动化设备等,其原理是在满足船舶使用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设备的高效性、可靠性、节能性和安全性。

3. 系统设计:船舶系统设计包括动力、液压、气动、供配电、通信、导航等系统的设计,其原理是在满足船舶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造船生产设计的设计过程造船生产设计的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最终确认四个阶段。

其设计过程主要步骤如下:1. 需求分析:根据船舶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对船舶功能、性能、安全、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确认。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宜的船舶结构、系统和设备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和方案比选。

3. 详细设计: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船舶的详细设计,包括结构设计计算、设备选型、系统布置等。

4. 最终确认:对详细设计结果进行检查和确认,形成最终的造船生产设计方案。

三、造船生产设计的设计方法造船生产设计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系统思维、综合优化、集成设计和信息化设计等。

其设计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思维:采用系统思维方法进行设计,整体考虑船舶结构、系统和设备之间的关系,确保船舶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 综合优化:采用综合优化方法进行设计,综合考虑船舶功能、性能、安全、经济等方面的指标,实现设计的最优化。

3. 集成设计:采用集成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实现船舶结构、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协调和集成,确保设计的一体化和协同化。

4. 信息化设计:采用信息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专业设计工具,实现设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生产设计复习要点1.船舶生产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从施工的立场出发,通过设计的形式,考虑高质量、高效率、短周期、并确保安全地解决怎样造船与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设计。

2:50 年代到70 年代船舶设计通常划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现在的船舶设计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

3:按工程内容分生产设计包括两个部分:船体生产设计、舾装生产设计(船装、机装、电装生产设计)4:船体生产设计负责从船体放样开始到加工、装配、船体总装等船体结构施工的一切设计工作,包括型线放样、结构放样、绘制工作图和管理表。

5:船体生产设计工作图表主要有:钢材套料切割图、部件图及零件表、分段图及零件表、船台工作图、分段重量重心表、脚手架作业图、吊环布置图。

6:如果打破专业的界限,从生产设计的顺序或阶段来划分,生产设计基本内容:一是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二是生产设计图纸和管理表的绘制。

7: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生产设计技术准备、计划准备、工程控制准备。

8:管理表:指设绘生产设计工作图过程中所提供的关于工艺流程、材料、设备、半成品的配套、成本控制、工时、物量负荷的平衡和生产日程计划控制等方面工作所需的图表。

9:造船原则工艺说明书:一般是由船厂设计部门或船体车间,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同时或之后(在施工设计阶段),从整个船厂和船舶产品的特点,以船体为中心和重点,编制的一份造船工艺综合技术文件。

内容:1)概述。

说明船舶的主要尺度、用途、船体结构特征等;2)介绍船体主要材料及技术要求;3) 确定造船方法(是分段建造,还是整体散装等),介绍船体分段的划分情况并作必要的说明;4) 确定船体建造方案与工艺流程;5) 确定焊接的技术要求和焊接材料的选用,明确焊接工艺方法;6) 焊缝质量检验方法及焊缝透视的百分比;7) 船体密性实验的标准和原则;8) 其它。

如船体涂装的原则、超过舱口尺寸的大型设备进舱的措施、主辅机吊进机舱的工艺、选定精度标准、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等。

10:船舶建造方针书:是以船体为基础、以舾装为中心、以现代化造船为主导、通过工艺、计划、成本、质量、施工等综合平衡后的一揽子整体统筹方案,是一部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总纲和工作“宪法” 。

11:船舶建造方针书与工艺说明书的区别?原则工艺说明书一般是由船厂设计部门或船体车间,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同时或之后(在施工设计阶段) ,从整个船厂和船舶产品的特点,以船体为中心和重点,编制的一份造船工艺综合技术文件。

船舶建造方针书的编制,不同于通常以船体建造为主的原则工艺说明书的编制。

船舶建造方针书是以船体为基础、以舾装为中心、以现代化造船为主导、通过工艺、计划、成本、质量、施工等综合平衡后的一揽子整体统筹方案,是一部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总纲和工作“宪法” 。

通常把推行生产设计之前所编制的这份综合性造船工艺文件,称之为“原则工艺说明书”,推行生产设计之后,称之为“船舶建造方针书” 。

12:建造法:塔式建造法、环形总段建造法、岛式建造法、一条半建造法、两段建造法、一线两点建造法。

13:分段划分的基本原则:吊车最大起重原则、原材料最佳利用率原则、均衡组织生产原则、船体结构强度合理性原则、施工工艺合理性原则、安全施工原则、扩大分段预舾装原则。

14:船台吊装网络图:表明船台合拢的顺序和日程。

好的还详细的表明了分段的类型、组合特征,如分段装配和总段装配等建造要素。

15:造船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在造船工程中的应用,表示整个造船生产过程各个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衔接关系和作业时间,用以组织造船生产,控制并尽可能缩短造船周期。

16:关键线路:由总时差为0 的活动著称的线路;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

(时间?优化?)优化和调整:1)增加劳动力和实行多班制,延长作业时间。

2)有时也可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方法,来进一步缩短造船周期。

17:施工要领:将建造方针书中提出的各项具体内容在生产设计、施工管理的方法上加以具体落实,也就是在各阶段以及各分阶段,从技术上指明作业的顺序、方式、日程、特殊的施工注意点和技术要求,作为知道生产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技术文件。

(船体施工要领、机装施工要领、船装施工要领、电装施工要领、专题施工要领)18:施工要领与建造方针书的区别?施工要领不同于一般的工艺流程,也不同于各种制造或安装的技术条件,它主要侧重于说明基本的工艺步骤和技术要点,有时也说明基本的施工方法。

船舶建造方针书主要侧重于从整个产品角度来说明建造方法、建造程序,以及各主要环节所采用的工艺原则及其相互间的顺序关系19:计划准备:指所要设计的船舶应该在船厂建造能力范围内,充分处理好建造计划和设计计划之间的协调关系,使生产设计的过程充分体现所建造船舶产品能按均衡生产的计划如期完成。

(确定船舶建造的顺序计划、负荷计划、日程计划)20:生产设计编码:应用成组技术的原理,把船体结构零件和舾装件等在生产中体现的有关特征,以字母和数字的结合形式予以表征的一项设计技术。

21:船体生产设计: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船厂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以合理的建造方针为指导,按照工艺阶段和施工区域的生产与管理需要,绘制工作图、管理表以及提供有关施工信息的工艺文件,用以指导和组织生产的设计过程。

22:船体建造分为五个工艺阶段:零件加工、部件装配、组合件装配、分段装配和船体总装(船台装配)工作图设绘:1) 确定施工对象建造时的放置状态,所需胎具、样板等;2) 零件编码,零件的组合情况、组合顺序、接缝要求;3) 焊接方法、边缘加工、焊接规格、通焊孔、截漏孔以及缓焊要求;4) 矫正时机、部位、方法与技术要求;5) 马脚清理;6) 结构上孔的预开,梯子、放水塞、人孔盖的预舾装等;7) 零件加工路线;8) 分段建造及检验的工作流程;9) 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精度要求等;10) 工时定额和材料定额;11) 套料等。

23:船体生产设计工作图的出图模式:按工序工位出图模式、按分段出图模式24:分段工作图由工作图图面、零件明细表、工艺表、胎架图表。

25:管理表:是指设绘生产设计工作图过程中所提供的关于工艺流程、材料、设备、半成品的配套、成本控制、工时、物量负荷的平衡和生产日程计划控制等方面工作所需的图表。

26:在编制管理表的过程中,工作量最为集中的是零件明细表,它不同于传统的零件表,其他还有装配与焊接长度表、工时定额表、分段钢材备料表、分段重量重心表以及套料阶段划分表等。

27:船舶零件明细表的作用:要求不但表示“是什么” ,而且还要表达零件如何有机地组合起来,如装在何处、零件的制作是沿着一条怎样的路线进行加工,随后又是沿着怎样的工艺路线进行组合。

28:装配长度:指部件装配、组合件装配、分段装配和船体总装的定位连接长度。

(反映了装配工作量的大小)29:焊接长度:指部件、组合件、分段装配和船体总装的焊接长度。

30:分段钢材备料表:又称车间钢材定额表,是以分段为单位,将本分段中所有的板材和型材按板厚、牌号、规格的耗量分别统计汇总得到的,作为车间领料和供应部门发料的依据。

31:分段重量重心表:以分段为单位,汇集各零部件的重量及重心位置计算得到的,一般只考虑分段各零部件的理论重量。

32:船体辅助性作业:一般是指发生在船体建造过程中而又最后不组成船体结构本身的施工。

33:临时性吊环:A 型、B 型、C型、D 型;一般安装在分段上的纵横构件相交的部位,连续焊,需要加强。

34:舾装技术:分为单元组装、分段预装、总段预装、船内舾装四大类单元组装、分段预装、总段预装属于预舾装)单元组装:亦称单元舾装,它是舾装技术的关键部分。

它是以某一舾装件为主体,其他舾装件依附于其上而形成的一个组合整体。

分段预装:是将舾装件或整个单元在分段上船台前,安装到船体结构(分段)上去的一种舾装方法。

总段预装:亦称立体舾装,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船体分段装配合拢后,在上船台前,所完成的舾装件的安装。

船内舾装:就是在船台上安装舾装件,或者是在船舶下水之后在舾装码头进行安装的一种舾装方法。

35:舾装综合布置图:(是舾装生产设计的基础)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在图纸上对各种舾装件同船体结构之间、舾装件同舾装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进行合理布置。

经过反复调整最后定位,把舾装件在加工制作、安装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图面上妥善解决所设绘的舾装布置图。

按区域分为:机舱综合布置图、舱室综合布置图、甲板综合布置图36:舾装生产设计:指在舾装综合布置图的基础上,按区域、分阶段设绘舾装工作图和管理表,实现舾装设计、工艺和管理的一体化,最大限度采用预舾装的一种设计。

通俗地说,就是要把舾装过程中,如何施工、如何组织施工等问题,通过设计的形式,在图画上预先考虑并解决。

37:托盘:1)首先,是一个作业单位,表示舾装施工的范围(即区域)、方法与要求2)其次,它又是一个器材集配单位,即提供该区域舾装件制作所需的原材料清单,又能把属于该区域内加工制作好的舾装件,集中存放在一个可移动的平台或铁篮子里。

38:托盘管理:指每一个有舾装件安装的施工区域都有一个托盘与之相应,并以托盘为单位进行组织生产,物资配套以及工程进度安排的一种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

39:托盘划分依据:船舶建造方针书40:托盘划分原则1)必须按安装阶段划分托盘。

同一托盘内的材料设备,必须同一工序、同一安装阶段安排;2)必须按安装位置划分托盘。

同一托盘的材料设备,必须是同一安装区域的;3)必须按安装顺序划分托盘。

4)必须按工作量大小划分托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