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我爱家乡—》上课讲义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家乡美景和风俗。
2. 学会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家乡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b. 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分享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c.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说“家乡的风景如画”?3. 讨论交流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美景和风俗的感悟。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4. 朗读感悟a.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b. 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点评并鼓励。
5. 表达练习a.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6. 总结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学生课后收集家乡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 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引导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开展家乡特色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图片,引发对家乡的好奇心。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对家乡的看法。
2. 邀请学生依次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热爱。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特点和资源。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探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章:家乡的人文景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景观的认知和热爱。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
2. 探讨家乡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
第四章: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知和关注。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特色和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经济特色和发展现状。
2. 探讨家乡的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家乡的经济特色和发展现状。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和责任。
教学内容: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和责任。
教学活动:第六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认知和热爱。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和特色。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民间绘画等。
2. 探讨家乡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及其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课件上课讲义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设计
湖北襄阳襄州区朱集镇第二小学 余艳丽
猜一猜
什么东西你看不见,但是
人就是教从版天第上一来册?—第—二—单—元: 黄河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张弓射出,鸿鸟惊飞。— ———长江
学小唱龙歌叫黄曲河《,我大爱龙叫家什乡,我 么?爱—祖—国——》长教6380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 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亚马逊河与尼 罗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它源远流长,孕育了华夏文明,孕育了 中华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 河”。
读一读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中国有条大江, 名字就叫长江, yuán yuǎn liúcháng
长江源源流长,
我爱我的家乡。 中国有条大河, 名字就叫黄河,
bēn téng
黄河奔腾万里,
我爱我的祖国。
请双击图标打开观看
请双击图标打开观看
谢谢! 再见!
幼儿园教案 我爱家乡

幼儿园教案:我爱家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观察、感知、思考、交流等途径,对家乡产生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2.能够简单描述自己家乡的名称、位置、特色、历史等信息。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促进幼儿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课程名称:我爱家乡2.学习内容:–家乡的概念、名称和位置。
–家乡的特色、历史和文化。
–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家乡的风俗和民俗。
3.学习形式:–课堂讲授:介绍家乡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风景、名胜和文化特色。
–视频播放:播放家乡的宣传片或介绍视频。
–亲身体验:让幼儿亲自制作代表家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并进行角色扮演和游戏。
–组织交流: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节:认识家乡1.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课题,叫做“我爱家乡”,你们知道什么是家乡吗?(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请幼儿介绍自己家乡的名称。
)2.介绍家乡的概念和背景知识,并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历史和文化。
第二节:认识家乡的风景和名胜1.导入: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名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请幼儿说出自己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记忆。
第三节:认识家乡的风俗和民俗1.导入: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独特的文化习俗,你们知道有哪些吗?(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请幼儿说出自己家乡的主要文化习俗。
)2.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介绍家乡的风俗和民俗,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记忆。
第四节:亲身体验制作手工艺品1.导入:我们都知道,自己家乡的特色和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来体验一下如何制作代表家乡特色和文化的手工艺品。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材料和方法,并进行示范。
)2.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代表家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并进行角色扮演和游戏,让幼儿能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家乡的特色和文化。
2024《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我爱家乡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乡村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如著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等。
3. 家乡的经济发展: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主要产业、特色产品等。
4. 家乡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5. 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如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情况。
2. 学生发言:让学生依次上台发言,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家乡的特点,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5. 小组汇报:各小组依次上台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6. 总结: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发言,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2. 让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制定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家乡的地图或图片2. 有关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3. 家乡经济发展的数据和案例4. 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5. 家乡的风土人情相关资料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家乡情况,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评。
2. 在学生发言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大班《我爱家乡》教案模板

大班《我爱家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家乡风光图片、视频、实物等。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环保宣传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有什么特色?(二)主题活动1.认识家乡(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家乡的地理环境,如:山水、田野、建筑等。
(2)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特点,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
(3)幼儿分享自己在家乡的见闻和感受。
2.家乡的特色文化(1)教师展示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美食等。
(2)幼儿讨论家乡的特色文化,分享自己的了解。
3.爱护家乡(1)教师引导幼儿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浪费等。
(2)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提出环保措施。
4.合作创作(1)教师分发绘画工具,引导幼儿合作创作一幅家乡的画。
(2)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出心中的家乡。
(3)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2.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教师强调家乡的美好,鼓励幼儿为家乡的环保和发展做贡献。
六、作业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了解家乡的更多知识,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家乡的绘画作品,亲子互动,增进感情。
七、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家乡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合作创作环节,幼儿表现出较强的合作精神,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但在环保意识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环保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环保意识的小公民。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幼儿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最高的山是哪座吗?幼儿A:我知道,是白云山!教师:很好,白云山的风景怎么样?幼儿B:白云山的风景很美,有很多树和花。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和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写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爱家乡》的阅读与理解。
2. 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的介绍。
3. 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家乡特色。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
2. 阅读课文《我爱家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分析课文,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
4.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特色,进行互动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开展家乡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3. 举办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我爱家乡》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环保宣传资料。
八、教学要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和创新能力。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家乡特色,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3. 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爱家乡》音乐教案

《我爱家乡》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学生能够唱出家乡的歌曲,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活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歌曲: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学唱。
2. 家乡的音乐文化:介绍家乡的音乐传统和特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家乡的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
2. 教学法: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生跟唱。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通过实践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音乐文化。
2. 歌曲学习:教唱家乡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3. 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如舞蹈、合唱等。
4.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唱出家乡的歌曲,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活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生对家乡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歌曲,包括歌词和旋律。
2. 准备音乐活动的材料和道具。
3. 准备教学课件和图片。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音乐文化,学会唱家乡的歌曲。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3. 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如舞蹈、合唱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音乐文化。
4.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对家乡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家乡的音乐文化,是否选择了适合学生的歌曲。
2.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我爱家乡—》
“文苑飘香”教学设计
四(8)刘慧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并能多角度描写景物。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品及著名人士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你的家乡吗?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古今中外的著名人士,令人叫绝的土特产品,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
请你从家乡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可以是《我爱家乡的——》,也可以是《我的家乡》。
那么,你们想一想,《我爱家乡的——》、《我的家乡》让我们最值得爱的、最值得夸的、最值得写的是什么?
明确:亮丽风景——九仙山、石牛山、戴云山、云龙谷、岱仙瀑布、龙湖寺……
土特产品——陶瓷、黄花菜、黑三宝、水口李、德化梨、苦笋、红菇……
著名人士——蔡尚思、陈其泰、陈明谋……
二、注意观察,注重描写的方法
1、多角度描写景物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桃子》,可以从桃子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桃子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石牛山(或戴云山、九仙山)》,山上的景色不会相同,可按空间顺序写出自己对山的喜爱。
我们知道观察离不开思考,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学会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地写景状物,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2、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
家乡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一个去介绍,那就把你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写下来吧!这就解决了同学们“写什么”的问题。
3、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
如有一篇《珍珠泉》的文章,作者就发现了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多像一串串彩
色的珍珠啊!”所以这泉便得名“珍珠泉”。
作者写出了珍珠泉的绿、清、深、美,这就是珍珠泉的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很简单,那就是同学们要留心观察你要写的景物。
只有认真观察了,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写起来也是蜻蜓点水!你可以通过观察这种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或动静的变化来发现它的特点。
例如叶圣陶写《荷花》时,无风时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一阵微风吹来好像“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一静一动,想像丰富,荷花的美也不是更鲜明了吗?
4、写景一定要有顺序
这一点我们在第一点上已经说过,这里有必要再讲一遍。
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
当然,写作顺序也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你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
同学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定要条理清楚哟!让没有到过你家乡的人一读你的作文一目了然,或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就太好了!
5、要有丰富的想像
同学们年龄还小,是最善于想像的时期,在写景的文章中,有了想像,会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如《燕子》的作者在结尾写到:“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作者将“电线”想像成“五线谱”,把“燕子”想像成“音符”,真是想
像奇妙而生动,那一首春天的赞歌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回味吗?这就是想像的魅力。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加奇特而丰富的想像在你心中产生,在你笔下留住。
6、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同学们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一定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喜悦感,那么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文中去,就像《珍珠泉》的作者描写完珍珠泉的特点后写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瞧,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一下子表现出来了!
7、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我爱家乡的——》、《我的家乡》题意,不但要将××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在描写××特点的词时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的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例如:《我爱家乡的雪松》的习作中,就有这么一段描写:“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
然而,雪松并没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吓倒。
它依然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
三、赏析【优秀习作】
我爱家乡的木板桥
家乡的小镇边有一坐古老的木板桥,它横卧在小河上。
多少年来的风吹雨打,它饱经风霜,却岿然不动。
每天不知有多少双脚在它上
面踩过,它总是高兴地耸耸肩膀,抖抖精神,和着脚步的节拍,口中反复吟唱着一曲古老动听的歌谣,乐呵呵地迎送着过客来往。
这座桥修建于50年代,桥桩由18根裹着沥青的衫木做成,每根粗约筛盘大小,它们两两成对分9排竖立。
桥梁是由八寸见方的松树条木做成,上面涂刷了多遍桐油,因此才这样经久耐用,至今还没有风化。
桥面用3寸来厚的衫木板铺排,由于年长月久,风刮雨淋,脚踩足踏,木板大多变得凸凹不平和出现松动,人们踏在上面,就像按响了一架古老钢琴上的发音键。
为了方便桥下的渔船过往,这座桥弧度修得较大,它犹如一弯新月,又恰似长虹卧波,还如一轮古老的水车。
其桥身总长 41米,桥面宽3.5米。
桥面的两边修有一米见高的雕花扶手,虽不存清晰轮廓,但古朴典雅的风韵犹存。
远看,小木桥随着河水荡漾,像“长虹饮涧”,在碧波中浮动;近看,桥身与水中的倒影构成椭圆环桥,就像镶嵌在绿树红花中的一幅唐宋古画,典雅端庄而富有立体感。
在这座木板桥的东边100多处建有一座钢筋混凝土桥,行人不知是不愿和大桥上的车辆拥挤,还是对这座木桥产生了感情,他们总是漫步在这座木桥上,踏着音乐的节拍,或观望,或交谈,或歌放……
桥的四季风景独好,但夏季夜晚的景观尤其迷人。
有持扇的孩童在桥头捕捉流萤的,有年青的恋人在“鹊桥”相约的,有年轻的夫妇携儿带女来纳凉的,还有一些年过半百的长者是来这里寻觅童年
的…… 河面垂柳拂水,凉风习习,芦苇间鸟啭虫鸣,委婉动听,天空中明月高挂,群星闪烁。
它们与这古老的木桥,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这是多么富有艺术况味!
家乡的木板桥,你是一道连接天上人间的彩虹,你是一曲百唱不厌的古谣,你是社会发展的见证,你是连接你我他的心桥!
家乡的木板桥,我爱你!
简评:习作抓住家乡木板桥的特点进行介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语言清新隽永而富有文采,能把自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