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2.3 耳和听觉 2.3.1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

合集下载

【名师导学】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3 耳和听觉练习(2) 浙教版

【名师导学】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3 耳和听觉练习(2) 浙教版

2.3 耳和听觉(2)点击要点:1.声音的三个特征:、和。

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音调的高低由决定,频率越,音调越;响度与和跟人离声源的有关。

音色是声音的音质,跟发声物体、以及发声的方法有关。

2.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

3.声音大小的单位用表示,一般声音的等级高于则视为噪声。

噪声的防止一要在减弱,二要在中减弱,三要在处减弱。

课堂讲练:例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巩固训练1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耳朵得到信息。

平时我们往热水壶中灌开水时,开始由于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瓶里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咕咕声。

而当热水壶内灌满水时,发出的是小声的且尖细的吱吱声。

我们是根据什么判断水的多少(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C.响度 D.响度和音调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声再大也不是噪声B.声音的响度只与振幅有关C.频率越高的声音响度也越大D.人说话的声音的音色是可以变化的巩固训练2用硬纸片,一端稍微伸入自行车的钢丝里,然后转动踏脚板,当转速逐渐增加时,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作出解释。

跟踪演练:一、选择题1.(2011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C.响度 D.频率2.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发声体振幅越小,音调越高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高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

人们把低于20赫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超声波。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3.1 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学生版)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3.1 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学生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3-1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目录 (1) (3) (4) (5) (7)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如下图所示,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

其中,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

2.耳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结构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鼓膜接收声波并产生振动鼓室与咽鼓管连通听小骨放大振动并把振动传递到耳蜗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平衡鼓膜内外的压强,保护鼓膜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即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可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保持身体平衡半规管3.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通过耳廓收集)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影响听觉的因素(1)人的听觉与年龄有关: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2)人的听觉与听觉器官有关: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会使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5.耳的位觉功能(1)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

(2)晕车、晕船、航空病的原因:位觉感受器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P541.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传导振动的结构损伤,如鼓膜、听小骨等受损;二是相关神经损伤,如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等受损。

2.当遇到巨大的声响时,用双手捂紧双耳,这是防止强烈的振动传到鼓膜,把鼓膜震破。

中耳通过咽鼓管最终与口腔相通,可以平衡鼓膜内外的压强,张开嘴可以使内耳与外界的压强相同,从而保护鼓膜,不至于使它因内外压强差太大而破裂。

耳朵的结构及听觉形成过程(1)耳的结构(2)听觉的形成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耳和听觉(第2课时)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耳和听觉(第2课时)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教学课件
科学 七年级下册 ZJ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2课时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 响度 音色
活动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 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别它们发出的声音差别吗?
活动2.将一把直尺压紧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 的一端。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直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 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结论:乐音调子的高低,叫音调 物体振动越快,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不同人的音调比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 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 音调一般比男人高。
人和一些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 次声波:把低于20赫的声音 思考:为什么蝴蝶飞过你身后时,你听不见,而蜜蜂从 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 响度 音色
1.定义: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 2.单位:分贝,符号:dB 3.影响响度的因素: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比较不同声音的分贝值
音色: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 影响音色
噪声污染
认一认,这是什么பைடு நூலகம்标
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
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 列为国际公害。
讨论: 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从哪些方 面考虑?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它的传播 防止它进进入耳朵
课堂小结 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课堂练习 1.会场里的扩音设备是用来( A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对环境的察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对环境的察觉

培优探究 拓展练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
不好?说明理由。 不好,因为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些部位受到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害时,人体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不能及时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鼻腔堵住 (3)小娟面对一桌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 了或鼻黏膜受损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嗅觉可以影响味觉。 _______________
舌尖 ,对酸味最敏感 味最敏感的区域是________
舌中间部两侧 ,对咸味最敏感 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__ 舌前两侧 。 的区域是____________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7.舌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小凸点里有许 味觉细胞 能 味蕾 ,它里面有许多____________ 多________ 感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当它受到食物中的一
C.手部皮肤较厚
D.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点拨: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敏感程度不同,而同一个
返回 人的不同部位对于相同的刺激敏感程度也不同。
整合方法 提升练
18.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各种菜肴都讲究色、 香、味俱全,人们在享受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主 要参与的感觉有( C ) A.热觉、味觉,痛觉
培优探究 拓展练
(2)请你说出小伟闻到桃香味的嗅觉形成过程:
桃香味——进入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嗅神经将气味信息传人大脑——形成嗅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伟吃了几个桃子后,又在桃园里四处看看。走着 走着,他发现自己再也闻不到浓浓的桃香味了,他 不禁捏了捏鼻子,笑着说:“怎么啦?”你能告诉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名师教案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名师教案2 浙教版
小结: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快,音调高低用音阶来表示
频率的概念,超声波次声波的区分
响度的三个特点及定义,分贝的概念。
音色:音乐课的研究。
三、噪声污染
1.噪声的产生及控制
声音产生到引起听觉:声源振动发声——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2.控制噪声也应从这三方面入手。P17讨论题,见书上。
反思
今天课上的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关于超声波与次生波部分,除了几个成绩好的有点兴趣外,很大部分同学感觉比较“疲劳”。以后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找些学生有亲身体验的东西,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
课题
2.3耳和听觉(一)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重点难点
从耳的结构分析听觉的形成
乐音的三个特性
教学准备




[引入]在生活中可以听到各种声音,那么,我们是怎么听到这些声音的呢?
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我们是用耳朵来听声音的,所以,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
读图:P11自己完成书上填空[中耳,外耳,内耳]
思考: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
2、按听觉产生的过程,逐个介绍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P12第二段]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外耳道(声音进入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耳蜗(通过耳蜗把声音传到听神经)—>听神经(把声音传给大脑)—>大脑(产生听觉)
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介绍:音阶
阅读表格:1)超声波f>20000h:B超检查人体内部(检查孕妇婴儿的动态影片),超生探伤仪(金属),声纳及回声探测仪。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耳和听觉浙教版巩固辅导第一百篇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耳和听觉浙教版巩固辅导第一百篇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耳和听觉浙教版巩固辅导第一百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78.8dB.若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声喧哗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之一B、声音弱到一定程度,人就听不见了,叫次声波C、超声波一般人听不到,原因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过340 m/sD、超声波声音太强,所以人听不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今天的科技发展,下列技术及其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电热毯的电阻丝是用超导体材料制成的B、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C、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D、用纳米陶瓷粉制成的陶瓷耐高温,可惜太脆,一撞就碎【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老师在教室里游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 )A、教室的窗户开着,不存在回声B、教室的墙壁把声音全部吸收了C、老师发出的声音被同学们的衣服全部吸收了D、回声比较弱,而且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区分不出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1998年中山主城区就推行了"禁鸣"措施,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也都悬挂了"禁鸣"标识,但机动车鸣笛所产生的噪音愈演愈烈。

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答案】:【解析】: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出去了【答案】:【解析】:下列声源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是( )A、医院里的”B超”B、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C、蝴蝶飞行时扑翅(2Hz~3Hz)D、地震来临前发出的声波(10Hz~15Hz)【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涉及到声与光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鹂的叫声是器官振动产生B、鸟声通过空气传到人耳C、柳叶反射了绿光而呈绿色D、视觉在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______产生的,根据声音的______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作者:————————————————————————————————日期: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第1节感觉世界一、感觉1.感觉产生的过程:信息经神经传送到大脑的神经中枢刺激-----------→感觉器官-----------------------------------→大脑感受环境中的刺形成各种感觉激,并发出信息⑴所有的感觉都在形成的。

⑵大脑内有各种中枢: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⑶感觉器官:是指感受器及附属结构,是比系统低的结构层次。

⑷感受器: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是游离的神经末梢,能产生兴奋的部分,属细胞层次。

①感觉器官(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器官;感受器是器官。

②感觉器官(填“可以”或“不可以”,下同)感受刺激;感受器感受刺激。

⑸五种基本感觉、感觉器官及其感受器:基本感觉感觉器官感受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2.影响感觉的因素有和。

前者会影响人们的反应时间;后者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

二、皮肤和皮肤感觉1.人体最大的器官是,具有、、和的感觉功能。

除此之外,还具有防止身体、、保护身体等功能。

2.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⑴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这是因为。

盲人的触觉比普通人要敏感。

⑵痛觉对人体有作用或作用。

⑶冷热觉是因为皮肤上有冷热觉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冷热刺激,由神经细胞构成)。

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三、鼻和嗅觉1.嗅觉是指由气体物质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2.嗅觉的形成过程:刺激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外界气味------→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大脑(形成嗅觉)3.嗅觉的特点:⑴适应性: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⑵差异性: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和动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

振动并放大声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连通。

三、听觉的形成:耳廓收集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
听觉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学生回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会变得不敏感。

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均会引起听力下降而引起的。

造成耳膜破裂的原因:患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诊治;因巨声或打耳光形成耳膜的内外压力差,压破鼓膜,潜水过深等。

18.学生回答:传导性耳聋
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即位觉感受器,它在器
吐、出汗、流涎等症状,即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键是在于设计实验方案)
(关键是
设问: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
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赫。

一个低音歌手唱歌时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思考:一只蚊子、苍蝇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
赫以上的超声波远远超过人类的听力上限。

原理,但它接收是无线电波。

在医学上用超声仪来检查孕妇的身体、
弱,叫响度。

并板书:
声音的大小用什么来衡量?

办公室等等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10.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 D ) A.听小骨 B.耳蜗 C.听神经 D.大脑
点拨: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
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
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
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
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返回
整合方法 提升练
15.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D )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整合方法 提升练
点拨:根据人耳感知声音的条件可知,声音从 发声处发出,由空气传播到人耳中,引 起振动进而由听神经感知声音,如果听 神经损坏,人就不能感知声音了。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12.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 D ) A.声音→耳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神经 B.声音→耳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 C.声音→耳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D.声音→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夯实基础 巩固练
点拨: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 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 骨、耳蜗等结构传给听神经,再传给大 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培优探究 拓展练
(1)双耳效应是指___声__源__到__两__只__耳__朵__的__距__离__一__般__不__同__,__ _声__音__传__到__两__只__耳__朵__的__时__刻__、__强__弱__及__其__他__特__征__也__就__不__同__。 (2)人们之所以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是因为_双__耳__效__应_。 (3)要想录制立体声,至少要____两____个话筒,并用
整合方法 提升练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
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 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耳听到声音是 经过鼓膜、听小骨、听神经,最后传到大脑才听到声 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人听到声音有两种方 式: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 返回
整合方法 提升练
点拨: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
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并且在
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
最慢。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
耳,此时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通过细绳、食指
传到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并且传声
效果比空气好。
返回
整合方法 提升练
18.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 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 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 误的是( B )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 固体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声波超强,所以不经过鼓膜也 可以传声
返回
整合方法 提升练
16.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 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 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
整合方法 提升练
20.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 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B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整合方法 提升练
点拨:放爆竹和礼花时,空气振动剧烈会导致耳朵 鼓膜受到的压力剧增,容易被击穿。张开嘴 可以使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 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捂住耳朵闭上 嘴也是为了避免外界气压的瞬间改变,使鼓 膜内外气压平衡,
清楚 点拨: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
前凹后凸,起收集声波的作用。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9.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
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
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B )
A.耳蜗
B.前庭和半规管
C.听小骨
D.大脑
夯实基础 巩固练
点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 神经冲动。因此人们闭眼坐车时,也能 准确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 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 于前庭和半规管。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4.患鼻炎时,及时治疗,避免病菌从_咽__鼓__管___ 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5.挖耳屎不当很容易造成传导性耳聋,最有可能被损 坏的是___鼓__膜___。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6.耳还具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人晕车、晕船 和航空病,主要原因是_半__规__管___和__前__庭____受 到过强或过长时间的刺激而引起的。
夯实基础 巩固练
2.听觉的形成:__耳__廓____收集外界传来的声波,进 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鼓__膜___,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听__小__骨__振动,听 小骨把声音经放大后传入___耳__蜗___。耳蜗内充满 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 的___听__觉__感__受__器___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 ___脑__部___,形成听觉,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2.3 耳和听觉
第1课时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习题链接
1
2
3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夯实基础 巩固练
1.如图是耳的结构图,请指出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功
能。
1 耳廓 2 外耳道 3 鼓膜
6 听小骨
4 鼓室
5 咽鼓管
7 半规管
8 前庭
9 耳蜗
返回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3.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乘客咀嚼食物,其目 的是使耳中的_咽__鼓__管___张开,使鼓膜内外的 空__气__压__力__保持平衡,从而防止对耳的损伤。同样 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__张__口__,这样可以 使得__咽__鼓__管__张开,使__鼓__膜____内外的大气压保 持平衡,以免振破___鼓__膜___而失去听觉。也可以 迅速捂紧双耳。
整合方法 提升练
点拨:在耳的结构中,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分
别有收集声波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中耳由鼓膜、鼓室
和听小骨组成,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
动,鼓室内主要有三块听小骨,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
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三部分,三部分分别有相应的感受器,耳蜗含有听
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
培优探究 拓展练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 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但是 如果只用一个话筒将舞台上的声音放大后播放出来, 我们听到的就不再是立体的声音。要想重现舞台上的 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个话筒 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 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 器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 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____两____个声道播放。
返回
觉(平衡觉)感受器。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
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故A错误。
返回
整合方法 提升练
17.如图,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 ,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时,小 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这是因为( C ) A.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 B.主要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 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C.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 D.小明产生的幻觉,实质堵住双耳,声波是无法传 入人耳的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11.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C )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 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耳朵 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耳朵 D.物体振动——良好耳朵——介质
夯实基础 巩固练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然后经过 介质,传入人耳中,声音会引起耳朵鼓 膜的振动,此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 织传给听神经,再传给大脑,所以人最 后会听到声音。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7.人耳感受声音的第一个“部件”是( D )
A.头骨
B.听小骨
C.神经
D.鼓膜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8.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
整合方法 提升练
19.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 在你旁边的人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 因为( C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 到听神经的 D.饼干太干了
整合方法 提升练
点拨:自己嚼饼干时发出的声音是经过头部骨骼直 接传到自己的听神经的,自己的耳朵听起来 就觉得声响较大。你旁边的人往往却听不到 明显的声音,是因为食物发出的破裂声经过 空气传到人的耳朵的过程中,在空气中就会 损失一部分,且气体比固体传声效果差,所 以你身旁的人感觉不到明显的声音。 返回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如果只有鼓膜损坏,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
音的
B.如果只有听小骨损坏,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