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技术第一节鱼苗鱼种饲养鱼苗鱼种培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鱼苗培育是将鱼苗经过15~20天的饲养,长成3cm左右的稚鱼,习惯上把这时的稚鱼称为“夏花”。

许多地区是将鱼苗经8~10天的饲养,全长达到17~20mm就拉网分塘,再培育成夏花,这种稚鱼称为“乌仔头”;鱼种培育是将夏花分塘,经2~5个月的饲养,使其长成10~20cm 的幼鱼,习惯上把这时的幼鱼称为一龄鱼种或当年鱼种。

一龄鱼种秋季出塘的称为“秋花”或“秋片”,到第二年春季出塘的称为“春花”或“春片”。

鱼苗鱼种的培育是养鱼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商品鱼饲养提供数量充足、规格适宜、体质健壮的鱼种,关键问题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为此必须根据鱼苗鱼种的生物学特点提供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饵料条件,促进其生长。

一、鱼苗种类和质量鉴别鱼苗饲养中放养的是刚能平游、开口摄食,处在仔鱼期的鱼苗(水花)。

对其种类和质量进行鉴别,有助于生产者或经营者区分和选择优质鱼苗,为提高鱼苗饲养成活率奠定基础。

(一)鱼苗种类鉴别可根据其外形特征、鳔的大小和形状、体色和色素分布的情况、尾鳍的形状和部分区域的血管分布情况等特征进行区分。

区分时,先观察群体的体色和大小情况,然后捞取少量鱼苗观察个体的特征。

(二)鱼苗质量鉴别鱼苗质量的好坏对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影响极大。

一般可用下列方法区分其质量的优劣:看体色,群体鱼苗体色相同,无白苗死苗现象,体色微黄或稍红为强苗;而鱼苗群体体色不一,称为“花鱼苗”,苗体拖带污泥,体色发黑或带灰色为弱苗。

看苗群的游动情况,受惊吓能迅速分散下潜,用手在盛苗容器内搅动水体形成漩涡,大部分能逆水游泳者为强苗;相反,受惊吓后行动慢,大部分被卷入漩涡者为弱苗。

再者,随机捞取少量鱼苗放入白瓷盆内,口吹水面,能逆水游泳,倒掉水后,鱼苗在盆底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圆圈者为强苗;相反,顺水游泳,挣扎无力,头尾仅能扭动者为弱苗。

二、鱼苗鱼种生物学特点(一)鱼苗阶段生物学特点1.个体小,活动能力弱鱼苗身体幼小,全长0.5~0.9cm,体表无鳞只有鳍褶,活动能力弱,对外界不良环境以及敌害生物的抵抗能力极低。

饲养淡水鱼的方法是什么

饲养淡水鱼的方法是什么

饲养淡水鱼的方法是什么好的管理是淡水鱼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淡水鱼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淡水鱼的方法(1)池塘管理的实质上是对池塘水质的严格管理。

要养好一池鱼,首先应管好一池水,而管好一池水,重要的是围绕池塘增加溶解氧,减少耗氧,同时用天时好乳酸菌调水改善水中微生物环境,不断调节池塘生态平衡。

(2).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

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3)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施撒天时好乳酸菌及时防除病害。

(4)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5)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在饲料中混合天时好乳酸菌,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6)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7)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

(8)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

淡水鱼病害防治方法一、鱼类肝胆综合症外泼:“聚维酮碘”,每亩180ml或“强力碘”每亩200ml。

内服:“愈血凝”200g+“保肝散”200g+“速补”250g注:3种药按比例共拌40kg饲料,每天3次,连续投喂3—5天,即可痊愈。

二、草鱼出血病外泼:第一天使用“草鲫五病灵”,每亩200ml,或“强力碘”每亩250ml,间隔一天不用药。

第二天使用“出血止”250ml用2亩水深一米。

内服:“出血病套餐”600g或“清热败毒灵”200g三、草鱼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外泼:“草鲫五病灵”每亩170ml,或“强力碘”每亩200ml,每天一次,连用2次。

内服:“愈血凝”200g+“保肝散”200g注:2种药按比例共拌40kg饲料,每天2次,连喂3—5天。

淡水鱼的养殖方法

淡水鱼的养殖方法

淡水鱼的养殖方法淡水鱼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具有投资少、周期短、利润高等优点。

下面是淡水鱼养殖方法的详细介绍。

1. 筹备工作:确定养殖品种: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水质条件的淡水鱼品种,例如鲤鱼、鳙鱼、鲈鱼等;选址和购买设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通风良好的地方用于养殖,并购买所需的鱼缸、过滤器、加热器等设备;配饲料:根据养殖品种选择适合的饲料,可以购买市场上的鱼类配合饲料或自行配制;2. 环境准备:鱼缸处理:清洗鱼缸,保证缸内干净,无杂质,并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传播;建立生态环境:设置水草、砂石等底质,搭建鱼类喜欢的藏身地方,同时增加缸内氧气含量;恒温设备:如果养殖淡水鱼的水温较低,可以使用加热器将水温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3. 密度计算:根据淡水鱼品种和鱼缸大小,计算适宜的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过高会影响淡水鱼生长和健康,密度过低则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鱼缸空间。

4. 饲养管理:投喂饲料: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一般每天分2-3次定时定量喂食,并注意不要过度投喂,避免水质变差;注意观察:及时观察淡水鱼的生长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即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传播;水质检测: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适宜,可使用pH试纸、水质检测仪器等;换水清洁: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保持鱼缸水质清洁,一般每周换水一次;增氧设备: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增加溶解氧含量,保持鱼的呼吸顺畅。

5. 鱼类疾病防控: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加强水质管理,保持鱼缸水质清洁;合理使用药物,遵守使用说明,防止药物过量使用导致污染;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6. 采摘与销售: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进行合理捕捞,避免伤害鱼体;及时采摘后进行储藏或销售,保证鲜活度和品质。

总之,淡水鱼养殖方法需要从筹备工作开始,包括确定养殖品种、选址和购买设备、配饲料等;环境准备包括鱼缸处理、建立生态环境和恒温设备的安装;饲养管理包括投喂饲料、注意观察鱼的生长状况、水质检测、换水清洁和增氧设备的使用;鱼类疾病防控要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加强水质管理、合理使用药物和控制养殖密度;最后,采摘与销售要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适用于各种淡水鱼类、龙虾、蟹类等的繁殖和养殖。

淡水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1. 塘养技术塘养是一种最常见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鱼类、虾类等的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塘泽水的管理和鱼类的喂养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在塘泽水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清理水体,保持水质清洁。

水中的异味、浑浊和富营养物质过多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此外,还需要定期投放饵料,以保证鱼类的养分供给。

对于剩余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需要及时清除,避免造成污染。

2. 水产池塘养殖技术水产池塘养殖是一种通过搭建池塘进行养殖的技术。

与塘养相比,水产池塘养殖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设备投入,但也能养殖更多的水产品。

在水产池塘的建设中,首先需要选址,选择合适的平整土地,并注意避开河流、湖泊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然后,根据需要建设池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做好防渗漏工作。

选用合适的塘土,进行围堰建设和水位调节工作。

在池塘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检查水质和水位,并定期投放饵料和鱼苗。

还需要设立鱼苗放养区域和收获区域,以方便管理和养殖过程的控制。

3. 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种类繁多的水产品。

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和水泵等设备,实现水质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在循环水养殖技术中,需要建设循环水池或循环水系统,包括进水、过滤、净化、加氧等环节。

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换滤材,以保证水质的清洁。

另外,还需要安装水泵和氧气机等设备,确保水位和氧气的充足供给。

4. 深水养殖技术深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特定水产生物的养殖方式,通过在水中悬挂养殖网箱或笼子,实现水产生物的繁殖和养殖。

在深水养殖技术中,首先需要选用适合的水产生物进行养殖,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

然后,建设养殖网箱或笼子,并选择合适的悬挂位置和深度,以保证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淡水鱼养鱼技巧

淡水鱼养鱼技巧

淡水鱼养鱼技巧
淡水鱼的养鱼技巧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淡水鱼养鱼技巧:
1. 合适的鱼缸:合适的鱼缸是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一般
来说,每条鱼需要至少1升的水,一条鱼的长度不应超过鱼缸长度的
1/3。

2. 水的质量:水的质量对鱼的生存非常重要。

应该使用去离子
水或纯净水,而不是自来水。

水中应保持适当的 pH 值、硬度和盐度,并定期更换水。

3. 过滤系统:过滤系统是保持水质的最佳方式之一。

各种类型
的过滤系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机械过滤器、生物过滤器和化学过
滤器。

4. 适当的水温: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最适水温范围。

应该选
择适合你所养的鱼的水温,并使用加热器或降温器来保持水温稳定。

5. 适当的饲料:饲料应该根据所养鱼的种类和大小而定,并且
应该定期喂食。

不要过度喂食,否则会导致水的污染。

6. 疾病预防:疾病是淡水鱼的常见问题之一,应该定期检查鱼
的健康状况并避免过度给予饲料和过度清洗鱼缸。

总之,淡水鱼的养鱼技巧需要综合考虑,以确保鱼儿的健康和幸福。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引言:淡水鱼养殖是指在淡水环境下,通过人工饲养和管理,培育出高品质的淡水鱼类。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保证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淡水鱼养殖的技术和管理要点,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淡水鱼养殖的基础。

首先,要确保鱼池水源干净,无污染物。

其次,要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氨氮等指标,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若发现水质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避免对鱼类健康造成影响。

二、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淡水鱼养殖成功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适合鱼类生长的饲料,包括颗粒饲料、粉状饲料、饲料添加剂等。

其次,要按照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量进行投喂,避免过度喂食或不足喂食。

此外,要定期清理鱼池内的残留饲料,防止污染水质和引发疾病。

三、疾病防控淡水鱼养殖中,疾病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保持鱼类的健康,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定期检查鱼类的体态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其次,要做好鱼类的疫苗接种和防疫药物的使用,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另外,要保持鱼池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池底的杂物和死鱼,避免病菌滋生。

四、养殖环境管理淡水鱼养殖的环境管理十分重要。

首先,要确保鱼池的光照适宜,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对鱼类造成伤害。

其次,要控制水温,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同时,要避免温度的剧烈波动,以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此外,要定期清理鱼池的杂草和水生植物,保持良好的水体通气和水流畅。

五、养殖技术应用淡水鱼养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鱼种进行养殖,考虑其生长速度、市场需求和适应性等因素。

其次,要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养殖密度和鱼池大小,以充分利用养殖场地。

此外,要合理控制养殖周期和投资规模,避免资源浪费和经济风险。

结论: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的正确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鱼类生长健康至关重要。

淡水鱼类养殖技术及水环境对养殖的影响

淡水鱼类养殖技术及水环境对养殖的影响

淡水鱼类养殖技术及水环境对养殖的影响淡水鱼类养殖技术是指在淡水环境下,通过不同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使鱼类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长,最终达到生产目标的一系列操作和管理过程。

而水环境是指鱼类生长和繁殖所依托的一个环境,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养殖效益和产量。

因此,合理的养殖技术和环境管理不仅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还可以预防水质污染,保护水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一、淡水鱼类养殖技术:1、选址:鱼塘应选在地势低洼、排水易通、土层疏松但不易渗漏、坡度适宜的平原或丘陵地带,避免选在低洼地或河流边,以免发生淹水和溢流灾害。

2、筑塘:塘的筑造要以挖淤平地,筑土坝,挖池沟,构筑进、出水闸门为主,塘底应做好防渗工作,塘堤表面要保持平整。

3、选鱼苗:应选用良种优质的鱼苗,主要有草鱼、鲤鱼、青鱼、鲢鱼、鳙鱼等品种,一般鱼苗体长以6~8厘米最宜。

4、放苗:放苗前先做好鱼塘消毒、拌盐、放水等准备工作,放苗要与场地、水质、气温等相适应,严禁鱼塘拥挤和过度放苗。

5、饲料:鱼类的饲料重要性不言而喻,应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期提供不同的饲料,有效的饲料可以刺激鱼类食欲,提高养殖效益。

6、管理:鱼塘水位、温度、溶氧量、PH值等要定期监测,及时调整相应的参数,定期除杂、积度、清洁塘底、塘壁等可以有效预防疫病和保证水质干净。

1、水质:水质是淡水鱼类养殖的重要因素,其决定了鱼类的健康生长和生存环境。

当水中溶氧量低、淤泥多、水位高或PH值异常,会直接导致水染色变浊、提高养殖风险。

2、水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即使是相同品种的鱼类,在不同的水温下其生长和繁殖也会发生差异,对于一些适温品种,要适时调整水温来保证其健康成长。

3、流速:水流速的快慢对淡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缓流水体利于氧气混合均匀,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太快的水流则容易影响鱼类的呼吸、食欲和繁殖。

综合来看,合理的淡水鱼类养殖技术和水环境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淡水鱼类养殖的效益和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养殖淡水鱼小技巧

养殖淡水鱼小技巧

养殖淡水鱼小技巧
1、水温:一般热带鱼20~32度。

水草18~28度。

一天变化不得超过4度。

加温时一天2~3度为宜,治病时加温至30度。

2、放鱼:换环境时第一周最危险。

适温30分钟,整袋浸泡。

混水20分钟,让鱼自己游出来。

3、养水:最重要,培养菌态,稳定水质。

最少一周,最佳一个月。

为了让生态维持平衡,增加新鱼以每个月5条为宜。

4、菌肥: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养鱼,不但能促进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小动物加速繁殖,且其中的有效菌可促进各种有益菌种的扩繁。

此外,菌肥中的有效活菌还可促进水中饲料残余物和排泄物分解,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5、加水:天然水最佳;其次为自来水加水质稳定剂;再其次自来水静置或打气三天,不可超过七天。

6、开灯时间:连续6~8小时。

过多、强:容易使水质优氧化,水变绿色,长青苔,藻类。

过少、弱:水草光合作用不足,长不好。

水草面积约占底面积15~20%。

7、维持满水位,既美观,又不会水花四溅,降低水流声。

不可使水位降低超过3厘米,这会让水质变化过大,较不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鱼养殖技术
·春放鱼种七注意·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黑光灯诱虫养鱼·春季严格五管理甲鱼养殖效益高·酸化骨粉喂鱼好·鳗鱼养殖之鳗苗采捕方法·哪些养鱼水体不宜施用生石灰·巧防鱼苗敌害之水蜈蚣·乌鳢(黑鱼)的混养关键技术·稀土配料喂鱼法·鱼类浮头的观察·春季鲤鱼如何繁殖及注意事项·怎么样防止鱼苗孵化畸形胚胎·高温季节利于金鱼正常生长的几点措施·甲鱼养殖夏季注意事项·淡水鱼白云病的防治
·秋季淡水鱼赤皮病的防治的要点
·秋季淡水鱼打印病的防治的要点
·淡水鱼类车轮虫病防治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
·淡水鱼竖鳞病防治
·淡水鱼苗培育:鱼苗的锻炼和出塘
·淡水鱼苗培育:饲养管理
·淡水鱼苗培育:鱼苗放养
·淡水鱼苗培育:池塘的选择、准备·淡水鱼苗和鱼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淡水鱼调味干制品的制作
·淡水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淡水鱼类配合饵料
·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与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