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马尔库塞
马尔库塞的新革命理论

马尔库塞的新革命理论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
他一生在美国从事社会研究与教学工作。
赫伯特·马尔库塞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
中文名赫伯特·马尔库塞外文名Herbert Marcuse国籍美国民族犹太人出生地柏林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79年职业哲学家,社会理论家代表作品《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人物生平编辑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一个资产阶级犹太人家庭。
1917年—1919年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
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进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1940年加入美国籍,起先服务于美国战略情报处,后到哥伦比亚、哈佛、加利福尼亚等大学任教。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1856~1939)的影响,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很大影响。
早年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黑格尔主义的解释,并以此猛烈抨击实证主义倾向。
从50年代开始,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主张把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爱欲解放论编辑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及其解放。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与“无意识”两部分。
马尔库塞认为,因为“意识”是后天形成的。
受“现实原则”支配,“无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受“快乐原则”支配,所以“无意识”比“意识”更能体现人的本质。
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是由生本能和死本能组成的。
马尔库塞认为,因为生本能与人的“存在原则”相一致,所以更能体现人的本质。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1. 引言1.1 马尔库塞简介赫尔贝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理论家,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并在法兰克福学派做过研究。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是他对当代社会的一种批判性分析,他认为现代社会受到了一种单一的、全面的控制和压制,在这种控制下,人的思维和行为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无法自由发展。
他认为这种单向度的思想导致了人类的异化和压抑,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创造力。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引起了人们对当代社会及其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单向度思想的来源、核心内涵以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1.2 单向度思想简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主要指的是现代社会被技术与宣传媒介所统治,导致人们只能以单一的方式看待和理解世界,失去了多样性和深度。
这种单向度思想使得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变得表面化和片面化,难以看到现实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单向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使得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更加被动和消极。
他呼吁人们要警惕单向度思想的存在,并提倡多元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改变社会现实。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批判。
【以上为内容,共200字】2. 正文2.1 单向度思想的来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源自他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反思。
在20世纪60年代,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技术支配和文化消费现象展开了思考。
他认为,这种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并非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或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现有的统治结构和控制机制。
马尔库塞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和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通过对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塑造,将他们置于一种被动和单一的状态之中。
马尔库塞_单向度的人_的思想述评

摘 要伴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工具理性的方式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
那样的前提之下,马尔库塞发行了《单向度的人》这本极其重要的著作,这本著作里他对藏拙于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许多单向度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披露和分析。
马尔库塞发觉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造成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文化一体化和被遏制的意识形态。
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所以使得改变极权主义性质,并不是使用暴力和专政的结果。
工人们似乎不觉得自身是被奴役和被剥削的,因此他们丧失其批判的力量。
统治者操纵和支配着技术和主权的发展,达到自己统治的目的。
在此条件下,这样的社会变为单向度的社会,相应地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人同样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本文通过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思想内容及特征的分析,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族文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并且通过借鉴马尔库塞的批判否定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 意识形态ABSTRACTThe flourishing western capitalism society got its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sci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ome a tool of political domination in a rational manner. Under that premise, Marcuse has issued a "one-dimensional man", this extremely important book, this book a profound disclosure and analysis of his many one-dimensional problem concealing the bad things capitalist society.Marcuse believes that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is a totalitarian society, caused by the political opposite of integr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ontainment ideology. Not caused by violence, bu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Workers does not seem to think their own slavery and exploitation , so they lose their critical force. Rulers to manipulate and dom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vereignty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ir rule. In this condition, such a society into a one-dimensional society, to exist in this society, people also become a one-dimensional man.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one-dimensional man" of Marcus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national culture with reference. And through using criticism and negation of Marcuse's spirit,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improve and develop Marxist criticisms of capitalism spirit,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n.Key Words:One-Dimension Man Marcuse Ideology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0.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0.2研究现状 (1)0.2.1 国内研究现状 (2)0.2.2 国外研究现状 (3)0.3本文研究方法 (3)0.4本文创新之处 (3)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提出 (5)1.1马尔库塞思想形成阶段 (5)1.1.1 早期阶段 (5)1.1.2 晚期阶段 (6)1.2“单向度的人”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7)1.2.1 政治条件 (7)1.2.2 经济条件 (8)1.2.3 文化条件 (8)2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基本内容 (10)2.1“单向度的人”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10)2.1.1 “单向度的人”的基本内涵 (10)2.1.2 “单向度的人”的特征 (11)2.2单向度的人思想的表现 (12)2.2.1 意识形态新的控制形成 (13)2.2.2 被遏制的意识形态 (13)2.2.3 极权主义的形成 (15)2.3超越“单向度的人”的路径 (17)2.3.1 单向度“意识形态”的替代方案 (17)2.3.2 超越“单向度的人”的双面途径 (18)3 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评价 (21)3.1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积极影响 (21)3.1.1 继承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 (21)3.1.2 发扬了人本主义重视人的精神 (23)3.1.3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3)3.2单向度理论的局限性 (24)3.2.1 它没有找到进行社会革命的真正主体 (25)3.2.2 它没有找到人解放的出路 (25)3.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理论的启示与借鉴 (26)3.3.1 “单向度的人”思想的启示 (26)3.3.2 “单向度的人”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借鉴作用 (28)结束语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8)绪 论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摘要】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提出的一种综合的人类解放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局限性以及启示的意义进行全面评价。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主张人应当从意识形态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代社会,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于人们认识社会现实、追求真理具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其理想。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启示意义仍然深远,提醒我们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正义。
最终,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将继续引领人们探索人类解放之路。
【关键词】关键词:马尔库塞人学思想、马尔库塞、人学、总体评价、当代启示、主要观点、影响、局限性、启示的意义、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简介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同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马尔库塞以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批判理论而闻名,其人学思想被视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扩展和深化。
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强调个体解放和自由意志,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掌握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压迫和异化导致了个体的困境,而解放个体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需要心灵和意识的解放,这就是所谓的“人学”。
马尔库塞认为,人类的真正解放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而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
他主张要消除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和压迫,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他也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鼓励人们去反思和质疑社会的常规。
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他提出了一种更为人本主义的解放理论,为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2. 正文2.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主要观点1.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异化现象,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和创造性,被商品化的社会关系所控制,导致人们的生活变得虚假和空洞。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 发表于1964年,对当时国际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马尔库塞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他的单向度思想,试图分析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抗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对马尔库塞单向度思想的浅析。
马尔库塞所谓的单向度是指当代社会被一种思维方式所支配,这种思维方式将人们的欲望、需求和想象力限制在一种所谓的合理范围内。
这种单向度的思维方式使人们丧失了挑战现实的能力,将他们置于一种被动、被控制的状态中。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单向度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无法发现和尝试新的可能性,进而阻碍了社会变革的发生。
马尔库塞指出,当代社会的单向度问题主要源于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推动。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使社会变得高度功能化,人们对于现实的认识和思考也被这种功能化的逻辑所主导。
在这种逻辑中,人们被迫接受现有的社会秩序和权威,任何对现状的质疑或批评都将被视为不合理和不合法的。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社会的单向度问题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他看来,人们在单向度社会中更容易陷入浮躁和消费主义的泥沼,追求短暂的快乐而忽视自我实现和精神追求。
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也变得更加严重,弱势群体面临着无法改变自己状况的困境。
马尔库塞提出了对抗单向度思维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反抗和创造性的行动来挑战现有的社会秩序。
在他看来,人们需要勇敢地追求自由和解放,拒绝被单一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所束缚。
他也强调了反抗运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社会变革和抵抗,才有可能实现一个真正自由和公正的社会。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分析了当代社会的问题,并提出了对抗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单向度思维方式限制了人们的观念和行动,使社会陷入一种被动、被控制的状态。
他也认为通过反抗和创造性的行动,人们有可能实现自由和解放,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革。
单向度的人

– 工人们发现, 资方正在通过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对付工人们的联合。把 工人们的普遍不满, 如“舆洗室不卫生”、“工作太危险”、“费用太低” 等转变为特殊的、具体的条件和情景, 从而采用相应的办法解决。
– 机械化不断地降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消耗的体力的数量和强度。 – 同化的趋势进而表现在职业的层次中。 – 劳动特点和生产工具的这些变化改变了劳动者的态度和意识,这在对劳工阶级和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和文明一体化”的广泛讨论中变得十分明显。 – 新的技术工作世界因而强行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否定地位:工人阶级似乎不再与已
• 而其他落后国家的新发展也很难避免如发达工业国家前景般的命运。 因为,机械过程要求顺从一种无形的理性系统,这一系统是对那些还 保留着神圣光圈的价值准则和社会制度的全面破坏和世俗化。
2024/3/6
12
第三章
不幸意识的征服:压抑性的俗化趋势
• 在本章中,文学的某些重要观念、重要形象及其命运将表明技术合理 性的进步正在如何清除“高层文化”中的对立因素和超越性因素。它 们事实上屈从于流行在当代工业社会发达地区的俗化趋势。
2024/3/6
14
第四章
话语领域的封闭
• 发达工业社会把缓和主人与其依附者矛盾的言语, 引进了“中介机构”。 这种语言是肯定性的单向度语言, 它与否定的语言针锋相对。
• 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 说着不同的话语, 但他们都表达着新的术语。这 些话语命令、组织和引导人们去做、去买、去接受。它省略了句子成 分之间的张力和空间, 省略和浓缩了句子的有关成分, 它拒绝对意义的 进一步发展。
• 谁来做这些事情?——造反学生、少数民族和流民无产者肩上—(亚 阶层)。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探析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探析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现代工业社会中技术的异化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是在他的著作《技术异化》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技术异化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使人类对技术和生产过程失去控制权,导致人的自由和个性受到压抑。
技术本来是为了人类的需求和幸福而产生和发展的,但在现代社会中,技术不再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而是一种具有自我目的的力量。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异化的产生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商品经济和劳动分工的结果。
商品经济使得人类的需要变成了商品的需要,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而是通过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而劳动分工则使得人们对生产过程失去了直接的参与和掌控权,他们只是单纯地进行劳动分工中的某一环节,失去了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了解和掌控。
在技术异化的过程中,人们不再是自主的创造者和控制者,而是被技术所奴役的对象。
技术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使得人类越来越依赖技术,甚至成为了技术的奴隶。
人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权,变成了被技术驱使的工具。
技术异化还导致了人的自由和个性的消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受到了技术的规训和制约,他们成为了技术的附庸。
马尔库塞称这种状态为“虚假自由”,人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实际上却受到了技术的束缚。
人们变得机械化和同质化,个性的差异和多样性被技术所扼杀。
马尔库塞提出了一种对抗技术异化的方式,即通过反思和超越技术。
他提倡人们要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对技术的态度,认识到技术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寻找到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式。
他还强调人们要重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和奴役。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工业社会中技术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正确对待技术,防止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奴役,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技术带来的问题,实现人和技术的和谐发展。
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

马尔库塞的学术背景深受德国哲学和 社会理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美国实 用主义和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政治美学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描述
政治美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中美与审美问题的学科,探究政治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审美关系和审美价值。
美学与政治
政治美学将美学和政治学相结合,探讨美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理念、政治制度 以及政治行为。
• 批判的视角: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为政治学提供了一 个批判的视角,使得学者们更加关注权力、自由与压 迫等议题。
• 激活政治实践:他的理论也影响了政治实践,一些社 会运动和革命团体援引马尔库塞的理论,作为他们行 动的哲学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批评的政治立场与审美标准
文学批评的政治立场
马尔库塞主张文学批评应具备明确的政治立场,批评家应在作品中揭示出政治现实和政治斗争。这种 政治立场有助于引导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政治思考。
审美标准与政治意识的融合
在马尔库塞看来,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应与政治意识相融合。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既要关注作品的 艺术价值,也要挖掘作品内在的政治意义。
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的研究意义
揭示统治逻辑: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揭示了现 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审美如何被纳入统治逻辑 ,进而成为维护现存制度的力量。
提供批判视角:他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 特的批判视角,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政治与美 学的关系,追求更加自由与公正的社会。
以上内容仅是对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的简要概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议深入研究其相关著作 和学术文献。
02
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的主要观点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独立性与关联性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应保持其独立性,同时与政治相关联,以艺术的形式揭示和 批判社会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
他一生在美国从事社会研究与教学工作。
赫伯特·马尔库塞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
目录1人物生平2理论观点3主要著作4爱欲解放论5社会理论家6一体化的社会7新革命理论1人物生平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一个资产阶级犹太人家庭。
1917年—1919年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
1922神领袖、主要代言人。
法兰克福学赫伯特·马尔库塞著作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马尔库塞的理论与实践才广为人知的。
正如曼克莱伦所说:“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也是研究所成员中惟一没有放弃他的早期革命观点的人。
”六十年代下半期,美国和西欧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造反运动,造反学生拥戴马尔库塞为他们的精神领袖。
当然,就马尔库塞个人的意愿而言,他也许无意追求这种精神领袖的地位,但当造反学生把这个头衔加在他头上时,他也不反对。
马尔库塞一生著作很多。
据初步统计,从1922年他作为博士学位提交的第一篇论文《论德国艺术小说》起,到1979年在逝世前出版的《无产阶级的物化》,其中共出版论著、论文、论集、谈话录近百种之多。
影响较大的有:《历史唯物论的现象学导引》、《辩证法的课题》、《黑格尔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审美之维》。
马尔库塞的生平和著作给人的鲜明印象是:始终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斗争的最前例,始终把对哲学、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状况的批判结合起来。
离开他生平所经历的社会事件,尤其是离开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就不能理解马尔库塞的哲学、美学思想。
4爱欲解放论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及其解放。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与“无意识”两部分。
马尔库塞认为,因为“意识”是后天形成的。
受“现实原则”支配,“无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受“快乐原则”支配,所以“无意识”比“意识”更能体现人的本质。
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是由生本能和死本能组成的。
马尔库塞认为,因为生本能与人的“存在原则”相一致,所以更能体现人的本质。
弗洛伊德把生本能的主要内容规定为口渴、饥饿、性欲等。
马尔库塞则进一步指出,在这些内容中,性欲占统治地位。
因此把生本能作为人的本质,实际上也就是把性欲作为人的本质。
“性欲”的内容是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有时指同生殖机能有关的对异性肉体的追求,有时则指人的机体追求快乐的普遍属性。
马尔库塞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性欲”一词的,为了与前者相区别,他把它称之为“爱欲”。
马尔库塞通过上述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后得出结论: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
为了避免引起误解,马尔库塞在把人的解放具体化为“爱欲的解放”的同时又一再强调,爱欲的解放不等于性欲的解放。
这是因为把爱欲作为人的本质不等于把性欲作为人的本质。
性欲和爱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马尔库塞说在人的所有爱欲活动中,劳动是最基本的爱欲活动。
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劳动,应该是人的器官的自由消遣,它为“大规模地发泄爱欲构成的冲动”提供了机会。
所以说,爱欲解放的核心和关键是劳动的解放。
要使人真正获得幸福,必须使人所有的活动“爱欲化”,最主要的是劳动的“爱欲化”。
劳动的“爱欲化”也就是劳动的解放。
由此,马尔库塞把“爱欲解放”论同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论联系在一起。
5社会理论家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被压抑的人们为什么不起来革命。
而变得“消极沉默”了呢?马尔库塞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已成了单向度的人。
所谓单向度是相对于双向度而言的。
双向度是既有肯定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只有肯定性,没有否定性、批判性,即是单向度。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不同于从前的对抗性社会。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统治已取代了政治统治、对抗、矛盾已经或正在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整合与同化的趋势。
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失去其双面性,而变成为一个只有肯定、没有对抗的单向度社会。
在这种社会里,无论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还是科学、工艺、艺术或哲学和日常思维,都趋向一个维度、一个色调、一种声音。
社会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丧失了具有创造性社会批判功能的那个向度。
只剩下维护、肯定现在秩序这样一个向度。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性”的具体表现:赫伯特·马尔库塞1、发达工业社会成功地实现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消除了危及社会继续存在的政治派别,使社会政治成为“没有反对派”的单向度政治。
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富足的社会,它的高度发展的生产率通过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而造就出整合、包容所有社会力量的可能前提。
政治权力借助这个前提条件成功地制造出凌驾和超越任何特定个人和集团之上的利益从而牢牢地把民众“束缚在形形色色的官僚制度上”。
结果国家的目的被普遍接受,“传统的麻烦点正被消除或被隔离起来,造成分裂的各种因素正得到控制”。
“在政治领域中出现了对立立场显著同化或有所收敛的倾向”。
人们看到,不仅先前作为政治反对派存在的社会民主党、共产党放弃了暴力夺取政权的激进主张,而且传统上被认为是革命的社会力量的工人阶级也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对劳动的解放以及蓝领工人的白领化、非生产性工人的大量增加而失去了革命意志、革命理想,成为当今社会中丧失了批判与否定能力的温顺良民。
2、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创造出崭新的生活方式,满足了那些可能会反抗的人的需要,促进了人们与现存制度的统一。
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说“人们早就已经适应于这种控制的接受器。
决定性的差别在于把已有的和可能的、已满足的需要之间的对立(或冲突)消去。
在这里,所谓阶级差别的平等化显示出它的意识形态功能。
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
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卡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
这种相似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
可见,由于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生活安定、富裕。
人们就很容易为现存社会所驯服、操纵。
按照广告、电视、电影、广播等传媒上不断涌现的刺激性宣传去追求社会强加在他们头上的“虚假需求”从而失去个性、失去反抗及否定能力。
6一体化的社会马尔库塞说“单向度性”必然造就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与现存制度的“一体化”。
所谓“一体化”,即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因其实际利益而与现代工业社会融为一体,对现存的秩序持一种维护态度。
表现出一种“非政治化”的倾向。
在“一体化”社会中,同一性原则压倒了否定性原则,技术成了社会控制和社会团结的新的、更有效的、更令人愉快的形式;在自由民主、高度技术化、高度统一的社会框架内,发达工业社会成为“没有反对派”的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
发达工业社会“一体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与国家的一体化。
晚期资本主义科技进步与国家干预同步增长,导致政治行为的膨胀化,政府行为渗入社会所有领域,传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划分已经失效,国家社会化与社会国家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个人与社会的一体化。
个人完全为“虚假需求”所支配,而社会通过技术进步又可以为个人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消费品以达到控制其的目的。
社会的需求与个人的愿望就这样达成了一致,促使人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个社会。
个人与他人一体化。
社会控制已达到这样一种程度,甚至个人借以保存“他自己”的私人空间也不复存在,技术已侵蚀了私人空间,每个人都变成消费社会中的一个环节,具体化为劳动中的一个符号,任何人都无独立自存可言。
人们彼此模仿而行为,任何拒绝“随大流”的思想情绪都会遭到痛斥。
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一体化。
技术理性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已变成政治理性,它通过自身的巨大潜力膨胀为兼并一切的意识形态,从灵魂到肉体彻底将人变成为丧失批判与否定能力的单向度的人。
这四个方面,从社会到个人、从政治到经济、从自我到他人、从观念意识形态到物质现实生活。
基本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见,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控制的严密性,它已经把个人和社会变成为巨大的“技术机器”统治系统中的一部分,把一切倾向于变化的力量限制在一个与工业社会相隔绝的天地里。
“当代工业社会就这样预防了一个反对整个社会的有影响的反对派的出现,走向极权主义”。
7新革命理论马尔库塞说,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单面社会”和“全面异化”的社会中,人性受到普遍的压抑。
因而这种社会必然要导致革命。
但他又认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已经过时。
为此,他提出了一种新的革命理论。
1、关于革命的目的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实现和人的解放,而不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过上富裕的生活。
否则,今天(2008年)的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根本就不需要革命。
中国的新革命理论因此,革命的动因不是要求改变贫困,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在于人们要求自我实现。
克服各种形式的异化,争取最高形式的自由。
马尔库塞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虽然生活富裕,但受压抑和异化却更严重了。
在技术控制、民主政治的面纱背后所显现出的现实是全面的奴役。
人的尊严的沦丧,以及“舒适、温和、合乎情理且民主的不自由”。
马尔库塞还说“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
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
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
因此,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2、关于革命的社会力量马尔库塞说,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无孔不入的意识控制,工人阶级已经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力量”变成了“肯定力量”。
从而在主观上已经失去了其革命作用。
因此,应当从工业社会势力范围之外,即从“单向度社会”这个大染缸之外的社会势力中去寻找革命力量。
现在革命的历史使命便落在第三世界的被压迫者和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新左派”身上。
所谓“新左派”马尔库塞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流浪者和被遗弃者。
别的各种族别的肤色的受剥削者和受压迫者、失业者和不能被雇佣者的阶层,以及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
他还强调,新左派运动本质上是知识分子运动。
他说,革命有赖于一个新的主体的出现……那就是担负着生产过程中愈来愈显得属于要害任务的社会阶级。
即技术和科学的知识分子,这些人转过来使传统工人阶级的意识活跃化,而学校和大学生中的那些未被同化的知识青年,则是这个发展中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