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技术哲学思想
从“一种可能性”到“单向度”——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技术批判思想比较

从“一种可能性”到“单向度”——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技术批判思想比较王飞【摘要】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两位著名思想家.具有师生关系的两位德国哲学家都对技术进行了深刻的、令世人震惊的思考,不过由于他们两人从一开始就存在的意见分歧以及后来在政治上的对立,使人们更多关注他们的争论,而很少注意他们在思想上的连续性.然而从“一种可能性”到“单向度”,绝不单单是文字上的藕合.深入分析他们的技术思想,会发现两人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其理论基础又有根本不同之处.【期刊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技术;一种可能性;单向度【作者】王飞【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031作为20世纪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无疑是西方少数几位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思想进程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学生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年)同样成绩斐然。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在长达50多年之久的职业学术生涯中,共出版论著、论集、论文、演讲稿、谈话录近百种之多,被誉为“20世纪的思想库”。
具有师生关系的两位德国哲学家都对技术进行了深刻的、令世人震惊的思考,不过由于他们两人从一开始就存在的意见分歧以及后来在政治上的对立,使人们更多关注他们的争论,而很少注意他们在思想上的连续性。
然而,从“一种可能性”到“单向度”,绝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藕合。
深入分析他们的技术思想,会发现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连续性,但其理论基础又有根本的不同,本文试图揭示两人思想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性的深层原因。
反对以往的形而上学研究传统的存在主义哲学,试图把哲学的主题从天上拉回人间,关注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
严格来讲,对当时人的生存状况的考察,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1]。
浅析马尔库塞“单向度的社会”

浅析马尔库塞“单向度的社会”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单向度的社会”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统治机制和个人主体性的消解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将就马尔库塞“单向度的社会”理论进行浅析,探讨其内涵、影响和启示。
我们需要了解“单向度的社会”是什么意思。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社会呈现出一种单一的统治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使得社会中的一切都被同化和消解,个体的主体性被抹去,人们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和对象。
在这种社会中,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都被单一的统治力量所控制,没有多样性和对立面,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单一的维度。
这种社会不再有辩证思维和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而是走向了一种不可逆转的统一和垄断。
马尔库塞将这种单一统治意识形态称为“技术和管理的理性”,这种理性将一切都纳入了自己的统一体系中,使得个体成为了统治力量的奴隶。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种表面的繁荣和自由之下,实际上却是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限制。
他认为,当代社会不再有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而是受到了一种虚假的自由和消费主义的束缚。
这种虚假的自由使得人们对于社会真相和自身状况产生了错觉,导致了他们沉迷于消费和享乐之中,忽略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深层变革。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社会”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统治机制和个人主体性的消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当代社会中隐藏的统治机制和过度操纵。
在这个“一维社会”中,人们被消费主义和权力机构所控制,他们在表面上享受着物质的丰富和娱乐的消遣,实际上却忽视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深度变革,我们需要警惕并抵制这种单向度的统治。
马尔库塞的理论强调了个体主体性的重要性。
在这个单向度的社会中,个体变成了统治力量的工具和对象,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个体主体性的重要性,保护和维护每个人的独立性和尊严,避免他们沦为“幸福的奴隶”。
马尔库塞的“新技术”和人与自然的和解

马尔库塞关于技术 问题 的思考一直 为学术界所关 注 , 但这种关注大多集 中在他对技 术统治 的批判上 ,其 “ 新技 术”构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与他对 “ 新技术”的论 述不够详尽不无关系。但更重要 的是 ,其 “ 新技 术”构想 不可能完全融 入他对技术 问题 的讨论 中去 ,尤其 是变成 了
的 “ 复仇 ” 一 方面 ,人 类 对 自然 环 境 的 破 坏 ,也 导 致 了 。 人 类 生 存 的危 机,另 一 方 面 , 以 理 性 的 手 段 对 人 的 自然
反抗甚至抗议都处 于被控制之下 了。所 以 ,“ 技术 合理性
遍布 了整 个 的思 想 领域 ,它 是知 识 活 动 的最 小公 分母 。 使知识活动都变成 了技 术 、一 种训 练 的问题 ,而不 是个 性的培养 ;需要 的是专 家 ,而不是完整 的人格。 l( ”l 2 马尔库塞在 《 向度的人》(94年 )中发现 ,这种 单 16 技术 的合理性实际 上就是 政治合 理性 。极权 主 义既 是一 种恐怖 的政治 ,也是 一种非 恐怖 的 经济 技术 ,后 者通 过 既得利益 者对各种 需要 的操 纵 发生 作用 。不 仅某 种形式 的政府 和党派统治会 造成极 权 主义 ,就 是某 些特 定 的生
的控 制 ,反而使人变得更野蛮 ,更 “ 兽性 ” 。法西斯就是
一
个 例子 。所 以,人类并 没有成 功地 控制 自然 ( 包括人
的 自然 ) 。在人 与自然 的 对 立 中 ,自然 不 仅 没有 顺应 人
性, 反而深深 陷 入了野蛮状态 。《 蒙辩证 法》中人类与 启
自然对立 的主题影响 了马尔库 塞对科 学和技 术 问题 的关 注 ,但他显然 不满意霍 克 海 默 和阿道 尔 诺 的悲 观态度 , 探索 人和 自然关系 的一 条明 确的 出路 ,成为 马尔库 塞的 [ 收稿 日期]2 1 —0 — 4 00 3 0
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文化哲学诠释

是与 形而上学同样古老的两大西方哲学传统之一。以本体 后 , 作为文化基础的伦理的理性理想就无家可归, 在世界上
论为核心内容的形而上学, 本质上是一种理论思维传统; 而 到处可怜地流浪。② ” 这样, 物质与精神之间有益的相互作用 文化哲学则是注重感性的实践思维传统。古代西方哲人素 丧失了。现代性的二重性 日 益凸显: 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就 有崇尚“ 理性”贬低“ , 感性” 的倾 向, 所以, 以形而上学为核 的同时, 人文精神却日益衰落。这也就是韦伯所言的“ 理性 : 心的理性主义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主流, 而文化哲学则似乎 化的二律背反”我们驾驭自然界和社会之工具性能力的增 自由的丧失” 意义的丧失” 和“ 为代价的。 当理性哲 “ 若有若无” 。在漫长的哲学史中, 伴随着形而上学的兴衰起 强是以“
一
种宽广的视野来看, 马尔库塞的思想显示了对哲学形态历 性的把握。从人类生存的意义上讲, 个体生活状态的和平宁
史转型的理论 自觉, 隶属于与理性主义哲学相对的文化哲学 静及社会运行的顺畅和谐, 在于人以最大可能和最合 目的的
实现对自然和人性的均衡控制。而现代化的结果显示 传统。在现代性话语主宰人们思维的今天, 马尔库塞理论的 方式 ,
伏, 文化哲学总是时隐时现, 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有学者 学传统穷尽各种可能性而难以自 我拯救之时, 包括文化哲学
的 体性哲学、 价值哲学等形形色色的实践哲学形态 将意大利 启蒙时代 思想家维 柯视为文化哲学的 重要创始人, 在内 如主 参与 会现实的 批判与未 来设计的 论争中。 其《 新科学》 为文化哲学的 开山 之作。 维 柯的《 新科学》 在 旨 便纷纷涌现, 到对社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以及康德和 发展前景, 这正是由于理性哲学传统遭遇到“ 现代性” 的重大 克思主义 、 席勒的美学等多种思想的糅杂。马尔库塞对黑格尔哲学的
马尔库塞_单向度的人_的思想述评

摘 要伴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工具理性的方式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
那样的前提之下,马尔库塞发行了《单向度的人》这本极其重要的著作,这本著作里他对藏拙于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许多单向度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披露和分析。
马尔库塞发觉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造成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文化一体化和被遏制的意识形态。
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所以使得改变极权主义性质,并不是使用暴力和专政的结果。
工人们似乎不觉得自身是被奴役和被剥削的,因此他们丧失其批判的力量。
统治者操纵和支配着技术和主权的发展,达到自己统治的目的。
在此条件下,这样的社会变为单向度的社会,相应地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人同样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本文通过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思想内容及特征的分析,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族文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并且通过借鉴马尔库塞的批判否定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 意识形态ABSTRACTThe flourishing western capitalism society got its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sci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ome a tool of political domination in a rational manner. Under that premise, Marcuse has issued a "one-dimensional man", this extremely important book, this book a profound disclosure and analysis of his many one-dimensional problem concealing the bad things capitalist society.Marcuse believes that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is a totalitarian society, caused by the political opposite of integr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ontainment ideology. Not caused by violence, bu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Workers does not seem to think their own slavery and exploitation , so they lose their critical force. Rulers to manipulate and dom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vereignty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ir rule. In this condition, such a society into a one-dimensional society, to exist in this society, people also become a one-dimensional man.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one-dimensional man" of Marcus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national culture with reference. And through using criticism and negation of Marcuse's spirit,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improve and develop Marxist criticisms of capitalism spirit,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n.Key Words:One-Dimension Man Marcuse Ideology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0.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0.2研究现状 (1)0.2.1 国内研究现状 (2)0.2.2 国外研究现状 (3)0.3本文研究方法 (3)0.4本文创新之处 (3)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提出 (5)1.1马尔库塞思想形成阶段 (5)1.1.1 早期阶段 (5)1.1.2 晚期阶段 (6)1.2“单向度的人”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7)1.2.1 政治条件 (7)1.2.2 经济条件 (8)1.2.3 文化条件 (8)2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基本内容 (10)2.1“单向度的人”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10)2.1.1 “单向度的人”的基本内涵 (10)2.1.2 “单向度的人”的特征 (11)2.2单向度的人思想的表现 (12)2.2.1 意识形态新的控制形成 (13)2.2.2 被遏制的意识形态 (13)2.2.3 极权主义的形成 (15)2.3超越“单向度的人”的路径 (17)2.3.1 单向度“意识形态”的替代方案 (17)2.3.2 超越“单向度的人”的双面途径 (18)3 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评价 (21)3.1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积极影响 (21)3.1.1 继承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 (21)3.1.2 发扬了人本主义重视人的精神 (23)3.1.3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3)3.2单向度理论的局限性 (24)3.2.1 它没有找到进行社会革命的真正主体 (25)3.2.2 它没有找到人解放的出路 (25)3.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理论的启示与借鉴 (26)3.3.1 “单向度的人”思想的启示 (26)3.3.2 “单向度的人”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借鉴作用 (28)结束语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8)绪 论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2 . 2 单 向度 的普 遍 化
2 马尔库塞的技 术理性批判理论
如前所述 . 马 尔库 塞认为发达工业 社会是一个极权 社会 . 技术 理 性成 为新的统 治形式 . 在政 治 、 社会、 文化 和话语 领域等实 现极权统 治. 消除一切对立面。其 思想主要 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 2 . 1 技术实体论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 中. 技术“ 中立性 ” 的传统 概念不再 能够得 以维持 。 “ 技术本身不 能独立 于对它 的使用 : 这种技术社会是一
科技・ 探索・ 争呜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吴亚 女
( 中南 财经政 法大 学 哲 学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3 )
【 摘 要】 作为法 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 马 尔库塞从现代人异化的生存境遇和 生存 状态 出发 , 批判技术理性统 治和技 术异化 的世
个 统治 系统 . 这个 系统在技 术的概念和结构中已经起着作用 ”。传统 的技术 中性论认 为技术本身是无价值 的.其手段和 目的是相分离 的。 技 术一方 面可 以作为解放 的工具 .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统治的手段 。 技术的价值取决 于技术 的使用者 。在马尔库塞看来 . 在发达工业社会 背景下技术是价值负荷 的 依 照芬伯格的看法 . 马尔库塞对于技术 的 看法持有“ 技术实体论 ” 的立场 。在马尔库塞看来 , 技术不仅是认识世 界的知识媒介和改造世 界的工具媒介 . 而且具有价值取 向。技术是作 为一个系统来发挥作用 的 . 这个系统具有排 他性 . 渗透 进社会 的各个 方面并决定着整个社会 的发展 . 自主地成为控制社会的基本要素而不 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或者是意愿 马尔库塞指 出其原 因在于 . 技术是一 种谋划 随着技术 的展开 . 它逐步成为话语和行为 、 思想和文化的整个 范 围。也就是 说. 政治、 文化和社会 生活逐步被纳 入了技术的制度 之 中. 并且这一制度排斥和吞没所 有的可替代性选择 “ 技术的合理 『 生 已 变成政治 的合理性”
马尔库塞:人们生活在虚假的需求之中,难以自拔

马尔库塞:人们生活在虚假的需求之中,难以自拔网络流行语“小确幸”来自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
村上说,他把洗涤过的洁净内裤卷折好,整齐地放在抽屉中,就会获得一种微小而真确的幸福感。
类似的情景还有在下雨天独自坐在咖啡馆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小确幸似乎表达了一种“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态度,物质生活上的日渐富足也似乎在向人们证明:这就是大家应该过的生活。
然而,这片富庶祥和的景象是否掩盖了思想上的怠惰和对自由与创造力的抑制呢?小确幸得以成立的前提是什么呢?人在积累了很多小确幸之后,是否就会无欲无求了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就已进入了一种近似于小确幸的时代。
然而当时不少年轻人并不满足于富足的物质生活,反而认为这种小确幸掩盖了一种真正的奴役,于是决定站出来抗争。
而让这些年轻人开始反思安逸生活的正是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
Ⅰ 发达工业社会的“温水煮青蛙”1968年5月,在法国以巴黎为中心爆发了一系列学生抗议、工人罢工、群众游行和示威活动,史称“五月风暴”。
当时,学生们公开颂扬“3M”。
这个3M可不是百洁布的牌子,而是三个人名的首字母—马克思、毛泽东和马尔库塞。
前两位可谓是无人不晓,而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可能是一个令人陌生的名字,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名学者。
法兰克福学派提倡的理论又叫作“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其每一代代表人物都是闻名遐迩的学者,例如第一代的本雅明、阿多诺、霍克海默、弗洛姆,第二代的哈贝马斯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虽然西欧社会在经济上出现了腾飞,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分子们却深感担忧。
他们忧虑的问题可以用本雅明的一句话很好地概括:“只是因为有了那么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赐予了我们。
”马尔库塞把这句话写在了《单向度的人》全书的结尾处。
《单向度的人》出版于1964年,其副标题是“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思想”评析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思想”评析作者:常聪慧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0期摘要马尔库塞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思想”的分析来批判发达工业社会异化现象。
本文针对马尔库塞这种分析,从古典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等方面对其进行再认识,考察他在论述“单向度的思想”时的内在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单向度思想理性实证主义语言分析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经历怎样的一个发展路径,应如何正确看待技术合理性和“单向度的思想”,我国及当代世界发展中的技术负面效应应当如何把握,对马尔库塞“单向度思想”的分析,无疑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1 否定性的思维马尔库塞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分为前技术时期和技术时期,这二者共同构成人类历史连续体。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是自由和不自由为基础的社会,而是以对生活必需品的服从为标准。
在前技术阶段,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历史是存在着否定性思维的,直到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合理性时期的到来,才丧失了这种否定性,从而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
马尔库塞首先考察了古希腊哲学中有关真理思想。
他看到了真理思想在古希腊哲学中的重要性,“真理改变着思维和存在的方式。
理性和自由合为一体。
”①真理具有普遍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如果真理以摆脱辛勤劳作的自由为前提,而这种自由在现实社会中又是少数人的特权,那么真理就只掌握在少数的特权集团手中。
这种状况与真理的普遍性相矛盾。
对于哲学来说,矛盾是难以解决的。
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否定。
因为“如果一个人已学会去观察和了解事物的本相,他就会依据真理行事。
”②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而言,这种真理的向度与他们各自哲学的内在特征相关。
马尔库塞认为柏拉图的辩证逻辑有自己具体的内容,其存在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运动”、“一和多”、“矛盾”等术语在方法论是开放的而不完全是确定的。
同时辩证逻辑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真理和自由的统一。
它表达了人类寻找自由和更高价值目标的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尔库塞技术文明批判与人类解放思想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2009级 杨述超 200920211009 摘要: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弗洛伊德的道路,借助本能与爱欲概念,对在当代发达的技术文明是如何与资本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人类造成压抑进行猛烈的抨击,指出当代文明虽然是有史以来最发达的文明,但是却也是有史以来压迫最严重的文明。他借助马克思青年时代的劳动异化思想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就在于对异化劳动的消除,从而达到爱欲的完全释放与人类的最终解放。 关键词:马尔库塞;弗洛伊德;文明;解放 正文: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马尔库塞对技术文明的批判是循着弗洛伊德的道路进行的。在其代表中《爱欲与文明》中他详细分析了人类被压抑的过程再到人类可能的解放之路的过程,即从直接的个体被压抑→直接的组织性压抑→间接组织压抑(文明形式)→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异化的加剧→异化的取消与人类解放的过程。从而将弗洛伊德的理论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结合了起来。同时在对于人类前景的展望上,马尔库塞了不赞成弗洛伊德的悲观态度,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乐观态度,他相信技术文明发展最终将引领人类解放。 首先是发生在个体层次上的直接压抑,原始父权是绝对的和不容挑战的。这主要能从两个层次体现出来,在个体发生层次上,被压抑个体从孩提时期向有意识社会生存的发展。“本我是最古老、最根本、最广泛的层次,这是无意识的领域,本我不受任何构有意识的社会个体的形式和原则的束缚。它既不受时间的影响,也不为矛盾所困扰。它不知道‘任何价值、任何善恶 、任何道德’。它并不想自我保存,因为它所追求的只是按照快乐原则使其本能需求得到满足”(P17-18)“在外部世界的影响下,一部分具有接受和避免刺激的器官的本我逐渐地发展成了自我。自我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间人’”(P18)“自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改变组织和控制本我的本能冲动,以使其与现实的冲突降到最低限度,即压抑那些与现实冲突的冲动„„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另一个心理‘实体’即超我。超我产生于因而对父母的长期依赖;父母的影响依然是超我的核心„„一开始由父母、接着由其他社会机构强加于个体的‘外在约束’被心力内投于自我,从而变成了它的‘良心’;于是,负罪感,即对由约束或想违背这些约束的愿望所产生的惩罚需要便充斥于心理生活。‘自我总是无一例外地实行压抑,以服务、听命于超我’。但这些压抑不久就仿佛成了无意识的和自然地东西,而且‘大部分’负罪感也仍是无意识的”(P19)(一夫一妻制)。 他认为人的首要目标是各种需要的完全满足,而文明则是以彻底抛弃这个目标位出发点的,因为物质总是缺乏的,因此每个人不可能都得到完全的满足,必须对人类进行组织 一种压抑性的本能组织是文明中现实原则的一切历史形式的基础,而文明是作为有组织的统治而取得进步的。在整个文明过程中都被组织了起来,使它不按照个体的需要分配而是作集体的分配;组织人们获取满足需要的物品也不是为了最好地满足个体日益发展的需要。相反,缺乏的分配及工作的方式,都是强加于个体的,首先是诉诸暴力,接着是通过对权力的较为合理的使用而达到其目的的。但不管这种合理性对整体的进步多么有用,它仍是统治的合理性,而且对缺乏的逐渐征服也不可避免地牵涉到统治利益,并为这种统治利益所规定。 因此他在集中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文明和技术理性联手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的批判,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缺乏个人自由和幸福感,其中最重要就是缺乏自由,而幸福是要以自由为基础的。但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率的发展,使财富不断增长,从而能进行充分的安抚,使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日益消沉,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扩大的奴役。在发达工业社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过上舒适、富裕的物质生活,但却在同时逐渐消磨掉个人的主体性(有点类似于温水煮青蛙)。整个社会呈现一种单调、无对立面的特点,在这种社会中,技术理性取代暴力成为全面的...
(我们可以和先前制度的控制形式作对比)、真正的控制力量,它能有效地压制其他反对派和反对意见,这样的发达工业社会就是一种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其中的人就是单向度的人,这样的社会和生活其中的人便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的原则。 “在工业文明的中心,人似乎仍处于一种身心贫困状态„„个体花钱得到的物品和服务控制了他们的需要,僵化了他们的机能。在交换能丰富个体的生活所需的商品时,个体所付出的补仅仅是他们的劳动,而且还有他们的自由时间。生活条件的改善被对生活的全面控制抵消了。人们住的是公寓群,乘的是限制了其接触范围的私人小汽车,用的是装满冷冻食品的电冰箱,看的是几十种宣传同一思想的出版物,玩的是无数精制品和小玩意儿,这些东西使他们忙忙碌碌,无暇顾及现实问题,因而也不能萌生既可以少工作又可以确保自己的需要及满足的思想„„生产和消费再生产着统治,并未其辩护。然而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征并不能改变它们具有实在的好处这一事实。整体的压抑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功效,降低了安逸和豪华生活的代价,扩大了工业生产的领域——但在同时,它却牺牲了他的时间、意识和愿望;而文明付出的代价则是,牺牲了它向大家许诺的自由、正义和和平。”(P70-71) 资本主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功的将传统的直接的统治方式转变为隐形的间接统治,统治变得更加桎梏,但表面看起来却显得进步。 他结合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观念结合起来,深刻的剖析了发达工业社会中资本主义统治方式的嬗变。传统的统治方式是行政的、暴力的,而当代资本主义中,技术理性取代了传统的统治方式成为真正的统治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劳动分工的日益专门化,人们在劳动中从事越来越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操作,人越来越成为一种工具„„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压抑着作为人的本质的爱欲,而且还把不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强加于人,把人的欲望和需要纳入整个资本主义秩序,使人们陷入深深地异化状态而麻木不仁。因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是人类文明迄今达到的顶点,但同时也是爱欲受到压抑的顶点。”在这种状态中,劳动和科学技术都完全与劳动分离,彻底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并且他们以各种手段将各种对立面综合起来,人和社会都成为“单向度的”,人的解放力量彻底被桎梏了。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中,依靠不断增长的技术生产力和不断扩大的队人和自然地征服,政治和文化都变得一体化。发达的工业社会让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他们与资产阶级的界限仿佛已经消失。但是他认为无产阶级的奴隶地位仍然是没有丝毫改变的,因为他们实质上仍然是奴隶,是工具,是一种物的存在,不过是被抬举了的奴隶而已。而且越来越细化的劳动分工、自动化机器的大范围应用导致了劳动者的需要和愿望的同化,新技术的劳动世界迫使工人阶级的否定立场日益衰弱,与社会的现实矛盾逐渐消失。“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结合,学术的行为主义和社会的行为主义在共同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发达社会使科学技术进步成为一种统治工具。” 但是正是由于发达的工业文明也为人类的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当物质财富极度丰富,原先由于物质缺乏而不得不采取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基础将不复存在,人类将彻底摆除由分工导致的组织和文明对人类的压抑。马尔库塞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悲观观点,他把弗洛伊德对爱欲受压抑的社会根源的分析与马克思对人类苦难的社会根源的分析相结合,论证了解放爱欲、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 弗洛伊德是悲观的,他认为文明的发展是以对人性的压抑为前提的,因而文明发展到今天要实现非压抑性的条件是不可能的。而马尔库塞认为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爱欲完全解放了的文明社会,因为传统压抑的目的是因为物质缺乏,所以人必须要被组织起来劳动,从而产生了压抑的基础,但当代物质生产已经非常发达,物质匮乏已经不成问题,人类将走出只能在爱欲与文明之间只能选择其一的悲惨处境,对人的压抑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一种多余。在非压抑性条件下,性欲升华为爱欲。要实现爱欲的解放就要进行劳动,实现劳动的解放,这种劳动是非异化的劳动,而是能使人身心愉悦的自由消遣而非为了生存而被迫进行的工作,在这种劳动中,除了本能满足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 “快乐和现实原则的和解并不以大家富有为条件。唯一适当的问题是,是否可以合理地想象这样一种文明状态,人类需要在其中得到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使得额外压抑可以消除„„第一个阶段指的是一种缺乏的非压迫性纷分配„„第二个阶段则是在征服了缺乏以后,对一种充分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合理组织„„本能的发展是非压抑性的,就是说,本能至少不承受为统治利益所必要的额外压抑„„它们的普遍满足将无需苦役,就是说,人类生存不受异化劳动的支配„„由于工作日的长度本身就是现实原则对快乐原则施加的压抑性因素之一,所以自由的第一个先觉条件就是缩短工作日,使得纯粹的劳动时间量不再阻止人类的发展„„认为解放取决于较高生活标准的论点有助于证明压抑的合理性„„在最适当的条件下,成熟文明中优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使人的需要得到无痛苦的满足„„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之间的对抗关系也将朝着有利于快乐原则的方向发生变化。爱欲,即爱本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 马尔库塞提出了他的新理性概念。首先,在这种新理性中,批判和否定性思维将会被引入,而且价值判断会被引入,新理性将是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统一。其次,这种新理性又是科学理性、技术理性与艺术理性的统一,这种新理性将是保持开放性的,面向生活以人的生活为目的的。最终,这种新理性将与感性、幸福相结合,最终将推动人的本质——爱欲的解放。 马尔库塞并不是庸俗的享乐主义者,这从马尔库塞关于爱欲与死欲的关系中可以看到马尔库塞与庸俗的享乐主义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即使一种感性的合理性可以使爱欲自由地服从秩序,似乎还存在一个最内在的障碍,它不允许任何非压抑性发展的计划。这个最内在的障碍就是连接爱欲与死亡本能的纽带。死亡这个严峻的事实一次性地取消了一种非压抑性生存的现实性。因为死亡是对时间的最终否定,而‘欢乐希望永恒’„„思想的一个最崇高的任务就是反对屈从时间,恢复记忆的权利,把它作为解放的手段„„生命越是接近于满足状态,生死冲突就越缓和。于是,快乐原则和涅槃原则便汇聚了„„对文明提出巨大控告的,不是那些死亡的人,而是那些在他们必须死亡和希望死亡之前就已过早地死亡的人,那些痛苦地死去的人呢„„在一种压抑性文明中,死亡本身也成了一种压抑的工具。不管人们把死亡当做永恒的威胁而忧心忡忡,还是把它当作最高的牺牲来加以颂扬,或者把它作为一种不可改变的命运而加以接受„„死亡可以成为自由的一个标志,死亡的必然性并不排斥最终解放的可能性。死亡同其他必然性一样,也可以变得合理,即变得无痛苦。人们可以无忧无虑地死去只要他们知道,他们所爱的东西没有遭受痛苦和被人忘却。在生命实现后,他们可以在一个自己选择的时刻自取灭亡。但即使最终出现了自由,那些痛苦地死去的人也不可能再生了。正是对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其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文明的前景黯淡下来。” 马尔库塞在这里再一次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所谓爱欲的解放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地位从获肯定。生命的完满和幸福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文明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帮助人类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