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一)
现实窘境与审美救赎——马尔库塞美学思想辨析

批判哲学在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 的攻击下全面处于下风。单向度
的哲 学思 想使 得 “ 极权 主 义” 盛行 , 文化 呈现 泛滥 之 势 。 是身 大众 但
处其中的多数人并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依然被技术理 性的发展成果所带来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所蒙蔽而安于 当前的生活
现 状 。精 神层 面 的审 美 需求 也 已经 滑 向了 消费 主 义与 工具 理性 的 合 谋之 下 。 不再 是 自主性 的而 是被 掌控 的 “ 向度 ” 单 的审美 过程 。 作 为其 前期 对于 这 一 问题 的解 决方 式 的一 种 思索 ,马 氏提 出 了放 弃对 于 “ 爱欲 ” 的压抑 以此解 放 人 类精神 的主 张 。当然 这 是在
析
中图 分类 号 :8- B30
文 献标 识码 : A
现代发达阶段后 ,批判性思维在哲学发展之 中逐渐淡出。究其原 因 , 工 业 文 明机 制 内部 所 催 生 ( 则 也是 相 伴而 生 ) 发达 实 的肯 定 性
思 维模 式 高 歌猛 进 使得 批 判 性思 维 及 否定 哲学 接 连丧 失 阵 地 。 呈 现 劣势 。 批 哲 学是 一 种否 定哲学 。 U 同为法 兰克 福学 派 的知名 代表 , 社 会 文化批 判 理论 的 创始 人霍 克 海默 对于 否定 哲 学 十分 热衷 。这 主
义盛 行 . 大众 文化 泛 滥使得 人 们精 神 层 面的 需求 滑 向 了消 费主 义 与 工具理 性 的合 谋之 下 。 美过 程 不再是 自主 性 的而是 被 掌控 的 、 审
“ 向度 ” 。被 视 为 “ 美鸟托 邦 ” 审 美之 维 是 马 氏关 注 当下 生 单 的 审 的 存 窘境 而提 出的救 赎 策略 , 其慰 疗功 能 与 象征 意 义理 应被 承认 。 关 键词 : 尔库 塞 ; 马 否定 哲 学 ; 实 窘境 ; 美救 赎 ; 托 邦 辨 现 审 乌
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超越及当代意义

马尔库塞一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残酷的战争以及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摧毁了人们的幸福与自由,深受其害的马尔库塞对此深恶痛绝。
在马尔库塞早期著作《理性与革命》中就给予了生活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人们以深切的关注与同情,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高度重视并试图为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里的人们“去蔽”。
马尔库塞以“批判理论”的视阈重新审视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微观变化,他洞察到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负面效应,对生活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里备受压抑、已然失去自由与主动性却茫然不知的人们感到忧心忡忡。
一、何为“单向度”?“单向度”一词是马尔库塞针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所用的特定用语,出自标志马尔库塞思想转折的代表性著作《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与“双向度”是一对反义的概念,“双向度”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而“单向度”实质上是只包含“肯定性”的向度。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以前的社会并不是单向度社会,而是双向度的。
在双向度社会中“肯定”与“否定”这两个层面是协调并存的,无论是面对社会这个大合集还是个人的行为和活动,在政治、经济、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人们都是以批判思维来思考与看待问题的。
依照否定、批判和超越的原则将现在与过去相比较,进而达到深刻反思的状态和调节自我现状的目的。
同时,双向度的社会正是因人们在具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基础上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并不断向前发展。
而现实的发达工业社会失去了两面性,只剩下肯定层面的向度,变成了失去否定与反抗的“单向度社会”。
马尔库塞指出:“潜化意味着存在一种区别于甚至敌对于外部要求的内心向度,即把公众舆论和行为撇在一吕明洋耿芳兵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超越及当代意义[作者简介]吕明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二战结束后,第三次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由工业社会迅速转型为后工业社会。
高科技的应用使得生产力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与日俱增,体力劳动逐渐被新型科技产品所取代,劳动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陷入“科技进步能够解决一切”的误区。
浅议马尔库塞对审美现代性的身份界定

张 卫 凤
( 河北大学文学院 河北・ 保定
中图分类号 : 8 1 B 4 文献标 识码 : A
010 ) 70 0
文章编号 : 2 7 9 ( 0 )4 O 7 0 17 — 84 2 1 3一 1 —2 6 1 4
摘
批判 、 解放 的功效 。
关 键 词 审美 现代 性 异 在 化 感 性
On M a c s ’ I e tt f i o f Ae t e c M o e n t r u eS d n y De n t n o sh t i i i i dri y
/ h n ef n /Z a g W i g e Ab t a t Aso e o e mo t a u g r so r n f r S h o , sr c n f h s mo sf u e f a k o t c o l t f i F
要
作 为 法 兰 克 福 学派 的 代 表 之 一 .马 尔 库 塞 认 为 美
化 的领域越来越 被物质文化挤 占,它失去 了其崇 高与纯粹
的特性 ; 其二 , 曾给人 以“ 幸福承诺 ” 肯定 的文化” 的“ 渐渐走
学 能 够抵 制现 代 性 的弊 端 本 文 将 以他 的美 学 思 想 为 根 基 .
梳理 出他 对 审 美现 代 性 的身 份 的界 定 。 即社 会 的异 在 者 。 面
对 拥 有 强 大 同化 力 量 的社 会 .这 一 研 究 对 于 我们 该 如 何 发
展 艺 术具 有 重 要 的指 导 作 用 。 .
向 自我 消亡。在肯定的文化中 , 艺术 “ 把美作 为当下 的东西 展示 ,平息 了反抗 的欲望 ……奉献于一种把个体弄得 服帖 的伟 大成就 ” ; ㈣ 其三 , 哲学 、 教 、 宗 道德等越来越 被物质现 实 的可操作原则左右 , 变成 了可以计量其价值的商品。此时 审美现代性似乎 已渐 渐失 去鲍姆加登 、康德等人所述说 的
审美主义精神的超越价值——马尔库塞新感性论的当代启示

Ke y wor e sn i it e teis ta se d n e dsn w e sbl y a sh tc r n c n e c i
一
、
异 在 于 现 实 世 界
艺 术 作 为 一 种 审 美 形 式 成 为 自身 与 物 化 世 界 有 距 离 关 系 的 一 个 有 力 标 示 。就 照 像 而 言 , 要 的 是 光 影 技 术 。 这 需
e v r n n , e tn e p e o fma e i l o sr i ti r e c iv u n io me t g ti g p o l f tra n tan n o d rt a h e e h ma ma c p to . c o n e n i a i n No d y n a wo l ul wa a si rd f l
— —
马 尔 库 塞 新 感性 论 的 当代 启 示
王 敏
( 疆 大 学人 文 学 院 中文 系, 鲁 木 齐 8 0 4 ) 新 乌 3 0 6
摘 要 新感性 通过解放人 的 自然和 实际生存的环境 , 脱物化世 界的束缚 , 摆 实现 自然 的解放 进而 实现人 类的解
放 。 在 当代 物 欲 横 流 , 具 理 性 大 行 其 道 的 氛 围下 , 新 感 性 的 重 新 审 视 有 利 于 恢 复 个 体 生 命 自由的 存 在 , 力 工 对 致 于人 类诗 意 栖居 地 的 追求 和 理 想 诗 化 人 生 的 重 建
o a e i l e ie , n tu e tlr to aiy i d l s d U n e sc r u s a c , e l o t e s nsb l y c n fm tra sr s i sr m n a ai n l s wi e y u e . d t d rt i m t n e a n w o k a w e i i t a hi c n i m a e f r m a e i i g n f v ro o tc r sd n e i h a d , a o fr c n tu tn d a ie e f ci n o k o n s f e l n ,i a o fp e i e i e c n t e l n i f v r o e o sr ci g i e l d p re to f r v n z lf . ie
马尔库塞“单向度”思想研究

马尔库塞“单向度”思想研究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单向度”思想,这一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反响。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被社会大众媒体所控制,真正的自由和人本主义已经被摧毁,人们只能生活在一个单一的、机械的、价值观缺失的世界里。
然而,这一观点受到了很多学者和理论家的质疑和反驳,他们认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在现实中并不适用,因为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本文将详细探讨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从五个方面进行证明。
一、政治方面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政治中已经失去了真正的自由与民主,人们只能被虚假的宏大口号所欺骗。
尤其是在美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已经紧密结合,导致了资本家和政治家的共同利益,追求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的持续受到削弱。
尽管如此,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虽然政治和经济利益之间存在关联,但人们并不是由一个神秘的控制者所统治,国家机构和民间团体的多元化和竞争性使权力不能独揽。
而且,人们对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已经不断提高,这促使政府机构更加透明和民主,减弱了少数人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二、经济方面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会导致生产向质量较低、简单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尽管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它忽略了现代经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代经济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组织和企业,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会追求简单化和规模化生产。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生态,社会责任和公益诉求,他们不是为了生产效率而存在的,但是人们对这类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已经超出了马尔库塞的认知,这表明现代经济并不单调和简单。
三、文化方面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文化已经淡化了真正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取而代之的是创造利润的娱乐产品和商业化笑话。
尽管这种趋势在电子媒体的周围是存在的,但现代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

马尔库塞的学术背景深受德国哲学和 社会理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美国实 用主义和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政治美学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描述
政治美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中美与审美问题的学科,探究政治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审美关系和审美价值。
美学与政治
政治美学将美学和政治学相结合,探讨美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理念、政治制度 以及政治行为。
• 批判的视角: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为政治学提供了一 个批判的视角,使得学者们更加关注权力、自由与压 迫等议题。
• 激活政治实践:他的理论也影响了政治实践,一些社 会运动和革命团体援引马尔库塞的理论,作为他们行 动的哲学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批评的政治立场与审美标准
文学批评的政治立场
马尔库塞主张文学批评应具备明确的政治立场,批评家应在作品中揭示出政治现实和政治斗争。这种 政治立场有助于引导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政治思考。
审美标准与政治意识的融合
在马尔库塞看来,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应与政治意识相融合。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既要关注作品的 艺术价值,也要挖掘作品内在的政治意义。
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的研究意义
揭示统治逻辑: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揭示了现 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审美如何被纳入统治逻辑 ,进而成为维护现存制度的力量。
提供批判视角:他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 特的批判视角,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政治与美 学的关系,追求更加自由与公正的社会。
以上内容仅是对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的简要概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议深入研究其相关著作 和学术文献。
02
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的主要观点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独立性与关联性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应保持其独立性,同时与政治相关联,以艺术的形式揭示和 批判社会现实。
【传播名人堂】赫伯特·马尔库塞:“新左派之父”

【传播名人堂】赫伯特·马尔库塞:“新左派之父”Herbert Marcuse赫伯特·马尔库塞铛铛~一期一会又来啦~本期我们要介绍的是“新左派之父”——赫伯特·马尔库塞。
01学术生平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916年,马尔库塞被征召入德国军队服役,并于之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2年,他以论文《关于艺术家的德国小说》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弗莱堡大学,马尔库塞结识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并接受了海德格尔的指导。
1928年,他成为海德格尔的助手。
1932年前后,马尔库塞首次接触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并深深地被马克思的学说所吸引。
1957年,马尔库塞出版了《爱欲与文明》,这本著作尝试将批判理论与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魏格豪斯称之为马尔库塞的“启蒙辩证法”。
1958年,马尔库塞推出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由此成为新时代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
1964年,马尔库塞出版了其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单向度的人》,这本著作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1965年,马尔库塞辗转来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直到20世纪70年代退休。
在这期间,马尔库塞陆续发表了一批文章并经常对学生演讲,并且获得了美国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
由于他的立场有别于旧左派,并受到新左派运动的推崇,他也被媒体和学生誉为“新左派之父”。
1979年7月29日,马尔库塞在德国讲学期间不幸病逝于慕尼黑附近的施塔恩贝克。
除了以上提到的著作之外,马尔库塞的主的一要著作还包括《理性与革命》(1941)、《审美之维》(1979)。
02主要理论贡献马尔库塞在批判理论的谱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应该说,马尔库塞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
他并不单纯借鉴马克思的批判理论,还深受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其他学者的影响。
总体上看,马尔库塞与非理性哲学在对待现代技术文明的立场上一脉相承,是具有批判性和否定性的。
从形式概念的演变看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EPO ON 丛 S j 0 。 音乐霸景 xt SI l 112 2 l
尔库塞认 为 : 规定艺术之为艺术 的东西
只能是形式 。他指 出: 审美形式是指把
一
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 又凝聚着艺术家对
一
曲、 交响乐里 , 我们 不可 能从一 个位 置 上抽 出一 句诗 、 一场 戏、 一个图形 、 小 一
号。
装饰 , 而艺术作 品也就被 割裂 开来 , 形 式与 内容就 不相 融合 了。他说 : 艺术 “ 的内容就是理念 , 艺术 的形式就是诉诸 感官的形象 。艺 术要把 这两 方面 调和 成 为一个 自由 的统 一 的整 体 。 [ (7 ”Hr ) s 在这里 , 内容或意 蕴就 是理性 因素 , 形
运用这一 范畴 。他 更多地是 从第二个 层面运用“ 审美形式 ” 这一概 念的。马
形式总是体现和反映内容 , 没有无形式
作者简介 : 徐慧(9 4一) 女 , 16 , 四川音 乐学院社科部 副教授。 黄静(9 0一) 女 。 l 17 , 四J 音乐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1
ll 0
艺术作品应 当是丰富的思想 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 形式 ; 审美形 式; 艺术形式; 内容 中图分类号 :61 J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 1 2 2 1 )2— 10-0 10 27 {0 1 0 0 1 2
“ 式” 美 学 问 题 中 的一 个 概 形 是
音乐探霰 2 1 . l £ } 0 12 Q Q !
t I C J S
从 形式概 念 的演 变看 艺术作 品 内容
与 形 式 的关 系
口徐慧‘ 黄静
( . . 川音 乐 学院 社 科 部 四 J成 都 12 四 1 1 602) 1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一)
【摘要】“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他的整个美学思想都是
围绕着审美形式而展开的。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二分法,把审
美形式提到本体论的高度,他对审美形式的界定、审美形式功能的阐述以及对艺术独特本质
的界定都具有跨时代的启发意义。
【关键字】马尔库塞;审美形式;功能;形式理论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
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审美之维》重点探讨了审美形式的问题,认为
“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1],他把“审美形式”置于艺术和审美的
中心地位,认为艺术和审美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审美形式,“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
核心。
一、审美形式
“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他将审美形式归结到艺术的本体
地位,认为艺术本质就在于是一种审美形式,他在《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一文中,说:“我
用形式指代那种规定艺术之为艺术的东西,也就是说,作为根本上(本体论上)既不同于(日
常)观念,又不同于诸如科学和哲学这样一些智性文化。”2]他强调了艺术之为艺术,就在
于其形式,形式是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
马尔库塞更进一步指出艺术与现实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相区别的特质,就在于审美形式。“所谓
审美形式,是指和谐、节奏、对比等性质的总体,它使得作品成为一个自足的整体,具有自
身的结构和秩序(风格)。艺术作品正是借助这些性质,才改变着现实中支配一切的秩序(风
格)。”3]这里的审美形式不再是传统的内容与形式相对立的单纯的结构关系,而是一个内容
与形式相结合的统一的整体结构。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是一个既包括和谐、节奏、对比等
纯形式的外部形态结构,又包括意义、现实等内容要素的有机体,是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统
一的整体结构。
二、审美形式的功能
1.“审美转化”功能
马尔库塞认为:“美学形式并不与内容对立,甚至也不是辩证的对立,在艺术作品中,形式
变成内容,反之亦然。喜剧、小说是靠形式而成为文学作品。”4]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作
品并不是内容与形式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单纯的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在形式的主导下,内
容与形式在艺术中的完满整合。他说:“我们不妨把‘审美形式’解作一个既定内容(既有的或
历史的、个人的或社会的事实)转化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如一首诗、一篇巨作、一部小
说等等)的结果。作品就是这样从现实的永恒过程中‘取出来’的,它具备自己特有的意义和
真实性。美学转化之得以完成,是通过对语言、感觉和理解力的改造,使之能在现实的现象
中显现现实的本质:人与自然的被压抑的潜能。“艺术品就是这样一面控诉现实,一面复现
了现实。”5]在这里,艺术来源于现实,但又绝不是现成的,而是通过审美形式对现实材料
和内容的审美转化,使之抛弃或超越原有的形式、内容、意义和秩序,对其进行重新造型而
获得了新的形式和新的秩序,进入审美之维与形式化为了一个整体,最终成为艺术。马尔库
塞指出,任何社会现实要转化成艺术,“唯一的要求是,这一历史现实必须风格化,即必须
受制于审美的‘造形’;而且,正是这种风格化(审美转化),使现存社会的现实原则的规范,
在价值上被超越。”6]由此可以看出,马尔库塞把审美形式的审美转化看作是由社会现实到
艺术的唯一途径。
2.审美超越功能
审美形式通过对既存现实的“审美转化”,使之摆脱现实的种种限制与压迫而进入一个非压抑
的、超越性、创造性的自由领域,这种自由的境地就是艺术的境地。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必须
是自由的,它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实现和体验,他说:“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绝大多
数活动都是异化的,只有真正的艺术还保留着自由的本性,它代表着一种非压抑的、创造性
的领域。”7]真正的艺术是自由的创作,是用幻想和想象创建出一个完全自由的超现实的理
想境界。马尔库塞又进一步指出,艺术的自由本性之所以能够实现,完全得益于审美形式的
超越功能,他认为:“艺术正是因其形式的缘故才超越了既存现实,才在既存现实中与现实
作对。”8]审美形式通过想象和幻想,使艺术远离既定现实的躁动与不安、压抑与束缚,摆
脱现实的羁绊,超越于既定现实之上创造出一个纯粹的、自由的、审美的理想世界,实现精
神升华与净化,从而进入一个完美的艺术的境地。
3.审美改造与重建功能
马尔库塞认为审美形式是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和重建,“审美形式给那些习以为常的内容和经
验以一种异在的力量,由此导致新的意识和新的知觉的诞生”9],他说艺术的真理在于它能
打破既定现实的秩序,破坏现实的统治,使现实更符合艺术的规律,从而在现实之上创造出
一个“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虚构世界。艺术正是通过审美形式破坏原有社会的经验、感觉、
意识,打破既定现实的约束,摆脱既定现实对人的异化,用疏离和超越的手段建构新的意识
和知觉,实现人的自我解放,从而“建造一种完全不同的与既定现实相对抗的现实”10]。审
美形式建构的这种现实具有彻底的独立的自主品格,永恒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