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

合集下载

马尔库塞的遗产

马尔库塞的遗产

表 现 出一 种 社会


非 政治化


的倾 向


【 ] 发 达工业 3
:
越机 构 或体 制 的 长 征
区别
, ,

,
且 这 种 革 命 模 式 的基 础
、 、

哲 学 家 美 学 家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左 冀 主 要代 表 人 被 西方誉为
,
一 体化
具体 表 现 在 四 个 方 面
战略 和 目 标都 与 苏 联 十 月 革 命 的 模 式 有 着 根 本 的
国 家 社 会 化与 社 会 国

沈 阳 工 业 大 学 马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
析和 揭 露 合起 来

1
、 。 、
,
主 张 把 弗 洛 依 德 主 义 和 马克 思 主 义结
家 化 已 成 为 社 会 发 展 的 大趋 势 个人 与 社 会 的 一 体化
。 、 、
是 劳 动 的 解放
【 ] 由此 Z
马尔 库 塞 把 爱 欲 解 放

主张 暴 力 革 命 而 是 主 张 用 一 种 非 暴 力 的 反 抗 取代 议 会 斗 争 和 暴 力 革 命 反抗


被 认为是新马 克思主义 学派的一 支
马 尔库塞

其 主 要 的人 霍克海默

论 同 马克 思 的
德裔美籍


提 供 了 机会

所 以说

爱欲解
克 服各 种 形 式 的 异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的一 员



放 的 核 心和 关 键 是 劳 动 的 解 放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对中国现代性的启示-精品文档资料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对中国现代性的启示-精品文档资料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对中国现代性的启示一、现代性的理念与内涵界定现代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确立起的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的价值理念、思想态度及实践模式,即理性、自由、平等、个性、主体。

现代化是涵盖现代社会整个生活模式变革历程的一个动态概念。

现代性的内涵需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界定。

首先,现代性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潜滋暗长,文艺复兴反对中世纪的宗教蒙昧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提倡个性自由与人性解放,赋予现代性人道主义的内涵。

其次,现代性伴随地理大发现在空间上实现拓展。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越过好望角,打破封闭的世界格局,增进了全球的交往与联系,开启了现代性的世界历史帷幕,形成了一种全球性视野和整体性意识。

再次,在西方宗教改革中现代性摆脱了禁欲主义,形成一种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要求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以及功利主义的生活方式。

复次,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的时代正式到来。

经济上追求市场化、商品化,反对国家干预,开拓世界市场;政治上鼓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思想上推行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价值信念,并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形成对工具理性的崇拜。

最后,经过启蒙运动的理性批判与总结,现代性理念完全确立。

现代性理念主要包括:追求科学真理,反对宗教蒙昧主义;追求自由、独立、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弘扬人的独立精神与自由解放。

二、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杰作,它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对人的全面异化,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

研究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对当代中国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何为单向度,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机械化水平高度发达,社会生产实行流水线工作机制,机器统治人成为新的上帝,人被机械化,丧失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与理性,丧失了否定批判精神,丧失了创造性。

而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物资优势的人们,即使每天受机器的支配干着重复单一的工作,虽然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工作技能,但流水线上的工作使工人丧失了创造性,成了片面的人。

马尔库塞_单向度的人_的思想述评

马尔库塞_单向度的人_的思想述评

摘 要伴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工具理性的方式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

那样的前提之下,马尔库塞发行了《单向度的人》这本极其重要的著作,这本著作里他对藏拙于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许多单向度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披露和分析。

马尔库塞发觉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造成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文化一体化和被遏制的意识形态。

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所以使得改变极权主义性质,并不是使用暴力和专政的结果。

工人们似乎不觉得自身是被奴役和被剥削的,因此他们丧失其批判的力量。

统治者操纵和支配着技术和主权的发展,达到自己统治的目的。

在此条件下,这样的社会变为单向度的社会,相应地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人同样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本文通过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思想内容及特征的分析,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族文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并且通过借鉴马尔库塞的批判否定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 意识形态ABSTRACTThe flourishing western capitalism society got its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sci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ome a tool of political domination in a rational manner. Under that premise, Marcuse has issued a "one-dimensional man", this extremely important book, this book a profound disclosure and analysis of his many one-dimensional problem concealing the bad things capitalist society.Marcuse believes that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is a totalitarian society, caused by the political opposite of integr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ontainment ideology. Not caused by violence, bu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Workers does not seem to think their own slavery and exploitation , so they lose their critical force. Rulers to manipulate and dom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vereignty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ir rule. In this condition, such a society into a one-dimensional society, to exist in this society, people also become a one-dimensional man.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one-dimensional man" of Marcus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national culture with reference. And through using criticism and negation of Marcuse's spirit,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improve and develop Marxist criticisms of capitalism spirit,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n.Key Words:One-Dimension Man Marcuse Ideology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0.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0.2研究现状 (1)0.2.1 国内研究现状 (2)0.2.2 国外研究现状 (3)0.3本文研究方法 (3)0.4本文创新之处 (3)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提出 (5)1.1马尔库塞思想形成阶段 (5)1.1.1 早期阶段 (5)1.1.2 晚期阶段 (6)1.2“单向度的人”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7)1.2.1 政治条件 (7)1.2.2 经济条件 (8)1.2.3 文化条件 (8)2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基本内容 (10)2.1“单向度的人”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10)2.1.1 “单向度的人”的基本内涵 (10)2.1.2 “单向度的人”的特征 (11)2.2单向度的人思想的表现 (12)2.2.1 意识形态新的控制形成 (13)2.2.2 被遏制的意识形态 (13)2.2.3 极权主义的形成 (15)2.3超越“单向度的人”的路径 (17)2.3.1 单向度“意识形态”的替代方案 (17)2.3.2 超越“单向度的人”的双面途径 (18)3 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评价 (21)3.1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积极影响 (21)3.1.1 继承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 (21)3.1.2 发扬了人本主义重视人的精神 (23)3.1.3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3)3.2单向度理论的局限性 (24)3.2.1 它没有找到进行社会革命的真正主体 (25)3.2.2 它没有找到人解放的出路 (25)3.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理论的启示与借鉴 (26)3.3.1 “单向度的人”思想的启示 (26)3.3.2 “单向度的人”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借鉴作用 (28)结束语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8)绪 论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超越及当代意义

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超越及当代意义

马尔库塞一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残酷的战争以及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摧毁了人们的幸福与自由,深受其害的马尔库塞对此深恶痛绝。

在马尔库塞早期著作《理性与革命》中就给予了生活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人们以深切的关注与同情,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高度重视并试图为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里的人们“去蔽”。

马尔库塞以“批判理论”的视阈重新审视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微观变化,他洞察到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负面效应,对生活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里备受压抑、已然失去自由与主动性却茫然不知的人们感到忧心忡忡。

一、何为“单向度”?“单向度”一词是马尔库塞针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所用的特定用语,出自标志马尔库塞思想转折的代表性著作《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与“双向度”是一对反义的概念,“双向度”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而“单向度”实质上是只包含“肯定性”的向度。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以前的社会并不是单向度社会,而是双向度的。

在双向度社会中“肯定”与“否定”这两个层面是协调并存的,无论是面对社会这个大合集还是个人的行为和活动,在政治、经济、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人们都是以批判思维来思考与看待问题的。

依照否定、批判和超越的原则将现在与过去相比较,进而达到深刻反思的状态和调节自我现状的目的。

同时,双向度的社会正是因人们在具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基础上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并不断向前发展。

而现实的发达工业社会失去了两面性,只剩下肯定层面的向度,变成了失去否定与反抗的“单向度社会”。

马尔库塞指出:“潜化意味着存在一种区别于甚至敌对于外部要求的内心向度,即把公众舆论和行为撇在一吕明洋耿芳兵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超越及当代意义[作者简介]吕明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二战结束后,第三次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由工业社会迅速转型为后工业社会。

高科技的应用使得生产力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与日俱增,体力劳动逐渐被新型科技产品所取代,劳动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陷入“科技进步能够解决一切”的误区。

马尔库塞的人的解放理论探讨

马尔库塞的人的解放理论探讨
NO .6, 201 0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 rd d s y d r ui s T a e n ut ns I r
21 0 O年 第 6期
马 尔 库 塞 的人 的解 放理 论 探 讨
雷 靖
( 安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技 大学 , 南 信 阳 4 40) 西 河 6 0 O
关键词 : 爱欲 ; 本 压 抑 ; 外 压 抑 ; 的 解 放 基 额 人 中 图分 类 号 : 9 C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 0 0 0 — 1 1O 1 7 — 1 8 2 1 ) 60 7 一 1
马 尔 库 塞 是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的 代 表 人 物 , 认 为 弗 洛 伊 他 德 的主要贡献 是在一种 新的 意义 上规定 了人 的本质 : 欲 , 爱 在 这 个 基 础 上 , 尔 库 塞 把 “ 欲 解 放 论 ” 马 克 思 的“ 动 马 爱 同 劳 解 放 论 ” 系 在 一 起 , 得 出 自 己 的 结 论 : 的 解 放 就 是 爱 联 并 人 欲 的解 放 ; 欲 解 放 的 核 心 是 劳 动 的 解 放 。要 使 人 真 正 获 爱 得 幸 福 , 须 使 人 所 有 的 活 动 “ 欲 化 ” 最 主 要 的 是 劳 动 的 必 爱 , “ 欲 化 ” 劳 动 的 “ 欲 化” 就 是 劳 动 的解 放 。 爱 , 爱 也 马 尔 库 塞 对 爱 欲 的定 义 是 与 弗 洛 伊 德 元 心 理 学 密 不 可 分 的 。弗 洛 伊 德 将 个 体 的 本 能 分 为 生 命 本 能 与 死 亡 本 能 , 生 命 本 能 就 是 爱 欲 。爱 欲是 “ 生 命 体 进 入 更 大 的 统 一 体 , 使 从 而延 长生命 并使 之进 入 更 高 的 发 展 阶 段” 一 种 努 力 。 的 简 言 之 , 欲 就 是 遵 循 快 乐 原 则 维 护 个 体 的 存 在 。 为 了 个 爱 体 更 好 的 存 在 , 欲 自身 提 出 的 实 现 计 划 是 消 除 苦 役 , 造 爱 改 环 境 , 服 疾 病 和 衰 老 , 立 安 逸 的 生 活 。 马 尔 库 塞 认 为 爱 征 建 欲 是 人 的 本 质 , 别 强 调 爱 欲 不 同 于 性 欲 , 爱 欲 所 指 的 是 特 “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劳动观比较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劳动观比较
具体来看 , 马克思对现实劳动的批判有 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资 “ . 围绕着仅能维持 劳动者 肉体生存 的最低要求而上下波
动” 。 2 工人在劳动中受压迫 , . 肉体受折磨 , 精神遭摧残。 3 劳动者 自身必须变成 一种商 品。 . 4 机器: 1机器成为剥削劳动 力的手段 ,使工人的劳动毫无 内 . () “ 容” 工人成为局部机器的一部分。( ) , 2 机器 导致 劳动力过剩, 由于竞 争, 工人 的工作没有保障, 机器成为资本家镇压工人反抗的武器 a ( ) 尔库塞对现 实劳动的批判 二 马 结合马尔库塞的爱欲本质论来看, 马尔库塞认为现实劳动是对爱 欲的压抑和否定, 是对本能能量的压抑 性利用。这种压抑“ 主要不是 产生与劳动之必要, 而是导源于 由于统治利益实行的特定的社会劳动 组织” 因而是一种额 外压抑 。 , 具体来说 , 马尔库塞对现实劳动的批判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劳动观 比较



要 马 尔库塞把 爱欲理论 注入 进马克思 的劳动观 中来诠释 劳动 , 本文 主要 从人 的本质 、 劳动与人 本质 的 关 系、 现 实劳 时 劳动 现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0 9(0 90-8-1 10—522 0)73 1 O


有 以下几个方面: 1 现 实劳动中的统 治 “ 同于合理行使职权……实行这种统治 . 不 的, 是为 了维持和扩大 自己的特权地位和特殊 团体和个人” 是压制的 , 副产品, 残 忍的必然性和无情的力量强加于人的” 是“ 。 是 人 的本 质 力 量 的对 象 化 2 劳动分工使人成为从事异化操作的工具 , . 劳动活动单调 、 机械 马尔库塞认 为, 劳动使人 的爱欲本质得以满足 。 马克思和马尔库 塞在人的 ( 本质) 解放论述 的逻 辑上的不 同。马克思把劳动看做人的 化 。 3 在异化劳动 中, . 劳动者得到的快乐只是有一个好职业 , 为生 或“ 本质, 从而认为人的本质解放 就是劳动 的解放, 因为是劳动解放—— , 人的本质解放; 而马尔库塞 则认为劳动 的解放就是爱欲 的解放, 解放 产设施的运行贡献 自己的绵薄之力” 与本能 的满足无关。 4. 认为设施而劳动, 并屈从于设旌 的力量 。 爱欲的关键就是要解放 劳动, 提倡使 爱欲进入劳动, 而他又把爱欲看 ( ) 三 马克思和马 尔库塞在对现 实劳动批判方 面的共同之处 做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论述劳动 与人的本质关系时谈到两方面: 一方面是劳动 1现实劳动是对人的本质的扭曲, . 是工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从事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 另一方面是劳动创造 的对象性 的现实既是人 的活动 。 马克思认为, 现实劳动使人的类 本质变 成维持 肉体存在 的手 马尔库塞认为, 实劳动是对爱欲的压抑。现 实劳动使工人得不 现 的本质力量的实现, 也是人的本质的产生和确证。马尔库塞在 《 历史 段 ; 使工人感到痛苦。 唯物主义的基础》 一文中对马克思的“ 劳动——人的本质” 的理解是 : 到实现和快乐, 2 对劳动设旖( . 在马克思那里是“ 机器” 的批判: ) 马克思和马尔库 通过劳动 ,作为类的存在物的人同他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就更密切地 “ 并使工人成为劳动工具, 被规定下来了” “ ,作为类 的人的普遍性得到了实现” 劳动植根于人 的 塞 都认为劳动设施使工人的劳动单调乏味, , 成 为设施 的奴隶。 本质之中。 由此可以看 出. 马克思和 马尔库塞都把人的本质的实现与劳动看 3 对现实劳动分工进行 了批判。 . 四 、 克思 认 为理 想 社 会 ( 产 主 义社 会 ) 马 共 中的 劳 动是 人 的 自由 自 做是不可分割 的关系。 二者 的不 同之处在于, 马克思在当时的资本主 是完全的自我现实和 自我表现 , 是扬弃异化、 消灭分 义大 背景 下 , 看到 了资 本家 对 工 人 的 剥 削 以及 由异 化 劳动 导 致 的 人 的 觉的实践活动, 异化 , 因此 关注 的更 多 是 劳 动 对 人 的 本质 的作 用 ( 括 异化 ) 而 马 尔 工 、 灭 了阶 级 统 治 的 劳 动 包 。 消 马尔 库 塞 则认 为 ,在 成 熟 工业 文 明的 ‘ 想 ’ 件 下 , 动全 部 实 “ 理 条 劳 库塞则力图用 爱欲补充 马克思的劳动观,更多强调爱欲本质的重要 现 了 自动 化 , 动 时 间减 少 到最 低 限度 ” 这便 结 束 ( 者说 是 完成 ) 劳 , 或 了 性。 异化状态 。 在理想社会下, 匮乏的威胁 已经解除 , 因而人们普遍满足, 三、 现实的劳动是异化劳动 , 是对人的压抑 无需苦役 ,人类生存便无须受异化劳动 的支配 。在理想社会 的劳动 ( ) 一 马克 思对 现 实劳 动 的 批 判 中, 人的生存是主动的, 是潜 能的表现 。 劳动不再是被奴役, 而是对个 马 克 思在 《 稿 》 手 中阐 述 了异 化 劳 动 的 四个 表 现 形 式 :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说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说

158当代思潮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说周鑫鑫(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3)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和一定层面的精神追求,但是人们在这看似文明的社会里自我价值是否真正实现,是否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应有满足和幸福,社会上的病态现象、不合理的问题还有很多人的心理疾病层出不穷,在一定层面上说明我们建设现代文明社会任重道远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中的爱欲解放说的提出值得我们思考,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人类解放说的结合,还有对爱欲含义的阐述、见解,解放途径,以及马尔库塞对非压抑文明社会建设的现实性解释和对其理论的正确认识,从这几个方面出发让我们对爱欲解放说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马尔库塞;爱欲解放;非压抑性文明;弗洛伊德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和新左派运动的精神领袖。

马尔库塞一生都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某种西方社会的流行思潮结合起来,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倾向于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并致力于批判理论的创立和发展,马尔库塞也不例外,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通过综合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来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加以揭露,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爱欲与文明》一书中,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哲学改造;第二是对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综合”。

在《爱欲与文明》中,他提出来“爱欲解放”的概念,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人的心理结构这一精神学的知识理论为出发点,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在弗洛伊德的“性欲”范畴的基础上拓展,给予其新的界定,将“爱欲”与“性欲”进行区别。

同时,马尔库塞又提出因为人的本质是爱欲,所以解放人就是对爱欲进行解放,他还构想未来社会是一个非压抑性的文明社会。

爱欲的内涵马尔库塞认为哲学部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比较德、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的运动发展,动态思维流派。

马尔库塞审美形式理论探讨

马尔库塞审美形式理论探讨

马尔库塞审美形式理论探讨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美学思考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马尔库塞认为,审美形式作为艺术的本体而存在。

艺术凭借审美形式所赋予的异在属性和自律,实现其社会政治潜能。

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禁忌和西方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形式崇拜。

标签:马尔库塞;审美形式;艺术自律;政治潜能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西方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中坚力量。

在马尔库塞整个一生学术探索生涯中,艺术与美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饱含着人性中尚未被控制的潜能,是解放被压抑本能、消除异化的心理革命的武器,是打破社会生活和个人单向度性的重要途径。

而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考中,审美形式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审美形式作为艺术的本体存在,是艺术与其他人类活动区分开来的独特标志。

艺术凭借其审美形式所赋予的异在属性,保持自身与既在的距离,以不合作姿态实现对既在的批判和超越,从而创造另一个“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虚构世界”,构成艺术自律,最终实现其政治潜能。

一、作为艺术本体的审美形式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形式”问题的探讨源远流长,自古至今的历代哲学家美学家,也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形式”问题予以了丰富的阐述。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形式概念大概有以下四种:第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理形式”。

毕达哥拉斯学派将“数”作为万物的来源,用“数理形式”来阐述物质世界的基本状态及规律。

第二,柏拉图的“理式”。

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数理形式”不同,“理式”指向的是精神世界。

在柏拉图看来,在物质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精神范型,“理式”派生万物。

第三,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从质料、动力、形式、目的四个方面来阐述事物的生成变化,首先向柏拉图的“理式”提出挑战。

在他看来,事物的生成就是将形式赋予质料的过程,即质料的形式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造就新感性
1)艺术通过美学形式而具有升华功能 2)艺术和审美具有心灵解放的功能 3)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创造新主体的政治功能 4)艺术和审美具有改造和重建世界的功能
新感性体现一种新的价值观,它能按照这种新的价值
观规划指导对新世界的重建工程。
简言之:
马尔库塞所认为的艺术的目 的——造就“新感性”。 艺术的革命和造反特性作为 马尔库塞“总体革命”的一 个重要方面,主要是通过艺 术和审美进行人的心理、本 能革命、消除异化,造就 “新感性”,达到解放人的 目的。
《肖申克的救赎》
艺术创造的是
一个“人、自 然和事物不再 屈从于既定现 实原则的领 域”,一个与 现实“疏离的 世界”才能真 正的超越现实, 反叛现实。
《摩登时代》
否定现实社会,
创造一个比日 常现实包含更 多真实的虚构 世界,从而达 到对“既成现 实的控诉”。
尔库塞一生著述颇多,主要的社会学、 美学和文艺理论著有:《爱欲与文明》 (1955年)、《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 会意识形态研究》(1964年)、《作为现 实形式的艺术》(1972年)、《审美之维》 (1977年)等。
马尔库塞的哲学、美学、文艺思想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追随卢卡契,批判资本主
艺术的实质是“革命”和“造反”
艺术和审美的造反、革命功能根源于艺术的基本特性: 艺术具有异在性和否定性——批判的真实性 艺术具有主体性——自主性和超越性 艺术具有普遍人性和永恒性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审美并不能直接达到革命造反的效应,
还需要中介,通过艺术形式的升华,通过对审美主体的心 灵塑造来实现。——通过艺术造就新感性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
物化的新形式
在工业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异化) 在发达工业社会(精神方面的异化)
阶级意识成为新感性
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力量存在于每个人的主体性中。因此, 革命首先在于以人的本质为基础发展生成与人的本质相一致 的新感性。这种新感性必然与由社会总体性所支配的现实感 性相对立,从而产生对现实的否定。
讲演人
学 号
西方马克思主义简介 马尔库塞个人简介 马尔克赛文艺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以 卢卡契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为标志,流行于德、 意、法、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于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或称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马克思主义思潮。
在工业时代,科学技术对人和物以及人 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手机本是为了 满足人们沟通的需要,但现实中原本近 的距离被拉远了,原本远的距离却近得 让人喘不过气来,手机作为一种科学技 术已然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这种生活方式所 带来的工具理性思维,以及由此而来的 个人生活、心灵世界、内在向度的丧失, 使他们最终成为“单向度的人”。
义意识形态的“物化”,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认 为这是一种抽象的普遍性;
第二阶段:三四十年代,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影响下,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开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 政治批判;
第三阶段:五十年代以后,接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
论,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调和综合为一种新 的社会批判哲学。
击性”罪恶
从人性异化角度批判资本
主义生态、自然危机
单维人——单向度社会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化的工业设备及其高度的生产 率……在满足个人的各种需要的过程中,剥夺了【人的】 独立思想、自主性以及反对派存在的权利”,使社会成 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 人’。”
后工业社会是一个“利用技术而不是利用恐怖”有效统治 个人和“窒息人们要求自由的需要”的极权社会。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马尔库塞认为有三样东西: 历史辩证法,人性,理想。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
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 国,因其主要成员均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成员而得名。该派发展鼎盛时期为60年代,70年 代后逐渐衰退。
赫伯特· 马尔库塞(1898-1979)
美籍德裔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同时还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毕生致 力于思想变革和社会变革运动,是法兰 克福学派最重要、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是西方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学生和 工人崇拜的精神偶像之一,被誉为威震 资本主义世界的“3M” 【Marx(马克思), Mao(毛泽东),Marcuse(马尔库塞)】 之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有卢卡契、萨特、
葛兰西、马尔库塞、阿多诺等。他们都明确打出 “重新研究”、“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 克思主义的旗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特点
1、与正统马克思主义文论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更注
重社会文化批评,更加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 意识形态的七种模式:错误意识、领导权或阶级合法化、 物化、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或文化工业、心理主体与意识 形态的国家机器、支配权的意识形态、语言上的异化 2、在美学趣味上,为抵抗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功 利主义的日常趣味,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大多表现出一 种人道主义至上的浪漫旨趣。 3、西马文论家普遍强调维护艺术的自主性,反对机械反映 论的文艺观。他们主张强调文艺与现实的超越关系和疏离 关系,高扬文艺的批判功能和解放功能。
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哲学
——马尔库塞的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
立足于人的普遍人性结构 批判资本主义的“消费控
(特别是人的生死本能结 构)
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
制”把人变为“单维人”
批判资本主义对人的“爱
欲”本性的压抑
批判资本主义滋长的“攻
罪恶和病态,全在于它压 抑、扭曲了人的本性,即 造成了人性的异化。
新感性的含义
所谓的新感性,就是能“超越抑制性理性的界限和力量,
形成和谐的感性和理性的新关系的感性,它表明生活本能 克服了攻击性和犯罪感,消除了一切不自由和有害人类生 活的不义,体现了否定整个旧制度,肯定建立一个新社会 的要求。
现代艺术通过想象和变形来同现实对抗和决裂,在改造经
验对象的同时也改造了经验,改造了主体的感性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