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择题一般解题方法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我们要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失误进行分析,揭示错误所在,诊断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开拓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供参考。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错的原因有很多。

他们缺乏知识、基础薄弱、记忆力不强、思维定势、逻辑混乱、能力差、缺乏联想、不舒服的问题类型、不敢转移、不清楚的检查、随意的回答、困惑的表达、避免重要而忽视重要、粗心大意、紧张和忙碌。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举例说明了学生在培训过程中的得分率低于50%的问题。

这个话题不清楚,误入了陷阱例1: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x=3y+z(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密度变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和Z可能都是气体b?y和z一定都是气体CY和Z必须都是固体或液体d?若y为气体,则z一定是固体或液体这道题测试考生对化学平衡运动的了解。

要求学生判断温度对化学平衡运动的影响,从而导致气体密度的变化。

这个问题的隐含条件是,x必须是气体,并且陷阱有一定的体积,即体积不变。

许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信息,错误地选择了B(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d)。

顾此失彼,忙乱做答例2:将0.1mol以下物质置于1L水中并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的最大数量为() a?kclb?mg(oh)2Cna2co3d?硫酸镁此题有些学生置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顾,仅从表面物质组成上看,等物质量的上述四种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镁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之比为1:2,从而错选b,实质上要考虑碳酸钠溶于水后,co32-离子水解成hco3-和oh-,会使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增多,正确应当选c。

思维逻辑不强,表达混乱例3:甲、乙两瓶新制的氯水溶度均为0.1mol/l,如果往甲瓶中加入适量的nahco3晶体,片刻后,甲、乙两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的溶度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

浅谈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思维与方法

浅谈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思维与方法

浅谈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思维与方法化学选择题是标准化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比较全面地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审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做好选择题,是高考取得化学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本文着重从选择题的解题思维和方法两方面浅谈笔者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tags:Chemistry choice question ThoughtMethod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灵活性较大的特点,它是标准化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比较全面地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审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从历届高考化学试题来看,选择题所占的比例较大。

由此可见,做好选择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是高考取得化学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本文着重从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两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选择题的解题思维解答化学选择题的思路过程一般为:阅读→理解→分析→推理→选择→验算。

1.1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选择题一般题目简单,文字精练,有些题目要求含蓄。

因此,要对题目耐心推敲,了解层次,做到“咬文嚼字”,不漏读,不错读,达到理解题意,问题清楚。

[例1]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溶液紫色消失的是()A、CH4B、C2H4C、C2H 6D、NaCl[分析]不少学生见题即填B而未填D,原因是未仔细推敲题意,忽略了题目中含蓄的内容“酸性”,即溶液中含有不被氧化的酸(一般为硫酸),因为Cl-在酸性溶液中可被高锰酸钾氧化,使溶液的紫色消失。

所以答案为B和D。

在审题中要有始有终,切忌先入为主。

有些学生在阅读题目时,由于急于求成,往往阅读一部分就得出“想象”的结论,造成选择的错误。

[例2]在下列的物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A、金刚石B、食盐C、二氧化硅D、氧气[分析]学生对原子晶体印象最深的是“金刚石”,如果审题不全就易带框框想答案,而忽略“化合物”的要求,误选A为答案。

如何提高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论文]

如何提高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论文]

如何提高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摘要解决化学问题,常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其原因就是方法不对,主要是思维方法不当。

学生的思维能力被思维方法的水平制约着。

为了开拓学生思维,应注意培养和提高解题技巧,“技巧”就是思维方法。

本文是从化学选择题角度,分析解题思路,介绍解题技巧,以开阔学生眼界,克服思维定势,诱导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思路的灵活性,达到解题时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快速准确。

关键词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1选择题的考题功能选择题的功能不少,其中主要的是:(1)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考查知识的覆盖面;(3)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并有意考查学生的思维敏捷性;(4)对某些重点知识,例:离子共存、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离子方程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从多角度、变化条件等方面考查,利于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由此可知,选择题的内容一般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高,答题方便,学生喜欢这种题型,平时做题愿意在这上面下功夫。

2选择题解题中的几种错误表现(1)旧信息干扰。

平时练习较多,某些知识点的重现率较高,易出现用原有印象解答问题,审题不仔细。

(2)思路单一。

一些学生希望解题速度快,一旦遇到选择题,首先先找巧法、由于某些障碍,寻找不到巧法,也不换换思路,一味地死啃,思路进人误区。

(3)心绪烦乱:某些选择题考查概念,文字多些;还有些题需要定时计算,学生求快心切,——“见长话或计算,心里烦躁,不按化学原理分析题,而凭感觉猜测。

(4)警惕性下降。

限于多选题,做题较顺利,对于多选题,容易出现漏选。

3 选择题答题方法化学选择题的解法没有一个通用的格式。

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审题、析题、求解和复查这几个步骤。

由于选择题是从已给的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因此解题方法上还是有其特点的,常用的有筛选法和直接法。

3.1筛选法筛选法又称排除法、淘汰法。

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选顶中不合题意的答案逐个筛去,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在具体筛选时,往往从选项出发,反过来验证选项是否特合题意,逐个排除。

浅谈高中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教学策略高中化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对于选择题的解答更是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解题技巧。

本文将会结合高中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1. 理清知识体系高中化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

在解答选择题时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在解题时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2. 大量练习解答选择题对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做大量的选择题练习,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这样可以更快地找到解题的思路,并且能够准确把握题目的主要内容,避免偏离题意。

4. 学会排除法在解答选择题时,由于选项相对比较多,学生可以通过排除法逐一排除一些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缩小答案的范围,更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5. 注重实际应用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因此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要注重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策略1. 强调基础知识的巩固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解题技巧在教学化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看清题干的关键信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试等,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

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选择题具有覆盖面大、便于阅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等特点。

但它不考虑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理科综合中的化学科而言,由于选择题为“四选一”的单选题,因而其猜测成分占25%,也就是说,即使不懂得化学知识,凭简单的猜测,就可拿到一定的分数。

但理科综合中化学科选择题分值较大(单选题每小题4分,双选题每小题6分),考生即使面对十分熟悉的化学选择题,也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会“大意失荆州”。

鉴于这种情况,研究和掌握一定的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都是大有裨益的。

下面着重介绍10种常用的且十分有效的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求提升考生的应试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直接法该法是根据题设条件直接求出结果的一种常规方法。

凡题目给出的条件充分,不需要选项补充就能求解的选择题均可采用此法。

【解题关键】要保证推理或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例1】(广东卷)已知Ag 2SO 4的K W 为2.0×10-5,将适量Ag 2SO 4固体溶于100 mL 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 +和SO 4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 2SO 4溶液中c (Ag +)=0.034mol ·L -1)。

若t 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mL0.020 mol ·L -1 Na 2SO 4 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 1时刻后Ag +和SO 4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解析】t 1之前的图像与题中右图一样,其Ag +离子浓度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的2倍[c (Ag +)=0.034 mol ·L -1,c(SO 42-)=0.017mol ·L -1],且溶液中的硫酸银与Ag +和硫酸根之间达到平衡;当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mL0.020mol ·L -1 Na 2SO 4 溶液时,c(Ag +)=0.017mol/L ,c(SO 42-)= (0.017mol ·L -1+0.020 mol ·L -1 )/2 =0.0185mol/L ,由于c(Ag +)2 c(SO 42-)=(0.017mol/L )2×0.0185mol/L =5.35×10—6(mol/L)3<2.0×10-5(mol/L)3,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因此,加入100mL0.020mol ·L -1 Na 2SO 4 溶液后,原溶液只是得到了稀释,导致c(Ag +)=0.017mol/L ,与原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相等(在图形上形成一条与原硫酸根离平衡线相连接的直线),而c(SO 42-)=0.0185mol/L ,比原平衡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略大,因而形成一条比银离子浓度略上的直线。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避开题设陷阱 巧解高考化学选择题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避开题设陷阱 巧解高考化学选择题

避开题设“陷阱”巧解高考化学选择题随着高考的进一步改革,化学学科的考试本着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稳中求改、求进的方针平稳推进。

特别是高考内容的改革,正围绕着教育部提出的“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一核心逐步深化,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与以往几年比较, 2004年的全国化学高考试卷及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充分体现了这一命题思想。

同时,一些以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发展为背景的试题,在试卷中也频频出现,对搞题海战术的学校和考生是个警示。

在化学高考试题中,选择题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选择题往往因它的灵活多变,涉及知识面广,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技巧的多样性而备受关注,同时选择题还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怎样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1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例1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做催化剂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②D.②③分析如果对催化剂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能使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中锰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锰,以此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选B,其实催化剂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①改变反应速率;②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此得出本题答案为C.例2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A.Cl2B.NH3C.NaClD.CH3COOH分析此题很容易错选A,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明确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A选项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在被选之列,本题答案应为B.2 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物质的性质不能单单只停留于记住,更关键的是会灵活运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每一个“陷阱”,以不变应万变.例1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A.2 molB.3 molC.4 molD.5mol分析该题利用稀硝酸的性质,设下了“陷阱”,很多同学只考虑到Cu与稀硝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很快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NO↑+4H20从方程式可以看出,Cu在反应中过量,按稀硝酸计算,生成的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这样,就恰好掉进了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错选了答案A。

化学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化学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化学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在历年的高"s:.hnboxu.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考试题中,选择题侧重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且选择的分数约占总分的40%~50%.由此看出,选择题在高考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属高考试卷中稳定,成熟的题型.这些题目创设的情境平和,设计的难度平衡,设问平实,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下面探讨高考试卷中常见选择题的通用解题方法。

1.筛选法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的因素,层层剔除,最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见例1)2.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找出所要对比的知识点,然后逐个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见例2)3.推断法推断法就是根据给出的条件、现象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和判断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方法。

(见例3)4.类推法类推法是指通过对两个(或两类)不同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对象中去,在较广的范围内把两个(或两类)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见例4)5.具体法在解化学选择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型,题目给出的条件很抽象,看似简单但容易出错。

如若选择自己熟悉的具体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见例5)6.特征法抓住题目所提供的各种特征(如:结构特征、数值特征、位置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推理,可以说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

7.本质法本质法是指抓住解题的关键,弱化或去掉表象干扰"s:.pinhecha.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信息,抓实质,实现问题的转换和突破。

浅谈高中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教学策略化学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学科之一。

选择题作为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解答高中化学选择题成为了很多学生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顺利通过考试。

一、高中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 熟悉题型特点高中化学选择题多是单选题和多项选择题,可分为知识性题和应用型题。

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首先需要熟悉题型的特点,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知识性题多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应用型题则要求学生将知识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通读全文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应首先通读全文,了解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题目要求。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做到对题目的整体把握,避免因为一眼看到题目就匆忙作答而导致的错误。

3. 排除干扰选项在解答选择题时,有些选项是明显的干扰项,学生可以通过排除这些干扰项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通常来说,干扰项会与题目紧密相关,但又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可以通过仔细思考和分析,将这些干扰项排除掉,从而减少错误的可能性。

4. 逻辑推理高中化学选择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特别是一些应用型题。

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推理,找出题目所涉及的规律和关联,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5. 小心陷阱在解答选择题时,有些题目会设计一些陷阱,导致学生在不经意间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学生在做选择题时需要保持警惕,注意细节和逻辑关系,避免被题目中的陷阱所误导。

1. 强化基础知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有能力解答选择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规律和实际应用,从而为后续的选择题解答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课堂互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侧重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且选择的分数约占总分的40%~50%.由此看出,选择题
在高考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属高考试卷中稳定,成熟的题型.这些题目创设的情境平和,设计的难度平衡,设问平实,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下面探讨高考试卷中常见选择题的通用解题方法。

1.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的因素,层层剔除,最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见例1)
2.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找出所要对比的知识点,然后逐个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见例2)
3.推断法。

推断法就是根据给出的条件、现象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和判断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方法。

(见例3)4.类推法。

类推法是指通过对两个(或两类)不同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对象中去,在较广的范围内把两个(或两类)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5.具体法。

在解化学选择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型,题目给出的条件很抽象,看似简单但容易出错。

如若选择自己熟悉的具体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见例4)
6.特征法。

抓住题目所提供的各种特征(如:结构特征、数值特征、位置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推理,可以说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

7.本质法。

本质法是指抓住解题的关键,弱化或去掉表象干扰信息,抓实质,实现问题的转换和突破。

8.构造法。

任何解题过程都是实现信息与问题的转化过程,构造法就是利用“等价”“替代”“假想”“隔离”等思维方式,将直接难解答的问题构造为另一类“等价”的较易解决的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

考题剖析
例1:(上海市高考题)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hc≡c-c≡c-c≡c-c≡c-c≡n。

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
a. 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 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c.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 可由乙炔和合氮化合物加聚制得
解析:依题意,该物质是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可推知它是分子晶体,硬度小于金刚石的硬度,a错;分子中含有—c≡c—键,一定能发生加成反应,c 不正确;加聚反应一定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而该物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

答案选b。

答案:b.
小结:筛选法也叫排除法,对于解决选择正确答案没有十分把握的题目十分有效,即排除错误答案,留下正确答案。

例2:(上海市高考题)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电解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a.qgxyx b. gyqzx
c. gyzqx
d. zxgyq
解析:本题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即氧
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必然同时存在,而且氧化剂是获得
电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则是失去电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在歧化反应中,同一元素的价态一部分升高,另一部分则降低.学生如果能灵活运用这一些基础知识,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就会很快解出该题的答案.在转换关系①中,g发生的是
歧化反应,由于naci中的氯为-1价,所以q中的氯必为正价,且化合从高于g中氯的化合价,即g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解析:可以敏感地意识到,对a、b、c三个选项,问题就集中在以ag的描述是否正确上。

由简单的数学知识(对数)推断可知,当
c(h+)=c(oh-)时,ag=0;当c(h+)>c(oh-)(酸性)时,ag>0;当c(h+)<c(oh-)(碱性)时,ag<0。

故a、b、c均不正确,用排除法不经推导直接选d。

答案:d
小结:可作如下推导得出选d。

由题给定义式可得
ag=lgc(h+)-lgc(oh-)=-ph+poh=-ph+(14-ph),即ag=2(7-ph)。

例4:(湖北省竞赛题)甲、乙是两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其有关物质的转化如下图所示,其中c为白色沉淀,d为气体,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生成的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不可能生成两种酸
b.d可能为酸性气体
c.d可能为碱性气体
d.a与水反应可能生成mg(oh)2沉淀
解析:短周期元素共有18种,甲、乙反应生成a,说明“甲+乙→a”可能是金属+非金属单质→a或非金属+非金属→a;受d项启发,a+水→c+d,且c为白色沉淀,故c可能是lioh、mg(oh)2、al(oh)3、h4sio4,……可能有下列情况:
甲乙 a b c d
①al s al2c3 alcl3 al(oh)3 h2s
②mg n2 mg3n2 mgso4 mg(oh)2 nh3
③si cl2 sicl4 na2sio3 h4sio4 hci
综合分析,可知a项叙述不正确。

答案选a。

答案:a.
小结:本题考查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这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学教材中常见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