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性的气功口诀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口诀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口诀健身现在不止是年轻人的追求,老年人更应该健身。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口诀的有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口诀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乾元启运旋臂摆掌清气扬,松腰敛臀气息长;乾元启运百会引,气沉丹田精神爽。
双鱼悬阁丁步切脉按太渊,阴消阳长双鱼悬;上举下按分清浊,清溪淡流入丹田。
老骥伏枥手抠劳宫紧握拳,坐腕勾手两商连;老骥伏枥志千里,老当益壮似当年。
纪昌贯虱开步推掌沉双肩,凝神贯注拉弓箭;舒胸畅气降心火,滋阴补肾捻涌泉。
躬身掸靴转身挥臂任舒展,躬身掸靴去杂念;伸腰竖脊通督脉,意守命门意绵绵。
犀牛望月坐腕撑掌展心胸,犀牛望月臂如弓;五脏六腑十二脉,心有灵犀一点通。
芙蓉出水弹指分掌莲叶展,精神内守尘不染;出水芙蓉品高洁,一身正气守清廉。
金鸡报晓百会上引阳气生,和胃健脾补后天;金鸡独立三焦畅,升清降浊元气添。
平沙落雁雁落平沙体态松,宛如仙女回寝宫;轻起缓落肠胃暖,养精蓄锐度寒冬。
云端白鹤跷脚收腹揉大包,舒肢展体病自消;抖腕亮掌云端鹤,翱翔长空体轻飘。
凤凰来仪侧身展翅意欲飞,凤凰起舞显容仪;千秋一见国祚昌,太平盛世正当时。
气息归元春风拂柳精气旺,呼吸吐纳调升降;天阳地阴任我采,气息归元百脉畅。
收势两掌回抱叠关元,赤龙搅海左右旋:吞津咽液汩有声,练精化气可延年。
中年男性养生多吃4种食物到了中年的时候,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保证饮食规律。
吃饭七分饱,除此之外,还有适当吃一些新鲜蔬果,吃些粗粮,少吃烧烤食品,不要胡吃海塞。
一项研究发现,40岁后要多吃4种食物,豆制品提高骨密度,燕麦帮助降胆固醇,杏仁有利于控血糖,每周吃4次深海鱼,改善高血压。
赶快戒烟在烟草中含有很多有害以及致癌物质,这样物质能够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构成很大的危害,因此,不管什么时候戒烟不算晚,有关研究显示,四十岁就开始戒烟,能够有效延长寿命9年。
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

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华传统养生方式,以调气养身、强健体魄为目的。
其中,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被公认为最为经典的几种气功练习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四种气功的起源、特点以及对健康的益处。
一、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流传了千年的健身气功,它以八个循环的动作经过,锻炼全身的肌肉和筋骨系统。
据说,八段锦是宋朝采摘和杂耍锻炼的功夫演练而形成的。
它包括了“弘扬天机、伸展骨气、排毒增益、提神定志、恢复脾胃、稳定空气、增强免疫、增进灵性”八个方面。
练习八段锦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并有助于调节情绪,平衡身心。
二、易筋经易筋经被认为是古代武术大师达摩祖师所创,它以柔软的动作和精神集中为特点。
易筋经通过舒展肌肉和筋骨,增加灵活性,并能增强腰背部力量。
这项老少咸宜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姿势,预防骨关节疾病,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易筋经的功效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有提高注意力和心理平衡的作用。
三、五禽戏五禽戏源自南朝宋刘庆时期,是一种以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的养生方法。
五禽戏包括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通过慢慢模仿它们的动作,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提高柔韧性和肌肉的协调性。
五禽戏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办公室族,有助于改善颈椎、腰椎及手腕疼痛的问题。
四、六字诀六字诀是以一个六个字的口诀,结合适当的动作,通过调整呼吸和集中精神,达到平衡身心、防病健身的功效。
这个六字诀是:“容颜结、虎容正、灵龟甲、捧腹都、吞言阖、三六齐”。
按照六字诀的口诀和动作,可以调节呼吸,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减轻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总之,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和六字诀都是养生健身的好方法。
无论选择哪种气功,坚持练习都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并能帮助调节心理和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健身气功不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门智慧,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养生功大舞口诀

养生功大舞口诀
1. 养生功大舞起,好似笨熊来摇躯,左扭右摆超滑稽。
2. 大舞养生妙,身体晃得像水草,风中摇曳好热闹。
3. 养生大舞开始喽,手臂挥动像抽风的柳条,乱晃却很有效。
4. 练那养生功大舞,双腿蹦跶像个傻兔子,活力满满没个谱。
5. 大舞养生哟,腰肢扭动像麻花,扭出健康笑哈哈。
6. 养生功大舞一耍,身体转得像个失控的陀螺,晕头转向为健康。
7. 大舞养生的步儿迈,像只大鹅在摇摆,模样古怪乐开怀。
8. 养生功大舞练起来,脑袋晃动像拨浪鼓,晃出健康新高度。
9. 大舞养生真带劲,身体起伏像海浪,一波一波活力涨。
10. 练养生功大舞时,双手挥舞像发疯的章鱼,乱抓却能通经络。
11. 养生大舞一登场,身子扭动像蛇精出洞,弯弯曲曲活力涌。
12. 大舞养生的姿态,像个喝醉的大侠,摇摇晃晃把病杀。
13. 养生功大舞走起,脚步移动像个机械木偶,一卡一卡也长寿。
14. 大舞养生真奇妙,身体摇摆像风中残烛,不过是在驱病符。
15. 养生功大舞动起来,臀部扭动像个欢快的马达,转走疾病笑开花。
16. 大舞养生的节奏,像个乱敲的鼓手,敲出健康不犯愁。
17. 养生功大舞耍一耍,身体弯曲像煮熟的虾,弯弯直直健康达。
18. 大舞养生像啥样,像个调皮的小丑在蹦床,蹦出活力寿命长。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趣味调侃的创作,旨在以幽默的方式来呈现养生功大舞,并无对养生功大舞的不尊重之意。
六字养生气功——六字诀的养生功效:调养身心,防治未病

六字养生气功——六字诀的养生功效:调养身心,防治未病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一些老年人对自身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烈。
因此,很多的老年人都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例如散步、太极拳、跳舞、慢跑,以及气功等。
虽然说体育项目有很多,但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状况以及锻炼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有益于自己的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为各位介绍一种特别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在慢病上出现的问题会很有帮助,那就是六字诀。
什么是六字诀六字诀是我国道家历经几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之法,药王孙思邈也曾练习它作为强身健体,固本生元的功法。
它主要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个文字的不同发音、口型,来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身体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六个字是:呵、呼、嘘、吹、嘻、呬分别对应的是:心、胃、肝、肾、三焦、肺练习六字诀需要注意,它讲究的是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
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
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
每个字念6 遍,然后调息一次。
养生六字诀的功效“呵”字发音有养心,提神醒脑等功效,特别适合夏天,在烈日炎炎,心烦不安,以及失眠、健忘、出汗过多时可练习。
因为呵的发音如“吼”也就是在我们极度劳累时的一种发泄,从中医上说,心脏属于人的“心轮”,如果人的心轮打开了,那么整个人就会特别的愉悦。
“嘘”字有护肝名目的功效,同时对于一些眼疾、肝虚、消化不良以及头晕目眩、两眼干涩也有帮助。
“呼”字养脾,同时对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等也有不错的效果。
“呬”字润肺,因它润肺养肺功效不错,因此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也有良好的改善功效。
另外它对一些外感风寒、咳嗽、尿道感染也有不错的预防。
“吹”字强肾,这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
主要是利用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
“嘻”字理三焦,三焦与身体各脏腑经络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嘻字可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等疾病。
养生八段锦口诀

养生八段锦口诀养生八段锦口诀是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由八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方法和要领,以达到调理身心健康的效果。
第一招:双手托天理三焦。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提拉手臂的力量,帮助调理胸腹部的气机,促进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托天理三焦的动作类似于举重,但要注意姿势要正确,动作要缓慢,不要过度用力。
第二招:左右搂环视背后。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扭转上身的方式,促进脊椎的灵活性,改善腰背部的血液循环,达到舒缓肩颈和腰酸背痛的效果。
搂环视背后的动作要慢慢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三招:左右弯腰象箭靠。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弯腰的方式,刺激和调理肾脏和腰椎,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腰部的灵活性。
弯腰象箭靠的动作要缓慢进行,不要过度弯曲腰部。
第四招:背后举头看远方。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抬头仰望的方式,放松颈部和眼部的肌肉,改善颈椎和眼睛的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和颈椎痛。
举头看远方的动作要平稳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五招:提脚踮脚立中守。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提起脚跟和脚尖的方式,刺激和调理脚部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脚部的灵活性。
踮脚立中守的动作要稳定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六招:双手攀足立稳当。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手臂的伸展和腿部的屈伸,促进膝关节和脚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膝部的灵活性。
攀足立稳当的动作要缓慢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七招:双手撩头顶上举。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双手的抬举和头部的仰望,促进上半身的血液循环,缓解肩颈的紧张和疼痛。
撩头顶上举的动作要平稳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八招:俯身前屈脚尖起。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腰部的前屈和脚尖的起伏,促进腰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腰部和腿部的灵活性。
前屈脚尖起的动作要稳定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养生八段锦口诀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养生方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
每天坚持练习这八个动作,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改善脏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但要注意,练习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度用力或受伤。
中医综合 气功学 气功基础口诀

中医综合气功学气功基础口诀
中医综合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
和技术。
气功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运
动来改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方法。
以下是气功的基础口诀:
1. 调息齐气:调息齐气:
- 放松身体,静坐或站立。
- 深吸一口气,感受气息进入身体。
- 慢慢吐气,感受气息排除体外。
- 重复数次,调整呼吸,使其平和有节奏。
2. 调理养生:调理养生:
- 练舒展运动,如太极拳或气功套路。
- 保持良好的饮食惯,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
3. 调适能量:调适能量:
- 想象体内有一股能量,称之为"气"。
- 在呼吸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脐部)。
- 想象气从丹田发出,贯穿全身,促进身体健康。
- 慢慢调整体内气的流动,使其达到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4. 调心壮志:调心壮志: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学会放松和冥想,减少内心的压力。
- 培养耐心和毅力,坚持练气功。
- 通过气功来调节情绪,提高自信心和壮志。
以上是气功的基础口诀,希望对你了解和研究中医综合学和气功有所帮助。
开始实践这些口诀,慢慢体会气功对身体和心灵的益处。
记住,坚持和耐心是取得进步的关键。
气功养生方法 养生气功八段锦口令

气功养生方法养生气功八段锦口令自我修炼气功是很多人选择的强壮身体的方法之一。
气功博采医家、儒家、佛家、民间精华,是不错的强身选择。
那么,自我修炼气功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呢?今天为大家推荐气功养生方法。
1.起式(1)松静站立式:两脚开立与肩宽,膝微屈,不过脚尖,两膝向外开再向内略合为圆裆,松腰落胯,收腹提肛,悬顶勾腮,合唇舌舔上腭,目微闭,含胸拔背,垂肩松肘,虚腋松腕。
重心在两脚之间,呼吸自然,意守丹田。
(2)三嘘吸式:双手重叠(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反之),大指方下的鱼际穴放在肚脐上,手心的劳宫穴正对脐下一寸半的丹田。
嘘气时舌从上牙龈移向下牙龈。
嘘气要柔、细、匀、长,同时双手轻按腹部并屈膝下蹲,臀向后微坐,下蹲到膝头略超过却尖的程度。
嘘气后勿起,双手抬起,恢复舌舔上牙龈,用鼻腔吸气。
吸气后,从下蹲式起立,并进行自由呼吸,开始做第二次嘘吸。
如此共做3次嘘吸。
(3)三开合式:双手在丹田处变为手背相对,手指向前(小指在上,大指在下),手掌在丹田水平线外开,开至离胯半尺处停止。
同时意念腹部开扩之意。
手掌划弧,手心向内(大指在上,小指在下),向中心线内合,合到两掌指相接后停止。
同时意念也向腹部集中。
如此开合3次,不配呼吸。
2.强肾法(1)起式:松静站立、三嘘吸、三开合。
(2)功法:先出右脚,脚跟着地时用鼻一吸,脚掌落平时再一吸,再出左脚,脚跟着地时用鼻一呼,脚掌落平时不吸不呼。
出右脚同时,左手从体前划一立弧,手心向体内,手掌中的劳宫穴对准膻中穴,左手靠近身体,在右脚落平的同时,沿任脉向下导引至丹田,划平弧至环跳穴。
出左脚同时,右手从体前划一立弧,动作同左手操作,方向相反。
出右脚时,头、腰从右向左转动,出左脚时,头、腰自左向右转动。
两吸一呼要短促稍用力。
步速每分钟50至60步,共行走20分钟。
(3)收式:三开合、三嘘吸。
3.强肺法(1)起式:松静站立、三嘘吸、三开合。
(2)功法:此功四步为一组,先出右脚,脚跟着地鼻吸一次,脚掌落平时再吸一次。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讲义(收藏打印版)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讲义《六字诀》是一套简单又古老的吐纳养生功法,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脏腑产生共振,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
《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著。
唐代名医孙思邈曰: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所以《六字诀》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六字诀》功法【起势】1、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含胸拔背,舌抵上腭,面带微笑,两眼微闭,默想全身放松,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
放松时,可意想从头到脚逐一放松。
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2、调息:全身放松后,曲肘,两手从体侧内收,手心向上,十指相对,徐徐托起至胸部(约与两乳同高);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下按至两臂自然伸直,再曲肘,两手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右手在内(女左手在内),轻捂肚脐,虎口交叉按于肚脐(抱太极),呼吸自然,静养一会儿,也可意守丹田(脐内三寸),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
起势可调动气机,进入功态。
第一式“嘘”字诀【动作要领】1、两手相叠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相反。
两瞳着力,足大趾稍用力,提肛缩肾。
2、当念“嘘”字时,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内抽,牙齿横向用力。
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3、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吸气尽后,稍事休息,再念“嘘”字,并连做6次。
【功理效果】中医认为,在人体器官中,“嘘”对应肝,口吐“嘘”字具有泄出肝之浊气、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
常练习此功,可以平肝气,对肝郁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什么特别病的人,或者身体一般性衰弱的人,以保健为目的,可以采用这类练法。
这类方法,又分为下列二种:(一)周天搬运法。
(二)归一清静法。
这两种方法,练的方法不同,作用也因之而有差别。
因此,严格分析它,又各有适应的症候,不可采用错了,兹分述如下:(一)周天搬运法的要诀与适应症:这种方法的适应症,以“阳虚”或者“气虚”的人为最适宜。
所谓“阳虚”的现象,一般症状,最主要的是怕冷;其次是打瞌睡,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容易感冒,脑力减退,全身酸困,消化不良等等。
所谓“气虚”的现象,一般的症状,主要是自觉气短,打呵欠,胸膈闷,一劳动就出汗,容易疲乏,上下楼梯觉得气急等等。
根据上述一般的症状,辨证“阳虚”或者“气虚”,再照这方法练功。
这种练功的方法,分为三部。
一曰坐的姿势。
二曰练气吐纳。
三曰修脉搬运。
这三部方法是互相联系的。
而“练气修脉”的口决和关系,有如下图:神与气合←││← 舍气从脉。
神与脉合←│再就这三个口诀和坐的姿势,分别叙述它的用法,和相互间的联系。
如法掌握去操作它,慢慢练习纯熟,循序渐进,逐步进入清静境界,练这种功夫,就算成功了。
坐的姿势:在未上坐之先,必须照着前述的练功禁忌事项,和练静功的注意事项做好准备。
同时,把衣服纽扣,裤带都解松,然后再轻松愉快地照这方法开始练功。
这里所说坐的方式,名叫“跏趺坐”,又分析如下:①盘腿:先准备好一个坐凳,用二尺见方,前面两只脚高度二寸,后面两只脚高度五寸,使前低后高成为缓徐的斜度。
上面再铺上一个薄棉垫子。
如没有这种特制的凳子,改用硬板的床上后面铺个垫子也可以的。
但不能坐软的沙发或钢丝床。
又冬天盘腿,须用一条薄毛毯围复着双腿。
夏天用一条布巾复着,把这工具准备好,再开始盘腿。
盘腿的操作,初步练功的人,不宜用“单盘”,更不宜用“双盘”,只宜“散盘”。
先把双腿放平,贴着坐凳,同时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随即先倦盘右腿,把右足的后踵,轻轻抵触“会阴穴” (穴在前阴与后阴的中间)。
再把左腿倦盘,同时将左足的后踵,轻轻抵触右足的“趺阳穴”(穴在足胫弯的凹陷中)。
一直到练习纯熟了,腿不发麻,再改进为“单盘”,单盘也练纯熟了,再进步到“双盘”。
如果在练功中,发觉腿盘麻了,可以左右交换一下。
但仍须照旧轻轻抵触会阴穴和趺阳穴。
这样盘腿,腰腿会自然放松,臀部自然稳坐,不必故意把臀部向后凸出。
②竖脊:在盘腿之后,须要把背脊骨调整笔直,不可驼背弯腰,前俯后仰。
但,又耍放松,不能硬劲强直,才合标准。
其方法是把双肩微微上耸二三分高,则每一个脊椎骨,自然重迭笔直,松紧合度,不会硬劲强直。
③含胸:在调好脊柱之后,随即调整胸部,以胸部微微向内陷凹为标准。
陷凹的部分限于“膻中穴”与“玉堂穴”之间,即在两个锁骨交接之处与两乳之间,成为三角形的地带,使这胸部的三角地带微微陷凹进去,叫做含胸,这是控制肺部呼吸量的一种主要方式。
它的方法,在把两手掌握好之后,放在脐下的同时,把两肘尖微微朝前方“飞开”,即把左右两个肘关节从后面反向正前方分开约二三分,有如雀鸟张翅欲飞的样子。
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做到含胸的标准。
④握手:盘腿、竖脊做好之后,含胸和握手的操作是同时进行的。
按:握手的方式很多,旧说名叫“结手印”,根据内景的经络理论,手三阴和手三阳的气脉运行,都出入循环于“井穴”,井穴又皆在十指尖上,而手部的三阴三阳气脉经络,又统辖于足部的。
因此,在练功的时候既要盘腿,又要握手,是控制气脉循经流注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不是儿戏,也不是迷信,它具有生理作用的。
单就阳虚或气虚的练功,握手的方法,应当把掌心向上,手背向地,把左掌放在右掌上,或右掌放在友掌上,都可以随意,不必拘执。
两掌重迭好之后,顺着自然的姿势,放在肚脐之下,微微摆在腿上,或随自然倚托在小腹外边也可以的。
这个握手方法的要点,必须把两个大拇指尖微微接触,接触之后,将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内收,以两指笔直,自觉有一股内劲自然发出,互相抵触为标准(注意:不是故意用劲。
照法操作,那股内劲是自然发生的)。
⑤垂帘:所谓垂帘,即旧说把眼皮微微合拢,只留一线微光的方法。
按:这种方法,有两种操作形式。
一种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线外光。
一种是干脆把眼皮轻轻合上,一点光也不露。
初学的人,以采用微微合拢,留一线外光为最合理。
因为功夫练到归元的境界,眼会自然的闭合,向内抽缩似的闭着。
又因为初学的人完全闭着眼,容易昏沉,念头易生。
⑧砫舌:砫舌即是舌抵上颚,这种方法操作不当,影响静功很大,千万不可用意识或者着力翘着舌头,向上颚去抵砫它。
应当在自然的规律下,如法操作,舌头自然会向上抵砫上颚,用不着故意或者用力去抵砫。
如果功夫深厚了,舌头还会自动蜷折锁着“鹊桥关”,这种原理在内景功夫有很精细的经络理与气化论的生论基础。
有些书籍误载,叫人把舌尖有意地翘起去抵砫上颚,是不合理论的。
砫舌方法,其要点在轻轻把齿扣拢,同时把上下唇吻合闭拢,舌尖即会自然抵砫上颚与上牙龃之间,这才是符合砫舌的标准。
如果把上下唇微微张开,舌尖则马上会自颚龈之间落下,恢复平直的姿势。
练气吐纳:练气吐纳即是运用呼吸,一吐一纳,呼气吐气,以锻炼脏腑的内动方法。
这种方法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
照平常的习惯呼吸,一吸小肚皮鼓起,一呼瘪进去,这叫做顺呼吸;与此相反的一呼小肚皮鼓起,一吸瘪进去,名叫逆呼吸。
周天搬运的练气方法,其呼吸的运用,完全采用“鼻呼鼻吸”的方式。
初学的人,以采用顺呼吸为最方便而又合理,一直练到火候深了,再进一步采用逆呼吸,才容易掌握。
鼻呼鼻吸的方式,须配合“神与气合”的口诀。
所谓“神与气合”的意思,是把念头与呼吸的一进一出、一吐一纳合而为一,不可分离。
也就是说把思想集中,随着呼吸运动。
当呼气的时候,气向外面吐出,同时肚皮相应地向内瘪,念头也随着它瘪进去,自下丹田呼气外出。
当吸气的时候,气自鼻孔内吸,下至丹田,同时小肚皮相应向外鼓起,念头也随着它吸气内入,下至丹田。
这种吐纳方法,在练气的理论而言,叫做“升”、“降”的作用。
以“活泼自在”为原则,而不用“意守丹田”的死守方法。
呼吸要调得细软绵长,不可故意用力拉长和求细,须顺应自然,能调几许长或者几许细,就适可而止。
久久锻炼,自然会达到“若存若亡”的最高标准。
修脉搬运:在未说口诀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脉”?“脉”与“气”又有啥关系?什么是“搬运”?“脉”与“搬运”的关系又怎样?懂得这些简明的概说,练功就有下手处了。
在上坐之后,运用呼吸的方法,“神与气合”的口诀,调息练气,进出吐纳,上下升降,不断呼吸着。
如果在练气的当中,把“神与气合”的口诀掌握纯熟了,即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感觉在下丹田里因呼吸的升降而产生一团“热气”,这种热气,古人叫做“先天真气”,其意思是与呼吸“后天空气”有分别的。
“真气”的象征是一个“热感”,这团热气因呼吸的深、长、升、降作用,会愈聚愈多,聚到了相当的程度,它即会随着一定的道路流行着,这种热气流行的滋味取名曰“脉”,脉所流行的一定路线,名叫“脉道”。
综合全身的脉道,即手足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经络”。
运用呼吸方法,把这股真气的热流,循着脉道的经络循环流注,周遍全身,周行一个大圈子,仍旧回到丹田里,这种练功方法叫做“周天搬运法”。
了解上述的概说,下手练习“神与脉合”的口诀,就容易操作了。
所谓“神与脉合”和“神与气合”是两个阶段,联系这两个阶段的口诀叫做“舍气从脉”。
上述口诀的意思,是说呼吸吐纳要专心一志地运用“神与气合”的口诀,将调息的基础打好,在调息当中,是第一个阶段。
因呼吸作用而丹田里产生了热气,在热气产生以后是第二个阶段。
在热气产生的时候,随即放弃“神与气合”的方法,改变为把念头与那团热气合而为一,那团热气在丹田里,因生聚壮满了,而会自然循经流行。
再继续把念头与它合一,随着它流行的道路跟着前进。
这种方法,叫做“神与脉合”。
当热气产生的同时,放弃“神与气合”的口诀,而改用“神与脉合”的口诀,这种交换联系的口诀,叫做“舍气从脉”。
也就是说最初把念头集中,随着呼吸一吐一纳,继而丹田产生了热气,则根本不管呼吸了,而要把集中的心念,掉转箭头射向丹田的热气,把念头与那团热气吻合在一起,不要开小差。
继续发展下去,则丹田的热气,会在经络的道路上,循着生理的自然规律,从丹田内开始流注循环,这时的念头必须跟随着它流走。
一直从背后上行到头顶,下至面颊,再下入胸腹,仍然回到丹田,自始至终,念头都要跟着它,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神与脉合”的标准。
在真气发动之后,不论在丹田里酝酿生聚,或者已循着经络道路流行的当中,千万记着,决不可用意识去引它领它。
只能跟随着它自然流行,一步—趋,顺应自然,一点也不能勉强或者急躁。
这是运用“神与脉合”的要点,名叫“照法”,是“内视”功夫的初步。
以做到活泼自在为原则。
有些人面临着这真气的流行,不能顺应自然,而胡乱使用“领法”,妄用意识去当头“领气”,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出了偏差。
“领法”本来是练气的口诀之一,而有它专门的用处。
但,在这样场合,却千万不可使用。
因为,初步练功的人,不了解经络道路的方向,和大小交会的岔路,同时功夫太浅,不能控制气机的进退和指挥它分经流注。
如果妄用意识去当头引领它,则等于瞎子引路,必然引下悬崖,前途不堪设想了。
真气在丹田里户生以后,因为“火候”不足,先期只能在丹田里酝酿着,一直到火候充满,则必因满而溢,犹如江河之与湖泽,发生流注调节的作用,才开始向外流行,又如发电机转动生电,电在储电池里,不断输送电流,循着电线路径,往外供应。
在这一阶段当中,必须谨守禁忌事项的要求,身心二者,都要放松,恬然怡静,不能紧张,免除急躁,连欢喜的意识也不能有,只可平淡视之,把念头与它合而为一,活泼自在地顺应自然,跟随着它流注,循环—个大周天。
真气在丹田里发动生热的时候,或者在背后循着经络上行的当中,那股热流的程度,不可太热了,只允许它有温暖的成分,如象喝了美洒,微有暖意,所谓“如饮醍醐”,令人舒适。
不能象烤火或者熨斗烫热一般。
这种生热发暖的现象,旧说名叫“起火”。
练功出了偏差名叫“走火入魔”。
暖热的大小程度,旧说名叫“火候老嫩”。
如果火候太大,热气过高,必须另用口诀去调伏它。
这个口诀如下:“哈”…………………→(hā……………………→)凡是热气太大了,即运用“哈”宇口诀去调伏它。
这“哈”字诀的运用方法,张口平舌念“哈”字音,音符陆续下降,而把气绵绵不断向外呼出,如此一经念动“哈”字音,则热气即会减低,同时胸部的气也立刻下降,但,不可念动多次,只能适可而止。
否则热气全消了(注:……………………→表示音符下降的)。
所谓大周天的循环,有它一定的轨道。
这轨道的规律,是循着二十部脉道的经络路线,流注运行的。
根据内景的理论,用练功的方法去运转它,则真气在丹田里首先向锁钥壬、督、冲三脉的“阴(足字旁+乔)库”(即会阴穴,在两阴之间)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在尾闾骨第二节中),这两个地方,冲力比较大,动触的感觉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