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题库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 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 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 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 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 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 件。 工业革命 资本原始积累 经济危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 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 造的生产力,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 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 力还要多,还要大。 力还要多,还要大。
盘 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否定其历史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
青年 马克思
晚年 马克思
对立论
马克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恩格斯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 ■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 , 犹如一整块钢铁, 是肢解不了的。 犹如一整块钢铁 , 是肢解不了的 。 谁想去掉它的任何一个基本前提、 谁想去掉它的任何一个基本前提 、 任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谁就必然 离开客观真理。 离开客观真理。
英国、 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 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 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 沙尔傅立叶(1772-1837) 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马哲大题背诵要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p3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狭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广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4-6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3、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有哪些?p14-171)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p281)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p301)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怎么理解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它有新的结构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的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世纪伟人”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1、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3、英国于1825年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4、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对象的变化:最初,资产阶级联合无产阶级对抗封建地主阶级;之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5、工人运动科学理论6、三大理论来源: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路.费尔巴哈(1804-1872)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创造了唯物主义。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亚当.斯密(无形的手),大卫.李嘉图** 但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他们极力掩饰资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7、乌托邦*的含义:1)道德上,福地乐土2)历史上,乌有之乡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共产主义)*相信人性本善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欧文:对乌托邦的实践。
特征:1)天才人物的思想和愿望(决定性因素)。
2)通过道德示范、典型试验,向社会呼吁来实现。
3)为未来描绘详尽周密图景的嗜好。
8、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施旺、施来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耳)、进化论(达尔文)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个人主观条件:有双重优点,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10、“不创新,就不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1、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辩证观(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列宁主义的产生和形成:1917年10月,无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题目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是(C)A.辩证法和唯物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极其发展规律1.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D)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唯一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的辩证法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A运动B静止C矛盾D联系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6.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说法(C)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引种正确的指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7.“先有图纸后施工”说明(C)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8.“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D)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1.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C)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规律的客观性原理13.“抓典型、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体现了(A)A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4.“白马非马”的诡辩论命题,割裂了矛盾的(A)A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15.“过犹不及”是说,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掌握适度原则,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16.“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论意义是BA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D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1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A理想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法1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和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19.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20.发展的实质是D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妄想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2.恩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的哲学道理是D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2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D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2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25.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3.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C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题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4.末代诗人陆游早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6.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CA主观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主观的能动的反映论与客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8.概念、判断、推理。
总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不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A、B、C、D、E)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E、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A、B、C)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军事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3、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分别是(A、B、D)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人权宣言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人生而自由平等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两大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两大学说分别是(A、D)A、唯物史观B、劳动价值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法E、认识论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认识论C、实践D、唯物史观E、人民群众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A、B、C、D、E)A、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理基础B、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C、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E、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A、B、C、D)A、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B、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本性决定的C、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D、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E、这是领袖的选择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A、B、C、D、E)A、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C、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D、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E、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9、科学社会主义(A、B、C、D、E)A、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B、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C、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E、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目的与结论10、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C)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自然观与社会观的统一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物质与意识的统一E、空想与科学的统一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
第2学期马克思考纲答案

一、主要复习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支柱。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历史性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理解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自然、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尤其是一种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社会理想)仍然是人类憧憬的美好理想。
/ 【中国】共同理想离不开远大理想。
三、中国市场经济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指导。
四、马克思的主观精神值得学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2、“形而上学”两种基本含义的理解狭义: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广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超越有形,是一种规律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哲1-4章题目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邓小平理论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是()A.工人罢工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固有予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起义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7.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实事求是C. 阶级性D. 科学性8.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C. 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文艺复兴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 圣西门B. 傅立叶C. 欧文D. 费希特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选题: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C马克思)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B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C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3、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4、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那些学说的理合思想(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9、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1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1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A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2、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1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B伟大革命)1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7、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判断题(一)判断题第一部分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4、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创新。
(×)(二)判断题第二部分1、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2、从19世纪30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
(√)3、毛泽东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自觉的实践性是最根本的。
(×)二、单项选择题(一)单选题第一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B)A、绝对真理体系的创立B、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C、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顶峰D、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2、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C)A. 18世纪初B. 19世纪初C. 18世纪60年代D. 18世纪末3、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发生在(C)A. 1778年B. 1793年C. 1825年D. 1836年4、(B),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A. 阶级斗争的激化B.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C. 生产率的下降D. 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5、(D),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A. 阶级斗争的激化B.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6、(A),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A.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7、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B)A.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 辩证法B. 历史观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9、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A)已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
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10、(A)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11、(B)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解释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12、费尔巴哈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是(A)A. 唯心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与时俱进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 科学性14、鲜明的(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A. 历史性B. 阶级性和实践性C. 阶级性D. 实践性1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与时俱进16、(A),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
A.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B. 坚持为人民服务、C. 坚持唯物主义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7、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B)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18、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C)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主义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是因为它(B)A. 吸取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B.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 把新的科学结论作为自己的哲学观点D. 经常改变基本原理(二)单选题第二部分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 工业革命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2、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D)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工人和资本家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A. 理论联系实际B. 解放思想C. 实事求是D. 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5、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C),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科学发展观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主要区别在于(D)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B.前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后者否认这点C.前者坚持辩证法,后者坚持形而上学D.前者强调改造世界,后者只是解释世界7、马克思恩格斯运用(D)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
A. 辩证唯物主义B.古典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唯物史观8、“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9、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是(B)A. 生产力水平不高B. 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社会发展不平衡D. 三农问题10、(D),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A. 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B. 是否坚持实事求是C. 是否始终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D.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了(B)A. 剩余价值论B. 劳动价值论C. 再生产理论D. 流通理论三、双项选择题(一)双选题第一部分1、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就要做到:(BC)A.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C.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D. 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做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体现在: (AB)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 一切从理论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 实现自由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求(AB)A. 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B. 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C. 反对形而上学D. 反对不可知论4、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CD)A. 反对形而上学B. 反对不可知论C.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书D. 学以致用,有的放矢5、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BC)A. 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B. 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 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D. 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画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6、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于(AC)A.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真理性C. 以实践为基础D. 历史性(二)双选题第二部分1、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影响:(BC)A. 十月革命的爆发B. 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C. 引发、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即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AC)A、创立唯物史观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生物进化论和(AD)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B、相对论C、量子力学D、细胞学说4、实现共产主义,要求我们(AB)A. 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B. 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C. 加强党的建设D.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