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12)网络采访详解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各章考点

新闻采访各章考点

第六章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一一记者的职能与修养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②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③新闻采访是锻炼、培养记者的主要途径。

记者:从狭义上讲,记者专指从事新闻采写的专业人员,也叫外勤记者;从广义上讲,记者泛指一切新闻从业人员,包括新闻单位的社长(台长)、总编、编委、主笔、编辑人员和采访人员等。

记者的社会职能与地位:由其所从事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工作特点和任务所决定的,其中新闻事业的性质是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因素。

新闻事业: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方式,以反映和影响舆论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我国记者的社会职责:通过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党的声音,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通过自己的采访活动,勇于坚持真理,坚持谬论,敢于反映民众呼声,正确开展舆论监督。

社会地位:社会活动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和代言人记者的工作特点:①活动引人注目,社会影响力大;②社会接触面广,工作“变幻无穷”③“脑体”并用,工作十分艰险我国记者的工作任务:①采写新闻第一位的、经常性的工作②反映情况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公开报道,但又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写成内参上报;也包括记者向自己所在的编辑部汇报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③做群众工作。

做好联系、培养通讯员的工作。

还要在采访中关心群众疾苦,注意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

记者的修养:①“识”的修养。

要求记者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及政策水平。

一一学习理论,学习政策,联系实际。

②“学”的修养。

知识渊博。

首先应该是一个杂家,还应是一个专家。

一一勤奋学习,平时日积月累,归纳整理。

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

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

汇报人:日期:目录•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视频采访•书面采访•网络采访•其他采访方式面对面采访定义及特点特点直接性: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直接交流,信息传递直接、真实。

灵活性:面对面采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内容和提问方式。

互动性:双方可以进行即时互动,采访者可以适时提出问题,被采访者也可以对问题做出即时的反馈。

定义:面对面采访是一种传统的新闻采访方式,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现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优缺点分析优点信息真实:面对面采访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可以直接交流,不会受到中间环节的干扰。

深度挖掘:面对面采访可以深入挖掘被采访者的想法、情感和观点,因为双方可以即时互动,采访者可以根据被采访者的反馈进行追问或深入探讨。

缺点时间成本高:面对面采访需要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流,这会增加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

采访者主观影响:面对面采访中,采访者的言谈举止、态度和情绪都会对被采访者产生影响,可能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不便进行远程操作:面对面采访需要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同一地点进行,对于远程的被采访者来说不太方便。

优缺点分析实例二某电视台对一位明星进行面对面采访,探讨她在剧中的表演技巧和心得体会。

在采访中,明星通过直接表达和即时的反馈,向观众展示了她的专业素养和演技实力。

实例一某记者对一位企业家进行面对面采访,探讨他的创业经历和成功之道。

在采访中,记者通过直接提问和适时追问,深入了解了企业家的创业过程、面临的挑战以及成功的秘诀。

实例展示电话采访定义及特点缺乏面对面交流:缺乏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交流,有时会影响采访效果。

信息真实:采访对象无法掩饰或篡改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成本低:只需电话费用,无需其他成本。

电话采访是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采访方式。

其特点包括方便快捷: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采访双方可以随时进行沟通。

0102优点方便快捷、成本低、信息真实、适合远程采访。

任务二:新闻采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任务二:新闻采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任务二《新闻采访》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手段、方法和一般的步骤。

2.学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按要求制作比较科学的采访提纲。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1.熟悉新闻采访的手段、方法和一般步骤,会设计制作比较科学的采访提纲。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际沟通的能力和树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访谈节目比较有影响的访谈类节目有《焦点访谈》《鲁豫有约》《鲁健访谈》《杨澜访谈录》《超级访问》等。

(出示海报图片)这类新闻深度报道类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原因首先是聚焦热点话题,例如《如何控制学生手机进校园》《刀郎<罗刹海市>引热议》。

2.导入新课那么这些每天发生的最新事件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新闻作品的呢?完成这些新闻报道之前,媒体人要做充足的准备,才能做好新闻采访和深度报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新闻采访”,一起沉浸式感受新闻采访的魅力吧!二、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手段、方法和一般的步骤。

2.学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按要求制作比较科学的采访提纲。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情境任务情境任务:新学期学校广播站准备招募了新一届的校园小记者,为此举办了一期“新闻采访特训营”,参加并完成相关培训和考核,就可以正式上岗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完成相关培训和考核。

培训课程:采访知识汇、采访选题会、采访提纲稿考核形式:模拟采访+现场采访四、培训一:采访知识汇作为一个职业新闻工作者,大家除了之前积累的新闻体裁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关于新闻采访的一些常识。

1.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采访是记者为获取适于传播的新闻事实而进行的观察、询问、思索、倾听、查阅、记录等工作,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补充:“新闻采访”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采访这一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采访》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采访》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新闻采访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继新闻阅读后的第二个任务,采访是一件
二、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培养,我班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特别是与别人合作的能力较强,他们很喜欢老师设计的活动课,能 够在活动中短时间内进行分工与合作。但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对 知识性的东西兴趣不浓,总是被动学习,活动是最容易调动他们的 手段。所以设置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 的能力训练。
己构建知识系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新闻采访,设计了什么是新闻采 访、怎样采访、访前准备、采访实践四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最大程度地提高新闻采访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设计意图】 关注时事,导入新课。 回忆新闻体裁知识 教师语言:作为一个职业新闻工作者,大家除了之前积累的新闻体裁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关于 新闻采访的一些常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调动自身经验,参与学习,做好计划。 学生活动:回忆新闻体裁知识,记录新闻采访的知识。小组合作,制定采访计划。 【课件展示】 1.什么是新闻采访 明确: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去视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通过记者和 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实现。 2.什么是新闻写作 明确:新闻写作,就是对新近产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写作。可以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
【设计意图】 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做好采访的前期准备。 访谈提纲的基本要素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访谈提纲样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访谈提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明确:采访主题、时间地点、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方式、采访器材和采访问题。 2.和上面采访清洁工的提纲比,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明确:访谈对象可以不止一个;访谈问题都跟主题、目的有关;要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设计不同 的问题;问题要表达清楚;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和目的要清楚...... 【设计意图】 了解访谈提纲的基本结构,为自拟提纲做好准备。 设计访谈提纲 教师语言:那么,我们这次的采访话题是“手机进校园”,请阅读相关资料拟写采访提纲。 学生活动:填写访谈提纲(答案不唯一),完成提纲后进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后进行修改。

《新闻采访写作学》名词解释汇总

《新闻采访写作学》名词解释汇总
实价值呈隐性价值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价值显露露的策划行行行为。 注意:选题应准、选位应低、切口口应小小;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谨防 过度介入入;策划必须符合实际且不不能滥用用。
提问 提问是运用用谈话的方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心里里里的一一种方方法,他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 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应注意: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自然、节制。三种形式:正面面提、侧面面 探、反面面激。 (1)正面面提:提问要开⻔门⻅见山山,直接了了当 (2)侧面面探:运用用启发引导的原理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的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料 产生生回忆。方方法:接近信启发引导、相似性启发引导、对比比性启发引导。 (3)反面面激:记者通过一一定强度的刺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为“我要谈”,从而而打 开采访通道。方方法:激问,投入入一一定程度的刺刺激,迫使对方方感觉朝相反方方向转化,然后乘势追问;错 问,记者从事实的反面面设问,促使对方方的兴奋程度剧增,迅速产生生要否定错误、澄清事实的感觉,于是 便便讲真话,吐实情。
改写 即把某一一新闻线索或一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而另成一一则新鲜的新闻。
电话采访 记者因种种原因无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电话采访夜可能是一一种重要手手段和有效渠道,它可以补充其 他采访的不不足足,是新闻得以真实、迅速地报道出来。这种电话新闻给人人的印象是新颖、活泼、形象、 生生动且真实可信。实施时应当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体验式采访 是指记者为了了深切地理理解生生活,亲自自去体验某一一行行行业的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方式。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入生生活、体察⺠民情的一一种好方方法。体验式采访就是要求记者深入入生生活,即贯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新闻采访与写作——北印新传专硕笔记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特点和活动方式1、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代表性的诠释有两类:一类是,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这类诠释有一定道理但较为片面,因为新闻采访确实是记者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但是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都有人主观认识客观共性,不仅仅只是新闻采访。

另一类,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这类诠释除了将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活动放在同一概念里看待,还因为新闻工作是个大方面,它不仅仅包含采访。

“在新闻工作中”这几个字眼过于宏观。

(必背)准确定义: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将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将比较而得出的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全过程。

这就要求记者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争分夺秒的采集新闻素材。

(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是带有突发性,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需要的广泛性: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要,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的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广泛的需求,新闻采访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型应用科学,又与很多其他学科相关联,所以要就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

(6)、活动的艰辛性:新闻采访是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采访项目每次不一,性格千差万别;对时间的要求高。

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十种:(1)、个别访问(主要访问形式),对新闻人物和知情人士的“一对一”访问形式,好处:谈的具体、深入,且记者易把握主动权。

新闻采访学考试重点

新闻采访学考试重点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对象是新闻事实)P39新闻线索: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是将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

P144新闻报道(采访)策划:广义:新闻传媒对新闻工作的整体性策划。

狭义: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规划与设计。

P198交叉采访:记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采访两条以上的新闻线索的采访活动。

P355首因效应:人际交往中,凭借最初获得的信息(即第一印象)对对方下判断而对后来的信息不太重视的现象。

P249晕轮效果:(又称光圈效果)是社会刻板印象发生先入为主的作用对客观事物做出不切实际的错误判断。

P249体验式采访:(参与式采访)记者参与到被采访的事实之中用亲身体验和感受来了解和掌握新闻事实。

P367隐形采访:(暗访)记者不公开自己的职业活动身份或者不暴露自己的采访意图的一种新闻采访样式。

P363观察法:记者凭借直接的感知接触被观察对象,从实地、实事、实物采集新闻材料的方法。

P191文献法: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而获取新闻材料的方法。

(附:获取新闻材料与方法: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P192新闻敏感:(或新闻眼、新闻鼻)是成熟记者所特有的职业性敏感,是记者敏锐的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P122新闻价值: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的涉及程度。

P112报道思想:新闻传播媒体在一定的时期或阶段内围着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定的新闻报道工作的设想、意图,包括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

P172电话采访:记者借助电话与访问对象交谈,从而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P390网络采访:(互联网上采访)记者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所进行的采访P 具体表现方式:电子邮件采访;“电子公告牌新闻讨论组”对不确定对象进行采访;借助电脑网络进行资料检索、数据查询等静态采访P396采访选题: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涉及到采访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进行采访的问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举例说明采访的主要方式采访的主要方式包括:当面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隐性采访。

1、当面采访当面采访是最古老的采访方式,也是至今最主要的和最为人看中的采访方式。

它是指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进行的采访活动。

中央电视台水均益主持的“高端访谈”、王志主持的一档新闻栏目“面对面”等,它们的形式就体现了当面采访的主要特点。

一般说来,当面采访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记者与单个采访对象面对面的采访,即个别访问或一对一访问;二是记者与群体采访对象面对面的采访,通常叫做座谈会或一对多访问。

三是众多记者对单个采访对象的访问,或称为群体访问,包括新闻发布会采访和集体采风式采访。

个别访问是记者最基本的和最为频繁的采访活动。

当面采访的基本要求:当面采访中一些基本原则应该加以注意。

(1)中立平等原则,这里主要指记者与采访对象在人格上的平等。

(2)区别对待原则,即记者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采访,应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

(3)收束情感原则,职业记者在采访报道活动中应该尽可能收束自己的感情,这主要是因为客观报道的采访是以冷静和理性为前提的。

如:柴静在《双城的创伤》和《羊泉村纪事》的采访中曾面对采访对象的眼泪,但是她显得相当冷静:她不去劝阻,只是等待,甚至能等待一个多小时。

对弱者她会给予安慰,比如递上一块纸巾,或者抚一抚对方的手,但她并不陪着流泪。

当面采访中,记者应当掌握主动权。

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采访时间的主动权,对于记者,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时间就是金钱。

掌握采访主动权的目的是争取新闻的时效性。

(2)掌握采访内容的主动权,如王志采访刘姝威就是一次智者互相欣赏和敬重的对话,话题的敏感性和播出的风险性交织在一起,容不得采访有丝毫懈怠。

(3)控制采访对象的主动权,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象选择的主动权,二是对象人数的控制权。

基本原则首先是找到合适采访对象,排除非关键对象。

比如一场车祸发生了,记者除了自己的经验以外,对当事人、目击者、交警的采访是必须的,面对围观者的访问则是多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采访
宁波理工学院 刘建民
1.网络采访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网络采访的界定? 3.阐述网络采访的技术特点、内容特点。 4.网络采访有哪些方式? 5.网上寻找新闻线索有哪些渠道?请你 在网上寻找一二条新闻线索。
一、网络采访的特点
1.网络采访的界定
网络采访是借用网络进行采访。它仍属于采访方式范 畴。 网络采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999年12月31日下午,人民网负责监看BBS的编辑发 现,网友在“强国论坛”上贴了一条叶利钦辞职的简短 消息,在证实了这条消息的准确性后,人民网组织记者 密集采写和报道有关叶利钦辞职的消息。 除了网上流览,寻找新闻线索还可通过邮件列表。邮件 列表是一组参与者的电子邮件地址集合,与电子论坛、 聊天室类似。有人以《尘土中的渴望》为题在一个名叫 “研究型记者编辑组”的邮件列表中,贴了一条信息: “我正在写作一篇有关地下储油桶漏油的连续报道,我 想知道,有谁知道相关的线索。”很快他就收到了答复: “我们已经在《英格兰观察》上发表了三篇有关这一问 题的报道,请查阅12月21日、1月12日和3月10日的 几期。”邮件列表有各种各样的主题,将不同的人组成 不同的兴趣小组。
网络新闻采访发展
网络新闻采访直接从传统新闻采访和计算机辅 助新闻学发展而来。
–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虚拟 空间寻找采访线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库收 集和核查数据,如何利用电子邮件、BBS、新闻组、 邮件列表、网络电话和聊天工具、可视化交互式设 备等进行远距离的全球性、实时性、全数字式新闻 采集和新闻调研等活动,亦包括利用数字化的硬件 设备和技术在现实空间中所进行的新闻采访和调研 活动。
网络新闻的采访两种基本方式
一是实地采访:
– 2001年3月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我国人 民网就派出了自己的记者深人现场参与报道。在人 大会议开幕仅一分钟后,人民网就刊发了开幕的消 息;十五分钟之后就刊载出来自大会现场的图片。 – "9.11”事件爆发后,我国百姓也是从网上最先看到 来自纽约世贸大楼被毁现场的记者报道。
1.网上寻找新闻线索
在网上传播信息的有多个媒体、多种声音。不 管是电子邮件、网上浏览、在线聊天、网上论 坛,甚至个人网页,都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 好地方。 网上浏览与看报纸、电视一样,记者可以从网 上成千上万的报道中发现新闻线索。许多记者 将每天上网浏览当做一件日常性的工作,一些 新闻信息或线索常常是在对网站的浏览中获得 的。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的划分
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网络记者包括全体网民。他认为,“互联网降 低了进人记者行业的深门高槛,人们不用在政治上有 什么特殊的要求,不用在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投资, 也不需要专业文凭和记者证;只要接人了互联网,就 与成千上万的受众连接起来了,就可当上记者”。 狭义的网络新闻记者是指网络传播媒体(网站)中所 有从事新闻实务的专业人员。这一定义与传统的广义 记者定义相当。不同多媒体数字记者(Digital Joumalist)
网络新闻分类
在现实空间中所进行的新闻采访和调研活动主 要是由网络记者完成。网络记者目前在我国是 有限制的,只有一些媒体的网站才有采访权, 像新华社的新华网、《人民日报》的人民网、 《光明日报》的光明网等。商业网站一般都没 有采访权,当然也有一些变通,比如,将采访 对象邀请到网站与网友聊天,回答网友的问题, 其实也是一种变通的采访。
2.网上采访新闻人物
通过向采访对象发邮件(E一mail)可以实现 网上采访。
– 美国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博士克隆出五头牛犊的消息 见报后,《文汇报》记者想就此写一篇人物专访。 于是,通过互联网,记者很快进人了美国康涅狄格 大学的网址,并在该校转基因动物中心找到杨向中 的E-mail地址。记者通过E - mail向杨表明自己的 身份和采访意图并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两天后, 杨从荷兰参加国际会议后一回到办公室,便用E一 mail回答了采访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还发来了在实 验室工作的照片。
二是在线采访。
– 在线采访是一种借助在线服务进行新闻采集 或借助公共或私有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 与分析的采访方式,国外称电脑辅助报道 (Computer Aided Reporting,简称CAR)。 – 网络记者与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在 线采访,也是使用最为普及的采访方式方法。 1997年3月31日,《科技日报》记者于卓 运用在线采访,采写了《网上风景无限》一 文,成为我国成功运用网络采访方式的第一 人。自此以后,网络采访便在我国新闻界得 以应用。
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
分技术与内容两方面。 技术特点
– 第一,运用多媒体采集新闻。 – 第二,采访工具全数字化。
内容特点
– 第一,采访范围大、速度快。 – 第二,新闻资源共享,利用方便。
二、网络采访的方式
何谓网络新闻,至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 但就其特性来看,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 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 生的事实所作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
– 广义的网络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为了撷取新闻素材,运用网络 技术和网络手段,获取一切相关信息的活动和过程。它强调 的是网络采访的信息收集功能。 – 狭义的网络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无法亲临现场、也不能用或 不宜用电话采访时,借助互联网络,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 电子公告牌、新闻组、网络调查等工具,与确定或不确定的 采访对象进行数字化交流,以获取相关信息,弥补传统采访 方式的不足所进行的活动。它突出强调网络采访的条件性和 辅助性功能。
线索案例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我国《江南晚报》的采编人 员在互联网上看到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公园爆炸的文字 和图片,立即将这一消息翻译成中文,抢发在当日晚 报上。 1999年4月15日,韩国航空公司一架麦道MD1 l货机 于16时4分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一分钟后坠落在上 海郊外的萃庄附近。当天17时57分一网友将主题为 “飞机坠落”的帖子贴到新浪网的“谈天说地”上, 并简要地描述了自己所目击的事故现场的情况。获得 这一新闻线索,新浪网18时11分以“快讯”形式, 在国内新闻栏目中报道:“一架飞机今天16点在上海 附近失事”。随着事态的发展,新浪网在滚动播发的 “要闻”和“国内新闻”栏目中共播发了20多条相关 新闻和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