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目录

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概述 (2)

1.1 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

1.2 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2)

1.3 设计注意事项 (3)

1.4 进度与时间安排 (4)

1.5 设计成绩的考核 (4)

1.6 设计参考资料 (4)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5)

2.1 设计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5)

2.2 设计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5)

2.3 设计工艺规程的内容及步骤 (5)

3 夹具设计 (17)

3.1 概述 (17)

3.2 夹具设计方法 (17)

3.3 夹具公差和技术要求的制订 (24)

4课程设计实例 (37)

5附录 (47)

5.1 附录1(常用工艺标准资料) (47)

5.2 附录2(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说明书封面) (49)

5.1 附录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及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51)

5.1 附录4(课程设计实例中的图纸及工艺卡片 (53)

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概述

1.1 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 1.1 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在全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的设计,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预备训练。其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的知识,结合生产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1.1.2 要求

本次设计要求编制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教师的指定设计其中一道工序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设计说明书。学生应认真、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必须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作的技术决定、数据和计算结果,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期使整个设计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生产中是可行的。

1.2 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大致如下:

(1)确定生产类型(一般为中批或大批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零件-毛坯合图)。

(3)拟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和选择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4)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工序卡片(也可视工作量大小只填部分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

(5)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绘制装配总图和主要零件图1~3张。

(6)撰写设计说明书。

1.3 设计注意事项

1.3.1 对设计的图纸基本要求

(1)本次设计所需绘制的图纸包括:零件图、毛坯图、专用夹具装配总图和主要零件图;

(2)所有图纸的幅面、标题栏格式和明细栏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3)绘图时,比例的选择、线型的设置及应用、视图的布置及表达、尺寸与公差配合

的标注、技术要求的书写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1.3.2 对工艺文件填写的要求

(1)本次设计所需填写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工序卡片。

(2)所有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工序卡片格式见附录3。

(3)零件简图的绘制。在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上要求绘制零件简图,在其上应标注主要的加工尺寸;各加工表面可用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标明,如图形过大,允许另用纸绘图附在工艺卡片上。

(4)工序简图的画法。在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上要求绘出工序简图。对工序简图的具体要求是:仅绘出本工序完成后的形状;根据零件加工情况可选某向视图、剖视图或局部视图,力求简明;图上工件的位置应是加工时的工作位置,允许不按比例绘制;本工序的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示,非加工面用细实线表示;只标注本工序加工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有关技术要求;定位和夹紧应用定位夹紧元件及装置符号标出,或与定位夹紧符号混合标注;大而复杂的零件允许另用纸绘出。

(5)卡片的填写。卡片的填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内容要简要、明确;术语正确、字迹工整;所用符号、计量单位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设备”栏一般填写设备的型号、名称,必要时还应填写设备编号;"工艺装备”栏内的刀、夹、量、辅具,其中属专用的,按专用名称(编号)填写;属标准的,填写名称、规格和精度(编号)。

在课程设计中,专用夹具、专用刀具和专用量具,统一采用以下代号编号方法:

D——刀具J——夹具L——量具

C——车床X——铣床Z——钻床

B——刨床T——镗床M——磨床

专用工艺装备编号示例如下:

CJ—01 车床专用夹具1号

ZD—02 钻床专用刀具2号

TL—01 镗床专用量具1号

1.3.3 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整个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设计—说明书也是对学生撰写技术性总结和文件能力的一次锻炼。

设计说明书应将设计成果、没计意图和立论根据用文、图的方式系统地表达出来。因此,内容的重点是对各方案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包括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三个方面),充分表达设计者在设计中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最后决策的依据。此外,还应有各种工艺汁算和说明。

1、设计说明书具体内容应包括:

(1)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设计基准、主要加工表面、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关键;

(2)设计条件;

(3)选择毛坯的说明;

(4)选择工艺基准的说明;

(5)各工艺方案的分析、对比与取舍;

(6)确定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说明;

(7)工艺尺寸的计算,加工余量的确定;

(8)确定切削用量、单件时间和切削液的说明;

(9)专用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10)夹紧力的计算;

(11)定位精度分析;

(12)强度校核;

(13)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撰写设计说明书注意事项:

(1)说明书应边设计边编写,分段完成,最后综合。不要完全集中在设计后期完成,以节省时间,避免错误。

(2)说明书中应附有必要的简图和表格。

(3)所引用的公式、数据应注明来源。

(4)计算部分应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5)说明书应力求格式规范、文字通顺、语言简明、字迹工整、图字清晰。

(6)说明书封面(见附录2)采用统一的格式。内芯用A4纸,书写后装订成册。

1.4 进度与时间安排

按照教学计划,本课程设计时间为2~4周,其进度及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1)明确生产类型,熟悉零件及各种资料,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约占8%;

(2)工艺设计(画毛坯图,拟订工艺路线,选择机床和上艺装备,填写工艺过程卡片)约占8%;

(3)工序设计(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切削用量、时间定额,填写加工工序卡片) 约占20%;

(4)夹具没计(完成草图、总图、零件图)约占45%;

(5)撰写说明书约占15%;

(6)答辩约占4%。

1.5 设计成绩的考核

学生在完成上述全部设计任务后,在规定日期进行答辩(或质疑)。根据设计的工艺文件、图样和说明书质量,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平时的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等诸方面表现,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设计成绩分优、良、中、差、及格和不及格。

1.6 设计参考资料

1 朱明臣.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2 朱绍华,黄海滨,李清旭,等.机械加工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3 王启义.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4 郭宗连,秦宝荣.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5 秦宝荣.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6 庞怀玉.机械制造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7 张进生等编着.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艇杜,1995

8 赵家齐编著.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艇杜,1994

9赵如福主编.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0 国家标准.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M].北京,技术标出版社,1983

11 壬绍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杜,1984

12艾兴,博诗钢编.切削用量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杜,1985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1 设计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是一切有关的生产人员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制订机械加工基本的要求是优质、高产、低消耗。首先是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要在此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订工艺规程的具体要求如下:

(1)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可靠地达到产品图纸所提出的全部技术条件,并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

(2)尽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其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3)在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

(4)工艺规程应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5)工艺规程应规范、标准,其幅面、格式与填写方法以及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等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6)工艺规程中的计量单位应全部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2.2 设计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应具备下列原始资料:

(1)产品的整套装配图和零件图;

(2)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3)产品的生产纲领;

(4)现有的生产条件(设计条件);

(5)有关工艺标准、设备和工艺装备资料;

(6)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2.3 设计工艺规程的内容及步骤

零件图、生产纲领、每日班次和生产条件是本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这些资料确定了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之后,即可开始拟订工艺规程。

2.3.1 对零件(和实物)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学生应首先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分析,着重了解以下内容:

(1)零件的性能、功用、工作条件;

(2)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要求;

(3)零件的确切形状和结构特点;

(4)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主要技术要求和关键的技术问题;

(5)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要从选材是否得当,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加工的难易程度,成本高低,是否便于采用先进的、高效率的工艺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不合理之处可提出修改意见。

绘制零件图的过程也是分析和认识零件的过程,零件图应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精心绘制。除特殊情况经指导教师同意外,均按1:1比例绘出。

2.3.2 根据生产纲领(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

生产类型不同,零件和产品的制造工艺、所用设备及工艺装备、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采取的技术措施和达到的技术经济效果也会不同。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归纳见表2-1。

2.3.3 确定毛坯类型和制造方法,画毛坯图

(1)零件毛坯的类型对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材料消耗、加工劳动量等影响很大,故正确选择毛坯种类与制造方法非常重要。机械零件常用的毛坯类型见图2-1。各类毛坏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见表2-2。

(2)根据生产类型、零件结构、形状、尺寸、材料等选择毛坯制造方式,确定毛坯的精度。此时,若零件毛坯选用型材,则应确定其名称、规格;如为铸件,则应确定分型面、浇冒口的位置;若为锻件,则应确定锻造方式及分模面等。

(3)查阅有关的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用查表法和计算法确定各表面的总余量及余量公差。

图2—1 毛坯的类型(4)绘制毛坯图(见图2-3),步骤如下:

先用双点划线画出经过简化了次要细节的零件图的主要视图,将已确定的加工余量叠加

图2—2 毛坯图: 轴的锻件图

在各相应被加工表面上,即得到毛坯轮廓,用粗实线表示。比例为1:1。和一般零件图一样,为表达清楚某些内部结构,可画出必要的剖视、剖面。对于由实体上加工出来的槽和孔,可不必这样表达。

在图上标出毛坯主要尺寸及公差,标出加工余量的名义尺寸。

标明毛坯技术要求。如毛坯精度、热处理及硬度、圆角尺寸、拔模斜度、表面质量要求 (气孔、缩孔、夹砂)等。

图2—3 毛坯图: 齿轮的锻件图

毛坯种类

制造精度 (1T)

加工余量

原 材 料

工件尺寸

工件形状

适 用 生产类型

生产成本

2.3.4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工艺规程设计的中心问题。要以“优质、高产、低消耗”为宗旨,设计时应拟出2~3个方案,经全面分析对比,选择出一个较合理的方案。

1、选择定位基准

正确地选择定位基准是设计工艺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的关键。

定位基准分为精基准、粗基准和辅助基准。在最初加工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粗基准)。在后续工序中,则使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精基准)。

在制定工艺规程时,总是先考虑选择怎样的精基准以保证达到精度要求并把各个表面加工出来,然后再考虑选择合适的粗基准把精基准面加工出来。另外,为了使工件便于装夹和易于获得所需加工精度,可在工件上某部位作一辅助基准,用以定位。应从零件的整个加工工艺过程的全局出发,在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基准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合理选择定位基准。

(1)精基准的选择

①“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量选用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即“基准重合”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因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

②“基准统一”原则

应选择多个表面加工时都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作为精基准,即“基准统一”的原则。这样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避免基准变换所产生的误差,并简化夹具的设计制造工作。

③“互为基准”原则

当两个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及其自身的尺寸与形状精度都要求很高时,可采用这两个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多次进行精加工。

④自为基准”原则

在某些要求加工余量尽量小而均匀的精加工工序中,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此外,精基准的选择还应便于工件的装夹与加工,减少工件变形及简化夹具结构。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条选择精基准的原则,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例如,保证了基准统一就不一定符合基准重合等等。在使用这些原则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保证主要技术要求为出发点,合理选用这些原则。

(2)粗基准的选择

①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该表面为粗基准。

②在没有要求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的情况下,若零件上每个表面都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使这个表面在加工中不致因加工余量不足,造成加工后仍留有部分毛面,致使工件报废。

③在没有要求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的情况下,若零件有的表面不需要加工时,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中与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为粗基准。若既需保证某重要表面

加工余量均匀,又要求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则仍按本原则处理。

④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不能有飞边、浇口、冒口及其他缺陷,以便定位准确,装夹可靠。

⑤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否则定位误差太大。但是,当毛坯是精密铸件或精密锻件,毛坯质量高,而工件加工精度要求又不高时,可以重复使用某一粗基准。

2、确定各个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案

确定工件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案、了解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是拟定工艺路线的重要问题。主要依据零件各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来确定,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到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加工表面的尺寸、工厂现有的设备情况、工件材质和毛坯情况等。

所谓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可参阅《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加工方法的选择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则:

(1)所选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应与加工表面的要求相适应。

(2)所选加工方法应能保证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精度与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

(3)所选加工方法应与零件材料的可加工性相适应。

(4)所选加工方法应与生产类型相适应。

(5)所选加工方法应与本厂现有生产条件相适应。

3、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加工顺序

(1)划分加工阶段

当零件的精度要求比较高时,若将加工面从毛坯面开始到最终的精加工或精密加工都集中在一个工序中连续完成,则难以保证零件的精度要求或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这是因为:

①粗加工时,切削层厚,切削热量大,无法消除因热变形带来的加工误差,也无法消除因粗加工留在工件表层的残余应力产生的加工误差。

②后续加工容易把已加工好的加工面划伤。

③不利于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若在加工最后一个表面时才发现毛坯有缺陷,则前面的加工就浪费了。

④不利于合理地使用设备。把精密机床用于粗加工,使精密机床会过早地丧失精度。

⑤不利于合理地使用技术工人。高技术工人完成粗加工任务是人力资源的——种浪费。

因此,通常可将高精零件的工艺过程划分为几个加工阶段。根据精度要求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①粗加工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主要是去除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并做出精基准,因此这一阶段关键问题是提高生产率。

②半精加工阶段

在半精加工阶段减小粗加工中留下的误差,使加工面达到一定的精度,为精加工做好准备。

③精加工阶段

在精加工阶段,应确保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达到或基本达到(精密件)图纸规定的精度要求以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④精密、超精密加工和光整加工阶段

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在工艺过程的最后安排珩磨或研磨、精密磨、超精加工、金刚石车、金刚镗或其他特种加工方法加工,以达到零件最终的精度要求。

高精度零件的中间热处理工序,自然地把工艺过程划分为几个加工阶段。

(2)安排加工顺序

零件上的全部加工表面应用一个合理的加工顺序进行加工,这对保证零件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加工成本都至关重要。

①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

I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

这条原则有两个含义:a、工艺路线开始安排的加工面应该是选作定位基准的精基准面,然后再以精基准定位,加工其他表面。b、为保证一定的定位精度,当加工面的精度要求很高时,精加工前一般应先精修一下精基准。

II一般情况下,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这条原则的含义是:a、当零件上有较大的平面可以作定位基准时,可以先加工出来作定位面。以面定位,加工孔。这样可以保证定位稳定、准确,安装工件往往也比较方便。b、在毛坯面上钻孔,容易使钻头引偏,因而若该平面需要加工,则应在钻孔之前先加工平面。

III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

这里所说的主要表面是指设计基准面,主要工作面;次要表面是指键槽、螺孔等其他表面。次要表面和主要表面之间往往有相互位置要求。因此.一般要在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的精度之后,再以主要表面定位加工次要表面。要注意的是,“后加工”的含义并不一定是整个工艺过程的最后。

IV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对于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阶段应该分开。

②热处理工序及表面处理工序的安排

I对于改善金相组织和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II对于消除内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人工时效、退火、正火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有时为减少运输工作量,对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零件,把去除内应力的人工时效或退火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即在毛坯车间)进行。但对于精度要求特别高的零件,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去除内应力退火,在粗、精磨过程中还要进行多次人工时效。

III对于提高零件表面硬度的热处理工序(如淬火、渗碳淬火等),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对渗氮,因其氮化层较薄,经渗氮后的磨削余量小,故—般安排在粗磨之后,精磨之前进行。对于整体淬火的零件,淬火前应将所有切削加工的表面加工完。因为淬硬后,再切削就有困难了。对于那些变形小的热处理工序(例如高频感应加热淬火、渗氮),有时允许安排在精加工之后进行。

IV对于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或耐腐蚀性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以及以装饰为目的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和表面处理工序(如镀铬、阳极氧化、镀锌、发蓝处理等),一般都放在工艺过程的最后。

③其他工序的安排

检查和检验工序、去毛刺、平衡、清洗工序等也是工艺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I检查和检验工序一般安排在:a、零件加工完毕之后;b、从一个车间转到另一个车间的前后;c、工时较长或重要的关键工序的前后。

除了一般性的尺寸检查(包括形位误差的检查)以外,X射线检查、超声波探伤检查等多用于工件(毛坯)内部的质量检查,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开始。磁力探伤,荧光检验主要用于工件表面质量的检验,通常安排在精加工的前后进行。密封性检验、零件的平衡,零件的重量检验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阶段进行,

II切削加工之后,应安排去毛刺处理。

III工件在进入装配之前,一般都应安排清洗。

IV采用磁力夹紧工件的工序(如在平面磨床上用电磁吸盘夹紧件件),工件被磁化,应安排去磁处理,并在去磁后进行清洗。

4、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倾向

安排完加上顺序之后,就可将各加工表面的每一次加工,按不同的加工阶段和先后的顺序组合成若干个工序。组合时可采用工序分散或工序集中的原则。

从发展角度来看,当前一般宜按工序集中原则来考虑。

在每道工序中所安排的加工内容多,则一个零件的加工只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里完成,这时工艺路线短,称为工序集中。反之,在每道工序里安排的内容少,一个零件的加工分散

在很多工序里完成,这时工艺路线长,称为工序分散。

(1)工序集中的特点

①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可以加工好工件上多个表面。这样,可以较好地保证这些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同时可以减少装夹次数和辅助时间,并减少工件在机床之间的搬运次数和工作量,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例如,加工中心机床就可以实现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工件的多种加工。

②可以减少机床和夹具的数量,并相应地减少操作工人,节省车间面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2)工序分散的特点

①机床设备及工装夹具比较简单,调整比较容易,能较快地更换、生产不同的产品。

②生产工人易于掌握生产技术,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多遵循工序集中的原则,大批,大量生产则为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两者兼有。但从今后的发展看,随着数控机床应用的普及,工序集中程度将日益增加。

5、初拟加工工艺路线

根据前面已分析和确定的各方面问题,可初步拟订出2~3个较完整、合理的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2.3.5 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夹具、刀具、量具和辅具

1、机床的选择

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使用的机床所决定的。要根据已确定的工艺基本特征,结合零件的结构和质量要求,选择出既能保证加工质量,又经济合理的机床和工艺装备。这时应认真查阅有关手册或实地调查,应将选定的机床或工装的有关参数记录下来,如机床型号、规格、工作台宽、T型槽尺寸;刀具形式、规格、与机床连接关系;夹具、专用刀具设计要求,与机床的连接方式等等,为后面填写工艺卡片和夹具(刀具、量具)设计作好必要准备。

机床设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机床的加工尺寸范围应与工件外形轮廓尺寸相适应;

②机床的精度应与工序精度要求相适应;

③机床的生产率与工件的生产类型相适应;

④机床的选择还应与现有设备条件相适应。

工艺装备的设汁与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产品的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生产组织结构;

②产品的通用化程度及其产品的寿命周期;

③工艺规程的特点;

④现有设备负荷的均衡情况和通用工装的应用程度;

⑤成组技术的应用;

⑥安全技术要求;

⑦满足工装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即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条件下,用完成工艺过程所需工装的费用作为选择分析的基础,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使工装的制造费用及其使用维护费用最低。

2、夹具的选择

夹具的选择要与工件的生产类型相适应,单件小批生产应尽量选用通用夹具,如机床三爪自定心卡盘、平口虎钳、转台等。大批量生产时,应采用高效的专用夹具,如气、液传动的专用夹具。在推行计算机辅助制造、成组技术等新工艺时,应采用成组夹具、可调夹具、组合夹具。所选夹具的精度应与工件的加工精度相适应。

3、刀具的选择

刀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各工序的加工方法、工件材料、加工精度、所用机床的性能、生产率及经济性等。选择时主要确定刀具的材料、型号、主要切削参数等。在生产中,应尽量采用标准刀具,必要时可采用高效复合刀具和其他一些专用刀具。

4、量具的选择

量具主要根据生产类型和所要求检验的精度来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应采用标准的通用量具,如卡尺、千分尺等。大批景生产中,一般应根据所检验的精度要求设计专用量具,如卡规、样柱等极限量规,以及各种专用检验仪器和检验夹具。

在选择工艺装备时,既要考虑适应性又要注意新技术的应用。当需要设计专用刀具、量具或夹具时,应提出设计任务书。

2.3.6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1、确定加工余量

合理选择加工余量对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整个工艺过程的经济性都有很大影响。余量过大,则浪费材料及工时,增加机床和刀具的消耗;余量过小,则不能去掉加工前存在的误差和缺陷层,影响加工质量,造成废品。故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加工余量。

工序余量一般可用计算法、查表法或经验估计法三种方式来确定。可参阅有关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用查表法和计算法按工艺路线的安排,逐工序、逐表面地加以确定。

毛坯余量(总余量)的大小取决于加工过程中各工序余量的总和。

2、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计算各个工序加工时所应达到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是工序设计的主要工作之一。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工序余量的大小、工序尺寸的标注方法、基准选择、中间工序安排等密切相关,就其性质和特点而言,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①当定位基准(或工序基准)与没汁基准重合时(如单纯孔与外圆表面的加工,单一平面加工等),某表面本身各次加工工序尺寸的计算。对于这类问题,当决定了各工序间余量和工

图2-4 基准重合下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后,就可以计算各工序的尺寸和公差。计算的顺序是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由后向前推算。即将工序余量一层层地叠加在被加工表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每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再将每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在对应的工序尺寸上。例如,某一加工表面为φ100H6孔,R a为0.4μm,其加工方案为粗镗-精镗-粗磨-精磨,可画出如图2-4所示的简图。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可查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毛坯的公差,也

可根据毛坯的生产类型、结构特点、制造方式和具体生产条件,参照手册确定。

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的计算。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为了加工和检验方便可靠或由于零件表面的多次加工等原因,往往不能直接采用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转换定位基准。这时工序尺寸的计算就比较复杂,应利用尺寸链原理来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对工序间余量进行必要的验算,以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3、确定切削用量

确定切削用量时,应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确定以后,综合考虑工序的具体内容、加工精度、生产率、刀具寿命等因素。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常不具体规定切削用量,而是由操作工人根据具体情况自己确定,以简化工艺文件。

在大批量生产中,则应科学地、严格地选择切削用量,以充分发挥高效率设备的潜力和作用。

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即切削深度)a p;其次要根据机床动力和刚性限制条件或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规定等,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f;最后利用切削用量手册选取或用公式计算确定最佳切削速度v。下面介绍常用加工方法切削用量的一般选择方法:

①车削用量的选择

切削深度:粗加工时,应尽可能一次切去全部加工余量,即选择切深值等于余量值。当余量太大时,应考虑工艺系统刚度和机床的有效功率,尽可能选取较大的切深和最少的工作行程数。

半精加工时,如单边余量h>2mm,则应分在两次行程中切除:第一次a p=(2/3—3/4)h,第二次a p=(1/3—1/4)h。如h≤2mm,可一次切除。

精加工时,应在一次行程中切除精加工工序余量。

进给量:切削深度选定后,进给量直接决定了切削面积,从而决定了切削力的大小。因此,允许选用的最大进给量受下列因素限制:

机床的有效功率和转矩;

机床进给机构传动链的强度;

工件的刚度;

刀具的强度与刚度;

图样规定的加工表面粗糙度。

生产实际中多利用金属切削用量手册采用查表法确定合理的进给量。

切削速度:在背吃刀量和进给量选定后,切削速度的选定是否合理,对切削效率和加工成本影响很大。一般方法是根据合理的刀具寿命计算或查表选定v值。

精加工时,应选取尽可能高的切削速度,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同时满足生产率的要求。

粗加工时,切削速度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点:

硬质合金车刀切削热轧中碳钢的平均切削速度为1.67m/s,切削灰铸铁的平均切削速度为1.17m/s,两者平均刀具寿命为3600—5400s;

切削合金钢比切削中碳钢切削速度要降低20%~30%;

切削调质状态的钢件或切削正火、退火状态的钢料切削速度要降低20%~30%;

切削有色金属比切削中碳钢的切削速度可提高100%~300%。

②铣削用量的选择

铣削吃刀量:根据加工余量来确定铣削吃刀量。

粗铣时,为提高铣削效率,一般选铣削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铣完。

而半精铣及精铣时,加工要求较高,通常分两次铣削,半精铣时,吃刀量一般为0.5~2mm;精铣时,铣削吃刀量一般为0.1~lmm或更小。

每齿进给量:可由切削用量手册的表格中查出,其中推荐值均有一个范围。精铣或铣刀直径较小、铣削吃刀量较大时,用其中较小值。大值常用于粗铣。加工铸铁件时,用其中较大值,加工钢件时用较小值。

铣削速度:铣削吃刀量和每齿进给量确定后,可适当选择较高的切削速度以提高生产率。

选择时,按公式计算或查切削用量手册,对大平面铣削也可参照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采用密齿铣刀、选大进给量、高速铣削,以提高效率和加工质量。

③刨削用量的选择

刨削吃刀量:刨削吃刀量的确定方法和车削基本相同。

进给量:刨削进给量可按有关手册十车削进给量推荐值选用。粗刨平面根据切削深度和刀杆截面尺寸按粗车外圆选其较大值;精加工时按半精车、精车外圆选取;刨槽和切断按车槽和切断进给量选择。

刨削速度:在实际刨削加工中,通常是根据实践经验选定切削速度。若选择不当,不仅生产率低,还会造成人力和动力的浪费。

刨削速度也可按车削速度公式计算,只不过考虑到冲击载荷,除了如同车削时要考虑的诸项因素外,还要引入修正系数外(参阅有关手册)。

④钻削用量的选择

钻削用量的选择包括确定钻头直径D、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v (或主轴转速n)。应尽可能选大直径钻头,选大的进给量,再根据钻头的寿命选取合适的钻削速度,以取得高的钻削效率。

钻头直径:钻头直径D由工艺尺寸要求确定,尽可能一次钻出所要求的孔。当机床性能不能胜任时,才采取先钻孔,再扩孔的工艺,这时,钻头直径取加工尺寸的(0.5~0.7)倍。

进给量:进给量f主要受到钻削吃刀量和机床进给机构和动力的限制,有时也受工艺系统刚度的限制。

标准麻花钻的进给量可查表选取。

采用先进钻头能有效地减小轴向力,往往能使进给量成倍提高。因此,进给量还必须根据实践经验和具体条件分析确定。

钻削速度:钻削速度通常根据钻头寿命按经验选取。

4、估算工时定额

目前主要是按经过生产实践验证而积累起来的统计资料来确定(参阅有关手册),随着工艺过程的不断改进,也需要相应地修订工时定额。

对于流水线和自动线,由于有规定的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可以部分通过计算,部分应用统计资料得出。

在计算出每一工序的单件时间T c后,还必须对各个丁序的单件计算时间进行平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台机床的生产效率,达到较高的生产率,保证完成生产任务。

具体方法是首先计算出零件的年生产纲领所要求的单件时间T d

T d=60Tη/N (min)

式中T ——年基本工时(h/年);

N ——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件/年);

η——设备负荷率,一般取0.75—0.85。

将每个工序的单件计算时间T c与T d进行比较。对于T c大于T d的工序,可通过下列方法缩短T c,以达到平衡工序单件时间的目的。

若T c大于T d在一倍以内,可采用改用先进刀具、适当提高切削用量、采用高效加工方法缩短工作行程等措施,来缩短T c。

若T c大于T d二倍以上,则可采用增加顺序加工工序或增加平行加工工序的方法来成倍地提高生产率,缩短T c。

对于T c小于T d的工序,因其生产率较高,则可采用一般的通用机床及工艺装备,来降低成本。

2.3.7 技术经济分析

制订工艺规程时,在同样满足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时,通常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工艺路线,其中有的方案可具有很高的生产率,但设备和工夹具方面的投资较大,另一些方案则可能投资节省,但生产率较低。因此,不同的工艺路线就有不同的经济效

果。为厂选取在给定的生产条件下最经济合理的方案,应对已拟订的至少两个工艺路线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比。

2.3.8 填写工艺文件

工艺规程制订后,要以表格或卡片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便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的种类很多,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等。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一般只填写简单的工艺过程卡片;在大批量生产中,每个零件的每个工序还都要有工序卡片;成批生产中只要求主要零件的每个工序有工序卡片,而一般零件仅是关键工序有工序卡片。

2.3.9 审核

在完成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各步骤后,应对整个工艺规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核。首先应按各项内容审核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如基准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加工余量、切削用量等工艺参数是否合理,工序图等图样是否完整、准确等。此外,还应审查工艺文件是否完整、全面,工艺文件中各项内容是否符合相应各种标准的规定。

3 夹具设计

3.1 概述

学生在完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后,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及按教师指定其中一道工序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其格式见附录3),然后进行专用夹具设计。

3.1.1 设计夹具的基本要求

(1)设汁夹具必须满足工艺要求,结构性能可靠,使用省力安全,操作方便,有利于实现优质、高产、低耗,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

(2)要深入现场,联系实际,确定设计方案时,应征求教师意见,经审批后进行设计。

(3)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即所设计的夹具应便于制造、检验、装配、调整、维修,且便于切屑的清理、排除。

(4)夹具设计必须保证图样规范、清晰、完整、正确、统一。

(5)对精密、重大、特殊的夹具应附有使用说明书和设计计算书。

3.1.2 设计夹具的依据

(1)工装没计任务书。

(2)工件的工艺规程。

(3)产品的图纸和技术要求等。

(4)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5)国内外典型工装图样和有关资料。

(6)工厂设备清单。

(7)生产技术条件。

3.1.3 本次夹具设计所须完成的工作

1、编制《专用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

2、确定所设计的夹具的结构方案。

3、绘制夹具装配总图。

4、绘制教师指定的夹具零件图。

5、撰写设计说明书。

3.2 夹具设计方法

工艺人员在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时,提出了相应的夹具设计任务书,经批准后,下达给夹具设计人员。设汁任务书书规定了定位基准、夹紧方案及有关要求与说明,夹具设计人员根据提出的任务进行夹具的结构设计。

在实际生产中,夹具设计的程序见图3-1所示。

—般情况下,夹具设计过程大致可分为下述几个阶段。

1、设计前的调查研究

(1)夹具设汁和零件加工工艺是密切相关的,在设计夹具前,要仔细了解零件图及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如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定位夹紧、切削用量、选用的机床、刀具等。特别应仔细了解需设计夹具工序的工艺情况。

(2)了解使用该夹具的机床、刀具的主要技术规格,机床运动情况以及机床上安装夹具部分的结构及配合尺寸。

(3)收集夹具零部件标准、典型夹具结构、机床夹具设计原理以及同类型夹具的有关资

料。

(4)了解零件的生产类型以及本厂制造夹具的经验和能力,了解同类夹具的使用情况,及时吸收先进经验。

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绘制结构草图

在做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着手拟定夹具设计的初步方案,其中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1)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选择和设计定位元件,计算定位误差;定位基准在工艺规程中已确定,确定定位方案时,除考虑定位精度外,还应考虑整个夹具的布局,夹紧机构的布置及操作方便等。以此来考查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否合理。

图3—1 夹具设计程序框图

(2)确定刀具的对刀或导引方式,选择或设计对刀元件或导引元件。

(3)确定夹紧方案,选择或设汁夹紧机构,计算夹紧力;如果夹紧力过大,还应计算有关元件的强度或刚度。

(4)确定具他装置的结构型式,如定位键,操作件、分度装置等。

(5)确定夹具体和绘制结构方案的总体草图。

由于夹具结构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的结果,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结构方案便有差异。对于夹具各部分的结构,最好能拟订出几个不同的方案,分别画出草图,经过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力案。

3、绘制夹具结构总图

(1)总图一般应尽量采用1 :1的比例,以保持良好的直观性。主视图一般应选取最能表示夹具的主要部分的视图,井尽可能选取与操作者正肘的位置。视图应尽量少,可用局部视图表示各元件的连接关系,需要时将刀具的最终位置和与机床的连接部分用双点划线画出。夹具总图一般是画出夹紧时的状态,以便看出能否夹紧,松开时的位置可以用双点划线全部或局部画出。

(2)绘制夹具总图时,首先用双点划线画出工件的三面投影,表示出工件的定位基面、爽紧表面和被加工表面。工件在此是一个假想的透明体,它不影响其他元件和装置的绘制。然后,围绕工件按定位元件、导引元件、夹紧装置及其他装置的顺序依次绘制。最后绘制夹具体,完成总装配图。

(3)夹具总图上应标注的尺寸

①夹具外形轮廓尺寸:指夹具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外形最大极限尺寸。对有运动的零件可局部用双点划线画出运动的极限位置,包括在最大轮廓尺寸内。

②工件与定位元件间的联系尺寸;主要指工件定位面与定位元件定位工作面的配合尺寸和各定位元件间的位置尺寸。

③夹具与刀具的联系尺寸:主要指对刀元件、导引元件与定位元件间的位置尺寸,导引元件之间的位置尺寸及导引元件与刀具导向部分的配合尺寸。对钻模而言,指钻套中心与定位元件间的距离、钻套之间的距离、钻套导引孔与刀具的配合尺寸。对铣床夹具而言,指对刀块表面与定位元件间的距离。

④夹具与机床连接部分的联系尺寸:主要指夹具与机床主轴端的连接尺寸或夹具定位键、U形槽与机床工作台T型槽的连按尺寸。

⑤夹具内部的配合尺寸;凡属夹具内部有配合要求的表面,都必须按配合性质和配合精度标注尺寸,以保证装配后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上述要标注的尺寸若与工件加工要求直接相关时.则该尺寸公差直接校工外相应尺寸公差的l/2一/5来选取。

(4)夹具总图上的技术要求

夹具总图上标注的技术要求是指夹具装配后应满足的各有关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定位元件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求;其次是定位元件与连接元件或夹具体底面的相互位置要求;第三是导引元件与连接元件或夹具体底面的相互位置要求;第四是导引元件与定位元件间的相互位置要求。

一般情况下,这些相互位置精度要求按工件相应公差的1/2—1/5来确定;若该项要求与工件加工要求无直接关系时,可参阅有关手册及资料来确定。

(5)标注零件号,绘制明细表

编排零件号最好将标准件与自制件分开。

4、夹具零件设计

夹具各元件都有标准,根据有关手册选用。如满足不了要求,再设计非标准零件。非标准零件的公差与技术要求可参考同类标准件,并考虑夹具的生产条件来制定。根据已绘制的装配图,就可绘制全部零件图。具体要求如下:

(1)零件图的投影应尽量与总图上的投影位置相符合,便于读图和核对。

(2)尺寸标注应完善、清楚,既便于读图,又便于加工。

运筹学

运筹学课程设计 报告书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1班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2/07/12 黑龙江工程学院数学系 2012年07月1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运筹学是一门多学科的定量优化技术,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学 生应用运筹学方法与计算机软件的独立工作能力,本着“突出建模,结合软件, 加强应用”的指导思想,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对一些实际题目进行构模,再运 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求解,对解进行检验和评价,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 本课程设计时间1周。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由于不同的同学选择的方向不同,因此给出如下两种要求,完成其一即可: 1.选择建模的同学:利用运筹学基本知识对所选案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 型,然后利用winQSB、LINDO、LINGO或者其它数学软件进行求解; 2.选择编程的同学:根据运筹学基本原理以及所掌握的计算机语言知识, 对于运筹学中部分算法编写高级语言的具有可用性的程序软件。 四.课程设计的问题叙述 网络中的服务及设施布局 长虹街道今年来建立了11个居民小区,各小区的大致位置及相互间的道路距离(单位: 100 m)如图所示,各居民小区数为:①3000,②3500,③3700,④5000, ⑤30000,⑥2500,⑦2800,⑧4500,⑨3300,⑩4000,○113500。试帮助决策:(a)在11个小区内准备共建一套医务所、邮局、储蓄所、综合超市等服务设施,应建于哪一小区,使对居民总体来说感到方便; (b)电信部门拟将宽带网铺设到各小区,应如何铺设最为经济; (c)一个考察小组从①出发,经⑤、⑧、⑩小区(考察顺序不限),最后到小区⑨再离去,试帮助选择一条最短的考察路线。

《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技术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用《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知识和设计计算机应用课题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大作业要求的相关内容。 二、设计内容 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安装和调试等。 三、开发环境与工具: SQL Server / https://www.360docs.net/doc/636565144.html, 四、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功能分析。(应包含所给题目提供的主要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生成基本E-R图。(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表设计(主键与完整性约束)、范式分析。(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4、功能模块实现、集成及调试。 5、报告编写。 五、基本要求 1、接口设计

用户接口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全部操作应通过窗口完成,可以使用菜单上或按钮式。 2、功能设计 应用系统功能通常根据实际目标设定,一般应具有基本的增、删、改、查功能。 六、选题与时间 选题:每人选其中一个题目, 课程设计时间:12月1号---1月15号 指导时间:郑义民(每周三下午)黄彩虹(每周三上午); 地点:机电信息实验楼A226。 注:凡有抄袭现象一经发现,课程设计成绩均为不及格。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概述(设计背景,设计目的,设计内容); 2、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程序流程图) 3、概念模型设计(E-R图); 4、逻辑设计(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指明所满足的范式并给出理由); 5、界面开发、源代码及查询截图、数据库链接方法; 6、总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的体会)。 八、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1、报告一律A4纸双面打印打印,每人1份。 2、全班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每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 内含课程设计报告、源文件、说明文件。

汽轮机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指导书091--26

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汽轮机缺级运行工况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 班级:热动091(热电) 指导教师:胡爱娟钱焕群杨冬 时间:2012.6

一、设计题目:汽轮机缺级运行工况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 有一台50MW汽轮机发电机组,其某级因动叶振动特性不良或动静部分碰磨而损坏,需拆除该级后继续运行。为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必须对机组进行限制出力的计算,即确定其最大允许负荷,并分析其经济性和安全性。 二、设计时间:2周 三、原始资料: 1、N50-8.82/535型汽轮机热力计算数据汇总表(设计工况) 2、设计工况热力过程线 3、N50-8.82/535型汽轮机设计工况轴向推力计算数据 4、回热系统简图 5、N50-8.82/535型汽轮机热平衡计算基本数据 6、N50-8.82/535型汽轮机组热经济指标 7、变工况计算所需数据和图表 详见参考资料 8、其他数据 背压Pc: 第一组:Pc=0.006MPa 第二组:Pc=0.0055MPa 第三组:Pc=0.005MPa 第四组:Pc=0.0045MPa 第五组:Pc=0.004MPa 第六组:Pc=0.0035MPa 第七组:Pc=0.003MPa 所缺级数分别为16、17、18、19级 四、具体任务和计算步骤如下: 1、估计允许最大负荷下的新蒸汽流量; 2、确定各抽汽点的压力和焓值; 3、初步拟定全机热力过程线,并确定末级排汽状态点与排汽焓; 4、各级流量的确定; 5、汽轮机热力核算(功率和效率计算) 最末级详细计算 危险级详细计算

中间级近似计算 调节级详细计算 6、危险级的强度校核计算 7、轴向推力核算及推力瓦安全性核算 8、确定汽轮机允许的最大功率; 9、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五、成果。 设计计算书一份。 要求:内容完整、书写清楚整洁、文字通顺、数据表格要整齐、装订整齐,不少于30页。 内容包括:封面、目录、摘要、原始资料、正文、参考文献、设计小结、附录。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经济与管理学部 会计学专业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关于江城学院在校大学生生活情况调查报告班级与组别:33000801 项目成员:分工 组长:王.. 问卷设计、数据收集 组员:石.. 撰写报告 陈.. 发放问卷、数据整理 李.. 发放问卷 指导老师:俞良蒂 2010年12月15日

第一部分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单位: (四)调查的方式与方法 (五)调查程序: (六)调查时间:2002年4月20日—2002年6月10日 (七)调查内容 (八)组织与实施(分工) 二、问卷设计 开头部分 甄别部分 主体部分 背景部分 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三、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分层抽样,对在校本科生各个年级男、女生各发放问卷30份左右;我们在学一、学二、学八、学九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1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65份。现将各年级男女生回收有效问卷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大一:(男生)26 份(女生)31份 大二:(男生)34 份(女生)40份

大三:(男生)31 份(女生)32份 大四:(男生)41 份(女生)30份 总计:(男生)132 份(女生)133份 四、数据整理 为了便于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我们用数字代码来表示问卷信息,为了便于统一,对于问卷答案“A”、“B”、“C”、“D”、“E”、“F”,我们分别用“1”、“2”、“3”、“4”、“5”、“6”表示(答案缺省项为空项),例如:我们用“1”表示男性,用“2”表示女性;各个年级也分别用“1”、“2”、“3”、“4”来表示。 数据具体整理情况见附件1。 五、小组人员分工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设样本一为抽样总体,样本二为男生的抽样总体,样本三为女生的抽样总体。 一、生活费水平的分析 1. 对样本一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表1)和直方图(图1),结果如下: 表1 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按支出分组/元频率累积/ % 300以下4 1.51%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方法 本次设计,提供一次在实际环境中,使用数据库工具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完成设计任务,你将对设计实际有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有更深入的理解。 先导课程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设计环境和开发工具: 操作系统, Windows98(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ybase 公司的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开发工具,选用PowerBuilder 7.0(或更高版本)。 : 1、数据库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背景资料,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编写详细的数据词典。 2)概念结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 体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3)逻辑结构设计: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特别注意实体的1:n联系,优化 数据模型。详细说明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2、创建数据库:(详细内容请阅读Help文件) 创建数据库时,缺省的user ID为DBA , password为sql。 ●使用Sybase Central创建数据库 1)在Sybase 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文件夹中,打开Utilities 。 2)双击 Create Database。 3)按照向导(wizard)提示,完成数据库创建。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数据库 1)运行PowerBuilder,选择Databsae画板。 2)打开Utilities。 3)双击Create ASA Database。 ●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例如,在C:\ex\文件夹下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C:\\ex\\mydb' TRANSACTION LOG ON PAGE SIZE 1024 COLLATION '437' ENCRYPTED OFF BLANK PADDING OFF JAVA ON JCONNECT OFF 3、创建表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表 2)连接数据库 3)打开Tables文件夹。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 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 (2) 2.1 机组概况 (2) 2.2 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 (4) 三、设计过程 (6) 3.1 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 (6) 3.2 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 (6) 3.3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7) 3.3.1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 (8) 3.3.2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顺序算法 (17) 3.4 上述计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22) 四、参考文献: (23) 附:机组原始资料 (23)

汽轮机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汽轮机是按照经济功率设计的,即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如功率、蒸汽初参数、转速以及汽轮机所承担的任务等,确定机组的汽耗量、级数、通流部分的结构尺寸、蒸汽参数在各级的分布以及效率、功率等。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运行称为设计工况。由于此工况下蒸汽在通流部分的流动与结构相适应,使汽轮机有最高的效率,所以设计工况亦称为经济工况。 由于要适应电网的调峰以及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偏差等原因,汽轮机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设计条件下,即负荷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蒸汽初终参数偏离设计值,通流部分的结垢、腐蚀甚至损坏,回热加热器停用等在实际运行中也时有发生等等。汽轮机在偏离设计条件下的工作,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在变工况下,蒸汽量、各级的汽温汽压、反动度、比焓降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功率、效率、轴向推力、零件强度、热膨胀、热应力等随之改变。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与作用。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1-4]。

数理统计课程设计一元线性回归

二氧化碳吸附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的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本文搜集了不同孔径下不同孔容的活性炭与CO2吸附量的实验数据。分别以同一孔径下的不同孔容作为自变量,CO2吸附量作为因变量,作出散点图。选取分布大致呈直线的一组数据为拟合的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参数确定,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同时利用ma tl ab 的r egress 函数进行直线拟合。结果表明:孔径在3。 0~ 3. 5 nm 之间的孔容和CO2吸附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字:活性炭 孔容 CO2吸附量 m atla b 一、问题分析 1。1.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文主要研究同一孔径的孔容的活性炭和co2吸附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有关实验数据是借鉴张双全,罗雪岭等人的研究成果[1]。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硝酸钾为添加剂,将煤粉、添加剂和煤焦油经过充分混合后挤压成条状,在600℃下炭化15 min,然后用水蒸气分别在920℃和860℃下活化一定时间得到2组活性炭,测定了CO2吸附等温线,探讨了2组不同工艺制备的活性炭的C O2吸附量和孔容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孔分布与CO2吸附值 编号1~12是在不同添加剂量,温度,活化时间处理下的对照组。因为处理方式不同得到不同结果是互不影响的,可以看出C O2的吸附量的值是互相独立 编号 孔容/(11 10L g μ--?) CO 2吸附 量 1/()mL g -? 0。5~0。8nm 0.8~1.2nm 1。2~1。8nm 1.8~2。2nm 2.2~2。2n m 2。5~3。0nm 3.0~3。5 nm 1 7.18 16.2 24.4 75.2 70 96 115 64 2 6.59 14.4 18.4 53.7 50 85。6 91 55.1 3 4.5 4 11 18.9 71 6 5 78.3 91 53.7 4 5.13 13.4 29。9 10。3 90 7 6 122 53。 7 5 4.16 10.5 18。9 83.8 78 80。5 113 61。7 6 4。92 12。1 23.4 81.6 72 56 99 53.6 7 5.0 8 12.6 23.8 93.5 86 77.8 122 65。5 8 5.29 13 25。1 88.4 69 66.4 107 57。7 9 7.47 16.9 26.9 46。4 78 93.2 107 58.2 10 5.44 13 21.4 44.1 91 98.6 137 76。6 11 1。81 64。6 18.3 53.1 114 110 142 75 12 1.24 27.7 39。5 126 114 98。6 183 98.7

运筹学课程设计

目录 一问题提出 (1) 二问题分析 (1) 三模型建立 (1) 3.1模型一的建立 (3) 3.2模型二的建立 (5) 3.3模型三的建立 (6) 四结果分析 (8) 五模型评价 (8) 5.1模型优点 (8) 5.2模型缺点 (8) 六参考文献 (9)

旅游最短路 一 问题提出 周先生退休后想到各地旅游。计划从沈阳走遍华北各大城市。请你为他按下面要求制定出行方案: 1. 按地理位置(经纬度)设计最短路旅行方案; 2. 如果2010年5月1日周先生从沈阳市出发,每个城市停留3天,可选择航空、铁路(快车卧铺或动车),设计最经济的旅行互联网上订票方案; 3. 设计最省时的旅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修订你的方案; 二 问题分析 第一问要求按地理位置(经纬度)设计最短路旅行方案,求最短路径是一个典型的旅行售货商(TSP )模型。TSP 模型可解的是知道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华北各个城市所在的经纬度,所以首先就需要通过经纬度计算出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得到一个距离矩阵,再建立()TSP 模型, 对模型进行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为 ij n i n j ij x d z ∑∑==1min ( )j i ≠ 其中10或=ij x , 若1=ij x 表示周先生直接从i 市到j 市。建立整数目标规划,用Lindo 软件求解,找出所有1=ij x ,确定最短路的旅行方案。 第二问要求最经济,所以应从票价方面进行考虑,通过查阅资料可得各城市之间航空、铁路(快车卧铺或动车)的不同票价,由于要求最经济的旅行互联网上订票方案,所以选取三种类型票价中最低的票价,构建票价矩阵。用票价矩阵代替第一问中的距离矩阵,求解出一条最经济路径。 第三问要求设定省时的方案就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因为以上三种交通工具中航空用时最短,选择飞机作为旅行交通工具。通过查阅资料得到各城市间航班的时间矩阵,用时间矩阵代替第一问中的距离矩阵,求解一条最省时的路径。 三 模型建立 在具体的实现上,我们采用了整数规划法,并辅以LINGO 软件编程实现 在下述意义下,引入一些0—1变量: ???≠=其他情况 且到巡回路线是从0,1j i j i x ij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讲解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制订教师:张娟 城市学院 2015年12月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模块01 “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设计步骤 工作任务 任务1:“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任务2:“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概念设计 任务3:“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任务4:“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 熟悉数据库设计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掌握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绘制E-R 图的方法 掌握将E-R 图转换为数据表逻辑形式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设计规范化方法 2、设计内容 任务1-1 “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四个阶段。在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则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说明书 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特征 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特征 数据库概念模式 数据库逻辑模式 数据库物理模式 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的要求。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并以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形式加以描述。 概念设计 主要是把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化为概念模型。概念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我们将使用E-R 模型作为概念模式设计的工具。 逻辑设计 就是将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概念模式转换为逻辑模式。因为逻辑设计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密切相关,本书以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讨论逻辑设计。

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

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 经过两个星期的汽轮机课设,对我们而言收获颇丰。整个过程我们都认真完成,其中不免遇到很多问题,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克服了它们,不仅从中熟悉了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而且还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回转式原动机,是火电和核电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拖动发电机发电。在大型火电机组中还用于拖动锅炉给水泵。 就凝汽式汽轮机而言,从锅炉产生的新蒸汽经由主阀门进入高压缸,再进入中压缸,再进入低压缸,最终进入凝汽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内消耗,变为蒸汽的动能,然后推动装有叶片的汽轮机转子,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除了凝汽式汽轮机,还有背压式汽轮机和抽汽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可以理解为没有低压缸和凝汽器的凝汽式汽轮机,它的出口压力较大,可以提供给供热系统或其它热交换系统。抽汽式汽轮机则是指在蒸汽流通过程中抽取一部分用于供热和或再热的汽轮机。 在设计刚进行时,我们也参考了从研究生那里借来的《设计宝典Xp》,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软件只适用于单列级的计算而不适用于双列级,虽然如此,但我们在计算时也参考了其中的部分步骤。我们这次在设计之前又重新温习了《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知识,因为汽轮机的热工转换是在各个级内进行的,所以研究级的工作原理是掌握

整个汽轮机工作原理的基础,而级的定义是有一列喷嘴叶栅和紧邻其后的一列动叶栅构成的工作单元。在第一章第七节介绍了级的热力计算示例,书上是以国产N200-12.75/535/535型汽轮机某高压级为例,说明等截面直叶片级的热力计算程序,主要参考了喷嘴部分计算、动叶部分计算、级内损失计算和级效率与内功率的计算。为了保证汽轮机的高效率和增大汽轮机的单机功率就必须把汽轮机设计成多级汽轮机,使很大的蒸汽比焓降由多级汽轮机的各级分别利用,即逐级有效利用,驶各级均可在最加速比附近工作。这一章也讲解了进气阻力损失和排气阻力损失、轴封及其系统,我们也参考了其中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作用与位置。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数据的处理 这次汽轮机课设我们负责的是数据的处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繁重的工作。接下来就着重说说我们在处理数据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和其他组一起根据课本上的计算公式和焓熵表等编了我们汽轮机课设计算所需要的excel表格,这其中将近耗了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 设计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因子分析在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 姓名:王厅厅 专业班级:统计学级2班 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时间: 1月 3 日

目录 1.摘要: (1) 2.引言: (1) 2.1背景 (1) 2.2问题的研究意义 (1) 2.3方法介绍 (2) 3.实证分析 (10) 3.1指标 (10) 3.2原始数据 (10) 3.3数据来源 (13) 3.4分析过程: (13) 4.结论及建议 (25) 5.参考文献 (26)

1.摘要: 中国的环境问题,由于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法律日趋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人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国环境问题已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可是,仍存在着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主要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关键词: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因子分析2.引言: 2.1背景: 中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进。可是,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环境质量还在恶化。大气二氧化硫含量居高不下,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固体废弃物污染量大面广,噪声扰民严重,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规模居世界前列。 2.2问题的研究意义:

为分析比较各地环境污染特点,利用因子分析对环境污染的各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得到影响环境的内在因素,进一步对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各地区环境治理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政策改进环境问题,这对综合治理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3方法介绍 因子分析的意义:变量间的信息的高度重叠和高度相关会给统计方法的应用设置许多障碍。为解决此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个数,但这必然会导致信息丢失和 信息不完全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有效地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幅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因子分析正是这样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的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的步骤: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要求原有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因子提取:将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

运筹学课程设计

运筹学

案例6.1网络中的服务及设施布局 (a)在11个小区内准备共建一套医务所,邮局,储蓄所,综合超市等服务设施,应建于哪一个居民小区,使对居民总体来 说感到方便; ●问题分析 为满足题目的要求。只需要找到每一个小区到其他任何一个小区的最短距离。然后再用每一小区的人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后累加,结果最小的便是最合理的建设地。 ●以下表中数据d ij表示图中从i到j点的最短距离

设施建于各个小区时居民所走路程

由以上数据可知。各项服务设施应建于第八个居民小区。 (b)电信部门拟将宽带网铺设到各个小区,应如何铺设最为经济 ●问题分析 要解决这个问题时期最为经济。只需要找到图找的最小部分树便可以。 ●以下是最小部分树。 起点终点距离 1 4 4 4 2 5 4 5 5 5 6 4 6 3 5 4 8 6 8 7 4 8 9 4 7 10 5 10 11 0 所以按照以上路径进行线路铺设,就可达到最经济。总的距离为42 (c)一个考察小组从小区1出发,经5.8.10。小区(考察顺序不

限),最后到小区9再离去,请帮助选一条最短的考察路线。 问题分析 找出这几个小区通过的不同组合,计算出路程总和,最短的就是最优路线。 以下是不同组合以及各个路程 一·1→5(11)5→8(8)8→10(9)10→9(12)40 二·1→5(11)5→10(17)10→8(9)8→9(4)41 三·1→8(12)8→10(9)10→5(17)5→9(6)44 四·1→8(12)8→5(8)5→10(17)10→9(12)49 五·1→10(13)10→5(17)5→8(8)8→9(4)42 六·1→10(13)10→8(9)8→5(8)5→9(6)36 由以上数据可知最短的考察路线是 1→10→8→5→9 案例8.2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最短路问题 说明:为了解题的方便,现将图中的代号修改如下。A、B1、B2、B3、C1、C2、D1、D2、D3、E.修改为1、2、3、4、5、7、8、9、10。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12M 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2014年6月28 日

一、题目 12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二、目的与意义 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汽轮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该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应该能够全面掌握汽轮机的热力设计方法、汽轮机基本结构和零部件组成,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应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重点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方法、步骤。 三、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图纸量、工作量要求等) 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功率:12MW ;设计功率:10.5MW ; ;新汽温度:435℃; 新汽压力:3.43MP a ;冷却水温:20℃; 排汽压力:0.0060MP a 给水温度:160℃;机组转速:3000r/min ; 主要内容: 1、确定汽轮机型式及配汽方式 2、拟定热力过程及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与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 3、确定调节级形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 4、确定压力级级数,进行比焓降分配 5、各级详细热力计算,确定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内功率与整机实 际热力过程曲线 6、整机校核,汇总计算表格 要求: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在规定地点认真完成设计;设计共计二周。 2、按照统一格式要求,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过程完整,数据准确。 3、完成通流部分纵剖面图一张(一号图) 4、计算结果以表格汇总

四、工作内容、进度安排 1、通流部分热力设计计算(9天) (1)熟悉主要参数及设计内容、过程等 (2)熟悉机组型式,选择配汽方式 (3)蒸汽流量的估算 (4)原则性热力系统、整机热力过程拟定及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 (5)调节级选型及详细热力计算 (6)压力级级数的确定及焓降分配 (7)压力级的详细热力计算 (8)整机的效率、功率校核 2、结构设计(1天) 进行通流部分和进出口结构的设计 3、绘制汽轮机通流部分纵剖面图一张(一号图)(2天)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 《汽轮机课程设计参考资料》.冯慧雯 .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汽轮机原理》(第一版).康松、杨建明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9 《汽轮机原理》(第一版).康松、申士一、庞立云、庄贺庆合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6 《300MW火力发电机组丛书——汽轮机设备及系统》(第一版).吴季兰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8 指导教师下达时间 2014 年6月 15 日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审核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运筹学课程设计

运筹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姓名:潘园园 班级:信管1班 学号:1108210127

1. 杂粮销售问 一贸易公司专门经营某种杂粮的批发业务,公司现有库容5127担的仓库。一月一日,公司拥有库存1000担杂粮,并有资金20000元。估计第一季度杂粮价格如下所示:一月份,进货价2.85元,出货价3.10元;二月份,进货价3.05元,出货价3.25元;三月份,进货价2.90元,出货价2.95元;如买进的杂粮当月到货,需到下月才能卖出,且规定“货到付款”。公司希望本季度末库存为2000担,问应采取什么样的买进与卖出的策略使三个月总的获利最大,每个月考虑先卖后买? 解:设第一月买进a x 1卖出b x 1,第二个月买进a x 2卖出b x 2,第三个月买进a x 3卖b x 3 MaxZ=3.1*b x 1+3.25*b x 2+2.95*b x 3-2.85*a x 1-3.05*a x 2-2.9*a x 3 1000-b x 1+a x 1≤5127 1000-b x 1+a x 1-b x 2+a x 2≤5127 b x 1≤1000 1000+a x 1-b x 1+a x 2-b x 2+a x 3-b x 3=2000 1000+a x 1-b x 1≥b x 2 1000+a x 1-b x 1-b x 2+a x 2≥b x 3 20000+3.1*b x 1≥2.85*a x 1 20000+3.1*b x 1-2.85*a x 1+3.25*b x 2≥3.05*a x 2 20000+3.1*b x 1-2.85*a x 1+3.25*b x 2-3.05*a x 2+2.95*b x 3≥2.9*a x 3 a x 1, b x 1……. b x 3≥0 利用winQSB 求解1x ,2x ,3x ,4x ,5x ,6x 分别代表a x 1,b x 1,a x 2,b x 2,a x 3,b x 3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周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后,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又要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从开始的系统需求分析到最后的软件测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文档应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书写。 系统中的数据表设计应合理、高效,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软件界面要友好、安全性高。 软件要易于维护、方便升级。 编程语言可由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该语言较熟悉。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参考使用的语言有:C#。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周一: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周二:详细设计 周三-周四:上机调试 周五:应用程序打包并撰写实验报告,做好答辩准备。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学生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程序设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本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本课程设计成绩由集中指导出勤情况、完成设计质量、答辩效果、综合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 具体考核时间与考核方法: 周五晚上7点-9点(地点五教204(暂定)):考核。 1)每组派一个代表(其它成员在下面随时准备回答问题)做PPT,汇报本组工作流程与系统运行情况,并要演示。 2)针对具体问题作答(提问,至少两位老师在场提问)。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每组限选一项,且各组不能重复,请各位同学抓紧时间自行分组, 周一把分组名单报老师) 题目一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表,学生成绩数据表,课程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2)对学生基本信息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 3)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4)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5)能方便的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查询。 6)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汽轮机课程设计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 专业: 班级: 日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任务:N10-4.9/435 冷凝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 目的:①系统总结巩固已有知识 ②对汽轮机结构、通流部分、叶片等联系 ③对于设计资料的合理利用 要求:①掌握汽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 ②了解装置间的相互联系 2. 设计题目 设计原则:⑴安全性:采用合理结构、安全材料、危险工况校核 ⑵经济性:设计工况效率高 ⑶可加工性:工艺、形状、材料有一定要求 ⑷新材料、新结构选用需进行全面试验 ⑸节省贵重材料的用量与消耗 3. 热力设计内容 ⑴调节级计算速比选用0.35-0.44 d m=1100 mm 双列级承担的比焓降 160-500 kj/kg 单列级承担的比焓降 70-125 kj/kg ⑵非调节级热降分配 ⑶压力级的热力计算 ⑷作h-s 热力过程线,速度三角形 ⑸整理说明书,计算结果以表格呈现 4. 主要参数 ⑴P0=4.9Mpa t0=435℃ ⑵额定功率P e=10000 kw ⑶转速 n=3000 rad/min ⑷背压P C=8kPa ⑸汽轮机相对内效率ηri(范围为:82%~88%) 选取某一ηri值,待各级详细计算后与所得ηri进行比较,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机械效率:这里取ηm= 94%~99% 发电效率:这里取ηg=92%~97%

设计参数的选择 1.基本数据:额定功率Pr=10000kW,设计功率P e=10000kW,新汽压力P0=4.9MPa,新汽温度t0=435℃,排汽压力P c=0.008MPa。 2.速比选用0.40 3.d m=1100 mm 4.转速 n=3000 rad/min 5.汽轮机相对内效率ηri=86% 6.机械效率ηm= 98% 7.发电效率ηg= 95% 详细设计内容 图1—多级汽轮机流程图 1.锅炉 2.高压回热加热器 3.给水泵 4.混合式除氧器 5.低压回热加热器 6.给水泵 7.凝汽器 8.汽轮机

统计学课程设计

课程:统计学课程作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 班号: _______ 学号: ____

目录 一.............................................. 调查方案4(一) .................................. 调查目的3 (二) .................................. 调查范围3 (三) .................................. 调查方法3 (四) .................................. 调查项目3 (五) .................................. 调查时间3 (六) .............................. 问卷发放方案4 二.............................................. 调查问卷............................................... .6 大学生关于食品安全调查问卷 (6) 三.SPSS数据分析 (19) (一).................................... 原始数据7(二)................................ 描述统计分析15(三)................................ 推断统计分析19 四.归纳总结 (20)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食品安全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从”三鹿” 奶粉事件以后,大家都对食品安全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将”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一个引例,调查大学生是否同意购买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以及它和食品安全的相关程度,得出结论和一些建议。 (二)调查范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届到2010届在校就读大学生 (三)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自填式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 (四)调查项目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2.被调查者对食品的放心程度 3.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检测仪的认知程度 (五)调查时间 2014年五月 (六)问卷发放方案 对于本科生共发放了160份问卷,大一至大三每个年级各50份,大四10份,男生女生各80份,专业属性各80份,理论上年级、性别、专业分别构成大样本,由于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方式,问卷的回收率比较低,因为被调查者往往不够重视,在完成问卷方面没有压力,

运筹学课程设计

运筹学课程设计

运筹学是一门以人机系统的组织、管理为对象,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等工具来研究各类有限资源的合理规划使用并提供优化决策方案的科学。通过对数据的调查、收集和统计分析,以及具体模型的建立。收集和统计上述拟定之模型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数据,并最终将数据整理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模型。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某食品企业希望向消费者推销低脂类早餐谷物,希望通过广告来吸引各个年龄段的男女消费者,这些广告投放在不同的电视节目上,价格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在既能满足观众的要求,又为广告支出的费用最低的情况下做出一个规划。根据各种限定性因素得出目标函数和各个约束条件,运用运筹学计算软件(主要是指Lindo软件)求解所建立的线性规划模型。另外利用LINGO软件求解某摩托车厂四个季度生产量的分配问题,使得每个季度的生产量合理安排,达到生产成本最少的目的。然后利用Lingo求解某游戏机厂运输问题,得到一个最优运输方案。 所以对基本情况的分析,经过抽象和延伸,建立起了购买电视广告的线性规划模型。结合模型的特点,对模型的求解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将模型应用于案例的背景问题,得出相应的最优解决方案,就可以对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关键词:线性规化软件;Lingo;Lindo软件;数据分析;灵敏度分析。

1.购买电视广告问题 (4) 1.1.问题的提出和分析 4 1.1.1.问题提出 4 1.1. 2.问题分析 6 1.2.问题求解 7 1.3.结果分析 8 2.运输问题 (11) 2.1.提出问题 11 2.2.问题分析 12 2.3.结果分析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数据库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New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 程 设 计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指导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为了配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开设的,是将数据库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重点掌握如下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学生如有事不能上课要履行正常的请假手续,并且请假时间原则上不允许超过课程设计时间的三分之一。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按照缺勤次数/考核次数比值计算),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二.适用专业 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三.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课程设计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选择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与数据分析,并进行数据库、系统功能等设计。 3)程序设计:在具体的DBMS环境下,创建数据库、建立表及必要的其它部分(如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运用掌握的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模块功能(可选)。 4)调试与测试:自行调试程序,成员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开发的系统,及每个成员开发的模块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四.本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的每个步骤,以及提交各步骤所需图表和文档。通过使用目前流行的DBMS(首选SQL SERVER 2000,不得使用ACCESS),建立所设计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查询、连接等操作和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对象设计。 1.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学生自选由指导教师给定的多个课程设计的题目,进行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工作,绘制操作流程图、DFD、DD图表以及书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2.概念结构设计 绘制详细的E-R图,由指导教师师检查数据结构是否合理。 3.逻辑结构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N25-3.5/435汽轮机通流部分热力设计 学生姓名:xxx 学号:012004006xxx 专业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xxx班 完成日期:2007年12月2日 指导教师(签字):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07年12月

已知参数: 额定功率:p r =25MW , 设计功率:p e =20MW , 新蒸汽参数:p 0=3.5MP ,t 0=435℃, 排汽压力:p c =0.005MPa , 给水温度:t fw =160~170℃, 冷却水温度:t w1=20℃, 给水泵压头:p fp =6.3MPa , 凝结水泵压头:p cp =1.2MPa, 额定转速: n e =3000r/min , 射汽抽汽器用汽量: △D ej =500kg/h , 射汽抽汽器中凝结水温升: △t ej =3℃, 轴封漏汽量: △D 1=1000kg/h , 第二高压加热器中回收的轴封漏汽量: △D 1′=700kg/h 。 详细设计过程: 一、气轮机进气量D 0热力过程曲线的初步计算 1.由p 0=3.5MP ,t 0=435℃确定初始状态点“0”,0h =3304kJ/kg ,0v =0.090 m 3/kg 估计进汽机构压力损失⊿p 0=4%p 0=4%×3.5MPa =0.14MPa , 排汽管中压力损失c p ?=0.04c p =0.0002M P a ' 0.0052z c c c p p p p M Pa ==+?= p 0′=p 0-⊿p 0=3.5MPa -0.14MPa =3.36MPa ,从而确定“1”点。过“0”点做定熵线与Pc=0.0050MPa 的定压线交于“3’”点,在h-s 图上查得, 3'h =2122kJ/kg,整机理想焓降为:m ac t h ?=0h -3'h =1182kJ/kg 2.估计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ηri =0.830 , 发电机效率ηg =0.970 (全负荷), 机械效率ηax =0.99 得m ac i h ?=ηri m ac t h ?=981.06kJ/kg , 从而确定“3”点。排汽比焓为,3h =0h -m ac i h ?=2331.2kJ/kg 3.用直线连接“1”、“3”两点,求出中点“2′”,并在“2′”点沿等压线向下移25kJ/kg 得“2”点,过“1”、“2”、“3”点作光滑曲线即为汽轮机的近似热力过程曲线。 二、整机进汽量估计 0D ri g ax D ηηη+??e mac t 3600p m = h (kg/h ) 取m =1.20,⊿D =4%D 0,ηm =0.99,ηg =0.97, ηri =0.83 003600 1.15 D D t ?20?1006.335?0.97?0.987?0.97 ?= =88.599/h 三、调节级详细计算 1.调节级型式:复速级 理想焓降:⊿h t =250kJ/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