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李明航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一)声学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人感觉声音的两条途径:通过人耳感觉声音和通过骨传导。

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

5、声音的特性: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6、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7、噪声的两种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定义)8、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9、声的利用:利用回声测距离;声波能传递能量(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二)热学1、物态变化: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液化(放热)凝固(放热)升华(吸热)气体液体固体气体汽化(吸热)熔化(吸热)凝华(放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任何温度下任何压强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虽然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液体的温度不变,请画出液体的沸腾图象。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能用液体蒸发吸热来解释一些现象。

5、Q=cm△t,物体放热时△t=t o-t,当物体吸热时,△t=t-t o;水的比热最大的应用及解释一些现象!记住:C水=4.2×103J/(Kg·℃)其意义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方面。

在中考物理中,有些知识点因其理论性强、计算复杂或概念抽象,被认为是最难掌握的。

以下是中考物理中一些最难的知识点的归纳:
1.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其中第二定律尤为关键,涉及到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学生需要理解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和守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串联与并联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影响。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7.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理解折射率、临界角等概念,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8. 原子结构与核能:原子结构和核能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核裂变和核聚变等概念。

结束语:
掌握这些难点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深入理解,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克服这些难点,取得中考物理的好成绩。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一、光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2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u f2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三、热学难点: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四、电学难点(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电流定义式:tQI欧姆定律:R U IW = U IW= U I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R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1.速度公式: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涉及到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这个公式需要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2.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这些定律是力学的基础,需要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解释了地球上物体重力的产生原因以及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4.物质的三态和物质的状态变化:这涉及到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变。

5.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和质子的概念。

6.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这些知识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以及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危害。

7.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和核能是原子物理中的重要概念,需要了解核反应的类型和核能的产生和应用。

8.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和磁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作用。

9.洛伦兹力和楞次定律:这些知识涉及到电磁学中的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电磁感应的概念。

10.实验仪器和测量:中考物理实验中需要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如容积管、弹簧测力计、量角器等,需要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
单位。

对于这些难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概念,掌握公式和定律的运用方法,通过练习和实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细节,避免因为粗心等原因导致失分。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一、光现象1.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激光准直、平面镜成像、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现象,这些都是光传播的基本表现。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例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3.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经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使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二、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2.吸热和放热过程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三、力学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

2.重力与摩擦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压强与浮力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

四、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电压是使电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公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磁现象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的两极是南极和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五、能量与能源1.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初三年级的物理主要涉及力学,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到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都属于力学。

最后的第十六章《热和能》还有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属于能量和能源,相比力学知识比较简单。

因此初三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通力学。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许多重要概念:质量、密度、速度、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 会学到许多仪器和机械:天平、量筒、压强计、密度计、气压计、杠杆、轮轴、斜面、滑轮、抽水机等; 会结识并了解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帕斯卡、焦耳、瓦特等。

难点一、密度的测量方法第一个难点就是第十一章中密度的测量方法。

这里主要难在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例如,测盐水的密度怎样避免粘杯。

还有一类题只有天平测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例题:只有天平怎样测牛奶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步骤:(1) 测空杯的质量m1(2) 杯中装满牛奶,测总质量m2(3) 将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装满水,测总质量m3结果表达式:P =(m2 -ml) p水/(m3 -ml)难点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例题: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C.铅笔盒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分析: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到的。

C 项是一对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

A 项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难点三、力和机械的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分析产生摩擦力需要三个条件,即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题:如图①所示。

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第一章声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初三年级的物理主要涉及力学,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到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都属于力学。

最后的第十六章《热和能》还有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属于能量和能源,相比力学知识比较简单。

因此初三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通力学。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许多重要概念:质量、密度、速度、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会学到许多仪器和机械:天平、量筒、压强计、密度计、气压计、杠杆、轮轴、斜面、滑轮、抽水机等;会结识并了解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帕斯卡、焦耳、瓦特等。

难点一、密度的测量方法
第一个难点就是第十一章中密度的测量方法。

这里主要难在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例如,测盐水的密度怎样避免粘杯。

还有一类题只有天平测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例题:只有天平怎样测牛奶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
步骤:(1)测空杯的质量m1(2)杯中装满牛奶,测总质量m2(3)将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装满水,测总质量m3 结果表达式:ρ=(m2 -m1)ρ水/(m3 -m1)
难点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例题: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
C.铅笔盒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
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分析: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到的。

C项是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

A项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难点三、力和机械的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分析
产生摩擦力需要三个条件,即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题:如图①所示。

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牛
B. 牛
C. 牛
D. 牛
分析:本题的考点是二力平衡,数据2中木块受力平衡,因此摩擦力等于3N,当拉力改变时物体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摩擦力与此无关,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
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难点四、压强浮力的难点在浮力
请同学们记得,这章很复杂的计算题不会的话问题不大,初中的物理知识不要求很繁难的运算,但浮力的题比较灵活。

例:如图②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分析:因为无法比较排开液体的体积,这时灵活的应用浮沉规律比较好:以物重为桥梁,甲图浮力小于重力,乙图浮力等于重力,因此答案是(小于),(乙)。

在此,孙老师特别提醒大家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尽快转变,一定可以顺利学好初三物理。

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过去大相径庭
跟前面所学过的一些物理现象比起来,力学知识在能力方面对同学们要求得更高了,除了继续不断地观察和实验,更关键的是敢于质疑以及认识概念和规律过程中不断的分析概括,举几个例子:你认为是力使物体运动吗?同学们身边可能有很多现象都让你相信这句话是对的!例如推桌子,桌子就运动了;踢球,球就飞了等。

历史上也有数千年的时间人们都不曾怀疑过,不过你知道吗,伽利略、牛顿这些科学家就经历了大量的实验以及推理否定了前面的说法,正确、
完整结论的得出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努力。

这个结论是什么?你有可能感觉不可思议!但这可是整个力学经典大厦的重要基石啊!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不是力使物体运动,物体不受力也可能一直运动下去!有些不可思议吧?
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就存在了一些错觉,例如:湿的衣服不断的甩,会将水分甩出去是受离心力吗?物体受力就一定运动吗?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物体只受地球引力就一定竖直向下运动吗?非常可能你现在的答案都是错的!所以加油学习,一定会有正确答案。

相信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对客观世界的兴趣会在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大增。

学习经验:多观察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要重视基础,力虽然看不见很抽象,但力产生的效果却容易观察,许多事物就在我们眼前,多多观察思考,对掌握好基础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汽车上、自行车上、生活用品中有非常多的力学知识,多发现问题多思考。

例如:最近我非常喜欢观察一些园区和公园安装的脚踏式垃圾箱,结构很有趣!同时对你学通力学特有帮助。

还有应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一个详尽的了解,要在头脑中形成一张知识体系网。

平时练习中,一些较难的运算是可以放弃的,不要为偶尔做不出很难、很怪的题沮丧,但一定要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要做
到没有知识的遗漏。

2.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多学生平时的单元考试成绩很不错,但一到最后的综合模拟考试成绩就不理想,非常可能是由于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各个知识点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在形成一张知识体系网的基础上要善于找到并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能力。

举个例子:学完密度的知识和将来要学到的压强和浮力都是紧密联系的,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密不可分,浮力更是和密度有关?学习时一定要联系起来。

其实将几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也是近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3.关注科技以及一些与环境能源等相关的热点问题,注重一些身边现象,例如卫星发射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新材料的特性和相关知识等生活实际问题以及基本技能的练习,平时练习中更关注认真审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每部分的复习中重视科学方法的总结。

4.重视实验探究题,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科学表述的能力。

还要有一个整理、反思感悟和整理错题的时间,决不能似是而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