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方法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研究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相关研究综述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相关研究综述

经济管理113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相关研究综述王秋霞 威海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摘要:关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国外的研究从上世纪末开始兴起,在本世纪初得到了很大发展,而中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浅述了国内外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几点展望。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0-0113-01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由Alchian(1969)、Williamson(1975)提出,“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监督、激励优势,能集中企业所有现金流,部门竞争,流向高收益项目,高效率配置”。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性理论。

该市场主要存在企业内部,导致资源配置通常不能完全遵循市场规则,且必须服从企业战略规划,即服从集团或者母公司的安排。

试问这种企业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的有效性如何?众多学者进行了不同层面研究,提出了不同观点,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本文试图对各类观点进行梳理,并提出几点展望。

一、国外研究综述(一)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论著名学者Alchian(1969)对通用电气进行研究,发现内部投资资金市场竞争性非常高且以很快速度使市场出清,使得借贷双方的信息有效程度高于一般外部市场。

Chang 和Hong(2000)证实集团的各子公司通过共享集团的财务资源和无形资源,可以将内部资本市场交易广泛利用,可形成协同效应。

Khanna 和Yafeh(2007)认为因资本市场不够完备且可能受到信息等问题的困扰,运用内部资本市场和多元化来降低风险比依靠外部资本市场更加有效,且市场制度越不发达,多元化企业集团便会越普遍。

(二)内部资本市场无效论尽管内部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但是众多研究表明多元化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是无效的,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对企业价值造成损害。

企业集团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集团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集团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企业集团治理是指控制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母公司或集团公司中的所有股权的内部相关方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确保集团公司的各公司主体之间的资源配置和管理的协调。

在现代经济中,企业集团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具有规模经济、风险分散和协同发展等优势。

然而,企业集团中存在的企业关联交易、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能会限制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影响各公司主体的资金配置效率和效益。

因此,研究企业集团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集团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 企业集团治理的特点与内部资本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是什么?2. 企业集团治理如何影响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3. 企业集团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机制是什么?三、研究方法和思路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实证检验和财务模型分析等方法,具体思路为:1. 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企业集团治理、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建立起相关理论框架。

2. 实证检验企业集团治理和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选取典型企业集团公司作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

3. 基于模型分析,研究企业集团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机制,包括合理的治理结构、有效的内部信息披露和激励制度等。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分析企业集团治理和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企业集团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机制。

2. 提出企业集团治理优化的对策与建议,从制度和实践两方面探索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途径。

3. 为企业集团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投资人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研究》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研究》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研究摘要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是由一个或多个雄厚的大企业,以母公司为主体,将资本在企业内部流动与配置的市场,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天然优势进行有效的资本配置追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以资本联结为主要纽带的多个企业,通过合理的信息获取手段和激励约束制度,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

本位概述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背景和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机制以及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现状,关注的是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集团运行的影响。

从我国企业集团的实际角度出发,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基本思路构建文章的主题思想。

发挥企业集团分权管理模式的有点,探讨其在投资问题上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认识到仅依靠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配置也不是完美的方式,而要结合企业实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运作机制。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运作模式Research on operational issues conglomerateinternal capital marketsAbstractEnterprise Group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by one or more large corporations to the parent company as the main flow of capital in the internal market and configuration , the use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natural advantage for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capital to pursue business interests maximum technology . Capital as the main link to link multipl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obtained through legitimate means and incentive system ,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and investment risks. Standard outlines the background and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conglomerat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s business within the Group , is concerned that the impact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business group running .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departure of Enterprise Group , to identify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propose measures to build the basic idea of the theme of the article . Enterprise Group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mode to play a little bit , to explore its existence on investment issues , " principal - agent" problem , recognizing that only rely on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fund allocation is not the perfect way to combine business and actually find the most suitable capital 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Keywords:business group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peration mode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绪论 .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相关理论 (2)2.1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内涵 (2)2.2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特点 (3)2.3 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构成 (3)3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市场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3.1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现状 (5)3.2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6)3.2.1非相关多元化导致总部无法有效自理所获信息 (6)3.2.2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运行问题 (7)3.2.3 企业集团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7)3.2.4 资金分配方面母公司采取非正常内部资本市场交易分配资本 (7)3.2.5 与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相关的外部法律法规不完善 (8)4 完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对策 (8)4.1转变财务公司发展模式 (8)4.2 制定合理的内部价格核算体系 (8)4.3领导整体上市 (9)4.4 变革组织结构层级减少 (9)4.5完善外部资本市场 (10)4.6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0)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1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我国的改革重点。

【案例会诊】海航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上)

【案例会诊】海航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上)

【案例会诊】海航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上)2020年03月24日要】面对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我国企业集团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来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

但内部资本市场【摘要】存在无效现象,如导致过度投资、交叉补贴等。

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学术界尚无定论。

文章选择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活跃的大型多元化系族企业——海航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机制、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海航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多样;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缓解海航集团成员企业的融资约束;海航集团整体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有效,但效率较低;财务公司、集团战略、多元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结合案例分析,文章提出对海航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化建议,并得出对民营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运行机制,海航集团【关键词】一、引言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CapitalMarket,ICM)是指在M型联合大企业内部具有不同投资机会的成员单位围绕内部资金进行竞争的市场[1]。

我国企业集团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

但实际运作中也存在跨部门补贴、过度投资、寻租行为等失效现象。

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学术界尚无定论。

本文选择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活跃的大型多元化系族企业海航集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机制、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提出海航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化建议,得出可供民营企业集团借鉴的经验。

二、文献归纳随着集团化、多元化模式的广泛运用,内部资本市场成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研究、实证检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形成较多研究成果。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文献进行归纳:(一)内部资本市场的内涵学术界对内部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借鉴Peyeretal.[2]的观点,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是存在于M型联合大企业或H型控股集团中,集团总部或母公司通过资金内部借贷、资产转移等手段,将所有资本聚集在一起并配置到各个成员企业的资本运作平台。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

通过对比分析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影响,发现内部资
本市场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集团整体价值,并且这种价值提升作用在多元
化企业集团中更为明显。
03
内部资本市场的风险与挑战
分析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
,并探讨如何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等方式应对这些挑战。
研究结论与启示
市场环境
企业集团所处的市场环境对其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具 有显著影响。良好的市场环境可以为企业集团提供公平 竞争的平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进而提 高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01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 效性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企 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
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内部资本市场逐渐成为企业集团重 要的战略资源和管理工具。
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
01
02
03
直接融资模式
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之 间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进行 资本配置和运作,如内部 贷款、股权投资等。
间接融资模式
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之 间通过金融机构进行间接 融资,如委托贷款、信托 贷款等。
内部资本市场信息共享与决策效率
总结词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信息共享与决策 效率高,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 需求。
VS
详细描述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通过信息共享平台 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 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速 度,更好地满足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内部资本市场风险管理效率
响。
研究内容与方法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资本配置是资源配置的核心。

对于资本配置,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一般是股票、债券市场或银行信贷市场等外部资本市场,而忽视了另一类市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

近年来,伴随着大量兼并、收购行为发生,企业集团涌现以及多元化浪潮,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我国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起步较晚。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推动企业集团组建,上市公司中企业集团大量涌现。

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建设初期,上市公司多以分拆上市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形成复杂的母子公司结构,子公司与母公司进行大量的关联交易行为,形成了相关的内部资本市场。

此外,近十多年来,我国出现大量系族企业,使得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更加普遍。

我国对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结论也是各不一致,理论界存在着“有效论”和“无效论”之争,实践界也处在摸索求证的阶段。

那么,内部资本市场究竟有没有效率?在什么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有效,什么情况下无效?如果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对其改进?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研究解决,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引入内部化理论、委托代理、融资优序等理论的核心思想,立足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环境,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具体的说,本文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与制度背景分析,在对内部资本市场概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在我国产生的条件、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采用Jeffrey Wurgler分析方法、Q敏感性分析方法和现金流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2008年我国民营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并进一步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关于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充分证据,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

硕士论文--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效率实证研究

硕士论文--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效率实证研究
用。
但是目前为止,关于国内企业集团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并不足够完 善和深入。具体而言,已有相关研究存在如下问题:(1)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 市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滞后,定量研究则更少。(2)在某种程度上忽 视了企业集团的政治属性。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行为在较大程度上 受到国家政治经济背景的影响。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企业集团总部及 其成员企业的经济行为是相对自主的,较难直接受到政府影响。但处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政府在较大程度上控制着具有国有产权属性的国有企业 集团总部及其成员企业的各种行为。正是由于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产权未明晰的 缺陷,如产权主体的多层次性、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不相匹配,及其肩负的经济 与政治等重大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目标以及企业家,进而在不同 程度上促进或阻碍着其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与发展。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选 择了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资本市场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店两个行业板块的国有企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对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
效性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本文采用间接法来对国有企业集团内 部资本市场的效率进行研究。基本结论如下:我国商业零售和酒店旅游行业的国 有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与运作较为常见;我国商业零售和旅游酒店两个 行业板块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行为整体上表现出无效
to do
use
of indirect
metho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considering special conditions of
Chinese stock market.Research proves that behaviors of conducting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财务协调效应研究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财务协调效应研究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财务协调效应研究【摘要】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与以往内部资本市场研究多集中于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方法不同,文章侧重于通过分析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的理论及其功能从而分析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利影响,希望为以后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集团的形成,内部资本市场伴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也逐步形成。

ICM是内部资本市场的英文缩写,最早是由经济学家Alchian在研究企业集团时提出来的,也是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论的代表。

相较于外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等优势。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复杂的组织结构,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财务冲突激烈,财务管理权限上的责权利关系模糊。

财务协调效应的有效发挥可以优化组织结构,协调好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冲突,清楚地划分每个部门成员间的责与权,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

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制度环境,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外部资本市场上尚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财务协调效应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的理论基础(一)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集团的融资活动1.交易成本理论罗纳德·科斯(1937)在其《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并随着对市场的不完美和不完全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发展并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并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足性等原因致使交易成本在不完美的市场中普遍存在,推翻了经典经济学理论中的市场是完美而且完全的结论。

在契约的签订过程中,交易双方至少要付出三种基本的交易成本,分别为签约之前为获得双方的有关信息而产生的所谓的搜寻成本;签约过程中因对合约条款进行商讨而产生的谈判成本;签约后交易双方为了保证合约条款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产生的监督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Q方法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研究陈菊花杨阳(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CHEN Juhua YANG Yang(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6)作者简介:1.陈菊花:出生年份:1965年,女,职务、职称: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经济管理学院A‐507邮编:211189邮箱:play0394@2.杨阳:出生年份:1988年,女,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地址: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橘园2舍121.邮编:211189邮箱:yangyang_seu@基于Q方法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研究【摘要】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也非常活跃,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是企业集团能够持续存在的依据,但是,内部资本市场有效与否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使用 Q 方法针对小样本的企业集团高层管理人员,从他们主观认知的角度对内部资本市场效应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大部分企业高管对内部资本市场整体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但也有一小部分高管能清楚认识到在运作内部资本市场时的一些问题和症结所在。

本文在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创新,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Q方法;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应A Q-Methodology Study on th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Efficiency of Business Group【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groups, the operation of our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s also very active. The enterprise groups’ persistent is based on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but the validity of th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s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For small samples of enterprise groups’ senior managers, this article uses Q-Methodology to do research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of subjective percep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most of managers hold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 th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but a small part of managers had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when operating th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ICM have innovated, and points out new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Key words】Q-methodology;business group;th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efficiency一、引言随着我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被确定为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企业通过自我扩张或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可以形成企业集团。

出于放松融资约束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动机,企业集团会在内部将资金重新集中起来再分配,从而构建了内部资本市场。

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最早由Alchian(1969)和Williamson(1975)提出,它是伴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多元化战略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学术名词。

我国企业集团是在经济转型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企业集团的发展也逐步规范化。

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也非常活跃。

内部资本市场是在企业集团内部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其核心功能在于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

在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现实情况下,企业集团构建的内部资本市场不仅是对外部资本市场的一种有效补充,更应该是为达到增强竞争力的目的而存在。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目前还处于转轨时期,除了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集团一样存在着公司治理不完善、代理问题严重、寻租行为等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现象,从而造成内部资本市场发生功能异化。

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是企业集团能够持续存在的依据,并且,内部资本市场有效与否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关于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经典文献都是从有效和无效两方面来论证的,但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从代理角度来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描述的,并且基于理性人的假设,缺乏内部资本市场实际参与人尤其是企业集团高管的认知验证,使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使用 Q 方法针对小样本的企业集团高层管理人员从他们行为认知的角度对内部资本市场效应进行研究。

本文的意义在于在国内首次引入行为研究方法——Q方法来研究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效应,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基于Q方法的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的研究,指出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最终效应不仅取决于代理和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高层管理者的认知偏差,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相关文献回顾(一)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研究经典内部资本市场文献对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的研究集中在有效(正面效应)和无效(负面效应)两种主要情形上,而无效效应中包括了新兴市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异化效应。

1、内部资本市场的正面效应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具有信息优势、监督和激励优势、多钱效应和活钱效应等方面。

(1)信息优势Alchian 和Williamson在提出内部资本市场这一概念时,就明确指出内部资本市场具有信息优势,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1] [2]。

外部资本市场是一种外在的控制工具,受到审计方面规章上的限制。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企业在外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融资,必须承担较大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而在内部资本市场,各分部或子公司都要受到企业总部的控制,企业总部可以审查他们内部的文件和账面记录,而且总部获得的各部门的信息的真实性更高,所花费的费用更少。

所以,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在这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2)有效的监督和激励Gertner,Scharfstein和Stein(1994) 指出,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总部是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直接所有者,并拥有剩余控制权,从而激励企业总部对资金的分配和部门管理者实施有效地监督,而外部资本市场不是资金使用部门的所有者[3]。

正因这一本质区别,企业总部比外部资本市场有更大的动机和权力进行优秀项目的挑选,也就是Stein(1997)所说的“优胜者选拔” (winner-picking) [4],因此总部会在监督方面付出比外部资本市场更多的努力并且加强对部门经理的激励,所以其收益一般也越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3)放松融资约束Myers & Majluf(1984)、Stulz (1990) 等是论证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缓解融资约束的相关早期文献[5] [6]。

由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加上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存在,企业有可能遇到外部的融资约束,致使一些正净现值的项目得不到资金支持。

但是内部资本市场一方面能够灵活地实现内部资源在不同项目之间的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财务的协同效应(多钱效应),多个业务部门或独立公司纳入同一母公司的控制下比它们作为独立公司来经营可以融得更多的外部资本,从而可以放松企业外部的融资约束(Stein,1997)[4]。

(4)优化资源配置如上几种效应都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也就优化了资源配置。

Stein(1997)认为拥有控制权的公司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在更大范围重新配置公司的资源,从而增加公司整体价值。

首先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活钱效应,可以灵活的在不同项目之间配置内部资源;其次内部资本市场进行内部清算比外部清算可为出资者保留更多的价值,所以在不良资产重新配置方面比外部资本市场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资产的优化配置(Gertner,Scharfstein &Stein,1994);此外一般总部对于项目的投资都是分期进行的,总部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决策,是继续投资还是转投别的拥有更高收益率的项目。

2、内部资本市场的负面效应从现有文献来看,内部资本市场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跨部门补贴、下属经理人员寻租、过度投资和利益侵占等方面。

(1)跨部门补贴跨部门补贴又称为交叉补贴。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总部在资源再配置时出现相对于好的部门投资不足而相对差的部门却投资过度,出现资本配置平均化的现象。

Lamont(1997) ,Shin和Stulz(1998)实证分析证明部门之间存在交叉补贴现象[9] [10],Scharfstein和Stein(2000)用双层代理模型分析了大企业内部存在着一种“社会主义”的现象[11]。

这影响了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2)双层代理和寻租问题在内部资本市场中,资源的分配是通过集团总部或者集团母公司进行的。

外部投资者、集团总部的CEO与项目经理之间存在着双层代理关系。

显然三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利益冲突。

集团总部的CEO与项目经理都要追求私人利益,部门经理从其所在的部门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而集团总部则会从各个部门中追求最大化的利益。

这严重损害了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由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使得集团总部可以控制更多的资源,因此可能加剧其寻租行为。

双层代理模型中,部门经理会通过寻租行为影响CEO的决策,来实现其私人利益最大化,造成了资本的低效率配置(Scharfstein & Stein,2000)。

更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组织金字塔型结构的特点,造成了内部代理链的延长和层级的增多,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失真,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