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壤组成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三、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 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土壤中动植物的残体
及其分解产物和合成产物及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 总称叫土壤的有机质,化学成分主要有:碳水化 合物,含氮化合物、纤维素、木质素、灰分物质 (K、Na、Ca等)油、蜡、单宁物质。
2、有机质的来源:来源于动、植(包括微生 物)的残体,主要是绿色高等植物的根、茎(草 本植物)、枯枝落叶(木本植物,水溶性占 10%—15%)等有机残体及分解的中间产物和 代谢产物。(土壤中有机质一般只占百分之几, 最高不过20%)。
(二)土壤空气
1、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
土壤空气(soil air) 主要来自大气。由于土壤生 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比大气中含量高,而氧含量 比大气的低。大气中CO2含量为0.03%,氧在大气中约占 20%,而土壤空气中只有10—12%。
2、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
由于土壤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根据气 体运动规律,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小 的地方扩大,大气中氧的浓度高,可不断进人土 壤中,而土壤中由于生物等的影响,二氧化碳浓 度高,不断向大气中扩散。土壤这种扩散机制称 为“土壤呼吸作用”。
3、土壤的通气性 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
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称为土壤通气性。 4、土壤气体交换速率的指标
土壤呼吸系数(RQ),是指土壤中产生二氧 化碳的容积与消耗氧的容积的比率,两者容积相 当时,RQ=1,如果RQ>1,土壤中二氧化碳含 量高,说明土壤通气性差。
氧扩散率(ODR),是指植物吸收,微生物 活动或为水所置换时氧的补充速率,通常以每平 方厘米,每分钟所扩散氧的克数(或微克)来表 示。
符号表示如 下:(图1.3)
土壤学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壤三相组成:固相(矿物质95%、有机质5%)、液相(土壤液体)、气相(土壤气体)矿物:是经各种地质作用,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化学元素,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质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为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如各种盐类CO32-、SO42- 、SiO42- 、Cl-等。
次生粘土(粒)矿物:层状硅酸盐类和含水氧化物类,是土壤粘粒的主要组成。
粘粒(土)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层状的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类。
前者是晶型矿物,后者有晶型的,也有非晶型的。
粘土矿物分类:(一)层状硅酸盐a。
硅氧四面体b。
铝氧八面体单位晶层:(1:1型单位晶层铝氧片和硅氧片特点:晶层与晶层间距离稳定,连接紧密内部空隙小,电荷量少,单位个体小,分散度低。
多出现与酸性土壤,如高岭石类。
2:1型单位晶层两层硅氧片夹一层铝氧片,特点: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在两边硅氧片中以Al3+代Si4+,有时可在硅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带负电→吸附阳离子。
如蒙脱石,这类矿物多出现于北方土壤。
2:1:1型单位晶层)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可变电荷)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2、四面体中的Si4+被Al3+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Mg2+替代。
3、同晶替代现象在2:1和2:1:1型的粘土矿物中较普遍,而1:1型的粘土矿物中则相对较少。
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1)高岭组1:1型矿物无膨胀性电荷数量少阳离子交换量小胶体特性较弱华北、西北、东北(2)蒙蛭组2:1型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胶体特性突出东北、华北、西北蒙脱石主要发生在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蛭石的同晶替代主要发生在硅片中。
土壤地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第一节 绪论
一、 土壤的基本概念(掌握)
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位置:地球陆地表面
存环境质量的作用
二、 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掌握)
(一)土壤圈概念和研究意义 ● 概念: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 1938 年)首先提出。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模,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 (二)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
2.土壤污染 ▲ 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当其含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引起的土壤理
化性质恶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人畜健康受到危害的现象。 ▲ 污染物类型:①工业三废;②城市污水和垃圾;③化肥和化学农药;④放射性物质。 ▲ 土壤污染的后果:①降低农副产品的品质;②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④降低土壤维护和改善人类生
粒级分析也叫机械组成分析或土壤颗粒分析。
2. 划分:砾石、粗砂粒、细砂粒、粉砂粒、黏粒。
4
(二)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
1.概念:是指不同粒级(组)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2.分类:根据土壤机械组成的相似与否,把土壤质地划分为 3 大类别,12 个类型(美国制):
土壤质地类型表
类别
类 型(12 个)
三 、土壤有机质 1.概念:是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中间分解产 物、腐殖质。其中以腐殖质为主。 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土壤分为: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 土壤与岩石 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土壤与岩石第1课土壤的成分一、填空题1.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
土壤的形成过程很漫长。
2.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3.把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4.抓一把土壤,我发现土壤有点湿,说明土壤里有水。
5.土壤加水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细粒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子。
6.土壤放在铁盘上烧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或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7.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物质,主要是由土壤里的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8.土壤中的腐殖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准,土壤中含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9.蚯蚓可以疏松土壤,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
同时他们也吃动植物残体,经消化排出后成为有机肥料,使土壤更肥沃。
10.在加热土壤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反思。
1.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2.将含有土壤的水沉淀过滤后,用吸管取一点水放在玻璃片上加热,当水烧干后,玻璃片上会有些痕迹留下,这说明土壤中还含有盐分。
(√)3.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4.土壤中死的和活的动植物越多,土壤越肥沃。
(√)5.分析土壤中是不是含有腐殖质,应将土壤放在玻璃片上加热,然后研究。
(×)第2课土壤的种类一、填空题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是沙质土;含沙量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量适中的土壤是壤土。
2.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实验,选用的塑料瓶要相同(用纱布封住瓶口),土壤量要相同,水量也要相同,并且要同时往土壤里倒水。
3.通过比较三类土壤的渗水性实验,可以看出:沙质土渗水快,说明它保水性能差,透气性能好;黏质土渗水慢,说明它保水性能好,透气性能差;壤土渗水快慢居中,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透气性能也居中。
第一章土壤的物质组成

❖ C6H12O6+9(O) 3C2H2O4(草酸)+3H2O
❖ C2H2O4+O2
4CO2+2H2O
❖ C6H12O6 ❖ H2+CO2
3C4H8O2(丁酸)+2H2 CH4+2H2O
主要是蛋白质的分解,是土壤氮素循环的主要过程。 包括4个过程: (1)水解过程:蛋白质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氨 基酸; (2)氨化作用:在氨化细菌作用下,有机态氮变成无机 态氮即氨或铵的过程。 (3)硝化作用:氨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亚硝酸的中间 阶段,进一步氧化为硝酸。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4)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如水淹、有机质含量过高 情况下。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还原态氮 如氨、NO、N2O、N2、HNO2等
(磷灰石)
(磷酸二氢钙)
4、氧化作用
2FeS2 + 16H2O +7O2 2FeSO4 7H2O + 2H2SO4
(黄铁矿)
(硫酸亚铁)
(三)生物风化作用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 物的风化作用。 1、根系的挤压;
植物根的机械破坏作用
2、地衣、苔藓保蓄水分,加强化学风化; 3、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分解矿物等。
Ø 腐殖物质:有机质经过微生物 分解和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 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与矿 物质土粒紧密结合,是有机质 的主要成分。
可机械分离 占10-15%, 基本组成部分 作物养分重要来源, 形成腐殖质的原料
不可机械分离 占85-90%, 主要成分 作物营养主要物质 改良土壤性质 肥力水平主要标志
微 生 物
➢变质岩和沉积岩进入地 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 件下发生熔融形成岩浆, 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环境土壤学第一章 (第1节)

4、蛭石(Vermiculinite)
• 2:1型矿物,属于半胀缩型矿物; • 三 八 面 体 ( Mg 八 面 体 ) X1.1(Al2.3Si5.7) (Al0.5Fe3+0.7Mg4.8)O20(OH)4; • 同晶替代:蛭石中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都 有同晶置换作用,但主要发生在四面体片 中,Si被Al置换的数量比蒙脱石高,所以电 荷密度比蒙皂石类高 • 补偿离子不确定。 • 晶层间距为140nm
橄榄石[(Mg,Fe)2SiO4]:
橄榄绿色,立方形晶粒,断口常为贝壳状,硬度6.5~7。 富含铁,易分解,为土壤提供铁、镁等养分。
孔雀石[Cu2(OH)2(CO3)]
一、原生矿物
2、辉石、角闪石类 属链状结构硅酸盐,其Si-O四面体沿一 维方向延伸,又可分为单链结构的辉石类 和双链结构的角闪石类。 其中的Si/O=1:3。 3、云母类 属层状结构硅酸盐,常见的有白云母和 黑云母,土壤中的次生粘土矿物也多为此 类型。
2:1型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
3、伊利石(Illite)
2:1型矿物,属于非胀缩型矿物; 分子式: (OH)4Al4Si8O20 ; 同晶替代:K1.33Al4(Si6.67Al1.33)O20(OH)4同晶 替代现象主要以Al3+代Si4+(发生在硅氧片中); 存在补偿离子K+; 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次生矿物; c轴间距为100nm。
1、氧化铁
Fe3+
OH--
Fe (OH) 3 老 化
高温老化
α-Fe2O3
低pH、缓慢沉淀
α-FeOOH
〔
失
水
O〕
〔O〕 γ-Fe2O3
Fe2+
OH--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地理学绪论/第一章1.土壤剖面:自地表直至母质的土壤纵切面2.单个土体:它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是土壤类型基层单元的最小体积单位。
3.聚合土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所组成的群体。
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5.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是土壤的基本属性)6.土壤生产力土壤在一定的管理系统下能生长某种植物或植物系列的能力。
原生矿物是指土壤中各种岩石只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均未改变的矿物。
次生矿物定义: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它包括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次生矿物的分类:1)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
2)次生氧化物(类型及其特性)氧化硅类:土壤新生体(蛋白石-玉髓)。
氧化锰类:土壤新生体,使土壤具有金属光泽。
氧化铁类(包括氢氧化铁):种类较多,使土壤染色:红色、砖红色、棕色、黄色氧化铝类(包括氢氧化铝):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起到“两性胶体”的作用。
2)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包括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
它们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
结构:晶体是由硅氧四面体片和铝氧八面体片是由四个氧原子围绕一个硅原子,形成具有四面构造而得名。
一系列的硅氧四面体通过共同氧原子联结成平面,形成一个片状的四面体层,或称硅氧片。
两种基本晶片连接而成的薄片层状结晶体。
根据晶层结构分类为:1∶1型非胀塑性矿物典型代表是高岭石和埃洛石。
2∶1型膨胀性矿物典型代表是蒙脱石和蛭石。
2∶2型膨胀性矿物典型代表是伊利石、蛭石。
土壤有机质定义:是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分类:普通土壤有机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类等。
土壤腐殖质: 胡敏酸、富里酸等,60-70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植物的枯枝落叶、根系;2.施入的有机肥;3.动物残体、微生物残体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成腐殖物质(特殊有机质)(60-70%)非腐殖物质(普通有机质)(30-40%左右)1)普通有机质(矿质化作用后形成简单化合物):①碳水化合物:糖类,生物的能源物质。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三)水铝英石
水铝石英[xAl2O3· ySiO2· 2O] nH
● ●
由氧化硅、氧化铝和水组成,Si/Al比在1-2之间变化。 阳离子交换量,为10-15Cmoles(+)kg-1。 表面积一般为70-300×103m2kg-1。
●
温带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以及热带地区玄武岩和火山灰 发育的幼年土壤中、有些森林覆盖、高海拔、低温、 中高雨量条件下的土壤,其心土层中也存在水铝英石。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 和化学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
表 1-1 地壳和土壤的平均化学组成(重量%) (维诺格拉多夫,1950、1962) 元 素 O Si Al Fe Ca Na K Mg Ti H 地壳中 47.0 29.0 8.05 4.65 2.96 2.50 2.50 1.37 0.45 (0.15) 土壤中 49.0 33.0 7.13 3.80 1.37 1.67 1.36 0.60 0.40 ? 元 素 Mn P S C N Cu Zn Co B Mo 地壳中 0.10 0.093 0.09 0.023 0.01 0.01 0.005 0.003 0.003 0.003
藏高原大部。土壤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次为蒙脱石和绿 泥石。
2.水云母-蒙脱石区 包括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地和东北平原大部分。土壤粘粒中蒙脱石明显增多。
3.水云母-蛭石区 包括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地、黄土高原和 华北平原。西部山地土壤粘粒中绿泥石,东部多蛭石,华北平 原土壤粘粒中蒙脱石也不少。
二、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一)氧化铁
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磁铁矿、陵铁矿、兰铁矿
土壤中常见的氧化铁矿物是赤铁矿和针铁
针铁矿( α-FeOOH):黄色或棕色,呈针状,在温带、 亚热带与热带的土壤中大量存 赤铁矿(α-Fe2O3):红色,呈六角板状,少量赤铁矿 的存在也会使土壤看起来呈红色。在高温、潮湿、风 化程度很深的红色土壤中存在较多。 存在方式:呈胶膜质包被在土壤颗粒的表面或铁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il Atmosphere
Soil organic matter (12%,v/v)
(5%,w/w)
(15-35%,v/v)
§1-1 土壤矿物质
§ 1-1 Soil mineral
Mineral – an element or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that form natural, inorganic compounds of specific formulation and [often] crystalline structure. 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 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的组成单位 。 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并以 各种形态(固、液、气)存在于自然界中。 矿物可以是单一元素所组成的,也可以是几种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自然界的矿物绝大多数是固态,少数为液态或 胶体状态。
砂 土(sandy) 壤 粘 土(loam) 土(clay)
粒级名称
各粒级含量
砂粒 1-0.05mm 26%
粗粉砂粒 0.05-0.01mm 52%
细粘粒 <0.001mm 22%
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 地分类标准
质地名称
?? 粉砂土
(1)国际制
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大类,以粘 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15 %为砂土、壤土组; 15 %~25%为粘壤组;>25%为粘土组。 粉砂粒含量>45%,冠以“粉砂质”; 砂粒含量55%~85%,冠以“砂质”; 砂粒含量>85%,称“砂土或壤砂土”
particle according to its diameter
石 砾(gravel) 砂 粒(sand) 粉砂粒(silt) 粘 粒(clay)
土壤gt;1mm
砂粒 1-0.05mm
粉砂粒 0.05-0.002mm
粘粒 <0.002mm
2.土粒分级标准 (1) 国际制
结而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 角闪石等。
Primary minerals:formed from molten (igneous)
materials.
氧化物类(oxides) 原 生 矿 物
硅酸盐类(silicates) 硫化物类(sulfides)
磷化物类(phosphides)
石英 (quartz),SiO2
Secondary minerals : minerals formed from
weathering or soil-forming processes from primary minerals.
次 生 矿 物
次生硅铝酸盐 类 氧化物类
粘土矿物
简单盐类
蒙脱石(montmorillonite)
伊利石(illite)
国际制质地分类三角图
粘粒<0.002mm
重粘土 粘土 壤质粘土
砂质粘土 砂质粘壤土 粉砂质粘土
粘壤土 壤土
粉砂质粘壤土
砂土及 壤质砂土
砂粒 2~0.02mm
砂质壤土
粉砂质壤土
粉砂粒 0.02~0.002mm
粉砂粒0~100%
(2)卡庆斯基制(简制)
根据物理性粘粒的含量划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三类九种;同时考虑到土壤类型的差别。
特点: 俗称“红土”、“红泥土” 通气透水性差 保水保肥性强 养分含量高但释放较慢,肥效时间长,“发老苗不 发小苗” 升温降温慢,冷性土 耕性较差 宜: 适种小麦、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多施有机 肥,加强水分管理。
3. 壤土类(loam):柔、沃、温
特点: 俗称“两合土”、“连合土” 兼具砂土、粘土类的优点,消除了砂土和粘土 的缺点,是农业生产中质地较理想的土壤 通气透水性适中,保水保肥性好,土温比较稳 定,“发小苗又发老苗” 宜:适种作物种类多。
1~0.01
1~0.5 0.5~0.25 0.25~0.05 0.05~0.01 <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0.0005 0.0005~0.0001 <0.0001
(3)中国制
粒 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等单位编制。把粘 粒分为粗和细两个粒级。
粒径(mm) >3 3~ 1 1~0.05 1~0.25 0.25~0.05 0.05~0.002 0.05~0.01 0.01~0.005 0.005~0.002 <0.002 0.002~0.001 <0.001
斜长石
白云母 黑云母
61-70
44-46 33-36
19-26
34-37 13-30
-
0- 2 3-11
0- 9
- 0- 2
-
0- 3 2-20
0- 4
8-11 6- 9
6-11
0- 2 -
-
- -
辉石
45-55
3-10
0- 6
16-26 6-20
-
-
-
二、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比例组合
原为瑞典 土壤学 家爱特伯拟定 , 1930年第二届国际土壤学会提出。粒级分类标准为 十进位,简明易记,但人为性强,西欧多采用。 粒 级 石砾(gravel) 砂粒(sand) 粗砂粒(coarse sand) 细砂粒(fine sand) 粉砂粒(silt) 粘粒(clay) 粒径(mm) >2.0 2.0~0.02 2.0~0.2 0.2~0.02 0.02~0.002 <0.002
(2)卡庆斯基制
前苏联的分类标准。将大于1mm的划 为石砾;1mm~0.01mm的称为物理性砂粒,<0.01mm的称
为物理性粘粒。两大粒级进一步细分。
粒 级 粒径(mm) >3 3~ 1 石块(block) 石砾(gravel) 物理性砂粒(physical sand) 粗砂粒(coarse sand) 中砂粒 (medium sand) 细砂粒(fine sand) 粗粉粒(coarse silt) 物理性粘粒( physical clay ) 中粉粒( medium slit ) 细粉粒( fine silt ) 粗粘粒( coarse clay ) 细粘粒( fine clay ) 胶 粒(colloidal particle)
砂粒 (1~0.05mm)
>70 60~70 50~60
粗粉粒 (0.05~0.001mm)
细粘粒 (<0.001mm)
砂土
壤土
砂粉土 粉土
砂壤土 壤土 粉/轻粘土 壤/中粘土 粘土 重粘土
≥20 <20
≥20 <20
≥40 <40
<30
粘土
30~35 35~40 40~60 >60
(三)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正长石 (orthoclase) KAlSi3O8
石英晶簇 (quartz druse )
斜长石(plagioclase) Na(AlSi3O8)· Ca(Al2Si2O8)
白云母 (muscovite) KH2Al3Si3O12
辉石 (augite) Ca(Mg, Fe)Si2O6
黑云母 (biotite)
第一章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
(Soil physical composing)
Basic physical composing of soil
Soil mineral matter (38%,v/v)
(95%,w/w)
Soil water (solution)
土 壤 固 相
土 壤 孔 隙
(15-35%,v/v)
质地组 砂土 质地名称 松砂土 紧砂土 物理性粘粒含量(%) 灰化土 0~5 5~10 草原土壤、红黄壤 0~5 5~10 碱化土、碱土 0~5 5~10
壤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10~20 20~30 30~40 40~50
50~65 65~80 >80
10~20 20~30 30~45 45~60
结合国际制、卡制及我国土壤情况,粗质土以砂 粒 ( 1 ~ 0.05mm ) 含 量 为 依 据 , 粘 质 土 以 粘 粒 (<0.001 mm)含量为依据,而壤土则综合考虑砂
粒、粉砂粒与粘粒比例,共划分为3类12种。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质地 组 颗粒组成(%) 质地名称 粗/重砂土 细/中砂土 面/轻砂土
3.各粒级的组成
(1) 矿物组成
砂粒和粉粒以原生矿物为主,粘 粒以次生硅酸盐矿物为主
(2) 化学组成
砂粒和粉粒中二氧化硅( SiO2 ) 含量高,粘粒中Al2O3、Fe2O3含量较高
(二)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1.土壤质地分类
按照各土粒含量的百分组合,一般将土壤分 为砂土、壤土、粘土三大类
一、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土壤矿物:由土壤中所有无机物质的总和,是土壤的
主要组成物质,构成“土壤骨骼”,是土壤具有各 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物质基础。
(一)土壤矿物组成
土 壤 矿 物
原生矿物
Primary minerals
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s
1. 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
石块(block) 石砾(gravel) 砂粒(sand) 粗砂粒(coarse sand) 细砂粒(fine sand) 粉粒(silt) 粗粉粒(coarse silt) 中粉粒( medium slit ) 细粉粒( fine silt ) 粘粒(clay ) 粗粘粒( coarse clay ) 细粘粒( fine clay )
Soil texture: the proportions of sands, silts, and clays in a s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