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反刍动物微生态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导语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人们对动物性产品安全更加重视。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正好迎合了人们崇尚绿色、安全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以下将对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01微生态制剂类别及反刍动物消化特点微生态制剂是一类含活菌体或活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从组成上可将微生态制剂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三类。
从功能上看,三类微生态制剂是有密切联系的,益生菌能够改善动物微生态平衡;益生元不能对机体直接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促进益生菌繁殖,间接发挥作用;合生素既能直接对机体发挥作用,又可以间接通过益生菌发挥作用。
反刍动物的胃是复胃,由4个胃组成,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其中,瘤胃容积最大,其内存在大量的厌氧微生物,是一个天然发酵罐,大约70%~80%的营养物质、50%的粗纤维是在瘤胃内消化的,所以瘤胃也是反刍动物日粮消化的主要场所。
在消化过程中,瘤胃、网胃和瓣胃内主要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微生物消化;皱胃能分泌胃液,消化方式与单胃动物相同。
正常情况下动物胃肠道里的微生物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微生态环境,如果微生态环境发生紊乱,有益菌群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导致发病。
02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2.1提高生产性能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可促进动物胃肠道内产生多种消化酶,利于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促进反刍动物生长,提高奶牛产奶性能。
王世荣等指出芽孢杆菌可使动物机体产生各种消化酶,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肉品质等生产性能。
邓露芳等探讨了纳豆芽孢杆菌对反刍动物瘤胃的影响,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可促进瘤胃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姜艳美等指出添加一定量的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冯伟业等研究表明,酵母培养物对绵羊瘤胃内木聚糖酶活性和果胶酶活性有提高的趋势,试验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都有提高。
第十一讲 反刍动物微生态学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
动物微生态技术
2、适宜的水分
保证乳酸菌正常增殖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水分过多,原料不易压紧, 容易发霉腐烂, 汁液外 渗造成养分流失, 影响青贮质量; 一般原料适宜的含水量为65~75%。豆科牧草60~ 70%为宜,柔嫩的原料可低为60%。原料含水量过高 或过低应作处理调整。
心包炎 网胃炎 瘤胃炎 瓣胃阻塞
塑料薄膜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
动物微生态技术
牛有四个胃,按 胃壁结构不同分为瘤
复 胃 消 化
胃、网胃(蜂巢胃)、
瓣胃(百叶)、皱胃
(有粘膜上皮,消化 腺分泌胃酸和各种胃 蛋白酶,又叫真胃, 其功能与单胃动物的
胃一样。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
动物微生态技术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
动物微生态技术
5、pH值
腐败菌:pH 6,含水量高,温度高; 酪酸菌:pH 5-6,嫩,含水量高,糖少; 乳酸菌:pH 5-4.2(4.2-3.8可发酵),30℃ (25-35℃),70%水分,糖多发酵最好。 pH 3.8以下,乳酸菌自身被抑制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
动物微生态技术
瘤胃细菌作用
1、多数能发酵饲料的一种或多种糖,为其生 长提供能量来源。 2、分解纤维素、果胶等,产生甲酸、乙酸等, 参与机体代谢。 3、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尿素 。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
动物微生态技术
2、瘤胃真菌
瘤胃真菌的作用
主要的一种厌氧性真菌是藻红真菌属,它是 一种首先侵袭植物纤维结构的瘤胃微生物,能从 内部使木质素纤维强度降低,使纤维物质在羊反 刍时易于被破碎,这就为纤维素分解菌在这些碎 粒上栖息、繁殖和消化创造了条件。瘤胃真菌也 可以发酵半纤维素、木聚糖、淀粉和糖类。
反刍动物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研制

摘要: 模拟反刍 动物瘤胃内 环境对枯草芽 孢杆菌、 嗜酸乳杆菌、 肠球荸、 啤酒酵母、 酿酒酵母 5 种菌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
研 究 。 验 结果表 明 , 5株 茵安全 、 试 这 菌株 间无 颉颃 性 、 耐酸碱 、 耐胆 盐 、 颉颃 常 见病 原 菌 , 合研 制反 刍动 物微 生 态制 剂 符 的要 求。 而对这 5种 菌的发 酵培 养基 和发 酵参数 进行 了研 究、 化 , 而 开发 出一种 新型 复合 微 生态制 剂及 其发 酵 生 进 优 从
s f , ntg n s b wee a h o h r e itntt cd,akaia l at,a d a tg nit oc m mo t o e , ih a r e we l a e noa a o im et n e c t e ,r ssa o a i l l ndbie s ls n na o si t o c n pah g ns whc g e l
脂 l . g 蒸 馏 水 1 0 L。p 50 、 0m 0 H值 75 1 1o .,2 C高压 灭 菌 1 5
m l 0 n
1 . 毒 性 试 验 2
1 . 试 验 用 小 白 鼠 : 重 1 ~ 2g的 昆 明 系 小 白 鼠 , 自 .1 2 体 8 2 购 内蒙 古大 学实 验动 物 中心 。
K e o ds: mi a s p o o is i lgca haa t rsis f r n ai n yw r u r n nt; r bite ;b oo i lc r c e itc ; e me t to
微 生 态 制 剂 是 根 据 动 物 微 生 态 平 衡 理 论 .利 用 微 生 物 及 其 代 谢 产 物 或 生 长 促 进 物 , 培 养 、 酵 、 工 等 特 殊 加 经 发 加 工 工 艺 而 制 成 的 生 物 制 剂 或 活 菌 制 剂 。微 生 态 制 剂 根 据 菌 株组成 可分 为单 一菌 剂和 复合 菌剂 ;根据 菌种 的类 型 可分
动物微生态基础知识

*
动物微生态知识讲座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单宝龙
动物微生态知识
动物微生态知识讲座
第一章 各种动物的微生态研究
第一节 猪微生态学
一、微生态分布 1、皮肤微生态:猪的皮肤因受土壤、空气及动物排泄物的污染,而栖生 多种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菌、肠杆菌、八 叠球菌、绿脓杆菌、双球菌等,可检测出170多个。 2、消化道微生态:成年猪的消化道内菌群总数在10 ,总重量达到1.27 KG,其中乳杆菌是猪肠道的最优势菌群,其次是拟杆菌、消化球菌、厌氧 弯曲杆菌、真杆菌、螺旋体、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其中在空场、回肠、盲肠、直肠数量最多。 正常情况下猪粪便菌群总数在10 个/克。 3、呼吸道微生态:猪的鼻腔粘膜定居的正常微生物群最多,从中可以分离 出链球菌、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等,其次是气管上部。气管的中下部微生物 越来越少,而健康猪的支气管末梢和肺泡是无菌的。但发生支气管炎和肺炎 时可分离出细菌,而且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
9
11
*
动物微生态知识讲座
在1克瘤胃内容物中,细菌数约为10 -10 ,大多数数菌种为厌氧菌,也 存在一些兼性厌氧菌。主要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 菌、蛋白分解菌、氨基酸分解菌、脂肪分解菌、利用有机酸的瘤胃细菌、产 甲烷菌、合成维生素的细菌等。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区系、数量受动物的 种类、年龄、饲养条件、抗生素、疾病、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纤毛虫同样参与瘤胃内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氮化合物、脂肪 的分解作用。种类多达120多种,每毫升瘤胃液可达200万个,严格厌氧。 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有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等,其中乳酸菌产生抑 菌物质,可抑制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等, 双歧杆菌除具有抑菌作用外,还可促进肠蠕动,促进钙、维生素D的吸收。 三、瘤胃微生态平衡 瘤胃内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随日粮的组成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日粮中 纤维素为17%时,细菌对纤维素的消化最好,纤维素低于13%或高于22%时, 微生物群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降低。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如纤维素分解菌与半纤维素分解菌之间的协同作用,瘤胃内糖类、蛋白质、脂 肪的消化代谢均存在菌群之间的协同作用。
第八章 反刍动物微生态与应用

主要内容
• 反刍动物的微生态特点 • 反刍动物的微生态失调与防治 •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养环境中的
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
• 反刍动物的微生态特点 • 反刍动物的微生态失调与防治 •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养环境中的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作用机制 (1)促进胃肠道微生态平衡; (2)促进肠道优势菌群形成,增强免疫功能; (3)促营养作用; (4)提高对粗纤维的利用率; (5)促进对氨的利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1)需氧芽孢杆菌制剂 (2)乳酸菌制剂 (3)酵母类制剂
三、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1)在幼龄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1、促进瘤胃发育和提早断奶 2、调节肠道pH值 3、提高生产性能 4、防治腹泻
二、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态特点 (一)瘤胃内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及特性 1、瘤胃内的细菌
——纤维素分解菌 ——半纤维素分解菌 ——淀粉分解菌 ——氨基酸分解菌 ——脂肪分解菌 ——其它细菌
2、瘤胃内的纤毛虫 (1)纤毛虫的分类
全毛虫目和贫毛虫目 (2)纤毛虫的营养代谢
——糖类代谢 ——蛋白质代谢 ——脂肪代谢
3、瘤胃内的厌氧真菌 (1)真菌特点
栖居在瘤胃内,且能降解植物细胞壁。 (2)真菌功能
分泌不同的消化酶,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如纤维素降解酶、木聚糖降解酶等。 (3)应用
开发新型饲料具有潜力。
第二节 反刍动物微生态失调与防控 一、反刍动物的微生态平衡 二、反刍动物的微生态失调与防治
一、反刍动物的微生态平衡 瘤胃内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随日粮的组成不同
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及作用

反 刍动 物 的胃包 括瘤 胃、 网 胃、 瓣 胃和 皱 胃 , 其 中瘤 胃是 最 大 的 隔 间 ,又 进 一步 分 为 不 同 的
囊。
甲烷 古菌 的数 量 为 1 0 ~ 1 0 m L瘤 胃液 , 其 数 量 的变化 很 大程度 上取决 于 日粮 类型 。这 些 甲烷
菌 都 有 一 个 共 同 的特 征 ,那 就 是 有 辅 酶 F 4 2 0 ,
反 刍 动 物 瘤 胃微 生 物群 落 由 不 同 类型 的细 菌、 古 细 菌、 真菌 以及纤 毛原 生动物 等组成 。这些
F 4 2 0 作为甲酸脱氢酶和 甲酸氢化酶 的辅酶参与
甲烷 的生 成 。 甲烷 古 茵 只 能 在严 格 厌 氧 的环 境
n o mi c r o b i u m mo b i l e , Me t h a n o s a r c i n a b a r k e r i 和
Me t ha n o c u l l e u s o l e n t a ng i i 。
3 瘤 胃 真 菌
厌 氧 真 菌 在 反 刍 动 物 和 非 反 刍 草 食 动 物 的 胃肠 道 内存 在 , 其产 生 的 多种 水 解 酶 , 在 纤 维 降
, y
彦
一
纛 五 商
步成 熟 化。
目为优 势菌群 。 迄今 为止 , 只有 7个 甲烷菌 种进行
过体 外培 养 , 他 们 分别 是Me t h a n o b a c t e r i u m f o r mi c
i c u m, Me t ha no b a c t e r i u m b x Ta n t i , Me t ha n 0 b r e v i b a c t e r r u mi n a n t i u m, Me t ha n o br e v i ba ( : t e r s mi t hi i , Me t ha —
反刍动物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研制

耐酸能力较强。
2.3 耐胆盐试验结果 见表 4。
表 4 5 种菌在不同胆盐浓度者 简 介 :范 利 霞 (1978—),女 ,硕 士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兽 医 微
生物与免疫学。
脂 15.0 g、蒸 馏 水 1 000 mL。 pH 值 7.5,121 ℃高 压 灭 菌 15 min。 1.2 毒性试验 1.2.1 试验 用 小 白 鼠 :体 重 18~22 g 的 昆 明系 小 白 鼠 ,购 自 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2 测 定 方 法 :急 性 毒 性 试 验 (小 鼠 腹 腔 注 射 法 ):取 30 只小白鼠,随机分成 6 组,每组 5 只,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 5 组作为试验组。 对照组小白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4 mL, 试验组小白鼠腹腔注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 嗜酸乳杆菌菌 液、肠球菌菌液、啤酒酵母菌液、酿酒酵母菌液(用麦氏比浊 管作对比调整各菌液浓度为 5×109 CFU\mL)0.4 mL, 一种菌 液对应一个试验组。 在室温饲养观察 7 d。 1.3 耐酸碱、耐胆盐试验 1.3.1 培养基的制备:配制营养肉汤培养基 140 mL,分装于 7 个小烧杯中,每个烧杯 20 mL,用 HCl 和 NaOH 调节 pH 值 分别为 2.5,3.5,4.5,5.5,6.5,8.5,其中一个烧杯的 pH 值不调 作 为 对 照 (pH 值 为 7.4)。 再 精 密 量 取 不 同 pH 值 培 养 基 9 mL 分别加入到 7 支试管中,高压灭菌备用。
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功能 , 到 防治 疾病 、 进 生 长 和提 高 饲料 报酬 的 目 达 促
的。
1 . 益 生 元 又 叫化 学益 生 素 .2 1
是 一 种 不 能 被 宿 主
消化 吸 收 , 不 能被 肠 道有 害 菌利 用 , 也 只能 被有 益 微 生物 选择 性 吸 收利 用或 能 促进 有 益菌 的活性 ( 繁 或 殖) 的一类 化学 物质 。它 能选择 性促 进肠 内有 益菌 群 的活 性或 生 长繁 殖 ,起 到 增进 宿 主健 康 和促 进 生 长
2 微 生态 制剂 的作 用
微 生 态制 剂进 入肠 道 内 ,与微 生态 环 境 中的 近
质 如 嗜 酸菌 素 、 糖 菌 素 、 菌 肽 等 , 们 通 过 改变 乳 杆 它
肠 道 内活 菌 的数 量 和代 谢 而抑 制病 菌在肠 道 内生长
4 0种 正常 菌群会 合 , 现 出共 生 、 栖 、 0 呈 共 竞争 及 吞 噬 等 复杂关 系 , 主要 通过调 整动 物 胃肠道 内的微生 态平
第2 3卷 第 1 期
2 1 年 01
2月
黑0 龙 l gag a r 学 a n e i 垦 i f 江 njn 农y A大ch r 报 rt i 八i一 B i g uu学 3 1:0
Fe .2 1 b 01
文章编号 :0 2 2 9 (0 )1 04 — 5 10 — 0 0 2 1 O — 0 0 0 1
11 合 生元 .. 3
的生物 制剂 , 同时发 挥二 者 的共 同作 用 。合生 元结 能 构合 理 , 效果 更 加优 越 , 为微 生 态制 剂 开 发 的主 要 成
方向。
态制剂到达 胃肠道后 , 形成乳酸菌优势菌群 , 形成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毛虫
鞭毛虫
瘤胃中的纤毛虫
一、纤毛虫的分类和主要形态特征
瘤胃中常见的纤毛虫主要有两大类——全毛虫目和贫毛 虫目。
(一)全毛虫目
主要的科为均毛虫科,瘤胃中有三个属:① 均毛虫属;②密毛 虫属;③布契利氏属,在瘤胃中较少见。这三个属的数量仅为瘤胃 纤毛虫的1% ~5% 。
全毛虫的纤毛虫全身均匀覆盖纤毛,运动速度较贫毛虫快。虫 体长度为80 ~160μm。均毛虫属个体较大,密毛虫属的个体较小。 采用新鲜的瘤胃内容物,能在光镜下见其形态。这类纤毛虫在有氧 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比其他种类长,而在幼龄反刍动物体内最先建立 该虫区系。
反刍动物微生态学
rumen
1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2 胃肠菌群构成及功能 3 瘤胃中的纤毛虫 4 瘤胃中的厌氧真菌 5 瘤胃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6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第一节、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一、微生态空间
( 一) 消化道结构特点 反刍动物消化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有复胃,也称反刍胃或多室胃,包括4个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一、微生态空间
( 三) 消化道微生态空间 反刍动物消化道的微生态空间, 瘤胃仍具代表性。瘤胃内的微生物主要分
布于瘤胃液中, 附着于进入瘤胃内的饲料颗粒上和瘤胃壁的上皮等部位。瘤胃 液内的细菌多具粘附结构, 主要为菌毛和糖须。糖须是一种多糖体脂蛋白, 可 使细菌固定, 形成微菌落, 并在上皮细胞表面粘附。许多细菌靠多糖纤维固定 于进入瘤胃的饲粒颗粒上。
蛋白质、尿素 等含氮化合物 瘤胃微生物
菌体蛋白
提供能量
发酵产生 挥发性脂肪酸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三、研究瘤胃微生态学的方法
( 一) 体外试验 连续发酵法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部分模仿瘤胃所进行
的过程, 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对代谢过程的影响等。 为了保证观察的准确性, 要保持培养液中一定水平的pH 值、营养物质浓
胃肠菌群构成及功能
二、肠道内细菌的种类、特征及功能
反刍动物肠道微生态系, 以及细菌的种类、特性、功能, 同杂食动物相似。 肠道中的细菌可以合成B 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肠道内还存在乳酸菌、双歧杆 菌和肠杆菌。
乳酸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常见的有: 乳酸链球菌、嗜酸乳杆菌 、保加利 亚乳杆菌等 。它们可抑制多种病原菌, 如肺炎球菌、沙门氏菌、结核杆菌、葡 萄球菌等。乳酸菌产生抑菌作用, 主要因其代谢产物中含有抑菌物质。
究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也有将本法列为体外试验的。
2 . 尼龙小袋法将试验的粗饲料置于尼龙小袋中, 通过接管注入瘤胃内, 经 过一定时间取出小袋进行分析研究。
3. 悉生动物试验使用这一方法, 可将纯培养或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瘤胃细菌、 厌氧真菌, 以及原虫注入悉生动物瘤胃内, 研究这些微生物的作用, 测定反刍动 物对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和生长因素的需求等。这是近年来研究中使用较多的 一种方法。研究所得的数据较为可靠, 但所需费用较高。
双歧杆菌除能合成B 族维生素外, 还产生抗菌物质。其抗菌活性与形成的 酸和抗菌物质有关。双歧杆菌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与乳杆菌相似。此外,双 歧杆菌还可改善肠蠕动, 促进钙、维生素D 和铁的吸收。
肠杆菌是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代表之一, 具有极为广谱的抑菌作用。
乳酸菌
双歧杆菌
肠杆菌
胃肠菌群的构成及功能
三、细菌在幼龄反刍动物体内的定植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一、微生态空间
( 二) 消化道生理特点
牛、羊采食粗料后, 先进行咀嚼, 混入大量碱性唾液, 初步嚼细润湿后, 形成 食团吞咽入瘤胃, 在瘤胃内浸泡。隔一定时间反刍时逆吐到口腔中, 再仔细反 复咀嚼, 将纤维素组织进一步撕裂、磨碎, 然后再吞咽入瘤胃内由微生物发酵 分解。
瘤胃以及与其紧密连接相通的网胃, 不断地进行周期性运动( 休息时平均 每分钟约l. 8 次, 采食时约2. 8 次, 反刍时约2. 3次) , 将瘤胃食糜充分搅拌, 有 利于微生物对饲料的充分利用。
附着瘤胃壁的细菌, 除厌氧菌外, 兼性厌氧菌约为20% ~50% 。附着的兼 性厌氧菌, 不但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而且可保护瘤胃壁和内容物中的严格厌 氧菌免受氧的危害。
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和乳酸菌等, 在牛犊哺乳期是瘤胃的优势菌, 当牛犊长大逐渐采食草后, 这些特有的菌系退缩至瘤胃壁, 变成附着于瘤胃上 皮的菌系。
产琥珀酸类杆菌
黄色瘤胃球菌
小瘤胃杆菌
胃肠菌群构成及功能
一、瘤胃内细菌的种类、特性及功能
( 二) 淀粉分解菌 许多纤维素分解菌也具有分解淀粉的能力。分解淀粉的细菌主要有: 嗜淀
粉类杆菌( Bacteroides amylophilus) 、反刍新月单胞菌( Selenomonas ruminantium) 、溶淀粉琥珀酸单胞菌( Succinimonas amylolytica) 、牛链球菌 ( Streptococcus bovis) 等。如喂淀粉含量高的日粮时, 瘤胃内淀粉分解菌的比 例便较大。淀粉的水解也是瘤胃微生物重要功能之一, 主要通过产生的α和β淀 粉酶来完成。水解的最终产物主要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一、微生态空间
( 三) 消化道微生态空间 瘤胃内细菌靠糖须附着于瘤胃复层上皮表面。 细菌对饲料颗粒的附着, 与其分解物质的特异性有关。例如能分解纤维素
的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类杆菌附着于植物组织的细胞壁 上, 分解淀粉的嗜淀粉类杆菌附着于淀粉颗粒上。由于纤维素酶、淀粉酶等与 细菌的糖须结合在一起, 使酶不至于扩散而受损。附着于饲料颗粒上的细菌, 当基质被分解完毕时, 又进入瘤胃液中。
胃肠中合成维生素B 族的微生物主要有大肠杆菌、丙酸杆菌、牛链球菌等; 瘤胃中合成维生素B12的微生物主要有反刍新月单胞菌、消化链球菌等。这些 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油、乳酸盐, 不分解乳糖, 不凝固牛乳, 不液化明胶, 过氧化物酶阳性。
合成胡萝卜素的细菌主要有形成黄色素的球菌和杆菌。球菌包括链球菌、 微球菌,主要来自瘤胃, 其次为小肠和盲肠, 结肠和直肠含量较少。杆菌包括嗜 海水黄杆菌、湿润黄杆菌 、深黄短杆菌、暗褐短杆菌等。
第二节、胃肠菌群构成及功能
一、瘤胃内细菌的种类、特性及功能
( 一) 纤维素分解菌 纤维素发酵是瘤胃内细菌的一个重要功能。这类细菌能产生纤维素酶, 由
于纤维素酶等的作用,纤维素可一直被分解到葡萄糖为止,有时在分解过程 中会积累纤维二糖。参与纤维素分解的细菌主要有: 产琥珀酸类杆菌 ( Bacteroides succinogen’es) 、黄色瘤胃球菌( Ruminococcusflavefaciens) 、 白色瘤胃球菌( R. albus) 、小瘤胃杆菌( R. parvum) 、溶纤维运动杆菌 ( Cilloba cterium cellulosslvens) 、溶纤梭菌( Ctostyidium cellutosolvens) 。
溶纤维丁酸弧菌
埃氏消化链球菌
胃肠菌群构成及功能
一、瘤胃内细菌的种类、特性及功能
( 五) 合成维生素的细菌 合成维生素B 族是胃肠道微生物的主要功能之一。胃肠道微生物合成的B
族维生素,可以满足动物的需要。在胃肠道中合成的维生素B 族主要包括: 维 生素B1 、B2 、B6 、B12 、烟碱酸、叶酸、泛酸、生物素, 以及维生素K。
中70% ~85% 可消化的干物质和粗纤维在这里被微生物分解。瘤胃微生物在 反刍动物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反刍动物需要 的能量主要靠瘤胃内发酵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饲料中蛋白质进入瘤胃后, 大 部分被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分解, 并合成菌体蛋白。同时, 瘤胃中很多微生物 能利用尿素等氮化物合成菌体蛋白。这类菌体蛋白易为动物消化, 并具有优良 的生物价值。反刍动物需要的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亦主要由微生物合成。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二、胃肠微生态系
( 一) 瘤胃内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及特性 瘤胃内正常微生物种类很多, 主要为细菌、纤毛虫和厌氧真菌。微生物的
体积约占瘤胃液的5% , 其中细菌、纤毛虫( 含厌氧真菌) 各占将近50% 。此外, 还有各种酵母、螺旋体、放线菌等亦参与分解饲料以及重要有机化合物合成 过程, 但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很少。
度和氧化- 还原电位等。因此, 必须经常加入营养物质和排除最终代谢产物。
优点:可以排除宿主机体的影响; 缺点:与瘤胃内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相比, 存在一定差异,
并且在这样的培养中, 几乎将原虫群体完全排除在外。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三、研究瘤胃微生态学的方法
( 二) 体内试验 1 . 人造瘤胃利用玻璃或不锈钢制成的特殊容器, 并以瘘管与瘤胃相接, 研
相通的隔室,按食物运转次序,从前到后分别叫做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前3个胃室合称前胃,不分泌胃液,主要靠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消化饲料, 其中瘤 胃最大, 占复胃的85% ;第四个胃室即皱胃才有真正的胃腺,可分泌胃液,其消 化作用和单胃动物的相同。
哺乳动物偶蹄目的驼科、鹿科、 长颈鹿科和牛科的动物都有反刍胃, 故称反刍动物。
瘤胃微生物都是异养型, 大多数需在厌氧条件下才能生存。另外, 瘤胃中 的噬菌体, 也是瘤胃微生物活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瘤胃中微生物区 系、数量受动物种类、年龄、饲养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纤毛虫
酵母
放线菌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二、胃肠微生态系
( 二) 瘤胃微生物的功能 瘤胃的消化作用, 在反刍动物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饲料
进入瓣胃的物质来自网胃。瓣胃的主要功能, 是将食糜进一步消化, 并挤 出其中的一些液体, 随后, 被压榨的食糜及挤压出的液体( 部分被瓣胃吸收) 连 续不断地流入皱胃。
在皱胃内微生物的作用与对残余饲料的处理, 与单胃动物相似, 其微生态情 况相仿。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