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5张ppt)

关于李白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学士,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 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 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作品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 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 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 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 下二句抒情张本。
研究分享
第 13 页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悲凉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 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 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 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 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 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
第 11 页
1.诗歌以“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 有什么用意?
“杨花”且“落尽”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时节,杨花, 如同浮萍,也是漂泊无依的形象。“子规”,即杜鹃,其叫声凄 凉悲切。诗人所以在繁华杂树中独取杨花,在诸多禽鸟中特选子 规,不仅因为它们能点明暮春时令,切合当时情事,还由于它们 可以烘托凄凉悲哀惋的氛围,以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 心境,表达了诗人爱上、惆怅的心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完整版

探讨诗歌中情感共鸣
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容易引起读者对友情的共鸣和思考。
对人生境遇的共鸣
诗人在诗中抒发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种感慨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能够引发读者对自己人 生经历的反思和共鸣。
对乐观心态的认同
诗人在诗中传递了对友人的劝慰和激励,希望友人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人生挑战。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也容易引起读者的认感十分真挚深沉,无论是对友人的思 念之情,还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真 实感受。
借景抒情
诗人巧妙地运用春天景象和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情境,将自 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和象征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将“愁心” 比作“明月”,将“夜郎西”象征遥远的地方,进一步增 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寓情于景
诗人将离情别绪融入景物描写中,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等,使情感表达更为含 蓄、深沉。
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如“随风直到夜郎 西”,借古讽今,增强了诗歌的历 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生动表现技巧分析
动词运用
诗人精准运用动词,如“寄愁心 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的“寄”和“随”,生动地表 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录音欣赏
提供名家朗诵的录音,让学生欣赏 不同风格的演绎,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和感受。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
“杨花落尽子规啼”
解析杨花落光和子规啼叫的意象, 探讨其对营造诗歌氛围的作用。
“闻道龙标过五溪”
阐述龙标和五溪的地理位置及历 史背景,解析此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
探讨诗人将愁心寄予明月的寓意, 解析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课件

音韵、格律特点
音韵
诗歌的音韵和谐,运用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在朗读 时具有音乐美感,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格律
诗歌遵循一定的格律规范,如每句的字数、平仄安排等,使 得诗歌在形式上整齐划一,具有建筑美感。同时,格律的运 用也有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
04
CATALOGUE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送别诗比较
02
CATALOGUE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翻译及注释
要点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要点二
译文为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 ,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 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3. 语言优美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同时运用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探讨
• 对友人的深深同情和关切: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 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 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 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 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 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 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1. 情景交融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 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 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

02
描绘了春末的景象,杨花落尽,子规悲啼,同时传达了作者对
友人被贬的关切。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03
诗人将满腔的忧愁和关切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友人远去,
直至夜郎西。
诗词意境
情感基调
全诗以悲切、关切的情感为主,通过描绘春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 的忧虑和关切。
意象运用
杨花、子规、明月等自然景物,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意 境深度。
诗词主题
主题概括
本诗主要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深切忧虑和关切,以及对友人的劝慰和 鼓励。
主题深化
通过将情感寄托于明月,诗人表达了超越时空的友谊和对友人的坚定支持,同时 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
03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
诗人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 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对比与反衬
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突出了王昌龄的遭遇和自 己的关切,使情感表达更加鲜明。
语言特色
平实自然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却 能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 挚情感。
节奏感强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音韵和谐,读来 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感表达
悲愤交加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悲 愤交加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黑暗现实。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ppt课件
目录
• 诗人简介 • 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 • 诗词影响与评价
01
诗人简介
诗人背景
时代背景
唐朝,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的时代,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肥 沃的土壤。
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ppt

氛围的词语),提取意象的特点。 ③定作用:结合诗歌情感,具体分析意象在营造氛围、表情达意等方
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首句以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暮 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流露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思考探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 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请缨杀敌,但行至金
陵,因病折返,投奔
当涂县令李阳冰。宝
应元年(762),李白
流放夜郎
矢志平乱 病重,在病榻上把诗 当涂 壮志未酬 文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与世长辞 59—60岁 赋《临终歌》后去世。
李白 男 701—762 西域
唐代
背景链接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 贬为龙标尉。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 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 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 今湖南西部、贵 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 州东部五条溪流 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的合称。
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 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 湖南怀化境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 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古诗译文
写作特色
❶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诗中的杨花、子规都是渲染气氛的物象,
展示了凄楚、黯淡的氛围。诗人以此烘托悲 苦的心情。 ❷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强烈深沉。
将“愁心”寄予明月,化抽象情感 为具体物象,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 彩。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之 情。
结构梳理
首句
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首句以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暮 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流露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思考探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 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请缨杀敌,但行至金
陵,因病折返,投奔
当涂县令李阳冰。宝
应元年(762),李白
流放夜郎
矢志平乱 病重,在病榻上把诗 当涂 壮志未酬 文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与世长辞 59—60岁 赋《临终歌》后去世。
李白 男 701—762 西域
唐代
背景链接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 贬为龙标尉。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 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 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 今湖南西部、贵 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 州东部五条溪流 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的合称。
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 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 湖南怀化境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 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古诗译文
写作特色
❶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诗中的杨花、子规都是渲染气氛的物象,
展示了凄楚、黯淡的氛围。诗人以此烘托悲 苦的心情。 ❷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强烈深沉。
将“愁心”寄予明月,化抽象情感 为具体物象,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 彩。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之 情。
结构梳理
首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朗读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5 整体感知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2)大意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 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 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 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 夜郎以西!
6 小组讨论
(1)首句以描写 “杨花”“子规”两样景 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了什么修辞?抒发了什么情感?
子归的故事
“子规啼”有“子规啼血”的典故。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 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 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 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 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 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 历。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 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 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 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 月亮人格化,让明月捎去对朋友的牵挂,表现了 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同情、担忧和关切之情。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担忧, 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之情。 (情感)
2 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 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 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 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 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 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 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 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 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见作者。
主题思想
•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 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 风逐月到夜郎西。
• 主要表达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托月 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 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艺术特色
•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 融情入景。
• ①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 • ②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 • ③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合作探究
•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 选取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
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
• ①明意象。即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点。 • ②品意境。即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
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 ③悟情感。即根据作者的身份、地位、处境等想象作者
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 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 析其作用。
写作背景
•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 县尉。《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 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 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 寄给他。
主题思想
•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 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 风逐月到夜郎西。
• 主要表达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托月 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 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艺术特色
•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 融情入景。
• ①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 • ②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 • ③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合作探究
•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 选取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
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
• ①明意象。即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点。 • ②品意境。即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
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 ③悟情感。即根据作者的身份、地位、处境等想象作者
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 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 析其作用。
写作背景
•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 县尉。《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 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 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 寄给他。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重点学习
诗词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第一句:描述春末的景色,时间背景的设定 “杨花”和“子规”在古诗中的传统象征意义
•第二句:王昌龄离别的消息,地点背景的设定 “五溪”具体指代与象征意义
杨
花
闻 道 龙 标 过
落 尽 子 规 啼
五
溪
重点学习
诗词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三句:李白的情感表达,情感的转变 “明月”在李白诗中的象征意义
王昌龄:唐代 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 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走进诗歌
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第四句:表示深沉的思念,对友情的赞颂
我 寄 随愁 君心 直与 到明 夜月 郎 西
主题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主 题是对友情的深沉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哀叹。
友情的怀念:整首诗都围绕李白对王昌龄的深厚友情进行叙述。 当李白得知王昌龄离开,远赴龙标时,他的愁心难以平静。这 份情感如此深沉,以至于他将其寄托给了明月,希望明月能为 他传达这份情感,陪伴王昌龄直到遥远的夜郎。
•起承转合:前两句设定了背景,描述了春末的景色和王昌龄的离别;后 两句则是李白的情感表达,表示他的思念之情。
感受诗的结构与风格
诗词风格
•意象鲜明:诗中的“杨花”和“子规”都是春天的代表性意象,它们描绘 出了一个春末的景象,为诗的背景设定了基调。 •情感真挚:诗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充分展现了李白对王昌龄深沉的友 情和思念。明月常被用作思念之情的象征,李白这里的用法既传统又鲜活。 •远近结合:从“杨花落尽”这种细致的景物描写到“随君直到夜郎西”的 遥远地点,李白巧妙地在局部与整体之间转换,展现了他的广阔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布置
1. 摘抄你最喜欢的五句写月的诗, 就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
2. 调动你的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描写 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运用两种修 辞手法。(60字左右)
• 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 •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 镇江)的城楼。辛渐:作 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 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 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 的
李白,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 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与杜甫齐 名,世称“李杜”, 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
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和
送别诗,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七 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 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送别诗 不重伤离重慰别,格调高昂爽朗大气
(2)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关切 (3)为友人前途、命运而担忧
6.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征着亲情、友情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 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1.每首诗中都有诗人自己的形象,从本 诗中你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李白?展开想
象,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一句。
读完本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 窗前,抬头仰望天边的那一轮明月,他的
心中牵挂着远方的朋友。
2.王昌龄无故被贬远离都城长安, 身处于逆境和人生的低谷。李白用 明月轻风带去自己的关心和同情, 你能否用你所知道的诗来对王昌龄 进行劝勉?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 首诗寄给他。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 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随君直到夜郎西!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点明了什么季节? 杨花 子规 明月 风
〖知识拓展〗
古诗中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 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 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 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此诗只有28个字, 却抒写出李白对友人 的哀痛、悲伤以及牵 挂。这首诗很美,说 说这首诗美在哪里?
有声有画 动静结合 想象奇特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五步学习法
1、写作背景及缘由 2、诗人简介 3、理解题意 4、诗句分析 5、把握情感
背景介绍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 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 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据 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 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 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 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 人。
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 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 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 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 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 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 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 中进士。在京城长安做官,天宝年间他被 贬到龙标做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 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 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 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诵读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总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 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 “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 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 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 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 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 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 力的真正原因。
3.可写之景颇多,为何开头选取“杨花”、 “子规”?
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 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 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 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
4.你从哪些字词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 远? 过五溪
5.诗中哪一个词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1)对朋友远赴偏远之地的牵挂
闻闻/王王昌昌龄龄/左左迁迁龙龙标标遥/遥有有此此寄寄
[唐]李白
杨杨花花/落落尽尽/子子规规啼/啼,, 闻闻道道/龙龙标标/过过五/五溪溪。。 我我寄寄/愁愁心心/与与明/明月月,, 随随风君/直直到到/夜夜郎郎西/西!!
品悟诗情
1. 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 意,合作疏通诗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 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 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 正直。
7.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 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 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 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 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 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