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矿山公园——海州露天矿
阜新市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规划设计

阜新市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规划设计摘要:本文以海州露天矿为例,采用矿山规划的生态学理论、整体规划理论、LAC理论以及公园设计原理等,结合该矿实际数据并根据露天矿自身特点,重点突出露天矿山特色,运用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治理与利用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对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进行了初步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阜新市;海州露天矿;矿山公园;规划0 前言我国的矿山公园,只是把娱乐休闲作为整个公园建设的一部分。
对于政府来说,只要游客能够寓教于乐,矿山公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本文以阜新海州露天矿为例,将闭坑后的矿区改造成国家矿山公园,结合当地特点,进行整治复垦,计划建成各具不同性质、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一座集生态环境、观光、示范、景观生产、游憩区于一身的国家矿山公园。
1 绪论1.1 矿山公园的提出矿山公园的提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概念是以发展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有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空间地域。
国内对矿山公园的建设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2 国内外矿山公园概述国外矿山公园(又名“主题公园”)建设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矿业遗迹保护以及对废弃矿山及其环境治理的重视,使得矿山公园的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矿山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个具有建设矿山公园条件的矿山,而且可建矿山公园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1.3 建设矿山公园的条件建设矿山公园首先应具备以下条件:(1)矿业遗迹——是构成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表征某一阶段某一地方某种矿业发展的历史。
主要指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选、冶、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址和史迹。
(2)人文景观——矿山公园的建设要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与矿业活动有关的人文景观有历史纪念建筑、住所、石窟、摩崖石刻、庙宇、矿政和商贸活动场所及其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与矿业活动有关的人文景观。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立的集旅游观光 (1)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立的集旅游观光、商务休闲、科普实践、传统教育、工业忆旧、探险体验于一体的世界现代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现在已成为阜新市的新地标。
2005年6月,海州露天矿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正式宣布闭坑破产,53年来,海州露天煤矿生产出2.4亿吨煤。
据有关材料介绍:阜新产出的煤用60吨卡车装排列起来,可绕地球四周半。
但因采煤留下了一个巨大矿坑。
从2006年开始,阜新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8年的时间,将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拥有“地下森林”、“坑底水库”、“采煤博物馆”等近百个景观的矿山公园,使“废矿坑”变成“聚宝盆”。
7月27日,全国首批、辽宁唯一的一座国家矿山公园——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开园。
整座露天矿坑相当于38座北京故宫、1.2个西湖。
矿坑负海拔175米,比我国地理最低点的艾丁湖还低16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
在这个矿山地质公园内,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扬声器、二战时期捷克生产的电机车、日本生产的蒸汽机车和我国从前苏联进口的第一台电镐,还有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和最后一台蒸汽机车以及全国数量最多的蒸汽机车电机车车头。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博物馆原海州煤矿的工人们将在模拟采煤场指导人们去体验世界级蒸汽机车自驾游。
在采矿模拟场和地下探险训练基地,游人可以穿上矿工服,戴上矿灯帽,拿着铁锹、锤子、钎子等采矿工具,深入井下实地体验采煤过程中的通风、运输、排水、采煤等系统,算一算采一吨煤要用什么设备、用多少人力等知识。
在地质遗迹区,不仅有煤地质断层、岩石地质断层,还有大量的古生物遗迹,以及人工开采煤炭时留下的人文地质遗迹。
还有中生代的天然硅化木和鱼、鸟、恐龙脚印等地质迹。
如今,阜新矿山公园正在补断的吸引着世人的眼光,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将此地列为旅游经济特区,利用辽宁省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政策,对孙家湾地区实行整体拆迁,在整体进行生态绿化基础上,建设五星级酒店、中外美食一条街、进口商品购物一条街等配套休闲购物场所,使游客和市民在游览之余尽享购物乐趣,体验异国风情。
“红色之旅”阜新站再续辉煌的海州露天矿

“红色之旅”阜新站再续辉煌的海州露天矿“红色之旅”阜新站再续辉煌的海州露天矿海州露天矿位于中国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是中国现代化露天矿山的代表之一。
自建矿以来,海州露天矿始终坚持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生产,以挖掘、利用、保护资源为目标,成为中国最为先进的矿山之一。
在中国革命史上,阜新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曾经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前沿阵地。
这里曾经发生过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如“东北抗震救灾战役”、“阜新保卫战”、“西北保卫战”等。
为了纪念这些历史事件,中国国家旅游局在2014年正式推出“红色之旅”旅游线路,其中包括阜新站。
在此次旅行中,我们参观了阜新市海州区的海州露天矿。
这座露天矿拥有巨大的矿山,覆盖了数万亩的土地。
到达露天矿时,我们首先看到了宏伟的门楼,上面书写着“海州露天矿欢迎你”的字样。
门楼内部展示了露天矿历史文化的展品,给人一种鲜明明了的视觉体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进,我们来到了矿口,看到了现代化的采矿设备。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采用了全自动化的矿区智能化抽煤技术,整个采煤过程都可以监测及控制,矿工们只需通过仪表屏幕以及电脑监视平台就能完成作业。
在这里,我们还了解到了露天矿的采矿工艺流程,这个过程采用先进设计和数字化模拟技术,可以最大程度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海州露天矿也致力于实现矿山生态化建设。
在矿山本身的抗旱过程中,该矿使用了大面积的保温绿色植物覆盖,以提高土壤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止土壤侵蚀。
此外,矿区还栽植了大量芳香灌木装饰式绿化物和抗滑草坪,使生态矿山更添一份文化气息,将矿山变成一座“生态花园,废渣变财富”的自然公园。
海州露天矿不仅在矿山生产和生态环保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该矿与意大利警察部队互访交流,推动了中匈、中泰等多个国家矿业的合作,促进了中国矿业的走出去和合作关系的加强。
在参观结束后,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海州露天矿强大的生产实力、完善的生态环保体系,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积极态度。
参观阜新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

早就听说⾩新的海州矿建成了国家矿⼭公园。
2009年岁末,我和同事曾先⽣利⽤⼲休假中的两天开始了⾩新之旅。
12⽉22⽇,我俩从沈阳站坐4208次列车(沈阳北新。
正赶上辽宁近期⽓温回升,车厢⾥虽然暖⽓冰凉,但车厢⾥的温度还是超过了家⾥的温度。
窗下车后,打车直达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公园。
在2009年7⽉27⽇就正式开园了,没想到历经三年建设,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公园建的真不错,宽阔的⼴场,⾼⼤的纪念碑,⼴场上陈旧的矿⼭挖掘设备,还有那昔⽇亚洲最⼤的矿坑。
遗憾的是博物馆⼤门紧锁,上⾯的通知说:只接待15⼈以上的参观者,还得电话预约。
这样的服务,怎么能搞好旅游宣传,提⾼知名度。
也许是来这⾥参观的⼈实在是太少了,但即使每天接待⼗名参观者,⽇后的参观者何⽌每⽇⼗⼈。
我问了⼀下公园⾥的游⼈,他们和我⼀样,还真都是外地来的,我们都是带着遗憾离开。
⾩新煤矿和我去过的抚顺煤矿⼀样,基本都是清末时期开始开采的,也有着同样⼼酸的历史。
⾩新煤矿最早的⼩型开采始于1897年!海州露天矿发现于1913年,起初由民间⽤原始⽅法开采,1923年归奉天省实业所管辖。
“9·18”事变后,由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营。
1934年,归属满洲炭矿株式会社。
1936年,由⾩新矿业所管辖。
1937年海州矿为“满炭(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下两处矿⽥:“孙家湾矿”和“太平矿”。
据《海州露天矿志》记载,在1944年,⽇军占领下的“孙家湾矿”和“太平矿”共产煤230.66万吨。
这个数字,是当时整个东北年产煤量的⼗分之⼀,⽽当时中国⼀半以上的产煤量在东北。
“1946年归属国民党政府。
1948年⾩新解放后回到⼈民⼿中。
1949年由孙家湾煤矿、太平煤矿合并成⽴海州煤矿, 1953年7⽉1⽇正式定名为海州露天矿。
在国家‘⼀五’的计划下,露天煤矿开始了⽆私的为新中国贡献了。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开采,她变的衰⽼了。
因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终于在2005年7⽉,海州露天矿正式闭坑破产。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

XX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主播:昔日亚洲最大露天煤矿——XX海州露天矿,如今已成为全国首批、我省唯一的一座国家矿山公园,今天矿山公园(27)正式开园。
请听本台记者X洋发回的报道:正文:【出现场——配剪彩仪式背景音乐各位听众,现在的时间是7月27号上午10点28分,XX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在这一时刻正式开园。
仪式的现场不仅涌进了上万名XX群众,还有许多曾经在海州露天矿工作过的老矿工,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个曾为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煤矿重生的一幕,也见证了X X这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又一标志性时刻。
——现场完】海州露天矿发现于1913年,1953年正式建成,是“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53年来,海州露天煤矿生产出2.4亿吨煤,如果装满60吨的火车皮,可以绕地球两周。
曾经在这个矿工作了20多年的老工人代XX和李长晨站在坑口描述了当时开工两万人同挥铁镐采煤的壮观场面。
【出录音——工人甲:这个地方生产的时候,下面是一片繁忙的,打眼的、采矿的电稿,一扫抖是四吨的,直接装火车皮就往外运。
工人乙:全是铁道,摩电车啥的,黑天全是灯。
——录音完】2005年6月,海州露天矿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正式宣布闭坑破产。
XX市中心遗留下一个长4公里、宽2公里、深350米、绝对深度-175米的巨大矿坑,成为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废弃规则矩形人工矿坑,相当于38座故宫的面积,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
多年来,由于废弃矿坑遗煤较多,导致坑内出现200多处发火点,造成周边空气严重污染,甚至发生局部酸性降水。
露天矿成了XX地区最大的大气污染源。
同时,煤的自燃使地层稳定性下降,导致多次滑坡、塌陷事故。
2006年开始,XX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8年的时间,将海州露天煤矿建成矿山公园,使“废矿坑”变成“聚宝盆”。
作为项目专家组的成员,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副院长田廷山全程参与了矿山公园的建设。
【出录音——煤矿建公园他这个环境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首先一个煤层自燃问题解决不了,边坡的稳定可能也存在问题,还有一个是地面塌陷,排渣啊,他要建成公园要比其他地质公园难度大得多。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写在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开园之际

古埃及传说中的天方国,有一对神鸟,雄为凤,雌为凰。
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又从死灰中更生,从此鲜美异常,不再死去,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动人神话。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写在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开园之际人们盼望已久的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即将开园了。
这是我市经济转型的重大成果之一,不仅为旅游业增加一个新景点,而且标志着我市打造“世界工业遗产旅游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对于为什么要修建矿山公园开发工业遗产旅游,不了解内情的人心存疑虑。
本文就选择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依据、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决策依据:为什么要选择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工业遗产旅游是一个新概念,源自工业化最早的英国,脱胎于工业考古学,是指“在早期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人工场所、建筑和景观内开发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产业”。
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起步较晚,2006年才首次公布9处工业遗产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遗产旅游大发展前夜,我市争取成为全国第一个工业遗产旅游城市。
我市之所以选择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其原因有四:第一,选择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是废矿治理的需要。
海州露天矿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是XX国煤炭工业的长子。
建国初期,被列为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自1953年7月1日正式投产,到2005年5月30日宣告破产,共生产出2.4亿吨煤炭,为XX 城市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英雄迟暮,海州露天矿与其它煤矿一样,经历了从建矿投产到开采枯竭的过程,煤采尽了,却留下了许多“包袱”:一座长4公里、宽2公里、垂深350米的大矿坑,存在着地表变形、矿坑滑坡、矿坑水害、残煤自燃等许多地质灾害隐患。
现在,每天渗水量达2万立方米,如不进行排水治理,将造成边帮滑坡,坑边的电厂就会滑入大坑,甚至威胁半座城市的地质安全;夏天暴雨袭来,矿坑四周常有片帮垮塌的危害,严重威胁周边企业和人身安全;残煤自燃冒出刺鼻的浓烟,严重污染城市空气;轨道、机器设备亟待维修养护,否则将锈蚀变坏。
海州露天矿报告

海州露天矿报告第一部分:概述海州露天矿是位于某某地区的一个重要矿区。
本文档将对该矿区的背景、特征、操作流程、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矿区背景1.地理位置:海州露天矿位于某某地区,地处该地区的山脉之间,交通便利。
2.矿区规模:海州露天矿的矿区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3.矿产资源:该矿区主要开采XXX矿石,其含量和储量占该地区矿产资源的重要部分。
第三部分:矿区特征1.矿石质量: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采,海州露天矿所开采的矿石质量良好,具有较高的品位。
2.开采方式:海州露天矿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进行,这种开采方式对于该矿区地质条件和矿石分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3.生产能力: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海州露天矿的年产量约为XXX吨。
4.矿区设施:该矿区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包括挖掘机、矿石运输车辆等,以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第四部分:操作流程1.勘探阶段:在矿区确定开采区域之前,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以评估矿藏质量和储量。
2.开采阶段:根据勘探结果,确定了具体的开采区域和开采方案。
矿工使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矿石的开采,并将其运输到矿区的矿石处理厂。
3.矿石处理:在矿石处理厂,对采集回来的矿石进行破碎、磨矿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产品。
4.产品加工:经过矿石处理后,得到的产品将进行后续的加工工艺,包括熔炼、精炼、铸造等,最终得到成品。
第五部分:环境影响1.土地使用:露天矿对土地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矿区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矿区面积的占用。
2.水资源:矿区开采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水资源,但相关措施已采取,以减少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
3.生态环境:在矿区开采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4.矿石粉尘:矿区的粉尘污染可能是一个问题,但相应的防护设施已建立,以降低粉尘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六部分:未来发展1.技术创新:海州露天矿将继续关注和引入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观后感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观后感你知道吗?我去了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超大型的、充满故事的时光宝盒。
刚到公园门口,我就被那种独特的氛围给笼罩住了。
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巨大无比的矿坑。
我的天呐,这坑大得超乎想象,就像大地突然张开了一个超级大口子,想要诉说它曾经的传奇经历。
站在坑边往下看,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站在巨人挖的大坑旁边,心里满是对大自然和人类力量的敬畏。
沿着公园的小道走,旁边有各种关于矿山历史的介绍牌。
我就一路看过去,像是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原来这里曾经是热火朝天的采矿作业区,那些矿工们就像一群勇敢的地下探险家,在黑暗的矿洞里开采着珍贵的资源。
想象着他们当年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镐一镐地挖掘着,真的是超级辛苦。
我都感觉自己现在的工作轻松得像在度假呢。
公园里还有一些以前采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展示。
那些大机器,一个个都像钢铁巨兽一样,静静地趴在那里。
虽然它们现在已经不再工作,但你仿佛还能听到它们当年轰隆隆的运转声,像是在向人们炫耀它们曾经的辉煌战绩。
我站在一个巨大的挖掘机前面,感觉自己得仰着头才能看到它的全貌,那家伙的大铲子估计都能装下好几辆小汽车,太霸气了。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些关于矿山转型的介绍。
这让我特别感慨,从一个繁忙的矿区变成现在这样一个漂亮的公园,这就像是一场华丽的转身。
以前是对资源的索取,现在是对生态的修复和对历史的纪念。
这里就像是一个见证者,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从单纯的利用到开始懂得尊重和保护。
在公园的一角,还有一些小花园和休闲区。
人们在那里悠闲地散步、聊天,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
这画面和那巨大的矿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活场景,一个是沉默而壮观的历史遗迹。
这种新旧交织的感觉特别奇妙,就好像过去和现在在这里握手言和了。
离开矿山公园的时候,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收获。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了解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也让我对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的态度有了更深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矿山公园——海州露天矿
海州露天煤矿位于辽西阜新市,有过骄人的业绩,有过耀眼的辉煌,现在唯余资源枯竭大坑,硕大的人工挖掘的大坑。
就是这奇迹般的大坑,在被命名为“国家矿山公园”后,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站在游客的角度看,无论是猎奇,还是开阔眼界,这里都能带给你足够的震撼和思考;而从地质环境教育、矿山知识扩展、能源利用历史等诸多方面,这里也非常值得光顾。
一、曾经辉煌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始建于1951年,53年投产,是新中国建成后的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
遥想当年,海州露天矿赫赫有名,5元人民币(1960年版)上的图案就取自矿上的一台电镐。
在辉煌时,阜新曾有的十余座煤矿,唯独海州露天矿最为耀眼,都以能成为该矿的员工而骄傲自豪。
经过数十年开采,最后形成巨大的人造矿坑,底部比比海平面还低18米。
二、资源枯竭
煤,总是要被挖没的。
这个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因为资源枯竭,于2005年6月8日,由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告关闭破产。
遗留下东西长8华里,南北宽4华里,垂直深度将200多米的矿坑。
三、矿山公园
历经数年的初步建设,2009年7月27日,阜新市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标志着这个昔日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以工业遗产主题的华丽转身。
这个原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中,还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废弃规则矩形人工矿坑。
矿坑与周围的鸟瞰台、矿
山文化博览、地质环境展示、矿山风情展示等,形成了占地面积将达二十八平方公里国家矿山公园。
四、精神情怀
矿山公园紧贴在阜新城区南面,数十年来与市民朝夕相伴,有许多和当地居民难以割舍情结。
每有外地客人来阜,
都会首选来看看矿坑。
因为在阜新,只有这里能常常带来客人们的阵阵惊诧、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