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主要生产系统及采矿方法概述
采矿工程煤矿开采学复习重点

采矿⼯程煤矿开采学复习重点复习知识点采煤⽅法概述部分采煤⽅法概述部分⼀、概念1、采场:在采区内,⽤来直接⼤量开采煤炭资源的场所。
2、采煤⼯作⾯:在菜场内进⾏采煤的煤层暴露⾯。
3、采煤⼯艺:采煤⼯作⾯各⼯序所⽤⽅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4、采煤系统:采区内的巷道布置系统以及为了正常⽣产⽽建⽴的采区内⽤与运输,通风等⽬的⽣产系统。
5、采煤⽅法:采煤系统和采煤⼯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上的相互配合。
6、壁式体系采煤法:⼀般以长壁⼯作⾯采煤为主要特征,是⽬前我国应⽤最普遍的⼀种采煤⽅法。
7、柱式体系采煤法:以房,柱间隔采煤为主要特征,常见的有巷柱式,房式,房柱式采煤法。
⼆、知识点1、采煤⽅法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采煤⽅法选择的依据所谓采煤⽅法选择的依据是指⼈们在选择采煤⽅法时要考虑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归纳起来有以下⼏个⽅⾯:(⼀)煤层赋存条件1、煤层的倾⾓和厚度2、煤层及围岩特征3、煤层的地质构造4、煤层的含⽔、含⽡斯情况及煤的⾃然发⽕性(⼆)采煤技术发展和装备⽔平主要是指⽣产中采掘设备供应条件和⽣产单位的购买能⼒,以及设备的适⽤条件(三)管理⽔平矿井技术管理⽔平和职⼯素质对采煤⽅法的选择也有影响(四)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规程国家主管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些技术政策、法规利规程,以规范和指导煤炭⼯业⽣产,如《煤矿安全规程》⼆、采煤⽅法选择的原则采煤⽅法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矿井的安全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必须在严格执⾏国家技术政策、法规和规程的基础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产安全。
(⼀)技术先进(1)采煤⼯作⾯机械化⽔平⾼、单产⾼(补连塔)。
(2)煤炭质量好。
(3)煤炭采出率⾼。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于75%;中厚煤层不⼩于80%;薄煤层不⼩于85%。
5、壁式体系采煤法有什么特点?特点:(1)⼯作⾯长度在80~250m。
(2)⼯作⾯两端各有⼀条巷道,⽤于进风、回风、运煤和运料。
采煤⼯作⾯矿⼭压⼒基本规律部分⼀、概念1、矿⼭压⼒;2、⾃重应⼒;3、构造应⼒;4、矿⼭压⼒显现;5、直接顶初次跨落;6、周期来压;7、初次来压⼆、知识点1、⾃重应⼒和构造应⼒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开采后上覆岩层移动特征。
剖析煤矿采矿技术和开采方法

剖析煤矿采矿的技术和开采方法摘要:在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地方煤矿发展的需求下,煤矿开采技术的改革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立足于中国煤炭发展战略所必要的技术储备,立足于煤炭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
因此煤矿采矿技术和开采方法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
关键词:煤矿采矿开采形式新技术一、煤炭开采的主要方法1、井下采煤井下采煤的顺序。
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
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
如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煤层,先采第一水平最上面煤层,再自上而下采另外煤层,采完后向第二水平转移。
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1.57%。
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
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 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
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 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
2、露天采煤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敞露地表而进行开采称为露天开采,其中移去土岩的过程称为剥离,采出煤炭的过程称为采煤。
露天采煤通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
其主要生产环节:首先用穿孔爆破并用机械将岩煤预先松动破碎,然后用采掘设备将岩煤由整体中采出,并装入运输设备,运往指定地点,将运输设备中的剥离物按程序排放于堆放场;将煤炭卸在洗煤厂或其他卸矿点。
主要优缺点:优点为生产空间不受限制,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矿山规模大,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
另外,资源回采率可达90%以上,资源利用合理,而且劳动条件好,安全有保证,死亡率仅为地下采煤的1/30左右。
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学-第一章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1)

准备巷道的作用在于准备新的采区、盘区或带 区,以便构成采区、盘区或带区生产系统。
回采巷道
回采巷道:是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 的巷道,如区段运输平巷(顺槽)、区段回风平 巷(顺槽)和开切眼。
回采巷道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 面,并进行生产。
2、井巷开掘顺序 矿井巷道开掘的原则是尽量平行作业,尽快 沟通风路。
4、硐室
硐室:有专门用途、在井下开凿和建造的断 面较大且长度较短的空间构筑物,如绞车房、水 泵房、变电所和煤仓等。 二、矿井生产系统 矿井生产系统:是由完成特定功能的设施、设 备、构筑物、线路和井巷的总称,由矿井的运煤、 通风、运料、排矸、排水、动力供应、通讯、监测 等子系统组成。
1、矿井开拓、准备、与回采的概念 按其作用和服务范围不同,可将矿井井巷分为:
3、倾斜巷道 倾斜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与水平面有一定夹 角,如斜井、上山、下山和分带斜巷等。 斜井:是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倾斜巷道, 作用类似于立井,分主斜井和副斜井。 上山:位于开采水平以上,为本水平或采区服 务的倾斜巷道。 下山:位于开采水平以下,为本水平或采区服 务的倾斜 巷道。 按所在岩层层位分为煤层上下山和岩石上下山; 按用途和作用分为轨道上下山和通风行人上下 山。
前进式
所需回采巷道不需预先 掘出,采煤和形成回采巷道 同时进行,减少巷道的掘进 工程量。
1、通过掘巷可以预先探明煤 层的赋存情况; 2、生产期间采掘不存在相互 所需回采巷道需预先掘出,巷 后退式 影响; 道掘进工程量相对较大。 3、回采巷道维护容易; 4、新风经过实体煤,漏风少。
3、阶段间开采顺序 下行开采:先采标高高的阶段,后采标高低 的阶段。 上行开采:先采标高低的阶段,后采标高高 的阶段。
第二节 井田内的划分及开采顺序
(冶金行业)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采矿工艺概述

(冶金行业)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采矿工艺概述玉溪矿业有限X公司大红山铜矿采矿工艺概述第壹节矿山沿革及地质概况1、交通位置大红山铜矿位于新平县老厂乡,地理位置东经101°39′,北纬24°06′,靠哀牢山山脉东侧,戛洒江东岸,海拔标高600-1850米,相对高差1250米,属侵蚀剥蚀山地地形,地势陡峻,河谷发育。
矿区距新平县城102km,距玉溪市219km,距昆明市322km,归玉溪市所辖。
2、矿山沿革及地质概况大红山是1959年发现的大型铁铜矿床,于60年代开始普查勘探,1983年11月进行详勘。
易门矿务局(玉溪矿业有限X公司)于1989年9月开始施工主控工程—主副斜井,1993年开始基建探矿,壹期于1997年7月1日建成投产,二期于2003年6月26日建成投产。
大红山矿区包括铁矿和铜矿俩部分,铁矿主要分布在曼岗河以东(昆钢),铜矿主要分布在曼岗河以西(大红山铜矿)。
全矿分俩段建设,以550划界,壹期回采550米之上,采用有轨开采方式上行式回采,二期回采550米以下,采用无轨开采方式下行式回采。
大红山铜矿属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中厚缓倾斜高温矿床。
矿体走向为东西--北西西,走向长约1800米,倾向南西,倾斜宽约1600米,倾角20—35°,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区共有3个含铁铜矿体I3、I2、I1)和四个含铜铁矿体(Ic、Ib、Ia、I0),自上而下分别为Ic→I3→Ib→I2→Ia→I1→I0),Ic顶板至I0底板约135米。
埋藏深度160-750米,标高821—-29米,其中I3、I2含铁铜矿体规模大,是主要的开采对象,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碳酸岩(白云石为主)、黑云母,矿石整体较稳固,f=8-14,矿岩爆破性能较差。
矿区主要构造:F1、F2、F3、F5。
开采范围:根据1989年地质壹大队提交的《云南新平县大红山铁、铜矿区铜矿首采区勘探地质报告》,且经云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铜矿区开采范围:东南自曼岗河,西北至A210线,北东自矿体隐伏头,西南至F3断层,A192线--A210线,—29m--800m标高范围内为铜矿区的开采范围。
采矿课件ppt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采矿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污染排放和提高资源回 收利用率等。
矿产资源开发的新领域与新模式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
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丰富,未来将有更多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转 向海洋领域,如海底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和可燃冰等。
非常规矿产资源开发
资源保障
采矿为人类提供各种矿产 资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 类生活。
工业基础
矿产资源是许多工业的基 础原料,对制造业、建筑 业等行业至关重要。
科技进步
采矿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 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采 矿效率。
采矿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采矿
古代采矿方法原始,主要 依靠手工挖掘,开采的矿 物种类有限。
近代采矿
随着科技发展,采矿业逐 渐实现机械化,开采深度 和范围不断扩大。
在选择和优化采矿技术时,需要考虑矿体的地质条件、资源储量、开采 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采矿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
性等方面的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采矿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为采矿行业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遇。因此,选择和优化采矿技术需要不断更新 观念和引进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条件和复杂环境下的采矿作业 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02
特殊采矿技术主要包括水下采矿、深海采矿、太空采矿等,这
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工程方面的难题。
特殊采矿技术的发展对于满足全球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提高采
03
矿行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采矿技术的选择与优化
选择和优化采矿技术是确保采矿作业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重要环节。
地下开采技术
地下开采技术是指通过挖掘井巷工程 到达矿体,将矿石采出到地表的采矿 方法。
采矿学知识点

1、煤田:在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2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2井田:划分给一个矿区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井田是煤田的一部分)3井田范围:井田沿煤层走向的长度和倾向的水平投影宽度。
4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5Kt/a:a年,k千,t吨(K必须小写)Mt/:a年,M兆,t吨(M必须大写)6露天开采:从敞露的地表直接采出有用的矿物。
7地下开采:需要开凿一系列井巷进入地下煤层才能进行采煤。
8巷道是通道,如:运输、通风等。
硐室是储藏,如:煤仓、水仓等。
9巷道分类:按倾角分:水平巷道、倾斜巷道、直立巷道。
按服务范围:开拓、准备、回采。
按用途分:主运、辅运、通风、行人。
10直立巷道分为:立井(为直接与地面相通的直立巷道)暗立井(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直立巷道)溜煤眼(位于采区内部,高度不大,直径较小)。
11水平巷道分为:平硐(直接与地面相通的水平巷道)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煤门(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直交或斜交的水平巷道)12倾斜巷道分为:斜井(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倾斜巷道)斜巷(不直接与地面相通且长度较短的倾斜巷道,用与行人、通风等)硐室(空间三个轴线长度相差不大且又不直接通地面的地下巷道如绞车房、变电所等)13牵引:在平巷,轨道运输是靠矿车运输是用电机车牵引。
在斜巷,轨道运输是用绞车牵引,用无级绳进行牵引。
14无轨运输:在井筒不超过5度,在巷道不超过8度,是由坡度限制的,是用胶带运煤,用无轨胶轮车运辅。
14、阶段式划分:(阶段划分,水平布置)在井田煤层有一定倾角,煤层较稳定时,用阶段式来划分井田。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
阶段内三种划分方式:分区式、分段式、分带式。
分区式又划分为:采区、区段。
采区: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块段区段:在采区内沿煤层倾向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
分段式: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的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个水平长条部分。
采矿学基础

工作线环形布置的采剥方法—坑线呈环形移动布置,基建工程量小
• 露天矿陡帮开采
工作帮台阶依次轮流开采
工作帮台阶分组轮流开采
台阶(挖掘机)尾随开采 并段爆破、分段采装作业
现在您浏览到是二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排土及土地复垦
➢ 剥离矿床上部及周围的表土和岩石 ——废石场——复垦
120 万t /a 以上
• 中型矿井
100万t /a以下
• 小型矿井
10万t /a以下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第三章 矿山生产系统
• 矿山运输与矿井提升
电机车、提升机、罐笼
• 矿井通风与排水
新鲜空气——进风井, 污浊空气——排风井 自流排水——水泵提升
• 选矿加工系统
选矿工艺流程:选前准备——选别——脱水
露天矿生产能力
• 矿石生产能力
Ak=A/(1+ns)
• 矿岩生产能力
A=Ak(1+ns)
• 矿山服务年限
Ak=P/T=kP(1+y)/T
• 采矿技术条件
工作面数、机台数、采矿工程及矿山工程延深速度
现在您浏览到是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露天矿采剥方法
• 露天矿采剥方法
工作线纵向布置的采剥方法—开段沟沿矿体走向布置,由底向顶开采,铁路运输 工作线横向布置的采剥方法—开段沟垂直矿体布置在端部或中间,汽车运输
选矿方法:
重选、浮选、磁选
选矿工艺指标:精矿品位、回收率、产率、选矿比、富矿比
尾矿处理与存放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 精矿品位=精矿中有用组分重量/精矿重量 ➢ 回收率ε=精矿有用组分重量/原矿有用组分重量*% ➢ 产率=精矿重量/原矿重量*% ➢ 选矿比=原矿重量/精矿重量 ➢ 富集比=精矿品位/原矿品位(一般小于选矿比)
采矿生产概况

采矿生产概况一、开采沿革1、鸡冠嘴一期工程:89年基建,92年投产,生产能力200T/d;2、鸡冠嘴二期工程:94年基建,97年投产,生产能力600T/d;3、桃花嘴三期工程:2000年基建,2002年投产,生产能力1000T/d;二、开采方式:地下开采三、开采范围1、鸡冠嘴一期工程: -40M—-160M标高范围的鸡冠嘴016—021号勘探线之间的Ⅰ号铜金矿体,储量约100万吨;2、鸡冠嘴二期工程:-160M— -470M标高范围的鸡冠嘴017—030号勘探线之间的Ⅱ、Ⅲ号矿体(群),设计利用储量546.45万吨;3、桃花嘴三期工程:-231m— -830m标高范围的桃花嘴007—018号勘探线之间的Ⅱ、Ⅲ号矿体群,设计前期开采范围为-270m— -580m标高内的Ⅱ号矿号主矿体,此范围内的设计利用储量为682.03万吨,体群,主要开采对象为Ⅱ4-580m标高以下的深部矿体,留待矿山后期处理,考虑用盲竖井或副井延深后加以开采。
四、开采顺序:1、鸡冠嘴一期工程:按常规回采顺序下行式开采,从-70M中段依次向下开采-100M、-130M、-160M中段;2、鸡冠嘴二期工程:以矿体最厚大、铜金矿石品位最好的-320M中段为首采中段,以上行式依次向上回采-270M、-220M中段,然后再下行式开采-370M、-420M、-470M中段;3、桃花嘴三期工程:以中段储量最大,铜金品位最高的-470M中段为首采中段,先以上行式依次往上回采-420M、-370M、-320M和-270M中段,然后再下行式开采-520M、-580M中段。
五、矿床开拓1、鸡冠嘴一期工程:主、副斜井开拓鸡冠嘴矿-160M水平以上为一期工程即(一采区)斜井开拓。
主、副斜井在矿体下盘,各阶段都是以下盘脉外主运输巷加穿脉的运输形式进行生产。
主斜井井口标高为+27M水平,井底标高在-160M水平,倾角25度,全长442.5M。
主斜井担负一采区人员、材料、设备及矿废石的提升,为进风井;副斜井井口标高为+17.8M,井底标高为-100M水平,倾角30度,全长235.6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提升实际上就是井筒中的运输工作,是全矿运 输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矿井提升设备包括提升机、提升 容器、提升钢丝绳、井架、天轮及装卸设备等。由于矿 井提升工作是使提升容器在井筒中以高速度作往复运动, 因此,要求提升机运行准确、安全可靠。
1、提升机
目前我国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使用的提升机主要有单 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有单筒、双筒两种型式)和多绳 摩擦式矿井提升机等。
第三章 矿山主要生产系统及采矿方法
§1 提升与运输 §2 矿井通风 §3 矿井排水 §4 矿井压气供应 §5 采矿方法分类 §6 矿石损失与贫化 §7 对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要求
§1 提升与运输
矿山提升与运输是矿山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 务是将采掘工作面采下的矿石运到地表选厂或贮矿场, 将掘进废石运到地表废石堆场,以及运送材料、设备、 人员等。
矿山运输方式包括轨道运输、汽车运输、胶带运输机运输 和架空索道运输等。
1、轨道运输 轨道运输主要设备是轨道、矿车和电机车。
(1)轨道 井下巷道中铺设的轨道通常是窄轨(轨距有600mm、720mm和 900mm)。它除了轨距窄、钢轨轻(8kg·m-1、11kg·m-1、15kg·m-1、 18kg·m-1、24kg·m-1、33kg·m-1和38kg·m-1)以外,与地面铁道没有什 么不同。轨道主要由道轨、轨枕、道渣和连接件组成。 (2)矿车 地下矿车分为固定式、翻斗式、侧卸式和底卸式几类。矿车容 积一般为0.5~4m3。
采炭所长和保安科长的两个日本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一、矿井通风及其重要性
依靠通风动力,将定量的新鲜空气,沿着既定的通 风路线不断地输入井下,以满足回采工作面、掘进
工作面、机电硐室、火药库、以及其他用风地点的 需要,同时将用过的污浊空气不断地排出地面。这 种对矿井不断输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的作业 过程叫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是保障矿井安全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源源不断地将地面空气输 送到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以供给人员呼吸,并稀释 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保证井下 风流的质量(成分、温度和速度)和数量符合国家 安全卫生标准,创造良好的矿内工作环境,保障井 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保护国家资源 和财产。
1—框架; 2—转轴; 3—斗箱; 4—箕斗前轮; 5—箕斗后轮; 6—斜井钢轨; 7—辅助钢轨
二、矿山运输
井筒开拓的矿山,回采工作面采下的矿石要通过井下运输设 备运送到井筒的装矿溜井,通过提升设备提升至地表,然后通 过地面运输设备运送至选矿厂或直接外运出售;平硐开拓或斜 坡道开拓的矿山,回采工作面采下的矿石也需通过运输设备直 接运出地面。因此,运输也是矿山主要生产系统之一。
1—矿车; 2—罐盖;
3—罐耳 ; 4—断绳保险器
斜井用的罐笼 称台车,如右图 示,由基架1、两 对轮子2、立柱3、 平台4、档柱5等 组成。
单层台车
双层台车
(2)箕斗 箕斗只能提升矿石和废石。根据卸矿方式不同,竖井箕斗分
为底卸式、侧卸式和翻转式3种;斜井箕斗则有翻转式和后壁 卸载式之别。
翻转式斜井箕斗
3、胶带运输机运输 胶带运输机是一种可实现连续运送物料的运输设备,具有很
高的生产能力,可以与连续采矿设备与工艺配合,实现连续采矿。 胶带运输机种类很多,但均由机头、机尾和机身3部分组成。机头 即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箱和带动胶带旋转的主动滚筒; 机尾即拉紧装置,由拉紧滚筒和拉紧装置组成;机身包括胶带、 托滚和托架。 4、架空索道运输
(3)电机车
井下用的电机车有架线式和蓄电池式两种,金属矿山主要采 用架线式电机车。架线式电机车由受电弓将电流自架线引入电机 车的电动机,并利用轨道做电流的回路。一般都以直流电为电源 ,需要在地下设变流所,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架线式电机车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运输费用较低,但电弓 常冒火花,不能在有瓦斯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矿山使用。
蓄电池式电机车由本身携带的蓄电池供电,不需要架线,也 不产生火花,但需经常更换电池,且设备费和运输费较高,主要 用于有瓦斯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2、汽车运输
汽车运输主要用于平硐开拓或斜坡道开拓的矿山。其最大优 点是不需铺设轨道,移动方便灵活,便于与铲运机等大型无轨采 装设备配套,但汽车排出的尾气恶化了井下工作环境,对矿山通 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巷道断面影响,地下汽车吨位一般 不高。
“肉丘坟”中埋不下的矿工尸体则被扔到了太平沟。
“肉丘坟”中埋葬了多少中国矿工呢?这可能没有人 能说清楚。先是在大爆炸后的5月2日,伪满傀儡政府在 《盛京时报》上发表公告称“灾害颇为轻微”。四天之后, 株式会社本溪湖煤铁公司在标有“极秘”字样的“本溪湖 煤矿变灾事故报告书”中报告死亡1493人。但在一年之后 的1943年8月,还是这家公司却在“肉丘坟”处立的“殉 职产业战士之碑”的碑文中,将死亡矿工的数字改为“一 千三百二十七名”。可见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其罪行的掩盖。 那么,大爆炸到底夺去多少中国矿工的生命呢?据大爆炸 幸存者和见证人回忆,这次大爆炸足有3000多中国矿工死 于非命。即使按照伪满国务院总务厅次长古海忠之和伪满 民生部大臣于静远分别在1954年6月3日和11月30日供词中
作的交代,也至少有1800多名中国矿工在大爆炸中遇难。
事故原因分析
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人肉开采”政策不仅是大爆炸爆发的根本原因! 同 时,也是造成中国矿工巨大伤亡的根本原因。所谓的“人肉开采”政策, 是指:前进扒两帮! 一捅冒落光!的采煤方法和大舞台式的大面积空顶 作业。致使井下经常发生片帮、冒顶、跑车、透水、瓦斯爆炸等重大事 故。
大爆炸后日本人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命令尚在继续运转的老三坑和 柳塘上层坑两台主扇停风”、“封住井口”日本人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 是“他们看见中央大斜坑还在冒烟,认为井下可能发生了火灾。当时的 公司采炭所长藤井渡和保安课长山下寿一核计,怕火势继续扩大”! 然 而,当矿井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必须以人员救护为第一原则,立 即根据爆炸现场及坑道和井下遇险人员的状况,有效地实行保证井下遇 险人员氧气供应的救险措施,早已成为数百年来煤矿救险的常识。作为
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是指每个卷筒 缠绕一根钢丝绳通过旋转进行提升或下 放的机械设备。其提升高度(竖井提升) 或斜坡长度(斜井或斜坡提升)受卷筒 上缠绕钢丝绳层数的限制,不可能过大。
多绳摩擦式矿井提升机的钢丝绳不 是固定和缠绕在主导轮上,而是搭放在 主导轮的摩擦衬垫上,提升容器悬挂在 钢丝绳的两端,为使两边的重量不致相 差过大,在两个容器的底部用钢丝绳相 连。当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主导轮转 动时,钢丝绳和摩擦衬垫之间便产生很 大的摩擦力,使钢丝绳在这种摩擦力的 作用下,跟随主导轮一起运动,从而实 现容器的提升或下放 。
当年参与事故调查的惟一一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如今82岁高龄的张洪 昆老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瓦斯爆炸,但造成1800多名中国矿工死 亡的根本原因,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止送风后矿工一氧化碳中毒。
日本人为保护井下设备、避免发生火灾,保住矿产资源,停止向井下送 风,井内充满了有毒气体,断绝了矿工们逃生的出路。在一个坑车场子 旁边,200多具尸体堆积在一起,不少人嘴上还绑着毛巾,他们是在逃 生途中,因为停风呼吸不到空气,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在一些地处山区、地形复杂的矿山,也有采用架空索道进行 地面运输的实例。架空索道就是通过架设在空中的钢丝绳悬挂矿 斗,随着牵引钢丝绳的运动,矿斗也随着运动的一种运输方式。 它可以直接跨越较大的河流和沟谷,翻越陡峭的高山,从而缩短 两点之间的运输距离,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并且无需构筑桥梁涵 洞,对于地处山区、产量不大的矿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地表运 输方法。
§2 矿井通风 从本溪湖煤矿大爆炸说起
1942年4月26日午后2时5 分,世界煤炭开采史上最大的大爆炸— — 日本株式会社本溪湖煤铁公司本溪湖煤矿井下瓦斯发生大爆炸。 当年亲眼见证这一灾难,时为本溪湖煤铁公司雇员的张洪昆,是这 样描述当年所见大爆炸情景的:“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从井口传来 一声巨响,顿时,滚滚黑烟从茨沟、仕人沟、柳塘等五个通地面斜 井口喷出,直冲云霄,活像一个个才生着火的锅炉似的,瞬时,整 个矿区没入烟海之中。”这次大爆炸的幸存者,当时身为本溪湖煤 矿搬运工的尚宝德,含着热泪讲述了当年自己九死一生的经历: “我和五个矿工在离井口不远的掌子面上干活,突然一声巨响,瓦 斯爆炸了,巨大的气流将我冲出井口,挂在井口对面几十米远的电 线上又摔下来。我的一只耳朵被电线刮掉了一半……而和我干活的 那几个工友都摔死了。听说姓马的摔在绞车架子的水泥柱子上,摔 成了肉饼;姓肖的摔在电车道上,姓张的和姓丁的摔死在坑口附 近。”张洪昆也见证了另外一个与此极其相似的悲惨瞬间:“两个 在井口修理轨道的工人,被爆炸冲击波抛到100多米以外的支撑绞车 钢丝的混凝土架子上,……柳塘下层坑和一坑两台100马力的扇风机、 防爆门同时被摧毁。”
大爆炸半个多小时以后,管事的日本人才陆续来到矿上。作为炭 业部保安课的雇员,张洪昆被日本人命令参与爆炸现场的探查和处理 的具体工作,见证了事故处理的全过程:“他们(日本人)看见中央 大斜坑还在冒烟,认为井下可能发生了火灾。当时的公司采炭所长藤 井渡和保安课长山下寿一核计,怕火势继续扩大,就决定命令尚在继 续运转的老三坑和柳塘上层坑两台主扇停风。”将近2时30分,当时 煤矿的最高负责人本溪湖煤铁公司炭业部长今泉耕吉来到矿上。当其 知道二坑的坑长日本人上野健二还在井下时,立即命令日本矿山救护 队员下井搜寻上野。这样,才有了第一批救护小分队下井。4时30分 后,从柳塘大斜坑下井的救护小分队沿柳塘下层坑绞车道往下探查, 并到达了井底电车道二坑井下办公室。小分队一路所见尸体纵横,惨 不忍睹。柳塘大斜坑的情况更惨,尸体都成几段。没有一具完整的。 第一小分队没有找到上野,于是,第二小分队从柳塘下层回风道下井, 他们发现西风道和西一道几个掘进工作面的工人都倒在工作面上,有 的还在呻吟。但是,救护队并没有对这些中国矿工进行救护,而是逐 个查看了面孔。当他们确信这些人中没有上野后,便置这些中国矿工 于不顾,继续寻找上野。最后,他们在下层八道以上绞车道旁发现了 上野。上野的呼吸已经停止。救护队把他抬了上来,使其得以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