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卫生整理
2024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随意性和盲目性。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不合理。在使用剂量方面,大剂量、超剂量现象存在,大剂量、超剂量的使用,不仅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是推动活动优质高Βιβλιοθήκη 深入开展的基础,进一步提高我院专项整治工作的水平。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一、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
1、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指标把握不严。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并非个人经验。单纯的病毒感染、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然而,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过高的现象比比皆是。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并定期抽查处方。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
二、对策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控制感染,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必须加强以下工作: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处方审核、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临床工作中,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泛滥的现象,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抗菌药物被滥用。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便开始应用抗生素,既不查询发热原因,也不做相应检查。实际上,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卫生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卫生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卫生院抗菌药物管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现制定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1 目的:规范卫生院抗菌药物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误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防止细菌耐药问题的发生。
1.2 原则:合理用药、标准管理、信息共享、多学科合作。
二、抗菌药物管理的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卫生院所有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和相关药物。
2.2 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用药管理。
2.3 特殊情况除外。
三、药品的采购管理3.1 卫生院的抗菌药物采购均应经过审批,采购数量应根据临床需要合理确定。
3.2 采购的抗菌药物必须具备“一药一码”等质量控制要求。
3.3 采购的药品应与医院药品目录相一致,并且应有专人负责药品登记和管理。
3.4 卫生院应定期对采购的药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审计。
四、药品的存储管理4.1 卫生院应规划合理的药库布局和面积,存储区域应与其他药品分开,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4.2 药品存放区必须严禁吸烟、饮食和杂物堆放,并应保持通风、干燥、无潮湿。
4.3 抗菌药物应妥善保管,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不能放置在阳光直射下和高温、高湿环境中。
4.4 药品应按照要求分类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
五、药品的处方管理5.1 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依据病原菌种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2 严格限制抗生素的处方和使用,尽量采用温和而经济的治疗措施。
5.3 抗菌药物的处方必须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签字、盖章等内容。
5.4 疑似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处方必须与其他患者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5 经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治疗,必须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或临床药师提供意见或担任管理职责。
六、药品的使用管理6.1 医务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书方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6.2 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上规定的用药方式、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使用,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卫生室抗菌药的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卫生室抗菌药物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卫生室所有抗菌药物的管理,包括临床使用的各类抗菌药物。
三、管理职责1. 卫生室主任负责抗菌药物管理的总体工作,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2. 药剂科负责抗菌药物的具体采购、储存、分发和监督工作。
3. 临床医师负责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4. 患者教育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
四、管理制度1. 抗菌药物采购(1)药剂科根据临床需求和药品供应情况,制定抗菌药物采购计划。
(2)采购抗菌药物时,应选择具有合法生产、经营资质的供应商,确保药品质量。
(3)抗菌药物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
2. 抗菌药物储存(1)抗菌药物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高温、潮湿和污染。
(2)储存抗菌药物应分类存放,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应分开存放。
(3)储存的抗菌药物应定期检查,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
3. 抗菌药物分发(1)临床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
(2)药剂科按照处方要求,及时、准确地发放抗菌药物。
(3)患者教育护士在发放抗菌药物时,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药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4. 抗菌药物使用(1)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2)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品种、剂量和疗程。
(3)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5. 抗菌药物监测(1)药剂科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临床医师应定期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确保用药安全。
(3)药剂科和临床医师应共同关注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五、奖惩措施1. 对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
抗菌洗剂卫生要求

抗菌洗剂卫生要求
抗菌洗剂是一种针对病菌和细菌的清洁剂,具有强大的消毒效果。
在卫生方面,使用抗菌洗剂可以有效杀菌、消毒,保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为了达到最佳清洁效果,使用抗菌洗剂需要遵守一定的卫生要求。
首先,要选择适合场所和用途的抗菌洗剂。
例如,对于厨房和浴室这些易滋生细菌的场所,建议选择具有高效杀菌作用的抗菌洗剂。
其次,使用抗菌洗剂需要按照说明进行。
使用时,应先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再将适量的抗菌洗剂放入清水中进行稀释,然后用清水擦拭表面,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不能直接喷洒抗菌洗剂到表面上,因为这样不仅无法起到杀菌作用,还会造成污染。
除此之外,使用抗菌洗剂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避免将抗菌洗剂和其它清洁剂混合使用,这样可能会导致化学反应,损坏家具表面。
其次,避免将抗菌洗剂放置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最后,存放抗菌洗剂时要保持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总之,使用抗菌洗剂可以有效消除病菌和细菌,保证生活和工作环境
的卫生安全。
使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卫生要求,选择适合场所和用途的抗菌洗剂,按照说明进行,并保持正确的存放方式。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抗菌洗剂的杀菌作用。
抗菌整理

8.抗菌织物的生产方法
将抗菌剂添加到成纤聚合物中,经纺丝后制成 抗菌纤维; 采用抗菌后整理的方法;
抗菌纤维的抗菌效果持久,但仅 适合于特定的纤维,加工工艺较 复杂,成本较高,而后整理抗菌 整理方法更适应面料个性化发展 的要求,能拓宽其应用范围
8.1制备抗菌纤维常用的抗菌剂: (1)无机抗菌剂,如银沸石抗菌纤维(美国纤维 及非织造布生产商Foss公司),将含银无机沸 石(AglON)嵌入聚酯,形成Fossfiber双组 分纤维,使AgION仅分布在纤维表皮层,对 有害细菌接触面最优化⋯; (2)有机抗菌剂,如Amicor抗菌纤维(英国 Acordis公司),是具有许多孔状结构的腈纶 纤维,在纺丝液中添加三氯生(Triclosan,2, 4,4 一三氯一2 一羟基联苯醚)抗菌剂,能有 效抑制许多细菌的繁殖,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肺炎菌 等121;
4.应用领域
内衣、睡衣、运动衣、袜子、鞋衬布、婴儿尿 布等; 医院、宾馆、家庭的床单、被套、毛毯、餐巾、 毛巾、沙发巾、地毯; 医药、食品、服务行业的工作服; 部队的服装以及绷带、纱布等; 装饰用布。
5.抗菌机理
抗菌剂的种类不同,其抗菌机理也不同; 主要抗菌机理: 1)菌体蛋白变性或沉淀,如高浓度的酚类和金属盐、 醛等; 2)抑制或影响细胞的代谢,如氧化剂的氧化作用、低 浓度的金属盐与蛋白质中的-SH结合破坏菌体的代谢; 3)破坏菌体细胞膜,如阳离子型的抗菌剂,吸附细菌 表面,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膜的内容物漏出 起到杀菌作用。
尘螨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2.微生物的影响
影响人体卫生健康; 对织物的损坏; 微生物代谢物质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会使织物产生污点和褪色(如窗帘和帐篷上的 霉斑); 产业用及服装用的纺织品都必须能够抑制微生物 的生长
抗菌防霉整理剂,防霉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防霉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
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韩笑纺织品卫生整理实际应用探讨山东纺织科学研究所刘学提要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开发的、有机硅季胺盐类整理剂STU-AMlO1的主要性能及特点。
对其整理工艺和抗菌效果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其他类型卫生整理剂并不具有的加工质量简易检测方法,并对卫生整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近年来,纺织品卫生整理(又称抗菌防臭整理或抗微生物整理)在国内引起重视,并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截止八六年底,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及北京等地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防臭(或抗微生物)性能的化学制剂品种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重金属化合物,如β-羟基喹啉酮、二甲基苯基锡乙酸酯、苯基二辛汞、三丁基醋酸铅和烷酸锌等2、一些染料及助剂,如;三苯甲烷类染料、TMM-THPC等3、一些有机钛、有机铝、有机锆化合物与四环素等抗生素合用4、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如;α-溴代肉桂醛、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等5、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如;日本信越化学公司的Polon MF5O,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等[1][2][3][4][5][6]。
但是,虽然一些化学制剂可使纺织品具有抗微生物的性能。
卫生室抗菌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卫生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卫生室所有抗菌药物的使用、采购、储存、调剂等工作。
三、抗菌药物分级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常见细菌感染,安全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使用范围较窄,需严格控制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需严格控制使用,仅限于具有抗菌药物使用资质的医务人员。
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直接为患者开具处方。
3.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经抗菌药物使用资质审查,方可为患者开具处方。
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经抗菌药物使用资质审查,并在处方中注明特殊使用理由。
五、抗菌药物采购管理1.卫生室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合理采购抗菌药物。
2.采购抗菌药物时,应优先选择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3.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采购,应经抗菌药物使用资质审查。
六、抗菌药物储存管理1.抗菌药物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在规定的条件下。
2.储存抗菌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药品质量,确保药品安全。
3.过期、变质或标签不清晰的抗菌药物,应及时清理。
七、抗菌药物调剂管理1.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为患者调剂抗菌药物。
2.调剂抗菌药物时,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和处方,确保处方准确无误。
3.调剂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应经抗菌药物使用资质审查。
八、监督检查1.卫生室应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理。
九、附则1.本制度由卫生室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抗菌分级管理制度,卫生室可以更好地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近日,我国卫生部宣布启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
的发生。
该活动方案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该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定期开
展感染监测,加强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的感染控制,推行手卫生、穿戴无菌装具和注射安全等措施。
医疗机构还需加强对患者的风险
评估,以及对高危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尽可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二、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针对目前我国抗菌药物滥用情况,该方案要求严格控制抗菌药
物的使用,充分发挥抗生素效益,控制并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医
疗机构应加强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医师对抗菌药物治
疗的认识,规范抗菌药物的配方和使用范围。
此外,药师也需要遵
循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要求,对患者合理解释抗菌药物的种类、使
用方法和适应症等问题。
三、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
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该方案要求进一步优化抗菌药
物的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医疗机构应严格控制抗生素
的用量和疗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用药计划,针对不同病种
和不同临床情况,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
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抗菌剂对细菌的作用不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使细菌细胞内的各种代谢酶失活,达到灭菌效果; (2)与细菌细胞内的蛋白酶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机能,达 到灭菌效果; (3)阻断DNA的合成; (4)极大地加快磷酸氧化还原体系,打乱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
(5)破坏细胞壁或阻断细胞内外的传质。
推断一:抗菌剂阳离子吸引带负电荷的细菌,抗菌 剂疏水性的长链烷基触及细胞壁,阻碍细胞壁的合 成,破坏细胞壁,杀死细菌。
精品文档
DC-5700杀菌模型推断2
精品文档
推断二:抗菌剂阳离子吸引带负电荷的细菌使之靠拢抗菌剂, 在抗菌剂阳离子的作用下,细胞周围的负电荷向阳离子靠拢, 而远离阳离子的细胞部分失去了负电荷的保护,细胞壁逐渐 变薄直至破裂,细胞内溶物流出,细菌死亡。
精品文档
从感染病人身上分离出的1461个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
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沙门氏菌
其他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
数量 331
106 7 355 282
百分比 22.7
7.2 0.5 24.3 19.3
链球菌A组 其他菌
25
355
精品文档
1.7 24.3
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会给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医院的床单、被子、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服装; 理发店的毛巾; 宾馆的卧具、洗浴具、公共游泳池 等是皮肤病、痢疾、肠伤寒等多种病菌的传播媒介。
精品文档
第三节 抗菌剂及其应用
1 理想的抗菌整理剂应满足的要求
1.1 安全性,口服急性毒性试验LD50大于1000mg/kg。
LD50---半致死浓度,指被试验的动物死亡一半数量时的最小剂量。
1.2、高效性、广谱性。 希望一只抗菌剂能够对多种细菌有作用;高效性即在小用 量下就能够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1. 3 耐久性。具有耐洗涤20-50次仍有抗菌活性
精品文档
第二节 抗菌剂抗菌机理
1 抗菌机理:
溶出型,也叫有控制释放型 机 理 非溶出型,也叫直接接触型
1 溶出型(有控制释放)机理:在一定的湿度下,抗菌整 理的织物有控制的释放出抗菌剂的活性部分,并扩散到微 生物的细胞内,破坏细胞内的蛋白质结构,杀死微生物或 抑制其繁殖,达到抗菌的目的。
x M2/nO﹒Al2O3﹒ySiO2﹒zH2O
M—1-3价的金属,抗菌泡沸石金属主要是Ag、Cu、Zn。
精品文档
溶出型抗菌整理的特征
精品文档
抗菌织物 抑菌环
培养基
2、非溶出型(直接作用)机理:关于非溶出型机理有两种推断:
DC-5700杀菌模型推断1
精品文档
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构 成,细胞壁和细胞膜是由磷脂质双分子膜组成, 呈负电性。在中性条件下细菌是带负电性。
第五章 抗菌卫生整理
Auti-bacterial and sanitary finish
精品文档
第一节 概 述
美国:抗菌整理或抗微生物整理 日本:抗菌防臭加工
卫生整理 微生物包括了病菌、真菌、细菌、霉菌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抗病毒整理的报道
精品文档
1 微生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
1.1 传播疾病: 人体在正常状态下带有无数微生物,如手上细菌达 106个/cm2,头皮上细菌达1.4*107个/cm2,可以说 人实际上是生活在微生物中。
DC-5700是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 物的42%的甲醇溶液。
精品文档
结构: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物, 在其结构中具有作用于细菌的阳离子和长链烷基。
+
抗菌作用机理:直接作用机理或非溶出型机理
精品文档
特点 (1)安全高:天竺鼠的LD50=12270mg/kg
2、抗菌卫生整理: 是利用抗菌剂、防臭剂或抑菌剂处理织物,从而获得抗菌、 防霉、防臭、保持纺织品清洁卫生的加工。
抗菌卫生整理的目的 2.1降低公共场所的交叉感染,防止传染疾病; 2.2保证人体安全健康,服饰穿戴舒适; 2.3防止织物被微生物侵蚀而降低使用价值。
精品文档
3 抗菌卫生整理的进展
◆四千年以前,古埃及人采用药用植物处理包布,保护木乃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制服采用抗菌剂处理,防止战伤的二次感染;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抗菌整理大规模开发时期,主 要是采用无机抗菌剂。 有一支性能优异的有机抗菌剂问世:DC-5700 ◆八十年代,出现效果好、安全性高、耐久性的抗菌整理剂, 提出了抗菌谱问题和耐久性问题。 细菌、真菌、霉菌的细胞结构不同,抗菌剂对其作用的效果有所区别。 床品、毛巾、军装等需经常洗涤或经受雨淋,要求耐久。
精品文档
1.2、产生令人厌恶的臭味:
纺织品具有很多微孔结构,容易吸附微生物,靠近 人体的衣服会沾污大量的汗、人体分泌物(油脂)、皮屑, 这些为微生物提供了养分,加之人体适宜的温湿度气候,促 使微生物迅速繁殖,同时将人体的代谢物分解,产生大量的 刺激性气味的氨基物质。
精品文档
1.3使纺织品霉烂:
因特殊用途(帐篷、包装材料),需长期暴露在潮湿的自然 环境或埋于地下,容易受微生物的侵蚀而霉烂,损伤强力, 降低使用寿命。因此,这些材料要进行抗霉腐整理。
(2)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霉菌;孝母菌; 藻类等26种,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Dc一5700对白癣茁、大肠杆苗、褥疮茵、绿脓杆菌等微生物 均有抑杀功能,对酵母、真菌以及藻类的繁殖也有抑制作用。
精品文档
◆九十年代,抗菌卫生整理出现了抗菌阻燃、抗菌防静电、 抗菌拒水拒油等多功能产品; 加工工艺出现了多样化:传统的轧-烘-焙;浸渍法; 抗菌漂白一浴,抗菌染色一浴等新型加工工艺。
4 抗菌产品安全性要求 美国、日本等对抗菌剂的控制严格 美国需经美国环境保护局(EP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的认可。 一支抗菌剂的毒性实验有18之项至多。
1.4 对染料色光、牢度、织物风格无影响 1.5与常用助剂有良好的配伍性 织物整理工作液往往含有多种化学物质,配伍性差会使整理 液絮凝、沉淀分层等现象,影精响品文整档 理效果或使整理剂失效。
2、纺织材料用抗菌剂的分类
有机硅季铵盐
抗菌剂
有机类 无机类
精品文档
季铵盐 双胍类 二ຫໍສະໝຸດ 醚类 天然抗菌剂3、主要抗菌剂及机理各论 3.1、有机硅季铵盐类 代表产品是美国道康宁(Dow Corning)公司的DC-5700, 76年获得EPA(美国环境保护局)许可; 符合日本“家庭用品含有毒物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