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净资产合并角度解读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怎样确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步骤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怎样确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步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合并财务报表的内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财务人员应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加以控制并予以确定。
一、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第七条规定,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但是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第八条规定,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一)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二)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三)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四)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第九条规定,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
新准则在确定合并报表范围时,既重视数量标准(半数以上),包括直接拥有、间接拥有、直接加间接拥有;又强调质量标准(实质控制)。
无论是量的标准还是质的标准,其实质都是“控制”。
但这种双重标准的存在,产生了一个弊端,即在对间接控股和交叉控股的处理上,造成了一种混淆不清的局面,直接影响了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一)多层控股(二)交叉控股在确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时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优先考虑加法原则,即实际拥有一个企业经营、财务决策及获益的权力,无须计算有效的持股比例,就可以直接将子公司纳入母公司的合并范围。
合并报表编制及注意事项

损益。(例如: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风险投资及基金投资等类似的投
资机构) 3、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基于控制为基础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 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
3、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金额。
如何评价控制?
在最直接的情况下,若没有其他因素,持有多数投票权的投资方控制 被投资方。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能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下列情 况,表明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
(一)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半数以上的表决权的。 (二)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通过与其他表 决权持有人之间的协议能够控制半数以上表决权的。
3、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予以考虑。 例如:A公司与其他两个投资方各自持有被投资方三分之一的表决权。 除了权益工具外,A公司同时持有被投资方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这些可 转换债券可以在目前及未来两年内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转换为被投资方 的普通股。按照该价格,目前该期权属于价外期权,但属于非重大期权。 被投资方的经营活动与A公司密切相关。如果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 票,A公司将拥有被投资方的60%的表决权,可以据此主导被投资方的相 关活动,从而实现协同效应并从中获益(例如:降低A公司营运成本、 确保稀缺原材料的供应等)。在本例中,A公司持有的潜在表决权为实
3、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控制,故自2014年1月起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二、合并的类型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类 似于权益结合法。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 限于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资产和负 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 账价值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首先调 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 余额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不计入企业合并当期损益。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法对境外经营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 的近似汇率折算。 (3)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在合并资 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
C、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借: 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 贷: 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本期计提的金额】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本期分配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从上笔抵销分录抄过来的金额】 注意:1、底稿中借方应付股利、其他流动资产两个科目的填列; 2、贷方应收股利、应付股利—少数股东享有两个科目的填列; 上述科目金额均需要审计人员手工填写
如何理解第(N)层权益法的意思?
关键看是否多层次控股关系及多层次间交叉持股
“权益法底稿”如何实现多层次权益法的自动计算?
看SUMIF公式如何显身手! 示例
多层级合并财务报表的考虑
合并财务报表存在多层级的分次合并和一次合并结果是否应该存在差异? 对下层次合并内部利润抵销是否考虑少数股东权益? 与权益法核算单位存在合并财务报表时核算基础按照合并报表数据原则上是 否存在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修订)(201211征求意见稿) 第三十一条 母公司向子公司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 全额抵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子公司向母公司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按照母公司对 该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 之间分配抵销。 子公司之间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按照母公司对出售 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 之间分配抵销。
合并报表编制步骤_图文版

合并报表编制步骤一、基础设置:1、财务组织、报表合并范围:2、核算项目:(其中核算内部往来、内部交易的科目挂“客户”、“供应商”辅助核算项目)3、内部客户、内部供应商:(核算内部往来、交易业务时以内部客户、内部供应商为辅助核算)3、需要做内部往来、交易抵销的科目: 内部往来抵销: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付账款 (PRC )未出账单应收账款、已出账单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付账款 (ERP )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PRC 、ERP ) 应收利息〈——〉应付利息 (PRC 、ERP ) 内部交易抵销: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PRC 、ERP ;朗新“主营业务成本”未挂辅助核算项目)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PRC 、ERP )+杭州+天津5、需要做抵销的现金流量项目:(设置报表项目时,将需要抵销的现金流量项目设置为“往来类”)6、报表项目类型:(设置报表项目时,按将生成的报表名称加以区分报表项目)7、报表项目:(1)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A、ERP报表项目B、PRC报表项目(2)损益表报表项目A、ERP损益表报表项目PRC 损益表报表项目(3)现金流量表报表项目(注:其中编码为4019的报表项目总计项公式为:4001+4002+4003+4004+4005+4008+4009+4010+4011+4012+4013+4014+4015+4016+4017+4018)8、取数类型:(报表项目公式Item的取数类型)9、数据集:二、报表模板制作:1、个别报表模板(ERP为国外报表、PRC为国内报表)(注:可把三张主表与抵销表分别编制,这样分别修改较方便,减少已下发模板个别修改均需反分配、反审核的麻烦)A、资产负债表公式:(a) B4=CONCATENATE("单位名称:",getOrgName("","Company"))说明:concatenate( “A”,”B”)---------------------------------连接字符函数;getOrgName(“公司编码”,”组织类型”)-------------获取组织名称,(b) E10=acct("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说明:acct(“①公司”,”②科目及核算项目”,”③取数类型”,”④开始年度”,”⑤开始期间”,”⑥结束年度”,”⑦结束期间”,”⑧币别” )--------------------------------------------------总账科目取数;注:函数仅涉及公司,即可以是一个实体公司,也可以是一个虚体公司,如果不选,则取报表所属的公司。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与技巧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与技巧摘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在进行企业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合并应分为同一控制理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进行考虑。
合并财务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的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均对企业合并问题作了规定,鉴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复杂性,在会计实务中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已成为会计界的几大难题之一,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务,对编制合并报表谈谈自己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一、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分类合并报表是以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名义编制的报表,反映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首先要对其全部子公司根据取得前后的控制关系进行区分,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的编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对该类子公司的合并相对来讲简单,我们一般采用权益法进行合并,也就是说母公司在合并日直接按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合并,并视同该业务在年初就纳入合并范围,即合并日,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以前期间发生的交易,要编制抵销分录,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还要抵消后面发生的。
但在编制合并日资产负债表时需注意:对合并后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是否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产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归属于自己的部分,如有则先进行复核,在复核后将应归为合并方的留存收益进行还原,作调冲分录:借:资本公积(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产前实现的留存收益金额)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合并财务报表的4种方法总结

合并财务报表的4种方法总结关于合并财务报表,视野咨询根据学习经验,总结了四种思路:前三种思路主要是理论,第四种思路是实战演练,也就是针对具体问题,如何进行通俗易懂、庖丁解牛式的分析,然后快速、准确给出结果。
一般情况下,每个公司都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如果几个独立的主体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并不意味着合并的几个主体重新组成了一个全新的主体。
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如吸收合并,还有新设合并。
这两种合并,其合并之前的主体不复存在或者被合并方不再存在。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控股合并,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合并之后,被合并方主体仍然独立存在,并根据控制关系形成控制公司和被控制公司,通俗来说就是形成了母子公司。
母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要编制自己的个别财务报表,也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比如母公司在中国,母公司在中国按照中国的会计准则编制着自己的财务报表,子公司在俄罗斯,子公司按照俄罗斯的相关会计制度编制着自己的财务报表。
但母公司如果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却需要采用中国的会计准则,把不符合中国会计准则的事项或交易调整为适应中国会计准则。
2008年12月23日,中国大陆送给了中国台湾两只大熊猫团团圆圆,实际上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单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中国四川动物园记录了大熊猫少了两只;而中国台湾也记录了大熊猫多了两只。
相关业务对各自双方都产生了影响,但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要抵销这些业务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也就是要抵销内部业务对集团整体的影响。
不管是中国四川少了两只大熊猫,还是中国台湾多了两只大熊猫,相对于中国来说,熊猫还是那两只熊猫。
----本来就是一家子嘛。
这就是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这也是合并作为整体的概念。
当我们面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时候,我们要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因为这些都是集团公司的一部分。
对于集团公司整体来讲,只有一种会计政策,那就是企业集团也就是母公司制定的会计政策,换一句话说,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谁对合并财务报表负责,就以谁的政策为准。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将多个公司或组织的财务报表合并为一份报表,以展示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合并范围: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合并范围。
合并范围包括哪些公司或组织需要被合并,以及是否需要包括其子公司、关联公司或合营企业等。
确定合并范围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
2. 统一会计政策:合并财务报表要求被合并公司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如果被合并公司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需要进行调整,以使其符合母公司的会计政策。
3. 汇总财务信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核心是汇总各个公司或组织的财务信息。
这包括汇总各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在汇总过程中,需要将各个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调整,以消除内部交易和重复计算等影响。
4. 消除内部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如果各个公司之间存在内部交易,需要将其消除,以避免重复计算。
内部交易包括内部销售、内部采购、内部借款等。
消除内部交易的目的是确保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5. 调整合并口径: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各个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调整,以符合合并口径。
合并口径是指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计量方法。
调整合并口径的目的是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6.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通常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等。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进行填报,并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审核合并财务报表:完成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后,需要进行审计。
审计是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以确保报表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审计过程包括对财务信息的抽样检查、内部控制的评估和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等。
总结: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包括确定合并范围、统一会计政策、汇总财务信息、消除内部交易、调整合并口径、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审核合并财务报表等。
如何从净资产合并角度解读财务报表(doc 5页)优选文档

内容提要:合并财务报表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难题,不仅在于其编制方法选择上存在诸多争议,也在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技术层面,即抵消与调整分录的编制,但若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去解读,则问题就会简单得多。
本文拟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分析IAS27与CAS33中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思路。
关键词:净资产合并财务报表抵消调整与个别财务报表不同,合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等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反映资金去向的净资产(资产-负债)与反映资金来源的所有者权益平衡。
合并的基本思路是: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抵消与调整集团内部公司间交易形成的个别报表项目,并入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
个别报表入账分录的格式为:“借:资金去向,贷:资金来源”,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格式为:“借:个别财务报表资金来源的重复或虚增项目,贷:个别报表资金去向的重复或虚增项目”。
一、国际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以下简称IAS27),所有企业合并均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即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按公允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
IAS27中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方法是: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消除集团内部交易,先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期初余额,再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本期发生额。
以实例说明如下:例:2006年1月1日母公司以银行存款100 000万元购买子公司80%的股权。
控制权取得日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35 00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均为20 000万元;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 000万元,其中:股本为90 000万元,盈余公积为2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8 000万元。
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增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期为5年,2006年末合并商誉减值1 000万元。
2006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8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800万元、发放现金股利2 000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合并财务报表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难题,不仅在于其编制方法选择上存在诸多争议,也在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技术层面,即抵消与调整分录的编制,但若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去解读,则问题就会简单得多。
本文拟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分析IAS27与CAS33中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思路。
关键词:净资产合并财务报表抵消调整与个别财务报表不同,合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等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反映资金去向的净资产(资产-负债)与反映资金来源的所有者权益平衡。
合并的基本思路是: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抵消与调整集团内部公司间交易形成的个别报表项目,并入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
个别报表入账分录的格式为:“借:资金去向,贷:资金来源”,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格式为:“借:个别财务报表资金来源的重复或虚增项目,贷:个别报表资金去向的重复或虚增项目”。
一、国际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以下简称IAS27),所有企业合并均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即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按公允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
IAS27中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方法是: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消除集团内部交易,先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期初余额,再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本期发生额。
以实例说明如下:例:2006年1月1日母公司以银行存款100 000万元购买子公司80%的股权。
控制权取得日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35 00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均为20 000万元;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 000万元,其中:股本为90 000万元,盈余公积为2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8 000万元。
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增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期为5年,2006年末合并商誉减值1 000万元。
2006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8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800万元、发放现金股利2 000万元。
2006年母、子公司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见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第二栏、第三栏。
控制权取得日后第一年(2006年12月31日)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如下:控制权取得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35 000-20 000=115 000万元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增值=115 000-(120 000-20 000)=15 000万元,其中:母公司股东享有15 000×80%=12 000万元;少数股东享有15 000×20%=3 000万元。
商誉=合并成本-所购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00 000-115 000×80%=8 000万元,由于IAS27与CAS33均不确认推定损益,所以商誉均为母公司股东享有,少数股东不享有商誉。
(一)子公司期初净资产的并入 1.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调整为复杂权益法控制条件下,母公司个别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是成本法下的核算结果,但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调整与合并是建立在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的基础上,因此,应将母公司个别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项目由成本法调整为复杂权益法。
复杂权益法是一种包含摊销子公司净资产增值因素的、公允价值下的权益法,应调整金额=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差额-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额=(8 000×80%-2 000×80%)-(12 000/5+1 000)=1 400万元,见调整分录①:借:长期股权投资1 400 贷:投资收益1 400 (若调整前期投资收益,则贷记“年初未分配利润”)2.子公司期初净资产的并入集团内部投资与接受投资形成的个别报表项目如下表:母公司个别报表子公司个别报表(账面价值)资金借方: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子公司净资产(各项资子公司净资产(各项资产、去向(复杂权益法)期初数产、负债)期初数(80%+20%)负债)增值(80%+20%)资金贷方:母公司股东权益贷方:子公司股东权益来源各项目期初数(部分)各项目期初数(80%+20%)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集团内部投资,其账面价值部分与80%子公司净资产(各项资产、负债)重复,应将虚拟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值替换(具体化)为80%子公司净资产各项目账面值,并入合并报表;将子公司个别报表上未列入的80%子公司各项净资产增值(含商誉)记入合并报表,因此,按公允价值消除“长期股权投资”,贷记。
80%子公司股东权益是集团内部接受投资,与母公司股东权益重复。
因为80%子公司股东权益是对80%子公司净资产的权益,也就是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值的权益,包含在母公司股东权益中,所以,按账面价值消除80%子公司股东权益,借记。
见抵消分录②A:借:股本资本公积(80%子公司股东权益期初数,账面价值)盈余公积年初未分配利润××资产(80%子公司净资产期初数,增值)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80%子公司净资产期初数,公允价值)20%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无重复项目)并入合并报表,20%子公司净资产增值(不含商誉)记入合并报表。
按账面价值消除20%子公司股东权益,将对20%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权益结转为少数股东权益。
根据实体理论,少数股东权益也是企业集团的股东权益。
见调整分录②B:借:股本资本公积(20%子公司股东权益期初数,账面价值)盈余公积年初未分配利润××资产(20%子公司净资产期初数,增值)商誉贷:少数股东权益(对20%子公司净资产期初数的权益,公允价值)②A、②B可合并为抵消与调整分录②:借:股本90 000 盈余公积 2 000 100 000 年初未分配利润8 000 ××资产15 000 商誉8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 000 (100000×80%+12 000+8 000)少数股东权益23 000 (100 000×20%+3 000)(二)子公司本期净资产的并入 1.子公司本年利润子公司取得收入导致银行存款等资产增加,结转成本导致库存商品等资产减少,发生费用导致银行存款等资产减少或预提费用等负债增加,期末结转后,本年净利润导致净资产增加。
集团内部投资收益与本年利润形成的个别报表项目如下表:母公司个别报表子公司个别报表(账面价值)摊销子公司净资产增值资金借方: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子公司净资产(各项资借:××费用(80%+20%)去向(复杂权益法)本期数产、负债)本期数(80%+20%)资金贷方:投资收益贷方:子公司本年利润(各项贷:××资产(80%+20%)来源(复杂权益法)收入、费用)(80%+20%)商誉(80%+20%)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账面价值),即80%子公司本年利润;母公司来源于投资收益的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数(账面价值),即子公司来源于本年利润的80%净资产本期数,应将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数及其投资收益的账面价值替换(具体化)为8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各项收入、费用),因此,按公允价值消除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数及投资收益(见抵消分录③A);按账面价值并入8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记入因80%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而减少的资产及增加的费用(见调整分录③B),也就是按公允价值并入与记入8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
③A:借:投资收益(80%子公司本年利润,公允价值)贷:长期股权投资(8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公允价值)③B:借:××费用(80%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贷:××资产商誉按账面价值并入2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无重复项目)、记入因20%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而减少的资产及增加的费用(见调整分录③C),也就是按公允价值并入与记入2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
按公允价值转出子公司本年利润中少数股东应享净利,增加少数股东权益(见调整分录③D)。
③C:借:××费用(20%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贷:××资产商誉③D:借:少数股东损益(20%子公司本年利润,公允价值)贷:少数股东权益(对2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的权益,公允价值)③A、③B、③C、③D可合并为抵消与调整分录③:借:投资收益 3 000 (8 000×80%-12 000/5-1 000)少数股东损益1 000 (8 000×20%-3 000/5)贷:长期股权投资3 000 少数股东权益1 000 借:××费用4 000 贷:××资产3 000 (15 000/5)商誉1 000 2.子公司分配股利集团内部分得股利与分配股利形成的个别报表入账分录如下表:母公司个别报表子公司个别报表资金去向借方:银行存款借方:利润分配—应付股利(80%+20%)资金来源贷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本期数贷方:银行存款(80%+20%)子公司分配股利导致净资产减少(银行存款减少或应付股利增加)。
从企业集团角度看,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不存在投资与接受投资,也就不存在建立在投资基础上的分得股利与分配股利,所以母公司没有因投资分得股利而冲减投资,只是收到存款;子公司也没有因接受母公司投资而对其分配股利,只是支付存款,因此,消除母公司因分得股利而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借记;消除80%子公司分配股利,贷记,并入80%子公司净资产减少数。
见抵消分录④A: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应付股利(“应付股利”项目对应的账户是“利润分配—应付股利”,以下同)子公司对少数股东支付存款也不是分配股利,但少数股东从子公司拿走存款,减少属于少数股东的净资产,应冲减少数股权,因此,消除20%子公司分配股利、冲减少数股权,并入20%子公司净资产减少数。
见抵消分录④B:借:少数股东权益贷:应付股利④A、④B可合并为抵消分录④:借:长期股权投资1 600 少数股东权益400 贷:应付股利 2 000 3.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不影响净资产,但由于80%子公司本年利润已作为投资收益由母公司提取盈余公积、20%子公司本年利润已转作少数股权不提取盈余公积,所以消除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
抵消分录⑤:借:盈余公积800 贷:提取盈余公积800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见下表。
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CAS33)及相关的企业合并准则,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即子公司净资产及其所有者权益按其原账面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