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配平_百度文库.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经典版.

降低3 ×2
化合价降低的N 原子为2个
对于部分反应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先配平化合 价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系数,然后再将化合价未变的的 原子或(原子团)数加到有关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化学 计量数上,最后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
例:配平以下方程式
Zn+HNO3—Zn(NO3)2+NO↑+H2O
请在配平以后检查: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临泉县第一中学 代培培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1.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被还原 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化合价的升降
3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电子的转移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类型
1、分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C+HNO3—NO2↑+CO2↑+H2O Cu+HNO3—Cu(NO3)2+NO↑+H2O
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遵循什么规律?
答:得失电子数相等
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 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0e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氧化剂:KMnO4 还原剂:HCl
配平步骤
1.标变价 2.列变化 3.求总数 4.配系数 5.细检查
2、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如:KClO3—KCl+O2↑
3、歧化与归中反应: 如:S+KOH—K2S+K2SO3+H2O K2S+K2SO3+HCl—S↓+6KCl+H2O
问: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转移有 什么关系?口诀是什么?
• 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 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 • 升失氧,降得还,要问剂,恰相反。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方 程 式 的 配 平
一、配平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升、 降总数相等。 二、一般步骤:1、标明化合价的变化; 2、乘上最小公倍数(即系数O3+( 2)H2O=(5)NO+( 3)H3PO4
5×3
3×5
0
+5
+2
+5
练: 0 +5 +4 +2 3 Si+ 4 HNO3+12HF= 3 SiF4+ 4 NO+ 8 H2O
P4O+ 21/4 Cl2 3/2 P2Cl5+POCl3
五.由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化为最简单的 整数比
4P4O+21Cl2
练习
6P2Cl5+4POCl3
(x-1) 2O (3x+1) _Na2Sx+______NaClO+_____NaOH (3x+1) (2x-2) x _Na2SO4+_____NaCl+____H
4×3
3×4
三、注意:1、隐系数,即分子中的原子个 数。应乘上化合价完全变化且变化程度一致 的物质分子中的隐系数;并将系数先配在乘 了隐系数的物质分子前面。 1× 2 × 5 例: 2KMnO4+16HCl= 2MnCl2+ 2 KCl+ 5Cl2 5×2 + 8 H2O
+7 -1 +2 0
练1: 4 Zn+ 10HNO3= 4 Zn(NO3)2+ 1N2O+ 5H2O
二.根据相等的条件列出等式 注意:在设定化学计量数时用过的条件不能 再用。 2a=5b+(4-2b)*3 (Cl原子守恒) 4-2b=1 (O原子总数相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有变化的一类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基本反应之一。
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步骤1、一般方法:从左向右配.
2、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即
⑴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⑵始态终态变化的总价数= 变化×系数
注:假设以上变化均以正价表示,其中(b-a)×(d-c) 为最小公倍数.
⑶将上的系数,分别填在还原剂和氧化剂化学式的前面作为系数;
⑷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⑸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例1、C + HNO3(浓)- NO2 + CO2 + H2O
分析:⑴标变价
C(0) + HN(+5)O3(浓)- N(+4)O2 + C(+4)O2 + H2O
⑵找变化
始态终态变化的总价数= 变化×系数
⑶求总数
1 × 4 = 4
⑷配系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对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基本步骤是: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再根据反应的类型找出相应的方法:如歧化型(cl2+naoh→nacl+naclo3+h2o)用逆向配平法;归中型(反歧化型)(ki+kio3+h2so4→i2+k2so4+h2o)用正向配平法等。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则是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原则,表现为化合价降低总数和升高总数相等。
配平三原则:
1、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维持不变;
3.电荷守恒:离子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配平基本方法:化合价滑行法
1、标价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2、列于变化:列举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3、求总数:将化合价升高数和化合价降低数的最小公倍数定为电子转移总数。
依据电子守恒,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4、分体式系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换成等号。
5、细检查:利用守恒三原则,检查是否配平
任何的水解还原成反应方程式,分体式平时都必须严苛的经过这些步骤,特别就是最后的检查一定必须存有,以保证恰当!
当然,仅仅通过一两个练习就想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多找些例子勤加练习!。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是化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是为了在反应方程式中平衡原子数量和电荷,并确保质量守恒的过程。
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中都会遇到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见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个物种失去电子被另一个物种接受,这个过程被称为氧化,而接受电子的物种则被称为还原。
一个化学反应中发生氧化和还原的物种被称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1.方法一:使用电子法配平电子法是氧化还原反应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之一、在电子法中,我们会为氧化剂和还原剂中的原子分配电子。
当我们找到一个数目相等的异电或同电子时,我们就可以将该数目的原子和电子消去。
2.方法二:使用半反应法配平半反应法适用于在反应中有多个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情况。
在半反应法中,我们首先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离,然后为每个半反应中的原子分配电子。
然后,我们将这两个半反应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反应方程,并平衡电子和原子数。
3.方法三:使用氧化数法配平氧化数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氧化数来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在氧化数法中,我们给反应中的每个原子一个氧化数,并在反应之前和之后计算每个原子的氧化数差异。
然后,我们通过改变系数来平衡反应方程。
这些方法通常结合使用,以确保反应方程平衡。
下面是一个例子,展示了使用这些方法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步骤: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2.分配氧化数和电子3.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氧化和还原状态4.编写半反应方程式5.平衡原子数和电荷6.合并半反应方程式并平衡反应方程式需要注意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可能会涉及到复杂的数学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测试不同的系数来平衡方程,并使用代数技巧来简化计算。
总结起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是化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通过使用电子法、半反应法和氧化数法等方法,我们可以平衡反应方程式,确保质量守恒,并获得正确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氧化还原配平

3 H2P+t4Cl6 + 4 +N2O↑ + 8 H2O
4 3
3 4
比较两边H、O原子个数不等,可见生成物
中含有H、O元素,再比较反应物比生成物
多8个O、16个H,故知生成物为H2O,水的 系数为8。
【例5】配平下列方程式
+2
6 Fe2+ + 12 3
+1
3 ClO- + 3 2 3
H2O —
+3
(3)KMnO4 + HCl —— MnCl2 + KCl + H2O + Cl2
二、配平的方法和技巧
2、零价法: 适宜于还原剂中两种元素价态难以确定但均属 于升高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3】 Fe3P+ HNO3—— Fe(NO3)3+ NO+ H3PO4+ H2O
【练习3】配平下列方程式
FeS2 + O2 —— Fe2O3 + SO2
(3)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 电子,则生成水的 质量是_______。
【例1】配平下列方程式
①S十HNO3 — H2SO4+NO2+H2O
②H2C2O4+ KMnO4+ H2SO4— CO2+ K2SO4+ MnSO4+ H2O
【练习1】配平下列方程式
① KMnO4 + K2S + H2SO4 —— MnSO4 + K2SO4 +H2O ② K2S + HNO3 —— KNO3 + S + NO + H2O
【练习4】配平下列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化学中重要的一步,它可以使得化学反应方程式符合守恒原理,即化学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
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有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方法。
一、半反应法半反应法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最常用的配平方法。
它基于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失去的电子数目相等原理,将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按照氧化和还原两个方向进行配平,并在两个方向上达到电子数目相等,最终得到平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如,下面是钾过氧化物和硫酸的氧化还原反应:K2O2 + H2SO4 → K2SO4 + H2O2首先,将反应中涉及到的原子离子的氧化态列出:K2O2:K+1 O-1(较稳定的离子态是O-1)H2SO4:H+1 S+6 O-2可以发现,反应中涉及到的氧化态种类有两种,即O-1和O-2。
因此,我们需要先将两个离子态配平,使得它们之间的氧化态相同。
首先考虑氧化的部分,也就是钾过氧化物与硫酸之间的反应。
考虑通过添加一些电子使得反应中的氧化态达到平衡,即:这样,氧化的部分中涉及到的氧化态已经平衡了,但是电荷并不相等。
为了使得电子数也相等,我们在两个反应物的左右分别乘以对方所产生的电子数,即:最终,通过半反应法我们得到了平衡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二、氧化数法氧化数法也是一种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它是通过对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原子离子的氧化态进行修改来实现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目的。
具体来说,它可以通过修改原子离子的氧化态来平衡相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符合守恒原理。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 Cu + HNO3 → Cu(NO3)2 + NO 中,我们可以通过修改Cu 和NO 的氧化态来平衡两边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u:0 → +2HNO3:+5 → NO:+2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这种方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氧化态种类较多时,效果较明显,但需要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阶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好这一部分知识十分重要。
一、配平原则(1)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3)电荷守恒:离子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二、配平步骤(1)标变价:标明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2)列得失:列出化合价的变化值(3)求总数: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4)配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5)查守恒:检查质量与电荷、电子是否分别守恒三、配平技巧(1)逆向配平法: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或某物质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可用逆向配平法,即选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基准物来配平(一般从反应物很难配平时,可选用逆向配平法)。
此处我们使用P4和CuSO4的反应作为例子:该反应的氧化剂是P4、CuSO4,还原剂是P4,以反应物作基准求得失电子数比较困难,但是氧化产物只有H3PO4、还原产物只有Cu3P,所以以H3PO4和Cu3P作基准物容易求得失电子数。
Cu3P中Cu为﹢1价,P为﹣3价,由P4、CuSO4生成Cu3P,化合价总的降低6;由P4生成H3PO4,化合价升高5,则Cu3P与H3PO4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6,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为:因此各物质前的系数需再乘以4,最终结果为:(2)双向配平法:当遇到一种物质中的变价元素未完全发生变价时,可以进行双向配平。
此处我们使用Cu2S和HNO3的反应作为例子:Cu2S中Cu为﹢1价,S为﹣2价,生成物中Cu为﹢2价,S为﹢6价,化合价总的升高10;由HNO3生成NO,化合价降低3。
因HNO3中N元素未全部得电子,以Cu2S和HNO3为基准求得的系数不是最终的系数,此时应以Cu2S与NO为基准,则Cu2S与N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0,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为(3)巧令化合价法: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时,先令其均为零价或其他常见的化合价(总的化合价之和为微粒所带电荷数),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一. 教学要求: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被氧化)和还原(被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氧化能力)和还原性(还原能力)、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2. 能用正负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并能规范地表达。
二. 教学重点、难点: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依据和配平步骤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
三. 教学过程:引言:今天,我们学习一种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新的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
提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根据什么特征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参加反应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即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即共用电子对的偏向),其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依据1.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必相等。
2.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必相等。
(二)配平步骤1. 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并标出氧化和还原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标好价);2. 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列变化);3. 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总数);4. 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配系数)。
说明:初学者必须按照这四步认真完成。
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剂:1. 物质具有氧化性的一般规律(1)非金属单质和金属阳离子一般都具有氧化性。
如:_ '(2)组成化合物的元素中,价态高的元素一般具有氧化性。
如.■ ■'v-.'i -:厂八二.r;(3)凡在分解过程中,有氧放出的反应物均具氧化性。
如:卤素的含氧酸、过氧化物、硝酸盐等。
2. 氧化性强弱的规律:(1)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与其元素的非金属性是一致的。
如.Si< P < S <C C 7> H F >/(2)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对应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减弱而增强如:同周期" •,同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1■(3)同一种元素所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如:(4 )对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含氧酸及其盐,热稳定性越差,氧化性越强。
如: HCiO L HC® JICiO. HCIOWg MQ© MCfQ. ME热稳定性减弱,氧化性强。
(5)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如.'■ ■ '亠:X -■二了护「:::巴耳启(6)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越易发生,则氧化性越强如.+ 4心t CL ^2H.OIK^nO.十16//C/= 2A r C/+ 2 AfnCA 十5CL□ +8/^0 0^2CL□十1 1 J二.还原剂:1. 金属单质,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一般具有还原性。
X、_V J. (S s'、门、如:2. 组成化合物的元素中,价态低的一般具有还原性。
如:―' '■3. 非金属的氢化物一般具有还原性。
如.2网+心=足+ 6 HC!.影响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因素:1.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上左、下右可反应”隔之愈远愈易行”2. 浓度的影响浓度越大,氧化性愈强。
如浓、稀''''''的氧化性3. 酸、碱条件影响(//*) Mn t M H/ *4儿伽呻中性M OT J W/J就性Mit t A//;4. 温度的影响Kl^fnO. \ A I JJ -+Vn+ V/zi【典型例题】[例1]3Cu+ ((5 + 2)咖QI 轉)■ 3Of(A!C\) + 22/01Tg C-^+2 ■亦I卍是晏引吩蹄也是曙蚊乩再-勲+Je | X2 甄匕一还產的配平累铀1.g +2尽&二见0+話g:用皿xi也趴3 - 2 0 - 2? X22.厂2KCtO3M J)O2 2 KCl+ 3O aCi +5-^-1 # 220 -2^0 +2ex23.2KAJnO」+ 16/Zt7(;?c) 2KC!卜2;V/n£72+ 5TA □ +fe//20A^/Jr 4 7 —> + 22Clt -1-^06 FeS04+ K, Cr O f4-7 //. S04= 3 F© (SOJ、+ Cr?(S04 , + K. S04+ 7 // (7 4.5+ 0,^2 比 Q ■ 4 Fe( 0H\ 戈4-14M7「2KC 事2CrC! . + 7H.O+ 3「人6.7$ NQ.4 "J 曲6 •忖0R.V// 4 3CA = 6 NIL Ci* A\ 8.3甩。
+ 10 HNO J M) = + NO dHg9.2F^ + Ch- :!/>" +10.4 w4 1 】q 川‘ 2 g G+ 850[例2]INa O, +2CO2二2\a:CO, + O1ANNQgg +2ILQ-2” 23S^ 6 KOH = 2K:S+ & 型4- 3 H. O£: 0 t -2 + 2e x 2S:0 —+4 —4(A x ICA + 20*厂=cr + CJO~ 4 H.Q【模拟试题】1.M'川、3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宀FKf、\ C1.■2 FtCl,.2F^Cf.+ 2/C/ = 2 Ac€7 + 2 AC/ + /,2.有反应、厶,由此判断氧化剂由强到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混和后,加入’一\(1)若反应后有"剩余,则一定无,可能有。
(2)若反应后有R剩余,则一定无,可能有。
(3)若反应后有1剩余,则一定无,可能有。
(4)若反应后有「人剩余,则一定无,可能有。
2S【试题答案】1.2.3.( 1) (2)(3) ' " ( 4)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课.知识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方法""型参加的反应(1)零化合价法月貝丄+ = H, + H ,6 + TV。
if ()分析:配平时先设A和B的化合价为零价”配平时最终结果: 1 , 28, 2, 3, 28, 8分析:在有机物中,一般来说, H 为 价,O 为 价例2:D -1 二戸T 心得一 匚 -配平时最终结果: 14, 1 , 20, 28, 2, 3(2)整体配平法 一一’ 型离子参加的反应分析:配平时将' 中3个「’看作一个整体参与反应・ ,失,:■'■ ■. ':'得.一 -i配平时最终结果:5, 1, 48, 15, 1, 24(3 )凑数法:FcSO i =0, + SO 、+ O ;例4:—— 1分析:配平时,先将’" 的系数定为1,则' 就为 ,'‘’也为1,再根据O 原子守恒,1为「。
最后方程式的两边 -,则最后结果为:4, 2, 4 , 1(4)表观化合价法 一一有机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C 丿扎寸 KMnO , >//, sa, ■ CJIO. »例5:— K.SO.卜 \fnSO, +H.0分析:xl失弭x 2 2Ke貨阮3■卡<4・厂"Q 失4c?- x 51' . i 得-最后配平结果:5, 4, 6, 5, 4, 2, 6(5 )特殊反应的特殊方法:K、(y、a + KJO. + KI = K、CrO」+ 打例6:—分析:•:T -无变价I : ■得二I : ■ ” 失.在配平" ''和"’'前面系数时,由于K、;、O数目相互影响的原因,不方便配平。
可以设:''——r - ——「,则有= b廿=3h ■ 2fi ft - 6最后的配平结果:3,1,5,6,32.氧化还原反应的传递关系氧化剂(A)+还原剂(B)=还原产物()+氧化产物(,3)例7:根据下列反应:⑺、' 匚' 茫.口 -一芒勺.伫2FeCf.4 1H1 = IFeCi^ 4 ^HC!+ 匚iFeCf:+ 璋HNQ, - IfeCi+ NO、、小NO,).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分析:因为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
第一个反应中'' ■';第二个反应■Hif A斤\第三个反应,用” > “°,综上,还原性顺序比伦> 1:'用、3.氧化还原反应的变化规律(1)邻位转化规律:当氧化剂为弱的氧化剂,以及不足量的氧化剂时,还原剂只变成其相邻价态的化合物。
(还原剂同前)如:心彳=斥* // .2—SO - 3E+ 2//?O(2 )跳位转化规律:当氧化剂为强氧化剂或过量的氧化剂时,还原剂变成比其相邻价态更高的化合物。
如「•和浓’•‘ 反应://. V+ H、SO,(氓)=Si+2^0(^滋)H.S+ 3H.SOA浓〕工450, +4乩/过hhA M 1 ■■A打厂厲过最)十fhSO,三4总丄+4//, (9(3)互不换位规律: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 可被浓’ 干燥而不反应。
和’不反应。
(4)两边转向规律: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当遇到了更强的氧化剂时它作还原剂,遇到更强的还原剂时它作氧化剂。
如:例8: - • ■'浓度为0.05mol/L '- 恰好与-■浓度为0.02mol/L ' '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亠 &B.C. ''D. 0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原则。
设还原产物中Cr为••价,则:24nrf x 0.05nx?/ / f «(6- 4)= «0,02 wwf / i x (6- n)x2n = 3例9:38.4gCu和适量浓HNO3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S.P.T),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 .0 x 10 '血%】E WC 2.2 x 10 ■山D2.4M IG 仃皿刈分析:HNO3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有两个:(1)成盐而生成''';(2)氧化剂作用。
对于生成的22.4mL气体(S.P.T)不知是NO还是NO2,但这并没有关系,因为根据N原子守恒有:叩刀(气体)4 »10 y10 "L64^ /TW/ 122冲£丿叶#-2.2 «1()' /1W选C。
【模拟试题】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氏心 V/?O; + = Fc u+ A/川丄 + CO.□ t H、O1 _ 二_____ +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_____ -P+ CuSO, + //:O=CH. - CH. + KMQ』K. SO X+ M^SO, + HCOOH + J/.OA 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