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晏婴晏子辞千金,历史典故,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是后人
晏子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重点实词
齐习辞者也:
熟练 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王曰,何坐?: 犯罪 酒酣: 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 吏二缚一人诣(yì )王: 到(尊长那里去) 叶徒相似: 只 寡人反取病焉: 辱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
1、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 写的?
把握文章内容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
出使 请,邀请
因为
身材矮小
设置
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
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
接待宾客的人
更道,从大门入。
改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动词,派 遣 名词,使者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
回答 张开 mèi衣袖 帷幕
其来也,
臣
请缚
一人
回答 介词,相当 他,代 于“于”, 晏婴 在
回答君王 请求 “一个人” , 时的谦称, 省略量词。 我
过王而行。 王曰,
经过
何为
者也?
“为(wé i)何”, 的(人) 干什么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
偷盗
坐盗。”
“坐何”,犯了什么罪 古今异义词,犯罪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
酒喝得很高兴
吏二
“二吏”的倒装, 两个官吏
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
到
曷为者也?”
i,做 的人 “曷”通“何”,什 Wé 么。 “为曷” ,干什么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犯偷窃罪 看着
“齐人固善盗乎?”
本来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离开座位 回答 代词,这样的事,指下文晏子所讲的橘化为枳
燕子春秋·晏子辞千金原文

燕子春秋·晏子辞千金原文《晏子辞千金》原文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晏子方食,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译文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到来,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使臣没吃饱,而晏子也没吃饱。
使臣回去后,把事情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说:唉!晏子的家真的像这样穷!我却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齐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租,请他用这些金子供养宾客。
晏子没有接受。
齐景公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的行为),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有衣服可以穿,有饭可以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把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聪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
《橘逾淮为枳》

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 àn )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 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h ān ),吏二缚一人诣(y ì)王,王曰:‚缚者曷(h 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hu huáái )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y é)?‛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 ī)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了这消息后,对身边的左右大臣、侍卫们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楚国,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好呢?‛左右的大臣回答说:‚在晏婴来的时候,请允许臣等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经过,这时候,大王您就问‘他是什么人?’‛。
臣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您问:‚他犯了什么罪?‛臣回答说:‚他犯了偷盗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
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什么人,犯了什么罪?‛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擅长偷盗吗?‛晏子起身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出生成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树,橘树和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
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可是进了楚国就偷盗,可是进了楚国就偷盗,可是进了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了嘛?‛楚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原文

原文折叠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折叠其实: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真实情况。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
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
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春秋》简介

《晏子春秋》简介《晏(yàn)子春秋》(又名晏子使楚)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晏子,名婴。
《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问上下、杂上下)不完全真实,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
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
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70年代之间,国学大师吴则虞先生曾写过《晏子春秋集释》,认为《晏子春秋》的作者是淳于越。
历史上《晏子春秋》的版本有如“四部丛刊”印本、铁剑铜琴楼藏本等版本。
《晏子春秋》由于其思想非儒非道,所以,自古以来不太为人重视。
但是,深入其中,细心阅读,就会有不少收获。
此书因不是秦人所作,在秦始皇看来当然是离经叛道之作,所以也在禁毁之列。
中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
这部书详细地记述了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贤相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趣闻,215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晏子形象。
这部书的语言简洁明快,幽默风趣。
人物对话富于性格特征,特别是洋溢于人物语言中的幽默感,不但使故事意趣盎然,而且增加了语言的辛辣和讥讽。
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一些寓以生活哲理的比喻,后来成为独立的语汇或成语。
六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本中就有一篇课文《橘逾淮为枳》(第二十九课)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课文《晏子使楚》。
初二语文 第二单元复习

翻译家、记者。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 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 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 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 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 索。 • 2、《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 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 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 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3、《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 中国人民的骄傲》,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 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 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 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 8、《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 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 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 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 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 4、《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 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
• 5、《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 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 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 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 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该诗表现诗人雨 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 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国学:晏子辞景公之赐

国学:晏子辞景公之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晏子辞景公之赐一次,晏子正在家里吃饭,景公派遣的一位使者正好前来,晏子见他还未吃饭,便将自己的饭食分给使者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
五年级晏子使楚知识点

五年级晏子使楚知识点《晏子使楚》是五年级语文中的一篇经典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要点。
以下为大家详细梳理:一、文学常识1、出处《晏子使楚》出自《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是后人搜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2、作者作者不详。
3、晏子简介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
春秋后期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二、生字词1、生字晏(yàn)淄(zī)敝(bì)淮(huái)枳(zhǐ)贼(zéi)2、词语理解(1)使:出使。
(2)敝国:我国。
敝,谦辞,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3)左右:文中指近侍。
(4)何以:用什么(办法)。
(5)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6)诣:到……去。
(7)曷:同“何”,什么。
三、重点句子1、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体现了晏子的机智和勇敢,他巧妙地利用逻辑推理,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他。
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通过先抑后扬的方式,表面上是在为难,实际上是在讽刺楚国是下等国家,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以柑橘因水土不同而变化为例,巧妙地反击了楚王对齐国人的污蔑,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婴-晏婴晏子辞千金,历史典故,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是后人
中文名,晏子辞千金。
类型,典故。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类别,古文典故。
出处。
晏子。
名婴。
字平仲。
汉族。
春秋时齐国山东夷维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思想家。
外交家。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
晏婴其貌不扬。
齐灵公二十六年晏弱病死。
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晏婴历任齐灵公。
齐庄公。
齐景公三朝的卿相。
辅政长达50余年。
周敬王二十年。
晏婴病逝。
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
行补三君而不有。
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
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
能言善辩。
善于辞令。
使楚时曾舌战楚王。
维护国家尊严。
内辅国政。
屡谏齐君。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
又坚持原则性。
出使不受辱。
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
将其比为管仲。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以生活节俭。
谦恭下士著称。
当任期间。
其主齐灵公。
齐庄公。
齐景公都信于他。
甚是睿智。
爱民。
不辱使命;为春秋时期的人才之一。
其封地为晏城。
在今山东省齐河县晏城镇。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予观古人尚哲简戆。
因事蝉脱。
如季札。
蘧瑗。
晏婴。
乐毅之流。
皆值祸难飘然。
有以自立。
”。
使者不饱。
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
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
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
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
以
君之赐。
泽覆三族。
延及交游。
以振百姓。
君之赐也厚矣。
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
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
是臣代君君民也。
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是为筐箧之藏也。
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
退得罪于士。
身死而财迁于它人。
是为宰藏也。
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
一豆之食。
足于中。
免矣。
晏婴”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
不辞而受。
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
圣人千虑。
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
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
齐景公派使臣来到。
把食物分出来。
给使臣吃。
使臣没吃饱。
晏子也没吃饱。
使臣回去后。
把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这样穷!我不了解。
这是我的过错。
”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
(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
晏子没有接受。
多次相
送。
最终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
由于您的赏赐。
恩泽遍及父族。
母族。
妻族。
延伸到朋友。
并以此救济百姓。
您的赏赐够丰厚了。
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人这样说。
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
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
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
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
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
得到君主的厚赏。
在朝外。
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
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
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
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有衣穿。
有饭吃。
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
接受了并没有推辞。
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
圣明的人考虑多了。
也难免会有失误。
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
也有可
取之处。
想来这是管仲的错。
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
注释。
方:正。
正在。
至:到。
反:同“返”。
返回。
回去。
言:说。
嘻:叹词。
表示惊叹。
过:过失。
交游:交朋友。
进:入朝为官。
退:不做官。
食:吃。
豆:古代一种食器。
亦:也。
市租:税租。
以:用。
再拜:拜两次。
表示十分恭敬。
泽。
恩泽。
是:这。
臣:臣子。
代:代替。
君:君主。
民:人民。
致:拿。
奉:送给。
辞:推辞。
族:家族。
交:交往。
“之”字多义分食食之:代词。
这里指“食物”言之公:代词。
这里指“晏子家贫穷”这件事寡人之过:的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指财物婴闻之:这样的说法通假字反:通“返”。
返回。
振:通“赈”。
救济。
分析。
《晏子辞千金》侧重表现晏子的“德”。
此篇以记言为主。
虽有叙事。
但婉转晓畅。
在汩汩滔滔的思辨中折射出人
物的心灵之关。
全文也可分两段。
第一段写晏子辞“千金”的原委。
开头通过晏子“分食食使者”的简短场景。
写出晏子清贫如洗的家境。
景公之叹表明晏子的清贫是由来已久。
且一直瞒着不让人知道。
突出了晏子的俭朴力行与含辛茹苦的一贯作风。
这是晏子辞“千金”的缘起。
景公“致千金与市租”。
“三致之”。
晏子“终再拜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