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中医基础学历年简答题总结.

南医大中医基础学历年简答题总结.
南医大中医基础学历年简答题总结.

简答题:

中医基础:

导论

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的重要典籍。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人,自然,社会)、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3.病、症、证的概念和关系。辨证论治的含义和关系。

病---疾病的名称。

症----症状和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

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

2.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映疾病某一阶段或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

3.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

过程,包含,相关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最终判断为某种证型。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辨证----论治的前提、依据。

论治----辨证的目的,辨证的检验。

阴阳五行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概念是什么?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

对立:阴阳的属性相反。制约: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相互制约。

互根: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互用: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消长:是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

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2.如何划分阴阳。阴阳盛衰有哪几种,概念是什么?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5云外上文明)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阴阳偏盛:阴或阳任何一方高出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阴阳偏衰: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3.五行的特性及相互关系。

特性(木火土金水,直言价格润)

1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

2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3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 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

5 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

相互关系

1.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相克、制化

2.五行的生克异常:相生异常;相克异常,相乘相侮。

藏象学说

心:主血脉,主藏神。心合小肠,在体和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肺:主气、司呼吸,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主升清,主统血。合胃,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促进消化,疏调情志,调节生殖功能),主藏血,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课上讲的愤青与肝癌的例子),在液为泪;

肾:主藏精(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主水,主纳气,合膀胱,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液为唾

1.对“心主血脉”的理解。

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2.肺的生理功能及其含义。

1.肺主气、司呼吸

2. 肺主通调水道

3. 朝百脉、主治节

3.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含义。

脾运化食物,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输布,而这又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4.肾主水功能的具体作用。

摄入人体的水液,下达于肾后,肾中阳气对其进行升腾气化。

一方面其清者、精者重新上输于脾肺,参与体内津液的流布循环。

另一方面其浊者、废者则生成尿液,下送膀胱贮存,适时排出。

5.肝主疏泄对情志的影响。

1.肝主疏泄,气血正常运行,情志活动正常。肝失疏泄,情志活动异常。

2.疏泄不及,性情抑郁。

3.疏泄太过,急躁易怒。

6.六腑各自的生理特点。

胆:贮存和排泄胆汁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传化糟粕

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通行元气,总司脏腑,和运行水液

7.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及病理联系。

心肺,气与血

心脾,血液的生成、运行

心肝,维持血液运行正常,维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

心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火不亢,肾水不寒)

肺脾,气的生成(肺吸纳,脾运化),水液代谢(肺宣降通调,脾运化、输布)

肺肝,调畅全身气机

肺肾,水液输布与排泄,呼吸运动

肝脾,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肝之疏泄与脾之运化互相协调促进

肝肾,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阳协调

脾肾,脾的运化与肾精、肾阳的相互依存;后天与先天之本;协调水液代谢

气血津液

1.气是怎样生成的,有哪些生理功能?

人体之气由先天之精气、后天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

功能

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

2.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功能各是什么?

元气: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

宗气:推动肺的呼吸;注入心脉,助心行血

营气:化生血液,营运血液,营养全身

卫气:防御功能,温煦作用,调节作用:

3.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过程,其功能是什么?

生成:在脾的主导下,由胃、大小肠参与共同完成。

输布:虽与五脏皆有关,但以肺、脾、肾和三焦为主。

排泄:由肺、肾、膀胱、大肠等脏腑共同完成。

功能

滋润营养

化生血液

调节阴阳夏:汗多尿少,冬:尿多汗少

排泄废物汗尿

4.气与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盛行设在阳

生,行,摄。载,养。

5.血与津液的关系?什么是津血同源?

二者同属于阴,均属液态物质,均有滋润和营养作用。

血行于脉中,渗于脉外便化为津液。津液渗于脉中,即成血。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津血同源”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故言津血同源。

病因病机

1.痰饮的致病特点有哪些?企业光多面绅士

(1)阻滞气血运行

(2)影响津液代谢

(3)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

(4)易扰乱神明

(5)舌脉表现出湿的特点

2.六邪致病特点

风轻扬开泄,善行易变,主动,为百病之长 4

寒阴邪,凝滞,收引

暑炎热,升散,夹湿

湿重浊,粘滞,阴邪趋下

燥干涩(伤津,伤肺阴)

火炎热灼燔(阳邪,炎上,伤津耗气,生风,动血,扰心神,致肿疡)

中医诊断

望神

1、何谓神、得神、假神?

神: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得神:精充气足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之象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2、少神与失神如何鉴别?

少神失神

精神不振,健忘困倦精神萎靡,神识不清

面色少泽面色晦暗

目光呆滞,动作迟缓目暗睛迷,动作失灵

少气懒言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

倦怠乏力肌肉松软形体羸瘦

脏腑功能虚弱脏腑精气衰竭

精气受损正气大伤

3、如何判断假神?

神志不清---精神转佳

面色晦暗---颧红如妆

瞳仁呆滞---目光浮露

语言断续---语声清亮

不思饮食---饥不择食

4、何谓神乱?如何鉴别癫、狂、痫证?

神志错乱,神志失常

癫——文痴。精神痴呆,淡漠寡言,喃喃自语,哭笑无常——痰蒙心窍。

狂——武痴。狂躁不安,疯狂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少卧不饥,妄行不休——痰火扰心。

痫——癫痫。羊癫风。肝风夹痰。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辩证

八纲辨证

1.表里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含内设买

寒热内脏证候舌象脉象

表证同见不明显少变化浮

里证单见明显多变化沉

半表半里交替明显多变化弦(疟疾)

2.试述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7病理神气胀痛、热寒舌脉冰晶杖热汗舌脉

1.病理特点:实证新病,体强病急。虚证久病,体弱病缓。

2.精神气息:实证兴奋,声高息粗。虚证萎靡,声低息微。

3.胀满疼痛:实证胀满持续,疼痛拒按。虚证胀满时减,疼痛喜按。

4.热象:实证壮热或身热、恶热。虚证微热或五心烦热

5.寒象:实证恶寒,手足不温。虚证畏寒肢冷。

6.舌象:实证舌质老,苔厚腻。虚证舌质浮胖娇嫩,苔少或无

7.脉象:实证有力。虚证无力

3. 试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汉口面四边设卖

4.如何鉴别亡阴证与亡阳证?韩四面买齐

亡阴亡阳

汗出:汗热而黏,如珠如油冷汗淋漓,清晰如凉

四肢:身体灼热或四肢温和肌肤不温或手足厥冷

面色:面赤颧红面色苍白

脉象:细数或急微欲绝

其他:神烦躁扰,皮肤皱瘪神倦淡漠,呼吸气微

5.如何鉴别阴虚证与阳虚证?

望诊:面白暗淡,神倦乏力,身重思卧,舌淡苔润。面红颧赤,神燥不安,口渴唇燥,苔黄。燥裂

问诊:畏寒怕冷,喜暖不渴,食少乏味,便溏溲清。发热恶热,喜凉口干,心烦躁扰,便秘尿少。

切诊:脉沉迟细弱。脉洪数滑实。

脏腑辨证

1.肝血虚和肝阴虚有何异同

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

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中药:

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判藜芦。

2.七情

单行独参汤

相须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相使黄苓、茯苓补气利水

相畏半夏畏生姜

相杀生姜杀半夏

相恶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乌头反贝母

3.五味

酸收敛固涩五味子

生津乌梅

苦泻下大黄

燥湿黄连

坚黄柏坚肾阴

甘补人参补气虚

缓甘草缓拘挛

和甘草和诸药

辛散麻黄

行桂枝

咸软坚鳖甲

泻下芒硝

4.四气

寒热温凉

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主要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5.升降沉浮

上下里外

顺病位逆病势

内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

内科护理学试题 (专业(类)日午考)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40 = 40) 1.肺炎球菌肺炎的特征性表现是( B ) A.寒战高热 B.铁锈色痰 C.呼吸困难 D.咳嗽 E.胸痛 2.控制哮喘慢性炎症最有效的药物是( A ) A.糖皮质激素 B.茶碱 C.白三烯调节剂 D.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E.β2受体激动剂 3.大咯血病人最重要的护理是( D ) A.吸氧 B.心理安慰 C.禁食 D.维持呼吸道通畅 E.卧床休息 4. 哮喘病人禁忌用的药物是( C ) A.地高辛 B.苯海拉明 C.普萘洛尔 D.氨茶碱 E.维生素C 5.休克型肺炎的首选治疗是( A ) A.补充血容量 B.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C.糖皮质激素应用 D.防治并发症 E.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6.休克型肺炎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重点观察( C ) A.CVP B.脉搏 C.血压 D.心率 E.尿量 7.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 E ) A.消化道传播 B.尘埃传播 C.空气传播 D.体液传播 E.飞沫传播 8. 诊断成人肺结核最可靠的依据是( D ) A.血沉增快 B.胸片有渗出性阴影 C.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D.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 E.低热、乏力、咳嗽、盗汗 9.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 D ) A.发热 B.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C.乏力 D.反复肺部感染 E.胸痛

10.COPD输氧宜选择( B ) A.低流量高浓度 B.低流量低浓度 C.高流量低浓度 D.高流量高浓度 E.中流量高浓度 11.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压力负荷)过重的是( C )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甲亢 1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 A ) A.身体下垂部位首先出现 B.颜面部首先出现 C.一定伴有胸水、腹水 D.为非凹陷性水肿 E.为渗出性水肿 13.洋地黄中毒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C ) A.恶心、呕吐 B.视力模糊 C.心律失常 D.黄视绿视 E.头晕头痛 14.心绞痛的最主要原因是( E ) A.主动脉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心动过缓 D.心动过速 E.冠脉管腔狭窄和痉挛 15.脉搏短绌常见于( B ) A.窦性心动过缓 B.心房颤动 C.心室颤动 D.房室传导阻滞 E.阵发性心动过速 16.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 B ) A.主动脉瓣 B.二尖瓣 C.肺动脉瓣 D.三尖瓣 E.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 17.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止使用( E ) A.吗啡 B.利多卡因 C.硝酸甘油 D.阿司匹林 E.地高辛 18.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 C ) A.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B.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 C.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D.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E.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 19.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损害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 A.胃酸 B.胃蛋白酶 C.非甾体类抗炎药 D.粗糙饮食 E.幽门螺杆菌感染 20.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是( B )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柳氮磺胺吡啶 C.前列腺素 D.甲硝唑 E.阿莫西林 21.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 A.上消化道出血 B.肝昏迷 C.肝肾综合征 D.感染 E.肝癌

中医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相须和相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相使是指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有不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相须和相使均可提高疗效,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在相须的配伍中,药物之间是平等、并列关系;而在相使的配伍中,药物之间是主辅关系,辅药为增强主药疗效而设。 2、【参考答案】由于胆在解剖形态上亦属于空腔器官,在其生理功能上亦有助于传化水谷,且附于肝之短叶间,与肝之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所以说胆为六腑之一。因胆贮藏的胆汁为清净之精汁,不藏水谷,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与一般的六腑又有所不同,故又属奇恒之腑。 论述题: 1.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 2.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分)。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

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2分)。 2.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1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1分);②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1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1分);③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1分)与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1分)。 简答题: 1.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 2.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 3.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4.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分)。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分); 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分)。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4.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小分子蛋白(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绝大对数近距离发挥作用。

临床诊断学考试重点

二、各章重点(按照课件顺序) (二)发热: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得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热型及其临床意义(选择或者名解,要注意写“此种热常见于……”) (1)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得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与伤寒高热期。 (2)弛张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与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型: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型: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 (5)回归热: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周期热,霍奇金病。 (6)不规则热:指发热得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2呼吸困难病因分析(只记病因即可)。“三凹征”必考,肺性呼吸困难临床分类(类型、特点与病因) (1)病因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液性 (2)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呼气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干啰音,常见于哮喘。 混合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吸气都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变浅,听诊肺常有呼吸音异常,可有病理性呼吸音,常见于广泛肺实变与肺间质病变以及阻塞性肺气肿。 3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得三大特点,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酸中毒性大呼吸得常见两个疾病。 (1)左心衰竭呼吸困难特点 △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 △仰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回心血量↓、膈肌位置↓)→强迫体位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时迷走兴奋性增高,冠脉收缩,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卧位,膈肌上移,肺活量减少; 卧位,静脉回流量增多,肺淤血加重。 (2)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 (3)酸中毒性大呼吸(Kussmaul呼吸):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思考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急性左心衰引起。机制①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下降→心功能下降②回心血量上升→肺淤血加重 5咳嗽得音色等(选择题,老师尤其提到“金属音”),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与红砖色痰(这两个老师没提,顺带瞧瞧吧) (1)音色:指咳嗽时声音得色彩与特性①嘶哑:声带炎症或肿瘤等②犬吠样:会厌、喉部病变或气管受压③金属音调样:纵隔肿瘤、主动脉瘤、肺癌④微弱:极度衰竭或声带麻痹 (2)性质: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金葡菌)、灰绿色/红砖色痰(克雷伯杆菌)

内科护理学简答题

1、肝硬化的病因? 答:(1)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2)慢性酒精中毒(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4)胆汁淤积(5)肝静脉回流受阻(6)遗传代谢性疾病(7)工业毒物或药物(8)自身免疫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9)血吸虫病(10)隐源性肝硬化 2、肝硬化的并发症? 答:(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最常见并发症(2)感染(3)肝性脑病:为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4)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5)原发性肝细胞癌(6)肝肾综合症(HRS)(7)肝肺综合症(HPS)(8)门静脉血栓形成 3、肝硬化并发症:感染? 答: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并发感染。有腹水的患者常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SBP是指在无任何邻近组织炎症的情况下发生的腹膜和或腹水的细菌性感染,是肝硬化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短期内腹水迅速增加,体检发现轻重不等的全腹压痛和腹膜刺激征。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部分患者上述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表现为肝功能迅速恶化,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可诱发肝性脑病。 4、肝硬化并发症:肝肾综合症(HRS) 答:HRS是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肾衰竭,但肾脏本身并无器质性损害,故又称功能性肾衰竭。主要见于伴有腹水的晚期肝硬化或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HRS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和血肌酐升高,稀释性低钠血症,低尿钠。其发生常有诱因,特别是SBP。5、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HRS诊断的新标准? 答:(1)肝硬化合并腹水(2)血肌酐升高大于122umol/L(3)在应用白蛋白扩张血容量并停用利尿剂至少2天后血肌酐不能降至133umol/L以下,白蛋白推荐剂量为1g/(kg*d),最大可达100g/d(4)无休克(5)近期未使用肾毒性药物(6)不存在肾实质疾病 6、肝硬化并发症:肝肺综合症(HPS) 答:肝肺综合症是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低氧血症,主要与肺内血管扩张相关而过去无心肺疾病基础。临床特征为严重肝病、肺内血管扩张、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度增加的三联征。晚期肝硬化患者常有轻度的低氧血症,主要与大量腹水导致膈肌抬高所引起的呼吸障碍有关,但当动脉氧分压明显下降而排除了相关的心肺疾病时应考虑HPS。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尤以立位时加重。其诊断依据为:立位呼吸室内空气时动脉氧分压<70mmHg或肺泡-动脉氧梯度>20mmHg,特殊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内血管扩张。本症无有效治疗,预后差。 7、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原因? 答:(1)残存肾单位减少,肾脏对钾的排泄降低(2)应用抑制肾排钾的药物如螺内酯、ACEI (3)摄入钾增多或输库存血(4)代谢性酸中毒 8、肾性贫血的原因? 答:(1)主要是肾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铁的摄入减少,叶酸缺乏(3)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失血或频繁的抽血化验(4)肾衰时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5)体内缺乏蛋白质(6)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等 9、急性肾衰竭的并发症:高钾血症。 答:血钾超过6.5mmol/L,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增宽等明显变化时,应予以紧急处理,包括:(1)10%的葡萄糖酸钙10~20ml稀释后静脉(5分钟)缓慢注射(2)11.2%乳酸钠或5%的碳酸氢钠100~200ml静滴,以纠正酸中毒并同时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流动(3)50%葡萄糖溶液 50ml加普通胰岛素10U缓慢的静脉滴注,可促进糖原的合成,使钾离子向细胞内移动。 10、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各是什么? 答:毒蕈碱样症状(M样症状):出现最早,主要表现是平滑肌和腺体兴奋,表现为恶心、呕吐、多汗、流涎、大小便失禁、心跳变慢、瞳孔缩小、咳嗽,甚至肺水肿。烟碱样症状(N 样症状):表现为横纹肌兴奋,引起肌纤维颤动,而后肌力减退和瘫痪。如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心律失常。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 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 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 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 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 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 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 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 部位反复刮动,使其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 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 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 空气,形成负压,使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煎药加水方法 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 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2、中草药中毒 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②补体调节蛋白 ③补体受体 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 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 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 经典途径: 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 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 旁路途径: 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 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 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 MBL (凝激素)途径: 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 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

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 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 C1q 与激活物( IC )结合后,顺序活化 C1r 、 C1s 、 C4 、C2 、 C3 ,形成 C3 转化酶( C4b2b )与 C5 转化酶( C4b2b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5 、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 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 C3a 、 C4a 、 C5a 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水肿; 趋化作用: C3a ,C5a 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6 、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 C4b 、 iC3b 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C3a C5a C567 具有趋化作用。 7.简述I g生物学功能。 一、V区功能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放射痛(radiating pain):又叫牵涉痛,脏疼痛引起身体体表的疼痛,脏痛觉信号传入相应的脊髓节段,该节段支配的身体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特点是疼痛明显,有压痛、感觉过敏。 2、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在心搏停止5~10s后出现晕厥,停搏15s以后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见于最严重的心源性晕厥。 3、Horner征: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4、奔马律: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5、Austin-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 6、肠源性青紫症: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而出现紫绀。 7、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以两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这种体委可使胸廓辅助呼吸肌易于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8、移动性浊音:腹部查体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是发现有无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腹水1000ML以上。 9、脉搏短绌:心率大于脉率的现象,血液不足以充盈血管,见于房颤等心律失常。 10、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1、黄疸(Jaundice):是由于胆色素代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在17.1~34.2μmol/L,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12、潮式呼吸(cheyne-stokes):-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损伤(脑皮质水平)。 25、间停呼吸(Biots呼吸):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见于颅压增高,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大脑损害(延髓水平)。 1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和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14、泊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泊油。 15、Kussmaul呼吸:严重的代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的呼吸,此因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下降,通过肺脏排除CO2,进行代偿,以调节细胞外酸碱平衡之故,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这种深长的呼吸~ 16、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流从左心室流入左心房,因而二尖瓣脱垂的患者同时伴有收缩晚期杂音,它合并收缩中、晚期喀拉音称为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7、二尖瓣脱垂:由于在房室瓣在收缩中、晚期脱入左房,瓣叶突然紧或其腱索得突然拉紧产生震动所致。 18、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累死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19、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L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重,而酶活性急剧下降,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凶险。 20、文氏现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的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 到一个P波后脱漏1个QRS波群,漏博后房室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增强,之后又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

内科护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模拟测试(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以下各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绝对卧床休息B少食多餐,不宜过饱C减少或停止探视 D预防褥疮,每两小时翻一次身 2、下列哪项不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A高血压B高脂血症C吸烟D体育运动 3、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A窦房结B房室结C房室束D普肯也纤维 4、心源性水肿最常见的病因是 A左心衰B右心衰C原发性高血压D心包炎 5、洋地黄制剂最适用的心力衰竭是 A心衰伴心房颤动B二尖瓣狭窄伴肺淤血 C主动脉瓣狭窄伴肺淤血D心包积液伴体循环淤血 6、原发性高血压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遗传B肥胖C摄盐过多D病毒感染 7、最有助于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查是 A胸部拍片B心电图C血培养D心脏彩超 8、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是 A咳嗽B呼吸困难C乏力D少尿 9、以下不符合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的是 A P波消失 B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C 心室率可规则也可不规则 D 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10、急性胃炎病人饮食护理不正确的是 A病初2天内暂禁食B强碱所致者可服牛奶 C强酸所致者可服蛋清D吞咽疼痛可用地卡因喷雾 11、消化性溃疡好发部位 A 十二指肠球部B十二指肠升部C十二指肠降部D十二指肠横部 12、治疗原发性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是 A化学抗癌药物治疗B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C 生物免疫治疗 D 放射治疗 13、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在出血后进行 A 24—48小时 B 48—72小时 C 2小时 D 12小时 14、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感染 B 原发性肝癌C肝肾综合征D上消化道出血 15、在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中,非免疫因素主要包括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 B 高脂血症

《中医学基础》复习题

一、X型题 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 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 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 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 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没有五行配属 E.实而不满 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 A.化火 11.湿郁 C.痰郁 D.食郁 E.血瘀 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 A.肝 B.胃 C.脾 D.肺 E.心 二、填空题 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______及其_______。 2.精气乃气中之_______,是生命产生的__________。 3.血为气母的意义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血液正常循行需要气的_______和_________两者的协调平衡。 5.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 7.六淫中,________每多挟湿,_______易生风动血。 8.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_______和阴阳相互转化。 9.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一般多表现为________,痛处_______,拒按,多夜间益甚。10.正气与邪气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11.肺主治节,指肺有治理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生理功能。12.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姓名: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C ) A.E受体 B.IgG 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E )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C )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D )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D ) A.C1q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B )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 D.能结合补体 E.能促进吞噬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C ) A.肿瘤的诊断 B.肿瘤的治疗 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 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E )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D ) A.IL-6受体、IL-2受体 B.IL-2受体、IL-4受体 C.IFN-α受体、IFN-γ受体 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 ) A.经遗传而获得 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 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D ) A.H链和L链均不同 B.V区不同 C.L链不同 D.H链不同 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诊断学考试重点

诊断名词解释: 1.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在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可见呼吸肌 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3.莫非氏征(Murphy):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 缓慢吸气,宰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见于胆囊炎。 4.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想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 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想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已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 5.主诉: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主 诉必须包括症状、部位、时间。 6.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见于肝硬化。 7.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 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8.周围血管征:由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组成,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 进等。 9.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等。 10.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电压≥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见于右心房肥大,肺心病等。 11.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组成,见于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等。 12.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见于左室肥厚等。 13.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4.三凹征: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 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 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当伴随出现发绀、双肺湿罗音和心率加快时,提示左心衰竭。 15.眼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 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16.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发生机制是由于 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只有在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有效刺激呼吸中枢,进入到下一个呼吸周期。 17.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缘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 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减弱或消失):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增强):1、肺泡内有炎症侵润,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阻塞)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症侵润并于胸壁粘连时,则更有利于声波传导, 使语音震颤增强。(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 18.胸骨角: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 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19.开瓣音:是舒张早期血流自左心房快速流人左心室,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又突然停止,引起瓣叶 张帆性振动,产生拍击样声音。提示二尖瓣轻、中度狭窄,瓣膜弹性和活动性较好,常用来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参考条件。二尖瓣严重狭窄、瓣膜钙化或伴有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则开瓣音消失。20.管样呼吸音:指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区听到支气管呼吸音。1.肺组织实变,见于肺炎实变期;2.肺内大

内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内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A)。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B、蒲肯野纤维 2、由于心排血量突然下降出现的晕厥称为(B)。 A、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B、阿-斯综合征 C、休克 D、预激综合征 3、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限制铀盐摄人、运动等,其适用于(A)。 A、全部高血压病患者 B、轻度高血压病患者 C、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D、高血压病的预防 4、大咯血病人发生窒息时,首要的护理措施是(A)。 A、维持气道通畅 B、输血 C、吸氧 D、止血 5、支气管哮喘重度急性发作期患者使用药物不正确的是(D)。 A、雾化吸人——2激动剂 B、静脉滴注沙丁胶醇 C、雾化吸人抗胆碱药 D、吸人倍氯米松气雾剂 6. 脑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C)。 A 多于安静状态下起病 B. 多无意识障碍 C. 脑膜剌激征明显 D. 脑脊液正常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最典型的面部表现是(C )。 A. 瘁疮 B.湿彦 C . 蝶形红斑 D. 紫癫 8、我国最常见的贫血是(C、)。 A、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9、最常见的导致甲亢的疾病是(B)。

A、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结节 B、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 C、甲状腺癌 D、队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亢 10、与原发性肝癌发病最密切的因素是(B) A、肝硬化 B、病毒性肝炎 C、寄生虫 D、引用水污染 11、确诊消化性溃殇出血最可靠的方法是(D) A、胃液分析 B、钡餐透视 C、便潜血 D、急诊胃镜检查 12、蛋白尿是指(C)。 A、成人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50ml B、成人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00ml C、成人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l D、成人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200ml 13. 女性,24 岁,突然出现尿频尿痛进而发热,化验尿常规蛋白C+) ,红细胞5 -- 7 个/ HP ,白细胞2 0 -- 3 0个/ HP。诊断为急性肾孟肾炎,感染途径考虑(B )。 A、血行感染 B、上行感染 C、淋巴道感染 D、直接感染 14、再障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C)。 A、网织红细胞减少 B、肝脾淋巴结不肿大 C、骨髓增生不良 D、红细胞减少 15、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B)。 A、DIC B、血小板减少 C、纤维蛋白溶解 D、小血管被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 16、关于Graves病,描述错误的是(B)。 A、20-50岁女性显著高发 B、与遗传无关 C、抗甲状腺药物是基础治疗 D、本病有三种转归 17、糖尿病饮食治疗下列哪种是正确的(A)。 A、无论病情轻重都需饮食治疗 B、病情轻可以不用饮食治疗 C、有并发症者不用饮食治疗 D、用药治疗时可以不用饮食治疗 18、理化因素中毒的毒物吸收入血液后,代谢毒物的主要器官是(A) A、肝脏 B、肠道 C、肾脏和肺脏 D、肾脏 19、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B)。 A、脑动脉炎 B、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C、脑动脉瘤 D、脑血管畸形 20、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B、)。 A、高血压 B、闹动脉粥样硬化 C、脑动脉炎 D、红细胞增多症 二、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