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原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

冬阳童年骆驼队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骆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
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赏析《冬阳·童年·骆驼队》语言完整版

•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 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 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 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 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赏析《冬阳·童年·骆驼队》 语言完整版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了这题目,请你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 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 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 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 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 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 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 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 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童年的幼 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 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 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林海音写过的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

林海音写过的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的。
部分原文如下:
童年冬阳骆驼队
林海音
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
拉骆驼的摘下了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童年冬阳骆驼队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童年冬阳骆驼队
“成天见不着人,系个铃铛,有人走近了就知道有骆驼来了。
”父亲告诉我。
但是为什吗要系铃铛呢?我还是不懂。
冬天过去,春天的故事结束了。
冬阳也离我远去,冬阳下骆驼队缓缓离去,又见冬阳却不见骆驼队。
童年的记忆里,冬阳总是和骆驼队一起出现。
如今,又见冬阳却不见骆驼队了。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件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 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下掉下 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 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 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 我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你 这孩子!”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 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 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
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 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 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 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 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 也不会再做了。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 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下掉下 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 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 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
——
Hale Waihona Puke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
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 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 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 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 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
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 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 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 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 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及原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的特点及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骆驼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骆驼队的景象。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骆驼的特点及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图片资料:骆驼队、骆驼的生活场景等。
3. 黑板、粉笔。
4. 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骆驼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骆驼的了解。
(3)简介课文作者及课文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骆驼的特点、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等。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补充,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以“我眼中的骆驼”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3. 家长协助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延伸1. 开展“骆驼知识知多少”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了解骆驼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骆驼养殖场,亲身体验骆驼的生活。
3. 邀请有关专家到校进行骆驼知识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骆驼。
五年级下语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注音

dōnɡyánɡ·tónɡnián ·luòtuo duì冬阳·童年·骆驼队luòtuo duìlái le,tínɡzài wǒjiāmén qián 。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tāmen pái lièchénɡyìchánɡchuàn,chén mòde zhàn zhe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děnɡhòu rén men de ān pái 。
tiān qìyòu ɡān yòu lěnɡ,lāluòtuo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de zhāi xiàle tāde zhān mào,tóu shànɡmào zhe rèqì,shìyìɡǔ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bái sède yān,rónɡrùɡān lěnɡde kōnɡqìzhōnɡ。
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bàbɑzài hétājiǎnɡjiàqián 。
shuānɡfēnɡde tuóbèi shànɡ,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měi pǐdōu tuózháo liǎnɡmádài méi 。
lāluòtuo de shuō,tāmen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拉骆驼的说,他们cónɡmén tóu ɡōu lái,tāmen héluòtuo,shìyíbùyi bùzǒu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lái de 。
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统编版教材部编版(共张PPT)

交流一: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统编版教材部编版(共张PPT)
作者简介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 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 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 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 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 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 在北京长大。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 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统编版教材部编版(共张PPT)
我默默地想,
慢慢地写,
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我默默地想,
慢慢地写,
我是多么想念
,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我默默地想,
慢慢地写,
我是多么想念
,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我默默地想,
慢慢地写,
我是多么想念
,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林海音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 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 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 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统编版教材部编版(共张PPT)
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统编版教材部编版(共张PPT)
我会读
毡帽 卸煤 沙漠 交错 幼稚 驼绒 想念 系铃铛 寂寞 夹袄 袍子 傻事
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统编版教材部编版(共张PPT)
毡卸咀嚼 漠寞袄袍傻
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统编版教材部编版(共张PPT)
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统编版教材部编版(共张PPT)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 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 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原文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
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
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
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
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
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