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获奖优秀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赛课一等奖)ppt课件

( 其 一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第四步 1.从何而归? 官场生活-喻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情境复原
尘网樊笼 情-厌恶悔恨
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归隐田园的意向。
3.归向何处?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法]点拨法 启发法 【学法】诵读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题眼:“归” 。
明确: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为何而归? 归
归去如何?
第三步
诵读感知
1、声情并茂自读; 2、听录音,感受名家诵读; 3、挑战名家,分享文本体验。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归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园 田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居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恬静 幽雅 空阔 朦胧。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 “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归园田居公开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27/38
• 2.善用比喻
•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表示 对其厌恶
• “羁鸟”、“池鱼”自喻,表示渴求 摆脱束缚紧迫心境
• “旧林”、“故渊”比喻乡土田园生 活,表示对其喜爱之情
• 形象贴切,诗歌感情色彩浓厚
28/38
• 自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 园乐趣。然而书香门第出来陶渊明毕竟不是稼穑好手,“ 垦荒南野际”辛勤也未必能使他过上衣食无忧小康生活。
1/38
2/38
3/38
世外桃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4/38
• 陶渊明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 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他们过着一 个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生活,这个充满人 情温暖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理想国,不 过,这美好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 ,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居处是 怎么样呢?
品中统计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瓦尔登湖
畔度过一段隐居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
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他向我们提醒出一个人
类与自然完美融合新型生活方式。
34/38
霍乐威尔田园真正迷人之处,在我看是:它遁隐 之深,离开村子有两英里,离开最近邻居有半英 里,而且有一大片地把它和公路隔开了
2、“爱丘山”、“ 守拙”表示 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对田园生活向往
15/38
3、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 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
27/38
• 2.善用比喻
•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表示 对其厌恶
• “羁鸟”、“池鱼”自喻,表示渴求 摆脱束缚紧迫心境
• “旧林”、“故渊”比喻乡土田园生 活,表示对其喜爱之情
• 形象贴切,诗歌感情色彩浓厚
28/38
• 自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 园乐趣。然而书香门第出来陶渊明毕竟不是稼穑好手,“ 垦荒南野际”辛勤也未必能使他过上衣食无忧小康生活。
1/38
2/38
3/38
世外桃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4/38
• 陶渊明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 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他们过着一 个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生活,这个充满人 情温暖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理想国,不 过,这美好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 ,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居处是 怎么样呢?
品中统计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瓦尔登湖
畔度过一段隐居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
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他向我们提醒出一个人
类与自然完美融合新型生活方式。
34/38
霍乐威尔田园真正迷人之处,在我看是:它遁隐 之深,离开村子有两英里,离开最近邻居有半英 里,而且有一大片地把它和公路隔开了
2、“爱丘山”、“ 守拙”表示 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对田园生活向往
15/38
3、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 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
归园田居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活动要求:
1.运用不同颜色笔圈画出重点、难点、疑惑点 。 2.生生讨论,生生互评,如有质疑、驳斥、补充另加3分。 小组展示要求:2人配合(B展示,A讲解),时间2分钟书写工整,声音洪亮,讲解清楚,知识点 准确。
点评小组及标准
讲解小组 1 2 3 4
点评小组 2 3 4 1
6分
5分
点评标准
1、书写工整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 其 一 ︶
读诗文,看主人。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归隐初期1、对世俗认 识2、田园风光3、闲 适心境
盛唐时代1、诗人应邀 而来2、描绘沿途风光 3、宾主畅谈农事4、 寄情来年重阳
1、黄昏时分田园景物2、 诗人所感
描写对象 情与景 抒情效果 人生追求
自身生活环境
友人居处描写
普通农家生活描写
情景并重(情景情) 情景合一,情在景中 先景后情,写景为主
令人欣喜愉快
2.深品其味植诗心
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 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 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 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 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
拟归园田居
经年访桑梓,临风得陶然。 一夕脱尘网,毋须忧黎元。 树李西窗下,听雨廊垂檐。 起灶积薪炭,枕香五谷填。 期颐享永寿,总角戏堂前。 淇奥数君子,高眇自朝烟。 神道乃相合,罔极通淳元。 鸡鸣动飞鸟,白云在远山。 俚语虽难晓,盛情不须言
归园田居公开课课件

而 不 可 即 的 时 候 , 会 有 烦 恼
当 这 追 求 如 夜 空 中 的 星 斗 可 望
人
的
一
生 总 是 在 不
教 师 寄 语
断
的
追
求
,
6
初读诗歌 理解大意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z拙hu归ō 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yìn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ài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 (1)性本爱丘山 (本性) ? (2)守拙归园田 ( 固守节操 )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 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系田园
失去自由。 身在宦海 心 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生 活情景的句子?试作简 要赏析。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
拓展——
• 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 中国文人
• 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
• 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
• 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
• 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 、海瑞、袁崇焕
• 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 明、王维
思考:
从上述古代文人的遭遇中你发现了什么? 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将如何选择自己的
———《桃花源记》
文学常识
1.陶渊明,又名 陶潜 , 字 元亮 , 东晋 (朝
归园田居PPT优秀课件

——张铨锡
陶渊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
——鲍鹏山
著名学者看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
本课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岸边周围十余亩的田地,弥望的是绿油油的稻田。一片榆树柳林,翠绿垂条地掩映着八九间草房组成的一个小院落。小院的前面,是一行行的桃树、李树,正是繁花盛开的季节,红白相映,俨然又一个世外桃源。
01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02
写作事例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请从诗中找出描述他归隐之后生活的诗句及蕴含作者情感的词语。
4、归去如何?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里”的缘故。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何而归?
品诗意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东晋官场:门阀森严、政治腐败,勾心斗角,钻营取巧 尔虞我诈,阿谀奉承
诗人希望能保持真诚率直,淳朴的本性,士 人的操守和尊严。
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 的迫切心情。
3、归向何处?
八月里,在轻柔的斜凤细雨暂停的时候,这小小的湖做我的邻居,最为 珍贵,那时水和空气都完全平静了,天空中却密布着乌云,下午才过了一 半却已具备了一切黄昏的肃穆,而画眉在四周唱歌,隔岸相闻。这样的湖 ,再没有比这时候更平静的了;湖上的明净的空气自然很稀薄,而且给乌 云映得很黯淡了,湖水却充满了光明和倒影,成为一个下界的天空,更加 值得珍视。
有时我徜徉到松树密林下,它们很像高峙的庙 宇,又像海上装备齐全的舰队,树枝像波浪般 摇曳起伏,还像涟漪般闪烁生光。
更加美丽的香章像蝴 蝶或贝壳点缀在树根, 在那里淡红的石竹和 山茱萸生长着,红红 的桤果像妖精的眼睛 似地闪亮,蜡蜂在攀 援时,最坚硬的树上 也刻下了深槽而破坏 了它们,野冬青的浆 果美得更使人看了流 连忘返
陶诗的“人性之光”
拓展——
• 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 中国文人 • 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 • 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 • 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 • 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 、海瑞、袁崇焕 • 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 明、王维
古代文人的可悲命运——
归 园 田 居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 节操。 荫:名词用作动词,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 虚室:空室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陶渊明是谁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田园诗的始祖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 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 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 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 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 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决裂;对 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练习册P95 7.8.9
课外拓展 •饮酒 •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田园
思考:诗人笔下的田园生 活是怎样的呢?请找出相 关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人笔下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所 称道,试对其做赏析。
诗人笔下的田园景物有何特点呢?描写角度有变 化吗?描绘成一幅怎样的图画?运用了怎样的表 现手法呢? 方宅 草屋 静 远 近景 近 榆柳 桃李 动静 结 结合 村庄 炊烟 远景 合 动 有声衬无声 狗吠 鸡鸣 (视听结合) 描绘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 白描
霍乐威尔田园的真正迷人之处,在我看是:它的 遁隐之深,离开村子有两英里,离开最近的邻居 有半英里,并且有一大片地把它和公路隔开了 它的田舍和棚屋带有 灰暗而残败的神色,加 上零落的篱笆,还有那 苹果树,树身已空,苔 藓满布,兔子咬过,可 见得我将会有什么样的 一些邻舍了,但最主要 的还是那一度回忆,还 记得我曾听到过一头家 犬的吠声。
讨论: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 面现实,不思进取;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 我本性的皈依,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 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陶渊 明的选择是否值得赞赏?
观点一 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 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陶渊明辞 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 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 渴望自由的道路。我们应像他那样,淡泊名利,不 随波逐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诗歌总结
诗歌叙述了诗人回归田园的原因,细致生动地描 绘了平静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 厌恶,回归田园后悠闲欣喜和对自然的热爱。诗 歌语言明白清新,质朴自然。诗人营造了一种宁 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 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 完美的艺术境界。
• 苏轼: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 ;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 苏轼: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 元好问《论诗绝句》:一语天然万 古新,繁华花落尽见真淳。
• 瓦尔登湖(Walden Pond)位于美国 麻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郊,湖 的四周青山环抱,碧绿清澈的 湖水倒映着树木丛林的倩影, 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亨利· 大卫· 梭罗是19世纪美国作家及自然主义者。 他倡导返璞归真的生活,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之后,独 自一人在瓦尔登湖居住了三年,创作出《瓦尔登湖》。 作品中记录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 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 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他向我们提示出 一种人类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新型生活方式。
要么变节,要么屈节; 要么毁没,要么埋没。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 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仿写
课堂练习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是 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
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
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 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 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
“归园田居”:
回到园田生活,
析结构
诗歌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进行构思?
“归” 诗歌围绕归字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品诗意 1.从何而归?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久在樊笼里,……
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写出 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充满束 缚的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写出了作者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反思和深沉的悔 恨。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品诗意
4、归去如何?
※找出写作者回归田园后感受的诗句。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安逸、闲适、自由、 平静、喜悦
诗歌结尾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相呼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是点 题之笔,又与诗人在官场的痛苦形成对比, 表现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和欢喜。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陶渊明
明作者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352 或365年—427年) •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先生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 主,千古隐逸之宗”
早年:大济苍生 晚年:归隐田园
中年:误入歧途
• 陶渊明的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渊明 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当时东晋政治 日益腐败,统治阶段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 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 流合污。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令才八十三天,一日郡 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 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萧统《 陶渊明传》)即日解印,离职回乡。这年他才四十一岁 。从此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 三岁时贫困而死。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 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
品诗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品诗艺
(1)比喻 如诗人自喻为一只久在笼中的鸟,用“尘网”“樊笼”比 喻庸俗、黑暗的官场。这些比喻贴切形象,能加深读者对 诗歌的理解。 (2)白描 诗人描绘的田园生活,幽雅、闲适,南野、草屋、榆柳、 桃李远村、深巷、狗吠、鸡鸣,好一派田园风光,有远有 近,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生机盎然。 (3)对比 诗人将隐居的田园生活与官场环境进行对比,写人时把 “适俗”与“守拙”进行对比,写鸟时将飞翔与四于“樊 笼”进行对比,写鱼时将游于“故渊”与困于池中进行对 比。通过这些对比,诗人将自己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情 感生动而又自然地表达了出来,突出了返归田园的喜悦。
有色,宁静、闲适、恬淡的 田园生活图画。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作者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从远近、动 静、视听等不同角度简笔勾勒田地草屋、 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的景象, 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安宁自然田园生 活画,表现作者回归田园后的内心的闲 适、自在、愉悦之情。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 传统技法,作为一种 表现手法,是指抓住 事物的特征,以质朴 的文字,寥廖几笔就 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 写手法。与细节描写 相对的艺术手法。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
,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 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朗读课文
注意字词读音,思考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诵读感知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zhuō jī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y ìn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ài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fán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