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球头销台架试验标准讲解

汽车球头销台架试验标准讲解
汽车球头销台架试验标准讲解

前言

本标准以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前提,在立足市场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指定的。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规定。

本标准由XXXX机械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XXXX机械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机械有限公司

标准起草人:XXX

汽车球头销台架试验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公司悬架使用的球销节(以下简称“球销总成”)的有关台架试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公司的所有汽车悬架球销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合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用本标准。

GB/T 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JIS K 6301 硫化橡胶的物理试验方法

3 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使球销总成的性能、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的试验方法标准化,以便得到评定质量的统一方法。

4 试验种类

(1)摆角试验

(2)力矩试验

(3)刚度试验

(4)挤压和拉伸强度试验

(5)球头销静态强度试验

(6)疲劳强度试验

(7)工作温度下的耐磨持久性试验

(8)高温下的耐磨持久试验

(9)耐泥水持久性试验

(10)防尘罩耐臭氧试验

(11)防尘罩低温试验

(12)防尘罩耐热性试验

(13)防尘罩拉伸强度试验

5 试验的一般条件

试验条件一般适用于上面列举的所有试验,内容如下;

(1)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2)试验件应固定在刚度足够大的装置上,这样才不会消弱试验目的;

(3)安装夹具的形状应不影响试验目的;

6 球销总成试验方法

6.1 摆角试验

这个试验是测量球销的工作摆角,按如下方法进行

6.1.1 试验装置

如图1所示,把销总成安装在试验夹具上

6.1.2 试验条件

测量方向:如图1所示,使球头销铅垂直立,沿A方向和A方向垂直的B方向进行测量。

.

图1

6.1.3 试验步骤

利用如图2所示测量仪器确定摆角。

摆角是最大可以摆动的角度,在这个角度范围内,球头销不与任何零件相抵触

图2

6.1.4 测量项目和记录(见图3)

摆角是机械上能摆动的角度

6.2 力矩试验

该试验是用来测试球销总成转动和摆动力矩,其方法如下。

6.2.1如图3所示,把球销总成安装于夹具上,固定时应保证安装防尘罩的公称尺寸,利用扭力计或其它任何能满足6.2.2规定的测量要求的测量仪器测量力矩。

注:球销总成和夹具的配合公差请具体协商确定

图3

图4

6.2.2 试验条件(表1) 测量项目

转向力矩(N ·m )

摆动力矩(N ·m )

测量方法

在±40°范围内或在最大转向角度

之间往复运动,转动时应使球头销铅垂向上,如图3所示

根据实际摆动方向,测量摆动角度,摆动角度根据实际工作角度确定

实车上作用的静荷载 通常不加载静载荷进行试验,如有必要加载,需要双方协定

测量速度 3(°)/s ~18(°)/s

气温

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试验,如有必要,也可在低温(-40℃~30℃)和高温(+70℃及其以上)下进行试验。(需要在恒温箱内放置24小时后进行试验)

注:当对车轮施加静载荷时,在球销总成上便施加了轴向的拉伸或压缩载荷

表2球销间隙力矩对照表

球直径 种类 轴向 间隙 轴向 加载力

径向间隙

径向 加载力

旋转和摆动力矩

启动力矩

23

1 0.1 ±400 0.15 ±2500

0.5~3

2 0.15 0.

3 25 1 0.12 ±1000 0.2 ±3000 1~

4 ≤

2

0.15 0.3 27

1 0.1

2 ±1000 0.25 ±4000

1~5

2

0.15

0.35

30 1 0.15

±1400

0.28

±5000 1~5 ≤2 0.2 0.35

32 1 0.15

±1400

0.28

±5000 1~6 ≤2 0.2 0.35

35 1 0.15

±2000

0.32

±6000 1.5~6 ≤2 0.2 0.4

40 1 0.15

±3000

0.35

±9000 2~10 ≤2 0.2 0.45

6.2.3 试验步骤

测量前使球头销摆动到最大角度五次和五次正、反向旋转360°。然后把球头销时效24小时以后测量启动力矩和工作力矩。接着又使球头销摆动到最大摆角五次和正、反向转动360°五次。然后测量启动力矩和工作力矩。

6.2.4 测量项目和记录

a)与6.2.2有关(测量方法和测量速度)的试验条件;

b)启动力矩-摆动曲线图5(注1)

c)启动力矩;

d)工作力矩最大、最小值和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2](注2)

注1:当从扭力扳手上直读取力矩值时,可省略该项测量。

注2:使用扭力扳手测量时,可取稳定的数据作为平均值,而最大、最小值的测量可以省略

图5 力矩-角度曲线

6.2.5 测量结果判定依据

启动力矩:满足表2规定力矩转动力矩:满足表2规定力矩

6.3 刚度试验

进行该试验测试球销总成的刚度,步骤和方法如下:

6.3.1 试验装置

如图6所示,把球销总成安装在试验夹具上。

注:球销总成和夹具的配合公差请具体协商确定

图6

6.3.2 试验条件

加载方向,使球头销铅垂向上,在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对球头销施加拉伸和压缩载荷(力的轴线通过球头销中心),直至规定的表二规定的应力值。毅200N/s的速度施加力。

6.3.3 试验步骤

(a)试验件组装后放置24小时以上;

(b)在加载到规定的载荷值一个循环后,在施加规定的拉伸和压缩静载荷,然后测量球头销的位移。(要求夹具及测量系统的总刚度1*E6N/mm以上,否则需要先测台架系统包括动系统刚度,再测量球座在台架上的测量刚度,然后再计算球座实际刚度时将台架的影响出去)

6.3.4测量项目和记录

(a)规定荷载和位移值

(b)荷载-位移曲线(图7)

轴向力:参见表2规定力值,轴向间隙≤表2规定对应间隙径向力:参见表2规定力值,轴向间隙≤表2规定对应间隙注:特殊要求车型刚度试验要求按双方协定确商

图7

6.4 拉脱和压脱试验

该试验是测试球壳或球壳外端部的破坏强度,其方法如下:6.4.1 试验装置

如图8所示,安装球销总成到试验夹具上。

图8

(a)加载方向:挤压和拉伸方向(挤压根据实际结构选用);

(b)载荷:从0到破坏载荷(N)

6.4.3 试验步骤

安装球销总成到试验夹具上并对球头销施加载荷。试验夹具的材料、硬度和拧紧螺母的力矩最好与有关各方协商,因为它们都可能影响试验结果

6.4.4 测量项目和记录

(a)载荷-位移曲线(见图9)

图9 载荷-位移曲线

(b)最大载荷(挤压和拉伸)

(c)破坏情况

6.4.5 判定标准

最大拉伸载荷:≥25KN(可双方协商确定)

最大挤压载荷由双方协商确定

6.5 球头销的静态刚度试验

该试验是测试球销总成球头销在与其曲线垂直方向上的强度,其方法如下:

6.5.1 试验装置

如图10所示,把球头销安装于试验夹具上(安装节目应完全和球销总成在整车上实际的安装情况完全相同,推荐使用实际的转向节安装)

图10

6.5.2 试验条件

(a)加载方向:与球头销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

(b)荷载:从0到最大荷载(N),均速加载,每秒200N递加。

6.5.3 试验步骤

把球头销固定在夹具上,沿与轴线相垂直的方向加荷载(载荷与球头销中的偏置距离和实际整车情况相吻合)。试验夹具的材料、硬度、和拧紧螺母的力矩最好与相关个方相互协商,因为他们都可能影响试验结果;

6.5.4 测量项目和记录

(a)荷载-位移曲线(见图11)

图11

(b)屈服荷载

(c)最大荷载和位置

(d)变形和破坏情况

6.6 疲劳强度试验

该试验是测试球座和球销总成的球头销的疲劳强度,其方法如下:

6.6.1 试验装置

如图12所示,安装球销总成到试验夹具上,然而安装角度应按有关双方协议要求而定。

图12

6.6.2 试验条件

(a)重复载荷

(b)加载方向

与球头销的轴线相垂直(球销总成),与球头销的轴线相重合(球销总成)

(C)重复速度:3Hz~15Hz

(d)试验循环次数

规定的循环数,但对于最小荷载应为106次以上。

6.6.3 试验步骤

紧固球销总成与试验夹具上并对球头销施加重复载荷。安装球头销的试验夹具最好与实车有同样的硬度的同种材质制造,并且如果更换时,应和球销总成一起同时更换。

6.6.4 测量项目与记录

(a)在6.6.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

(b)荷载-循环次数曲线(见图13)

图13 (c)断裂的部分及断裂性质;

(d)可能出现的任何其它异常情况。

6.7 工作温度下耐磨持久性试验

该试验是测试球销总成磨蚀的耐久性,其方法如下;

6.7.1 试验装置

如图14所示,安装球销总成到试验夹具上。

图14

6.7.2 试验条件

(a)摆角±20°或车辆设计最大摆角(撞击回弹和转向角度)的80%或以上;(如有方向性,摆动方向应选取实际球销的工作方向)

(b)摆动重复速度:1Hz~3Hz:

(c)转向角度:±40°或车辆最大转向角度的80%或以上:

(d)转动重复速度:0.3Hz~1Hz:

(e)荷载与有关双方协商确定;

(f)试验循环次数:摆动次数为106次或以上

6.7.3 试验步骤

(a)给定球销总成摆角、转动角度和荷载;

(b)在6.7.2中有关试验条件的范围内的某个不变条件下进行试验;

(c)由于试验条件不同,球销总成可能会发热。因此必须给定冷却方法(空气冷却等)或停止时间间隔

6.7.4 测量项目和记录

(a)在6.7.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

(b)在6.2中规定的初始的和试验后的力矩

(c)在6.3中规定的初始的和试验后的刚度和自由行程;

(d)在试验完成后,拆下球销总成并检查球座和球头销的磨损程度,证实已密封了适当的锂基脂;

(e)可能出现的其它异常情况。

6.7.5 在做耐磨持久性试验前进行力矩试验。耐磨持久性试验后放置24小时后进行力矩试验,试验后需保留40%的力矩

6.8高温下的耐磨持久性试验

该试验是测试球销总成在高温下磨蚀的耐久性;其方法如下:

6.8.1 试验装置

如 6.7.1

6.8.2 试验条件

(a)试验温度:80℃需进行散热,防止工作面温度过高

(b)摆角±10°或车辆设计最大摆角(撞击回弹和转向角度)的40%或以上;(如有方向

性,摆动方向应选取实际球销的工作方向)

(c)摆动重复速度:1Hz~3Hz:

(d)转向角度:±15°或车辆最大转向角度的40%或以上

(e)转动0.3Hz~1.5Hz:

(f)荷载与有关双方协商确定

(g)试验循环次数30万次以上。

6.8.3试验步骤

(a)给定球销总成摆角、转动角度和荷载;

(b)在6.7.2中的有关试验条件的范围内的某个不变条件下进行试验;

(c)由于试验条件不同,球销总成可能会发热。因此必须给定冷却方法(空气冷却等)或停止时间间隙,以防止试验温度过高;

6.8.4 测量项目和记录

(a)在6.7.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

(b)在6.2中规定的初始值和试验后的力矩

(c)在6.3中规定的初始的和试验后的刚度和自由行程;

(f)在试验完成后,拆下球销总成并检查球座和球头销的磨损程度,证实已密封了适当的锂基脂;

(d)可能出现的其它异常情况

6.8.5 在做耐磨持久性实验前进行力矩试验。耐磨持久性试验后放置24小时后进行力矩试验,试验后需保留30%的力矩

6.9 耐泥水持久性试验

该试验是测试球销总成的密封性能,其方法如下:

6.9.1 试验装置

如图15所示,把球销总成的球头销部分安装在试验夹具上,其安装方向应调节与实车的方法相同,并调整试验夹具的尺寸、形状和密封面的粗糙度与实车相同。而且安装试验夹具时应能够喷洒泥水在防尘罩的密封部分或球壳的外端部;

6.9.2 试验条件

(a)摆角:同6.7.2(a);

(b)摆动重复速度:同6.7.2(b);

(c)转动角度:同6.7.2(c);

(d)转动重复速度率:同6.7.2(d);

(e)荷载:不加载

(f)泥水试验:按照工业试验的尘埃和气悬体规定的试验尘埃第八类50克和1升水混合;

(g)喷洒泥水的速率:每分钟0.5L~3l;

(h)喷洒泥水的循环:每30分钟到1小时喷洒一次泥水,不喷洒时间应是喷洒时间的3倍,喷洒和不喷洒时间组成一个循环;

(i)试验循环次数:喷洒泥水循环次数应与有关双方协商确定;

注:对荷载可能影响密封性能(其初压力部分有填料或类似物保持)的结构的球销总成应与6.7.2(c)“耐磨持久性”中规定的通用条件下加载

图15

6.9.3 试验步骤

(a)给定球销总成摆动角度和转动角度

(b)在防尘罩的密封部分和球壳外端部喷洒泥水;

(c)在6.8.2规定的试验条件范围内的某个不变条件下进行试验

(d)由于试验条件的不同,球销总成可能会发热,因此必须给定冷却方法(空气冷却等)或停止时间间隔。

6.9.3 测量项目和记录

(a)与6.8.2有关的试验条件;

(b)可能渗入的水情况;

(c)密封黄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d)密封的磨蚀情况。

6.10 防尘罩耐臭氧试验

该试验是测试球销总成防尘罩抵抗臭氧氧化变质的能力,其方法如下。

6.10.1 试验装置-臭氧发生器

参见GB/T 527-1992硫化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的一般要求中的16.3.2试验条件

(a)臭氧浓度:50pphm~100pphm;

(b)气温:(40±2)摄氏度;

(c)曝露时间:72小时。

6.10.2试验步骤

(a)如图16;按照安装的公称尺寸安装防尘罩并使球销总成摆动到最大角度后放入臭氧发生器中;

图16

(b)在6.9.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范围内的某个不变条件下进行试验。

6.10.3 测量项目和记录

(a)在6.9.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在GB/T 7762-2003中15.4.6规定的老化性能;

(b)可能出现的其它任何异常情况。

6.11 防尘罩低温试验

该试验使测量球销总成的防尘罩的耐低温能力,其方法如下;

6.11.1 试验装置

环境模拟箱

6.11.2 试验条件

(a)曝露条件:(-40±2)℃;

(b)曝露时间:5小时以上。

6.11.3 试验步骤

(a)如图17,按照安装的公称尺寸安装防尘罩并使球头销铅垂向上;

图17

(b)把它放入在6.10.2中规定的条件下的环境模拟箱中以后,原则上应在环境模拟箱中迅速使用球销总成摆动六个以上的循环,其摆动角度为最大摆角和正、反向转动六个以上的循环,其转动角度为车辆设计的最大转向角度或±40°转角。

6.11.4测量项目及记录

(a)在6.10.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

(b)可能出现的龟裂;

(c)可能出现的其它任何异常情况。

6.12 防尘罩耐热性试验

该试验使测试球销总成的防尘罩耐热能力,其试验方法如下:

6.12.1 试验装置

环境模拟箱

6.12.2 试验条件

(a)曝露温度:≥70℃;

(b)曝露时间:≥70小时;

6.12.3 试验步骤

(a)按照安装的公称尺寸安装防尘罩并使球头销铅垂向上;

(b)把它放入在6.10.2中规定的条件下在环境模拟箱中以后,把球销总成迅速来回摆动六个以上循环,其摆动角度为最大摆角和正、反向转动六个以上循环,其转动角度为车辆设计最大转向角度或±40°转角。

6.12.4 测量项目和记录

(a)在6.10.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

(b)可能出现的龟裂;

(c)可能出现的其它任何异常现象。

7 技术要求

7.1铆合口无划伤痕迹;

7.2总成在储存运输时球头销光杆部位需用硬性防护套进行保护;

7.3气压在49kpa时无漏气现象;

7.4防尘罩内封入润滑油,组装时球面润滑油;

7.5球销总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脱力和最大轴向压力须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7.6球头销热处理:调质,具体硬度由双方根据车型具体情况商定;

编制:审核:批准:

汽车转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转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标准送审稿) a.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依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4年12月12日印发中汽学函[2014]73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规范起草任务书》/任务书编号2014-3制定,标准名称《汽车转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主要工作过程 2014年3月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下简称中汽学会)提出制定《汽车转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标准的申请,当年成立了标准工作组,提出撰写思路并进行分工。 工作组于2015年2月召开标准讨论会,确认撰写大纲和章节目录;会后形成标准试验验证稿,并对标准相关项目进行试验验证工作分工、确定试验验证单位和责任人。 2015年3月-2015年5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以下试验验证项目:1、正向冲击;2、吸能冲击;3、主销孔冲击;4、转向节臂冲击;5、耐腐蚀性;6、总成耐久性;7、转向节臂耐久性等项目。 试验验证工作完成后,标准工作小组即对标准的文稿和图进行了修改编制,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标准于2015年6月18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发展部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给5家相关单位征求意见,未收到任何意见。 2016年3月根据2015年12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北京标准工作会议要求工作组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做了如下修改:1、标准名称正式确定为《汽车转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2、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规范了标准的格式;3、完善和修改了标准用图。 标准于2016年4月20日形成送审稿请转向技术委员会专家函审。 3 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主要工作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邓飞、廖梦楠、颜尧、赵赢、欧家福。编写本标准文本、标准用图、验证试验计划与实施、收集资料、征集意见与技术交流、工作汇报;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侯宗刚。提供验证样品;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汽车转向节生产方面的术语、数据、措施、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b.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的论据 1、标准制订的主要依据 力求与国际接轨,参考国外公司产品的相关技术资料的同时,又考虑国内生产、试验条件的可行性,力求全面的包括汽车转向节总成的所有重要性能,通过所规定的试验项目能描述出汽车转向节总成的基本性能和特殊要求,能够指导该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2、标准制订的原则 在进行了大量的台架验证试验后,我们对国内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国外同类产品进行

汽车性能台架实

实验1 整车性能台架实验 1.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1.1 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的动手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整车台架实验的主要内容,熟悉汽车 台架测量部分评价指标的方法,并加深对汽车评价参数的理解。 1.1.2 实验要求 1)掌握汽车台架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2)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了解其主要功用及构造; 3)对所得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4) 撰写实验报告。 1.2 实验场地与设备: 1.2.1 场地 测量实验室一间 1.2.2 设备: 1)底盘测功机; 2)实验车一辆; 3)冷却风扇。 1.3 测功机构造与工作原理 1.3.1 构造 汽车底盘测功机主要由道路模拟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及引 导系统等构成。普通型道路模拟系统如图 l所示。 1.3.2 工作原理 由电涡流测功机结构图可知,感应子主要由旋转部分和摆动部分(电枢和励磁线圈)组成。转子轴上的感应子形状犹如齿轮,与转子同轴装有一个直流励磁线圈。当励磁线圈组通以直流电流时,其周围便有磁场存在,那么围绕励磁组就产生一闭合磁通。很明显,位于绕组左侧的感应子具有一个极性,右侧具有相反的极性。旋转时,由于磁密值

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涡流,此涡流产生的磁场同产生它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与被试机反向的制动力矩,使电枢摆动,通过电枢上的力臂,将制动力传给测量装置。 转速测量采用非接触式磁电转速传感器和装于主轴的60齿牙盘,将转速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1.4.1 实验内容与步骤 1.4.1 实验条件 环境温度:0-40°C;环境相对湿度小于85%;大气压力80-10kpa 1.4.2 实验车辆载荷 除有特殊规定外,轿车为规定乘员数的一半(取整数) 1.4.3 试验车辆应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轮胎气压应符合汽车制造厂规定,左右轮胎 花纹应一致; 1.4.4 底盘测功机应进行预热; 1.4.5 记录环境温度等相关数据; 1.4.6 测量汽车各档位中车速和驱动力。 1.4.7 测量汽车各档位中车速与功率的数值 1.4.8 测量汽车某档位的外特性与部分负荷特性中功率与转矩的数值。 1.5 实验注意事项 1.5.1 每次实验前必须详细预习实验指导书,明了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汽车性能台架实

汽车性能台架实

作者: 日期:

实验1整车性能台架实验 1.1实验目的与要求 1.1.1 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的动手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整车台架实验的主要内容,熟悉汽车台架测量部分评价指标的方法,并加深对汽车评价参数的理解。 1.1.2 实验要求 1 )掌握汽车台架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2 )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了解其主要功用及构造; 3 )对所得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4)撰写实验报告。 1.2实验场地与设备: 1.2.1 场地 测量实验室一间 1.2.2设备: 1 )底盘测功机; 2 )实验车一辆; 3 )冷却风扇。 1.3测功机构造与工作原理 1.3.1构造 汽车底盘测功机主要由道路模拟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及引 导系统等构成。普通型道路模拟系统如图I所示。 1.机聲 2.功能吸收皱■3+史速禅氛凄丽5-途度传感祥 心联轴节7.举畀辭B-朋动甜亠KW 10丸传整霸 1.3.2阳工作原理衬商唧F —盘译「曲苗珞却坦r 沖塔黑』於济由电涡流测功机结构图可知,感应子主要 由旋转部分和摆动部分(电枢和励磁线圈)组成。转子轴上的感应子形状犹如齿轮,与转子同轴装有一个直流励磁线圈。当励磁线圈组通以直流电流时,其周围便有磁场存在,那么围绕励磁组就产生一闭

合磁通。很明显,位于绕组左侧的感应子具有一个极性,右侧具有相反的极性。旋转时,由于磁密值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涡流,此涡流产生的磁场同产生它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与被试机反向的制动力矩,使电枢摆动,通过电枢上的力臂,将制动力传给测量装置。 转速测量采用非接触式磁电转速传感器和装于主轴的60齿牙盘,将转速信号转 换成电信号输出。 1.4.1实验内容与步骤 1.4.1 实验条件 环境温度:0-40 ° C;环境相对湿度小于85% 大气压力80-10kpa 1.4.2 实验车辆载荷 除有特殊规定外,轿车为规定乘员数的一半(取整数) 1.4.3试验车辆应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轮胎气压应符合汽车制造厂规定,左右轮胎花纹应一致; 1.4.4 底盘测功机应进行预热; 1.4.5 记录环境温度等相关数据; 1.4.6 测量汽车各档位中车速和驱动力。 图2-6料车驱动力图1.4.7测量汽车各档位中车速与功率的数值 1.4.8 测量汽车某档位的外特性与部分负荷特性中功率与转矩的数值。

发动机台架试验 -可靠性试验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发动机试验技术

目录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2.试验条件 3.试验仪器设备 4.试验样机 5.试验内容与方案 (1)交变负荷试验 (2)混合负荷试验 (3)全速负荷试验 (4)冷热冲击试验 (5)活塞机械疲劳试验 (6)活塞热疲劳试验 三、试验进度安排 四、试验结果的提供

摘要 国外在可靠性试验方面己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试验方法,而且考虑到该试验的非普遍性及技术保密性,将来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试验规范。相对于热疲劳研究状况来讲,国内对机械疲劳的研究还比较少。为适应发动机比功率和排放法规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发动机面临着更高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严峻考验。国内高强化发动机最大爆发压力已超过22 Mpa。活塞的机械疲劳损伤主要体现在销孔、环岸等部位。活塞环岸、销座及燃烧室等部位由于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承受着高频冲击作用的爆发压力,润滑状况较差,摩擦磨损,其他破坏可靠性的腐蚀磨损(缸套一环换向区、排气门/排气门座锥面等)、疲劳磨损(挺杆、轴瓦、齿轮表面等)、微动磨蚀(轴瓦钢背、飞轮压紧处、飞轮壳压紧处、湿缸套止口处等)、电蚀(火花塞电极等)和穴蚀(水泵叶轮等)这些都是可靠性试验的主要目标,也是实施可靠性设计、试验研究的重点部位。 众所周知,在内燃机整机上进行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成本昂贵。本文将参照原有的可靠性试验方法,通过看一些关于可靠性的零部件加速寿命实验技术制定一种评价内燃机可靠性的考核规范,包括活塞机械疲劳试验和活塞热疲劳试验,可迅速做出其可靠性恰当的评价,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一、试验目的 1通过理解内燃机可靠性评估,评定发动机的可靠性。 1.1了解评估的多种理论方法,如数学模型法、上下限法、相似设备法、蒙特卡洛法、故障分析( 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等。并掌握故障分析法。 1.2学会可靠性试验评估,为进行可靠性设计奠定基础理论,为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提供测试、验证以及改进的技术支持。 2掌握可靠性试验方法 2.1掌握内燃机可靠性综合性试验及专项试验。综合性试验的考核对象是零件的可靠性、零件表面性状的变化和发动机性能的保持性;专项试验是超水温( 耐热性) 、超负荷、混合负荷、交变负荷循环、超爆发压力、超速等试验。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参考的试验标准: GB /T 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GB /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JB/T 5112-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产品可靠性考核 2试验条件 一般试验条件: 2.1燃料及机油:采用制造厂所规定的牌号,柴油中不得有消烟添加剂。

汽车电动真空泵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汽车电动真空泵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 年 5 月 29 日印发的 2010 年第一批行业标准修订计划,项目编号为 2010-1883T-QC。 1.2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计划下达后,标准起草牵头单位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安科技”)根据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动分技术委员会要求,向国内部分主机厂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出邀请函,根据回函情况,最后确定邀请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和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江淮”)两家公司为标准编制工作小组参与单位。 2010 年 7 月,根据北汽集团和安徽江淮的回函,成立了由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电动真空泵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标准起草小组。其中,万安科技作为标准的主起草单位,负责标准主体的编制、实验项目的验证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工作。北汽集团和安徽江淮作为参与起草单位,负责反馈电动真空泵在整车运行中的工作情况及相关支持性工作。 根据标准起草工作需要和各起草参与单位实际情况,确定由李小攀、唐胜男、钟焕祥(万安科技)、詹文章(北汽集团)、董良(安徽江淮)等组成标准起草小组,李小攀任起草小组组长,负责标准编制过程总体规划工作,唐胜男负责标准主要技术文件的编写工作,钟焕祥主要负责技术支持,为标准的编制提供实验数据。詹文章和董良作为主机厂相关人员,主要负责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确保标准中涉及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主机厂使用要求。 根据标准起草小组工作内容的分配,万安科技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电动真空泵基本性能测试、耐久性试验、振动试验、噪声试验及盐雾腐蚀试验等试验的全部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工作。于 2011 年 6 月编制完成了《电动真空泵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标准初稿。该标准初稿主要包含电动真空泵、湿式真空泵、抽气速率、抽气效率和最低启动温度五个术语和定义,以及电动真空泵基本性能要求、极限真空度、工作电流、密封性、工作耐久性、振动耐久性、耐腐蚀性、低温启动性能、噪音和防护等级等十项性能指标及相对应的测试方法和相关试验设备、试验条件要求。 在标准初稿完成后,万安科技首先组织公司内部的标准化工作人员、电动真空泵工程师、技术检测员及制造单位人员对标准初稿进行讨论。在讨论会上,与会人员主要提出了如下问题: a)标准编制格式不符合 GB/T 1.1-2009 的相关要求;b)测试人员指出,在进行常温耐 久性测试时,电动真空泵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泵体 表面温度升高。从温度对内部零部件的影响及人员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对产品最高工作温度进行控制,在标准中增加表面最高工作温度性能指标要求及相关试验。 根据起草小组第一次讨论会议建议,标准起草小组对标准初稿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并对新增项目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采集、整理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起草小组完成了标准初稿

驻车制动杆台架试验规范

驻车制动操纵杆台架试验规范

前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规定。 本标准通过纸版发布,是受控文件,复印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仅供参考。

驻车制动操纵杆台架试验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机械式驻车制动操纵杆总成的外观、结构、参数及性能等的台架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驻车制动操纵杆总成的台架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 GB/T1818 金属表面洛式硬度试验方法 GB/T4340.1 金属维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3. 试验内容及要求 3.1 外观质量 3.1.1 不允许有碰伤、损坏、锈蚀及毛刺等缺陷。 3.1.3 棘轮板的齿形应规则、统一,与棘爪啮合应牢固。 3.1.3 铆接牢固,铆接部位无龟裂等,铆后该部位涂无色透明漆。 3.1.4 操纵应灵活、可靠,无卡滞、噪声等缺陷。 3.3 涂层质量 涂层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一致;漆膜厚度不低于30μm。 3.3热处理要求 棘轮板与棘爪应渗碳淬火、回火,齿部表面硬度为HR30N64-73,在550HV的硬化深度为0.15-0.30mm。 3.4 偏摆范围 在操纵杆的动作范围内,驻车制动杆的偏摆量不得超过3mm,耐久性试验后不超过5mm。 3.5 抗拉强度 3.5.1 按钮与推杆在98N的轴向力下不得松动、脱落。 3.5.3 驻车制动杆手柄在经受热循环试验后,其手柄拉脱力应不小于300N,转动力矩应不小于5.0N·m,且无龟裂、变形等。 3.6 圆周方向负荷强度 试验后应满足3.4的要求。 3.7 横向刚性 按4.7的方法试验,Q点的横向偏移不超过5mm。 3.8 横向负荷强度 试验后应满足3.4的要求。 3.9 止动强度

汽车简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减振器台架试验及评定方法 主题和范围:本方法规定了PLD 汽车悬架用筒式减振器的台架试验和试验件评定方法。 本方法包含筒式减振器的示功试验、速度特性试验、温度特性试验、耐久性试验。 1 示功试验 目的:测取试件的示功图和速度图。 设备:PLD 系列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汽车减振器试验台。 条件: 1.3.1 试件温度:20士2℃。 1.3.2 试件试验行程S :(100±1)mm 。 1.3.3 试件频率n :(100±2) c 、p 、m 。 1.3.4 速度ν根据和并由下式决定的减振器活塞速度。 (m/s)520106 4.n S π=???=-ν 1.3.5 方向:铅垂方向。 1.3.6 位置:将减振器拉伸至最大行程并测定其行程中间位置A m ,并纪录。 试验方法 1.4.1 按加振,待f P 、y P 微机显示值稳定后,停止试验并记录相应得数值。 f P …………复原阻力,N ; y P …………压缩阻力,N ; 评定 1.5.1 示功图应丰满、圆滑,不得有空程、畸形等。 1.5.2 减振器在示功试验中,不得有漏油和明显的噪声等异常现象。 1.5.3 复原阻力和压缩阻力应符合附录A 要求,复原阻力和压缩阻力的允差值应符合下式规定: 复原阻力的允许差值为±(14%f P +40)N ,f P —额定复原阻力; 压缩阻力的允许差值为±(14%y P +40)N ,y P —额定压缩阻力; 2 速度特性试验 目的:检测减振器在不同活塞速度下的阻力,取得试件的速度特性。 设备:PLD 系列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汽车减振器试验台。 温度条件: 试件温度:20±2℃ 试件试验行程S :20~100 mm ,速度)/(.s m 520=ν;最高速度须高于1.5 m /s 。 方向:铅垂方向。 位置:A m 。 试验方法:本方法采用多工况合成法测试速度特性P 一v 曲线 每个测点工况皆按本标准实施; 最后如图4所示取得试验速度特性:

汽车简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减振器台架试验及评定方法 主题和范围:本方法规定了PLD 汽车悬架用筒式减振器的台架试验和试验件评定方法。 本方法包含筒式减振器的示功试验、速度特性试验、温度特性试验、耐久性试验。 1 示功试验 1.1 目的:测取试件的示功图和速度图。 1.2 设备:PLD 系列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汽车减振器试验台。 1.3 条件: 1.3.1 试件温度:20士2℃。 1.3.2 试件试验行程S :(100±1)mm 。 1.3.3 试件频率n :(100±2) c 、p 、m 。 1.3.4 速度ν根据1.3.2和1.3.3并由下式决定的减振器活塞速度。 (m /s )520106 4.n S π=???=-ν 1.3.5 方向:铅垂方向。 1.3.6 位置:将减振器拉伸至最大行程并测定其行程中间位置A m ,并纪录。 1.4 试验方法 1.4.1 按1.3加振,待f P 、y P 微机显示值稳定后,停止试验并记录相应得数值。 f P …………复原阻力,N ; y P …………压缩阻力,N ; 1.5 评定 1.5.1 示功图应丰满、圆滑,不得有空程、畸形等。 1.5.2 减振器在示功试验中,不得有漏油和明显的噪声等异常现象。 1.5.3 复原阻力和压缩阻力应符合附录A 要求,复原阻力和压缩阻力的允差值应符合下式规定: 复原阻力的允许差值为±(14%f P +40)N ,f P —额定复原阻力; 压缩阻力的允许差值为±(14%y P +40)N ,y P —额定压缩阻力; 2 速度特性试验 2.1 目的:检测减振器在不同活塞速度下的阻力,取得试件的速度特性。 2.2 设备:PLD 系列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汽车减振器试验台。 2.3 温度条件: 试件温度:20±2℃ 试件试验行程S :20~100 mm ,速度)/(.s m 520=ν;最高速度须高于1.5 m /s 。 方向:铅垂方向。 位置:A m 。 试验方法:本方法采用多工况合成法测试速度特性P 一v 曲线 每个测点工况皆按本标准1.4实施; 最后如图4所示取得试验速度特性:

发动机台架试验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发动机试验技术

目录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2.试验条件 3.试验仪器设备 4.试验样机 5.试验内容与方案 (1)交变负荷试验 (2)混合负荷试验 (3)全速负荷试验 (4)冷热冲击试验 (5)活塞机械疲劳试验 (6)活塞热疲劳试验 三、试验进度安排 四、试验结果的提供 摘要 国外在可靠性试验方面己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试验方法,而且考虑到该试验的非普遍性及技术保密性,将来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试验规范。相对于热疲劳研究状况来讲,国内对机械疲劳的研究还比较少。为适应发动机比功率和排放法规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发动机面临着更高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严峻考验。国内高强化发动机最大爆发压力已超过22 Mpa。活塞的机械疲劳损伤主要体现在销孔、环岸等部位。活塞环岸、销座及燃烧室等部位由于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承受着高频冲击作用的爆发压力,润滑状况较差,摩擦磨损,其他破坏可靠性的腐蚀磨损(缸套一环换向区、排气门/排气门座锥面等)、疲劳磨损(挺杆、轴瓦、齿轮表面等)、微动磨蚀(轴瓦钢背、飞轮压紧处、飞轮壳压紧处、湿缸套止口处等)、电蚀(火花塞电极等)和穴蚀(水泵叶轮等)这些

都是可靠性试验的主要目标,也是实施可靠性设计、试验研究的重点部位。 众所周知,在内燃机整机上进行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成本昂贵。本文将参照原有的可靠性试验方法,通过看一些关于可靠性的零部件加速寿命实验技术制定一种评价内燃机可靠性的考核规范,包括活塞机械疲劳试验和活塞热疲劳试验,可迅速做出其可靠性恰当的评价,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一、试验目的 1通过理解内燃机可靠性评估,评定发动机的可靠性。 1.1了解评估的多种理论方法,如数学模型法、上下限法、相似设备法、蒙特卡洛法、故障分析( 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等。并掌握故障分析法。 1.2学会可靠性试验评估,为进行可靠性设计奠定基础理论,为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提供测试、验证以及改进的技术支持。 2掌握可靠性试验方法 2.1掌握内燃机可靠性综合性试验及专项试验。综合性试验的考核对象是零件的可靠性、零件表面性状的变化和发动机性能的保持性;专项试验是超水温( 耐热性) 、超负荷、混合负荷、交变负荷循环、超爆发压力、超速等试验。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参考的试验标准: GB /T 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GB /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JB/T 5112-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产品可靠性考核 2试验条件 一般试验条件: 2.1燃料及机油:采用制造厂所规定的牌号,柴油中不得有消烟添加剂。 2.2磨合:按制造厂规定的磨合规范进行。 2.3冷却系温度:水冷机的冷却液的出口温度控制在361 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 2.4机油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或控制在368 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2.5燃料温度:柴油温度控制在311 K±5K;汽油温度控制在298 K±5K。 2.6排气背压:按制造厂的规定或低于6.7 k Pa。 2.7发动机标准进气状态

汽车试验技术课件 第十章 汽车室内台架试验系统

第十章汽车室内台架试验系统 汽车室内台架试验的特点是精度高、试验不受室外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实验效率高、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好。室内台架试验系统不仅可以进行机构、总成及零部件试验,如发动机、变速器、悬架装置等的性能和它们的结构强度、刚度、疲劳寿命、耐久性等,还可进行整车性能试验,如动力性、经济件、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 第一节汽车整车性能室内台架试验系统 汽车性能只有在运行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为此要想在室内进行整车性能试验,就必须让汽车运行起来。然而,将试验道路建在室内不太现实,为此常利用转鼓替代汽车行驶的路面,即转鼓试验台,又称汽车底盘测功机,是汽车在室内进行整车性能试验最基础的设备。 一、汽车底盘测功机的结构型式 汽车底盘测功机有单鼓、双鼓、二轮转鼓和四轮转鼓等多种不同的结构型式,如图10-1、图10-2图10-3和图10-4所示。双鼓式汽车底盘测功机其转鼓直径较小,大多在φ300mm~φ500mm之间;单转鼓式汽车底盘测功机的转鼓直径较大,目前转鼓直径最大的汽车底盘测功机,其转鼓直径达φ6300mm;转鼓直径最小的单鼓式汽车底盘测功机,其转鼓直径通常也在φ500mm以上。 图10-1 二轮单鼓图10-2 二轮双鼓 图10-3 四轮单鼓图10-4 四轮双鼓汽车底盘测功机的结构型式和转鼓直径的大小对实验精度有很大影响。要想获得高精度的测试结果,常采用大直径的单转鼓式汽车底盘测功机。其原因是:当转鼓直径D远大于汽车车轮直径d时,车轮在转鼓上行驶的动力学特征与在道路上行驶时的动力学特征十分接近,即转鼓曲率对测试精度的影响非常小。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当转鼓直径达到6m以上时,转鼓曲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几乎可以完全忽略不计;若继续增大转鼓的直径,对测试精度的贡献已微乎其微,但设备的制造成本却会大幅上升。正因为如此,在进行高精度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试验时,多采用大直径单鼓式汽车底盘测功机,尤其是大直径四轮单鼓式汽车底盘测功机。即便是对于单轴驱动的汽车亦是如此,因为四轮转鼓能准确再现汽车行驶时的滚动阻力。由于大直径单鼓式汽车底盘测功机的体积庞大、制造成本因转鼓直径的增大而大幅提高,因此,对于滚动阻力的大小对测试结果不构成明显影响的试验项目,如汽车噪声、排放、行驶可靠性与耐久性等试验项目则通常采用体积小、制造成本较低的双鼓式或转鼓直径相对较小的单鼓式汽车底盘测功机。 对于双鼓式汽车底盘测功机,由于转鼓直径不可能做得很大,因此转鼓曲率对测试结

乘用车悬架系统台架试验标准规范

乘用车悬架系统台架试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悬架系统台架试验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新)底盘平台结构乘用车前、后悬架系统台架试验。对于在基础平台上延伸车型(如油改电),若轴荷增加<10%,悬架系统的强度及耐久性可视同原基础平台车,若轴荷增加≥10%,悬架系统的强度及耐久性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麦弗逊悬架 mcPherson suspension 汽车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普遍应用于前悬架。由滑柱、控制臂、副车架及稳定杆等部件组成。 3.2 双叉臂悬架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汽车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适应于前后悬架。由滑柱、上控制臂、下控制臂、副车架及稳定杆等部件组成。 3.3 多连杆悬架 multilink rear suspension 汽车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适应于后悬架。是指单边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接拉杆构成,能够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轮胎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的悬架机构。 3.4 扭力梁后悬架 torsion beam rear suspension 汽车半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适应于后悬架。是通过一个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性。 3.5 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 integral axle no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汽车非独立悬架一种结构类型,在乘用车领域多用于偏重越野的SUV车型。通过一根硬轴将左右两个车轮相连。

3.6 验证样件 validation sample 试验过程中需要验证的工程样件,应是正式工装制造的样件。验证样件经过一项台架耐久试验循环后不可重复使用。 3.7 非验证样件 nonvalidation sample 试验过程中不需要验证的样件,在试验中可重复使用。 4 符号(代号、缩略语) 下列符号(代号、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 G——满载条件下车轮轮荷。 5 试验设备及工装要求 试验设备采用双通道柔性耐久试验台。试验设备载荷传感器应第三方校准,符合试验要求。试验过程中加载方向应与试验要求保持一致;耐久性试验中加载方式应采用连续加载方式,最大载荷的误差范围应在±5%以内;试验中连接部位所用的工装的刚度应不小于样件刚度的10倍。 6 耐久性能要求 6.1 纵向力耐久 按照8.1进行试验,悬架系统各验证零部件(除胶套外)在20万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紧固件不允许出现松动,松脱力矩大于初始拧紧力矩70%;40万次不允许出现严重塑性变形或断裂现象(裂纹超过10mm)。 6.2 侧向力耐久 按照8.2进行试验,悬架系统各验证零部件(除胶套外)在20万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紧固件不允许出现松动,松脱力矩大于初始拧紧力矩70%;40万次不允许出现严重塑性变形或断裂现象(裂纹超过10mm)。 6.3 同向垂直力耐久 按照8.3进行试验,悬架系统各验证零部件(除胶套外)在20万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紧固件不允许出现松动,松脱力矩大于初始拧紧力矩70%;40万次不允许出现严重塑性变形或断裂现象(裂纹超过10mm)。 6.4 异向垂直耐久 对于独立悬架结构如麦弗逊前悬架、双叉臂悬架及多连杆后悬架等:按照8.4进行试验,悬架系统各验证零部件(除胶套外)在20万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紧固件不允许出现松动,松脱力矩大于初始拧紧力矩70%。

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的研究

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的研究 摘要: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头,也是整车十分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发动机的 质量与汽车驾驶时的在座人员的生命安全相关,因此对于发动机质量的监测是不 容忽视的。汽车发动机的台架试验就是专门针对发动机的实验,研究人员可以通 过试验来监测发动机的各项指标,并检测发动机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不 断提高发动机的性能。本文通过对发动机台架试验的试验类型与试验目的阐述, 同时分析了试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 引言: 发动机试验台是专门检测发动机性能的实验设备,汽车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台测试,可委托其他厂家进行试 验也可自行制造试验台进行试验。发动机试验台通常由转速计、扭力计、气缸压 力表、测功机、油耗仪、温度表、以及试验台操控台等部件组成、由于零件复杂 就不一一赘述了。 一、进行发动机试验台测试的原因 为了检测企业在发动机生产的各个时期的机器性能以及完工度,通常利用发 动机试验台对发动机进行专业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完善其中 问题。总的来说,发动机试验台的存在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对发动机中重要的部件进行性能测试。发动机由不同的零部件构成, 各部件之间的协调性以及相容性可能不是最优,就会对发动机整体的运作带来不 良影响,甚至带来一些比较致命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测试就很难发现,不及时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需要对发动 机进行长时间的试验来保证其材料、结构、完工情况达到相应生产标准[1]。 第二,对新款发动机的样机进行测试。新研发的发动机不同于大规模生产的发动机,新研发的发动机往往包含不稳定因素,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着实际中 的可行,因此需要借助发动机试验台来将其中的缺陷显现出来,对于可加以改进 的地方进行改进,对于完全有问题的设计进行回炉重造处理。 第三,探究发动机在不同运转条件下的极限。发动机由许多金属零部件经过 精密的组装构成,因此在运转的时候避免不了磨损带来的消耗,为了保证生产出 的发动机在正常运转中有着合理的磨损期,要对发动机进行极限测试,即控制运 转条件一直运转发动机直至发动机损耗降至标准以下,记录好数据以便后面进行 数据参考,后期汽车返厂维修的维修费用可以参考此数据给出合理的价格[2]。 二、发动机台架试验的连接类型 (一)软连接 将发动机与变速器相连接,再将变速器的输出端与测功机连接的方式为软连接。软连接在测试后驱发动机的试验中经常用到,需要注意的是,动力通过变速 器输出端再到测功机的过程中加装了一个变速箱来传递功率,因此会发生能量的 损耗,测出来的实际功率比机器测出的功率要偏大,这一点是需要测试人员需要 注意的点。软连接在测试中有如下特点: 第一,软连接是字节利用原车悬挂系统进行试验的,这一点与硬连接的单独进行测试不同。操作步骤要比硬连接简便。

台架试验类型

台架试验 台架试验是指产品出厂前,一般还要进行某些模拟台架试验,包括一些发动机试验,通过之后方能投入使用。主要台架试验有1)汽油发动机台架试验:汽 油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是确定汽油机油质量等级的依据。①MSⅡD发动机试验:用来评定汽车在低温和短途行驶条件下的润滑油对阀组防锈蚀或腐蚀的能力,用以评定API SE、SF、SG级汽油机油。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有SH/T0512汽油机油低温锈蚀评定法(MS程序ⅡD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MSⅡD ASTM STP 351H-I。②MSⅢD发动机试验:用来评定润滑油高温氧化、增稠、油泥及漆膜沉积、发动机磨损的能力,用以评定API SE、SF级汽油机油。中国标准试验方 法有SH/T0513-92汽油机油高温氧化和磨损评定法(MS程序ⅢD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MSⅢD ASTM STP315H-Ⅱ。③MSⅢE发动机试验:用来评 定发动机润滑油的高温氧化、增稠、油泥及漆膜沉积、发动机磨损的能力,以评定API SG、SH、SJ级汽油机油。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MSⅢE ASTM STP 315H-Ⅱ。④MS VD发动机试验:用来评定发动机润滑油抗油泥、漆膜沉积和 阀组磨损的能力,以评定API SE、SF级汽油机油。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有SH/T 0514-92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评定法(MS程序ⅤD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MS VD ASTM STP315H-Ⅲ。⑤MS VE发动机试验:用来评定发动机润滑油抗油泥、漆膜沉积和阀组磨损的能力,以评定API SG、SH、SJ级汽油机油。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MS VE ASTM STP315H-Ⅲ。(2)柴油发动机台架试验:柴油 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是确定柴油机油质量等级的依据。①Caterpillar1H2发动机试验:用来评定润滑油的环粘结、环和气缸磨损、活塞沉积物生成倾向,以评定API CC级柴油机油。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有GB/T9932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卡特皮勒1H2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ASTM STP509A-ⅡCaterpillar1H2发动机试验法。②Caterpillar1G2发动机试验:用来评定润滑油的环粘结、环与气缸 磨损、活塞沉积物生成倾向,以评定API CD、CD-Ⅱ、CE级柴油机油。中国标准 试验方法有GB/T9933-92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卡特皮勒1G2法)。国外标准试验方 法有ASTM STP509A-ⅠCaterpillar1G2发动机试验法。③CRC L-38发动机试验:用来评定内燃机油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和轴瓦腐蚀性能。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有SH/T0265-92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L-38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FED3405.2(L?38)、FTM791-3405润滑剂性能评定法。(3)齿轮油台架试验:①CRC L-37高扭矩试验:用来评定齿轮润滑剂承载能力、磨损及极压特性,以评定API GL-5车辆齿轮油。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FTM6506.1高扭矩后桥试验。②CRC L-42高速冲击试验:用来评价齿轮润滑剂的抗擦伤性能,以评定API GL-5车辆齿轮油。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FTM6507.1高速冲击试验。③CRC L-33齿轮润滑剂的潮湿腐蚀试验:用来评价含水齿轮油对金属零件的腐蚀情况,以评定API GL-5车辆齿轮油。

汽车球头销台架试验标准

前言 本标准以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前提,在立足市场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指定的。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规定。 本标准由XXXX机械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XXXX机械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机械有限公司 标准起草人:XXX

汽车球头销台架试验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公司悬架使用的球销节(以下简称“球销总成”)的有关台架试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公司的所有汽车悬架球销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合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用本标准。 GB/T 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JIS K 6301 硫化橡胶的物理试验方法 3 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使球销总成的性能、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的试验方法标准化,以便得到评定质量的统一方法。 4 试验种类 (1)摆角试验 (2)力矩试验 (3)刚度试验 (4)挤压和拉伸强度试验 (5)球头销静态强度试验 (6)疲劳强度试验 (7)工作温度下的耐磨持久性试验 (8)高温下的耐磨持久试验 (9)耐泥水持久性试验 (10)防尘罩耐臭氧试验 (11)防尘罩低温试验 (12)防尘罩耐热性试验

(13)防尘罩拉伸强度试验 5 试验的一般条件 试验条件一般适用于上面列举的所有试验,内容如下; (1)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2)试验件应固定在刚度足够大的装置上,这样才不会消弱试验目的; (3)安装夹具的形状应不影响试验目的; 6 球销总成试验方法 6.1 摆角试验 这个试验是测量球销的工作摆角,按如下方法进行 6.1.1 试验装置 如图1所示,把销总成安装在试验夹具上 6.1.2 试验条件 测量方向:如图1所示,使球头销铅垂直立,沿A方向和A方向垂直的B方向进行测量。 . 图1 6.1.3 试验步骤 利用如图2所示测量仪器确定摆角。 摆角是最大可以摆动的角度,在这个角度范围内,球头销不与任何零件相抵触

(整理)发动机台架实验.

发动机台架试验 一、试验目的及作用 目的:1、掌握发动机试验方法。 2、 3、 4、根据数据分析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判断发动机性能,寻求最佳工况。 作用:发动机各项性能指标、参数及各类特性曲线都是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的。 二、试验对象 本田125cc发动机(排量:1.5L;最大功率:4.8kW;最大扭矩:3.8N·M) 三、试验设备 1.试验台装置(图1); 2.辅助装置:a、可调水量冷却系统 b、专用油量测量装置 c、通风装置 d、消声地 坑; 3.制动测功装置—测功器 (1)水力测功器(2)平衡式电力测功器(3)电涡流测功器

四、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要求 试验方法要求 1 进气 尽可能使用原车用的进气系统,改变进气系统时,注意以下参数不能变动:(1)进气管直径 (2)原车用中冷器压力降△p或根据指定值 (3)增压器压气机前的进气真空度<5kPa (4)曲轴箱通风系统符合发动机技术要求 2 排气 尽可能使用原车用的排气系统,如果涡轮后的条件有变化,须保持指定的排气背压(通常要求涡轮后排气背压≤10kPa,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3 燃油输送 在试验过程中,喷油泵进油管中不允许有气泡;过量的燃油根据技术要求回流,输油管中不能出现压力波动。 4 冷却系统 (1)节温器阀固定在全开位置(有特别要求的除外)。 (2)试验间的冷却系统要保证原车用冷却液的流量和系统的压力。 5 附件设备 不安装或全部脱开(有特别要求的除外)。 6 试验用油 按照技术要求选择,燃油的密度变化应小于参考值的±0.6% 。

测试条件要求 1 大气状况 从试验开始,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大气压力和进气湿度。 2 温度控制 (1)压气机前的进气温度25℃(国家标准的标准进气状态) (2)喷油泵进口的燃油温度38±2℃ (3)出水温度88±5℃(国家标准)。 (4)中冷后温度(全负荷工况): ?标定转速:49±2℃?最大扭矩转速:40±2℃ ?45%标定转速:37±2℃? 900r/min(或者低端转速):33±2℃ 3 在稳定状况下测量 在每个测量点,记录数据前,要保证所有的参数达到稳定。 五、试验时间及地点 时间:四月初(具体时间待定) 地点: 麓谷发动机台架试验室 六、试验人员 司明鑫、危红媛、季武威、赵吉瑞、夏涛 七、实验内容(GB/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1.规定了汽车用发动机性能台架试验方法,包括各种负荷下的动力性及经济性试验方法,无负荷下的起动、怠速、机械损失功率试验方法以 及有关气缸密封性的活塞漏气量及机油消耗量试验方法。 2.对主要测试仪表的精度要求 ?扭矩:误差不大于所测发动机最大扭矩的±1% ?转速:误差不大于所测值的±0.5% ?燃油消耗量:误差不大于所测值的±) 1.发动机负荷特性实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发动机负荷特性的试验方法 2.熟悉所用设备、仪表 3.学会数据采集整理以及绘制曲线 4.判断发动机性能,并应用 2.实验原理: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情况,通过改变发动机负荷得到的发动机性能,包括油耗、功率、排气温度等参数。在规定的转速、不同的负荷下评定

Part-III 整车零部件台架耐久性试验及其试验

nCode 疲劳耐久性工程 高级培训班 整车/零部件台架耐久性试验 及其试验加速技术零部件台架模拟试验 是一体化解决疲劳问题的策 略中的重要一环! 重新设计优化 重新设计优化零部件模拟 试验零部件模拟试验计算机辅助 疲劳寿命模拟计算机辅助 疲劳寿命模拟用户使用情况用户使用情况实测载荷实测载荷应力分析应力分析材料性能材料性能产品寿命 产品寿命 关联产品寿命 产品寿命加速的 Sign-off 试验加速的Sign-off 试验

台架试验的好处 ?可重复的试验环境 ?易对试验进行监控 ?通过比较试验对设计 参数变化进行评价 ?早期检验零部件的性能 ?可能能实现试验加速 ?验证理论模型?... 根据实测的载荷及响应信号,在实验室里 重现实际工况,模拟零部件的性能及寿命 进行台架试验的好处: 台架试验时也可进行数据采集! 4?2007 nCode 做哪些台架试验? ?能模拟道路试验的台架试验 ?能一定程度评价零部件耐久性能的试验?模拟损伤最严重的,要看车辆的特点 ?。。。 不要做和实际工况无关的试验! 实验室负责人的困境 ?预先预测台架试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费用大概多少??高效地利用试验台 ?判断被要求做的试验是否是一个不合理的试验 ?在试验开始前,使用疲劳编辑技术“合法地”加速试验?“合法地”过滤掉试验台不能模拟的高频 ?… 要求的疲劳寿命要长, 但试验结果必须尽快出来! 疲劳分析能够帮助...

How should we test in lab? 7?2007 nCode From P.G. or Field to Test Rig Customer Usage Test Track Individual Surfaces, Events Test Rig 8?2007 nCode What Do We Want From A Durability Test??Durability test that ’s suitable for the item in question: a component, sub-assembly, or a whole vehicle ?Test must replicate the same failure mechanisms as seen in the real world ?Test should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al loading environment ?Test should be accelerated where possible to reduce project time scales and costs ?Test specification can be used in FE based virtual test or real physical test

汽车球头销台架试验标准

、尸■、■ 前言 本标准以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前提,在立足市场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指定的。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 和GB/T1.2-2002 规定。 本标准由XXXX 机械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XXXX 机械有限公司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 机械有限公司标准起草人:XXX

汽车球头销台架试验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 公司悬架使用的球销节(以下简称“球销总成” )的有关台架试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 公司的所有汽车悬架球销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合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用本标准。 GB/T 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JIS K 6301 硫化橡胶的物理试验方法 3 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使球销总成的性能、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的试验方法标准化,以便得到评定 质量的统一方法。 4 试验种类 (1)摆角试验 (2)力矩试验 (3)刚度试验

(4)挤压和拉伸强度试验 (5)球头销静态强度试验 6)疲劳强度试验 7)工作温度下的耐磨持久性试验 (8)高温下的耐磨持久试验 (9)耐泥水持久性试验 (10 )防尘罩耐臭氧试验 (11 )防尘罩低温试验 (12 )防尘罩耐热性试验 (13 )防尘罩拉伸强度试验 5 试验的一般条件 试验条件一般适用于上面列举的所有试验,内容如下; (1)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2)试验件应固定在刚度足够大的装置上,这样才不会消弱试验目的; (3)安装夹具的形状应不影响试验目的; 6 球销总成试验方法 6.1 摆角试验 这个试验是测量球销的工作摆角,按如下方法进行 6.1.1 试验装置 如图 1 所示,把销总成安装在试验夹具上 6.1.2 试验条件 测量方向:如图 1 所示,使球头销铅垂直立,沿 A 方向和 A 方向垂直的 B 方向进行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