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的联系、互动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结果,是社会交
往的基础。
在心理学中,研究人际关系的领域被称为社会心理学或人
际关系心理学。
在人际关系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1.亲密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存在亲密情感、相互信任、共
享私密信息的关系。
亲密关系是建立在情感、信任和支持之上的,能
够带来满足感和安全感。
2.社交网络: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交网络可以包括亲友、同事、同学等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通过社
交网络,个体可以获取信息、资源和支持。
3.群体动力学:是指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群体整体状况
的演变过程。
群体动力学研究群体中的人际互动、群体行为和群体结
构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4.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情感支持、信息支持
和行动支持等资源。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安慰、帮助解决问题、提供建
议和意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性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上述名词,人际关系心理学还研究人际交往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人格特质、情绪和情感、沟通技巧、非语言交流、认知偏差等。
研究人际关系有助于了解人们与他人交往的规律和机制,提高人际交
往能力,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状态,还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在心理学中,关于人际关系有很多有趣的研究和理论,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它包括亲属关系、友谊关系、爱情关系、职业关系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而糟糕的人际关系则可能给人带来压力和困扰。
所以,学习和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非常重要。
二、人际关系的要素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要素:1.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需要学会倾听、表达和理解。
2. 互相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3. 合作与包容:在与他人合作时,我们需要学会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并与他人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4. 冲突管理:在人际关系中,冲突是难免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解决冲突。
三、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特质、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
其中,一些关键因素包括:1. 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一个自信的人会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他人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3. 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我们可以获得爱、理解和安全感。
四、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接触和熟悉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与他人初次接触,并逐渐熟悉对方。
2. 建立亲密关系阶段:如果双方产生了共鸣和默契,关系可以向更深层次的亲密关系发展。
3. 维持和发展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不断地维护和发展。
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谁都有,谁都需要,所以它非常重要。
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是怎样?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隐形攻击愤怒一旦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宣泄的出口的弱势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达愤怒,那么,他们绝对不敢违背强势一方的要求,绝对不敢挑战强势一方的意志,在强势方的强大攻击下,他们唯唯诺诺,乖得不得了。
然而,他们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况。
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做砸了;很容易兑现的承诺,他们却不守信……总之,他们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令强势一方暴跳如雷。
当暴跳如雷时,强势一方看上去仿佛是遭到了严重侵犯似的。
这也正是弱势一方的还击,也是弱势一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
他们没有表达出强有力的愤怒,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但他们通过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的方式最终达到效果,却和直接用愤怒攻击强势方没什么两样。
这种心理机制,叫做被动攻击,常被比喻为“隐形攻击”。
隐形攻击常出没的地方,是家庭。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最容易失去平衡,而父母也最容易一方面以爱的名义攻击孩子,同时又绝对限制孩子的还击。
然而,不管攻击时借用的名义多么伟大,被攻击的孩子都有愤怒产生,他们都得找到宣泄愤怒和还击的方式。
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被动攻击是弱者的武器其实,不管关系多么亲近多么特殊,当你对另一个人表现出相当强烈的攻击性时,对方会在第一时间产生一样的愤怒。
许多人长大后认同了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为父母辩护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
”然而,假若你请他们做一个简单的工作---描述一次一个被暴打的经历,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心中仍存着强烈的愤怒。
从这一点而言,民主的家庭营造的氛围,就远好于专制的家庭。
并非说,民主的家庭没有攻击与被攻击。
其实,任何家庭都和社会一样,家庭成员很容易会侵犯彼此的空间,而愤怒也由此产生,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
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攻击与被攻击,而在于攻击产生以后。
在民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均衡的,没有明显的强势方,也没有明显的弱势方。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简介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心理学领域。
它探究了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以及维持的心理机制,以及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际互动的规律以及改进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1.家庭关系:家庭是个体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之一,对个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友谊关系:友谊是建立在共同兴趣、互相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
3.爱情关系:爱情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涉及到深厚的感情和情感互动。
4.职业关系:职业关系是在工作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亲和力亲和力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吸引力和需求程度。
亲和力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的相似性、社会背景等。
在人际关系中,亲和力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融洽互动,并有助于关系的长期维持。
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之间因为不同的意见、利益冲突或者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对抗。
人际冲突可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关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有效的解决人际冲突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得到的情感和实质性的支持。
社交支持可以通过情感上的倾听、理解和支持,以及实际上的帮助和资源分享来提供。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支持能够缓解个体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心理负担,促进个体的适应和发展。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应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应用领域的例子:1.教育领域: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合作学习和团队建设。
人际关系心理学

什么是人际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这里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人际关系的功利化与个性化倾向人际关系复杂化, 人际关系表面化, 人际关系个性化, 人际关系功利化中国人际关系庸俗化倾向的现状与根源是现实根源,即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是历史根源,即封建主义的人生观、处世观的影响及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的负面作用。
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现实的过程。
信息输入: 感觉和知觉的过程属于信息输人的范畴,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现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现实的个体及外部相互关系的反映。
信息贮存: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记忆过程由“记”和“忆”的过程组成,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信息利用:思维和想象属于信息利用的范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情感过程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伴随状态。
情感的概念: 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情感与情绪具有相同的心理过程。
它们都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由客观现实刺激引发的,与需要密切相连的心理反映形式。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绪论1、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3、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4、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行动的科学。
更为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同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教育学科和行为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6、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7、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8、社会网络层次:生产关系,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心理关系。
9、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中。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0、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1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过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接触阶段: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
融合阶段: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
12、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朱迪•C•皮尔逊《如何交际》冷漠阶段、疏远阶段、终止阶段。
二、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人际关系行为模式(莱维特):圆形传递:优点是提高全体成员的士气,调动他们的积极,使群体中各个成员都能产生满意感,群策群力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
缺点是解决问题的速度慢,正确性差,领袖人物或领导者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中午时分,王某和李某两人一起去食堂 吃饭,王某正为家里的事烦心,而李某不 知情,一直问她问题。王某一开始没怎么 搭理她,后来觉得烦了,就冲着李某大声 吼,“你烦不烦啊!”旁边无数眼光投过 来,让李某觉得很尴尬,以至于后来闹翻 了。她们的矛盾症结在哪里呢?
心情也叫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 绪状态。个体的心境一旦产生,就会具有弥 散性,是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相应的情绪色 彩,而不会指向特定对象。也就是说,心情 好时,看谁都顺眼,对人宽容;心情不好, 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成为其激情 爆发的导火索,将对方当成“出气筒”。
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 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 符号相互间交换意见、 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和诉求的过程。是通过交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 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 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 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即使两个人 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通过交往,也有可能逐 步消除猜疑、误会。反之,即使两人关系很 好,但如果长期不交往, 彼此了解减少,其关 系也可能逐渐疏远。以大学生寝室生活为例, 大学生四年都过着集体生活,由于性格迥异、 个体差异等原因,相处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摩 擦,这时就要多开展自我批评,主动化解矛盾, 积极处理人际关系。若处理不当,小摩擦变 成大问题,就会影响寝室和谐,干扰学习生
心理学和人际关系

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心理学和人际关系是两个重要的领域,它们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情感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和人际关系两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的作用。
一、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了人类思维、情绪、意识等方面。
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具有重大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1、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自我意识是人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基础,自我调节则是指人们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对自己进行调节。
心理学帮助人们发现自身的性格特点、弱点、潜力和优点,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
同时,心理学也可以帮助人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情绪不会影响到人际关系。
2、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理解和谅解。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认同。
3、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来控制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从而增加积极情感和幸福感。
情感管理可以实现自我控制,帮助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困难和挑战。
二、人际关系对心理学的影响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和结果。
正如心理学对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样,人际关系也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社交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分支学科。
它涉及了人类的态度、信念、行为、情感和群体性心理等。
社交心理学将心理学和人际关系联系起来,探究了社会关系、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问题。
2、心理辅导与治疗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健康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负面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问题。
借助心理辅导和治疗,个体可以寻找到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恢复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的研究对象人际关系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心理学研究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友谊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2、人际关系的倾向
需求种类 包容需求 控制需求 感情需求 主动型 主动与别 人交往 支配他人 对别人表 示亲热 被动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期待别人支配自己 期待别人对自己表示 亲热
——心理学家舒兹(Schuts)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不同程度
不要任意侵犯对方隐私 暴露适当
要适当对别人暴露自己。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四)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交往双方的 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基础上,
人与人之间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满足彼此都希望被接纳、被认同的 需要。
受人尊重和重视的能力——人际魅力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返回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2、人际关系的倾向
—心理学家霍尼(Horney)
分离型:“疏离他人”,这类人常想 躲避他人的影响和干扰。
返回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看重与我关系的人
尊重我的 人 对我友好的人 喜欢我的人 知道我名字的人 连我名字也不知道的人
关系金字塔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一)人际关系发展阶段的心理过程
注意时期
确认时期
融合时期
稳固时期
人际关系发展过程图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一)人际关系发展阶段的心理过程
1、注意时期 这个阶段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初始阶段。 注意是有指向性的。 对仪表身材、言谈举止形成评价——某 些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 这个阶段还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往, 还没有相互的情感输入。
(三)衡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随着人际关系的深入,交往双方间的自我 暴露逐步广泛深刻,自我暴露的程度是衡 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通过了解别人在什么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 可以了解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接纳程度。 自我暴露层次越深,说明自己对人际关系的 卷入越深。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三)衡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六)人际关系的瓦解
2、疏远 表面上还试图维持关系的良好状态, 实际上已出现明显的裂痕,沟通减少,处 于疏远状态。 自发的沟通减少,情感融洽程度进一 步降低。 分歧的解决。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六)人际关系的瓦解
3、冷漠 双方开始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不 太愿意进行直接的对话,而采用非语言方 式,冰冷和缺乏热情。 这个阶段可能会维持很长时间。一 是可能还想或有机会转变,一是不愿意现 有的稳定状态。 在这阶段,往往会有痛苦的体验。
3、融合时期 这个阶段是进入实质性的角色接触。 彼此产生好感,为对方的某些品质所吸 引,交往越发 密切和深入。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一)人际关系发展阶段的心理过程
3、融合时期 在这个阶段,情感色彩越来越浓厚。双 方开始确立相互信任感和安全感,关系 较为密切。双方感到充实、愉快到无话 不说,建立友谊。 如果在这个时期关系破裂,将会出现焦 虑、痛苦等负面情绪。
2、人际关系的倾向
—心理学家霍尼(Horney)
逊顺型:“朝向他人”,无论遇到谁 都倾向于意识到 “他(她)喜欢我吗?”
你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喜欢你。
返回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2、人际关系的倾向
—心理学家霍尼(Horney)
进攻型:“对抗他人”,这类人总想 窥探对方力量的大小,或他人对 自己的用处如何。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主讲:杨丽华
从几个感悟谈起
从几个感悟谈起
你人生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从几个感悟谈起
金钱? 地位? 名誉? 成功?
从几个感悟谈起
金钱?地位?名誉?成功? 幸福是建立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吗?
从几个感悟谈起
心理学家通过反复的观察和调 查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 亲子、夫妻和亲朋好友之间以及你 的事业的合作者等关键人际关系的 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主要的因 素。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与此相对应,在调查中,当问到“在大学 里,你认为谁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时, 有39%的人选择“身边同学”,有31.4 % 选择“大学之前、之外的其他同学朋友” 等。而在“有心里话,你更愿意向谁倾诉” 在这一问题的答复中,48.4%的人都选 择了“大学里的朋友”,这一比例大幅超 过“男(女)朋友”、“父母”和“老 师”。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人际认知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 相互认知,即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 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使自己了解他人,也要使他人了解自 己!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2、动力系统——人际情感——人际 关系的核心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人际情感是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 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人际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人际情感的形成取决于相互需要的满足 程度。
请小心呵护人际情感!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A、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体与个 体之间的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B、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 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C、人际关系的亲疏取决于人 际心理距离的远近。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4、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
这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这类人是爱自己与爱他人、相信自 己与相信他人的同一。他们也许并不十 全十美,但他们能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 人,善于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 面。人们喜欢与他们交往。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需要
3、需要的种类:
生理层面——动物性——逃避痛苦、寻找 快乐 心理层面——人性——尊重、安全、自主、 归属 精神层面——神性——心灵的需求:对真 理、自由、为人类的福祉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需要
绝大多数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是与缺乏 正常的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的。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1、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
包容的需求:是指希望与别人来往、结
交,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 其行为特征表现为:交往、沟通、参与、 亲和等; 与之相反:孤立、退缩、排斥、疏远等。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1、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
请学会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 善于保持心理距离的人才不会失去原则!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D、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 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不要害怕,请去交往!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1、认知系统——人际认知——建立人 际关系的前提。
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据调查:53 %的人感觉同学 间的感情温度“一般”,感觉 “温暖”的只有28 .5 %, 觉得“冷”的占18 .5 % 。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这个女生很面熟,是我们班的 吗?”“我也不知道,问班长吧。”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随着大学扩招,班级人数增多,尤其是在女生 占绝大多数的新闻班里,男生认不全自己班里 的女生是很普遍的事情。大四男生翰林告诉记 者,他所在的班上共有58人,其中女生有35人。 男女生宿舍是分开的,平时除了上课,课余时 间基本见不着面。班级里组织的出游活动也常 因无人响应而取消,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少, 大家都各忙各的。有时候在路上遇见面熟的, 打个招呼也就敷衍过去,所以互相记不住名字 是常事,要论交情,就更说不上了!
持这种态度者常常会把人际交往 中的失败和挫折归结为他人不好,自己 总是充满优越感。 这类人似乎充满自信,其实是虚 弱的,心理防御倾向比较突出。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3、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 也不行 既不相信自己,也不崇拜他人, 既不会去爱人,也拒绝别人的爱。 这类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来 生活的低潮,得不到别人的怜悯。
请修饰你的言谈举止!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关于需要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由于生理或心理上
的某种匮乏而产生的不平衡状态,它表现 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各管条件的依 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需要是我们考察人际关系的逻辑 起点。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需要
2、需要的形成:
人的需要是一个由低级的生理性需要 的满足逐渐产生出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的发 展过程。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E.Berne(英)
1、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自卑者与他人 的交往关系。 这类人的特点是往往会过度赞美他 人、贬低自己。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六)人际关系的瓦解
4、逃避 随着关系的恶化,为脱离痛苦体验, 双方尽可能回避,特别是避免两个人在一 起。 双方常常具有不友好、敌意和对抗的 举动。 对对方的行为过分的敏感。——自我 保护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六)人际关系的瓦解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