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7)

合集下载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自考-简单题论述题-近几年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自考-简单题论述题-近几年

浙江省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到__融合_阶段。

22.韦纳认为,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有两个步骤:一是_决定控制源__;二是__决定稳定性。

23.自我实现指的是使个人_潜能____获得最充分的发挥,是美国心理学家_马斯洛_认为的个体最高的需要层次。

24.寻找目标的过程包括_确定目标_____、选择目标和__记录行为____。

25.冲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个人内部冲突_____;另一类是__人际冲突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登门槛技术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27.印象形成认知的主题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28.行为中心偏见(行为吞没场)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太多的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

29.人际吸引又称人格魅力,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30.人际冲突人体或群体彼此知觉到对方阻挠或将来阻挠自身利益的实现所引起的直接对立的行为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戴维斯的人际交往模式。

单线型,通过一连串的人把信息传播给最终的接受者;集中型,把信息有选择的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偶然型,按偶然的机会来传播信息;流言型,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32.简述态度转变的方法。

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法;团体规定法;全面宣传法;沟通信息法33.简述影响社会助长或干扰的主要因素。

34.简述利他行为决策过程的步骤。

1.对紧急事态的注意2.正确的解释情景3.对个人责任的决定4.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5.执行助人行为35.简述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选择题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4月浙江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浙江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______过程中所形成的______关系。

2.态度由认知成分、______成分和______成分构成。

3.人际关系恶化的三个过程为:第一,______阶段;第二,______阶段;第三,终止阶段。

4.戴维斯认为人际关系中有四种交往模式,即单线型、______型、偶然型和______型。

5.霍桑实验由______实验、福利实验、______实验和态度实验组成。

6.社会测量法,又称______测量法。

由______提出。

7.修茨根据人们不同需求,分成三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即包容的需要、______的需要和______的需要。

8.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______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______。

9.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有三种:即累加模式、______模式和______模式。

10.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______与______的主动掌握。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际关系”作为专有名词是在( )提出的。

A.19世纪初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末2.社会交换理论是由( )提出的。

A.梅奥B.米德C.霍曼斯D.戴尔3.由P-0-X构成态度三角关系的理论,是( )理论。

A.功能B.一致性C.平衡D.学习4.失调程度与协调性认知数及重要性成( )。

A.正比B.反比C.等比D.对比5.“好聚不如好散”缘于( )。

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6.控制源理论是由( )提出的。

1A.琼斯和戴维斯B.凯利C.韦纳D.罗特7.成功与失败理论认为能力属于( )因素。

A.内在B.外在C.不稳定D.不可控8.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称为( )传递。

4月浙江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4月浙江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莱维特对正式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沟通网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___________种有代表性的沟通网络模式。

()A.三B.四C.五D.六2.认知失调(不协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提出来的。

()A.海德B.霍夫兰德C.费斯汀格D.贾尼斯3.人际吸引中的得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提出来的。

()A.拜恩和克洛拉B.莱文格和斯诺凯C.阿伦森D.梅特4.多人在一起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这是___________现象作用的结果。

()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社会赞同D.相互作用5.对旁观者效应现象的一个解释就是()A.情景的模糊性B.榜样人物的作用C.自私自利D.责任扩散6.当个体期望将来还需要与群体交往,与当个体认为将来不会再与群体交往相比,()A.前者更会遵从B.后者更会遵从C.发生遵从的可能性相同D.何者更会遵从说不准7.前怕虎、后怕狼,属于___________冲突。

()A.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8.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由___________两个因素组成。

()A.生理上的激起、认知标签B.心理上的激起、认知的标签1C.需要、认知D.动机、认知9.___________是由罗特研究并发展起来的归因理论。

()A.通俗心理学B.控制源理论C.相应推论理论D.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社会需要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汇总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汇总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________和________。

2.人际关系的归因理论包括海德所倡的________和韦纳提出的________。

3.态度的本质属性是指态度的社会性、________和________。

4.认知失调研究的经典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和________作的。

5.韦纳等人认为归因过程中的原因可分为两个重要维度,即________和________。

6.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1)________和(2)________。

7.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________,(2)承担义务,(3)________,(4)习惯形成。

8.非遵从行为至少包括两种形式:即________和________。

9.利他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10.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称为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________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由注意逐渐向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而建立的心理联系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 )A.注意阶段B.融合阶段C.疏远阶段D.接触阶段2.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是一种( )的人际交往模式。

A.偶然型B.单纯型C.集中型D.流言型3.态度具有( )。

A.情境性和暂时性B.稳定性和不变性C.组织性和严密性D.一致性和稳定性4.知道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这是印象形成中( )这一特点所起的作用。

A.一致性B.评估性C.中心特质D.隐含的个性理论5.从他人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其情绪、情感,这样的认知过程称为( )。

A.人际知觉B.情绪知觉C.物体知觉D.面部知觉6.人们记录的行为至少应保持( )才能发挥作用。

4月浙江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浙江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莱维特提出的四种沟通网络模式是圆形传递、__________、链式传递和__________。

2.求助者的特点会影响利他行为,这些特点主要有依赖性、__________、类似性和__________。

3.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__________年代,主要有__________等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等。

4.影响人际吸引的情景因素包括时空距离、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5.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问题识别,(2)__________,(3)扩展自我管理,(4)__________。

6.詹姆斯提出的情绪理论把情绪分成两个部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社会赞许性、__________这两个概念可综合为一个一般的归因原则,称为__________。

8.印象形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特质的作用和隐含的个性理论。

9.减少失调的办法有改变认知、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态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协调性等特性。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减轻或消除某些不愉快的刺激,这是一种( )。

A.积极的强化B.消极的强化C.厌恶的强化D.愉快的强化2.三方的权力分布是A=40,B=30,C=20,按合作协商理论,( )的合作关系最能形成。

A.ABB.BCC.ACD.ABC3.外表和容貌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

A.情景因素B.类似性因素C.个人特质因素D.外在因素4.坚信“善有善报”的人更会作出助人行为,这是其( )引发的。

A.同情心B.个性C.心境D.责任心5.他人在场或与他人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这是一种( )。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真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B 〕A.血缘关系B.利益关系C.亲缘关系 D.地缘关系2.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 C )A.角色冲突B.角色期望C.角色扮演 D.角色完成3.1964年出版的关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著作《人们玩弄的游戏》的作者是( D )A.霍曼斯B.戈夫曼C.马斯洛 D.伯恩内4.人们通常使用“共同言语〞来说明是否存在建立人际关系的根底,足以说明的是( B )A.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精神产品的生产方法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修养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5.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需要经历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层次是指( A )A.依附阶段B.吸引阶段C.融合阶段 D.注意阶段6.人际交往最主要的手段是〔A 〕A.言语手段B.物质手段C.经济手段D.法律手段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人际交往条件的是( B )A.交往的时间和空间B.交往频率C.交往动机 D.交往距离8.人际交往中的血缘关系不包含...〔D 〕A.兄弟关系B.夫妻关系C.代际关系D.业缘关系9.应酬型人际交往多指一般性的交往关系,其功利性( A )A.较弱B.较强C.适度 D.因人而宜10.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不包含...〔B 〕A.自然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因素B.心理动力、心理特征、心理现象、心理障碍等因素C.习俗礼仪因素和道德标准的因素D.价值观念因素和法律法规因素11.提出三维人际关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P·贝尔斯B.莫雷诺C.赫茨伯格 D.舒兹12.正确的公平观不包含...〔D 〕A.公平是有条件的B.公平具有时代性C.公平具有文化性 D.公平是绝对的13.相容原则是指( )A.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恰当B.交往双方相互体谅,替对方着想C.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D.交往双方相互了解,相互换位思考14.美国心理学专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撰写的《无声的空间》一书中认为,个人空间的地域距离范围是( C ) A.0~46cmB.46~122cmC.122~610cm D.610cm以上15.在非言语沟通中,咳嗽属于( )A.辅助言语符号系统B.光学——动力符号系统C.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 D.视线接触符号系统16.俗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适度的自我暴露技法中指的是( B )A.透明的窗格,也叫公开自我 B.不透明的窗格,也叫茫然的自我C.隐敝的窗格,也叫隐敝着的自我 D.未知的窗格,也叫未知自我17.在西汉时期,韩信在街上受恶少胯下之辱,愤慨的热血一下子涌遍周身,可他咽下了这口气,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本试卷分A、B卷,使用1999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并将答题纸上卷别“A”涂黑;使用2011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并将答题纸上卷别“B”涂黑。

不涂或全涂,均以B卷记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A卷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互动理论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A.米德B.勒温C.考夫曼D.修茨2.按照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观点,个人的感情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行为特征应该是A.相容B.超越C.同情D.冷漠3.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有科学头脑”,这属于印象形成中的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定型D.隐含的个性理论4.在归因时,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情景下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如果那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产生,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这就叫做A.不变原则B.一致性原则C.折扣原则D.非共同效果5.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将考试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这是一种A.内部、稳定的归因B.内部、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稳定的归因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6.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这是一种A.行为中心偏见B.显著性偏见C.自我服务偏见D.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7.率先使用“自我实现”一词的是A.罗杰斯B.马斯洛C.戈尔茨坦D.荣格8.在一段具体的人际关系中,若结果高于比较水平和选择比较水平,则当事人对这段人际关系A.满意且愿意继续下去B.满意但不一定会继续下去C.不满意但会继续下去D.不满意且不会继续下去9.根据合作的“权力理论”,如果三方的权力分布分别是A=4,B=2,C=1,则A.A、B将会合作B.A、C将会合作C.B、C将会合作D.三方不会合作10.在管理和解决冲突过程中效果最差的做法是A.威胁B.让步C.仲裁D.协商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相关学科是( )
A.心理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学
D.社会心理学
2.如果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应该采用的交往模式是(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3.按照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修茨的观点,个人的感情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行为特征应该是( )
A.相容
B.超越
C.同情
D.冷漠
4.从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态度改变的方法是( )
A.登门拜访法
B.全面宣传法
C.参与活动法
D.沟通信息法
5.人们对自己的亲友予以特别对待并且自以为是公道的、不偏不倚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首因效应
B.新近效应
C.定型
D.晕轮效应
6.我们热情洋溢是为了避免对方冷淡,这种强化方式是( )
A.积极的强化
B.消极的强化
C.厌恶形式的强化
D.惩罚
7.想当班委,但又不敢参加竞选,这种冲突属于( )
A.接近—接近型
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8.在管理和解决冲突过程中效果最差的做法是( )
A.威胁
B.让步
C.仲裁
D.协商
9.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如果甲的好友乙喜欢踢足球,而甲不喜欢踢足球,为达认知平衡,甲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
A.不让乙踢足球
B.改变对乙的亲密关系
C.鼓励乙踢足球
D.顺其自然,什么也不做
10.对人先贬后扬要比一成不变地讲好话更吸引人、讨人喜欢,这一观点来自( )
A.强化理论
B.相等理论
C.得失理论
D.相互作用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 )
2.自我呈现就是印象管理。

( )
3.协商的最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作出小小的让步。

( )
4.决策之后,没有被选中的项目会被看得更有吸引力。

( )
5.行为的线索比行为的结果对人们施加的影响更大。

( )
6.无论是遵从者还是反遵从者,都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 )
7.按情感体验划分态度,可以把态度分为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 )
8.一般地说,年龄较小、地位较低的以及具有相似人格特质或生理特点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模仿。

( )
9.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

( )
10.出于互惠规范,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儿童、老人、残疾人或病人。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一般说来,人际关系恶化是由于人际冲突、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果。

2.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人的影响。

3.人际吸引又称________,是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抱的________。

4.人际冲突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__冲突和________冲突。

5.时尚现象往往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生活行为和风度礼仪方面。

6.影响遵从的群体特点有________和________。

7.霍桑实验主要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

8.自我障碍是个体为保护________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________策略。

9.个体寻找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目标、________和________。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级的需要是________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是________需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睡眠者效应
2.自我实现
3.利他行为
4.去个性化
5.人际印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列举主要的归因理论。

2.何为习得无助?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3.简述影响自我暴露的相关因素。

4.引起人际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5.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态度转变中的沟通要素。

2.试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