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建筑分析详解

合集下载

火车站建筑物室内设计方案

火车站建筑物室内设计方案

火车站建筑物室内设计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火车站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枢纽。

如何在火车站内设计出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成为了每个火车站建设者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火车站室内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一、空间分区在火车站的室内设计中,空间分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火车站内可以分为多个区域,如购票区、候车区、商业区等。

同时,对于每个分区,我们还需要考虑办公区、服务区和行政区等具体要素的布置。

这样的分区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空间,保证每个分区之间相互独立,协调有序。

二、色彩搭配色彩是火车站室内设计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因为色彩不仅可以为建筑物带来视觉美感,同时还具有增加人的舒适感的作用。

在火车站室内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分区的特性,灵活运用色彩。

比如购票区我们可以运用米白色等柔和的色系,候车区可以加入一些蓝色,眼下起来更为舒适。

同时,对于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色调,营造不同的氛围。

三、艺术照明艺术照明是在火车站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照明设计,可以在不同场景下传达不同的信息。

比如,候车区就需要保证光线柔和,避免刺眼,让旅客可以更好的进入休闲状态。

而在商业区,我们可以加入一些一体化的灯光设计,让整个区域的氛围更为壮观。

四、装饰细节装饰细节是整个火车站室内设计中,最能够展示设计师精神的一部分。

小到一个角落,大到整个区域的装饰品搭配,都能够影响到整体的设计效果。

在火车站内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备受推崇的装修材料,比如瓷砖、玻璃、亚克力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纹理、色彩等不同的搭配组合。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整个火车站亮点十足,成为旅客旅途中的一道风景。

总之,火车站室内设计方案的设计是需要设计师们精心设计的。

在设计方案中,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将空间分区,结合色彩、艺术照明及装饰细节,为旅客们带来一个方便、舒适和美观的交通默认站点。

高铁站案例分析

高铁站案例分析
售票厅 vip入 口

线侧平式 上进下出
进站流线
二层平 面图
一层平
进站 流线
1.3 结构、材质分析
横向
3跨
连续 底梁层:现浇混凝土
框架结构
基底轮廓160m×48m(轴线间距) 主要柱网18m×16m,局部24m×16m 、
二1层7.2:m 局×1部6m 、采7.用4m×预16m应
纵向 九跨 连续 站房屋盖:钢框架主次梁结构梁体
武汉站
中央站房屋面的支承结构由五榀主拱、半拱和斜立柱组成 。 屋面结构为正交正放式网壳结构, 其上弦平面布置交叉撑。 其中, 上下弦采用圆管, 腹杆有两种形式: 刚性圆腹杆和柔性钢拉棒;
上弦面内交叉撑采用柔性钢拉棒。
中央站房屋面结构体系 1) 网壳弦杆为复杂的
空间曲线。 2) 在拱顶直接用短柱 与网壳相连, 短柱之间 填充钢板; 在其余位置 二者则采用V 形撑连接。 屋面网壳与主拱、半拱
三、按支承情况可分为:周边支承、四点支承、多点支承、三边支承、 对边支承以及混合支承形式。
四、按组成方式不同,又可将网架分为四大类: 1、交叉桁架体系网架; 2、三角锥体系网架; 3、四角锥体系网架; 4、六角锥体系网架。
三亚站
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屋盖采用型钢肋梁结构 二层楼盖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网架结构 基础为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齐全,设计人性化
快速的通过式空间,以 平面综合厅为核心的集中

2.3 结构分析
车站采用钢结 构,立面呈弧形 钢架支撑的屋顶
大量采用玻璃 元素,增加采光, 增加内外的通透

V型钢柱支 撑结构
案例三: 英格兰 威尔士 新港交通站

交通建筑设计原理(火车站)

交通建筑设计原理(火车站)

2
流线组织的原则
组织流线以进站和出站分开为基本原则;旅客流线 与车辆流线要分清;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要分开;一 般旅客与贵宾和专用旅客要适当分开;职工出入口与 旅客出入口也要分开。
3
流线设计的要点
流线设计首先要分清进出站的顺序,做到流线简捷、 通顺,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迂回,力求缩短旅客的 流程距离。
逐渐进入站房,进程较为缓慢、流量比较均匀,持续时间长。
(2)出站交通流的特点:人流密集,时间集中,要求短时间内快速 疏散。但出站交通流有间隔性。
2、广场交通组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处理好广场和城市干道的连接
a. 控制广场通向城市道路交叉道口的位置、数量和开口宽度。 ① 广场通向城市道路的交叉道口,一般不宜超过2-3处,且两个 相邻的道口之间 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组织车流交织,避 免交叉。如下图所示。
(宽)
电车
小汽车
2.45
(宽)
2.0
(宽)
11.00
(长)
14.75
(长)
5.70 (长)
单位 占地面积 (㎡)
170 —— 220
200 —— 250
25
占地面积包括停车运输和中间通道 三部分合成计算
1.2.2 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
1、广场流线的组成及活动特点
(1)进站交通流的特点:分散的各种人流车流从城市道路陆续到达广场,
概述
交通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职能和形式的变化不 仅与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兴衰有很大的关系,而且 也和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密切相连。 19世纪到20世纪初,铁路运输事业十分发达,尤 其是长途客运和货运业务,使铁路客运站的建设日臻 成熟。但是,从20世纪20年代起,由于经济、技术结 构的变化,汽车、飞机和铁路展开了竞争,由于城市 规模的不断发展,铁路客运站的效率相对变低,再加 上本身的一些经营和管理问题,使得铁路运输业在欧 美等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开始衰落。与此同时,公路 运输业却伴随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而兴盛起来。尤其 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公路运输在速度上也赶了上来,

简析南京火车站的结构设计

简析南京火车站的结构设计

1 地 基 与 基 础
场 区地 貌 上属 于 掩 埋 冲沟 f 漫滩 )

南 京 站 房 设 计 结 合 屋 盖 下 玻 璃 幕 墙 形式 进 行 了 三个 设 计方 案 的 比较 : 垂 直 索方 案 、 斜索 方案 、 刚架 方案 。三方案 比较如 下 :
杆 、 体 系有 限 元整 体模 型 。计算 模 型 梁 将桅 杆 柱 、 面钢 结 构 、 拉 索 、 屋 斜 钢筋 混 凝土 柱 、 问连 梁等 结 构构 件组 合 在一 柱
构技 术 . 章 阐述其 设 计要 及 成果 。 文 关键 词 : 铁路 站 房 ; 斜拉 索结构 ; 长 结构 ; 超 地铁 下 穿; 冲孔灌 注桩
中图分 类号 :2 1 1 U 9. 6 文献标 识 码 : A
O 引 言
南 京 铁 路 旅 客 站 房 工程 位 于 南 京 古城 之北 。站房 东西 长 2 0 南 北进 深 7 m,
交穿 过 . 现零 换乘 实 ( 斜桅 杆钢 管 柱达 1 0 K M) 给设 计 00 0 N. , 设计 采 用 3 的人 T挖 孔 桩 ( m 兼做
地 铁 的 围 护 桩 ) 利 用 覆 土 层 空 间 设 .
与 内力 . 别对 减 小斜 柱 的基 底 弯矩 有 特 构与 玻璃 幕墙 的支撑 系统 连为 一体 。但 其不 足 之处 在 于 . 两侧 的垂 直 钢柱 为 若
简析南京火车站的结构设计
毛 家 茂
( 中铁 第 四勘 察设 计 院 集 团有 限公 司 湖 北 武汉

40 6 ) 3 0 3
要: 南京 火车站 是新 中国第 三代铁 路 客站 的代 表 。屋 面采 用钢 管 混凝柱 桅杆 斜拉 索 悬挂 结构 , 楼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 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社会车、出租车落客区、贵宾车位于广场东侧。

地下出站厅两侧的停车场, 与北环辅路共用出人口。

火车站北广场公交车场集中设置在广场东侧地面, 大型社会车、长途车和旅游车在广场西侧进出。

火车站建筑设计的流线与美感

火车站建筑设计的流线与美感

火车站建筑设计的流线与美感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性和功能性,更要符合城市整体风格,增添城市美感。

因此,火车站建筑设计的流线与美感是相辅相成的。

一、流线设计流线设计是指建筑外形呈现流畅的线条,增强了建筑的动感和现代感。

在火车站建筑设计中,流线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其与旅客的出行有直接关系。

好的流线设计能够避免旅客在寻找自己的目的地时迷路,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来实现流线设计。

例如,设置明确的标识和路线引导,以及良好的空间流动性。

此外,建筑的外形也应该遵循流线设计的原则,例如减少直线的使用,采用弧形和斜线,减少棱角,使建筑呈现出流畅的线条,为旅客提供直观的方向感。

二、美学设计火车站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还是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

因此,美学设计也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好的美学设计可以让火车站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美学设计包括建筑外观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

在外观设计方面,建筑的外形应该体现城市的整体风格,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例如,如果周围的建筑都是类似的风格,那么火车站的外形也应该与周围的建筑保持一致。

在室内装饰设计方面,设计师应该考虑旅客的感受。

例如,设置愉悦的色彩和照明,让旅客感觉舒适和放松。

此外,室内的装饰也应该优化旅客的出行体验,例如,为旅客提供充足的放置行李的空间和舒适的休息区域。

三、结合流线与美感设计在火车站建筑设计中,流线设计和美学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流线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旅客的出行效率,好的美学设计可以让火车站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要考虑流线设计,也要考虑美学设计。

例如,在流线设计方面,设计师可以将标识和路线引导安排在美观的壁画或装饰性元素上,既起到了指引作用,又增加了美感设计。

在美感设计方面,设计师可以通过布局设计来满足流畅的流线设计,例如,合理地安排商业区和休息区域,使其不影响旅客出行的效率,又可以提高旅客的体验。

浅析天津西站站房工程

浅析天津西站站房工程

浅析天津西站站房工程工程概况:天津西站站房工程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耐久性年限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裂缝限制宽度为0.2mm。

本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天津市“海河杯”,争创“鲁班奖”,工程对结构构件几何尺寸要求准确,整体表面平整、颜色均匀,观感良好,无空隙、龟裂、离析等缺陷。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整个站房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将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控制因素进行分析:一、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1 .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钢筋隐蔽检查工作,钢筋支撑马凳、垫块安装就位,检查保护层厚度,核实预埋件,水、电管线、盒、槽、预埋孔洞的数量、位置及固定情况。

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处拼装严密,边角柱加固可靠,各种连接件安装牢固,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办好隐蔽检查施工记录和预检手续。

2 .汽车泵到位,运转良好,配套的砼运输车数量充足,保证砼的连续浇筑。

3 .现场内要保证混凝土罐车能通行无阻、道路平坦。

4 .施工高峰时要安排专人指挥交通,场内外运输应避免车辆拥挤堵塞,现场调度人员负责调度罐车的进出场顺序,罐车停靠位置,便于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5.现场配备完善的对讲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有问题及时传达、沟通、解决。

6.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的堵挡工作、钢板网分块已作好,止水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安装就位。

混凝土正式施工前,浇灌申请书已经得到监理的签字批准。

二、严格控制混凝土进场检测程序1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现场要作好到场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到技术部门。

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审核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与送达现场的混凝土运输单上的配合比以及强度等级、所要求的坍落度是否一致,然后再根据配合比单上的坍落度进行检测。

2 .混凝土粘聚性检查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如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者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差。

如何做成都火车东站建筑方案设计

如何做成都火车东站建筑方案设计

成都火车东站建筑方案设计一、总体概述成都火车东站是成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也是成都市重要的客运火车站。

因此,成都火车东站的建筑方案设计必须体现出现代化、功能齐全、美观大方的特点。

二、建筑风格成都火车东站的建筑风格应该是现代化的、大气的,与成都市现代化的城市形象相得益彰。

建筑风格可以融入一些古老的成都元素,但主要还是以现代化风格为主,体现出科技、智能、高效的特点。

三、建筑造型成都火车东站的建筑形态应该是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功能分区明确的。

建筑可以采用玻璃幕墙、钢结构等现代化建筑材料,突出大空间、流畅线条的设计理念。

同时,建筑造型可以融入一些成都特色,如蜀绣、成都传统建筑等元素,使建筑更具有地域文化特色。

四、功能布局成都火车东站的功能布局应该合理、科学,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

火车站应设有候车大厅、售票厅、进站口、出站口、商业街等功能区域,以满足旅客的购票、候车、乘车等需求。

同时,火车站应设有停车场、公交站等配套设施,方便旅客出行。

五、外部环境成都火车东站的外部环境应该干净整洁、绿化良好。

火车站周围应设有广场、花园等开放空间,方便旅客休息、娱乐。

同时,火车站周围应有公交线路、地铁线路等交通便利设施,方便旅客到达。

六、总结成都火车东站的建筑方案设计应该体现现代化、功能齐全、美观大方的特点,与成都市的城市形象相匹配。

建筑风格可以融入成都的传统文化元素,但主要还是以现代化风格为主。

建筑造型应该简洁明快、线条流畅,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

火车站的外部环境应该干净整洁、绿化良好,方便旅客休息、娱乐。

希望成都火车东站的建筑方案设计能够得到广大市民和旅客的认可,成为成都的一张城市名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线组织与功能关系
made by milk_ivy
普通候车室的功能分析
检票口
服务设施
座椅 休息区
列队 交通区
广场
made by milk_ivy
广厅
售票
基本类型:
普通候车室
普通候车室的设计要点:
1. 候车室是站房的主体部分,位置恰当、流线合 理、环境舒适安静。
2. 就近设置饮水处、盥洗室、厕所等服务设施。 3. 分区:安静候车区(设座椅)、检票列队区、
made by milk_ivy
火车站建筑设计
卫生间设置: 男厕:80人/蹲位、一小便斗。按最高集散人数70%计 女厕:40人/蹲位。按最高集散人数30%计
火车站建筑设计
广场
广场
出站旅客流线与功能关 系分析
made by milk_ivy
流线设计要点: 分清进出站的顺序,做到流线简洁、
通顺,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迂回,力求 缩短客人的流程距离。
made by milk_ivy
火车站建筑设计分析
旅客流线: 主要存在进站和出站两种行为模式 进站旅客的行为先后表现为:到达车站区域、寻找售票口和
候车室面积
每人1.1~1.2㎡ 每人1.1~1.2㎡ 每人1.1~1.2㎡ 每人1.25~1.35㎡
made by milk_ivy
made by milk_ivy
候车室实例分析 在候车室内横向分区布置座椅候车,旅客交叉较多; 分散检票有利于人流疏导; 对广场开口较多,候车室易受干扰。 集中检票容易发生干扰,并割断旅客交通与视线
设计要求: 迅速找到所需路径,迅速通过 1、不同功能分区的明确划分 2、大空间内视野的通透性 3、行进距离的长短
空间流线组织方式越简洁、通过方式越简单、空间识别性越 强、旅客越容易分辨出入口、安检、候车、换乘等个功能 区的方向和位置。旅客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 下个行为的目的地,交通流线环节中旅客停留的时间也就 越短,交通转换效率越高。商餐百 Nhomakorabea娱




广

旅客活动地 带
旅 馆
地铁车站 长途汽车 公交车站 停车场地
绿化 休息廊 交通区 人行地下通道
小汽车 出租车 公交车 货车 非机动车
made by milk_ivy
火车站建筑设计分析
与流线关系密切的建筑空间: 站前广场
流线组织
基本流线: 1. 旅客流线 2. 行包流线 3. 站前广场的车辆流线
通行区及服务设施区。 4. 合理布置分区,避免干扰。 5. 高架候车室易设电梯。 6. 候车室不易设计成套间和袋形空间。
made by milk_ivy
候车室的容量和面积
客站规模 候车室人数占旅客占 最高聚集人数百分比
特大站 89.5% 大型站 94.5%~89.5% 中型站 94.5%~100% 小型站 100%
均上车人数比值 C:计算系数。该站最高聚集人数占全日发车人数的比例
功能组成
站前广场 站房 站场设施
站前广场
站房
站场
铁路客运站功能组成
made by milk_ivy
站前广场
站前广场的设计要点:
1. 广场形态应与站房、人流、车流协调,与城市整体 布局协调,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2. 人流、车流不得交叉,各种不同车流避免冲突,过 境交通不得穿越广场。
检票
检票
贵宾 候车 单元
专用 候车 单元
广厅
a 普通持票旅客
b 贵宾
c 母子、军人、团体
检票
候车室 广厅 售票
检票
候车室 广厅 行
李 托 售票 运
检票
候车室
广厅
行 李

售票 运
d 市郊旅客
e 托运行李旅客 f 未持票旅客 made by milk_ivy
站台
小件
出口厅
检票
补票 签票
站台
检票
出口厅
行包 提取
安检入口、购票和安检、寻找侯车区、到达候车区、等候 检票、检票进站、最后到达目的地车厢 出站旅客的行为先后表现为:寻找出站口、进入出站通道、 到达出站大厅检票出站、寻找其他交通工具换乘离开车站 旅客行为心理: 1、急于上车 2、急于出站 3、不断地对空间定位进行选择,极易被简单地障碍干扰, 产生焦虑情绪
房 间 组 成
made by milk_ivy
火车站建筑设计分析
1、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原则
以前:旅客乘降和列车整发为主要功能 现在:集交通、住宿、商业、办公、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
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和整个城市、 整个区域的交通规划融为一体。
火车站建筑设计分析
made by milk_ivy
母子 贵宾
军人 团体
广 场
普通
中转
市郊
广 场
贵宾
专用候车
入 口
候车
检票
售票
行包


本 站
旅客跨线
间 站


行包跨线
行包
出 口

检票
本 站

贵宾
行包跨线 中
旅客跨线 间 站 台
进出站旅客流线系统总体分析
made by milk_ivy
中转 普通
市郊
检票
候车室 服务 广厅
小型
50~400人以下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指年度中旅客最高的月份、平均一 昼夜中同时在候车室中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
火车站建筑设计
最高聚集人数平均值(一般铁道部门提供): H=S*K*C/365 S:设计年度全年上车旅客人数。设计年度为开始使用后的十
年 K: 车被动系数。即最高月份的日平均上车人数与一年的平
火车站建筑设计
火车站建筑设计
设计要点: 1、确定建筑规模 2、充分体现交通建筑特点及区域文脉 3、合理流线组织:考虑站房、线路、和城市广场关系 4、考虑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的需求
火车站建筑设计
建筑规模:
根据设计年度的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确定
特大型
大于等于 10000人
大型
2000~10000人
中型
400~2000人
3. 广场内要求选择恰当的人行活动平台,以使广场空 间与流线组织各得其所。
4. 注意美化环境,适当安排绿化,方面旅客休息。 5. 功能分区明确,停车场地要适当分隔,全面考虑发
展问题。 6. 要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与特点。
made by milk_ivy
站前广场的组成

中转

交通




服务平设施 及其台他
made by milk_ivy
总体流线分析
广场
站房 站场
广场
站房 站场
广场
站房 站场 站房
a 三段水平流线模

b 水平垂直综合流线模式
c 垂直流线模

made by milk_ivy
流线的组织原则
1. 以进站和出站分开为基本原则; 2. 人车分流; 3. 一般旅客要与贵宾、专用旅客适当分开 4. 职工出入口与旅客出入口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