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全套课件136P)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期末作业考核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抽样: 抽样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容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 2. 追踪法: 追踪法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揭示其发 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3.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暗示、不加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的方法。 4.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case study),又称案例研究,是指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 的方法。 5.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那些有较强的理论性,可以直接增加有关研究领域知识内容的研究,其研究的目的在 于发展和完善理论。 6.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经验,使之上 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最完善的集中量数的优点。 答:算数平均数是最重要、最完善的集中量数。它具有以下优点:(1)反应灵敏;(2)计算严密;(3) 计算简单;(4)简明易解;(5)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演算;(6)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答: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的研究。 3.简述文献资料记录的基本方法。 答:文献记录的方法有标记法、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 标记式就是研究者在阅读研究文献时,用一些符号(如圆圈、着重号、疑问号等)将文献的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等标记出来。 批语式是在所读文献的空白处简单写上自己对文献有关内容的见解、批语、解释、疑问等。 批录式是把阅读文献所得的情报资料抄下来。批录有全录和摘录两种。 提要式指根据研究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的基本观点、主要事实和方法、结论要点等加以概括、缩写。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P68) 答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 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探究学前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目的是通过揭示和发现学前教育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丰富完善科学教育知识体系,有效指导教育实践。 2.学前教育科学研方法: 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学前教育研究和构建学前教育理论的方式,以学前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以获得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系统研究过程。 3.纵向研究: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现象问题进行系统地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4.横向研究: 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行为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也叫横断研究。 简答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0-6 岁儿童 2.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继承性,创新性,规范性,系统性 3.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多因素性,实践性、迟效性、难控性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②丰富完善学前教育科学体系③促进学前教育工作者科研意识和科

研水平④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 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性质、特点、类型和原则等基本原理。 ②课题的选择,文献查阅、研究计划的制定、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践法、教育测验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及各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③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和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是学前教育科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类: 方法论、具体方法、辅助方法②按研究过程的阶段分类: 准备阶段的方法: 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件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 实施阶段的方法: 形成事实,形成理论的方法。 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撰写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方法和推广运用的方法。 ③按问题性质分类: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研的整个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其顺序依次为:①选题→②查阅文献→③制定计划→④收集资料→⑤整理分析资料→⑥表述研究结果 ①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 (一)选题的含义 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个体或群体);二是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①选题 (二)正确选题的意义 1.选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对研究者而言,能否正确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着研究价值的大小,决定着研究成功与否。实践也证明,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2.选题决定了研究的范围、方向 在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并且力所能及的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3.正确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选题的来源 (一)从理论研究中寻找课题 1.在理论学习中选题 理论学习可以提高理论水平,也可刺激科研。通过理论学习不仅可以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可以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从研究文献中选题 (1)经常浏览学术期刊。 (2)阅读研究报告。 (3)查阅课题申报与批准的材料和具体情况。 二、选题的来源 3.利用学科交叉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题 当代社会、各学科相互交叉、综合、渗透的趋势日益凸显。大量事实表明,利用、引进或移植邻近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乃至实验程序是开展新研究的重要途径。 4.在已有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扩展研究 二、选题的来源 (二)从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选题 这主要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2.通过及早发现热点问题和冷门问题选题 要求研究者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具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善于从冷门中预见热点,从热点中发现冷门。 3.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 即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及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选题。 三、选题的条件与原则 (一)选题的条件 1.广博的知识

(完整版)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 方法;方法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研究;研究是指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2014自学考试】 探索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2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诉。3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4研究的创造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直觉观察期,第二个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综合发展时期。第四个时期;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变革时期。 第一个时期;直觉观察期。 古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特点1独特的儒家教育价值观。2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4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

第二个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2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风格3心理学思想提供的研究基础4实验方法的初步运用 第三个时期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个独立专门的研究领域2进步派与传统派进一步发展3研究方法实用主义倾向4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产生。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1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程度2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体系结构 一按普遍适用程度分;1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即唯物论和辩证法2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运用多种科学的跨科学领域的方法论3适用于具体科学的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内具体科学规律自觉运用科学方法论。 二按研究的目的分;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发展性研究4比较与评价研究5预测研究 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知识,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从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或有关理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1、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请选择一个自己平时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有待研究的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根据自己选定课题,查找文献资料,将所有相关度高的文献资料全文收集在一个文件夹内,根据综述写作要求,整理撰写研究资料的综述,并正确罗列参考文献。 3、请根据第五章的学前教育调查问卷中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问卷,并详细说明设计问卷的构思。 主要内容有: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2、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3、学前教育研究论文写作 4、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5、学前教育测量研究 6、学前教育调查研究 7、学前教育叙事研究 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 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间游戏。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假设: 是对问题的假定解释,是运用思维、想像,对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 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设想。 2.教育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 3.历史法:也称资料研究或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有关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过程, 包括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有关教育科研成果(已经发生并形成文字)的研究。 4.日记描述法:也称“婴儿传记法”即可记录儿童的一般发展状况,也可以侧重观察记录某 个特定方面。 5.轶事记录法:最早是用于培训教师观察能力,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资料或信息。 6.连续记录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或阶段内,作持续不断地观察记录,观察者要按自然发生 的顺序详尽的描述行为。 7.实例描述法:根据一些预先确定的标准,尽可能对锁发生的行为、事件及背景作详尽、连 续的观察描述。 8.时间取样观察法: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 9.事件取样观察法: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确定 所要观察的行为表现或事件,然后再观察过程中观察记录预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种观察记录方法。 10.调查法:通过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周密地去了解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的实际情 况,通过调查了解已取得的成绩,经验与教训,弄清存在的问题。 11.教育实验法: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 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个案法:是对一个或少数个体(如儿童、教师、教育机构等)进行的系统的、深入的调 查。 13.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 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 14.经验总结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对教育现实加以分 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15.作品分析法:研究人员有目的地为研究对象确定一个主题,研究对象按照预定程序完成 作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获取研究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对研究对象作出评价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教 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过程。 17.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和观察 研究对象的方法。 18.活动取样法:以活动为选择标准,指研究者根据观察的目的对所要观察的活动做明确的 分类,然后观察记录各种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的一种观察记录法。 19.核对表:指一些简单的行为项目表,也称查核清单。 20.等级评定量表法:是一种简单的观察测量法,能够将观察所得印象数量化。 21.问卷:是指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 集资料的调查手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答案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答案名词解释题 1.课题论证 是指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也就是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拟突破的难题、完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等进行论证。 2.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3.实验观察法 实验室观察法是指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者的某些行为的发生,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被研究者进行观察,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4.因变量 因变量也叫反应变量或结果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在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5.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过程。 6.结构访谈 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 7.抽样 答:1.抽样又称取样。从欲研究的全部样品中抽取一部分样品单位。其基本要求是要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单位对全部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8. 追踪法 答:追踪法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追踪,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9.自然观察法 答: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10.个案研究 答: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11.基础研究 答:基础研究: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12.经验总结法 答: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对教育现象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答案.doc

1、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规律的一种认识过程。它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地在前人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实加以掌握、分析、概括,揭露其本质,探索新规律的认识过程。 2、假设是对问题的假定的解释,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设想。 3、文献综述:称研究综述,研究者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中某一领域或者某个问题在某一时间内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叙述与评论,即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评述的简称。 4、历史研究法也称资料研究或文献研究法,是对有关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包括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有关教育科研成果的研究。主要手段是查阅文献资料。 5、叙述性观察法,又称描述性观察法,是随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将其再现出来,根据详细的观察记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描述法、连续记录法、实例描述法 日记描述法,又叫婴儿传记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阶段内,反复观察幼儿的行为,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 轶事记录法,它不是连续的记录某一个特定幼儿的行为及其发展的,而是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资料或者信息。连续记录法,是在一定时间范围或者阶段内,做持续不断地观察记录。观察着按照自然发生的顺序详尽地描述行为。 6、事件取样观察法:也需要预先选取行为或者时间作为观察样本,但是,它的测量单位是事件本身,而不是行为所发生的时间间隔。研究者的记录侧重事件性质、过程及起因如何等,可以是叙述性地观察记录也可以是编码记录。 时间取样观察法,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特定的行为。两个限定条件:1、所观察的行为必须是经常出现的,频率较高每15分钟不低于1次;2、必须是外显的容易被观察到的行为。时间取样法的运用:1、预先选择目标行为,并对行为进行分类,规定操作定义,并进行编码;2、预先确定观察的时间结构和记录形式。研究这要根据观察目的决定记录的指标类型。 7、调查法:教科研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周密地去了解教育工作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已取得的成绩、经验和教训,弄清楚存在的问题。 8、问卷:指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者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调查手段。 9、抽样调查:指从符合课题要求的全部对象即总体中抽取部分组成样本,仅对样本进行调查,把调查的结果作为总体的概括。其取样方法可以归为两大类:随机取样和有意取样。 有意取样:通常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研究对象的了解和经验,主观的制定一些对象组成样本,或者是根据一些客观条件,制定调查对象。 随机取样:随机即从总体中抽取任意一部分,确保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被选择的机会,这样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才可能代表和应用到全体对象中去。 10、教育实验法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自变量: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教育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研究者操纵这些因素是想了解这些因素的不同变化对教育行为产生哪些影响。 因变量:是指实验所要观测的效果。它依据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无关变量:教育实验中,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不是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而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因素。控制方法有:排除、平衡、抵消 11、操作性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度量的事物或行为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12、个案法:对一个或者少数个体进行的系统、深入的调查。 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宝臣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宝臣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学习目标 一、识记层次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 二、理解层次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三、应用层次 1.研究学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研究学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策略 第一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界定 1.科学研究的含义 科学研究是人们有目的地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规律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脑力 劳动为主的认识活动,具有不同程度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成果一般是以知识形态和科学概念和原理表现出来的精神产品。 第一,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

第二,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的认识活动。第三,科学研究是一种在前人已有认识经验基础上的认识活动。 第四,科学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对客观事实加以掌握、分析和概括,进而揭示其本质、探索新规律的认识过程。 2.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在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和 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对有关的教育现象及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过程。 第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探索和发现教育实践中带有普遍性即规律性的东西,并试图通过对教育领域的这些规律性的认 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第三,教育科学研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其中包括要根据研究目的任务,科学选用适宜的方法,研究的过程要遵循科学的程序, 始终坚持实事求理的态度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 1.继承性 2.创新性 3.规范性 4.系统性

东师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9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1: 教育会诊法通常包括几个步骤()。 A: 六 B: 七 C: 八 D: 九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地进行查找的检索方法属于()。 A: 顺查法 B: 逆查法 C: 抽查法 D: 追溯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行动研究的开拓者是()。 A: 考瑞 B: 凯米斯 C: 艾略特 D: 勒温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准则是()。 A: 发展性 B: 自然性 C: 实事求是 D: 适宜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信度是效度的()。 A: 必要保证 B: 必要结果 C: 必要推论 D: 必要证据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内容和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的过程”属于教育研究文字资料的()。 A: 分类 B: 汇编 C: 审查 D: 归纳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 观察研究 B: 调查研究 C: 行动研究 D: 个案研究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谁提供了“行动研究交互作用螺旋”模式()。 A: 麦克南 B: 赛杰尔 C: 卡尔霍恩 D: 斯特林格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是()。 A: 恒定法 B: 平衡法 C: 消除法 D: 预测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是从被观察者众多的行为中,选出与研究目的直接联系的、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其发生和变化的过程”这种方法称为()。 A: 轶事记录法 B: 时间取样法 C: 事件取样法 D: 日记描述法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个案研究的特征有()。 A: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 B: 研究内容的深入性 C: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D: 研究时间的长期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追踪研究方法主要适用于下列哪几种情况()。 A: 探索发展的连续性 B: 探索发展的稳定性 C: 探索早期教育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影响 D: 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 正确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宝臣

---------------------------------------------------------------最新资料推荐------------------------------------------------------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宝臣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宝臣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学习目标一、识记层次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2.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二、理解层次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2.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性质和特点3.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三、应用层次 1. 研究学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 研究学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策略第一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界定 1. 科学研究的含义科学研究是人们有目的地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规律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认识活动,具有不同程度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科学研究的成果一般是以知识形态和科学概念和原理表现出来的精神产品。 第一,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 第二,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的认识活动。 第三,科学研究是一种在前人已有认识经验基础上的认识活动。 第四,科学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对客观事实加以掌握、分析和概括,进而揭示其本质、探索新规律的认识过程。 1/ 7

2. 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在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对有关的教育现象及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过程。 第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探索和发现教育实践中带有普遍性即规律性的东西,并试图通过对教育领域的这些规律性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第三,教育科学研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其中包括要根据研究目的任务,科学选用适宜的方法,研究的过程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始终坚持实事求理的态度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1. 继承性2. 创新性3. 规范性4. 系统性(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殊性1. 多因素性2. 实践性 3. 迟效性 4. 难控性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意义(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探索学前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揭示和发现学前教育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不断丰富和完善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进而更有效地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 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2. 有利于更好地丰富和完善学前教育科学体系 3. 有利于更好地促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练习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过程。 3.抽样:抽样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容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 3.文献:文献是使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活动或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4.参与观察法 是指观察者深入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中,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故又称为局内观察。 5.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指那些有较强理论性,可以直接增加有关研究领域知识内容的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 6.因变量 因变量也叫反应变量或结果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在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7.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对象的检索活动,即采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 8.一次文献 又称原始文献或第一手资料,是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包括专着、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档案资料等。 9.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照单位属性的特征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在各层次或各类别中随机抽取样本单元的抽样方法。 10.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 是指研究的前后一致性,采用的研究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

11.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是在统一确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时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出现与否,行为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12.教育研究的效度 教育研究的效度是指所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是否基于事实或证据,研究的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证实。 12.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或第二手资料,是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整理之后形成的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文献。 1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是以个体的自然组为单位进行的随机抽样。 15.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是指观察者深入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中,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故又称为局内观察。 16.有意抽样法 有意抽样法,又称为按目的抽样,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抽取样本的方法。17.三次文献 又称参考性文献,是研究者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地分析研究之后而形成的综合性的产物,包括各种述评、动态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年度百科全书以及文献指南等。 18.间接观察法 是指以一定的仪器或其它技术手段作为中介,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的方法。19.直接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直接通过感官,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的方法。 20.实验室观察法 实验室观察法是指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者的某些行为的发生,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被研究者进行观察,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21.自然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暗示、不加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的方法。22.课题论证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A/B模拟练习题 一、自变量是“动作练习”,因变量是“智力发展”。根据给出的实验条件,请提出实验假设,并设计一个幼儿教育实验,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与要求。 二、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特点。 三、根据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求,请设计一份关于幼儿教师敬业爱岗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四、什么是教育实验?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实验的特点。 五、根据对策研究范式,联系实际列出“幼儿肥胖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的研究提纲。 六、结合实际,谈谈观察法在幼儿教育研究中的独特意义。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A/B模拟练习题答案 一、要点: 1、实验假设:动作练习能有效提高幼儿智力发展。 2、实验设计:如,非随机分派前后测实验设计。 3、操作程序:(1)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 (2)实施前测 (3)实验组自变量操纵 (4)实施后测 (5)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比较 4、要求:控制变量 二、第一,教育调查研究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对于研究对象不作任何干涉和控制。这就避免了观察法被动等待观察现象出现的弊病,也克服了实验法需要控制条件的局限。 第二,教育调查研究是一种间接的观察,调查可以对不能直接观察研究的对象和现象,进行事后追踪研究。 第三,教育调查研究能够提供教育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线索,但并不能直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第四,教育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关于研究对象现状的资料,也可以是关于研究对象过去情况的资料,其中以关于现状的资料为主。 三、要点 1、问卷结构要完整、(10分) 2、标题表述简洁、准确。(10分) 3、指导语写作要规范。(10分)

4、问题设计要科学。(15分) 5、答案设计要到位。(15分) 6、依设计的实际问卷判定。(20分) 四、1、教育实验界定。(5分) 2、以假设为先导并围绕假设展开。(7分) 3、揭示因果关系。(7分) 4、实验关键是控制。(7分) 5、具有可重复性、可验证性。(7分) 6、联系实际论述。(7分) 五、1、对策研究范式:问题表现——负面影响——成因分析——对策思考。 2、幼儿肥胖表现。(10分) 3、幼儿肥胖负面影响。(10分) 4、幼儿肥胖成因分析。(10分) 5、控制幼儿肥胖对策。(10分) 6、联系实际论述。(14分) 六、答:(1)可以弥补幼儿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局限,观察到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 (2)可以克服正式测试中所测结果不稳定、不可靠的缺陷; (3)可以看到幼儿的真实表现。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A/B模拟练习题 一、自变量是“动作练习”,因变量是“智力发展”。根据给出的实验条件,请提出实验假设,并设计一个幼儿教育实验,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与要求。 二、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特点。 三、根据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求,请设计一份关于幼儿教师敬业爱岗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四、什么是教育实验?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实验的特点。 五、根据对策研究范式,联系实际列出“幼儿肥胖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的研究提纲。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A/B模拟练习题答案 一、要点: 1、实验假设:动作练习能有效提高幼儿智力发展。 2、实验设计:如,非随机分派前后测实验设计。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自变量是“感官训练”,因变量是“智力发展”。根据给出的实验条件,请提出实验假设,并设计一个幼儿教育实验,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与要求。 一、要点: 1、实验假设:感官训练能有效提高幼儿智力发展。 2、实验设计:如,非随机分派前后测实验设计。 3、操作程序:(1)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 (2)实施前测 (3)实验组自变量操纵 (4)实施后测 (5)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比较 4、要求:控制变量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l)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关于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的定义是: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方法的范畴,因而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的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归纳性、对事实的解释性和建构性等。

(2)教育叙事研究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着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 (4)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 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名词解释和简答

1、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规律的一种认识过程。它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地在前人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实加以掌握、分析、概括,揭露其本质,探索新规律的认识过程。 2、假设:是对问题的假定的解释,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设想。 3、历史研究法:也称资料研究或文献研究法,是对有关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包括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有关教育科研成果的研究。主要手段是查阅文献资料,以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4、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不仅是搜集材料的基本途径,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随着观察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观察法的应用范围也越加广泛,并取得更好的成效 5、叙述性观察法,又称描述性观察法,是随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将其再现出来,根据详细的观察记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6、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一种比较严格系统的观察方法。可以看作正规或正式观察,属封闭式观察。相对于定性的叙述性观察来说,取样观察法则是从量的方面对儿童行为样本的界定。 7、教育实验法: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

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8、个案研究法:是指把个人、家庭、组织、团体等单位看作案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查,对其现象、特征、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系列研究方式。 9、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对教育现象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10.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员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一方面以研究指导行动,以改革方案作为指南,另一方面教改行动又反过来作为研究的向导,促进研究的发展。两者相互反馈,不断反复,使研究不断深入和提高。 11.文献综述是指研究者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中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个问题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叙述与评论。 12.分层抽样是指将样本总体按照性质分成若干类型或若干层次,然后在各类各层中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 13.调查法:是指公共关系人员与公众面对面地沟通,直接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其中具体方法包括个人接触法、深度访问法和公众座谈会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复习资料

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目的在扩展知识,研究倾向于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倾向于特定的、具体的问题,并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具体化、实用化,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环节。 七、课题论证 1、课题论证会 2、课题评审 3、自我论证 四、假设的特征 1、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 2、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的描述 3、假设应当是可检验的 五、好的假设的标准 1、科学性 2、预测性 3、新颖性 4、可行性 5、简明性 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嘉定的结果变量 3、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无关非研究变量,是除了自变量和应变量之后的一起变量,但是会影响或干扰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变量 1、调节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可能会受到不可控制的第三因素的影响,这个第三因素就是调节变量。 2、中间变量 是介于原因和结果之间、自身隐而不显、起媒介作用的变量。 三、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 ①通常对重要的研究变量,如假设中涉及的变量,研究中起关键作用的新概念、新名词要下操作定义 ②应根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变量的性质来选择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③操作定义要具体、明确 ④操作定义在使用中应该是独特的,他是研究者为研究需要而规定的特殊解释,二并非对变量全面的、唯一的解释。 一、抽样的基本原理 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为样本,然后就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1、确定研究总体范围 2、抽样随机化 3、样本的代表性 4、合理的样本容量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1.概率抽样 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随机抽样③分层随机抽样④整群随机抽样 2.非概率抽样 ①目的抽样②完全抽样③异质抽样 ④同质抽样⑤立意抽样⑥随意抽样 四、抽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2.可测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1、一次文献:是指未加工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反应事件经过和研究成果并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主要有:专著、科学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档案、个人日记、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