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教版 必修一 太平天国运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共22张PPT)

三、说教法
(一)教法 1、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 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重难点知识,通 过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思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 环境,采用材料分析、层层设问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和思考的学习方式。
3、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结合材料,《天朝田亩制度》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天国 梦?(制度内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反映了谁的利益 和要求?能否同时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和劳动积极 性?为什么?(农民) 这样的天国梦能否实现?为什么? 当我们放宽历史的眼界,19世纪中叶, 世界历史呈现出何种趋势?(资本主义)
(二)学法 1、素材运用 ①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的资料卡片、地图、课 后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来帮助理解史实。 ② 通过课外补充的材料、图片中分析问题。 2、方法指导 对比学习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和总结反 思法,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到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 自身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潘旭澜先生在著作《太平杂说》中认为:“洪秀全造 反获得局部的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 倒退为代价的,是以数以百万计军民的生命、鲜血为代价 的,是以中国丧失近代化的最后机遇而长期沦为帝国主义 刀俎下的鱼肉为代价的。”而李大钊则认为太平天国的运 动 “ 是满清入关以来中国民族反抗满洲的民族革命运动, 同时亦是反抗帝国主义武力的经济的压迫的民族革命运 动。” 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会褒贬不一呢?那么真 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 件?
4、重难点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质课件(共15张PPT)

(2)局限性 2、《资政新篇》的主张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 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三、天国得失 ——失败原因
探究2: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何 以乐极悲生,突然反生内 讧,最终葬送大好形势?
三、天国得失 ——失败原因 材料一: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拜上 1、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农民
三、天国得失 ——运动评价
封建政府 反封建 民主革命 外来侵略 反侵略
1、动摇了封建统治,打击了 外来侵略,影响了后来的民主 作 革命。 用 2、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 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3、受时代和阶级局限,农民阶级无 局限性 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没有完成也不 (教训) 可能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探究主题1: 太平天国运动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历 程?
结合教材与屏幕上 的地图,列举太平天国 运动的重要史实。
1851
天 津
1853
武 昌
长 沙
金田
天京
1856 1856年秋
花县
永安
1857-1863 1864
1851
天 津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北伐 西征
3
天京陷落 天京 天京变乱
自然灾害
二、天国理想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评价: (1)进步性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
土地分配 “无处不均匀” 平均分配土地,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 革 内 方法: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提高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方法: 绝对平均的圣库制 (2)局限性 度 甲:哎,你们俩不要高兴得太早,我听说天王只是给我们留 目 的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空 点口粮,剩下的要全部交给国库,再由他天王分配。 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想 乙: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凭啥交上去?!那谁还会卖力干活 甲:听说天王要按人口给咱们平分土地? 性 缺乏实行的条件 ? 乙:噢,太好了!咱终于有地可种了!再不用被地主 丙:就是,咱也打不出太多粮食啊,哪还有余粮交国库?再 欺负了! 固守小农经济,落后于世界潮流 落后性 说了,指不定哪天清军就杀回来了,还不得把地给收回去? 丙:看来这天王真是不错,以后咱就跟着天王打仗, 打倒地主,打倒狗皇帝!这样咱就能分到更多地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共39张PPT)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贵 钱贱,人民负担加重,激化阶级矛盾; (2)洋货大量涌入,手工业者破产; (3)巨额的战争赔款分摊到各省份,各级官吏乘 机搜刮百姓,民负加重,也易激化矛盾; (4)连年灾荒1846-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 不断 (5)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 问题:歌曲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阶级民族矛盾的交织)
你能得出什么 历史信息?
天王制造24只金碗, 金筷子,“筋长近尺 浴盆亦以金。”连净桶 夜壶都以金造。
天国悲剧 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1)起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错 头脑,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洪杨矛 盾
(2)概况:1856年秋,韦昌辉杀杨秀清,继 而处死韦昌辉,石达开出走
(3)危害:领导核心被摧毁(国中无人朝中无 将),清军再次围京,力量受损,形势危急, 由盛转衰
4.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5.性质:
太平天国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内容涉 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社会改革的纲领性 文献
6.意义: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 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7.局限性:它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平均一切
财富,是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它会使社会生产力停留在分散的小 农经济水平上,不利于社会进步,所以它无法实现
北伐、西征
天津
天京
上海
湖口
整体感知
探究太平天国的兴起原因 感受太平天国的惊天动地 感受太平天国的惊天动地
感悟太平天国的精神财富
探究太平天国的兴起原因
鸦片战争前(清嘉庆皇帝时),权臣腐败,民不堪 其苦,遂乱机四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24张PPT)

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目的
内容
改革内政,重振天国 政治:法治;选举官吏 经济:发展工商业 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开设新式学堂 ①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评价
②局限性:缺乏实行的社会基础和安定 的社会环境,未能实行。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相同点 ①反封建 不同点
①主张不同:前者欲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即发展私有制。 ②群众基础:前者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得到农民的拥护。 后者没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③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 后者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②都脱离实际
(太平天国之影响篇)
金田起义
53
56
59 60
1864
天京陷落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 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 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男妇,每一人自十 六岁以尚受田,十五岁以下一半。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 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 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 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之背景篇)
不太平的表现
经济:土地兼并、财政空亏
国内 政治:苛捐杂税、统治腐朽
天灾雪上加霜
人们生活 非常艰难 社会矛盾 十分尖锐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国际 鸦片的走私更加猖獗
1814-1864年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出身于农民 家庭,当过乡村教师。他曾四次到广州 参加科举考试,都落榜。在广州得到一 本传道书《劝世良言》。在它的启发下, 洪秀全把基督教的教义和中国农民的 “天下太平”、“平等平均”的思想结 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 他假 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清朝最高统治者 实乃“阎罗妖”。特下凡除“阎罗妖”。 在广西省桂平县一带以传教为名,号召 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优秀ppt

事件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1853年
1856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1祥8、5311年李8855开开31部3年始芳8年西5春派进3年 征定,林 行赖 ;顺凤 北都汉江英天东率京 伐。后下因占,孤1领军8太5南深5年平京入石,、天达改开国名西颁 给烈养牺突布度1为与权不牲8围天清。5《》足。2北征捷京政1,年8天;军后上。府5全春3潘 ,。朝进正 对年部,阳 进式 峙颁壮田 行湖 入建 的布口 江亩 北立 政了大 西制 伐。
A.均贫富 B.等贵贱 C.平分土地 D.推翻封建剥削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4、下列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相同点的是
A.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B.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代表先进中国人寻求真理探索救
国救民的道路
D.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天王
洪仁玕
天京变乱 韦昌辉
杨秀清
陈玉成
李秀成
石达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汉湘 口军
武昌
寿
淮军 清扬
州
军州
庐
天京
州
三河镇
安
庆
杭
州
上海 慈溪
1864年夏,洪秀全在 天京病逝。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阶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课件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 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①土地的分配
方法: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 按年龄平分土地。
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产品分配
方法: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外,其余归国库 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③目的:想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材料3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 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 材料4 落孙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
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
——李大钊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1)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教训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
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A、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D、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
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
主义方案。但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 愿望和要求,迫与当时的形势没有实行。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文献
不同点(经济)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盛
《资政新篇》
衰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 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①土地的分配
方法: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 按年龄平分土地。
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产品分配
方法: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外,其余归国库 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③目的:想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材料3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 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 材料4 落孙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
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
——李大钊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1)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教训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
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A、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D、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
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
主义方案。但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 愿望和要求,迫与当时的形势没有实行。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文献
不同点(经济)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盛
《资政新篇》
衰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 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55张PPT)

(1)原因:
思考:
你认为太平天国内讧、滥杀、 石达开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2)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3)其根本由于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 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 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 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最终导致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1)原因:
天王府模型
太平天国 玉 玺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 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兴起
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及发展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 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兴起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人物资料陈列室
天王 洪秀全
攻克武昌 长沙之战
全州之战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3、北上进 军,冯萧 牺牲
4、定都天 京,建立 政权 (1853春)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 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兴起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北上进军 (4)定都天京 (5)北伐西征
料陈列室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 支付总计大约 7000 万元的战费和 2000 多 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 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 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 330 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 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思考:
你认为太平天国内讧、滥杀、 石达开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2)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3)其根本由于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 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 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 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最终导致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1)原因:
天王府模型
太平天国 玉 玺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 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兴起
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及发展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 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兴起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人物资料陈列室
天王 洪秀全
攻克武昌 长沙之战
全州之战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3、北上进 军,冯萧 牺牲
4、定都天 京,建立 政权 (1853春)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 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兴起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北上进军 (4)定都天京 (5)北伐西征
料陈列室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 支付总计大约 7000 万元的战费和 2000 多 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 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 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 330 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 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共15张PPT)

一有误会,便找不到“感情”这个东西了,互相残 反封建、求民主,
杀;农民没有享受到均田制的好处,却引起大地主 的反感;上帝教教义不合民众习惯,焚毁儒、佛、 道的庙宇神像,引起知识分子的反感;帝国主义者 帮助清朝。 ——王伯祥《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双半社会中国还要 反侵略、求独立, 太平天国做了什么?
材料一: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 四、挽救危局探索
主观因素
双半初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 盾,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
武昌
北伐,震动京师 一、铸梦天平天国
天京
1.筑梦—运动背景
定都天京 2.逐梦—主要史实 东征1,85进3年攻上海3.惊梦—天京变乱
4.梦碎—天京陷落
材料:见有长长发沙尸骸不长可沙数之计战,,由西观王音牺门牲口内漂 淌出江,内有结连捆缚及身穿黄衣黄褂者,当经 探得金陵全逆州贼内乱全,州自之相战戕,害南,王首遇逆难杨秀清已被 杀死,并杀杨逆之党与多人。
A.太平天国民族革命超越时代 B.曾国藩等洋务运动挽救中国 CC..拜拜上上帝帝教教理理论论实实践践违违背背正正统统 D.列强侵略弱化汉族民族意识
政治文明发展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从金田起义建国道到定都天京
《田亩》的颁布
创立拜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北伐、 天京 上帝教 永安建制 西征、《田亩》 变乱
天国悲剧
李陈军 《资政 事解围 新篇》
天京 陷落
184 185
185
3筑梦 1
逐3
梦
185 185 185
二、国家建设纲领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适如外邦 火轮车……准自专其利。兴银
1.《天朝田亩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一)天国的起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 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 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 起,遍及十几个省。
遇见微课——小课堂有大智慧
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阶级的抗争篇——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天国的历程 ➢天国的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和意义
(4)理论和组织准备:创立拜上帝教
太平之路
天津
北伐、西征 1853—1855
武昌 九江
长沙 南昌
永安 金田 1851.12 1851.1
(二)天国的历程
1853-1855 1853.3
北伐 (全盛时期)
西征
定都天京,颁布《天》(建立政权)
1856.9 天京变乱(转折)
1856-1864
1851.12 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四)天国的功过
1、失败原因 A、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内部争权夺利;战略失误 B、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历史意义
(1)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4)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 (2)内因: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 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3)诱因:自然灾害不断
直接原因
材料四: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受宣传基 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最初加入 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经过艰苦的努力 ,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 为首的由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
重建领导核心,颁布《资》, 进行防御战(后期斗争)
1851.1 金田起义(兴起)
1864.7 天京陷落(失败)
天京变乱——天国悲剧(1856)
逼
洪
杀
疑
杨 杀韦 杀 石 走
西王 萧朝贵
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东王(杨秀清)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1、为什么会发生 变乱?2、变乱带 来什么后果?
——《天朝田亩制度》
依据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目的、主要内容,并作出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前期纲领
1、目的: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内容:
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3、评价: 进步性: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革命性)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无法实施(空想性)
坚持两年,活动范围限于 山东河北京津,帝国主义
在中外势力联合绞杀下,皆以失败告终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能共苦中苦,难共甜中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给后人留下太多的遗憾。但太平 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莫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其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之比较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
指导原则与 统一的领导中心与军事制度
组织方式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 自发松散的组织, 无统一领导中心
对外关系 在平等基础上,与各国进行自 由通商以及文化交流
盲目排外
斗争规模和 斗争矛头
结局
启示
坚持十四年,转战十八省 封建统治
《资政新篇》——后期纲领
《资政新篇》认为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主张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 经济体系,发展金融事业;主张设学馆;(外国)谨守天规之 人皆可来访。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请思考: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
《资政新篇》——后期纲领
内容
以法治国 发展工商业 新式教育 平等外交
进步性与新特点
首次提出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
局限
不是农民革命的 产物,未能实行
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1
天王府模型
天父杀天兄, 总是一场空; 打包回家转, 还是作长工。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
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材料2 《北京条约》签字后,英法侵略者表示,愿意借师助 剿,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原因:领导集团封建化, 内部矛盾尖锐
后果:天国由盛转衰
(三)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前期纲领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 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 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 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 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 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一)天国的起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 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 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 起,遍及十几个省。
遇见微课——小课堂有大智慧
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阶级的抗争篇——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天国的历程 ➢天国的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和意义
(4)理论和组织准备:创立拜上帝教
太平之路
天津
北伐、西征 1853—1855
武昌 九江
长沙 南昌
永安 金田 1851.12 1851.1
(二)天国的历程
1853-1855 1853.3
北伐 (全盛时期)
西征
定都天京,颁布《天》(建立政权)
1856.9 天京变乱(转折)
1856-1864
1851.12 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四)天国的功过
1、失败原因 A、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内部争权夺利;战略失误 B、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历史意义
(1)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4)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 (2)内因: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 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3)诱因:自然灾害不断
直接原因
材料四: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受宣传基 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最初加入 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经过艰苦的努力 ,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 为首的由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
重建领导核心,颁布《资》, 进行防御战(后期斗争)
1851.1 金田起义(兴起)
1864.7 天京陷落(失败)
天京变乱——天国悲剧(1856)
逼
洪
杀
疑
杨 杀韦 杀 石 走
西王 萧朝贵
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东王(杨秀清)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1、为什么会发生 变乱?2、变乱带 来什么后果?
——《天朝田亩制度》
依据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目的、主要内容,并作出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前期纲领
1、目的: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内容:
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3、评价: 进步性: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革命性)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无法实施(空想性)
坚持两年,活动范围限于 山东河北京津,帝国主义
在中外势力联合绞杀下,皆以失败告终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能共苦中苦,难共甜中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给后人留下太多的遗憾。但太平 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莫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其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之比较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
指导原则与 统一的领导中心与军事制度
组织方式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 自发松散的组织, 无统一领导中心
对外关系 在平等基础上,与各国进行自 由通商以及文化交流
盲目排外
斗争规模和 斗争矛头
结局
启示
坚持十四年,转战十八省 封建统治
《资政新篇》——后期纲领
《资政新篇》认为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主张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 经济体系,发展金融事业;主张设学馆;(外国)谨守天规之 人皆可来访。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请思考: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
《资政新篇》——后期纲领
内容
以法治国 发展工商业 新式教育 平等外交
进步性与新特点
首次提出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
局限
不是农民革命的 产物,未能实行
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1
天王府模型
天父杀天兄, 总是一场空; 打包回家转, 还是作长工。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
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材料2 《北京条约》签字后,英法侵略者表示,愿意借师助 剿,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原因:领导集团封建化, 内部矛盾尖锐
后果:天国由盛转衰
(三)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前期纲领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 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 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 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 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 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