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教案 第二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天然水的基本特性和水污染

第二章 天然水的基本特性和水污染

五、病原微生物 细菌总数 大肠杆菌 原生动物(Giardia,Cryptosporidium) 六、热污染 破坏水生态平衡,溶解氧减少、细菌繁殖、 厌氧发酵(产生恶臭)。 七、硬水污染 Ca2+、Mg2+等含量构成的水的硬度。
第四节 水质标准、水质指标和分析
一、水质标准 p41 表2-9 色、悬浮物、臭和味、pH、挥发酚类、硫酸盐、 TDS、氨氮、氯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砷、重金 属、DDT、六六六、BOD5、CODCr、细菌总数、总α、 总β等。
[注] 计算中的24.4为镁的当量重,40.0为钙的当量 重,100为CaCO3的当量重)。
第三节 水体污染物
一、有机污染物 颗粒态有机物:Particle Organic Carbon
胶体态污染物:Colloid Organic Carbon 溶解性污染物: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生物可降解污染物:Biodegradable Organic Carbon 生物难降解污染物:Non Biodegradable Organic Carbon
(2-5) (2-6) (2-7)
6、天然水的硬度 • 总硬度:在水质中钙和镁离子浓度所代表的特性。 • 高硬水有苦、涩外,危害消化道功能紊乱,耗肥皂 多,影响锅炉使用寿命。
• 地面水硬度一般不高,地下水硬度往往高。 • 硬度常以CaCO3或CaO的当量来表示。 1法国度 = 10mg/L CaCO3 1德国度 = 10mg/L CaO
• 测定燃烧前后原料气中氧浓度的减少量,求得总 需氧量值。用TOD测定仪测定。
天然水的水质
Ⅰ类: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 区、珍贵鱼类保护区。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 区、一般鱼类保护区。 Ⅳ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①气体分子在气液相两间的平衡--亨利定律
O 2 ( g ) ⇔ O 2 ( aq ) X ( g ) ⇔ X ( aq ) [ X ( aq )] = K H PG
KH—气体X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律)常数; pG—气体X的分压; [X(aq)] —气体X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4) 水生生物对溶解氧的影响
②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 • 水的介电常数在所有的液体中是最高的, 使得大多数离子化合物能够在其中溶解并 发生最大程度的电离。 • 水为生命过程中营养物和废弃物的传输提 供了最基本的媒介。
水的特性及其意义
③水的比热大、蒸发热极高 • 水的比热为4.18 J/(g·℃), 仅次于液氨。 • 水的蒸发热也极高,在20℃下为2.4 kJ/g。 • 水体白天吸收到达地表的太阳光的热量,夜 晚又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避免了剧烈的温 度变化。
C106H263O110N16P+138O2
(4) 水生生物对溶解氧的影响--富营养化
水体产生生物体的能力称为生产率。 生产率通常由水中的营氧物(C,N,P)水平 决定 在高生产率的水中藻类生产旺盛,死藻 的分解引起水中溶解氧水平降低,这种 情况称为富营养化。
2. 天然水的性质 (1) 碳酸体系的平衡关系
• 溶解在水中气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是非常 重要的。
– 鱼类需要O2,排出CO2 – 藻类的光合作用需要CO2 ,排出O2 CO O – 过饱和的N2在血液中形成气泡,可使鱼类死亡 (1978年,杜鲁门坝的修建使下游40万条鱼死 亡)。
• 溶解氧对水处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 生活污水的生化处理 – 水体的自净作用
c) 酸度
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 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 量。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弱酸,如H2CO3,H2S; 强酸弱碱盐,如FeCl3,Al2(SO4)3。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3) 营养元素
与生物生长有关的元素包括N、P、Si等
非金属元素,以及某些微量金属元素(Mn、 Fe、Cu)。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水体中可溶性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 [Fe(OH)2+][ H+]/[ Fe3+]=8.9×10-4 [Fe(OH)2+][ H+]2/ [ Fe3+]=4.9×10-7 [Fe2(OH)24+][ H+]2/[ Fe3+]2=1.23×10-3 [Fe3+]/[ H+]3=9.1×103 pH=7时: [Fe3+] =9.1×10-18mol/l [Fe(OH)2+]=8.1×10-14mol/l [Fe(OH)2+]=4.5×10-10 mol/l [Fe2(OH)24+]=1.02×10-23 mol/l
Clzusius –Clapeyron(克拉贝龙方程式):
Lg
C2 C1 = △H 2.303R ·( 1 T1 1 T2 )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Dissolved oxygen
The amount of DO depends o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altitude of the water. Relates to atmospheric pressure
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1.天然水的组成 天然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物、悬浮物
以及底泥和水生生物。
天然水的组成按形态分为:可溶性物质和悬浮物质。 悬浮物质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3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3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污染物存在形态一、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二、天然水的基本特征1、天然水的组成(离子、溶解气体、水生生物)2、天然水的化学特征3、天然水的性质4、天然水指标三、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1、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曾把水中污染物大体划分为八类:>①耗氧污染物(一些能够较快被微生物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②致病污染物(一些可使人类和动物患病的病原微生物与细菌);>③合成有机物;>④植物营养物;>⑤无机物及矿物质;>⑥由土壤、岩石等冲刷下来的沉积物;>⑦放射性物质;>⑧热污染。

2、污染物毒性取决于形态•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常以可溶态或悬浮态存在,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均直接与污染物存在形态相关。

例如,水俣病就是食用了含有甲基汞的鱼所致。

重金属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毒性,不是与溶液中重金属总浓度相关,主要取决于游离(水合)的金属离子,对镉则主要取决于游离Cd2+浓度,对铜则取决于游离CU2+及其氢氧化物。

而大部分稳定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的形态则是低毒的,不过脂溶性金属配合物是例外,因为它们能迅速透过生物膜,并对细胞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中的金属,绝大部分将迅速转入沉积物或悬浮物内,因此许多研究者都把沉积物作为金属污染水体的研究对象。

目前已基本明确了水体固相中金属结合形态通过吸附、沉淀、共沉淀等的化学转化过程及某些生物、物理因素的影响。

由于金属污染源依然存在,水体中金属形态多变,转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复杂,因此金属形态及其转化过程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仍是环境化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3、难降解有机物和金属污染物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其环境化学行为至今还知之甚少。

一些全球性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有机氯等,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一些有毒、难降解的有机物,通过迁移、转化、富集或食物链循环,危及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

水环境化学全PPT学习教案

水环境化学全PPT学习教案

1.1.2 天然水的性质
CO2 H2O H2CO3 (pK0 1.46)
H2CO3 HCO3 H (pK1 6.35)
HCO3-
CO
23
H (pK2
10.33)
K1
[HCO3 ][H ] [H2CO3 ]
K2
[CO32- ][H ] [HCO3- ]
CT = [H2CO3] + [HCO3-] + [CO32-]
[HCO3 ]
K1[H2CO3 ] [H ]
[CO32- ]
K1K2[H2CO3 ] [H ]2
0
[H2CO3 ]
[H2CO3 ]
K1[H 2 CO 3 [H ]
]
K1K2[H2CO3 ] [H ]2
(1
K1 [H
]
K1 K 2 [H ]2
) 1
第18页/共194页
18
1.1.2 天然水的性质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不同温度下,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计算: lg C2 H ( 1 1 ) C1 2.303R T1 T2 C1,C2 为绝对温度为T1,T2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H 溶解热,J/mol R 气体常数,8.314J/mol K
第10页/共194页
10
1.1.1 天然水的组成
含有可溶性物质和悬浮物质(悬浮物、颗粒物、水生生物等)
1.天然水体中的悬浮物 总残渣包括过滤性残渣(又称总溶解性固体物TDS)和非过滤 性残渣(又称悬浮物或悬浮固体物SS)。 总残渣又可分为挥发性残渣和固定残渣两部分. 2.天然水体中颗粒物质的来源 (1)陆生的岩石碎屑: 包括石英(SiO2)、刚玉(Al2O3)或赤铁矿(Fe2O3)等颗粒物. (2)粘土矿物 (3)碳酸盐和硅石 (4)颗粒状有机物 (5)天然和人造的化学物质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一次课)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一次课)
次要离子:Fe2+、CO32-、HSiO3-、NO2-、 HPO42-、H2PO4-、PO43-
ii 表示方法
总含盐量(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也称总矿化度: 水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称为水的总含盐量。
总含盐量=Σ阳离子+Σ阴离子
iii 测定
重量法
总含盐量=溶解固形物
cT
[H
2 CO
* 3
](1
K1 [H
]
K1K 2 [H ]2
)
0
[H2CO*3
]
1
cT
(1
K1 [H ]
K1K 2 [H ]2
) 1
说明pH决定它们的 含量多少
1
[HCO
3
]
cT
[H ] (
K1
1
K2 [H
) ]
1
2
[CO32 ] cT
([H ]2 K1K 2
[H ] 1)1 K2
lg c2 H • ( 1 1 ) 15.59103 ( 1 1 ) c1 2.303R T1 T2 2.3038.314 298.15 273.15
c2 8.289 1.778 14.74mg / L
0 ℃时的含量14.74mg/L 20 ℃时为9.227mg/L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5℃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已知 CO2在干空气中的含量为0.0314%(体积)。
氧气的分压为
0.9813105 20.95% 0.2056105 Pa
[G(O2) ] KH PG 1.26108 0.2056105 2.590104 mol / L
[G(O2) ] 2.590104 32 8.289mg / L

第二章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水污染2013

第二章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水污染2013

25
(2)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ng/mL级的元素。天然水
体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很多,如As、Cd、Hg、Ni、 Pb、Sb、Sn、Zn、Mn、Cu等。微量元素多数属 于重金属元素 。
26
(3)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是指与生物生长有关的元素,包括 氮、磷是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氮、磷、硅等非金属元素以及某些微量元素 (如"现 但如果水中氮、磷含量过高,会发生 "富营养化
17
载带和推动其它物质循环
由于水具有溶解许多物质及具有流动的特性,因此通过其
本身循环能载带和推动其它物质循环。

岩石中的很多组分受水体侵蚀后随水流归入大海是最显而
易见的例子;

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分能以喷沫形式转入大气,从而使近海
地区降雨中含有相当数量盐分也是一个例子。
18
影响水循环的作用有三个基本因素:
通量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沿特定径路传质的数 显然,决定水循环的基础是水的物理性质和太阳辐射能量, 此外,地质地貌、土壤和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性质对水循环 量。 也有很大的影响。
12
方框内表示储层中水物质的总量(即储存量)
13

地球表面水经吸收太阳辐射热而蒸发,进入大气的水中
有83%来自海洋,但通过雨雪而返回海洋的水量仅为70%
偶极矩 存在状态
液体中最大 在室温±20℃ 左右就 能顺利进行固、液、 气三态转化
容易形成水化物,有利于生物体内元素的传递和 交换 便于水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的循环和调节温度, 有利于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废物的排泄
10
第一节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
一 天然水系的类别
具有环境相对重要性的有地面 水、地下水和大气水,它们分 别属于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

环境化学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环境化学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0
0.00611
5
0.00872
10
0.01228
15
0.01705
20
0.02337
25
0.03167
30 0.04241
35 0.05621
40 0.07374
45 0.09581
50 0.12330
100 1.0130
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①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温度、氧在水中的分压及水中 含盐量有关。 氧在1.013×105Pa、25 ℃饱和水中的溶解度,可按下 面步骤计算。
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总碱度=cT(α 1+2α 2)+Κ w/[H+]-[H+] 酚酞碱度=cT(α 2-α 0)+Κ w/[H+]-[H+] 苛性碱度=-cT(α 1+2α 2)+Κ w/[H+]-[H+] 总酸度=cT(α 1+2α 2)+ [H+] -Κ w/[H+] 二氧化碳酸度=cT(α 2-α 0)+[H+]-Κ w/[H+] 无机酸度=-cT(α 1+2α 2)+[H+]-Κ w/[H+]
对总碱度的贡献仍为1.00×10-3 mol.L-1
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特别注意的是,在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 或强碱,总碳酸量CT 不受影响,而加入 CO2时,总碱度值并不发生变化。这时溶 液pH值和各碳酸化合态浓度虽然发生变 化,但它们的代数综合值仍保持不变。因 此总碳酸量CT和总碱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 守恒特性。
• 2 (g)←→ CO2 (aq) K = 4.45×10-7 [ CO ] • CO2 + H2O = H2CO3 pK0 = 1.46 [H+] =( 1.028×10-5× 4.45×10-7)1/2= 2.14×10-6 mol.L-1 • H2CO3 = H+ + HCO3- pK1 = 6.35 pH = 5.67 - = H+ + CO 2• HCO3 pK2 = 10.33 3 CO 在水中的溶解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环境水化学及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向碳酸体系加入酸或碱而调整原有的PH值的问题,例如水的酸化和碱化问题。
例3 若一个天然水的pH值为7.0,碱度为1.4×10-3mol/L,需加入多少盐酸才能把水体的pH值降低到6.0?
解:根据碳酸在水中的分布情况可知,当pH值为6.0和7.0时,相对于水中CO2和HCO3-来说,CO32-的浓度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溶液的碱度主要由HCO3-提供。故:
四、煤和石油的燃烧
煤和石油当中都含有汞。在燃烧过程中,汞可随着烟尘排放进入大气中,最终可以通过干湿沉降重新回到地表,进入天然水中。
汞的毒性效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破坏神经系统,另一种是破坏染色体,可造成胎儿缺陷。轻微的汞中毒表现为精神抑郁和烦躁,严重的汞中毒可以引起瘫痪、失明或精神错乱。
由于是近似计算,故两种算法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在天然水体中,水体的碱度与藻类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来表示
在没有外部CO2补充的情况下,随着无机碳转化形成生物量,水体的pH值会升高。在实际水体中,当藻类快速生长时就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此时pH值常常会超过10。
例4 已知水体pH值为7.00,碱度为1.00×10-3mol/L,求当pH值为10.00时,会有多少无机碳转化形成生物量。假设pH值的改变完全由于光合作用所引起。
当pH=7时,查表知α=1.22,则
CT=α×碱度=1.22×1.4×10-3=1.71×10-3mol/L
当pH=6时,查表知α=3.25,
此时由于CT值保持不变,故:
[碱度]=CT/α=1.71×10-3/3.25=5.26×10-4mol/L
应加入酸量为1.4×10-3-5.26×10-4=8.74×10-4mol/L。
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与有机氯农药相比,较易被生物降解,它们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较短。在土壤和地表水中降解速率较快,杀虫力较高,常用消灭那些不能被有机氯杀虫剂有效控制的害虫。对于大多数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杀虫剂来说,由于它们的溶解度较大,其沉积物吸附和生物累积过程是次要的,然而当它们在水中含量较高时,有机质含量高的沉积物和脂质含量高的水生生物也会吸收相当量的该类污染物。目前在地表水中能检出的不多,污染范围较小。
一、含汞矿石的自然风化
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含汞矿物是朱砂,即红色的硫化汞(HgS)。
二、工业废水
汞在工业上主要用作原材料或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汞的损耗量非常大并且主要随着工业废水排放进入天然水中。如生产1吨粗纸浆需加入40g苯基汞醋酸盐,其中20%的汞会随废水流失。
三、含汞农药
含汞农药中的汞主要是有机汞化合物,包括烷基汞制剂和芳基汞制剂。由于烷基汞化合物非常不容易发生降解,因此它对环境的危害比芳基汞化合物以及无机汞化合物还要严重。
解:根据碱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当pH=7.00时,
[HCO3-]=1.00×10-3mol/L
利用碳酸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可求得:
[CO2]=2.25×10-4mol/L
故当pH=7.00时,体系中无机碳总浓度=[CO2]+[HCO3-]=1.225×10-3mol/L。
当pH=10.0时,根据碱度可求得:
(1)重金属
重金属在地壳中的丰度并不高,但分布极其广泛。微量的重金属是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是,一旦超量,将会造成生物体中毒,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有些重金属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富集或转化形成毒性更大的形态。因而重金属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①汞
汞是最受关注的重金属污染物。天然水中的汞主要来自于下面几种途径:
水体的碱度是给水系统设计必须要考虑的指标,碱度的测定是水质分析中一个经常观测的指标。
天然水体是一个优良的主要由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组成的缓冲系统,一般氢氧化物的碱度较低,这一缓冲体系对于维持天然水体的PH值保持在6-9的范围内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从而保证了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
碱度与PH值的区别:
PH值反映的是水中氢离子的活泼程度。碱度是指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的总量。例如:摩尔浓度相同的NaOH和NaHCO3与同一浓度的HCl反应,存在下面的反应: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教学题目
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教学重点
天然水的碱度及水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教学难点
天然水的碱度计算
教学类型
新课
教学课时
2
教学内容
教法
提示
1.2.2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
为了测定水体中导入酸或者碱所引起的缓冲能力的变化程度,引入碱度和酸度两个概念。
碱度(Alkalinity)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能产生碱度的物质有:①强碱NaOH②弱碱③强碱弱酸盐。碱度的主要形态为OH-、CO32-、HCO32-,因此又分为氢氧化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酸式碳酸盐碱度。
当pH=10时,HCO3-和CO32-浓度相近,利用碳酸的二级电离平衡:
HCO3-→H++CO32-
代入碱度的表达式,得:
即:
故:
根据碳酸的一级电离平衡: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CT不受影响,而加入[CO2]时,总碱度值并不发生变化。这时溶液PH值和各碳酸化合态浓度虽然发生变化,但它们的代数综合值仍保持不变,因此总碳酸量CT和总碱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守恒特性。
此外,近年来除草剂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可用来杀死杂草和水生植物。它们具有较高的水溶解度和低的蒸气压,通常不易发生生物富集、沉积物吸附和从溶液中挥发等反应。根据它们的结构性质,主要分为有机氯除草剂、氮取代物、脲基取代物和二硝基苯胺除草剂四类型。这类化合物的残留物通常存在于地表水体中,除草剂及其中间产物是污染土壤、地下水及周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CT(a2-a1)+ K w/[H+]-[H+]
达到 所需酸量时的碱度称为苛性碱度.苛性碱度在实验室中不能迅速地测得,因为不容易找到终点,若已知总碱度和酚酞碱度就可用计算方法确定.苛性碱度表达式为
苛性碱度=[OH-]-[HCO3-] -2[HCO3-]– [H+]
与碱度相反,酸度(acidity)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质子H+或经过水解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也可归纳为三类:(1)强酸;(2)弱酸;(3)强酸弱碱盐。
则在总碱度相对较高时,[OH-]可以忽略不计,此时,
如果滴定是以酚酞作为指示剂,当溶液的PH值降到8.3时,(用HCL去滴定OH,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表示OH-被中和,CO32-全部转化为HCO3-,作为碳酸盐只中和了一半,因此,得到酚酞碱度表示式:
酚酞碱度=[CO32-]+[OH-]-[H2CO3*]-[H+]
HCO3-+H+→CO2+H2O
因此,总碱度是水中各种碱度成分的总和,即加酸至HCO3-和CO32-全部转化为CO2。其表达式为:
总碱度=[HCO3-] + 2[CO32-] +[OH-]–[H+]
溶液中CO2、HCO3-和CO32-的浓度均可以用其摩尔分数(α)与总碳(CT)的乘积来表示,即:
因而,总碱度可以表示成:
这说明有5.43×10-4mol/L的无机碳转化形成了生物量。由于{CH2O}的化学式量为30,故产生的生物量为16.3mg/L。
2.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水体中污染物质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用水污染。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的主体,它是水体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主要是由于广泛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大量农业废弃物的产生而造成的。而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生活废水也已经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
[HCO3-]=4.64×10-4mol/L
[CO32-]=2.18×10-4mol/L
由于此时CO2的浓度可以忽略不计,故pH=10.00时,体系中无机碳总浓度=[HCO3-]+[CO32-]=6.82×10-4mol/L。
故体系pH值的变化所引起无机碳总浓度的减少量为:
1.225×10-3-6.82×10-4=5.43×10-4mol/L
[HCO3-]=5.29×10-4mol/L
此时,体系的碱度即为5.29×10-4mol/L。
因此,当pH由7.0降为6.0后,体系的碱度变化为:
1.4×10-3-5.29×10-4=8.71×10-4mol/L
因为碱度的变化即为加入酸的数量,故需加入盐酸8.71×10-4mol/L。
如利用分布系数,本题也可以进行如下求解:
由上面的反应可知,摩尔浓度相同的NaOH和NaHCO3消耗同样的HCL,即二者的碱度是相同的,而二者的PH值是显然不同的,因为一个是强碱,一个是弱碱。
测定水体的碱度的方法是用强酸的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水体,根据在达到滴定终点时所消耗的酸的数量来确定水体的碱度。由于不同的指示剂所指示的滴定终点的pH值是不同的,因此,利用不同的指示剂所测得的碱度也是不一样的。当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滴定终点的pH值为4.3,此时测得的碱度叫总碱度,也叫做甲基橙碱度,其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式如下:
(3)卤代脂肪烃 大多数卤代脂肪烃属于挥发性化合物,可以挥发至大气,并进行光解。对于这些高挥发性化合物,在地表水中能进行生物或化学降解,但与挥发速率相比,其降解速率是很慢的。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高,因而其辛醇—水分配系数低。在沉积物有机质或生物脂肪层中分配的趋势较弱,大多通过测定其在水中的含量为确定分配系数。
例1 已知水体的碱度为1.00×10-3mol/L,pH=7。求体系中CO2、HCO3-和CO3-的浓度。
解:根据碱度=[OH-]+[HCO3-]+2[CO3-]
当pH=7时,体系中[H CO3-]>>[ CO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