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合集下载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教案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教案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考纲要求: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三、学生分析:本课有些内容在初中已学过,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

比如欧盟、麦克阿瑟、日本经济的崛起等,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我校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等,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欧洲共同体形成原因、形成的标志,欧共体的发展和影响;日本崛起的背景、原因、表现、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人、标志、特点、历史影响。

了解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变化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在曲折中发展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机制判断标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西欧、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崛起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难点:世界主要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对世界格局影响。

六、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材料及历史图片;设置历史情景使学生融入历史情景。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二战后世界政局有何变化?2.这一政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导言](2分钟)师: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苏两个大国曾是战时的盟友,随着战争的结束,利益的驱动,他们成为竞争的对手从而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高一历史一第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高一历史一第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授课题目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史实,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②通过阅读、分析各种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学案、多媒体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补充,并且积极展示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合作双赢”的精神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崛起难点理解新兴力量崛起途径的多样性、过程的曲折性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因材施教设计导入新课:孙中山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联系学习法,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种责任感。

)讲授新课: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60、70年代)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背景:①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②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③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形成: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3、发展:①建立关税同盟;②实行共同农业政策;③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因材施教设计4、影响:①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②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美国开始重视欧洲的地位;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美国的扶植;②实行民主化改革;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④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

2、表现:1956—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影响: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②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学案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学案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编订杨翠玲陈建辉审订宋明玉课表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学习目标:1、识记欧共体的形成和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了解世界多极化是一曲折向前的过程,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消长、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与有密切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温馨提示:自己动手,学会梳理,这是你学习的基础)预习要求:概述欧共体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的原因及意义并背诵。

一、欧共体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只得依附于。

(必要性)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得到较快发展,强烈要求从的阴影中走出来.(可能性)③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

(必要性)2、形成、①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

②1958年和成立。

③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合并为。

3、发展、①建立了,②实行共同的政策。

③建立,④加强。

4、影响、①欧洲一体化,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西欧在经济上成为;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的外交政策。

③动摇了的霸权地位,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背景、①政治上:被单独占领,日本采取的政策。

②经济上:战败的日本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2、原因、①的扶植。

②日本推行,铲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③日本政府重视。

④日本把放在主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发展经济。

⑤战争的爆发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常开了大门。

3、表现、①经过恢复和调整,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水平。

②1956——1972年间呈现出的局面,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位,仅次于。

4、影响、①日本改变了的政策,实行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事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多极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和价值观。
分析报告要求:结构清晰,论据充分,字数600-800字。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检验自己对世界多极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世界多极化与我国的和平发展》一书,了解世界多极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5.结合所学知识,关注国际新闻,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在下周的课堂上,分享一条你认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新闻,并简要分析其背后的世界多极化因素。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国际视野,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在多极化时代,各国之间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为我国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骄傲。
4.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使其认识到世界多极化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我国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分析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世界多极化趋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世界多极化趋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世界多极化趋势》导学案一、导入近些年来,世界格局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国际干系也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为了让同砚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多极化的背景和影响,本次课程将盘绕《世界多极化趋势》展开进修。

二、目标1. 了解世界多极化的观点和特点。

2. 精通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原因和进步趋势。

3. 分析世界多极化对国际干系的影响。

三、内容1. 世界多极化的观点和特点- 世界多极化是指世界上存在多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强国或强势集团,形成相对平衡的国际干系格局。

- 特点:多元化、均衡性、互相依存性、竞争性。

2. 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原因- 经济举世化:举世化加速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多极化的进步。

- 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 国际体系变革: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

3. 世界多极化的进步趋势- 多极化格局将更加明显,各国之间的力气比照将更加平衡。

- 多极化将增进国际合作与沟通,加强世界和平与稳定。

- 多极化也带来一些挑战,如各国之间的竞争可能加剧,世界局势更加复杂。

四、活动1. 小组谈论:请同砚们分成小组,谈论世界多极化对各国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世界多极化的理解。

3. 教室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教室展示,分享小组谈论的效果。

五、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同砚们应该对世界多极化的观点、特点、形成原因和进步趋势有了更深度的了解。

在将来的进修和生活中,要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增强对世界多极化的熟识,为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国际格局的变化做好筹办。

六、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小结,包括对世界多极化的看法和展望。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欧共体的形成过程、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的振兴,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补充相关资料与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欧洲走向联合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概况及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欧共体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难点:理解多极化趋势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阅读法、课堂讨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世界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保持一种均势的局面。

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原因【师生互动】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根据书中内容归纳出现实原因、根本原因、政治原因,结合下面材料归纳出思想原因。

材料“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者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介绍欧共体的性质、采取的措施以及1993年发展为欧盟。

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课题名称
第25课世界多极化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1第7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本课是对上一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的承接,也引出了了下一课新中国的外交,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面向的是高一学生,学生通过以前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但他们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不强,同时材料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提升他们的知识整合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板书设计世界多极化趋势 Nhomakorabea一、背景
二、形成
三位一体
更上层楼 1967
雏形初备1958
1951
3、影响
经济影响
政治影响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贯穿教学始终,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要素,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都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并及时引导学生学习
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方法使用效果明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关注学生成长,但本课依旧不足,我在本课知识讲授中依旧存在不足,我注意到有一些学生没有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我在今后在讲课过程中加强引导,把本课讲得更加精彩。
一、导入新课
【提问】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出了什么内容,可以看到两个人在火箭的夹缝中不知所措,那他们是谁呢,他们就是西欧,西欧为什么会在夹缝中生存呢,
二、新课推进
【提问】打开课本110页,看一分钟的时间,看一下欧共体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一会告诉老师?
背景
想要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
无法与苏美相比,只能联合起来
【提问】那欧共体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知道欧共体产生的背景,掌握理解欧共体产生,分析欧共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世界多极化趋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世界多极化趋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世界多极化趋势》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讨论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

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正在不断演变,并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多极化现象的定义、原因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探究多极化现象1. 什么是多极化?- 多极化是指世界力量分布趋向多元化,不再由某一超级大国控制全局。

2. 多极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全球产业链更加分散。

- 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活动更加方便。

- 政治权力转移: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传统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受到挑战。

三、多极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1. 经济领域- 多极化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但也增加了贸易摩擦的可能性。

-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提升了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2. 政治领域- 多极化导致国际事务更加复杂,各国之间的博弈和合作更加频繁。

- 跨国组织和机构的作用日益凸显,为维护全球秩序提供了新的平台。

3. 安全领域- 多极化使得国际安全面临更多的挑战,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问题更为突出。

- 多极化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小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定义、原因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多极化的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保持警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公民。

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多极化趋势的定义及背景;2. 掌握世界多极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3. 分析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4. 总结多极化对我国的挑战和机遇。

导学内容:一、多极化趋势的定义及背景1. 多极化趋势是指世界上出现多个权力中心,相互制衡、相互依存的国际关系格局。

2. 多极化的背景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垄断地位受到挑战,新兴国家崛起,形成多极化发展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重难点问题:1.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

2.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三足鼎立局面说明了什么?
【课前预习】 背景: ①二战后国际地位下降;
②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加强了联系
③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过程:1951年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
1958年,成立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三大共同体合并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建立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 加强______________。

影响:①经济上,促进西欧经济实力增强,成为_______________
②政治上,推行_____________政策,美国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推动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

崛起原因:①二战后,______国扶植;
②美国占日期间推行的__________改革(条件);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把发展________放在首位,制定___________,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 ④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后勤基地
标志: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仅次于美国。

影响:①由“一边倒”到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_______________;
②资义世界经济领域____________三足鼎立,冲击两极格局(世界经济
的多极化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
兴起原因:民族独立;美苏对峙争夺
标志:________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基本原则和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①标志_______________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此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_______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回复,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总结: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争霸双方受损;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下的欧洲和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了联合自强和崛起,逐渐走出了美国的阴影;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开始振兴,都极大地改变了“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欧洲共
同体的形成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世界多极化趋势
【重难点解析】
1.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

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2.20世纪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欧共体的成立(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第三世界国家崛起(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变化。

战后初期形成的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世界格局进入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发生向多极化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来自两大阵营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和分化,其中,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朝着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则逐步走向分裂和解体,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阵营中都崛起了新的力量中心,与此同时,原来介于两大阵营之间的“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日趋活跃,发挥了制衡两极的作用。

4.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

1951年4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

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6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

1957年3月25日,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

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

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

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巩固练习】
1、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争取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
C、密切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2、欧共体成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①建立了关税同盟②实现了共同的农业政策
③、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了科技合作④实行了共同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1967年,欧洲三个团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以下哪一个组织不属于组成
欧洲共同体的团体()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
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中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
5、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斗争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
D、中国加入联合国
6、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是()
A、欧共体的形成
B、日本的崛起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中国的振兴
7、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到扶植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美国觉得日本不是其对手
B、美国进行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需要
C、美国需要日本的帮助
D、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8、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有()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②日本经济迅速崛起③不结盟运动的迅速兴起④中国的振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包括()
①独立②自主③不结盟④非集团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
D、③④
1-5 AACAB 6-9 CDAA
【课中及课后思考题答案】
这段话表明,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独立于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的愿望已经基本实现,欧共体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政治外交方面的独立倾向已日趋明显,摆脱美国控制的决心也更加强烈,在国际政治领域已慢慢与美国鼎足相处。

(p111)
“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为美国所把持,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但随着亚非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的诞生,这种局面逐渐被打破。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强大,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p113)提示:“二战”刚结束时,是典型的两极格局,美苏两国的抗衡决定着世界的形势。

70年代以后,多极化的趋势日渐显露,形成了一些新的力量中心,冲击着旧的两极格局(p113自我测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