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缺乏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相对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困难。
2. 学校设施条件差。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普遍较差,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设施缺乏,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课堂学习效果。
3. 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父母由于务工外出或其他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指导,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孩子情感上的空虚。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面临着与家庭成员的情感疏离,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包括教师培训、学校设施的改善等方面。
要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建设良好的学校设施和环境。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提供充足的图书、实验设备等,让留守儿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3.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和监护制度,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4.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政府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员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
5.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减轻情感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要加大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益,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渐增多。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一个/两个父母外出务工,儿童留在农村老家由亲属或邻里照顾、教育的一群特殊儿童群体。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9000万,他们因为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而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和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障碍。
由于学校条件的滞后,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面临质量低劣的教学资源和环境。
2.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影响力大大减弱,缺乏督促和引导,因此对儿童的教育投入减少,时间管理难以得到保证,孩子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易感受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出现了攻击性、自闭、自虐等行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4.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
一些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的老师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应该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等,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2. 完善监护责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以规范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
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尊心,增强自我保护和适应能力。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亲情缺失: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孩子们长时间无法和父母团聚,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2.家庭教育不到位: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处于相对空白状态,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情感交流不畅:由于长期分离的影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常常不畅,导致孩子们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4.人际关系问题:留守儿童通常在家乡成长,和同龄人的接触有限,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闭情绪。
5.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导致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二、解决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应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教育他们如何更好地关心和培养孩子,促进家庭教育的全面发展。
2.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政府应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制,鼓励专业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问题,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3.加强校园教育:学校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4.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各界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情感上的问题。
5.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让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到城市打工、务农等原因,长期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老人照看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教育缺失、心理疏离、社会融入不足的状态下,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学习成绩低、性格内向、行为问题等。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教育资源配置普遍不足,学校教育质量较低。
由于城乡差距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较差的教育资源,学校常常缺乏师资、教材和教育设施,导致他们的学习环境恶劣,学习动力低下。
2. 管教不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长照料,对儿童的管教不够严格和规范,导致他们自律能力较差,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正确判断和纠正能力。
3. 心理问题突出长期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充满迷茫和不安。
4. 家庭教育水准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准普遍较低,父母工作忙碌、缺乏教育意识,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指导和关心照顾。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1.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增加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让他们明白正确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良好习惯。
3. 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日常照料等服务,让孩子在关爱和关注中健康成长。
4. 父母回乡创业政府应鼓励父母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实现家庭团聚。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了外出务工,这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学习成绩差、心理问题等。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问题原因1. 缺乏家庭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常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缺乏家庭教育关爱。
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习情绪,甚至出现逃学等现象。
2.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
留守儿童在学习环境与城市孩子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3. 缺乏心理辅导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单调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心理辅导,缺乏释放压力的渠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应对策略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鼓励父母在农村务工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缓解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爱缺失问题。
2. 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
3.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协调,引导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4. 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式。
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发展网络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
5. 加强社会关爱力量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生活帮助。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而留在农村的家庭成员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其中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不能和父母同住,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这些孩子因为父母的外出而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面临着许多成长问题。
解决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1.缺乏家庭关爱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温暖和悉心教育,导致心理上的孤独和不安全感。
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3.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保护和教导,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影响,甚至受到伤害。
4.心理问题尚未得到重视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但农村地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还不够。
二、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加强家庭关爱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和帮助,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成立志愿者团队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政府要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支持农村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保障留守儿童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他们正确的防范知识和技能。
4.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和社会应更加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发现和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三、个人及社会层面应积极参与1.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父母应注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强化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成长状况,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当今社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谋求发展,而他们的子女却被留在了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教育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这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隔代监护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只能在生活上给予照顾,难以在学习和心理上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
一些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和音体美等课程的专业教师,无法满足留守儿童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同时,由于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老师难以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关注和辅导。
3、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鼓励,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厌学情绪。
而且,由于农村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孩子们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内心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情感倾诉的对象,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1、强化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即使身在外地,也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家长可以委托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亲属或邻居代为照顾孩子,并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和交流。
2、优化学校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家
庭教育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里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各类相关问题也日渐突出。
文章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自己则留在农村与父母一方或者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的孩子。
留守儿童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农民工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获得家庭的收入,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市一起生活,只能将他们交给祖父辈或者亲戚朋友照看,这些本应该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的孩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
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具有早期性、日常性和感染性等特点。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关键的角色。
然而,父母在离开家庭,远赴城市打工之后,如果忽略了自己作
为家庭主体角色的责任,只顾赚钱养家,让孩子跟随祖父辈或者亲朋好友生活,对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孩子来说,如果教育不到位,很容易在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是父母同时外出。
大多数留守儿童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但是这些监护人由于年老力衰或者家教意识较为薄弱,并没有真正承担起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往往只重视孩子的生活,而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另外有些家长因为对长期在外,没有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而感到歉疚,便采用物质补偿的方法,给孩子较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父母的这些做法,忽视了与孩子进行心灵和亲情沟通,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总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面临的首先是生活艰难,很多出现了中途辍学的情形,相当一部分难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就是缺乏抚慰,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另外,监护人的素质不高,难以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
这些孩子由于亲情的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心封闭、自卑懦弱、行为孤僻、嫉妒和逆反等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演变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课题。
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多管齐下,从各个方面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关爱。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父母的思想认识。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一般是将留守儿童委托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照看,出于血
浓于水的亲情,这些监护人也都很愿意监护好留守儿童。
但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在实际监护过程中,监护人只是照顾好了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却不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归纳起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时间严重不足
据统计,在留守儿童家庭中,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和孩子联系一次,21%的家长每个月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没有和孩子联系过。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与父母直接接触时间极少,让留守儿童的教育严重不足,监护人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问题,而很少考虑对孩子的教育。
(二)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远离孩子,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这是很多农民工父母面临的问题。
很多农民工父母都是选择以金钱和物质来作为奖励措施,以体罚作为惩罚措施。
他们以成绩好坏来作为判断标准,如果成绩好,则会奖励孩子金钱和物质,成绩坏就会对孩子进行打骂。
监护人由于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高,往往就会听从留守儿童父母的这种嘱咐,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三)教育理念偏差
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好、学习好就行,忽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他们在孩子的成绩上,只是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而不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他们认为自身素质不高和能力水平有限,不能够教育好孩子,认为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没有尽到自己应该要尽的教育责任。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1.慎重选择。
农民工要慎重选择外出打工,要把孩子放在比金钱更加重要的位置。
如果在农村的收入确实无法供养这个家庭的话,可以让夫妻一方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一方留在家里照看孩子。
而且,最好是母亲留在家里,因为女性心思细密,而且有耐心,孩子更加愿意和母亲交流。
如果夫妻双方都不得不外出打工,那么,尽量将小孩带到打工所在地接受教育。
2.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
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父母,一定要及时和全面了解子女的情况。
第一,要利用各种渠道,比如书信、电话甚至网络,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交流要频繁一点,要对孩子倾注更多的关爱;第二,要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方面的情况和生活方面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行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3.完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多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要在孩子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扮演一个家庭教育者的角色。
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教育,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学校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中小学校都应该统计学生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这份“留守儿童档案”必须及时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监护人情况和临时监护人情况。
通过这份档案,学校可以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2.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
在中小学中建立一个教职员工帮扶留守学生的制度,形成教师定期家访、与留守学生谈心的一套规章制度。
同时,定期开展一些帮扶教职员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会议和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不让他们产生孤独感。
另外,教师还要多和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交流,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加强学校、家长和孩
子三者之间的联系。
3.开展心理咨询。
现在心理咨询站已经逐步在农村各个学校扎根,而学校也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
班主任平时要多关注留守学生,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且与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一些交流,帮助学生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方面
1.明确部门职责。
留守儿童在性格、人生观方面还处在未定型的关键时期,受外界影响较大。
对学校周围的游戏室、歌舞厅和网吧等场所,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整治,严厉打击将毒品、黄色刊物和电影带入校园的行为。
同时,政府应该要组织专门人员,在学校周围进行巡视,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2.落实留守学生管理的领导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将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到重要的位置,要保证每个留守学生都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政府要和学校以及村组干部一起,统计留守学生情况,建立村组干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制,同时,要多方筹集资金,资助贫困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目前,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还是相当薄弱,师资力量也不够强大,政府应该要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4.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机制。
政府要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帮助。
可以聘请一些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来当孩子们的义务辅导员,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董士昙,解永照.农村留守儿童与犯罪―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23(4):62-69.
[2]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4(5):35-42.
[3]杨竹.贵州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5):61-65.
[4]刘照云,朱其志,刘传俊,张静.江苏省488名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人格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125-127.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