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复习归纳
物理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关注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等方面的研究。
下面将对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复习。
1.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定义:原子是化学物质中最小的粒子,由质子(正电荷)、中子(中性)和电子(负电荷)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数可以影响同位素的形成。
-电子壳层结构:分为K、L、M等壳层,每个壳层能容纳的电子数量有限,遵循2n^2的规律(n为壳层编号)。
-原子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离子间的电荷作用力形成,共价键由相互共享电子形成,金属键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作用形成。
2.分子的构象和反应动力学:-构象:指分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由键角和键长决定。
分子的构象决定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电离平衡:涉及酸碱反应的平衡,Kw表示了水的离子化程度和酸碱强度。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反应物的结构和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3.热力学和热化学:-热力学: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热平衡的学科。
包括物质的内能、焓、熵、自由能等概念。
-熵:表示体系的无序度,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
熵的增加是自然趋势,反映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化学: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学科。
包括焓变、标准焓变、热容、热效应等概念。
-反应热力学:研究反应的方向和热效应。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4.量子化学:-波动粒子二象性:根据波粒二象性原理,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
-波函数和波动函数: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中的波动性质和定域性质。
波函数的平方可以给出粒子出现在一些空间区域的概率。
-氢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描述了电子在氢原子中的定态和能级。
以上是物理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归纳和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注重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公式,同时通过做习题和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物理化学复习提纲

物理化学复习提纲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
其核心表述为: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一)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系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环境则是系统之外的一切。
根据系统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情况,系统可分为敞开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2、状态函数:只取决于系统的状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的物理量,如温度、压力、体积、内能等。
3、热和功:热是由于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功则是除热以外,其他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ΔU = Q + W其中,ΔU 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 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 表示系统对外所做的功。
当 Q 为正,表示系统吸热;当 W 为正,表示系统对外做功。
(三)应用1、恒容热:在恒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Qv =ΔU。
2、恒压热:在恒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Qp =ΔH,其中ΔH 为焓变。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描述了热现象的方向性。
(一)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二)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三)熵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对于孤立系统,熵总是增加的,这就是熵增原理。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ΔS ≥ 0(五)熵变的计算1、简单物理过程的熵变计算。
2、相变过程的熵变计算。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时,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这为计算物质在其他温度下的熵值提供了基准。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一)偏摩尔量在多组分系统中,某一广度性质不仅取决于温度、压力,还取决于各组分的浓度。
偏摩尔量就是在恒温恒压下,在一定浓度下,系统的某一广度性质随某一组分物质的量的变化率。
(二)化学势化学势是决定物质传递方向和限度的强度因素。
(三)稀溶液的依数性1、蒸气压下降: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2、凝固点降低:溶液的凝固点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环境、热、功、内能、焓、熵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但总能量量不变。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熵的增加是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在绝对零度下熵接近零。
此定律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说明了热力学的某些现象在低温下会呈现出独特的特性。
5. 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函数是描述系统状态和性质的函数,包括内能、焓、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等。
二、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平衡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平衡是指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没有宏观可观察的能量传输,热力学过程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2. 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函数能量转化是热力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热力学函数则是描述系统各种状态和性质的函数。
3. 热力学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热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通过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定律来描述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4. 热力学方程热力学方程是描述系统热力学性质和行为的方程,包括焓-熵图、温度-熵图、压力-体积图等。
5. 反应焓和反应熵反应焓和反应熵是化学热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三、物质平衡和相平衡1. 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是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中的转化和分配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
2. 相平衡相平衡是研究不同相之间的平衡状态和转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固相、液相、气相以及其之间的平衡状态。
3. 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包括热力学分析、相平衡曲线的绘制和分析、相平衡图的绘制等。
四、电化学1. 电解质和电解电解质是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化合物,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反之的过程。
2. 电化学反应和电势电化学反应是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电势是描述电化学系统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
物化期末知识点总结

物化期末知识点总结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涉及到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在大学化学专业的课程中,物化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针对即将到来的物化期末考试,总结以下物化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备考。
一、物理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物理化学的基础,它包括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
在期末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到相关计算和问题解决中。
2. 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热学性质、能量转化和宏观物质的运动规律。
学生需要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力学系统、热力学态函数、热力学过程等,同时理解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化学反应速率方程、活化能、反应机理等内容。
4. 理论化学和计算化学理论化学和计算化学是物化中的新兴领域,它研究分子和物质的数学模拟和计算方法。
在期末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理论化学模型、分子力学方法、分子轨道理论等内容。
二、物理化学实验技能除了理论知识外,物理化学课程也包括实验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以下是物化实验技能的主要内容:1. 基本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称量、配制溶液、分液、过滤、蒸馏等常用技术。
2. 实验数据处理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和统计等技术。
3. 实验安全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时,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包括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废液处理、急救知识等内容,以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以上是物理化学期末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可结合课程教材和学习笔记进行系统复习,同时针对重点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说明:本文是一份初中物理和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初中生复习和巩固这两门科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按照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分别进行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运动学1.1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2 运动图象和运动规律的关系1.3 动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1.4 力的合成与分解1.5 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2. 声学2.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2.2 音的特征参数及其计算2.3 声音的干扰和共振现象2.4 声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关系3. 光学3.1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3.2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原理3.3 镜子和透镜的应用3.4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实验现象3.5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4. 电学4.1 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4.2 电阻、电压和电功率的关系4.3 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性4.4 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基本原理4.5 电能的转化和传输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1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1.2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1.3 改变物质性质的方式2. 反应和平衡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2.4 确定反应类型的指标3. 物质的变化3.1 燃烧与氧化反应3.2 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3.3 晶体的溶解和结晶4.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4.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较4.2 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4.3 硫、氧和氢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总结:本文对初中物理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概念以及相关原理在其中都有涉及。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初中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门科学学科,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综合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现象和过程。
以下是对物理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在热力学中,通常用公式△U = Q + W来表示,其中△U 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 是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系统对外做功或外界对系统做功。
例如,在一个绝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体系对外做功,那么内能就会减少;反之,如果外界对体系做功,内能就会增加。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熵(S)的概念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孤立系统,熵总是增加的,这意味着系统总是朝着更加混乱和无序的方向发展。
比如,混合气体自发扩散后,不会自动分离回到初始状态,因为这个过程熵增加了。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0K)时,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这一定律为计算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熵值提供了基准。
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平衡常数(K)是衡量化学平衡的重要参数。
对于一个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 K 的表达式为:K = C^cD^d / A^aB^b (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等。
例如,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也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五、相平衡相平衡研究的是多相体系中各相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律是描述相平衡体系中自由度、组分数和相数之间关系的定律,其表达式为 F = C P + 2,其中 F 是自由度,C 是组分数,P 是相数。
物理化学知识点

物理化学知识点物理化学知识点概述1. 热力学定律- 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系统之间也处于热平衡状态。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系统内能量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和。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自然过程中熵总是倾向于增加。
-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2. 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是压强,V是体积,n是摩尔数,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温度。
- 范德瓦尔斯方程:(P + a(n/V)^2)(V - nb) = nRT,修正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高压和低温下的不足。
3. 相平衡与相图- 相律:描述不同相态之间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
- 相图:例如,水的相图展示了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平衡关系。
4. 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 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达到平衡时的常数值。
5. 电化学-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产生带电粒子(离子)的物质。
- 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 电化学系列:金属的还原性或氧化性排序。
6. 表面与胶体化学-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 胶体:粒子大小在1到1000纳米之间的混合物,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
7. 量子化学- 量子力学基础: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的行为。
- 分子轨道理论:通过分子轨道来描述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 电子能级:原子和分子中电子的能量状态。
8. 光谱学- 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导致电子能级跃迁。
- 发射线谱:原子或分子在电子能级跃迁时发出特定波长的光。
- 核磁共振(NMR):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研究分子结构。
9. 统计热力学- 微观状态与宏观状态:通过系统可能的微观状态数来解释宏观热力学性质。
- 玻尔兹曼分布:描述在给定温度下,粒子在不同能量状态上的分布。
物理化学总复习1

物理化学总复习1物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融合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物质的状态和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物理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复习。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其核心表述为: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在物理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有热量 Q 传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做功 W,那么系统的内能变化ΔU 就等于 Q W 。
这个公式清晰地展示了能量的转化关系。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至关重要。
例如,在一个绝热过程中,Q = 0 ,那么系统内能的变化就完全取决于系统对外做功或者外界对系统做功。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自发过程的方向性。
常见的表述有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指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则表明: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通过熵的概念,可以更定量地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是一个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总是增加的,这反映了自发过程总是朝着更加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时,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这一定律为确定物质的熵值提供了基准。
四、化学热力学在化学热力学中,我们经常关注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如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
通过计算反应的焓变,可以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熵变则反映了反应前后系统混乱程度的变化。
而自由能变化(ΔG)是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依据。
当ΔG < 0 时,反应在给定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当ΔG = 0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当ΔG > 0 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五、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多组分系统中,需要考虑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
引入了偏摩尔量的概念来描述多组分系统中某一组分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基本概念1.1体系和环境系统(System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环境(surroundings )- 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1.2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由系统的状态确定的系统的各种热力学性质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它具有以下特点:(1)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一函数。
(2)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取决于系统始、终态。
与所经历的途径无关。
(3)状态函数的微小变化,在数学上是全微分。
(4)不同状态函数的集合(和、差、积、商)也是状态函数。
1.3体积功功(work )--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除热以外的其它能量都称为功,用符号W 表示。
体积功就是体积膨胀或缩小所做的功。
系统对环境作功,W <0 环境对体系作功,W >0 1.4可逆过程(下)1.5各种热力学函数(U, H, Q,W)U 和H 是状态函数,Q 和W 不是状态函数。
1.6标准摩尔生成焓概念在标准压力下,反应温度时,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标准状态下一摩尔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下述符号表示:(物质,相态,温度) 2 体系和环境2.1 体系(系统)*敞开系统(open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孤立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热力学上有时把系统和环境加在一起的总体看成是孤立系统。
2.2状态函数体系的一些性质,其数值仅取决于体系所处的状态,而与体系的历史无关;它的变化值仅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具有这种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对于循环过程:所有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均为零 2.3可逆过程体系经过某一过程从状态(1)变到状态(2)之后,如果能使体系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未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则该过程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否则为不可逆过程。
2.4热和功 Q ,W体系吸热,Q >0;体系放热,Q <0 。
体系对环境作功,W <0;环境对体系作功,W >0 。
O mr ΔHdV p W e -=δ=p -)(12V V -2.5焓H (单位是kJ*mol -1)*定义式:H = U + pV*焓的物理意义:U Q V ∆= 在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封闭系统经一邓蓉过程,所吸收的热全部用于增加系统的热力学能。
*焓的特点:1.焓是状态函数 定义式中焓由状态函数组成。
2.不能确定焓的绝对值,但可求变化值。
3.焓也是广度性质,并具能量的量纲。
2.6基本理论1.热力学第一定律 — 宏观上静止且无外立场存在的封闭体系中 ∆U = Q + W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理想气体的能和焓:“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U 和焓H 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与体积或压力无关。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特点:Q=0 2.7热化学*定义式:封闭系统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当产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时,体系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亦称为反应热。
*恒压反应的热效应:反应在等压下进行所产生的热效应为p Q ,如果不作非膨胀功W ’=0,则 p Q H =∆(W ’=0,恒压)*恒容反应的热效应:反应在等容下进行所产生的热效应为V Q ,如果不作非膨胀功,则 U Q V ∆=2.8基本计算*等温过程、可逆相变过程中各热力学量(Q 、W 、 ΔU 、ΔH )的计算。
*恒压反应热(ΔH )、恒容反应热(ΔU )、标准摩尔生成焓简单计算。
2.9生成焓 ,标准摩尔生成焓, *标准摩尔生成焓定义式:在标准压力下,反应温度时,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标准状态下一摩尔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下述符号表示:(物质,相态,温度) 反应物产物∑∑∅∅∅∆-∆=∆Bm f B Bm f Bm r B H r B H pH )()(*标准摩尔燃烧焓定义式:在标准压力P θ=100KPa 和指定温度下,1摩尔某种物质完全燃烧的恒压热效应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用下述符号表示:(物质、相态、温度) )(c -)(c Om O m O m 生成物反应物H H rH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1.基本概念:热力学函数定义(S,F,G)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判据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化学势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几个热力学函数定义:(1)熵:(2)亥姆霍斯自由能:TS U F -=(3)吉布斯自由能:O mr ΔH O mc ΔH rd ()QS T =δ defGH TS-3.自发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熵判据: ,即∆S= ∆S∆+S≥ 0“>” 号为自发过程“=” 号为可逆过程“<” 号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亥姆霍兹自由能判据: ,即自发过程可逆过程或处于平衡态不可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判据:自发过程可逆过程或处于平衡态不可能自发进行的过程 4. 基本理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熵增原理(绝热过程和孤立体系):1.特点:熵增原理仅能判断一过程是否为不可逆,但不能判断是否为自发2. 绝热过程:对于绝热系统中所发生的任何过程 δ∑Q 绝热=0此式说明:对于绝热过程,系统的熵不减少。
−熵增原理,即若为绝热可逆过程,∆S =0,(绝热可逆过程为恒熵过程);若为绝热不可逆过程,∆S >03.孤立体系:对于孤立体系, ,所以clausius 不等式为:*等号表示可逆过程,不等号表示不可逆过程。
*孤立系统排除了环境对系统以任何方式的干扰,因此,孤立系中的不可逆过程必然是自发过程。
*熵增加原理可表述为:孤立系统中自发过程的方向总是朝着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直到在该条件下系统熵值达到最大为止,此时孤立系统达平衡态。
5. 基本计算0≥iso dS ',,0()0T V W F =∆<',,0()0T V W F =∆<',,0()0T V W F =∆=',,0()0T V W F =∆>0)d (0,,f ≤=W p T G 00',,()T P W G =∆<00',,()T P W G =∆=00',,()T P WG =∆>0S ∆≥绝热0Q δ=0S ∆≥孤立▪等温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变化过程中各热力学量(ΔS(环境,体系,孤立体系)、ΔF、ΔG)的计算。
书上P52-576.各个过程热力学函数的计算6.1、等温可逆过程——理想气体等温可逆,温度不变6.2、理想气体等温恒外压膨胀6.3、理想气体自由膨胀6.4、可逆相变第三章化学平衡=∆=∆HU12lnVVnRTW-=WQ-=2112lnlnPPnRVVnRS==∆GF∆=∆12lnPPnRTG=∆)dV12VVpPW--=-=⎰(外外=∆=∆UHSTFGVVnRS∆=∆=∆=∆12ln210,0ln,T W Q U HVS nR G A T SV∆=∴==∆=∆=∆=∆=∆=∆理想气体、WQHpvap+=∆∆U已知,nRTVVpWlg-≈--=)(外nRTHWQvapp-∆=+=∆UTHS vap∆=∆0=∆GSTUF∆-∆=∆1.基本概念▪ 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 标准生成吉布斯能▪ 有凝聚相参加的气体反应、分解压的概念2.平衡常数的表达▪ 理想气体的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可认为只是温度的函数,有纯态凝聚相参加的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反应物和产物中气体物质有关。
(分解压力)3.基本计算▪ 化学等温式:▪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最稳定单质的吉布斯能为零。
▪ 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对吸热反应,∅∆m r H >0,升高温度,∅K 增加,对正反应有利。
对放热反应,∅∆m r H <0 ,升高温度,∅K 降低,对正反应有利。
反应向右自发进行0<∆>∅m r p G Q K 反应向左自发进行 0>∆<∅m r p G Q K 反应达平衡0=∆=∅m r p G Q K ∅∅-=∆K RT G mr ln )/exp(RT G K m r ∅∅∆-=D E G H d e g h ++→++⋯⋯=∅∅∅∅∅eE d D h H G )()()()(eq geq eq eq p p p p p p p p K pm r Q RT K RT G ln ln +-=∆∅反应向左自发进行 0>∆<∅m r pG Q K 反应达平衡=∆=∅m r pG Q K ∅∅-=∆K RT G m r ln )/exp(RT G K m r ∅∅∆-=∅∆mG f ∑∑∑∅∅∅∅∆∆∆=∆Bf B f B f B r B)(B)(r B)(p m m m m G G G G ν=-反应物产物*压力对平衡的影响:对于反应aD(l)+e E(g) →g G(s)+h H(g)∆v=(g+h)-(a+e)当∆v >0时,若p增大,则减少,增加压力对体积变大的反应不利当∆v<0时,若p增大,则增大,增加压力对体积变小反应有利当∆v =0时,若p增大,则不变,增加压力对平衡没有影响*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实际起到了稀释的作用,它和减少系统总压的效果相同。
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的其它气体(如合成NH3加入CH4,SO2氧化加入N2)影响:总压一定时,加入惰性气体降低反应气体分压(稀释),其效果相当与降低了总压即:∆V>0反应加入惰性气体,Kx↑∆V=0反应加入惰性气体,无影响∆V<0反应加入惰性气体,Kx↓第四章相平衡1.基本概念▪物种数:平衡体系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数,S表示;▪独立组分数:足以表示体系中所有各相组成所需的最少物种数,称独立组分数或组分数。
符号K表示。
独立化学平衡数:R▪浓度控制条件:R’(注意:浓度限制条件只在同一相中方才能成立,在不同相之间,浓度限制条件不成立. )▪自由度:在一平衡体系中,不发生相变的条件下(无旧相消失和新相生成),在一定围可以任意改变的可变因素(温度、压力、浓度等强度因素)的最多数目. 称为自由度。
用符号f表示▪相(phase)体系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
体系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
▪组分数=物种数-独立的化学平衡数-独立的浓度限制条件(K=S-R-R’)▪相点▪物系点:系统物质的总组成点(不管相的存在状态)2.基本理论▪相律的表达及应用:表达式: f = K-Φ + 2(自由度=组分数-相数+环境因素)若指定了温度或者压力(只考虑温度和压力):f* = K-Φ + 1▪完全互溶双液系相图(最低恒沸点,最高恒沸点)完全互溶双液体系T-x图的分析(相图上点,线,面的分析,相律的应用等)——书上P123-125▪简单低共熔相图在药学中的应用举例P1391.利用熔点变化检查样品纯度;2.药物的配伍及防冻制剂;3.改良剂型增进药效;4.结晶与蒸馏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