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0张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PPT模板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PPT模板

亦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㈡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19世纪60—90年代)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李鸿章到—康有为、孙中山,再到陈独 秀、 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进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世界学习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器物(科技)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制度(经政)
学西方—资本主义
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
“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 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著名畅销作家,评论家,书法家、诗人和艺术鉴赏家)
“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
张之洞:“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 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目录
1 学习目标 3 合作探究
2 新知导入 4 拓展练习
学习目标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进程
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和“师夷长技以自强”。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这就是康有为等的 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 “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⑴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 书始。
⑵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⑶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0张PPT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0张PPT

内容
yóu
介绍西藏、英国、法国、俄罗
《康輶纪行》 斯、印度等国的历史地理知识。
shē
介绍世界各洲的疆域、种族、
徐继畲 《瀛环志略》 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 活、风俗、宗教、盛衰等。
nán
介绍对英国、美国的历史、地
梁廷枏 《海国四说》 理、政治、经济、文化等。
3.“开眼看世界” 的历史意义:
积极影响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局限性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 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1.背景 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陈旭麓《近代中 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林则徐 魏源
(1)林则徐
A.主张:向西方学习,师以长技以制夷 B.表现: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C.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不2善)师魏外源夷者,外夷制之;
A善.编师写四著夷作者:,《能海制国四图夷志。》 “—夷—之当长时技介三绍:西一方战历舰史,地理最详实专著 B二 法.主火 。张器 ”:,三师—养夷—兵长魏练技源兵以之制夷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三、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出现。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8《 从“看眼开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共24张PPT)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8《 从“看眼开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共24张PPT)

药方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1、病情——背景
内因: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惊醒志士 外因: 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
药方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2、医师
林则徐(1785—1850)
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
魏源(1779—1857)
《海国图志》
药方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3、主要成分——思想内涵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 法。
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点。……兴起的学会……为广开中国
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a.冲击了封建制度和传统,宣传了西方资产阶 级思想;
影响: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促使人们觉醒,是中
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促使救亡图存爱国运动的兴起。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你能理解这句话 的意思吗?他为什么要“跪着造反”?
药方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然在国而内,的许多印多数刷守中数旧仅的国有朝人千廷仍册官然左吏缺右的乏。骂反声省却扑,面新而思来想…没最终 ——朝川有济世付《诸魏实源践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
材料一: 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出现了《海国图志》、
《瀛环志略》等著作。这一代中国人……开始去了解西方……当 60年代郭嵩焘、冯桂芬重新提起《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的时 候,20年的光阴已在昏睡中丧失了。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向西方学习,对 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最新北师大版必修3第八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必修3第八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答: 居民月均用水量的中位数大概为2.02 t.
反思与感悟
跟踪训练2 一批乒乓球,随机抽取100个进行检查,球的直径频率分布
直方图如图.试估计这个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39.99+40.01
解 众数=
2
=40;
四 个 矩 形 的 面 积 分 别 是 0.02×5 = 0.1,
0.02×10 = 0.2, 0.02×25 = 0.5,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小康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 知,以 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 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 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 此者,在埶者去,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答案
解 在17个数据中,1.7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即这组数据的众数
是1.75;
上表中的17个数据可看成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中第9个数据1.70
是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70;









x
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众数、中位数都不具有的性质.也正
因如此,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
据全体的信息,但平均数受数据中的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使平均数在估计
时可靠性降低.
题型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优选整合】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课件2) (共35张PPT)

【优选整合】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课件2) (共35张PPT)

探究二:阅读材料和结合课本分析是什么促使国人 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第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什么的 药方?此药方给近代中国什么影响? 材料四:甚至在19世纪60年代动乱的10年中,深信需要西 方技术的士大夫毕竟不多;而传统的文化准则的控制力量 像过去那样强大。像科举考试和绿营军等级制度不仅有广 大既得利益集团支持,而且由于传统而获得了圣神不可侵 犯的性质。现代化显然需要冲破文化的障碍。 —《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始向西方学习) (一)背景: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 文化;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 患的形势; ③洋务派形成,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但顽固守旧势力很强大。
探究二:提出了解决问题什么的药方?(如何处理中 国人安身立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此药方给近代 中国什么影响? (二)药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含义: 在坚持中国君主专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 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 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2.代表:冯桂芬、张之洞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向西方学习之端)
(一)背景: ①鸦战前后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深
②坚船利炮惊醒了有识之士 ③“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二)活动: 1.林则徐
背 景
内 容
广东禁烟期间,了解敌情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③仿制西方战舰炮车。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 史和政情。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 地理志。 近代中国主动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笑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 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刘成禺《世载 说明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统治者闭目 堂杂忆》 塞听,虚骄自大,其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材料四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 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 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 壤?”

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精选课件: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共64张PPT)

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精选课件: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共64张PPT)
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应, 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
——向西方学习
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学造器物 仿行制度 提倡思想解放
第8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 起的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
结合视频材料,并联系必修一、二所学知识归纳 “开眼看世界”的背景: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 外侵略扩张。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给英国国王的回信
魏源
“不善师外夷 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 器,三养兵练 兵之法。”
《海国图志》书影
代表作:《海国图志》最详实的地理专著.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一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 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 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宣传手段:前者著书,后者实践办厂;
实践效果 结果 作用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洋务运动展开,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弊端 学习仅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层面
洋务运动的影响
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2、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3、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5、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失败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 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列强的破坏, 顽固派的阻挠。

北师大高中历史必修第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北师大高中历史必修第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补充。
目的: 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
实践: 洋务运动
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 艰:资产阶级维新派:仿行制度——推行 君主立宪制 (1)背景:
①政治: 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③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思想: 西方思想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奠基。
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
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下列选项最
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
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
B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
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
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不同的学西方、
(2)概况:(19世纪90年代) 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主要著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
主要思想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抨击专制,伸民权、 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
《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用进化论来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谭嗣同
①属于维新派中的激进派,②对封建君主 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导语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一个主题:救亡图存
①.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趋势:

由表及里、
个 阶
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
由浅到深、
段 ③.学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
不断深化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北师大高中历史必修第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北师大高中历史必修第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王韬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 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 宪法……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 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一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郑观应
请依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主立宪
立宪
初涉政治, 没有实践
儒家思想和西 方政治学说结 合
为维新思想 思想启蒙
奠定了基础 促进觉醒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层次性、渐进性、连续性(器物—制度) 2.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是 与中国的民族危机紧密相连的 3、在东西文化碰撞交融中,中国文化经历 了一个痛苦的嬗变过程。
开眼看世界——林、魏“师夷长技”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说:“中国人认为所有国家中只有中国才值得称羡,他们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作是野蛮人。 ——郑观应《盛世危言》
途径:译馆、译编书籍、仿制船炮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说:“中国人认为所有国家中只有中国才值得称羡,他们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作是野蛮人。 材料二: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 层次性、渐进性、连续性(器物—制度) 都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1840 1860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甲18午95战争
瓜分狂潮
苦 开眼看世界 苦 ⑴谁在看世界? 求 ⑵怎样看世界? 索 ⑶看到了什么?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说:“中国人认为所有国家中只有中国才值得称羡,他们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作是野蛮人。 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像法国那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他们。 发展:从思想主张变为实践活动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英使马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 “14-18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指什么? 中国因此面临什么状况?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层次性、渐进性、连续性(器物—制度) 假如1898年大清民间举办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评选活动,请你结合教材中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思想和活动,任选一位,为他写 一份参评材料。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除了知识分子之外,还有一般民众。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3、在东西文化碰撞交融中,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嬗变过程。 对西方的认识:史、地、政、军事技术 材料一:乾隆皇帝对于英国要求扩大通商的建议,则以“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加以拒绝。 第8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具〔材体料内三容〕未:款学之习前,西则宜以夷攻夷;即款之后,是宜师夷 长方技以制制造夷战。夷舰之、长枪技三炮:─一─战魏舰源,《二海火国器图,志三·议养战兵》练兵之法。
以及练兵的方法。
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方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同时期的其他代表人物与作品
作者 姚莹
代表作品
(1)产生原因 A.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 B.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主张 王韬、郑观应
主张: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近代的中国,就一直 在做两件事:一是挨打,二 是读书。挨西方人的打,读 他们的书;再挨打,再读 书。”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思考: 结合单元知识介绍,说出近
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几个阶段 及相关历史事件?
Hale Waihona Puke 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世界学习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器物(科技)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局限性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 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1.背景 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制度(经政) 20世纪初 (五四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学西方— 资本主义
学苏俄— 社会主义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课标要求: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洋务派学习西 方主张及其表现. 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有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思想历程. 3.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体”即治国之“本” “西学”指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
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用”即治国的手段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巩固封建统治
评价: 在当时历史条件是进步的,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 观念,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 好舆论环境。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民族危机→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英国议会开会
美国联邦宪法
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棉纺厂
中国古代华夷观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 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 之乎内外,所以限也。——“中国中心论”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 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 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 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 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 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内容
yóu
介绍西藏、英国、法国、俄罗
《康輶纪行》 斯、印度等国的历史地理知识。
shē
介绍世界各洲的疆域、种族、
徐继畲 《瀛环志略》 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 活、风俗、宗教、盛衰等。
nán
介绍对英国、美国的历史、地
梁廷枏 《海国四说》 理、政治、经济、文化等。
3.“开眼看世界” 的历史意义:
积极影响
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
以上材料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
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
发展。
鸦片战争时的道光帝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 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 以把他打倒在地
——英国使者马嘎尔尼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 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 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 利炮的声势……在两年 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 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 总督、2名提督、7名总 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 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 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 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 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 脑里开始动摇了。
3.旗号(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内容(实践活动) 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防、培养人才
5.结果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6.评价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及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重点)
“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儒家 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重点)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张 ( (45) )特实点践--— 儒-戊—家西思戌想方变结资法合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 (6)意义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三、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出现。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 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林则徐 魏源
(1)林则徐
A.主张:向西方学习,师以长技以制夷 B.表现: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C.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不2善)师魏外源夷者,外夷制之;
A善.编师写四著夷作者:,《能海制国四图夷志。》 “—夷—之当长时技介三绍:西一方战历舰史,地理最详实专著 B二 法.主。火张”器:,三师—养夷—兵长魏练技源兵以之制夷
C.意义:引向导西人方们学习关注有世重界要启形迪势作,用对当时
史料阅读 目的:抵御外敌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 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原叙》
〔材料二〕然则欲制外夷方者法,:必先设悉译夷书情始局;,欲悉夷情者, 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翻译西方书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