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配管设计规定

合集下载

配管安装施工

配管安装施工

配管安装施工1、电气钢管敷设所有配管工程必须严格按图施工,不得随意更改管材材质、设计走向及连接位置等,如需更改必须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1)暗配管暗配管应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尽量减少弯头数量,埋入墙或地面混凝土的暗配管外壁离土建结构表面间距不小于15mm。

管路超过一定长度时,管路中应加装接线盒:无弯时为45m;有一个弯时为30m;有二个弯时为20m;有三个弯时为12m。

加装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和检修,不宜设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的场所。

(2)明配管根据设计确定箱的准确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弹出线来,确定固定点、支架和吊架的具体位置。

支架、吊架应按设计图要求进行加工,且不小于以下规定:扁铁支架30mm×3mm;角钢支架25mm×25mm×3mm;固定点间距均匀,与终端、转弯点、电气器具、箱边缘的距离为200mm左右。

管路采用丝扣连接,安装前管路应平直、畅通,内侧无毛刺,镀锌层和防锈漆完整无损。

(3)钢管与配电箱的连接钢管进入配电箱时,应使用配电箱的敲落孔,并使用锁紧螺母固定牢靠,连接牢固后管螺纹宜外露2~3扣。

(4)钢管与设备的连接钢管在与各类动力设备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设备,应在钢管出口处用金属软管制成防水弧度后引入设备,并将管口包扎严密,作好密封处理。

金属软管与钢管之间安装专用镀锌跨接接地线。

在室外或潮湿房间内,管口应加装防水弯头。

2、施工程序:施工准备-----现场测量------管道安装----水管安装------打压测试------水管保温-------设备安装------设备与管道碰头--------系统试压-----系统调试------竣工验收。

(1)一般规定(2)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同规格、同型号)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

如有漏、裂不合格的,应再抽查20%,仍有不合格的则须逐个试验,对于安装在主管路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温度测量原件配管规定

温度测量原件配管规定

温度测量原件配管设计规定1.总则1.1适用于双金属温度计、热电阻、热电偶等常用温度计测量仪表及温度测量仪表取源部件的配管设计。

1.2取源部件应符合管道材料等级规定及仪表专业的条件要求,并应和工艺管道同时预制安装。

2.配管2.1温度测量仪表或温度测量仪表取源部件应布置在靠近需要测温的设备和管道部位,能便于观察、检修,并符合仪表专业条件要求。

若无法靠近时,应设置平台或梯子。

2.2温度测量仪表或温度测量仪表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不应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附近,介质流动成死角处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2.3热电偶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远离磁场。

2.4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4.1与水平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相交。

2.4.2在管道拐弯处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重合。

2.4.3与水平管道成45。

倾斜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相交。

2.4.4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在逆着介质流向,与管道成45。

倾斜安装时,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相交。

2.5在下例情况下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应采用扩大管。

2.5.1在DN〈80mm,的直管道上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

需加一段扩大管。

扩大管规格管道公称直径:15 20 25 40 50 65异径管长度(A)120 100 100 75 75 752.5.2在管道的拐弯处DN〈50mm,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应在拐弯处采用扩大管。

管道公称直径:15 20 25 40异径管长度: 100 100 75 752.6在管道上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应考虑抽出温度表表所需的空间,特别是对安装板或平台下面的管道,更应注意。

2.7现场指示的温度测量仪表的安装位置,要便于在现场观察、检修,其最佳安装高度为1200~1500mm,测量元件离平台最低为30mm,若高于2000mm时宜设直梯或活动平台,当安装在平台外边时,其管嘴离平台边不应超过500mm。

工业管道设计规范_共10篇

工业管道设计规范_共10篇

★管道设计规范_共10篇第1篇:GB50316金属管道设计规范3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式中系数表当直管计算厚度头系数大于或等于管子外径的和焊接接时直管厚度的计算需斜接弯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下列规定本节适用于由一条焊缝方向改变的角度大于当斜接弯管角小于或等于焊缝可按本条款第6。

3。

1.5款的(a)与直管厚度相(b)厚度大于直管的斜接同的斜接弯管弯管两端的焊接结构斜接弯管多接缝斜接弯管的最大许用内压力应取式式中的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单接缝斜接弯管的最大许用内压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压力小于或等于大于斜接弯管的弯曲半径式中经验值根据直管有效厚度确定并应符合表用于斜接弯管的经验值表的规常用的弯曲半径公称直径端节短边的长度值宜在至倍公称直径斜接弯管其连接的直管厚度时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式中斜接弯管的最大许用内压力于或等于设计压力当有承受外压的斜接弯管其厚度可按本规范第条中对支管连接的补强焊接支管的补强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图中支管轴线与主管轴线的夹角用于主管为焊接管管图支管连接的补强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取以上两者中之大者取以上两者中之小者式中如有加筋板时不应计入补强面积内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式中主管上多支管的补强应符合下列规定当主管上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开孔的中心距小于相邻两孔平均直径的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孔必须按本规范第条规定进行补强计补强范补强范开孔开孔(a)(b)图多个开孔的补强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采用联合补强时总补强面积不应小于**孔单独补强置于两相邻孔之间的补强面积至少应等于**且此两相邻孔中心距至少应等于两孔所需补强面积之和的开孔平均直径的在计算补强面积时挤压引出支管的补强应符合下列规定挤压引出支管包括曲率半径在内应采用一个或多个支管的轴线必须与主管轴线正交且在主管表面以上应等于或大于在主管和支管轴线的平面的挤压引出支管高度在主管和支管轴线的平面内外轮廓转角处曲率半径与支管名义外径最小值最大值当当一个与有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取或时时不应大于不应大于及以下规定补强计算应符合图式中在主管外表面处挤压引出支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4。

管材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管材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安徽华塑100万吨PVC项目一期工程管道材料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1.目的在工程设计中为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设计的要求,保证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2.1本规定适用于化工装置管道材料控制专业的工程设计。

2.2本规定适用于工艺及仪表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中所示的配管材料。

专利商提供的标准零件或随同其标准设备(或整套设备)提供的配管系统,则应该遵守专利设备生产厂的设计条件标准。

2.3与设备、仪表的连接处,本规定的适用范围如下:(1)设备管口配对法兰不随设备带来时,设计应提供配对的法兰、垫片、螺栓、螺母(不包括非标法兰、垫片和紧固件)。

(2)与仪表连接管线上的第一个切断阀及配对的法兰、垫片、螺栓和螺母。

(3)与安全泄放阀配对的法兰、垫片、螺栓和螺母。

2.4本规定不适用于设备管口上特殊用途的配对法兰、垫片、螺栓、螺母。

2.5本规定管件不包括特殊用途的管件(如疏水阀、安全阀、限流孔板、爆破板、过滤器、视镜、事故淋浴、洗眼器、阻火器以及小型换热器)。

3.设计规定3.1设计中采用的标准、规范、规定(不限于此)HG20553-1993—化工配管用无缝及焊接钢管尺寸选用系列GB/T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6479-2000—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9948-2006—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3087-1999—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1995—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18984-2003—低温管道用无缝钢管GB/T14976-200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3091-2008—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13793-2008—直缝电焊钢管GB/T9711.1-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SY/T5037-2000—低压流体输送管道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GB/T12771-2008—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HG/T20537.3-2004—化工装置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技术要求HG/T20537.4-2004—化工装置用奥氏体不锈钢大口径焊接钢管技术要求GB2882-1981—镍及镍铜合金管GB/T2054-2005—镍及镍铜合金板GB/T3624-1995—钛及钛合金管GB/T3621-2007—钛及钛合金板材GB/T12459-2005—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3401-2005—钢板制对焊管件GB/T14383-1993—锻钢制承插焊管件GB/T14626-1993—锻钢制螺纹管件HG/T20592~20635-2009—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T21637-2004—化工管道过滤器HG21547-1993—管道用钢制插板、垫板、8字盲板HG/T3690-2001—工业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HG/T3691-2001—工业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件HG/T3706-2003—工业用孔网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HG/T3707-2003—工业用孔网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件GB/T4219-1996—化工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8998.2-2003—工业用氯化聚乙烯(PVC-C)管道系统管材HG20520-1992—玻璃钢/聚氯乙烯复合管道设计规定HG/T21562-1994—衬聚四氟乙烯钢管和管件HG/T21636-1987—玻璃钢/聚氯乙烯(FRP/PVC)复合管和管件HG/T21633-1991—玻璃钢管和管件HG/T20538-1992—衬塑(PP、PE、PVC)钢管和管件HG/T21501-1993—衬胶钢管及管件GB/T7306.2-2000—55°密封管螺纹第1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12716-2002—60°密封管螺纹GB/T901-1988—等长双头螺柱B级GB/T5782-2000—六角头螺栓GB/T5785-2000—六角头螺栓细牙GB/T6170-2000—I型六角螺母GB/T6171-2000—1型六角螺母细牙GB/T13927-1992—通用阀门压力试验GB/T12221-2005—金属阀门结构长度GB/T12224-2005—钢制阀门一般要求GB/T12234-2007—石油、天然气工业用螺柱连接阀盖的钢制闸阀GB/T12235-2007—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钢制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GB/T12236-2008—石油、化工及相关工业用钢制旋启式止回阀GB/T12237-2007—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球阀GB/T12238-2009—通用阀门法兰和对夹连接蝶阀SH/T3064-2003—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验及验收GB150-1998(2002)—钢制压力容器GB50316-2000(2008版)—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235-19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19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059-2001—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SH/T3129-2002—加工高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管道设计选材导则ASME B36.10M-2004—焊接和无缝锻钢管ASME B36.19M-2004—不锈钢管ASME B16.1-1998—铸铁管法兰及法兰配件ASME B16.3-1998—可锻铸铁螺纹管件ASME B16.5-2003—管法兰和法兰管件ASME B16.9-2007—工厂制造的锻钢对焊管件ASME B16.11-2001—承插焊和螺纹锻钢管件ASME B16.25-2003—对焊端部ASME B16.28-1994—钢制对焊短半径弯头和回弯头ASME B16.47-1996—大直径钢法兰(NPS26至NPS60)MSS SP-43-1991(R1996)—锻制不锈钢对焊管件MSS SP-83-1995—承插焊端和螺纹端钢制活接头MSS SP-95-2000—异径短节MSS SP-97-2001—承插焊端、螺纹端和对焊端支管台ASME B1.1-2003—英制螺纹ASME B1.20.1-1992—通用管螺纹ASME B16.20-2000—管法兰用金属垫片—环连接垫、缠绕垫和包覆垫ASME B16.21-2005—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ASME B16.34-2004—法兰端、螺纹端和焊接端阀门ASME B16.10-2000—阀门面至面及端至端的尺寸API598-2004—阀门的检验和试验API600-2001—螺栓连接阀盖的钢制闸阀API602-1998—紧凑型钢制闸阀BS5352-1991—口径≤50mm钢制闸阀、截止阀和止回阀BS1873-1991—钢制截止阀、截止止回阀和止回阀API594-2004—对夹型和凸耳型止回阀API599-2002—法兰、螺纹和对焊连接的金属旋塞阀API608-2002—法兰端、螺纹端和焊接端金属球阀BS5351-1991—钢制球阀API609-1997—双法兰型、凸耳型和对夹型蝶阀BS1868-1991—钢制止回阀(法兰端和对焊端)ASME B31.1-2004—动力管道ASME B31.3-2008—化工厂和石油炼制厂管道3.2设计文件组成设计规定文件组成包括:3.2.1管道材料设计技术统一规定(即本规定)3.2.2管道材料等级索引3.2.3管道材料等级表3.2.4支管连接表3.2.5壁厚表3.3特殊要求个别工号(序)由于用户的特殊要求以及有关规范的具体数据,与本规定相矛盾时,在征得本专业同意后,按该工号(序)特殊要求,另行规定执行。

配管施工方案

配管施工方案

配管施工方案
《配管施工方案》
配管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管道的布置、安装、连接和测试等一系列工作。

一个科学合理的配管施工方案对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制定配管施工方案时,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勘察。

施工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管道材料、管道走向、管道规格等因素,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其次,对于管道的布置和安装,应当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

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管道布置合理、连接牢固、密封可靠。

另外,在配管施工方案中,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测试和验收工作。

在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当进行相应的压力测试和泄漏检测,确保管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测试和验收工作,才能确保配管施工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配管施工方案的制定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确保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只有科学合理的配管施工方案,才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成功完工。

配管配线工艺

配管配线工艺

配管配线工艺
一、明配管安装
1、施工流程
2、施工准备
(1) 资料准备
本工程将对所有管线进行综合平衡设计,现场的配管路径将根据审核通过的深化图确定,并确定支吊架的型号规格。

(2) 进度安排
一般敷设程序为先平管后立管,施工中根据各隔墙体的施工进度及墙体结构,确定立管的安装方式及进度,并做好配合。

3、支吊架的安装
(1)成排管道支架的设置,成排沿墙安装的管道支架当管道支架水平安装时,则用圆钢吊起。

(2)支、吊架的固定方法: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支吊架的固定主要采用胀管法(即在混凝土顶板打孔,用膨胀螺栓固定)。

(3)测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根据施工图纸首先测出盒、箱与出线口
的准确位置,然后按测出的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拉出直线,按照安装标准规定的固定点间距尺寸要求,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

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

(4)变形缝处理
在建筑物的伸缩缝处安装电线管,局部采用金属软管连接,以保护建筑在伸缩缝处发生伸缩变化时电气管线的安全。

二、可挠金属软管敷设
1、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可挠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使用长度在电气动力中不大于0.8m,在电气照明中不大于1.2m。

吊顶内嵌入式荧光灯安装,其中接线盒至灯具间的连接采用金属软管。

2、可挠金属软管与设备、器具连接时,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密封可靠。

HGT 20549.3-1998化工装置管道布置专业技术管理规定

HGT 20549.3-1998化工装置管道布置专业技术管理规定

批 部门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准 : 实 期: 九 九 九 年 一 月 一 日 施日 一
全 国 化 z z a 建 1 又标 准 编 林 中 e- & ( 原化工部工程建设标准编辑 中心 )
19 99
北京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专业技术
管 理 规 定
HG/ 2 5 9 3 1 9 T 4 . 一 9 8 0
145
7 估算本专业所需设计工 时。 8 参加有关的发布 ( ) 审核会议 。 表 或
1 . 详细工程设计阶段的 .3 2 主要任 务
1 研究版( ( E版 ) 管道布 置图 ) 1根据 P 图和设备布 置图“ I E版”绘制 研究版管道 布置 图; , 对设备布 置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
D s n n ad eg Sa dr i t Pp g yu fr e cl n in L ot C mi Pat i a o h a l
HG/ 2 5 9 1 9 T 4 一 9 8 0
主 单 全 化 工 配 设 技 心 编 位: 国 工 艺 管 计 术中 站
保证要 求进行校审和签字。 详见 本章 452 .-.
2 专业负责人应保存好本专业提 出条件 的原稿。 4 2 工程 规定 .
421 接受条件 ..
1 开工 报告 。 2 工程设计基础数据 。 3 用户规定和意见 。
பைடு நூலகம்
422 编制、 .. 校审和签署
” | ; 曰 曰 口 礁 海 斟 网 冰 冷 琳 庄 争 字 智 盆 冰 姗 冷 日 弃 举 爆 二 . 卧 姗 备 日 姗 冷 哥 帅 斌 嚼 自

沪 一
忡 . 贷 姗 邻 晰 命 缪 嗜 海 斟 帅 冰 冷 日 卉 袖 姗 吊 煤 } -. 窄 . 带 物 母 酬 称 姗 半 汤 姗 字 , 幸 决 团 半 . " 冷 姗 冷 鹦 非 .泊 ‘曰

配管施工方案

配管施工方案

配管施工方案配管施工方案一、施工目标:本次配管施工的目标是按照设计要求,合理布局和安装水、燃气、暖气等管道,保证其正常使用和运行。

二、施工准备:1. 确定施工队伍,包括队长、安全员、技术员、施工工人等;2. 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管道、管件、胶水、焊接设备等;3.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工序、施工顺序等;4. 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三、施工步骤:1. 施工前期准备阶段:(1)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环境整洁;(2) 根据设计要求,准确测量和标记管道走向和位置。

2. 安装主干管道:(1) 首先安装水管或燃气管的主干管道,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置;(2) 采用焊接或插接的方式连接管道,确保连接牢固和密封性。

3. 安装分支管道:(1) 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水管或燃气管的分支管道;(2) 使用管夹或者焊接方式连接管道。

4. 安装阀门和控制器:(1) 根据设计要求,在主干管道和分支管道上安装阀门和控制器,以便实现控制和调节管道流量和温度;(2) 确保阀门和控制器的密封性能良好。

5. 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1) 安装完毕后,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管道系统运行正常;(2) 检查系统的水、气、热等流量和温度,调整相应的阀门和控制器。

6. 清理和整理现场:(1) 施工完毕后,清理施工现场,将材料、设备等分类整理;(2) 确保施工现场整洁和安全。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2. 注意施工的精度,确保管道的走向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3. 检查焊接和插接工艺,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密封性;4. 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管道系统运行正常。

五、施工安全:1. 在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和遵守安全规程;2. 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性;3. 检查和维护施工场地的安全设施;4.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本次配管施工按照施工目标、施工准备、施工步骤、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安排,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保证管道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14 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房顶或墙面时应加套管, 套管与管道间的空隙应密封。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 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管道上的焊缝不应 在套管内,并距套管端部不应小于150 mm。套管应高出 楼板50 mm,管道穿过屋顶时应设防雨罩。管道不应穿过 防火墙或防爆墙。
• 1.1.15 有隔热层的管道,在管墩、管架处应设管托。但是, 无隔热层管道温度超过120 ℃时,不应直接敷设在混凝土 构件上,应加管托或隔热层。
夹角不宜大于45°; • c) 固体物料管道上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
公称直径的六倍; • d) 含有大量固体物料的浆液管道和高粘度液体管
道宜有坡度。 • 1.2.6 在水平管道上改变管径时,为保持管底标高
不变应选用偏心异径管。
配管设计规定
• 1.3 取样管道布置 • 1.3.1 取样管引出位置按下列原则确定: • a) 取样管应避免设在与震动设备直接连接的管道
• 1.1.8 异径管件应紧靠需要变径的位置,以使布置紧凑、 节约管材和减少焊缝。
• 1.1.9 管道布置应整齐有序,横平竖直,成组成排,便于 支撑。整个装置的管道、纵向与横向标高应错开,一般情 况下,改变方向同时改变标高,但特殊情况或条件允许时 也可平拐。
配管设计规定
• 1.1.10 管道布置应满足仪表元件对配管的要求。 • 1.1.11 气体和蒸汽管道的支管应从主管上方引出或汇入。 • 1.1.12 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a) 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
• 1.2.4 有毒介质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除有特殊需 要外不得采用法兰或螺纹接连。有毒介质管道应 有明显标志以区别于其它管道,有毒介质的管道 不应埋地敷设
配管设计规定
• 1.2.5 固体物料的管道布置要求如下: • a) 固体物料或含固体物料的管道布置时,应使管
道尽可能短、少拐弯和不出现死角; • b) 固体物料支管与主管的连接应顺介质流向斜接,
外径,且不小于100 mm; • b) 管道上两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间距: • 1) 对于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 mm 的管道,不应小于
150 mm; • 2) 对于公称直径小于150 mm 的管道,不应小于外径,且
不得小于50 mm。
配管设计规定
• 1.1.13 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 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完全满足PID 的要求。
状颗粒,取样管可以从管道侧面或顶部引出。对 于自流管道,不含粉状催化剂或粒状颗粒,取样 管应从管下部引出;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管道的 取样口应设在管道的侧面; • 2) 在垂直管段上,对于压力管道,取样管可以从 管道侧面引出。对自流管道,不能接取样管 • d) 含有固体颗粒的气体管道上的取样口,应设在 立管上,并将取样管伸入管道中心。
上,如果难以避免,应采取减震措施; • b) 气体取样管引出位置: • 1) 在水平管段上,取样管一般从管道上方引出; • 2) 在垂直管段上,当气体自下而上流动取样管应
从垂直管斜上45°夹角引出,当气体自上而下流 动,取样管从垂直管上水平开设。
配管设计规定
• c) 液体取样管引出位置: • 1) 在水平管段上,对于压力管道,如无粒状或粉
• 1.1.5 在规划管道时应考虑其支承点和柔性。尽量利用管 道的自然形状吸收热胀自行补偿。
配管设计规定
• 1.1.6 管道布置应尽量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 少气袋或液袋。不可避免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 气管、排液管和切断阀。管道布置应尽量减少管道“盲 肠”。
• 1.1.7 法兰的位置应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机泵上方。输送 腐蚀性介质管道及高压管道上的法兰宜设安全防护。
配管设计规定Βιβλιοθήκη • 1.1.2 管廊上应统一考虑仪表、电气槽板所需的位置。全 厂性管廊或管墩上应留有10 %~30 %的空位,并考虑其 荷载。
• 1.1.3 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 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 1.1.4 管道布置应使管系具有一定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 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允许值的情 况下,应用最少的管道组成件,最短的长度将管道连接起 来,并尽量减少焊缝。对于合金管道、泵及压缩机的吸入 管道、真空管道更应如此。
配管设计规定
• 1.2.2 氧气管道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管道共架敷 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氧气管道应布置在一侧,不宜敷设在可燃气体、 可燃液体管道正上方或正下方;
• b) 平行敷设时,两类管道之间宜用有不燃物料管 道隔开,或其净间距不小于250 mm。
• 1.2.3 氢气管道与其它管道共架敷设时,氢气管道 应布置在最上层。氢气管道不应采用地沟敷设。
的正上方; • e) 低温冷冻管道、液化烃管道和其它应避免受热的管道不
宜布置在热管道的上方或紧靠不保温的热管道; • f) 公用物料管道中的蒸汽、压缩空气、燃料气宜布置在上
层; • g) 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联系的设备管口的标高可以布置在
上层或下层,以便做到“步步低”或“步步高”。应注意 工艺要求自流的管道不应在管廊上形成高点或低点。
配管设计规定
1 管道布置 1.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 1.1.1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b) 应符合有关的标准; c)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 齐美观,并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d) 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 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 e) 在确定进出装置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 外协调一致; f) 管道应尽可能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方可埋地 或在管沟内敷设; g) 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 墩上。
配管设计规定
• 1.2 工艺管道布置 • 1.2.1 多层管廊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热介质的管道布置在上层;必须布置在下层的热介质管
道,不应与液化烃管道相邻布置; • b) 气体管道布置在上层; • c) 液体的、冷的、液化烃及化学药剂管道宜布置在下层; • d) 腐蚀性介质管道宜布置在下层,且不应布置在驱动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