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2)

合集下载

【AAO2018指南】PCV的诊断

【AAO2018指南】PCV的诊断

【AAO2018指南】PCV的诊断基于对其发病机制的新理解和影像学研究中不断增加的数据,⽬前有观点认为PCV是I型新⾎管形成的变体,具有与典型nAMD不同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基于临床和ICGA发现,PCV有⼏个传统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表2)。

表2. 息⾁状脉络膜⾎管病变诊断标准BVN=分⽀⾎管⽹络;ICGA=吲哚青绿⾎管造影;PCV=息⾁状脉络膜⾎管病变;RPE=视⽹膜⾊素上⽪。

临床特征PCV表现为浆液性⾎清⾎液的渗出性黄斑病,特征为玻璃膜疣缺乏、⾊素改变、地图状萎缩和盘状瘢痕形成,PCV的常见特征总结于表3。

表3. 息⾁状脉络膜⾎管病变的常见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总结AMD=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BVN=分⽀⾎管⽹络;CNV=脉络膜新⽣⾎管形成;CSC=中央浆液性脉络膜视⽹膜病变;FA=荧光⾎管造影;ICGA=吲哚青绿⾎管造影;NV=新⽣⾎管形成;PCV=息⾁性脉络膜⾎管病;PED=⾊素上⽪脱离;RPE=视⽹膜⾊素上⽪;SD=谱域。

息⾁状脉络膜⾎管病变应根据息⾁的位置进⾏分类:中⼼凹下、近中⼼凹、中⼼凹外、视乳头周围的或外周的。

根据表现,PCV也可分为静⽌型、渗出型或出⾎性亚型。

静息性PCV与视⽹膜下或视⽹膜内积液或出⾎⽆关。

渗出性PCV与视⽹膜下液状体、神经感觉视⽹膜增厚、PED、脂质渗出或其组合相关,但⽆出⾎。

据报道,与典型nAMD眼相⽐,息⾁状脉络膜⾎管病变的浆液性视⽹膜脱离的发⽣率更⾼,浆液性视⽹膜脱离⾼度更⾼,视⽹膜内⽔肿的发⽣率更低。

出⾎性PCV与视⽹膜下或RPE下出⾎相关,伴或不伴渗出性改变。

与典型的nAMD相⽐,患有PCV的眼睛更有可能出现复发性浆液性或出⾎PED、⼤⾯积黄斑出⾎、玻璃体突破性出⾎或其组合。

此分类尚未经过验证,也未对与视⼒预后或治疗应答的相关性进⾏详细评估。

OCT特征PCV中最常见的SD OCT特征包括PED、双层征、脉络膜增厚,有时还有局灶性脉络膜陷凹(表3;图1-5)。

光动力疗法联合抗VEGF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光动力疗法联合抗VEGF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P C V患 者 7例 ( 1 3只眼 ) 纳入 研 究 。其 中男 4例 ( 8 只眼 ) , 女 3例 ( 5只 眼 ) ; 右 眼 6只 , 左 眼 7只 ; 患 者
年龄 4 8 岁~ 7 8 岁。 从出现 自觉症状到就诊的病程 6
d ~ 3 个月 , 平均 病程 ( 1 . 0 7 + - 0 . 6 5 ) 个月。 采用 S n l l e n视
患者可有一定 的疗效 , 但在治疗靶点的选择上仍有
分歧 , 而 且光 凝本 身具 有诱 发脉络 膜新 生血 管 、 对 视
功能损伤大等并发症 ,旁中心凹区也是普通视网膜 离 , 部分患眼可见结节样橘红色病灶 , 未见软性玻璃 光凝的禁忌区 , 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激光光凝 的适应 膜疣 。F F A检 查显示 早期 黄斑 区及 视乳 头旁 有密 度 症I 2 ] 。近年来 , 我们采用 以维替泊芬 ( V e r t e p o r f i n ) 为 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 , 造影过程 中荧光渗漏 , 晚期呈
哮詹 詹隧学诼
2O1 3 V o 1 . 14 N o. 2
f 临 床 研 究 与 经 验
光动力疗法联合抗 V E G F 治疗息 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C l i n i c a l r e a t me n t o f P o l y p o i d a l C h o r o i d a l V a s c a l o p a t h y Wi t h P h o t o d 3 n a mi c T h e r a p y C o mb i n e d Wi t h A v a s t i n
月~ 1 个半 月 1 次, 连续治疗 3次 , 随访 3 ~ 2 4个月 , 随访 期间复查患者最佳矫正视 力 , 眼底病 变大小与 中心凹渗漏/ 出血

雷珠单抗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雷珠单抗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雷珠单抗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孙建军【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雷珠单抗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48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ogMar视力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月LogMar视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CR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方式,采用雷珠单抗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减轻患者息肉病灶渗漏.【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19【总页数】1页(P88)【关键词】雷珠单抗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作者】孙建军【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营口11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临床眼科中常见的眼部疾病,表现为血管网末梢细柔扩张、脉络膜血管网异常[1]。

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当今医学针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注射治疗、物理治疗等两种方式为主[2]。

本文对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48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探讨分析雷珠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48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4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7~56岁,平均年龄(51.5±4.5)岁,左眼16例,右眼8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6例,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52±7)岁,左眼14例,右眼10例。

葡萄膜炎名词解释综述

葡萄膜炎名词解释综述

一.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1)特征是双眼弥漫性渗出性葡萄膜炎,伴全身性的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等病症,2)病理表现为慢性弥漫性肉芽肿性葡萄炎。

3)以前部炎症为主者称VK病,以后部炎症为主者为H病,4)病因不明,可能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并与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5)分为前驱期,后葡萄膜炎期,前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

(双肉全,脑听白)二.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桐泽型葡萄膜炎)1)特征重度全葡萄膜炎伴视网膜动脉炎,周边大量渗出,视网膜坏死,玻璃体高度混浊,后期出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

2)病因多由疱疹病毒包括HSV和HZV感染所致。

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性别无差异,多单眼,4)治疗困难,视力预后差。

5)临床分急性炎症阶段,缓解阶段,后期并发视网膜脱离阶段。

三. Behcet病—(皮肤-黏膜-眼综合征)1)一种影响全身多种器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闭塞性血管炎2)临床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3)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或病毒感染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4)有明显的遗传背景。

5)眼部表现:非肉芽肿性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全身表现:可合并多发性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推荐诊断标准:1、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至少复发3次)2、下面4项出现2项可确诊:①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瘢痕。

②眼葡萄膜炎改变②皮肤结节性红斑,假毛囊炎或脓丘疹,非发育期的痤疮样结节③皮肤过敏反应实验阳性。

四.Fuchs综合征,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Fuchs虹膜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1)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

2)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多单眼发病,病程缓,常无自觉症状。

3)临床多表现为前葡萄膜炎,以细小灰白白色KP,虹膜脱色素或萎缩为特征,4)不发生虹膜后粘连,无眼底损害。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预防和措施课件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预防和措施课件
特发性息肉样 脉络膜血管病 变预防和措施
课件
目录 概述 预防措施 治疗措施
概述
概述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是一种脉络膜血管异常扩张的 疾病 预防和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 的发生和进展
概述
本课件将介绍预防和措施的重要性以及 一些常用的方法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合理饮食,摄取丰富的营
养物质 - 定期锻炼身体,增强免疫
力 - 戒烟限酒,减少有害物质
对眼睛的影响
预防措施
视力保护: - 使用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以减轻
眼部疲劳 -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时注意休息和
眼保健操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或过度使
用眼睛
预防措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期眼部检查: -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早
发现和处理眼部疾病 - 特别注意家族遗传因素,
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 - 当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时,可考虑
手术治疗 - 手术适用于治疗严重的特发性息肉
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但风险较高,需要 权衡利弊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及早做好预防和干预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
,控制异常血管生长 - 使用抗炎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以减
轻血管炎症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 定期复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措施
激光治疗: - 激光治疗可用于破坏异常
血管,达到减轻症状和防止疾 病进展的目的
- 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 进行,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 果

关于光动力治疗(PDT)的有关问题的解答

关于光动力治疗(PDT)的有关问题的解答

关于光动力治疗(PDT)的有关问题的解答发表时间:2009-01-28发表者:陈有信 (访问人次:3941) 光动力疗法(PDT)在我院已经开展了7年多,有数百例患者接受了此项治疗,在这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实践证明,PDT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和其他眼底疾患的方法。

但尽管在国内开展多年,还是有很多患者和基层大夫对光动力疗法不太熟悉,因此介绍如下:什么是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用一种无毒性的光敏感物质,即所谓光敏剂(photosensitizer),注入到体内后,用一种非热能或称之为“冷激光”的激光照射后,在靶部位产生光化学反应,而不是热凝固的方法,从而破坏异常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过程?光动力疗法的适应症?由于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如Lucentis还没有在中国上市,因此,目前只有光动力疗法在中国是唯一合法使用的药物。

其主要适应症如下:1.各种原因导致的黄斑区及附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老年黄斑变性、中渗、高度近视等、眼底血管样条纹、脉络膜骨瘤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等)2.某些眼内的肿瘤,如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视乳头血管瘤)3.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常常眼底深层的大量出血,类似于老年黄斑变性。

4.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

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6.视乳头新生血管、Coat’s病的异常视网膜血管(由于大量渗出,常规激光不能奏效)光动力疗法的注意事项?1.治疗前:需要准备墨镜、手套、穿长袖衣裤、带头巾或帽子2.治疗后:48小时避免强光照射。

3.术后要根据医师的嘱咐定期复查,这一点很关键,一般每次复查均要求做OCT检查,3个月要进行一次眼底血管造影。

其他要说明的问题1.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包括老年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渗”等)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老年黄斑变性,在发达国家已经是致盲的首要原因,在中国也是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一般的口服药物治疗基本无效。

预防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预防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早期诊断标志
早期诊断标志
视力下降:PCV可能导致视力逐渐 下降或中心视力模糊。 中心黑斑:黄斑区域的出血和渗漏 可能导致中心黑斑,影响视力。
早期诊断标志
多发性出血点:眼底照相可能显示多发 性出血点,这是PCV的一个特征。 血管扩张和扭曲:血管扩张和扭曲也是 PCV的一种表现。
早期诊断和治 疗的重要性
预防特发性 肉样脉络膜血
管病变
目录 背景介绍 预防措施 早期诊断标志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病变,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PCV可导致黄斑变性和视力损伤, 因此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饮食健康:均衡饮食,多摄取富含维生 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 全谷类。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和诊断PCV 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计划。 防止视力损伤:早期治疗和管 理可以帮助防止进一步的视力 损伤和黄斑变性。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多学科团队治疗:合作眼科医生、视网 膜专家和其他相关医生的多学科团队治 疗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果。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控制血压:保持正常血压水平,避免高 血压对眼睛造成的损伤。
预防措施
管理糖尿病:如患有糖尿病, 应积极管理糖尿病,控制血糖 水平,以减少视网膜病变的风 险。
不抽烟:避免吸烟,因为烟草 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对视网膜产 生负面影响。
预防措施
定期眼科检查:定期做眼科检查,包括 眼底照相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以早期发 现和诊断PCV。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的诊断与治疗万敏婕;罗彤【摘要】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隐匿性新生血管的另一种病变形式,起源于黄斑旁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以多发性小灶状视网膜内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etinal-choroidal anastomosis,RCA)为特点,对视力损害严重.本文对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并就RAP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诊断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12)012【总页数】4页(P2315-2318)【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脉络膜新生血管;老年性黄斑变性;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荧光血管造影【作者】万敏婕;罗彤【作者单位】443003,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443003,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443003,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443003,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一种早期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外视网膜内核层毛细血管瘤样增生,邻近毛细血管扩张并向视网膜下异常生长,最终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吻合的新生血管损害形式,在白色人种较多见。

对临床医生来说,鉴别视网膜源性的新生血管、脉络膜源性的新生血管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个难点,在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就RAP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诊断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阐述,以提高对同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

1 概述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与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相关的视网膜内毛细血管增生的一种特殊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