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帕金森胃肠功能障碍应用足三里理论探讨

2020年9月 第9期No.9 September2020中 医 学 报ACTACHINESEMEDICINE第35卷 总第268期Vol.35 No.26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3388)帕金森胃肠功能障碍应用足三里理论探讨陈小华1,刘智斌2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创新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000摘要: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胃肠功能障碍的病机主要为经络受损、气机失调、大肠传导失司。
足三里具有通经活络、调畅气机、调理脏腑之功,为“治未病”之首选穴位。
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可影响迷走神经系统,调节脑肠肽激素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临床工作者应该重视应用足三里穴,通过在临床尝试如电针、艾灸、穴位注射等不同方法,可以改善前驱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胃肠功能障碍,延缓帕金森病发展进程。
文献引用:陈小华,刘智斌.帕金森胃肠功能障碍应用足三里理论探讨[J].中医学报,2020,35(9):1849-1852.关键词:足三里;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治未病”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20.09.413中图分类号:R259.7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999(2020)09-1849-04ApplicationofZusanli(ST36)TheoryinParkinson′sGastrointestinalDysfunctionCHENXiaohua1,LIUZhibin21.Sha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XianyangShaanxiChina712000;2.InnovationResearchCenterofAcupunctureCombinedwithMedicine,Sha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XianyangShaanxiChina712000Abstract:ThemainpathogenesisofgastrointestinaldysfunctioninnonmotorsymptomsofParkinson′sdiseaseismeridiandamage,qiimbalanceandlossoflargeintestinetransmission.Zusanli(ST36)hasthefunctionofdredgingmeridians,activatingcollaterals,regulatingqiandregulatingzang fuviscera,soitisthefirstchoiceofacupointsfor"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ModernstudieshaveshownthatZusanli(ST36)canaffectthevagussystem,regulatethelevelofbraingutpeptidehormoneandimproveimmunefunction.DoctorsshouldpayattentiontotheapplicationofZusanli(ST36)acupoint.Differentmethodssuchaselectroa cupuncture,moxibustionandacupointinjectioncanimprovethegastrointestinaldysfunctionanddelaythedevelopmentofParkin son′sdisease.Referencecitation:CHENXiaohua,LIUZhibin.ApplicationofZusanli(ST36)TheoryinParkinson′sGastrointestinalDysfunction[J].ActaChineseMedicine,2020,35(9):1849-1852.Keywords:Zusanli(ST36);Parkinson′sdisease;gastrointestinaldysfunction;"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 足三里归属于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为本经的合穴、胃腑的下合穴,针刺足三里具有通经活络、调畅气机、理气活血、扶正祛邪、调理脏腑的作用。
帕金森氏病患者便秘的护理进展

1 3 活动 量减 少 .
排便 习惯 、 疾病 本 身 等 情 况都 可 以影 响 帕金 森 氏 病患 者 的生命 质量 。要 对患者 采取 系统 管理 教育
的综 合 防治 措施 , 中用 药 护理 、 理 护 理 、 食 其 心 饮 护 理 、 动护 理 、 康 教育 是 重要 内容 , 综述 如 运 健 现
( 苏 省 宜 兴 市 人 民 医院 护 理 部 , 江 江苏 宜 兴 , 12 0 2 40 )
关键 词 :便 秘 ;帕金 森 氏病 ;护 理 中 图分 类 号 :R4 3 7 7 .4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6 2—2 5 ( 0 2 1 3 3 2 1 )4—0 0 14—0 3
-
1 04 ・
J实用临clM e药考志ctc 医iiei r o ra fCI ia dcn n P a ie un l i o n
22 第 6 4 0 年 1一第1 1 卷 期
帕 金 森 氏病 患 者 便 秘 的 护 理 进 展
袁 淑娟 ,宋 雪祥 ,沈 明 明 ,孟 红君 ,焦 慧 , 海 燕 黄
( 刚烷胺 ) 金 治疗 。其 中给 予抗 胆碱 能药 物 和金 刚
苦 , 响患者 的生 活质量 , 影 另一 方 面使患 者体 内代 谢产 物不 能及 时 排 出 , 便 中的毒 素 被 部 分 吸 收 粪
引起 自身 中毒 , 出现精 神 不 振 , 跺不 安 , 心腹 烦 恶
烷胺 治 疗 的患 者 多 出现 头 晕 、 心 、 吐 、 位 性 恶 呕 体
下
帕金森 氏病 患者行 动 迟缓 , 易跌倒 , 动 常需 活
有人 陪伴 , 活动 量受 到一定 限制 , 至有些 患者 长 甚 期 卧床 , 使 胃肠蠕 动减 弱 , 致 因而造成 便秘 。
脑肠轴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脑肠轴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脑肠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之间的双向信号传递通路。
这一轴线涉及大脑、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胃肠道等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肠轴失衡可能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本文将从解剖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角度,详细阐述脑肠轴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脑肠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脑肠轴是一个复杂的双向信号传递系统,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胃肠道。
中枢神经系统与脑肠轴的关系中枢神经系统(CNS)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迷走神经等自主神经通路,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下丘脑可以激活HPA 轴,促进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释放,从而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分泌和免疫功能。
迷走神经则作为连接大脑和胃肠道的主要神经通路,通过双向传递信号调节肠道功能。
肠道微生态与脑肠轴的关系肠道微生物群落(gut microbiome)也是脑肠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肠道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脑肠轴,如产生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功能、影响肠道屏障等。
同时,大脑也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途径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肠道-脑信号传递通路脑肠轴的双向信号传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1) 神经通路,如迷走神经、脊髓神经等;(2) 内分泌通路,如HPA轴、肠肽激素等;(3) 免疫通路,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
通过这些信号传递通路,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和调节胃肠道的生理状态,而胃肠道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大脑的功能。
这种密切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至关重要。
二、脑肠轴失衡与神经系统疾病脑肠轴的失衡可能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运动障碍,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
除了常见的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外,吞咽功能障碍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误吸、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表现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吞咽启动延迟:患者在开始吞咽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来启动吞咽动作,导致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
2、口腔期吞咽困难:表现为咀嚼无力、食物在口腔中推送困难、舌运动不协调等,使得食物不能有效地被输送到咽部。
3、咽部期吞咽困难:咽部肌肉收缩无力或不协调,导致食物不能顺利通过咽部进入食管,容易引起食物残留和误吸。
4、食管期吞咽困难:食管蠕动减慢或不协调,食物在食管中的输送缓慢,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骨后堵塞感或疼痛。
二、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检查口腔和咽部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
2、吞咽造影检查(VFSS)这是评估吞咽功能障碍的“金标准”。
患者在 X 线下吞咽不同质地和性状的食物,通过观察食物在口腔、咽部和食管的流动情况,来评估吞咽的各个阶段是否存在异常。
3、纤维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通过将纤维喉镜经鼻腔插入咽部,直接观察吞咽时咽部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如声带闭合情况、食物残留等。
4、吞咽功能量表评估常用的量表有吞咽障碍指数(DHI)、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等,通过患者或家属的主观回答来评估吞咽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1、饮食调整(1)食物质地的调整: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将食物调整为柔软、易吞咽的质地,如糊状食物、半流质食物等。
(2)进食体位的调整: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前倾,有助于食物的吞咽。
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脑部多巴胺产生的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导致,最终会导致运动障碍、震颤、肢体僵硬等症状。
虽然帕金森病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但研究人员在不断努力寻找治疗方法和延缓病情进展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帕金森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1.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DBS是通过植入脑部电极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方法。
最近的研究发现,DBS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运动障碍,而且还可以改善一些非运动症状,如抑郁和焦虑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尝试用DBS来改善帕金森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退化。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通过将特定基因递送到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神经元中,可以显著减少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并改善运动功能。
这一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3.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疗法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组织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可以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再生,并改善运动功能。
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和伦理问题,但干细胞疗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4. 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脑机接口是一种通过将人脑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脑信号控制外部设备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将脑机接口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帮助他们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这种技术的发展可能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向也在努力寻找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新的药物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并减少其副作用。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在研究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并找到新的治疗目标。
总的来说,帕金森病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的营养支持与膳食指导

帕金森病患者的营养支持与膳食指导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以及平衡和协调障碍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外,合理的营养支持和膳食指导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帕金森病对营养状况的影响帕金森病会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由于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患者的能量消耗可能会增加,但他们的活动能力却下降,导致食欲减退和进食困难。
其次,吞咽困难是帕金森病常见的症状之一,这可能导致患者进食时呛咳、误吸,从而影响食物的摄入和营养的吸收。
此外,帕金森病还可能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便秘、腹胀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
二、帕金森病患者的营养需求1、能量帕金森病患者的能量需求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轻度活动的患者每天需要的能量约为 1500 2000 千卡,中度活动的患者约为 2000 2500千卡,重度活动的患者则需要 2500 千卡以上。
但由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活动能力往往受限,实际能量需求可能会低于计算值。
2、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因此,建议患者在服用药物前后的 1 2 小时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而在其他时间则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帕金森病患者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糖、糖果等,以防止血糖波动。
4、脂肪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是必要的,但应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5、维生素和矿物质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出现维生素 B6、维生素 D、钙、镁等营养素的缺乏。
因此,应多摄入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乳制品等。
三、帕金森病患者的膳食指导1、食物选择(1)谷类食物选择多样化的谷类食物,如大米、小麦、玉米、荞麦等,以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
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常见合并症

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常见合并症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本文将讨论帕金森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及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一、并发症1. 姿势性低血压姿势性低血压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站立或起床时血压明显下降,导致头晕、乏力和晕厥等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引起的,患者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体位转换,避免突然起立。
2. 睡眠障碍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在睡眠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失眠、嗜睡、多梦等症状。
这些睡眠障碍可能会导致患者白天精神不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和刺激性饮食,有助于缓解睡眠问题。
3. 抑郁和焦虑心理症状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大约一半患者会经历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障碍。
这可能与患者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
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社交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情绪困扰。
4. 腸胃功能障礙帕金森病会影响消化系统,导致腹胀、便秘和排尿困难等问题。
这些腸胃功能障礙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影响饮食和排便。
维持饮食规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肠胀气食物有助于改善这些问题。
二、常见合并症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合并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呼吸暂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呼吸功能。
帕金森病患者中,由于肌肉僵硬和舌肌运动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较高。
对于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呼吸机辅助通气。
2. 营养不良由于吞咽困难和胃肠功能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营养不足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免疫系统功能。
饮食建议患者选择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摄入营养密集食品,必要时使用膳食补充剂。
3. 嗅觉丧失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常常会出现嗅觉丧失的症状。
这是因为该疾病对嗅觉神经有损害作用。
嗅觉丧失可能会影响患者对食物的感官体验和危险物品的辨识能力。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震颤和运动
缓慢。
目前,西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多种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
病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采用补肾益气、疏风理气、活血化淤等方剂,如肾气丸、回旋散、活血止痛片等。
近年来研究证实,催眠香附丸、复方异丙肝素锉等中药方剂对帕金森
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震颤、僵硬和运动能力,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3. 拔罐疗法
总之,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运动和生活功能。
但由于中医药治疗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因此需要结
合实际疾病情况,分析治疗方案,准确用药。
此外,中医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是一种常见的中枢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患病率 (108 ~ 257)/10 万 、发病率 (11 ~ 19)/100 万[1] 。 临床以静止性震颤 、运动迟缓 、肌僵直 、姿势 障碍为主要表现 ,但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障碍 、睡眠障碍 、自 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等非运动障碍 (non‐motor dys‐ function ,NMD )在 PD 的发生率也较高 ,与运动障碍同样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 在非运动症状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中以消化道功能障碍的表现较常见 :流涎 、吞咽困难 、胃排空 延迟 、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最常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2] 。 本文就国内外对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治疗等作一简要综述 。
1)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230038 2)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合肥 230061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胃肠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 R742畅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110(2014)08‐0122‐04
△ 通讯作者 :王训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导师 ,E‐mail :neurodoc@
163畅 co m
发现 ,解剖学引导到腮腺和颌下腺注射肉毒杆菌毒素 A ,能 有效控制 PD 患者流涎症状[13] ,但应用时应严格掌握注射剂 量及注射部位 ,部分患者可能有口干 、吞咽困难 、咀嚼无力等 并发症 。 1畅 2畅 3 鼓索神经切断术 :鼓索神经切断术 ,由于切断了上泌 涎核与舌下腺 、颌下腺神经联系 ,可减少神经源性唾液腺分 泌 ,减轻流涎症状 ,但手术后可导致舌前 2 /3 味觉丧失 ,临床 上应谨慎使用[14]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年 4 月第 17 卷第 8 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 ervous Diseases A pr .2014 ,Vol畅 17 No畅 8 · 123 ·
PD 患者吞咽困难的原因可能为咀嚼肌 、舌肌 、咽喉肌 、 环咽肌 、食管等肌肉张力增高 ,下颌和舌的静止性震颤 ,下 颌 、舌 、头部的异动症 ,咀嚼肌 、舌肌严重僵直 、食管蠕动减弱 等有关 。 治疗方法包括流质或食用易吞咽的食物 ,多潘立 酮 、左旋多巴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口服 ,肉毒杆菌毒素 A 局 部注射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康复训练等 。 对于 PD 患者的 吞咽困难需要重视 ,因可加速病程进展和导致不良预后 ,故 在重视治疗的同时或之前 ,需要高度重视吞咽困难的评估 , 早期判断 、早期干预 。
2 吞咽困难 调查研究发现 ,70% ~ 90% 的 PD 患 者有 吞咽 困 难 症
状[6] 。 吞咽困难可引起疼痛和不适 ,严重的吞咽困难可导致 食物摄入量不足 ,导致体质量下降[9] ,且吞咽困难致使 PD 患 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危险性增加 15% ~ 50% [6] 。 吞咽困难也 是患者流涎病因之一 。 Jellinger 等[16] 研究认为 ,吞咽困难可 在 PD 早期病程中出现 ,并作为 PD 患者的一个临床特征 ,若 患者发病 1 a 内未出现吞咽困难 ,可排除 PD 。 患者吞咽困难 临床表现为流涎 、咀嚼困难 、就餐时间延长等 ,辅助检查方法 有肌电图 、食管测压 、X 线钡餐透视等 ,其中 X 线钡餐透视是 最有效的方法 。 2畅 1 吞咽困难发病机制 Bassott 等[17] 研究发现吞咽困难 可能与咀嚼肌 、舌肌 、咽喉肌 、环咽肌 、食管等肌肉肌张力障 碍 ,做吞咽动作时上述肌肉不能协调收缩 ,导致吞咽动作笨 拙 、吞咽动作缓慢有关 。 一项电视荧光摄影研究发现 ,60% ~ 70% PD 患者因食管蠕动减弱引起吞咽困难[18] 。 另外 ,部 分 PD 患者因下颌和舌的静止性震颤及部分晚期病人并发 下颌 、舌 、头部的异动症也是吞咽困难的原因 。 2畅 2 吞咽困难的治疗 (1)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性质 ,如患 者应流质饮食或食用易吞咽的食物 ,禁止食用大块和坚硬的 食物 。 (2)调整相关帕金森病药物 ,研究表明 ,左旋多巴可减 轻吞咽困难症状 ,因左旋多巴降低上部食道和横纹肌张力 , 同时左旋多巴可缓解“关”期症状 (“关”期 PD 患者吞咽困难 加重 ) ,继而减轻患者吞咽困难[18] 。 (3 )对症 (针对胃肠动力 的调整 )治疗 :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多潘立酮不易通过血脑屏 障 ,可改善部分症状 ,甲氧氯普胺易通过血脑屏障 ,加重患者 运动障碍 ,不宜使用[15] 。 (4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 :Resti‐ vo 等对 4 例 (男性 3 例 ,女性 1 例 )PD 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 在肌电图引导下行环甲肌肉毒杆菌毒素 A 注射治疗 ,50% 患 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19] ,但对合并食管下段括约肌功 能不全时 ,因会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 ,不宜采用[19] 。 经皮内 镜下胃造瘘 :对极少数 PD 伴顽固性吞咽困难的 ,可采用经皮 内镜下胃造瘘手术治疗[20] 。 (5 )康复治疗 ,如语言的训练 、 嚼口香糖 、增加吞咽的次数等 ,对吞咽困难亦 有 一 定 的 效 果[21] 。
综上所述 ,PD 患者流涎的原因可能与支配唾液腺的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患者吞议使用异丙托溴铵 喷雾剂舌下喷雾 ,阿托品滴眼液舌下使用 ,哌仑西平口服 ,必 要时肉毒素 A 舌下腺 、颌下腺局部注射 ,可减轻 PD 患者的 流涎症状 。
1 流涎 70% ~ 78% 的 PD 患者存在流涎症状[3] 。 流涎造成 PD
患者社会生活中尴尬 ,拒绝社交 ,使患者产生抑郁 、焦虑情 绪 ,且可导致吸入性肺炎 。 Bloem 等[4]报道 1 例 71 岁的男性 PD 患者 ,因严重的流涎使其嘴角持续潮湿 ,进而导致口周皮 肤严重红斑 、脱屑 、皲裂 ,并且持续的流涎 ,亦可加重患者构 音障碍 。 另外 ,流涎症状的轻重与 PD 患者病情严重度相关 , 可作为 PD 患者病情轻重度的参考指标之一[5] 。 1畅 1 流涎的发病机制 习予祥等[6] 研究发现 PD 患者流涎 主要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神经功能紊乱 、吞咽困难[7] 、颈部 异常姿势[8] 相关 。 Bagheri 等[7] 研究提示 ,PD 患者流涎 ,并 不是唾液分泌过多所致 ,相反 ,即使在疾病早期 ,PD 患者唾 液的分泌量较正常人少 。 德国 T umilasci 等[3] 对 83 例 PD 患 者和 55 例健康对照者研究发现 ,PD 患者唾液分泌量比正常 人少 ,减少的原因与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 能紊乱有关 。 PD 患者吞咽困难 、吞咽动作减少 ,唾液在口腔 积聚而导致流涎 ,且流涎症状的轻重与吞咽困难程度呈正相 关[9] 。 PD 患者姿势障碍 ,身体前倾和口经常张开 ,唾液流出 增多 ,也是流涎的一个原因[8] 。 PD 患者的流涎症状也可以 从 Braak 的神经病理角度理解 ——— 其在第一期即出现第 Ⅸ 、 Ⅹ 对脑神经损害[10] 。 1畅 2 流涎的治疗 1畅 2畅 1 抗胆碱药物 :口服或肌内注射抗胆碱药物可减轻 PD 患者的流涎症状 ,但可加重或增加患者的便秘 、尿潴留症状 , 增加或加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故不建议使用 。 舌下应用异 丙托溴铵喷剂 ,因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且局部使用 ,无全身 性的不良反应 ,实践证明 ,舌下使用可减轻 PD 患者流涎症 状 ,且患者耐受性良好[7] 。 舌下使用阿托品滴眼液 ,可减轻 唾液分泌 ,也无全身的不良反应[11] 。 选择性的抗胆碱能药 物哌仑西平口服 ,因选择性地作用于唾液腺乙酰胆碱受体 , 而对心肌 、平滑肌等乙酰胆碱受体作用相对较弱 ,50 mg /次 , 2 次 /d ,可减轻 PD 患者的流涎症状[12] ,而无全身的不良反 应。 1畅 2畅 2 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 122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年 4 月第 17 卷第 8 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A pr .2014 ,Vol畅 17 No畅 8 · 综述与讲座 ·
帕金森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马成猛1) 王 训2) △ 杨任民2)
3 胃动力障碍 Goetze 等[22] 研究提示 ,未经治疗的 PD 患者中 ,约 16%
有恶心症状 ,43% 有腹胀感 ,引起恶心 、腹胀的原因是 PD 患 者胃动力障碍 。 Quigley[20] 研究发现近 100% 的 PD 患者存 在胃动力障碍 。 Oetze 等[23] 研究表明 ,PD 患者较正常人胃 排空时间固体延长 38% ,液体延长 80% 。 胃动力障碍 ,影响 左旋多巴的吸收 ,因为左旋多巴必须到达近端小肠才能被吸 收 ,这可能是 PD 患者症状波动的原因之一 。 3畅 1 胃动力障碍的发病机制 Dickson 等[24] 认为 ,PD 患者 胃动力障碍的原因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变性 、 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 ,PD 患者脑干迷走神经背核变性 ,神经 元缺 失 ,释 放 乙 酰 胆 碱 减 少 ,导 致 PD 患 者 胃 蠕 动 减 弱 。 Chaumettt 等[25] 对 M PT P 诱导的 PD 动物模型研究发现胃 肠道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 。 Singaram 等[26] 对 PD 患者 尸体解剖的研究中发现胃肠道 DA 能神经元变性 ,神经元的 数量减少 40% 。 理论上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可促进胃排空 , 然而 PD 患者的胃蠕动减弱 ,上述结果可能提示 PD 患者胃 动力障碍是多种原因综合导致的 。 殷颖等[27] 对实验性 PD 大鼠胃动力研究发现 ,食管下段和胃的壁间副交感神经节易 变性出现 α‐突触核蛋白 ,导致胃动力障碍 。 胃排空延迟与左 旋多巴和抗胆碱药物的使用亦有关 ,因为左旋多巴和抗胆碱 药物能够抑制胃蠕动 ,延长胃排空时间 。 M uller 等[28] 采用 氢呼气试验测定小肠转运时间 ,PD 患者小肠转运时间明显 长于正常对照组 ,这也是胃动力障碍的一个原因 。 胃动力障 碍还与胃部肌肉运动障碍 ,收缩不协调有关 。 PD 患者本身 由于运动障碍 ,活动量减少 ,胃部血流量减少 ,代谢减慢 ,也 是胃动力障碍的因素 。 3畅 2 胃动力障碍的治疗 (1)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性质 :少 食多餐 ,适当运动 ,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 ,避免过多食 用脂肪 、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 (2 )左旋多巴和胃动力药物 合用 :左旋多巴单独使用 ,抑制胃排空 ,加重胃动力障碍 ,所 以建议服用左旋多巴的同时联合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如上消 化道胃动力药多潘立酮 ,因其不通过血脑屏障 ,可加快胃排 空 ,促进左旋多巴在小肠的吸收 ,升高左旋多巴的血药浓度 , 可作为左 旋 多 巴 治 疗 的 辅 助 用 药 来 减 轻 恶 心 、呕 吐 等 症 状[26] 。 甲氧氯普胺 、舒必利[29] 因能通过血脑屏障 ,可能使 PD 运动症状恶化 ,不应使用 。 (3 )全胃肠动力药 :全胃肠动 力药 5‐H T4 受体激动剂西沙比利 、替加色罗 、莫沙比利等 , 促进乙酰胆碱释放 ,促进胃排空 ,治疗 PD 患者胃动力障碍 。 但西沙比利因产生心脏毒性 ,引起心律失常 ,临床上使用受 到限制 ,建议使用莫沙比利 、替加色罗 ,且使用前了解患者心 电情况 。 (4)米氮平 :米氮平可有效治疗 PD 患者伴发顽固性 胃动力障碍 ,促进胃排空 ,改善症状[30] 。 (5 )肉毒杆菌毒素 : 幽门括约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 ,能有效改善 PD 患者胃动力 障碍[31] 。 (6)胃部电刺激 :胃部电刺激是治疗严重胃动力障 碍的一种方法 ,但目前对于 PD 患者还没有相关使用文献的 报道[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