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缺血性肠病临床分析

缺血性肠病临床分析汤莉【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
结果本组56例,有50例合并其他动脉硬化性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6例,其中有3例服用避孕药。
56例患者中均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其次为腹泻者占96.4%,便血者占96.4%。
除2例腹膜炎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确诊为缺血性肠病坏疽型,其余均于48小时内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肠黏膜缺血性改变。
内科综合治疗54例,治疗2周后复查结肠镜,其中5例患者肠粘膜仍有散在充血、糜烂,1例有瘢痕形成。
外科手术治疗2例,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临床特点及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缺血性肠病的关键因素;早期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and summari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Methods Clinical results from 56 patients with ischemic bowel disease were col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Results 56 patients all had bellyache, 96.4% of the patients had diarrhea and blood in the stool. There were 50 patients who had basic disease, 6 parients had no basic disease and 3 of whom had oral contraceptives. Except 2 patients with peritonitis were treated by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were diagnosed intestinal gangrene. The rest were inspected by colonoscopy within 48 hours, the results suggested all of them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intestinal mucosa ischemic changes. Medical treatment was effective for 54 cases, only 5 cases with congestion, erosion and 1 case with scar formation 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after 2weeks. Surgical treatment in 2 cases, postoperative recoveredwell.Conclusi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colonoscopy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diagnosis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treatment will have a good prognosis.【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作者】汤莉【作者单位】11660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缺血性肠病是肠系膜血管狭窄、闭塞或血压低导致结肠供血不足,回流受阻引起的结肠缺血、坏疽、继发感染,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1]。
缺血性肠病!

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腹部X线检查:是AMI最基本的检查。最典型征象
是“指压痕”征,为增厚的肠壁黏膜下水肿所致。钡灌肠
检查可见受累肠段痉挛、激惹;病变发展后期,可由于黏 膜下水肿、皱襞增厚等原因致使肠管僵硬似栅栏样;同时 肠腔内钡剂充盈形成扇形边缘。溃疡形成后,可见黏膜粗 糙,呈齿状缺损。钡剂检查可能加重肠缺血甚至引起肠穿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3)应用血管扩张剂:AMI一经诊断应立即用罂粟碱30mg肌
肉注射,继以30 mg/h的速率经微量泵静脉输注,每日1~2
次,疗程3~7 d,同时尽可能避免使用血管收缩剂、洋地黄 类药物以防肠穿孔。 (4)抗栓治疗:阿司匹林200~300 mg/d或氯吡格雷1 50~300 mg/d;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尿激酶50万U、静脉滴注, 1次/d,并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疗程2周。对急性肠系膜 动脉血栓,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鉴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
一、诊断
1、AMI:AMI表现为急性严重腹痛,症状和体征严重 程度不成比例,体征常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观察中
如出现腹部压痛逐渐加重、反跳痛及肌紧张等,则为肠缺
血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强烈提示已发生肠坏死。腹部X线 检查可见“指压痕”征、黏膜下肌层或浆膜下气囊征。 CT检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不显影、腔内充盈缺损。动脉 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急性缺血性肠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解建
缺血性肠病的定义
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是一组因 小肠、结 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局部组织坏死和一 系列症状的疾病。1963年Boley、1966年Marston首 先报告该病,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 变及其他某些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 流量减少,不能满足肠管的需要致肠壁缺血时,均
缺血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以青年人及中年人居多,有慢性腹泻及反复发作史,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明显,呈弥漫性分布,溃疡浅表,无深而大的溃疡,病理可见隐窝脓肿及杯状细胞减少等改变。
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
以中青年发病居多,有慢性腹泻、腹痛及便血史,病变多累及小肠、回肠末端及结肠。病变分布呈节段性、跳跃式,肠管呈非对称性变形,肠黏膜见卵石征、圆形、纵形、线形溃疡。无典型指压痕样改变,病理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
进食后诱发的腹绞痛,类似于心绞痛 吸收不良:因肠缺血所致,可发生慢性腹泻或脂肪泻、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辅助检查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常规检查:
02
粪常规:可见较多红、白细胞,隐血阳性
血常规:WBC可增高,以中性增高为主
(二) X线检查
腹部X片: 可见肠壁增厚之阴影,与肠壁充血、水肿有关。见于约20%病人 部分病例可见病变近端肠管扩张,与病变肠管出现功能性梗阻有关。 血管造影:可出现血管的一些特征性改变。如:肠系膜A分支狭窄,肠道血管分支不规则,动脉弓痉挛,透壁血管充盈受损…..
临床分型
缺血狭窄型: 多由前型持续、反复发作而引起肠腔狭窄。
添加标题
结肠坏死型: 系急性动脉阻塞所致,可致结肠肠壁穿透,造成腹膜炎。
添加标题
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 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多可治愈。
添加标题
1
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病多为急性起病,少部分病例伴存严重血管阻塞性疾病时可出现慢性发作的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
PART 1
患者,女性,73岁,反复胸闷、心悸2年,伴暗红色血便2天入院。3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2年前发现“心脏病”。近2年有活动后气促、心悸及下肢水肿。 入院时查体:血压140/80mmHg,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06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6-8次/分,腹部饱满,右上腹见斜行手术疤痕长约8cm,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肝脾未及,脐以下腹壁、会阴部及双下肢可见凹陷性浮肿。
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
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有糖尿病、高血压、患动脉硬化、房颤病史的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
缺血性肠病的发病部位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
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主要表现就是突然起病,以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血便以鲜血便为主,有时也可以是果酱样或黑便,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肠梗阻、坏死、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和缺血性结肠炎(IC)三种,由于AMI虽然发病率低,但是死亡率很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病因静息状态下胃肠道动脉血流量占心排血量的10%,而运动或进餐后消化道血流量变化较大。
引起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局部血管病变、血流量不足或血液的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动脉血栓形成、机械性肠梗阻等。
医源性因素有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肠切除术、肠镜、钡灌肠、妇科手术等;药物因素有可卡因、达那唑、地高辛、雌激素、苯异丙胺、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等,均可导致老年人缺血性肠病发生。
检查和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特殊检查(CT、结肠镜等)、鉴别诊断。
有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基础病变的老年患者,一旦出现腹痛持续>2h,尤其是症状与体征不相称,即应考虑本病,争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1、首选结肠镜检查:争取在72小时内完成,重点是左半结肠。
急性期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浅表溃疡及血管网消失,不过这些改变并无特殊性,如果病理活检发现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则是诊断的根据。
晚期,尤其是慢性者可见结节性病变、皱襞增厚。
2、腹部钡餐透视或拍片:对于急性期肠穿孔、慢性期肠狭窄意义较大。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体会

。
病 历资料 0 0 0 年 1 月 一 20 病例为 2
7
年
1 月 本院住院患
CCZ
老年人 缺血 性肠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体会
沈 阳军 区总 医 院
,
林朝 胜
李学彦
1 1 00 1 6
沈 阳 军区 2 0 1 医 院
郭 伟
1 1 100 0
近 年来 缺血 性肠 病在老年人 中的发病率增
,
肠道菌群失调
,
,
2
例有饮食不 当病史
。
、 ,
,
3
例病史中
加 为提高临床早期诊治和预 防水平 我们结合收
。 ,
, , ,
,
、
具有显
著差异性 ( P <
.
00 1
,
一
.
0 0 5
,
见表 1 )
。
所 以我们认为
高电位笔循经点穴 实际上 是通 过颅内固有神经通
路的神经元作用加强 促使脑组织的 自 我保护能力和
免疫系统的调 节 可 以促进脑 血管供应平衡 调 节
,
。
,
参考 文献 ( 略 )
老年人和青年人认知联系网络的局部结构特征分析
。
,
,
。
老年人 院内感染易患 因素的监 控
沈 阳 军 区 总 医 院 第二干 部病 房 林 朝胜
王 雷
梁春波 刘玉 辉 于 伟
。
n 0 巧
近年来 院内感染 已 经成为 老年 患者病情加重
,
理 方法和体会总结报 道 如下
一
、
甚 至死亡 的重要原 因之一 加 强 其防 治 工作 的重 点 在 于控制各种 易患 因素 我们将收治 的病例监测 处
缺血性肠病

CONTENTS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目录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
Ischemic bowel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
血管疾病
药 物
医源性损害
休 克
大血管阻塞
肠系膜动脉栓塞/静脉 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
小血管疾病
糖尿病、类风湿性关 节炎、放射性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结 节性多动脉炎等
洋地黄制剂、利尿剂、 儿茶酚胺类、NSAIDS、 可卡因成瘾、长期口 服避孕药、COX2抑制 剂
影像学检查
imaging studies
1.X线检查可除外肠梗阻、肠穿孔 2.钡剂检查可能加重肠缺血甚至引起肠穿孔,腹膜刺激征阳性患者
禁忌钡剂检查
3.B超、腹部CT及CTA:显示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 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狭窄和闭塞 4.选择性血管造影是金标准 5.肠镜
a:动脉期增强扫描,示肠系膜 上动脉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
THANKS
成像
外科血运重
建
PTMA或支 架植入术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非闭塞性肠 系膜缺血
罂粟碱用于血管
外科探查
可介入治疗或溶 栓
寻找高凝因
临床症状 改善
临床症状
扩张
素
临床症状 无改善
无改善
临床症状 改善
无症状
观察(行抗凝治 疗或否)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检查与治疗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检查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5年12月~2009年11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缺血性肠病患者共15例。
结果 15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14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1例。
结论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容易延误诊断,预后较差。
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很高。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临床治疗缺血性肠病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老人,常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休克、心肌梗死、外伤等基础上发生。
具有一系列结肠缺血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可逆性结肠病变(黏膜下或壁内出血)、一过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狭窄、坏疽和爆发性弥漫性肠炎。
我院自2005年12月~2009年11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缺血性肠病患者共15例,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12月~2009年11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缺血性肠病患者共15例, 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56~68岁。
经过治疗痊愈14例,死亡1例。
1.2临床表现慢性缺血性肠病常表现为餐后10~30分钟出现逐渐加重的腹绞痛,持续1~3小时缓解,部分伴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消瘦及营养不良。
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
急性缺血性肠病常表现为:①腹痛,突然出现于脐周的阵发性绞痛.随病情加重转为持续性且范围扩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者初始腹痛较轻,以后逐渐加重,90%就诊时常已有数天或达2周以上的腹痛史;缺血性结肠炎多为左侧及下腹痉挛性疼痛。
②呕吐、腹泻,由于肠道缺血导致肠功能紊乱,可出现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泻等症状,腹泻多为短暂出现水样或血水样便。
③消化道出血,血便多在腹痛之后24小时内,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与粪便混合,出血量常不多,呕血少见,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肛门指诊可发现直肠周围有压痛,指套有血。
④后期表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发热、肠梗阻、腹膜炎、血性腹水、脓毒血症等,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置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缺血性肠病治疗及护理【优质最全版】

2、慢性肠系膜缺血(CMI):
典型症状为餐后腹痛、畏食和体重减轻。主要表现为 反复发生的与进食有关的腹痛,腹痛可为持续性钝痛,程 度不一,定位不明确,以脐周或左下腹多见,多发生于餐 后15~30 min,l~2 h达高峰,随后腹痛逐渐减轻,蹲坐
位或卧位可使部分患者腹痛缓解。
3、缺血性肠炎(IC):
整[7]。 MRI可显示肠系膜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解剖,但对判断狭窄程度有一定假阳性率。
激惹;病变发展后期,可由于黏膜下水肿、皱襞增厚等原 主要用药是以广谱抗生素、血管扩张剂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为主。
腹腔血管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多种病因所致的血管炎及肠道血管畸形 等,缺血性肠病的病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是引起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主要原因。
二、缺血性肠病的分类
1、急性肠系膜缺血 ( acutemesenteric ischcmia,AMI) 2、慢性肠系膜缺血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I) 3、缺血性结肠炎 (ischcmic colitis,IC)。
三、缺血性肠病的病因
1、血管病变:
腹腔血管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动 脉粥样硬化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多种病因所致的血管 炎及肠道血管畸形等,缺血性肠病的病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 所致的血管狭窄是引起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 全身性血管病变累及腹腔血管时,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 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时,也可出现肠道缺血。
四钡、灌缺 肠血检是性查肠可A病见M的受I临累最床肠表段基现痉挛本、激的惹;检查。最典型征象是“指压痕”征,为增厚
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安全性和开腹手术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部 患 者 均 有腹 痛 . 主要 表 现 为 腹 痛 、 泻 和便 血 三联 腹 征 , 始 为 隐 痛或 胀 痛 , 度 轻 重不 等 , 位 不 确 切 , 局 限 初 程 定 可
与对 照 组 比较 。 O0 .5
或弥 漫 , 进性 加 重 , 出 现 阵发 性 绞 痛 , 后 持续 性剧 痛 。 渐 可 最
2 结 果
感染 5例 , 63 结 肠癌 2例 , 25 ; 间盘 切 除术 后 4 占 -%; 占 .% 椎
例 , 50 占 .%。病 因及 分 型 : 血 性结 肠 炎 5 缺 1例 , 6 .%; 占 38 缺
血性 小 肠病 变 2 9例 , 占 3 .%。 急性 肠 系 膜 缺 血 7 62 5例 , 占
①对照组单纯 I服阿司匹林 10m , 次,。②治疗组 = I 0 g1 d
采用 复 方 丹 参 联合 单 硝 酸 异 山梨 酯进 行 治 疗 , : l 单 硝 即 E服 酸异 山梨 酯 4 0m , 方丹 参 注射 液 2 l 复 0m / 脉 滴 注 。两 d静 组均 以 1 4d为 1个疗 程 , 个 疗 程 后 观察疗 效 。 1
12临 床 表 现 .
治疗组近期治愈 2 8例 , 效 1 有 8例 , 有 效 率 为 9 .% 总 20
( 65 )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的 7 -%( 23 )x= . P 00 , 4 /0 , 33 2 /0 , 57 8, < .5
见 表 1 。
表 1 两 组 患 者 疗 效 比较 ( n
21 0 1年 2月 第 1 8卷第 4期
医护论坛
8 0例缺 血性 肠病 的临床特 点及治疗
佟 晗
( 辽宁 省人 民医 院消 化 内二科 , 宁沈 阳 10 1 ) 辽 1 0 5
【 要】目的 : 讨 缺 血性 肠 病 的 I 特 点及 治 疗 方法 、 床疗 效 。方 法 : 择 本 院 2 0 摘 探 临床 临 选 0 5年 6月- 0 9年 6月 收治 的 20
① 近期治愈 : 症状消失 , 大便检查正常, 腹部 B超检查异 常消失 , 停药观察 7d 无复发迹象 ; ②有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症状基本消 失, 大便常规正常 , 腹部 B超检查异常 明显改善 ; ③无效 : 临
床症 状 无 减 轻 或加 重 ,腹 部 B超 异 常 变 化无 明显 改 善 或 加 重 。 外科 手术 治 疗回 转 。
腹泻 4 7例 , 胀 7 腹 3例 , 中腹 痛后 2 其 4h出现 少量便 血 6 例 , 2
3 讨 论
缺 血 性肠 病 进展 迅 速 , 情 凶 险 , 后 差 , 有很 高 的病 病 预 具
以鲜 血便 为 主 。 有 恶心 、 伴 呕吐 、 嗳气 等 患者 3 7例 , 早期 呕 吐 物均 为 咖啡 色样 物 。 热 6 发 0例 , 中急性 肠 系膜 血 管病 变 的 其 患者 都有 发 热 的临床 表 现 。
缺 血性 肠 病 8 0例 患者 为研 究 对象 , 中 5 其 0例 ( 治疗 组 ) 采用 方 丹参 + 硝 酸 异 山梨 酯 联 合 治疗 。3 单 0例( 照 组) 纯 对 单
口服 阿 司匹林 治 疗 , 比较 两组 患者 的临床 疗 效 。 果 : 结 治疗 组 近期 治 愈 2 8例 , 效 1 有 8例 , 有 效率 为 9 .%( 65 ) 总 20 4 /0 , 显 著高 于 对 照组 7 . 2 /0 , < .5 结论 : 33 %( 23 )P O0 。 缺血 性肠 病 早期 症 状不 典 型 , 像 学检 查 对该 病 的早 期诊 断 有 较大 帮 影
助. 采用 复方 丹 参+ 单硝 酸 异 山梨 酯联 合 治疗 , 效果 较好 , 得 临床 推广 。 值
f 键 词 1缺 血 性 肠 病 ; 方 丹 红 注 射 液 ; 点 ; 疗 关 复 特 治
【 中图分 类 号】 5 4 R 7
【 献标 识 码】C 文
【 章编 号】 1 7 — 7 1 2 1 )2 a - 6 - 2 文 6 4 4 2 (0 0 ( )I 9 0 1
系膜上 动 脉 栓塞 或 血栓 形 成 。
14 治 疗 方 法 .
缺 血性 肠 病 是 由各 种 原 因导 致 的 肠 壁 缺 血 、 氧 , 缺 最终 发生 梗死 的疾病 ,病 变 多 以结肠 脾 曲为 中 心呈 节段 性 发 生 , 近年来 发病率 有所升 高1 1 ] 。现对本 院 2 0 0 5年 6月- 0 9年 6 20 月
1 疗 效 判 断 标 准 . 5
收治 的 8 0例缺 血 性肠 病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研 究 报道 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般 资料 .
该组 患 者 8 0例 , 经病 理组 织 学 证 实 患缺 血性 肠 病 , 均 其
中, 性 4 男 9例 , 性 3 女 1例 , 龄 4 ~ 1岁 , 均 ( 35 56 年 98 平 6 .+ .) 岁 ,5岁 以上 7 6 6例 , 9 .%。 占 5O 合并 其 他疾 病 : 心脏瓣 膜 病伴 发心 房纤 颤 2 4例 , 3 .%; 占 00 原发 性 高血 压 2 0例 , 2 .% ; 占 5O 2型糖 尿 病 1 4例 , 1 .%; 血 管梗 死 5例 , 63 ; 腔 占 75 脑 占 . 腹 %
9 .% ; 性肠 系 膜 缺血 5例 , 62 ; 断 为 肠 系膜 静 脉血 38 慢 占 .% 诊 栓 形成 3 1例 , 系 膜 动 脉栓 塞 或血 栓 形 成 2 肠 0例 , 因 不 明 原 2 9例 。该组 患 者分 为 治疗 组 5 0例 和对 照 组 3 0例 , 两组 患者 在年 龄 、 别 、 因分 型 、 并 疾病 及 临 床表 现 等 方 面具 有 可 性 病 合 比性 . > .5 P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