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论语名言名句及解释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大量的名言名句,以下是部分摘抄并附上解释: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解释:这句话是说,君子应该追求知识而不是物质享受,对待生活要谦虚谨慎,与有道德的人相处,这样可以算得上好学之人。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这句话是说,学习要不断地温习,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也应该感到高兴。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通过对过去知识的温习,才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掌握新的知识,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老师。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无知;只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变得危险。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解释: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知识水平,才是真正的智慧。
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解释: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解释:这句话是说,看到有道德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篇》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篇》解释: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摘要:1.论语概述2.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分类3.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详解正文:【论语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言论汇集。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家庭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的名句,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是我们学习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宝贵财富。
【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分类】一、修身养性二、治学求知三、人际关系四、为政处事五、道德伦理六、人生哲学【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详解】一、修身养性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道就会产生。
)3.修己以安人。
(修养自己以安定他人。
)二、治学求知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理解,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不思考是茫然,思考不学习则有害。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三、人际关系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人。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但有区别,小人相同而不和谐。
)9.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四、为政处事10.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就安宁。
)1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帮助别人实现美好,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1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说得多而做得少为耻。
)五、道德伦理13.孝悌为先,谨信为本。
(孝敬长辈,尊敬兄长是首要的,谨慎诚信是根本。
)14.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伪善面貌,这种人很少有仁爱之心!)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能做什么。
)六、人生哲学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01.言必信,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02.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0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0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0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0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0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0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0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提示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在以后的做事中避免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高,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做人的道德准则。
它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以他人为参照,避免做出对他人有害的事情。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
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更广阔的视野。
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坚持下去。
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变成实践,变成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价值。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能力,只有通过乐在其中的方式,才能真正享受到知识的乐趣。
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轻易地抛弃别人的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去抱怨他人或者埋怨命运。
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向上发展。
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水平,是通过他对待“义”和“利”的态度来体现的。
君子注重道义和公正,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对他人不利的行为;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八、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言行应该是一致的,说到做到,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我们能够言出必信,行出必果,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地位。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摘要:一、前言- 论语简介- 论语的重要性二、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论语名句解释- 对每句名句进行详细解释正文:【前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圣经”。
学习《论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教育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以下是《论语》中的100 句经典名句,以及它们的意义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之后要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启发新知识,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但不思考是无益的,思考但不学习则会导致危险。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有才德的人就想要和他们一样,看到不才德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言语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尊敬有才德的人,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即使没有学问,我也必定认为他已经学到了。
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扎实。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篇一0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
他指出仁者必须直言正色,要老实。
仁,绝非外在的华丽,矫揉造作只能是伪善,那种巧言令色、以假面孔示人的人,是很少有仁者之心的,要注意提防。
オ0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处】《论语·学而》【释义】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老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学业可曾用心温习?【赏析】这是曾子的有名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话。
曾子是儒家学派中强调内省、修养的有力倡导者,他自己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他告诫人们:做人不要自欺,要天天反省自己,做事要谨慎。
オ0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赏析】这是曾子的话。
他告诫人们,使“民德归厚”的做法,要从“慎终追远”做起。
注重丧祭,目的是强调仁、孝。
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仁、孝,民间的风习就自会淳厚,而不是刁顽。
オ0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处不求安静,勤勉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经常向有道的人学习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赏析】《论语》多次提到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孔子对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停地学,少说话多做事。
他还对自己的弟子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却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大加赞扬。
オ0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赏析】一个人只要道德高尚、品德美善,何愁没有知己?因此,他没有必要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
《论语》中的名句赏析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经典名句解读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
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力则学文。
”——《论语·学而》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孔子说:“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
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
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
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不迁怒,不二过。
——《论语·雍也》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孔子说:“君子通常襟怀坦白心气宽广,小人则一般心气局促忧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在某些方面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改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不能的时候,我不会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阐述不清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多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道义不能跟随着去尊崇,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就是我的忧虑啊!”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喜欢古代文化,敏锐勤奋地学习追求而得来的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厚重吗?坚持到死才终止,不也长久吗?”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唯恐再落下。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曾子说:“君子以学问来结交朋友,以朋友来辅助培养仁德。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说话一定要诚实可信,行为一定要坚决果敢。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孔子说:“自身品行态度端正,无须号令就能自主施行;自身品行态度不端正,即使号令也不服从。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孔子说:“(做事)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
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孔子说:“君子安详而不骄横,小人骄横而不安详。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宪问》孔子说:“所谓千里马,不是称道它的气力,而是称道它的德行。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面对要施行仁德真理的事,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人没有事先的谋虑,必定会有即时的忧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少责备别人,就能远离怨恨了。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人能弘扬仁德真理,而不是仁德真理来弘扬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错了不去改正,才叫做过错。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进行教育没有对象的区别。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一生中有三项事情应该警惕禁戒: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必须禁戒色淫;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禁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禁戒贪得无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时光就像它那样啊!日夜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