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共39页

合集下载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ppt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ppt

中外交往: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前138 年)
积极备战
背景 打击匈奴
第二次(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 任务 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的地理 和风俗,以及西 成果 域各国想和汉朝 往来的愿望。
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然骞执汉节不
失……与其属亡乡(同“向”)月氏。
大月氏……地肥饶,少寇,志安乐……无报
胡之心。
--《史记》
二、中外交往:张骞通西域
神秘的西域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两汉时期,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葱岭以东,成为西域,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
背景
第一次(前138 年)
积极备战 打击匈奴
第二次(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 任务 夹击匈奴
成果
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然骞执汉节不
失……与其属亡乡(同“向”)月氏。
大月氏……地肥饶,少寇,志安乐……无报
胡之心。
--《史记》
张骞出使途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面对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他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吗? 张骞此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后人对张骞评价很高,你能说说张骞 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吗?
张骞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勇敢 不畏艰险 爱国 不贪博图望侯安张逸骞塑像 守信 坚韧不拔 有远大理想…
中外交往: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前138 年)
第二次(前119年)
积极备战 前119年卫青、霍去
背景 打击匈奴
病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任务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

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

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霍去病为张骞打开通西域的大门提到丝绸之路,就不能不提匈奴人,因为匈奴人是丝绸之路开拓中最大的绊脚石。

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虽然任务没有完成,却开通了一条通往西方世界的道路。

【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ppt10 人教版

【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ppt10 人教版

济文化发展,对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现在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 应如何借鉴古代来发展?请你写一段历史小 论文,把你的想法和建议写出来。
再见

谢谢大家!

QQ号
782884936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参考2PPT课件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参考2PPT课件

1、物质上:中国 丝绸、铁器、茶叶…… 西方 琉璃、胡椒、黄瓜……
2、文化上: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中国
西方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结论:这是一条值得我们珍惜的道路,它 不仅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繁荣、开放、 和平、友谊的精神,丝路不仅是一条辉煌 一时的商路,更是沿线各民族人民心中弥 足珍贵的一段美好记忆。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
“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
玉 门 关 遗 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市城西北 约90公里处。相传,古时候西域和田等地的美玉 从塔里木盆地经此处输入中原,玉门关由此而得 名。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 千多年的历史。
阳关汉代烽火台
阳关遗址(今甘肃敦煌西南)
楼兰古城的佛塔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qiāng]县东北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南部,罗布泊西北岸,距库尔 勒市340公里。楼兰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消亡于公元630年,共有800多年历史。其范围东 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楼兰古城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 之地,在东西文化交流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后被沙漠埋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的风土人情, 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 朝交往的愿望,为丝绸 之路开通奠基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交往日趋频繁,西域 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想一想: 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
——不怕困难,百折不 挠,为国家利益,不顾 个人安危
天山
新疆阜[fù]康县境内天山博格达峰下
昆仑山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全长2500公里,平均 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 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9、张骞通西域和昭君出塞

9、张骞通西域和昭君出塞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一、教材分析匈奴强大起来,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匈奴不断对北方侵扰,武帝以前,对匈奴施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昭君出塞,加强了汉匈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谱写了汉匈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课共分三个子母:匈奴的强大,讲述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讲述了丝绸之路的由来;昭君出塞,主要讲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一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和视频影音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来引导他们对于历史概念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知识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2、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的贡献,树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历史观念。

认识到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

和平相处是主流,不仅符合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昭君和亲的异同点。

六、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感受历史。

2、问题教学法:提出相关问题,环环相扣,调动学生思维,温故知新,探究新知。

3、探究合作法:对重、难点问题,提出探究方向,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合作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1、匈奴的强大2、张骞通西域3、昭君出塞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出示《万里长城图》和孙中山的一段话。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西汉刚建立的时候正式匈奴最强盛时期,因此这时期匈奴对中原的西汉王朝扮演了“入侵者”的角色。西汉王朝如何应对匈奴的南下骚扰?汉高祖刘邦想打击匈奴的嚣张气焰,没想到却失败了。打不过匈奴的西汉王朝用什么方法了维护自身的安全?这种方法对西汉王朝来说很耻辱的事情,他愿意永远使用这种方法么?到了什么时候这种屈辱的局面终于结束了呢?为什么能够结束呢?
归纳总结:张骞通西域的主要功绩有哪些?
4、设置西域都护-前60年
强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为西汉开疆拓土。
5、历史意义:
有一个观点:张骞是现在西部大开发的首倡者。怎样理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新疆地区)的联系;沟通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三、昭君出塞-前51年
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匈奴元气大伤逐渐衰落下去。与西汉王朝的关系也发生微妙变化。西汉后期,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请婚-昭君出塞。这又是一次“和亲”但这是一次平等的、互敬互爱的和亲。昭君出塞给汉朝和匈奴人民带来了什么?和平。因此王昭君是什么的象征?
1、“西域”的地理概念
结合地图,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强调:我们一般将西域的概念定位于我国新疆地区)。
2、原因: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人去西域呢?张骞为什么敢于接受这项工作呢?反映了他怎样精神品质?勇于开拓
3、过程:
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38年-前126年),请同学结合课本小字部分内容和地图复述经过。
第二次出使西域(前119年-前115年)
学生分析:学生们对于张骞通西域和王昭君出塞等历史故事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抓住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学生们学习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去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熟悉的历史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
教学难点
由匈奴与汉朝的“和”与“战”看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的沙盘模型,这向我们讲述汉武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次外交活动。

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其目的是联合西域的一个叫做大月氏的国家夹击匈奴,因为在我们大汉帝国建立初期的时候就饱受北方一个叫匈奴的侵扰,高祖刘邦就曾被围于白登山之上,后得以脱险,但是大汉帝国和匈奴的关系就是战争和亲在战争,贯穿了我们整个大汉王朝。

虽然这次西域之行并没有达成其军事目的但是转接而来的商旅目的却慢慢发展开来,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原始路线就是以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的为基础的。

《史记》上对于张骞最公正的评价就是“凿空西域第一人”。

西汉和匈奴的关系经历了战争——和亲——战争这三个历史阶段。

西汉初期,匈奴经常袭扰汉朝北部边境,但当时国力不支,军事上无法对抗匈奴,只能采取防御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和亲来暂时稳固边防。

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大,良马不断引入,大大提高了西汉军队的作战力量,尤其是骑兵的作战能力,在一切时机都成熟的情况下,西汉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争,并取得了骄人的胜利。

通过匈奴人遗存的文物可以看出,他们所创造的草原文化,也是很有特色的,游牧民族的文化也很辉煌灿烂。

战争的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和亲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霍去病墓位于陕西茂陵东约一公里处,是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之一。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字子孟,西汉著名将领。

他十八岁时就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被封为“嫖姚校尉”。

此后又六次率领大军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受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

汉武帝因其早逝而十分伤痛,下诏令其陪葬茂陵,还命人用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的形状,象征着霍去病生前驰骋鏖(áo)战的疆场。

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从都城长安一直布列至茂陵。

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包括石人、石马、马踏匈奴、卧牛等。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冒顿统一蒙古高原匈奴族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他发明一种响箭,下令说:“我的响箭射向哪儿,士兵就必须把箭都射向那儿,否则一律斩首”一次外出打猎,冒顿突然把响箭射向自己心爱的战马,随行的士兵惊呆了,有的不敢跟着射箭,立即被处斩。

经过严格的训练,他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的骑兵队伍,人数达到三十多万。

冒顿依靠这支强大的骑兵,逐渐征服了周围的游牧民族。

请回答:1、匈奴族生活在哪儿?过着什么样的生活?2、最早统一蒙古草原的是()A、蒙古族B、匈奴族C、党项族D、满族3、你觉得冒顿能够统一蒙古草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

畜牧业兴旺发达,牲畜漫山遍野。

冶铸业也发展起来,铁器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

金属制品多用动物图案做装饰,富有游牧民族的特色。

在同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4、匈奴族生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趁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且继续南下。

汉朝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请回答:5、汉朝初年,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6、采取这样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

汉军在大将卫青、霍去病的统率下,先后击败匈奴骑兵,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迫使匈奴主力向大漠以北远迁,北方草原出现“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请回答:7、汉武帝的时候,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8、反击匈奴的汉军将领是谁?9、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绩?10、匈奴主力最后去了哪儿?昭君出塞漠北战役后,匈奴内部发生分裂,逐渐衰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