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西域第一人-张骞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

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

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丝绸之路故事传说:出使西域的张骞汉中城固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从长安到西域,必须通过河西走廊。

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被拘留和软禁。

张骞在此被迫娶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

但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至公元前129年,敌人的监视渐渐有所松弛,张骞趁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离开妻儿,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

这种逃亡是十分危险和艰难的。

幸运的是,在匈奴的十年留居,使张骞等人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他们穿上胡服,很难被匈奴人查获。

因而他们较顺利地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但在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

月氏人被迫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

他们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

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

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

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

历史趣谈:出使西域的张骞用一双脚踏出了条丝绸之路

历史趣谈:出使西域的张骞用一双脚踏出了条丝绸之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出使西域的张骞用一双脚踏出了条丝绸之路
导语:张骞,西汉时期的著名外交家,探险家,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对古代中亚西亚...
张骞,西汉时期的著名外交家,探险家,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对古代中亚西亚进行实地勘察的人,他对当时西域地理,人文,风俗,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为攻打匈奴,计划联合受匈奴奴役的,位于匈奴西边的大月氏国,一起共同消灭匈奴,为此全朝发榜,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张骞应召,当时他担任的汉朝的一个小官史,素有名声,为人忠正信义,坚忍不拔,这样的人非常适合出使西域这样艰难困苦的事。

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在匈奴人甘父的向导下,率领100多人,开始了漫长,艰难的西域之行。

在西出长安不久之后,他们就在匈奴的控制区域里不幸地被匈奴人抓获,张骞被押往匈奴首领军臣单于的帐前,军臣单于没有杀掉他们,他想软化张骞,为匈奴所用,给他在匈奴娶妻,安家立业,并一直监视他,张骞就这样在匈奴被拘押了漫长的10年。

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和甘父逃出了匈奴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国,穿越沙漠,忍受饥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再西迁的大月氏国,却大失所望,大月氏国在新的国土上已经安居乐业,并没有打算东还,张骞这一隆重的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泡汤了。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经过一年的游说无望后,张骞返回,虽然没有联合大月氏国合击匈奴成功,却给当时的汉朝带回了丰富翔实的古代西域诸国的地理社会人文风俗等信息,走出一条震惊世界的“丝绸之路”。

生活常识分享。

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导语: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骞出使西域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张骞出使西域传说故事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3年),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
要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也是中国最早的西域探险家之一。

他曾经率领一支中国使团,首次成功地穿越了塔兰泰山脉,到达了今天的中亚地区。

公元前139年,张骞被汉武帝选派为使者,他的主要任务是与战争频仍的匈奴人建立友好关系,并探索通往西域地区的道路。

张骞率领的使团经过了长达两年的漫长旅程,在经历了艰苦的跋涉和数次外交危机后,终于于公元前126年到达了匈奴的首都。

然而,在与匈奴人的谈判中,张骞并没有达到与匈奴人建立友好关系的目标,相反,他面临着被俘虏和杀害的危险。

在此危急关头,张骞聪明机智地利用了匈奴人内部的分裂和争斗,成功地逃脱了匈奴人的追杀。

随后,张骞决定改变原定的计划,放弃与匈奴人建立友好关系的目标,转而前往西域地区。

他穿越了塔兰泰山脉,途中遇到了数次困难和危险,但最终成功地抵达了西域,并与当地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骞在西域地区停留了一段时间,考察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政治形势。

回到中国后,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自己的发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张骞的探险成果对于后来的西域往来和丝绸之路的开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外交和探险精神的崇高品质,也展示了中国人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对于后世的探险家和外交官们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张骞的故事是怎样

张骞的故事是怎样

张骞的故事是怎样张骞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与旅行家。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闻名遐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张骞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一共出使西域两次。

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带着胡人堂邑父等一百多号人出使大月氏,堂邑父在途中刚好做张骞的翻译。

但是在去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发现,随后被掳去软禁起来。

匈奴单于为了拉拢张骞,进行了各种诱惑,还给张骞娶妻生子,但是依然没有动摇张骞出使大月氏之心,他不改汉节,坚定忠臣之心,就这样在匈奴部落生活了十年。

终有一日,张骞趁敌人监视有所松懈,便趁其不备逃离匈奴的魔爪。

但是没有带上妻儿便离开了,这里就说明大汉之命在张骞心中的地位是不能撼动的。

逃亡的道路十分艰难,但是张骞等人毕竟在匈奴的地盘生活了十余年,这为他的逃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因而他们非常顺利的避开了匈奴的监视。

他们一直向西逃难,路上饥寒交迫,物资缺乏,人烟稀少,困难重重,就这样张骞等人来到了大宛国。

大宛国的国君听闻张骞的经历后,派人将他们送到康居,康居王又派人将其送到大月氏。

事后,张骞动身回汉。

在回去的途中不巧有遇到了匈奴,匈奴再次将他们带了回去,就这样又被扣留了一年多。

在匈奴内乱的时候,张骞趁乱又成功逃出了匈奴的地盘,回到了汉,这便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一一九年,这次出使西域带了三百多人,带了丝织品以及牛羊等牲畜,这一次出使乌孙王国很是顺利,因为匈奴那时候已经投降汉朝,所以路上已没有了障碍。

张骞乘槎的故事乘槎的意思就是乘坐竹筏或木船,后来特指出使。

张骞作为汉代著名的外交官,两次出使西域,为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出使大月氏的时候,更是被匈奴抓去做俘虏长达十年之久,最后逃脱出来,找到了大月氏。

虽然他最终没有劝服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但是回汉后的张骞仍旧被汉武帝赞赏。

于是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为人讲求信义,心胸宽广,为人和善,于是深受西域人民的喜欢。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引言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3年),字子车,陇西郡(今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人,是中国汉朝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探险家和外交家。

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他的出使西域,开辟了大规模的丝绸之路贸易。

背景公元前138年,汉朝的武帝刘彻决定向西进发,开辟安定之路,与西域连接贸易。

在此之前,中国和中亚地区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北方的几条边境贸易路线。

然而,由于匈奴的压迫,这些贸易路线被封锁,因此武帝决定向西进行大规模的外交和贸易活动。

出使西域筹备刘彻派遣西域都护耿恢为张骞的亲信导师,教授他相关的外交礼仪和语言。

张骞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准备后,终于准备好了出使西域。

第一次西域之行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一支由市井百姓组成的队伍出发。

在途中,他们遭受了匈奴的袭击,但张骞凭借着聪明才智成功脱险。

他们穿越了帕米尔高原,终于于公元前138年到达了大宛国(今乌孙),与当地的国王见了面,并成功达成了贸易协议。

第二次西域之行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出发,这次他的目的是与大夏国(今塔里木盆地和西域北部)建立贸易关系。

在途中,他们再次遭到匈奴的袭击,但张骞依旧成功脱险。

最终,他们终于在公元前115年到达了大夏国,并与当地的王子建立了友好关系。

功绩张骞的出使西域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不仅成功地将中国与西域地区连接了起来,还在西域地区建立了多个贸易据点,促进了沿线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

此外,张骞还收集了大量有关西域地理、环境和风俗的信息,为后人研究和了解西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影响张骞的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的贸易。

这使得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迅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也引进了许多外来商品和文化。

丝绸之路对于中亚和欧洲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巨大,也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论张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探险家和外交家,他的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促进了中亚、西亚和欧洲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简介

张骞出使西域简介
● 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百姓大都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围。西汉初年,有“三十六国”:南缘有 楼兰(鄯善,在罗布泊附近)、若羌、且末、于阗(今和田)、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北缘有姑师 (后分前、后车师,在今吐鲁番)、尉犁、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 什)等,习称“北道诸国”。此外,天山北麓有前、后蒲额和东西且弥等。它们面积不大,多数是沙漠绿洲, 也有山谷或盆地。
汉初情况
●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建元元年(前140年)即位时,此时,汉王朝已 建立六十余年,历经汉初几代皇帝,奉行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文景之治”, 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 充沛。据史书记载,政府方面,是“鄙都庾廪尽满,而府库余财”,甚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在民间,是“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以至“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摈而不得与聚会,守闾阎者食 粱肉。”汉武帝正是凭借这种物力财力,及时地将反击匈奴的侵扰,从根本上解除来自北方威胁 的历史任务,提上了日程。也正是这种历史条件,使一代英才俊杰,得以施展宏图,建功立业。
● 人口不多,一般两三万人,最大的龟兹是八万人,小的只有一两千人。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除生产谷物 以外,有的地方如且末又盛产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饲草苜蓿。畜牧业有驴、马、骆驼。此外,还有玉石、铜、 铁等矿产,有的地方居民已懂得用铜铁铸造兵器。天山南北各国,虽然很小,但大都有城郭。各国国王以下 设有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军队。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在焉耆等国 设有幢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赋税诸国,取畜给焉” [2] ,对这些小国进行奴役和剥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匈奴王冠
大月氏
二、张骞出使西域
昭君出塞图 昭君出塞图
二、张骞通西域
1、西 域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 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 2、第一次(公元前138年) 3、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4、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60年)
情景再现
时间:前138年—前126年
第一幕:出师不利,成为匈奴阶下囚
小结: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二、张骞通西域
三、丝绸之路
玉门关西汉长城
三、丝绸之路
1、美丽名称的由来
2、路线 3、作用
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1、经济方面: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 皮、汗血马、瓜果纷纷东来。促进了东 西方经济的发展。
2、文化方面:佛教、魔术、音乐、舞 蹈、雕塑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 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汗血马、 乐器、 天马 歌舞等
葡萄
核桃
苜蓿
石榴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影响:沟通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首先、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 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其次、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 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再次、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 和开发的基础。
张骞通西域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历史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时期


决定因素
国力盛衰问题
匈奴兴起,南下黄河流域 掠夺 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收 复河套,并在那里设县
诸侯纷争
秦始皇实现统 一 休养生息
汉高祖时期 汉向匈奴和亲,开放关市,
以求安宁 汉武帝时期 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 国力昌盛 并在河西地区设郡 汉元帝时期 匈奴分裂,呼韩邪单于归汉, 和平时期 并多次向汉提出和亲
第二幕:不失汉节,终于逃出匈奴
第三幕:不辱使命,西行找到大月氏 第四幕:回国途中,又遭俘虏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 的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联络乌孙 进攻匈奴 公元前119年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经历时间 13年
反映了西域各族 希望同汉王朝 往来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