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目标】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②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西汉管理西域的相关措施,学习张骞、班超等人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观察地图,对比秦与西汉的疆域,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呢?答案提示:多了西域地区。
教师指导:通过地图可以看到,与秦朝相比,西汉疆域有了较大拓展,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将河西走廊至西域的广大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
那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本课共分为几个子目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提示:教师指导: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张骞通西域后,一方面形成了后来的丝绸之路,另一方面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版图,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描述西域的地理位置。
答案提示: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78思考,匈奴与西域各国、西汉的关系如何?答案提示:匈奴控制奴役西域各国;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
教师指导:通过解读材料“由于苍天降福保佑......现已消灭了月氏,其部众已全部被杀或投降,月氏已被我征服;楼兰、乌孙、呼揭及其附近的二十六国,都已归匈奴统辖。
”可知当时西域各国备受匈奴压迫。
通过关键词“不断侵犯、抢走、毁坏”可知当时匈奴仍然不断进攻中原。
②【史料实证】基于上述关系汉武帝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2024年秋季学期新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课件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海上丝绸之路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 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中国的丝 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 “海上丝绸之路”。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公元前 60 年, 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以西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 最高长官。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课程方 案课程 标准 是啥 ?课程 方案 是对某 一学 科课 程的总 体设计 ,或 者说, 是对教 学过 程的计 划安排 。简 单说, 每个年 级 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 么讲, 课程方 案就是 依据。
课程标 准是规 定某 一学 科的课 程性 质、课 程目 标、 内容目 标、实 施建 议的教 学指导 性文 件,也 就是说 ,它 规定了 ,老师 上 课都要讲什么内容。
课程方 案和课 程标 准, 就像是 一面 旗帜, 学校 里所 有具体 的课程 设计 ,都要 朝它无 限靠 近。所 以,这 份文 件的出 台,其 实 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 我们孩 子成长 的走向 。
张骞出使西域图(唐朝敦煌壁画·局部)
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和作用
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 年,张骞率领随从 100 多 人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西迁已久, 安居乐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 回到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报告 了在西域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他率领 300 多人的使团, 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地方,西域各国也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 张骞通西域,促 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3、丝绸之路
(1)开通: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以至更西地区的交 通路线逐步开辟出来,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2)路线: ①南道---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西逾葱岭,可至中亚 南部、西亚和地中海东岸,或至南亚; ②北道---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西逾葱岭,可至中亚 北部,西至东欧。 (3)商品交流: ①汉朝运往西方:丝织品、漆器、铁器等 ②西方运来汉朝:良马、橐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 胡麻、核桃、玻璃、水晶等物品。
成都 四 川 南 部 印度 缅甸
云南境内
西汉时,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的 “南方丝绸之路”也已经形成
二、班超经营西域
讲一讲: 你知道“投 笔从戎”的故 事吗?说说你 对班超投笔从 戎的看法。
班超(32-102),扶风 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 年轻时为官府抄 书以养家。日久劳苦, 曾投笔叹曰:“大丈 夫应该像张骞那样, 在边疆建功立业,怎 么能总是和笔墨打交 道呢!” ,遂投笔从 戎。
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对开 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 )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2.汉朝时,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 路”,其路线是( A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 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断当时已开辟了 ( B )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丝绸之路 D西方丝绸之路
投笔从戎
二、班超经营西域
1、东汉明帝时,重设西域都护,命班 超出使南道各国。 2、经过长期斗阵,东汉先控制了南道 各国,又排除匈奴势力,控制了北道。 东汉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得以恢复。 3、班超任西域都护等管30年,为维护 各改善丝绸之路做出了贡献。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案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二、内容分析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武帝的大一统,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
两汉在强化了统一国家的政权之后,对内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解决北方匈奴族的威胁,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对外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三、教学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的基本事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学习张骞、班超的事迹,感受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二)讲授新课1.张骞通西域(1)教师活动阅读下则材料,概况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材料1: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材料2: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学生活动①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②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77—79及视频观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6)学生活动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本课主要讲述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教学难点:张骞出使西域 依据:七年级学生对地理概念较陌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间长,所经过、出访
的国家多,过程复杂。
如何突破:通过“史海探究”环节让学生合作探究来掌握和突破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 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 “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 基本技能 3、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 作用。
1、美丽名称的由来
长安
2、路线:
河西走廊 玉门关 阳 关
新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亚
欧洲 西亚
3、作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图(敦煌壁画)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 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 类拔萃之人物也。” ——翦伯赞
西域都护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设计反思
本课课本剧“丝路商旅”是我精心设计的 一个环节,在这个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 主体作用,让学生既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学习历史,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 究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只愿做“忠实的 观众”, 因此怎样真正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 践中不断地探索 。
设置一些题目,让同学们合上课本 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加分,答错的倒 扣分。
一、选择题 ①汉武帝曾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 ) A 班超 B 甘英 C 卫青 D 张骞 ②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19年 C 公元前60年 D 公元166年 ③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B 这条交通线上只运输丝绸 C 汉朝在该路线修道路等为来往使团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D 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

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 “西域”⼀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和张骞的名字分不开的。
丝绸之路也是跟张謇挂钩的,下⾯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是怎样的。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投降了汉朝。
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带)的情况。
他们说有⼀个⽉⽒(⾳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带。
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既然在匈奴西边。
汉朝如果能跟⽉⽒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道诏书,征求能⼲的⼈到⽉⽒去联络。
当时,谁也不知道⽉⽒国在哪⼉,也不知道有多远。
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的勇⽓。
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qiān),觉得这是⼀件有意义的事,⾸先应征。
有他⼀带头,别的⼈胆⼦也⼤了,有⼀百名勇⼠应了征。
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叫堂⾢⽗,也愿意跟张骞⼀块⼉去找⽉⽒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百多个⼈出发去找⽉⽒。
但是要到⽉⽒,⼀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
张骞他们⼩⼼地⾛了⼏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没有杀他们,只是派⼈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跟张骞住在⼀起,⼀住就是⼗多年。
⽇⼦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
张骞跟堂⾢⽗商量了⼀下,瞅匈奴⼈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直向西跑了⼏⼗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却闯进了另⼀个国家叫⼤宛(在今中亚细亚)。
⼤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懂得匈奴话。
张骞和堂⾢⽗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便。
他们见了⼤宛王,⼤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国,这回⼉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
⽉⽒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了⼤⽉⽒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
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Silk Road)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贸易网络之一,也是东西方文明间文化、经贸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4世纪中叶,丝绸之路跨越了数千英里,连接了我国、印度、中亚、伊朗、中东、地中海地区以及北非地区。
其开通的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一、背景丝绸之路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世纪,汉朝皇帝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首次实现了我国和欧亚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而此前,西域羌人的传书驿站也成为了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
由于政治、宗教、商业等多方面的需求,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政治经济因素上,比如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丝绸、陶瓷和茶叶等产品不仅进口到西方,而且还输出了一系列商品如香料、珠宝、铁器、长毛织物等。
二、路线丝绸之路从我国伊朗高原到地中海沿岸地区,总长度为7,000英里。
在我国的西北部,它从西安的陕西省开始,并经过敦煌、哈密、喀什、塔什干和撒马尔罕等城市,在那里分成北线和南线。
北线经过塔什干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一路向西。
南线则经过喀什、喀拉喀尔、南疆的克孜勒苏河谷,然后穿越帕米尔高原,并进入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山口。
而在中亚部分,丝绸之路共有五条主要通道连接我国和西方。
三、历史意义1. 经济交流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不仅有丝绸、茶叶、瓷器等我国特产,还有来自西方的香料、珠宝和玛瑙等产品。
通过这一贸易通道,我国和西方之间建立了长期的经济通联,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丝绸之路也成为了繁荣中华、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每年通过贸易往来传递了大量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也传播了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使各国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丝绸之路文化。
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丝绸之路简短典故

丝绸之路简短典故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桥梁。
它的开启和演变与古代中国的发展密切相关,充满了许多丰富的典故和故事。
一、出使西域的张骞丝绸之路的开启与西汉时期的张骞密不可分。
汉武帝时,张骞被派往西域,开辟了通向西方的交通线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的奠基人。
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张骞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险阻。
出使西域的途中,张骞在天山和塔里木盆地中遭受艰难的考验,但他坚持不懈,终究成功达到了目的地,与西域各国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使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得以展开。
二、佛教的传入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也是宗教传播的重要途径,佛教的传入正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
公元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佛教东渡的重要通道。
著名的佛教寺庙大慈恩寺即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建立起来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也是佛教文化传播的象征之一。
三、唐朝的使者丝绸之路的繁荣史上,唐朝时期的使者功不可没。
唐朝时期,随着中原政权的统一,丝绸之路的贸易经济进一步发展,唐朝的使者成为东西方间物品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著名的使者有玄奘、郑和等人。
其中,玄奘传播了佛教文化,他自愿前往印度取经,返回后带回了大量佛经和文化艺术品,对中国的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文化的融合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带来了物质的交流,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沿线各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展开了中西文化的交汇。
这种文化的融合体现在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
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就融合了中国的佛教艺术和西域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五、世界的变迁丝绸之路的兴盛也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变迁。
在丝绸之路的时期,中国是世界的贸易中心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但在经历了数个朝代的更迭之后,中国逐渐走向封闭,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减弱。
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国力和地位,进而也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和影响力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传出的物品、技术 丝绸、铁器、漆器、 麻织品、冶铁技术 传入的物品、技术 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瓜果、 音乐、舞蹈、宗教
4、丝绸之路的作用 :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欧 洲
西 亚
今新疆
课堂小结
张骞出使西域
外 交 民 族
丝绸之路 (路线)
西域都护 (意义)
张骞不仅在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重要作 用,而且在中外交往史上有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合作探究)
材料一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 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 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 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 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维基百科 材料二1990年9月,新亚欧大陆桥(又称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 贯通,东到连云港,西到荷兰鹿特丹港。由于所经路线很大一 部分是经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又称现代“丝绸之路”。
岭—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1、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世界上最著名 的一条商路,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请回答: (1)“丝绸之路”的路线: 从 往西,经 ,越过今 境内,运到 ,再由此转运 到 和欧洲 。 (2)根据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输出、输入简表,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吗? 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张骞出使西域有何意义?“丝绸之路”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 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路在今天 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
加强了汉朝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代的兴盛起了 积极作用,至今仍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要道。
1.(2015•浙江杭州•7)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 C 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息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D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2.(2015•四川成都•3)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 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 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 ) A.长安—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x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
河西
地区
走廊
长 安
广东沿海 印 度
孟加拉湾 中 南 半 岛 斯里兰卡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的 新疆、中亚地区。 2、出使的原因:联络西域的一些国家夹击匈奴
3、出使的经过:长安出发,过玉门关,经新疆境内, 越过葱岭,到达大月氏 4、结果—开辟丝绸之路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天 山南北的西域事务。 6、意义: 1、使汉朝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从此建立友好关系, 加强了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边疆贸易。 2、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向西,通过中亚、西亚,直达欧 洲的交通大道,中国丝织品可以运到罗马。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回长安后,向汉武帝 报告了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各国使者、商人东来西往,通过河西
走廊,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向西,通过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 丝织品可以运到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