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考艺术类编导影评写法(从影像、构图、特写、色彩、角度)

合集下载

编导艺考:影评写作格式与规范

编导艺考:影评写作格式与规范

评论方法
结尾 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就是一个漂亮的收尾。在结尾我们首先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总结,然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还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让影评有一个好的收尾。
影评欣赏
昙花一现的永恒 ——评张艺谋史诗巨著《金陵十三钗》 开头: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末备受瞩目的一部作品,影片的爱国主题一直是影迷关注的焦点。而导演与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演员的精湛演技,也为这部爱国影片增添了不少艺术色彩,使之在一般的主旋律电影中脱颖而出。
1、前期(文学剧本:文学6个角度) 2、中期(拍摄制作:视听9个角度) 3、后期(剪接制作:蒙太奇、长镜头) 4、创作(主创:导演、演员、风格等)
影视构成
评论方法
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评论方法
漂亮收尾 站在不同的时空中,历史已然和故事交错。关于战争、屠杀、人性、道德的无数疑问因为历史的远去,渐渐失去了迫使人们面对的可能。南京城里十三个女人的故事,不是一个英雄主义的神话,而是历史的复活,是作者面对历史时自我救赎式的写作。
中间部分——色彩评论 《金陵十三钗》再一次发挥了张艺谋“好色”的本质。作为讲述故事的书娟站在教堂的彩绘玻璃窗前,透过弹孔看到以彩色作为背景的秦淮河女人们由远及近缓缓走来。教堂巨大的彩绘玻璃窗,是“不识字的人的圣经”,代表救赎和爱,从影片开始就奠定了这群秦淮河的青楼女子的心是高贵而纯洁的。而彩色玻璃碎裂纷飞与李教官引爆炸弹时鸿大纸店中彩色纸张的碎片散落四周的唯美景象,也是切合了影片的英文译名战争之花,纷飞斑斓的花瓣似的碎片,是为抗击侵略者就义的英雄谱写的赞歌,最后的祭奠,也是他们心上开出的高贵的昙花,刹那变永恒的美丽。金陵十三钗还有一个经典的镜头,就是玉墨风姿绰约的背影。

给编导生的影评万能及范文

给编导生的影评万能及范文

深刻的内容精湛的手法——xxx影片分析正文:第一段影片概况:xxx,由xxx执导,是一部反映了xxx的杰出作品;该作品主要讲述了xxxxxx用50字左右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大的xx意义和xx意味,它代表了xx时期人物的xx心理和生活状态,并且在叙事方面与视听语言方面同样具有很大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部较为成功和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二段评主题、评人物:影片通过一个xxx的事情,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启发人们对于xxx道理的思考;影片塑造的人物也饱满而丰富,主要是塑造了xxx这一主角和xxx这些配角,配角分别从正面、侧面、反面来烘托了主角,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力;正面人物代表了作者的观点,是正义的力量,反面人物则是作者所要抨击的一种人和是社会现象;矛盾也设置得很好,xx人物与xx人物的矛盾或是xx人物与xx这样一种生活社会状态的矛盾;有矛盾,当然也就会出现悬念,全片共设置了x处悬念,用未知数吸引观众现在的探知心理,使得影片更加得精彩诱人;同样,导演的拍摄也具有相当的激情,处处洋溢出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之情,让观众被其深深打动;导演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悲剧性情感也回肠荡气,让人动容;在xxx一段,演绎为了渲染悲剧感,让xxx人物去xxx,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难以忘怀;第三段评片名、评故事:影片的名字同样让人浮想联翩,简短的x个字,就把影片的主题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一语双关向日葵,一方面是说父亲所喜欢花种,更重要的是说明父亲始终教育儿子要自要走正道,像向日葵一样永远朝向阳光,而他自己,就是那个指引儿子走正道的太阳;影片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情节也精彩纷呈,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一种隐喻的社会意义,告诉人们xxx影片的教育意义,比方向日葵通过塑造父亲这一伟大的形象,歌颂了为自己儿女辛苦付出的父母亲,赞扬了人性光辉美好的一面;而且这种社会意义,导演并不是通过一味地讲大道理去教育观众,而是以一种讲故事的方法,通过一个微不足道甚至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来折射一个大方向,讲述深刻的哲理;影片在叙事方面具有很大的艺术性叙事结构常有平铺直叙的顺序、倒叙、插叙,还有戏剧式、散文式等;有人说过,好作品之所以成为好作品,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空筐”的效应,这个空筐可以装无数的东西,这就需要观众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作品进行再创作,把自己认为的哲理放进这个筐里;这样的作品为观众留下了丰富想象的余地,把思考的权利还给观众,它自己也就具有了更深层的涵义,从而爆发出更大的震撼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形象之所以有成千上万个,是因为莎士比亚高超的创作“空筐”的能力,而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xxx写出主角的名字,这同样得益于xxx导演手中高超的剧本和非凡的摄像机,给观众留下了一个“空筐”,留下了一段思考,留下了一段感触;第四段评视听语言:呈现在屏幕上的电影语言是影片必不可少的灵魂;本片共在光线、色彩、音乐方面有三个成功点;光是电影语言的第一要素,作为影片视听方面的成功之一,光线的运用别具一格;﹙红高粱结尾处男主人公拉着孩子站在女主人公的尸体旁边,表现男主人公像雕塑一样的形象,表现了他高大伟岸的艺术形象;还有光线照在人脸部的亮或暗示怎样表现人物此时的心理或是怎样隐喻主题;﹚除却光线,导演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匠心独运;色彩可以作用与人的眼睛后使人产生相关的心理温度感和距离感,不同的颜色也可以象征不同的寓意;随后写该片的主色调及其带给观众怎样的感受或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基调氛围色彩也会给与观众视觉冲击力,辛德勒中全用黑白色,只有一个原先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后来进了焚尸炉,她是穿着红衣服,能刺激观众视觉,产生同情心理;在影片中,色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得影片上升了一个新的艺术层次,在表情达意方面更加引人入胜,这是视听成功之二;最后说说声音的成功运用;在人物的对话中,导演所配置的台词写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成功地刻画出xxx人物的xxx形象,并表现出xxx人物的xxx心理;有旁白可以简略的点一下旁白的作用;除了人声,影片的音乐运用也显示出了导演非凡的创作能力;举出一处音乐运用,并写明该音乐的起止处,或是发生处,是什么样的音乐,凝重还是舒缓,欢快还是悲凉,诡异还是恐怖,霸王别姬中小豆豆断指这一段,运用了鸽哨、板胡、京胡等乐器,表现此时的凄凉,也暗示了影片的悲剧性;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捡到米兰一根头发,并用手捋了三回,音乐在第三回时出现,如同从阳光里流淌出一般,表现爱情萌芽的纯洁;也可以讲讲声画对立,声画不统一,具有别样的艺术功用;有了光线、色彩和声音的相得益彰,影片成功地表现了它xxx的主题立意,让观众印象深刻;第五段评视听语言:影片的镜头运用也值得一提;影片总体风格xxx,所以较多地运用了xxx蒙太奇还是长镜头,要是蒙太奇,就具有跳跃性与象征性,要是长镜头就是如实地做着纪录,还原影片真实一面,给观众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列举一个蒙太奇,并说出功效;可可西里中,先拍摄了一下队长坚定的表情,又拍摄了连绵壮美的大山,象征了队长的英雄形象;除了这些,影片还运用了一个较有表现力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就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能够具体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表情,从而折射出人物的心理世界;集结号后半部分,连长谷子地被审问军大衣从何而来时,摄影机拍摄他嘴里叼着烟的特写镜头,表现他内心的焦躁与愤慨,为他用凳子砸人做足了艺术铺垫;还有影片中很好地运用了一个x镜头推拉摇移等镜头,并介绍其效果,可可西里中一个队员不慎掉入流沙中,当他已经完全被流沙掩埋时,摄影机用拉镜头拍摄沙漠中孤零零的汽车,仿佛什么都不曾有过,表现出保护藏羚羊的艰辛和救援队舍生忘死的精神疆界;以上分析说明,镜头是表现影片主题的最好方式,在本片的xxx一段,导演运用了一个x镜头快镜头、慢镜头、长镜头,亦为本片添色不少;有了这些出彩的镜头,影片成功地刻画出一个XX的艺术形象,或成功地描摹出一段XXX的事,并从此折射出XXX的哲理,意味深长;第六段全文总结:一部好电影,就是一部好教材,也是一个神圣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在我们身边,它始终教育着我们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如何构建自我,而xxx,正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分享自空间。

致编导艺考生的影评写作分析和建议

致编导艺考生的影评写作分析和建议

致编导艺考生的影评写作分析和建议致编导艺考生的影评写作分析和建议如今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影视系列作品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影评成为了大家在朋友圈、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常见的文章。

那么对于参加编导艺考的考生来说,影评写作考试真的就如同我们常见的那种影评相同么?编导艺考的影评写作考察的是考生根据自身的编导艺考知识而对一部影视作品做出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所以,和大家常见的“影评”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编导艺考影评?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要点一:掌握写编导艺考影评套路。

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影视理论分析的学生而言,高校不会要求学生有很理论化的阐述,关键是要求真,写出考生的真实感受,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比如,考生可能在事先复习中看过相关的内容介绍或别人对影片、作品的评论,一味引用别人的想法是得不到高分的。

其次,表达方式要系统。

例如在表达“喜欢”时,要言之有据,列出理由。

避免空泛地讲大道理。

此外,应该尽量从正面角度阐述影片的主题。

建议:掌握一套写编导艺考影评的套路:开头部分,用简短的话将影片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写自己的观后感,认为影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第三部分,写影片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最后进行总结。

要注意的是,影片的主题思想应该和艺术风格相统一。

要点二:最忌讳胡编乱造进行命题创作,切忌胡编乱造。

考生应该从联系实际生活,有感而发。

这一环节主要考察三个要素:文字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想象力)和驾驭故事的能力。

要利用设置情节任务、矛盾冲突、渲染和铺垫等技巧展开创作。

考生应尽量从身边的小事写起。

要重点突出故事里面的人物,在人物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动人。

写文字要具有画面感,即提倡细节描写。

比如,到了一个地方,可以描述一下环境。

写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穿着、打扮、面部表情,来为人物性格服务等。

建议:编导艺考考生用第1人称来写故事,比较易于把握。

考前一周可以看一些成熟的微型小说,例如《故事会》、《读者》等,形成写故事的概念。

艺考生怎么写影评 9900字

艺考生怎么写影评 9900字

三一文库()〔艺考生怎么写影评 9900字〕(一)“评什么”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

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

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

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

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

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二)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1、捕捉住感受点。

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

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

编导电影影评范文

编导电影影评范文

编导写影评格式和怎么写影评可以从这几点出发,寻找影评的写作思路。

把握新意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

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

实事求是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

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

同样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

掌握视听语言电影是一门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艺术。

了解电影的视听语言,也就是电影的具体表现手段,是真正读懂一部影片的关键所在。

当然啦,在专业考试中,不会对考生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但是!电影的基本创作手法还是应该掌握的,在影片分析的写作过程中,适当运用专业性的语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文章的专业水准,而这,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你的专业成绩。

累积观影经验要想提高自己的电影欣赏水平,多看电影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只有多看,才能使自己从一个普通的电影观众过渡到一个较高层次的鉴赏者,甚至准专业者。

而一定的看片量的积累,会成为你将来进入专业院校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作为一个高中生,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不多,要有选择地去看。

说实话,其实乐乐老师学习摄影专业来说,大部分会看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电影,以及画面色彩浓郁的电影。

求编导专业影评的万能模板第一大公式(通用公式):第一段:大体介绍剧情,表达出中心思想第二段:从导演意图出发评论主题、导演思想等。

第三段:评论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情节,解释主题有什么样的帮助和作用。

第四段:分析视听语言,从摄影角度评论电影画面。

第五段:最后的总结,收官。

第二大公式(电影公式):第一段:先简单介绍导演的资历和过往成就,从而引出这部电影的背景。

编导艺考:影评写作格式与规范 (2)ppt课件

编导艺考:影评写作格式与规范 (2)ppt课件
题目,关键在于他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 中表达的信息,即题眼。在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时, 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当然,这个切入点就 要从题目开始入手了。影评的题目注重创新、新 颖、深度。影评题目越短越好,6-7个字为宜。
6 Page 6
开头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 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 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 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 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 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简 直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嫁接”等等。
9 Page 9
结尾 结尾,是解决ຫໍສະໝຸດ 题,即结论部分,就是一个漂亮的收尾。在结尾我们首先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 容进行一下总结,然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 达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还可以引用名言、 托物言志,让影评有一个好的收尾。
10 Page 10
昙花一现的永恒
开头:
——评张艺谋史诗巨著《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末备受瞩目的一部作 品,影片的爱国主题一直是影迷关注的焦点。而 导演与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演员的精湛演技, 也为这部爱国影片增添了不少艺术色彩,使之在 一般的主旋律电影中脱颖而出。
11 Page 11
中间——场面评论
《金陵十三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开场。李教官带领士 兵背水一战;一群秦淮河女人乘马车出现在镜头中,豆蔻 的琵琶被障碍物割断三根弦,发出凄凉的响声;教堂的女 学生孟书娟和同学到防空洞避难,遇到准备去为神父做殡 葬的殡葬师约翰,学生和约翰回到教堂,秦淮河女人们因 教堂厨师的关系也来到教堂,学生与秦淮河的十四个女子 关系不太融洽。起初约翰放荡不羁,在教堂谋取利益,嘲 弄死去的神父,与秦淮河女人们调情,后李教官英勇就义, 女学生被日本兵摔死,豆蔻和香兰在为死去小兵浦生取琵 琶弦的路上被日本兵凌辱致死,约翰顿悟而担起保护这一 群人的责任。喜爱音乐的日本军官长谷川邀请女学生在占 领南京的庆功宴上唱歌,约翰婉拒无果,秦淮河女人与学 生们冰释前嫌,一致决定替女学生前往庆功宴,但差了一 人,神父的义子陈乔治挺身而出男扮女装成为第十三钗。

艺考编导类专业影视评论写作方法

艺考编导类专业影视评论写作方法

艺考编导类专业影视评论写作方法:评论角度一、评主题:1、抗日斗争,揭露日寇罪行,歌颂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怀、崇高人性;2、生命价值与民族命运;3、对和平和期呼唤与社会的发展的期望;4、在人类之爱基础上不同文化观念的撞击与交融。

二、人物评论:1、单一人物;2、某类人物;3、对比性人物;4、从人物关系评析,如中外、父女、民族与宗族等关系入手。

三、场景细节:几次争论;手榴弹的出现;小刀的运用;几个人物对死的选择;照片的作用。

四、悬念设置:人物命运为主线,将人物经常处于生死关头,环环紧扣。

五、矛盾冲突:1、进步与反动、民族解放与法西斯专制;2、东西方观念;3、宗族。

六、叙事线索:三种时态,现在时着眼于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调节情绪、深化主题,给作者一个自由的叙述时空;过去时表现矛盾冲突与情节发展的主线;过去完成时重点在揭露日寇罪恶。

七、情节与节奏:战斗高潮与抒情段落的设置;紧张与舒缓情绪的起伏;镜头节奏快与慢的转换。

八、中外影片比较:与《拯救大兵雷恩》相比,同是以回忆形式讲述拯救生命与回归家园,但《黄河绝恋》避开为什么救人的争论,避免说教,容纳更多内涵;多种矛盾冲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鲜明个性;战争与爱情两条线索推进,更富有抒情色彩。

九、与《红河谷》比较:文明冲突的合理性;叙事特色强化故事性;人物塑造在对比中展现性格的发展,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有很多人认为看电影就看电影呗,评什麼?论什麼?但事实上,在你写影评的同时,也是让自己回溯在这一个半小时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烂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员,他们又是用什麼眼光来看?没人愿意制造一部人人唾弃的大烂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烂片是否有可取之处,是否制片.导演.演员们用著不同的想法来拍摄?这些,当你开始用心写影评时,你的思路会愈来愈清明,想的范围愈来愈广大。

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体会,也能将你的体会带给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评中,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进步了,看电影时能看到更多的细微末节,能感动到心灵的深处,那麼,你成功了。

针对高考艺术类编导影评写法(从影像、构图、特写、色彩、角度)

针对高考艺术类编导影评写法(从影像、构图、特写、色彩、角度)

电影艺术的影像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即影像和声音结合的艺术。

当然,“视”与“听”二者在电影中的地位是不相等的。

应该明确指出: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或者说,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为什么: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1895年──1927年都是无声电影。

爱森斯坦、格里菲斯、卓别林的影片影像的表现力可谓登峰造极。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据国外脑生理学者和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学者共同测试的结果:相同时间内,人们所获得的信息量,视觉信息是听觉信息的900多倍。

如相同时间内看电视新闻比听广播新闻的信息量多900多倍。

一个人看30公分厚的介绍一个城市的书,还不如看30分钟关于这个城市的录相。

③、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即: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我们可以联想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的感受。

四周的世界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你和银幕上的人们。

你会用“民子”(《远山的呼唤》的女主角)的眼睛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耕作”;你会用因“民子”对“氓田”的一席话(在火车上)和“耕作”一同流下感动的泪水。

《黄土地》:一个考生在一个小县城里看了十遍。

《黄土地》的主人公是谁?──是“黄土地”。

“黄土地”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他静静地站在那里,温厚地注视着我们。

面对“黄土地”,我们感到一股灼热。

我们甚至不能迎接他的目光。

这就是影像的魅力。

这就是影像的神奇。

所以,我们学习电影,首先要掌握好影像的各种元素。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是镜头。

影像是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的。

一部故事片一般由400—800个镜头组成。

如何划分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是以下各种解释中的哪一种:一个景物:一座山,一所楼,一棵树,一个人……一个景别:一个远景,一个全景,一个中景,一个近景,一个特写……一段时间:一秒钟,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一段长度:一呎(一呎=0、3048米)。

──都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艺术的影像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即影像和声音结合的艺术。

当然,“视”与“听”二者在电影中的地位是不相等的。

应该明确指出: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或者说,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为什么: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1895年──1927年都是无声电影。

爱森斯坦、格里菲斯、卓别林的影片影像的表现力可谓登峰造极。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据国外脑生理学者和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学者共同测试的结果:相同时间内,人们所获得的信息量,视觉信息是听觉信息的900多倍。

如相同时间内看电视新闻比听广播新闻的信息量多900多倍。

一个人看30公分厚的介绍一个城市的书,还不如看30分钟关于这个城市的录相。

③、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即: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我们可以联想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的感受。

四周的世界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你和银幕上的人们。

你会用“民子”(《远山的呼唤》的女主角)的眼睛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耕作”;你会用因“民子”对“氓田”的一席话(在火车上)和“耕作”一同流下感动的泪水。

《黄土地》:一个考生在一个小县城里看了十遍。

《黄土地》的主人公是谁?──是“黄土地”。

“黄土地”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他静静地站在那里,温厚地注视着我们。

面对“黄土地”,我们感到一股灼热。

我们甚至不能迎接他的目光。

这就是影像的魅力。

这就是影像的神奇。

所以,我们学习电影,首先要掌握好影像的各种元素。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是镜头。

影像是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的。

一部故事片一般由400—800个镜头组成。

如何划分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是以下各种解释中的哪一种:一个景物:一座山,一所楼,一棵树,一个人……一个景别:一个远景,一个全景,一个中景,一个近景,一个特写……一段时间:一秒钟,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一段长度:一呎(一呎=0、3048米)。

──都不对。

正确的应该是马尔丹的定义。

马尔丹讲: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电影刚诞生的时候,没有镜头的概念。

整场拍一个镜头,然后整场整场地接起来放映。

格里非斯开始才有现在意义上的镜头的运用。

它使电影影像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电影从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影像构成—构图影像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内容?林格伦讲:“一个镜头的结构要受无数因素的支配,不过这些因素总起来可分为三个主要项目:第一是主要形象本身的运动和形式;第二是摄影机和主要形象的相对运动和位置;第三是照明主要形象的方法。

”波布克讲:①、胶片本身──各种不同底片的性能和特征;②、构图──在一个画面内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置;③、照明──每一个场面的照明性质和质量。

我们从六个方面讲:①、构图②、景别③、角度④、运动⑤、照明⑥、色彩六个方面其实是互有关连的。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电视25格)。

在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好构图元素?处理好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元素,起码应考虑以下三点,或称三原则,即:①美学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则。

其中,“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单个画格的构图而言。

而“变化原则”则是就整个一部影片的构图而言。

特写特写是电影元素中的一种特殊元素,它多用来表现人的头部,和被摄主体的细部。

特写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

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3、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活的认识。

4、特写与“好莱坞的介绍方式”“好莱坞的介绍方式”:例子:《鸟人》:例子:《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心在手上”《花边女工》结尾:《我的美国叔叔》《红色的沙漠》《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的特写。

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张给我们看。

放大和夸张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张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张了。

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

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①、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

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

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电影影像的角度一、镜头角度的划分两大类: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1、垂直变化:①平角;②仰角;③俯角。

(示意图):平角:电影中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

注意:电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视力水平线的平角。

有些影片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便采取压低平角,即变成儿童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甚至是动物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儿童:《城南旧事》、《锡鼓》;动物:《库车》、《白比姆黑耳朵》。

仰角、俯角:仰角、俯角是电影镜头的特殊角度。

2、水平变化:正面(0度),侧面(90度),背面(180度)。

正面角度: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

另外,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

侧面角度:显得活泼、自然。

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

背面角度:显得含蓄、丰富。

在一部影片中,所谓的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不是绝对的0度,90度,或者180度。

它们应该是0度〉90度〉180度。

二、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角度在电影中异常重要。

具体作用如下: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主观镜头。

(“单视线”:剧中人)《后窗》2、表现制作者的视线,表达制作者的主观评价:(“单视线”:制作者)《鸟人》:“鸟人出场”。

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的视点合一。

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

(“双视线”:剧中人、观众。

其实也是“三视线”包括制作者)《法国中尉的女人》:“安娜离去”《阳光灿烂的日子》:“窥视跳舞”《美国往事》“与莫胖子重逢”《风柜来的人》“海边起舞”。

4、刻划人物:《黄土地》拍翠巧几次挑水,开始是俯角,后来是仰角。

5、剧作作用:《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心在手上”。

《法国中尉的女人》“海边相遇”。

《一个与八个》老烟鬼。

《花边女工》结尾。

6、表现独到的生命体验:侯孝贤的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扔书包”《阳光灿烂的日子》:“遭遇画中人”7、境界与升华:《喜宴》结尾:三、角度与景深电影镜头角度的核心是一个“视点”问题,一个“怎么看”问题。

电影镜头景深,是一个场面调度问题。

但是,说到底,它也是一个角度问题。

首先,电影镜头的景深是指一个镜头中的众多被摄物之间的关系。

其次,景深镜头是电影镜头中的、包含制作者特殊想法的、制作者精心安排的特殊镜头。

最后,景深往往与双表演区、多表演区相关。

景深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1、清晰区与模糊区:所谓清晰区与模糊区,就是电影镜头的前景和后景,一个清楚,一个模糊。

主要有两种情况:A、双表演区,清晰区与模糊区相互置换。

置换代替了镜头的组接。

特别是日本电影(低成本),和日本、韩国的电视剧中。

这种处理的弱点是:显得不够专业,懒。

优点是:有一种特殊的神秘的效果。

B、表达主观的感受,即所谓的主观强调。

《一个与八个》老烟鬼。

焦点的由“实”到“虚”,写老烟鬼跨越两个境界,写老烟鬼的灵魂的转变。

2、全景深:一个镜头之中,没有清晰区与模糊区的区别。

前景和后景同样清楚。

《法国中尉的女人》:“安娜离去”。

《美国往事》:“与莫胖子重逢”。

《风柜来的人》:“海边起舞”。

景深镜头往往是长镜头。

说到底,景深镜头是把十几个、几十个镜头安排到一个镜头中拍摄。

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场面调度。

需要注意的是:景深镜头在电影中又可以分为“运动景深镜头”与“静止景深镜头”。

“运动景深镜头”的核心是纪实,是表现生活的状态。

以欧洲电影为代表。

《阿基米的后宫的茶》:“工厂被占领”。

“静止景深镜头”则是一种东方式的距离和冷静。

以侯孝贤、杨德昌、李安为代表。

《悲情城市》开头。

《悲情城市》“医院救护”。

《悲情城市》结尾。

此时,我们已经进入了长镜头。

我们在长镜头部分再详细论述。

四、角度与艺术:比电影角度、或者说摄影机角度更高层面的是:人的境界,人的世界观,人的看生活的视角。

鲁迅选择的是阿Q,不是祥子。

侯孝贤选择是风柜,不是台北。

汤姆提克威选择的是罗拉,不是007。

时代上下五千年,社会三百六十行,至于我们人,更是芸芸众生。

你的选择是什么?你的视角是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视角。

《雨人》与《鸟人》,选择的都是不正常的人。

但是有差别。

贾樟柯的视角。

《张大吹》的视角:一个人的视角也会有变化。

父亲:朱自清的《背影》与我的父亲。

陈凯歌随着年龄变化,视角也有变化。

《黄土地》的视角是土地,是豪情万丈的“恰同学少年”时候的作品。

我一直认为:《黄土地》是陈凯歌最好的电影。

《孩子王》是极强的文化批判。

《边走边唱》很做作。

《霸王别姬》很好,是陈凯歌最成熟的作品。

陈凯歌有了儿子之后,更注意普通人的情感。

拍摄了《和你在一起》。

杨德昌从《独立时代》到《麻将》到《一一》。

我认为:《一一》是华语电影中最好的作品。

年龄的变化,视角也有变化。

现在杨德昌已经到了“一”了。

“一”是什么?“一”是最小,同样,“一”也是最大。

电影影像的色彩色彩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

红色: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黄色: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紫色:象征着高贵、牺牲……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由于色彩的这些作用,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问世,无疑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如果说,彩色电影之前的黑白电影是象劳逊所说的“摄影实际上是一个用光线进行绘画的过程。

”那么,黑白电影之后的彩色电影准确地说应该是“它不仅是用光线,而且是用色彩进行绘画的过程。

”彩色电影出现之后至今,色彩也象光一样经历了一个“不讲究”──“讲究”──“不讲究”的过程。

一、色彩出现在电影中的几种情况及作用1、色调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

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①、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鸟人》,写浪漫,用蓝色的冷色调贯穿全片。

《好男好女》,写绝望,全片冷色调。

《黄土地》,写对土地的爱,桔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金色的池塘》:写黄昏之恋,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②、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