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之色彩与构图艺术

合集下载

解读张艺谋电影的影像艺术

解读张艺谋电影的影像艺术

| 文化艺术解读张艺谋电影的影像艺术□何志婷/文在中国电影史上,张艺谋是极具话题性的一位导演,他凭借对影像艺术的大胆创新与个人特色的别致表达,不断创造银幕神话,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纵观张艺谋电影,其成功之处在于对影像艺术的极致把握,通过画面元素提升影片美感的同时,给予观众震撼的视觉盛宴。

因此,本文将以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为研究文本,从影像艺术的审美角度,解读其对于“色彩”“构图”等视觉元素的运用,深层探讨这些视觉元素产生的情绪与心理效果。

1 前言张艺谋的电影以强烈的影像冲击占据中国电影的一席之地。

夸张刺激的色彩、打破常规的构图、宏大的场景设置成为了张艺谋电影的特有风格。

张艺谋导演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将视觉美感运用到极致,让电影突破故事情节与演员表演的界限,拥有别样的视觉效果与美学价值。

解读张艺谋电影的影像,对张艺谋电影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具象化分析其风格特色,对之后的电影创作给予更多的启发和引导。

2 影像艺术之色彩:夸张且大胆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在色彩方面的敏锐性是非常强的。

在电影中也更善于使用大色块来展现画面,不仅增加了视觉冲击力,而且使得观众可根据色彩的呈现画面体会其背后的韵味与内涵。

张艺谋的色彩运用,与中国民间原生态的色彩形式息息相关,与社会、人生等形态与观念联系,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而让其电影具有了象征性与美学意义。

传统电影的而表现手法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与描述生活来再现社会实景,而张艺谋电影采取极简处理,减少人物对白,大部分情节使用画面元素表现方式,用颜色突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渲染,提升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影像形式。

对于张艺谋电影,色彩的角色与功能超越单纯的造型手法,构成了其独特电影语言形态,达到艺术塑造的审美高度。

红色作为张艺谋电影中的惯用色,是极具中国韵味的色彩。

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婚嫁现场,红色成为主色,高粱、花轿、盖头、绣花鞋等红色的特征生动展现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淳朴且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被世俗所捆绑而无所畏惧的人物形象被个性化塑造。

张艺谋《影》的美学思考

张艺谋《影》的美学思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镜头运用:通过镜头的切换和 剪辑,张艺谋成功地营造出一 种独特的视觉节奏,使电影更 具艺术感。
演员表演:演员的精湛表演为 叙事节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使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
04
电影《影》的主题美学
章节副标题
人性的探索
主题:探讨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角色塑造:通过角色的性格、行为展现人性的多面性 情节设置:情节转折表现人性的变化与不可预测 视觉效果:画面与色彩运用反映人性的心理状态与情感变化
情感
情感传递: 通过情节和 细节,传递 电影所要表
达的情感
情感共鸣: 引发观众的 情感共鸣, 让观众感同
身受
情感层次: 通过多层次 的情感表达, 让观众深入 思考电影的 主题和意义
叙事节奏的把握
剧情推进:张艺谋通过情节的 起伏和转折,巧妙地控制着叙 事节奏,使观众始终保持紧张 感。
音乐与画面:音乐与画面完美 融合,为叙事节奏增添了更多 的层次和深度,使观众更加沉 浸于电影的氛围中。
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观众更加深入地 理解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音乐对氛围的营造
音乐与画面结合,营造出 独特的视觉效果
运用中国传统乐器,强化 电影的东方韵味
音乐节奏与剧情发展相呼 应,增强情感表达
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为 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审美 体验
03
电影《影》的叙事美学
章节副标题
故事情节的构建
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回忆和现实交织展现故事情节 情节设置:悬念迭起,通过不断反转和高潮迭起吸引观众 角色塑造:个性鲜明,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展现人物性格 主题表达:深刻挖掘人性与社会现实,通过故事情节的构建传达思想内涵

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运用

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运用

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应用一、前言色彩意象是电影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有效的应用可以更好得表现电影的内涵可以让观众更好的感知电影的内在含义,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色彩意象,张艺谋在他的电影中对颜色有着特别的追求,他擅长通过对色彩的独特热爱和概括,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来唤起观众丰富的联想,进而更好的表现作品的主题。

他的电影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秋菊打官司》《黄土地》等无一不用了鲜艳绚丽的色彩,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亦即色彩之旅,色彩就是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写照,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或隐或现地呈现出来,深深地打上了他个人的印记。

二、张艺谋电影中的画面色彩一望无际的大红高粱地,如翡翠般的红高粱酒,桐红色的油脂皮肤、、、、、、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红高粱》红轿子、红衣服、红太阳、血红的天空、鲜血、、、、、、大量红色的运用色彩极为深郁、饱满、鲜艳、富有表现力,不仅是叙事的一部分,更奠定了电影的情感基调,热烈、饱满。

《大红灯笼高高挂》除了延续了《红高粱》中的红之外,又增加了红轿子,红灯笼、黑布套、蓝院墙白雪等色彩意象。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个呈静态的长镜头,凝固的空间,重压的气氛,正面的肖像描写,倔强而木然的月光,把观众置于颂莲所直面的不在场的画面之外继母地位,倾听她说“嫁人就嫁人”,“当小老婆们就当小老婆”,体味她的屈从与反抗,灰色也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基本色调之一,灰黑色的天空,灰白色的画面,青灰色德尔枯死的瓦片,充斥了观众的视觉空间。

而在《菊豆》这部电影中,整个院存在以蓝色为主调的夜色中静溢地等待黎明,这一画面在电影中出现了无数次,当天青从外面赶脚回来的时候,菊豆在杨金山折磨下呻吟,声音穿透了夜色,在整个时空回荡,加之各色鲜艳的染布,这一画面就具有了压抑、同情、抗争等含义。

《黄土地》当中,则以大面积的黄色土地、黄河、红嫁衣、红盖、头、黑粗布棉袄白羊肚毛巾来表现作者的感情,饱满、凝重、温暖沉重,土黄为主调,黑豹为辅。

论张艺谋电影的画面色彩与内涵

论张艺谋电影的画面色彩与内涵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 色彩使用既有自己偏爱 的主色调, 更有不同色彩的混合、杂糅、对比, 制 造出一种单一色调无法比拟的震撼效应, 且色彩对 比的强烈与和谐同影片情节的起伏形成了一致的关 系。 《我的父亲母亲》中父亲的黑棉袄与母亲的红 棉袄对比, 过去时空的彩色与现在时空的黑色对 比。父亲的黑棉袄反衬出母亲的绚丽动人, 过去时 空的彩色与现在时空的黑色则在对比中蕴含着和 谐。黑白是死亡、沉重的象征, 彩色是生命、浪漫 的象征。红色表达得更为细腻含蓄, 流露的是阴柔 之美。 《大红灯笼高高挂》灰黑色的天空、灰白色 的地面、灰黑的院墙、青灰色的瓦与大红灯笼的对 比, 冷色是暮气、腐烂的象征, 暖色是生机、自由 的象征。
看张艺谋的片子多了, 纷杂的画面逐渐从眼前 滤过, 最终沉淀的就是“色彩”二字。或许老谋子 摄影师的出身, 使他更钟情于用色彩来讲述古老的 中国文化与现代电影的复杂交融。那些大手笔的 红、黄、蓝使老谋子的电影在现实写生中呈现出更 多的浪漫色彩。
对色彩的选择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张艺谋 的热情不是寄托于叙事, 似乎也不去刻意深化所谓 的历史价值。其高明就在于用色彩语言冲击和洗涤 着中国人的视觉, 从而影响他们的审美心理。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认为: “《英雄》 色彩和服装都很漂亮, 电影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 但有很多色彩, 整体造型感很强, 色彩运用很奇 特。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 很容易给人矫 揉造作的感觉, 但在这个片子里结合得非常融洽。” 《英雄》把大漠拍到了极致: 万里长风中飞逝的两 匹孤骑, 或者是尘烟起舞, 铁甲武士在荒漠上排出 巨大的阵式, 旌旗恍如残血, 带着风沙的震耳吼 声, 伴随着铁盾金属撞击的敲打, 营造了一个令人 震动的世界, 以突兀的视觉冲击力赋予了色彩本不 具备的意识形态内涵。

浅谈张艺谋导演影片中的色彩运用

浅谈张艺谋导演影片中的色彩运用
关键词 : 张 艺谋导演影 片 色彩 运用


影 片的红 色情 结
来 强烈 的视觉 冲击 力 , 同 时又将色 彩 与故 光包 裹着 , 随 时可 能将其 吞没 。冷 暖色调
中对 美好 事物 的追 求 与 向往 , 体现 了主人
利 用色 彩 的变化表 达 主人 此 时生硬地 对立 着 , 象征 着主 人公 在逆境 张 艺谋 的电影之旅可 以被形 象地 称为 事 情节相 融合 , 推动剧情发展。 色 彩之旅 , 因为其 电影 画面造 型和情 感表 公 的内心情感变化 ,
满 目的红 色构 天 井支 架上 的红色和 黄 色的染 布 , 鲜艳 夺 红 色 的重要地位 : 其 一, 片头字幕 。如《 大 身 扎红 色束 带 的迎 亲 队伍 , 此处 的暖色调 具有强 烈的象征意义 , 显 红 灯笼高 高挂》 《 红高粱 》 《 菊豆》 《 英雄》 等 建 了影片浓郁 的色彩基调。贯穿整部 影片 目, 强烈而又特别 , 展现 了整 个故事情 现 出男女主人公 的爱欲与活力 。但在 这大 的片头 字幕都 是红 色的 ; 其 二, 在场 景、 服 的红色 , 使得 具有 反抗精 神 的人物 形象更 为鲜 片冷 色调包 围中的小块暖色终将逃 脱不 了 装 和道具 方 面都最 大 限度 地运用 了红 色。 节, 被 青灰 色“ 吃掉 ” 的命运 , 预 示着影 片的 悲 如影片《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中的红灯笼 , 《 红 活 。
甍 触镦 唷斯 充
浅 谈 张艺谋 导演影片 中的色彩 运用
口万


要: 在 张艺谋 导演的影 片中 , 色彩功 能得 到 了充分的发挥 , 传达 出了故事情 节本 身无法传达 的信 息 内容 , 极 大地 丰富 了电影

浅析电影《英雄》的色彩与构图

浅析电影《英雄》的色彩与构图

浅析电影《英雄》的色彩与构图《英雄》色彩与构图分析12广电 118522012007 刘海真《英雄》是导演张艺谋2002年的作品,是其转型执导的首部武侠巨制。

这部片子缔造了国产电影的全球票房神话。

不仅占了当年内地票房的四分之一,首次在本土打败了好莱坞大片,而且同时在韩国、日本、北美等地的票房也登顶。

不仅票房好,这部片子在国际上也享誉盛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英雄》讲述的是赵国四名刺客无名(李连杰饰)、长空(甄子丹饰)、一对儿情侣残剑(梁朝伟饰)飞雪(张曼玉饰)刺杀秦王(陈道明饰)的故事。

影片以荆轲刺秦的故事为原型,但是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以刺客无名和秦王两人的讲述展开几段色彩鲜明,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情节。

《英雄》的色彩运用唯美创新艺术,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一直被人研究称赞。

影片的色彩主要由黑,红,白,蓝,绿色各自占据不同情节,其中黑,红对比强烈,白,蓝,绿色也出现的恰到好处。

影片一开始的基调是黑色的冷色调。

身穿黑色铠甲的秦军士兵,黑色的秦王宫殿,宫殿里众多身穿黑色官服的秦朝官吏,以及身穿黑色铠甲的秦王。

这黑色给人一种压抑,威严的感觉,隐喻着连年的战争,局势紧张黑暗,危险随时存在,也象征着宫廷的威严,封建王权的至高无上。

无名也是身穿黑色衣服,显示其神秘,隐喻其刺客身份。

影片后面有出现秦士兵或秦宫殿都是运用黑色,黑色是影片的其中一个鲜明色彩。

无名给秦王讲述残剑飞雪的故事,影片运用了红色。

这一部分不仅各人物身穿全红色衣服,连赵国的书馆也是红色的,红色的墙壁,地板,书桌,写字用的朱砂,甚至连书写的字也是红色的。

整个红色的空间背景。

红色在这里有几层象征意义。

一方面红色隐喻着这几位侠客的国仇家恨,也象征着其内心的矢志抱负。

红色赵国书馆也隐喻着危险,果然之后飘扬着红色旗帜的秦大军到来。

飞雪身穿红色衣服,象征其内心爱的炽烈。

浅析《英雄》色彩与构图

浅析《英雄》色彩与构图

绿色
• 无名讲述的现实,残剑飞 雪归隐山林练字练剑,二 人身穿绿色衣服,象征两 人对宁静悠闲快乐生活的 渴望,希望和平。 • 残剑入秦王殿刺秦,宫殿 里布满大块大块的绿色布 帐,一方面有利于身穿绿 色的残剑藏身。绿色也象 征着和平希望,隐喻着接 下来残剑放弃刺秦。
白色
• 白色服装,白色荒漠,白 色表达苍白无力和放弃, 隐喻着刺秦的失败 • 残剑飞雪离世,为了天下, 这是纯洁的,又是神圣的。
英雄
英雄
• 导演张艺谋02年作品 • 以荆轲刺秦故事改编 • 讲述赵国刺客无名(李 连杰)长空(甄子丹) 情侣残剑(梁朝伟)飞 雪(张曼玉)刺杀秦王 (陈道明)的故事。
一·影片整体色彩
• 可以说主要由黑,红,绿,白,蓝这几种 色彩,分别占据影片不同情节,主要由人 物服装,空间场景体现。
黑色
• 影片开始黑色基调,身 穿黑色衣服的无名,黑 色的秦王宫殿,黑色的 秦军士兵,身穿黑色铠 甲的秦王等等 • 黑衣的无名,神秘,暗 示刺客 • 黑色秦王宫殿士兵等, 象征宫廷威严压抑,封 建王权的至高无上,连 年征战局势紧张黑暗。
红色
红色
红色
• 四人的红色穿红色衣服,象征其内心爱的炽热 • 红色的赵国书馆,红色的字,背景的红色, 隐喻危险的存在,果然之后飘扬着红色旗 帜的秦大军到来 • 无名讲述的这段故事以红色为背景,也暗 示其说的是谎话
蓝色
蓝色
• 秦王猜想的故事,画面转为蓝色,隐喻残 剑飞雪牺牲自己助无名刺秦,冰冷的现实 是伤感的,无奈的。
烛光
• 空荡荡的大殿里,秦 王面前5排跳跃闪烁的 烛光,象征秦王整日 担惊受怕,内心惶恐 不安。
对比色
• 黑色画面中突然出现 的白色棋子,打斗场 面变成全蓝色暗示无 名说的是谎话

张艺谋电影色彩

张艺谋电影色彩

张艺谋电影色彩一、张艺谋电影色彩的基调(一)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色调《红高粱》拉开了张艺谋电影主色调—红色的序幕,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一群古朴、野性的中国农民的传奇故事。

《红高粱》节奏明快、张弛有度,生动而浓烈的视觉形象,令业界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

导演在这部影片中以一场红色的风暴袭击观众的眼球。

红衣、红轿、红盖头等释放出的是野性、浪荡、激情和欲望。

在颠轿这场戏中,张艺谋第一次向我们展现他那仪式感极强的影像风格,红色的轿子在烟尘和土地的映衬下,犹如一团炙热跳动的火焰,再配以轿夫那低沉粗狂的嗓音,使得这场颠轿显得无比的奔放自由,张艺谋就是这样以自己对色彩的独到理解,用色彩将一些极为普通的场面看起来更为盛大更具生命力,用最大限度将影片的意义呈现给大家。

红色在影片中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尤其是影片的结尾,我奶奶为了给大伙送饭,倒在了日军的机枪下,弟兄们则同归于尽。

我的爷爷如同雕塑般站在高粱地里凝望,神秘的日全食染红了世界。

张艺谋大胆的用红色为基调,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作用和象征意义阐释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和民族气节。

由此将观众带出了影片中的现实时空,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内在生命的精神外化。

电影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势不可挡,对生命的赞颂响彻人心。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对中国传统封建家庭的批判,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寓意。

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泯灭被张艺谋浓缩在一个阴森封闭的院落里。

这个院落中条条块块都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压抑束缚,暗灰色的天空、地面、墙壁,冷静,腐烂的象征,除了头顶的那一角天空外再无其它出路,红灯笼成了唯一的色彩,是权利的象征,点灯、灭灯、封灯都像是在表演一套仪式,具有极强的威严感和冲击力。

在这一片死气沉沉的灰色中偏偏出现了一点点的红色,也许它会给人一些慰藉,但是事实它代表不了希望,是可悲的权利,是被控制着的人性。

红灯笼代表着女人地位,因此它不仅仅反映真实的“物”更参与了影片的“事”。

色彩的叙事给影片带来了浓重的隐寓象征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民族的心理精神带给我们的感触。狂乱的精神,扭曲的心灵这 大概就是哥特式的精神之髓吧。哥特音乐,也反映了一种类似的 厌世、冰冷、令人精神紧张而又凄美悲伤的压抑情愫,让人有一 种想释放,想冲破,这世俗牢笼的冲动。
后记 哥特式艺术的产生发展体现了精神对物质、唯灵主义与野蛮 文化的融合过程,外在的艺术形象,内心挣扎痛苦的人们内心深 处萌动着的神秘、诡谲的感受。它的神秘对现代生活在都市里的 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归宿的人们构成具有强大吸力的磁场。也许 他们和古日耳曼人一样都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归宿,一个可以让心 灵栖息的港湾。现实的残酷驱赶着人们为生存奔走,人们只能麻 木的作为,同时内心深处发出低沉的呐喊。哥特式的文化艺术形 式以其张扬的外在形式与低调的态度营造着一个深沉的光明的暗 黑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相信哥特式的精神会伴随人类 一路走下去。
注释: 1.沃林格尔:《哥特形式论》.张坚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P16
典型的电影代表作品《红高粱》中,张艺谋充分运用红色强 有力地渲染了狂热的野性、激情的爱欲、奔放的生命……。在红 高粱地里的野合一段,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我奶奶”一身红 棉袄红棉裤舒展地平躺在倒伏的绿色红高粱上格外醒目,形成画 面的焦点、形成此时剧情的焦点。片尾处“我奶奶”被日本兵射 中时,导演用慢镜头展现了“我奶奶”倒地的那一瞬间,眩目的
曲”,张艺谋的电影画面就时常给人这种感受,他“在处理画面 的构图、造型、色彩、用光等方面,体现了大陆新一代影人在艺 术上勇敢的探索——而且是成功的探索。”使观众们可以体会到 “艺术的存在、杰作的灵魂好像不仅取决于才干,而且也取决 于、并主要来源于根据画面的意义和节奏感对画面进行选择的艺 术。”
“每一个最重要的当代导演都有一种处理视觉画面的独特手 法。”用绚丽的色彩作为自己在电影艺术中的叙事方法是张艺谋 的独特之处,他认为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这与 大诗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 美学原则如出一辙。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对色彩敏锐的感受与天 赋的悟性,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张艺谋会根据自 己的体验与理解,大胆甚至夸张地运用不同色彩语言去表现影片 中不同的氛围环境、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等,很好地渲染了电 影主题,成功地塑造了他的电影风格。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给人印 象最深刻的就是红色,他对自己偏爱红色是这样解释的“秦晋两 地即陕西与山西在办很多事情时都会使用红颜色。他们那种风俗 习惯影响了我,使我对红颜色有一种偏爱,然后我又反过来去表 现这种红颜色。”这就是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 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 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 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因此,张艺谋的红色广泛 地用在了陕西为背景的电影题材中,如《红高粱》、《秋菊打官 司》。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画面;构图;艺术
1.引言 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一种艺术性的表演。它也是一种美 学、诗意或音乐的语言——它有句法和风格——是一种象形文 字、一种释读艺术、一种交流思想、传送意念、表达感情的手 段。张艺谋作为一位中国电影艺术家,在电影领域里享有盛誉, 他运用自己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创新的技术手段,赋予影像艺术载 体新的生命和内涵,在他的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多彩的画面, 张艺谋用自己新颖独特的电影语言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清新、唯 美、别致的镜像世界,以不同主题研究张艺谋电影的文章和评论 有很多,如女性意识、死亡主题、父亲形象、改编情节和后殖民 主义等等不胜枚举。本文将运用艺术学、影视学、美学、美术 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针对张艺谋电影文化进行研究,从电 影的色彩与构图艺术方面探究张艺谋电影艺术之美,寻求其内在 的艺术规律和精髓。 2.绚丽的色彩艺术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而画面中的色彩和构图 更是电影造型四大要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艺谋用一 个艺术家的不俗胆识大胆、夸张、灵活地运用色彩和构图,成功 塑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电影画面。欧洲原创电影的先锋安德列•德 尔沃曾说“导演一部影片,就是绘制一幅图画和撰写一部协奏
大众文艺
文艺评论
浅谈张艺谋电影之色彩与构图艺术
何茂艳 (华北科技学院 北京 101601)
摘要:本文针对张艺谋电影画面中的色彩和构图进行关注研 究,分析总结有代表性的典型元素,探析张艺谋电影画面之美,张艺 谋擅长运用美术中的色彩和构图,表现电影的气氛意境和创作者思想 内涵的传达。用画面美来诠释电影是张艺谋电影的内在规律之一,无 论是华丽的美,传统的美,真情的美、还是拙朴的美,都是美满鲜活生命力的精髓,这与“艺术美学以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审 美活动、审美规律及审美价值为研究对象”是相吻合的。
同。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哥特雕像 在人物面部表情上是运用比较自然 柔和的雕刻手法,而在无生命的物体 上,比如衣服的褶皱刻画上则是相对 粗犷硬朗的线条。而我们在这座新建 筑上看到的人物雕塑,就显现出了另 一种风格:无论是面部表情的刻画还 是衣物装饰的褶皱处理,使用硬朗的 线条抽象的表现,这可以说是哥特人 精神意志的外在表象的一种螺旋式发 展的象征。整体上看这教堂的装饰, 有些地方的装饰做了很抽象的概括, 非常简洁有力,而有些局部的装饰却 非常繁复,像盛夏的爬山虎结结实实的裹在建筑的外墙。这也许 和高迪想要在建筑商真实的反映圣经故事从而选择的表现方式有 关,而种强烈的差异大概也现了哥特精神在矛盾中挣扎寻求出路 的一种方式。无论如何,这座未完成的建筑是很成功的,恰似一 首凝固的音乐,时而舒缓,时而高亢。这座石头的建筑以其独特 的精神状态感召人。 哥特式艺术发展到近代,亦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展示了其巨 大的影响力。19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种以激情、超自然、幽深、 恐惧、阴郁……为基调的被称为“哥特小说”。这些小说营造的 氛围很像我们开篇时讲到的哥特神秘、激烈而又难以自鸣的日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