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美学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电影《红⾼粱》中⾊彩艺术的运⽤与赏析2019-09-30[摘要] 当前,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们视觉审美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种视觉艺术,图像是其造型语⾔,⽽⾊彩是其造型语⾔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
影视作品的画⾯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享受,⽽⼈的视觉感受在⼈的感官中最为强烈。
电影《红⾼粱》是最能反映张艺谋早期风格的⼀部经典作品。
电影中⼀个个油画似的场景,勾勒出了⼀个以红⾊为基调的“红⾼粱”世界,歌颂黄⼟⾼坡上的中华⼉⼥抗⽇⽣活的电影,⽤来祭奠那些激荡在⽆边⽆际的如⽕如荼的⾼粱地⾥的灵魂。
[关键词] 《红⾼粱》;⾊彩艺术;⼈性;魅⼒⾼粱,象征着狂野的、⾃然的⼈性,它们在风中劲舞,⾃⽣⾃灭,是世间⽣命万物的象征。
《红⾼粱》对红⾊渲染达到了⽆以复加的地步。
红⾼粱,红褂,红裤,红轿⼦,在烈⽇的灼烧下通红的汉⼦背,以及影⽚最后染满整个银幕的鲜⾎,既象征了⾯对恶势⼒的践踏,以最本质的⽅式进⾏反抗的原始⽣命⼒,也使整个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
《红⾼粱》,以浓烈的⾊彩、豪放的风格,歌颂了中华⼉⼥激扬亢奋的民族精神,叙事和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写实与写意联系得相得益彰,把电影语⾔的独特魅⼒发挥得淋漓尽致。
该部电影充满了神奇的⾊彩,它颂扬了⼈性的本质及⽣命的不可抗拒,对⼤⾃然⾊彩的运⽤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电影《红⾼粱》的⾊彩艺术效果《红⾼粱》中所营造出的以红⾊为基调的画⾯以及恢宏的氛围,部分来⾃于作者⾃⾝所注⼊的感情,部分则来⾃于客观事物烘托的意境,情境⾃然结合,“情与景会,意与象通”。
这正是影⽚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观众喜欢的魅⼒所在。
在这部电影意境的营造⽅⾯,⾊彩发挥了⾄关重要的作⽤。
⾊彩在电影创作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它主要依赖于⼈们的联想来获得,即⼈们通过⾊彩⽽获得的感受。
⼈物的内⼼深层次的刻画能够烘托其复杂的⼼理活动及其性格特点。
⽽要想在限定的较短时间⾥,有限的场景中来形象、细致刻画⼀个⼈的内⼼活动,那就需要能够让观众看到⼀个恰到好处的视觉载体,⽽美术⾊彩艺术的巧妙作⽤就恰好可以充当这⼀载体。
[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应用]电影中的色彩分析ppt
![[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应用]电影中的色彩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48083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3.png)
[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应用]电影中的色彩分析ppt摘要:色彩是电影中重要的艺术手段,著名导演张艺谋更是将这一手段发挥的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他执导的电影不论在思情意旨上,还是在电影美学探索上,都给中国观众、电影界乃至文化界带来心灵的震撼和视觉的冲击。
摄影师出生的他对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不断求索与创新。
关键词:张艺谋;色彩电影语言与一般语言不同,作为视听艺术,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语言”的独特性。
比如:文学是用文字来描写,音乐用声音来论释,舞蹈用动作来叙述,而电影则用画面来表现。
而画面当中,色彩所占据的分量无疑是很重要的。
张艺谋可能对色彩有天生的鉴赏力,或者是由于摄影训练的影响,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在哪个是很精妙。
色彩频繁而不多余,浓重而不俗气,超越现实而令人感到真实。
(一)多重意境的“红”色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色调,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对红色有着刻意的追求,红色象征着生命的动力和不可抗拒的情欲。
人们称他为“偏爱红色的导演”。
在所有色彩中,刺激幅度最强的是红色,它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在视觉上给人以感染力。
红高粱、红灯笼、红染坊、红棉袄、红辣椒、红兜肚、红衣女子等等。
在影片的布景上,他也格外注意色彩的搭配,就连家庭的室内装饰都令人难以想象地运用了各种鲜艳的颜色,除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外,更隐喻着看似平静的社会所存在的各种怪诞的问题。
《红高粱》中,红绒花、红盖头、红轿子、红兜肚、红高粱、红红的高粱酒、夕阳、鲜血、大火以及“我奶奶”透过红盖头看见的红色的天与地、“我爹”眼中的主观化了的血红太阳、血红天空和血红的高粱在飞舞。
这红色基调,经过张艺谋的修饰与夸张,一切都具有了无限的文化意味,携带了主观的审美信息。
它既象征着青春、生命、自由,又喻示着为争得这种自由同扼杀自由的恶势力所进行的充满血与火的肉搏以及付出的代价。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在这一片沉重的灰色迷雾中能有一点暖色调――红色,无疑会给人以一丝慰藉、一丝希望。
张艺谋电影色彩的运用分析_郭爱红

影视文学张艺谋电影色彩的运用分析◎郭爱红(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河南安阳455002)作为一门以视觉为主的艺术,色彩是永远都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他对色彩的重视与敏感是分不开的。
新时期下,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时期,怎样使色彩既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又能够彰显出中国电影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电影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实际作品,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人对这一课题的重视,推动中国电影的色彩使用以促使中国电影本身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一、张艺谋电影创作中的色彩使用概述(一)对电影色彩的绝对重视张艺谋是摄影出身,所以对电影色彩有着较为敏锐的感觉,他甚至将色彩视为影片的生命。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将色彩作为最为深刻的视觉语言。
在他的作品中,他经常使用色彩的对比、运动变化等,传达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并在构图、音乐等其他艺术元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电影效果得到空前的突出,营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氛围。
比如在《我的父亲母亲中》,当年轻的母亲,穿着大红色的棉袄站在雪地中,执著地等着父亲归来时,这一点大红色是如此的引人注目,不仅构成了一种画面跳动的美感,同时也渲染出年轻母亲对爱的坚贞和执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将色彩视为电影华丽的外衣。
电影的内容和思想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用恰当的视觉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而色彩作为人类最敏锐的视觉造型语言之一,具有独特的功效,能够形成一种视觉冲击,给观众带来视听感官的刺激。
比如《红高粱》中那霸道的血红,《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那令人窒息的灰白;《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金光灿灿和富丽堂皇等。
色彩更像是电影的一道华丽的外衣。
最后,张艺谋将色彩视为电影的生命。
在张艺谋的影片中,色彩其实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那就是一种生命和人性意识,即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出一种人类所共同的认识和情感。
论张艺谋电影的画面色彩与内涵

看张艺谋的片子多了, 纷杂的画面逐渐从眼前 滤过, 最终沉淀的就是“色彩”二字。或许老谋子 摄影师的出身, 使他更钟情于用色彩来讲述古老的 中国文化与现代电影的复杂交融。那些大手笔的 红、黄、蓝使老谋子的电影在现实写生中呈现出更 多的浪漫色彩。
对色彩的选择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张艺谋 的热情不是寄托于叙事, 似乎也不去刻意深化所谓 的历史价值。其高明就在于用色彩语言冲击和洗涤 着中国人的视觉, 从而影响他们的审美心理。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认为: “《英雄》 色彩和服装都很漂亮, 电影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 但有很多色彩, 整体造型感很强, 色彩运用很奇 特。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 很容易给人矫 揉造作的感觉, 但在这个片子里结合得非常融洽。” 《英雄》把大漠拍到了极致: 万里长风中飞逝的两 匹孤骑, 或者是尘烟起舞, 铁甲武士在荒漠上排出 巨大的阵式, 旌旗恍如残血, 带着风沙的震耳吼 声, 伴随着铁盾金属撞击的敲打, 营造了一个令人 震动的世界, 以突兀的视觉冲击力赋予了色彩本不 具备的意识形态内涵。
浅谈张艺谋导演影片中的色彩运用

一
、
影 片的红 色情 结
来 强烈 的视觉 冲击 力 , 同 时又将色 彩 与故 光包 裹着 , 随 时可 能将其 吞没 。冷 暖色调
中对 美好 事物 的追 求 与 向往 , 体现 了主人
利 用色 彩 的变化表 达 主人 此 时生硬地 对立 着 , 象征 着主 人公 在逆境 张 艺谋 的电影之旅可 以被形 象地 称为 事 情节相 融合 , 推动剧情发展。 色 彩之旅 , 因为其 电影 画面造 型和情 感表 公 的内心情感变化 ,
满 目的红 色构 天 井支 架上 的红色和 黄 色的染 布 , 鲜艳 夺 红 色 的重要地位 : 其 一, 片头字幕 。如《 大 身 扎红 色束 带 的迎 亲 队伍 , 此处 的暖色调 具有强 烈的象征意义 , 显 红 灯笼高 高挂》 《 红高粱 》 《 菊豆》 《 英雄》 等 建 了影片浓郁 的色彩基调。贯穿整部 影片 目, 强烈而又特别 , 展现 了整 个故事情 现 出男女主人公 的爱欲与活力 。但在 这大 的片头 字幕都 是红 色的 ; 其 二, 在场 景、 服 的红色 , 使得 具有 反抗精 神 的人物 形象更 为鲜 片冷 色调包 围中的小块暖色终将逃 脱不 了 装 和道具 方 面都最 大 限度 地运用 了红 色。 节, 被 青灰 色“ 吃掉 ” 的命运 , 预 示着影 片的 悲 如影片《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中的红灯笼 , 《 红 活 。
甍 触镦 唷斯 充
浅 谈 张艺谋 导演影片 中的色彩 运用
口万
摘
莉
要: 在 张艺谋 导演的影 片中 , 色彩功 能得 到 了充分的发挥 , 传达 出了故事情 节本 身无法传达 的信 息 内容 , 极 大地 丰富 了电影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电影《影》是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历史题材大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反映出权力斗争和宫廷文化中的妇女地位。
本文从色彩的特点和作用出发,探究电影中色彩对视听语言的影响。
首先,电影《影》善于运用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来表现情感和表达主题。
在电影的拍摄中,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和深浅程度,明度则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在电影《影》中,饱和度较低的画面常常出现在弱势角色和场景中,如女主角杨幂饰演的妃嫔杨贵妃经常穿着暗淡的衣服出现在画面中。
同时,颜色亮度低的场景也经常出现在宫廷内,这种局限和压抑的感觉与宫廷文化和权力斗争的主题恰恰吻合。
其次,电影《影》通过运用暗光和明光的变化来体现时间流逝和剧情节奏。
电影对光影的运用也是对颜色的运用,因为彩色的光束和白炽灯光会使用颜色滤镜以达到鲜艳、黑白和杂波的效果。
在电影《影》中,经常使用暗光来表现时间的蜕变和变化,如激动人心的战争场面中会有大量的动态炸弹和闪烁的火焰,这种场景让观众感到压抑和紧张。
最后,电影《影》运用透视和色彩的对比来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透视是指表现画面深度感的技巧,色彩对比则可以表现画面中光影变化的差异和对比效果。
在电影《影》中,经常使用透视来表现情感和主题,如影视重心的地位高于其他人物,通过透视的处理方式来提高权力的感觉。
同时,颜色的对比也表现在宫廷和女性地位的关系中,如红色与蓝色、暗灰绿色对比出女性在宫廷中的弱势地区。
综上所述,电影《影》通过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表达出人物情感、设定场景和反映主题,并通过透视和色彩对比来带给观众视觉冲击。
色彩不仅可以表现主角和配角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还可以反映出政治文化和主题角色对社会的影响。
因此,电影《影》中的色彩运用为整个影片增添了愉悦、感性和深度,使观众充分理解并体验到电影呈现出的意境和情感。
张艺谋影视色彩影评

影评无可否认,摄影出身的导演张艺谋,色彩从来都是张艺谋强项,不愧是成名的摄影专家,紫、红、蓝、黄、金、些许的绿和远处的白光,构成了整个构图都是完整的,在摄影角度是完美的。
《红高梁》的民族气概令人热血沸腾,《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气氛很中国,《英雄》的色彩和中国元素更是运用得一流,而《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影片中,尽是满眼金灿灿的宫廷色彩,华丽精致的布景服饰令人目不暇接,大呼好看,也只有张艺谋能把金色运用得如此大气,而丝毫不显俗气,让人盛赞《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置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象征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也映衬了生命力的强悍;红色基调同十八里坡的野性场景结合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弥漫在血红偏黄的色调中,继而响起高亢嘹亮甚至尖锐刺耳唢呐声,观众的视觉听觉整个情绪似乎都亢奋起来,久久压抑的之深的原始生命似乎即将的要冲动爆发,全片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
太阳的红,血色的红,高粱酒的色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在原始的封建的旧社会中,在整个几乎固化僵硬的时代,人们不无渴望一种解脱,一种超越自我的实现,而红色的象征是自由,是胜利,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时,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红色的扩张力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同样是红色,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旗袍,红色的空气,红色的权贵,却是红色的悲剧,被灯笼决定命运的女人们,整日在灯笼的下渴求着生命的所谓“绽放”,点灯,灭灯,封灯的过程,包含了多少凄凉与绝望。
灯亮点亮了女人的希望,灯灭,女人就是被熄灭的灯,而封灯的结局,是女人的命运的终结。
红色,给我们的影响最深是红色,红色本代表喜庆,但在影片中似乎不怀好意的讽刺,显得如此的刺眼,栽进这一片血红,便开始了不幸的人生。
黑色: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
就像黑暗势力,让人窒息在其中,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电影中的⾊彩艺术2019-10-10摘要:作为电影“格式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彩在丰满⼈物造型、深化主旨意涵等⽅⾯发挥着独特的视觉冲击作⽤。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物――张艺谋⽆疑是⼀位将⾊彩游刃有余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师。
张艺谋电影中的⾊彩艺术不仅为观众奉献了异常华美的视觉盛宴,⽽且还成为彰显电影艺术⽓质的符号化象征。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彩艺术;视觉盛宴摄影出⾝的张艺谋对⾊彩有⼀种近乎偏执的迷恋和敏感,观看他的电影,很容易被其影⽚中⼤肆渲染的斑斓⾊彩震撼,浓郁强烈、酣畅淋漓。
在“视觉消费”攫取“眼球”的21世纪,张艺谋不仅善⽤夸张刺激、⼤胆明朗的“浓墨重彩”营造令⼈难以抗拒的视觉冲击,⽽且巧于挖掘中国传统⽂化的内在寓意和深沉蕴涵,从⽽也为其在国际、国内影坛⾼歌猛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视觉盛宴的打造在张艺谋的作品中⾊彩不再仅仅是电影的⼀种附属表现,⽽是被赋予了独⽴的审美特质,时时传达出导演本⼈的思想观念。
在他苦⼼孤诣营造的镜头美学中其对⾊彩的有⼒掌控和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在中国形形⾊⾊的导演中可谓绝⽆仅有,⽆论是其处⼥作《红⾼粱》中彰显⽣命活⼒与不可抑制原始情欲的⾎红,《⼤红灯笼⾼⾼挂》中象征封建权势阴冷、抑郁的暗红,《满城尽带黄⾦甲》中烘托雍容富贵的铺天盖地的⾦黄以及《英雄》中喻义不同故事的红、⽩、蓝、绿、⿊等诸种颜⾊的场景调度⽆⼀不在丰富观感体验、刺激观众⼼理、调动观众情绪等⽅⾯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这种⾊彩盛宴下产⽣的画⾯和视觉震撼已经远远超过故事情节本⾝。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彩是电影语⾔的⼀部分,我们使⽤⾊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光与影象征⽣与死的冲突⼀样。
”或许是出于摄影专业的敏锐直觉,或许是张艺谋的有意为之,张的作品总是以夸张、饱满的⾊块张⼒烘托影⽚主题所需的情感基调和氛围,从⽽弥补其影⽚故事性的某些不⾜。
作为⼀种形式美感,虽然⾊彩看似恣意,实则是作为某种道具或隐语与⽚中的特定情绪以及深层含义相得益彰(如《红⾼粱》中野合段,⾼空俯拍下随风狂舞的铺天盖地的红⾼粱暗指⽣命的肆意张扬和狂放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