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柳永对比
揭秘宋朝为什么苏轼笑话秦观学柳永?诗词创作的反三俗

揭秘宋朝为什么苏轼笑话秦观学柳永?诗词创作的反三俗这个问题是:为什么苏东坡说秦观学柳永作词?苏东坡认为学柳永不好吗?前言苏东坡二戏秦观苏东坡、秦观、柳永三人都是北宋的填词高手,但是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词风更接近于柳永,苏东坡也不止一次的把秦观与柳永作比,虽然是开玩笑,但是秦观似乎不太爽。
下面是两则诗话里的记载:高斋诗话: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
''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
''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另有宋叶梦得《避暑录话》: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本隋炀帝诗也,少游取以为《满庭芳》辞,而首言“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尤为当时所传。
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露花倒影”,柳永《破阵子》语也。
苏轼在四学士中最喜欢秦观,对其作品一直赞赏有加,但是对于他的词作却认为“气格为病”。
曾经笑话他说“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苏轼两次拿秦观比作柳永,明显不是表扬而是善意的讽刺。
一、柳永是什么人柳永,排行第七,因此苏轼会称之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慢词开拓者,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据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的生活年代是(约987年—约1053年),苏轼(1037年—1101年),秦观(1049年—1100年),可以看出柳七从年龄上是二人的老前辈了,另外在填词上也是老前辈,苏轼中年才开始学习填词,柳永填词的时候估计还没有苏轼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柳永是必须知道的人物,他的经典之作也是必学课程,特别是”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被王国维拿来用在了三种境界理论之中,更是令人仰视。
柳永的词集秦观的词集周邦彦的词集

柳永的词集秦观的词集周邦彦的词集
【最新版】
目录
1.柳永的词集:开创了新的词风,主题广泛且具有现实意义
2.秦观的词集:以婉约柔情为主,展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3.周邦彦的词集:注重形式美,融入了音乐、绘画等元素
正文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词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浓厚的音乐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柳永、秦观和周邦彦分别是北宋、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们的词集各具特色,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词歌文化。
首先,柳永的词集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的词作广泛涉及爱情、离别、江南风光等主题,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表现市民生活的现实题材。
柳永的词风清新明丽,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他的词作中,以《雨霖铃·寒蝉凄切》等为代表,充分体现了他对词这种文学形式的拓展和创新。
其次,秦观的词集以婉约柔情为主,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秦观的词作注重情感的表达,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他的词风柔美婉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秦观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周邦彦的词集注重形式美,融入了音乐、绘画等元素。
周邦彦的词作以形式严谨、结构完整著称,他的词风雅致优美,既具有音乐性,又具有绘画性。
在他的词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词的形式和技巧的探索和实践。
代表作品有《苏幕遮·碧云天》等,这些作品使周邦彦成为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
总之,柳永、秦观和周邦彦的词集各具特色,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
的词歌文化。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3.13《柳永词二首》素材 柳永秦观《望海潮》比较赏析

柳永、秦观《望海潮》比较赏析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弃千钟。
将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颇多共同之处。
杭州和扬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柳、秦分别将这两个大城市当时的盛壮展现在我们面前。
上片同写所见之景,发调高亢,交待了城市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总括了城市繁华富丽的气势,接着由风物到市民到仕宦,铺叙城市景物之优美,生活之豪奢。
下片也都极尽了描摹之能事,繁盛的场景跃然纸上。
可以说,用铺叙展衍的手法来描摹城市风物景色,二人可谓同出一辙。
而柳永作为婉约词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望海潮》词调的创调者,作为秦观以前时代的词人,对秦观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尽管秦观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的这首《望海潮》却是反驳的最好证据。
李清照《词论》中评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但秦观这首词,故实甚多,也颇具富贵之态。
这种长于铺叙的手法,难道不正是柳永词的特点吗?当然,秦观此词也有自己的特点,与柳词有不同之处,也是高明之处。
在秦词的下片,词人将隋炀帝时之扬州与词人时之扬州作出对比,在一盛一衰的变迁中抒发古今兴亡的感叹,起伏跌宕,感慨良深。
昔日的纸醉金迷如东流之水随时光而流逝,时过境迁,情绪悲凉。
而最后一句“一饮弃千钟”,又颇具豪逸之气,展示了秦词的不同气象。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贺灵;向德俊【摘要】柳永和秦观都是婉约词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他们的词音韵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被视为婉约之正宗。
这些词主要用来表达归恩情结,有着对人生苦短、光阴难再的哲理性思考。
%Liu Yong and Qin Guan graceful to se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ds, they word phonological harmonic of the Unit- ed States, the Charm chief win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as graceful as the Orthodox. The large number of the climb theme word, I will be a simple comparison that their word is mainly used to express the normalized thinking Complex; deep sustenance in the word; has a right to life is short, time can no longer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long with a brief on Liu Yong Qin Guan.【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柳永;秦观;登高题材【作者】贺灵;向德俊【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柳永(987——1053)[1]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他在词的音乐体制、词调、创作方向、情感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具开创之功,论者甚众。
婉约派六大词人——温庭筠、李煜、柳永、晏殊、秦观和李清照,你了解几个?

婉约派六大词人——温庭筠、李煜、柳永、晏殊、秦观和李清照,你了解几个?众所周知,唐诗、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两大瑰宝,宋词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今天,我们聊一聊词坛上婉约派的六大代表人物。
1、温庭筠为什么把温庭筠放在第一呢?相信诗词爱好者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原因,温庭筠对于词坛来说,可谓开山祖师,是绝对的前辈,按资历来说必须第一位!除了资历,实力当然也很重要。
其词作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
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2、李煜这个人物也是大名鼎鼎,当然,很多人对他“南唐后主”的称谓可能更熟悉,李煜可是个全能人才,诗词、书法、绘画、音律样样皆通,如果放在现在,不知道能迷倒多少少女,其代表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十分可观的。
比如著名词有《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相见欢·林花谢了桃红》、《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等。
清朝才子纳兰性德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可见,纳兰性德也是极其推崇李煜的!3、柳永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除此以外,宋代很多著名词人都深受柳永影响,如秦观、周邦彦、黄庭坚等。
4、晏殊很多人觉得在宋词上的成就,晏几道要高于晏殊,因为晏几道诗词的情怀、格局要大于晏殊,可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晏殊在婉约词上要胜于晏几道,晏殊的伤春、惜春、离愁别绪、更细腻,更真实,思想感情表达的也更纯粹。
千古风流 一样离情——秦观《满庭芳》与柳永《雨霖铃》品较

千古风流一样离情——秦观《满庭芳》与柳永《雨霖铃》品较木亚沙尔.阿不来提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01 中国文学史上,词到宋代达到顶峰,被认为是宋代文学的代表。
明以后人们从词的风格来划分,把宋词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
婉约是婉转含蓄的意思,婉约词在内容方面写离愁别绪,儿女情长,在艺术形式方面注重结构缜密,音律和谐,语言圆润,具有委婉阴柔之美。
北宋中期柳永与北宋后期的秦观都是婉约派大家,《雨霖铃》(寒蝉凄切)与《满庭芳》(山抹微云)分别是二人的代表作,所描写的都是于清秋时节与心爱的歌女分别的情景。
在当时影响甚大,传唱极广,艺术水平又都很高,被后世词论家称它们为别离词之双壁。
苏轼有诗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华倒影柳屯田”,也将秦少游与柳三变相提并论;蔡小石(宗茂)《拜石词序》云:“词胜于宋,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秦、柳以情胜,而其派乃分。
”将秦、柳归为一派自有其道理,然二人亦有不同之处。
现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与《满庭芳》(山抹微云)为例,简单比较二人风格之异同。
相同点大致总结如下:第一,两者创作时年龄、背景很相似。
两位词人虽长在不同年代,柳永卒年1053年,秦观出生在1049年,但两人年过三十岁仍不得志,正所谓仕途失志,情场得意,以填词为乐,聊以自慰。
两词写的是别情,但无不流露出功名失落之后的凄凉孤独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点染了孤独寂寞、没有着落的心情。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凄清的景物衬托出悲凉的心情。
第二,两词的内容、情调相同。
两词都以离别、相思、柔情为其基本情调。
此中之情,具体来讲包含几种情:别时之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面临分别,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又要从何说起,说了又有何用呢?细致入微地描绘出离别场面之凄婉动人。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写出儿女情长,泪沾衣襟的场景。
别后之苦:“念去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别后越离越远,脑里是一片迷茫。
秦观《望海潮·秦峰苍翠》原文译文赏析

秦观《望海潮·秦峰苍翠》原文|译文|赏析《望海潮·秦峰苍翠》是宋代文学家秦观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描写春秋时吴越历史遗迹,下片写汉唐时期文人风韵,赞美了越州的人杰地灵,表达了作者人世沧桑的伤感。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望海潮·秦峰苍翠》原文宋代:秦观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
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译文及注释译文秦望山青绿秀丽,若耶溪清凉幽雅,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
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
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迹太湖的西施,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总是感叹青春易失,欢娱难久呢?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样,留名青史?不过倒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不为名利所累,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注释⑴望海潮:由柳永创调,此调咏钱塘(今浙江杭州),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原调开阔博大具有盛气。
[2]⑵秦峰:即秦望山,在会稽。
⑶耶溪:即若耶溪,在会稽。
溪旁有院纱石,相传西施尝浣纱于此。
⑷千岩万壑(hè)争流:据《世说新语。
言语》载,顾恺之从会稽游玩回来,有人问他那里景色如何,顾回答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⑸鸳瓦雉(zhì)城:鸳瓦,即鸳鸯瓦,喻瓦之成对者。
雉城,指城上齿状小墙,又名雉堞、女墙。
⑹谯(qiáo)门画戟(jǐ):谯门,楼下城门。
画戟,戟上施有彩画者。
⑺蓬莱燕阁三休:蓬莱燕阁,即蓬莱阁,系游宴之所。
柳永《雨霖铃》和秦观《满庭芳》对读

柳永《雨霖铃》和秦观《满庭芳》对读
陈子良
【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卷),期】1995(000)011
【摘要】柳永和秦观都是北宋词坛上婉约派的大家,如果把柳永的《雨霖铃》和秦观的《满庭芳》回环对读,细细玩赏,则韵味宛然。
柳永《雨霖铃》词云: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陈子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从《满庭芳》《雨霖铃》看秦柳词风之异同
2.永世不别"雨霖铃"——柳永《雨霖铃》简析
3.念雨闻铃——读柳永《雨霖铃》有感
4.千古风流一样离情——秦观《满庭芳》与柳永《雨霖铃》品较
5.授人以渔趣味教学——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与秦观比较:
相同之处:柳永和秦观是宋代两位重要的婉约词人,同样以爱情题材的词作见长。
而秦观词作又历来被认为“远祖温韦,近承晏柳”,明显受到柳词的影响。
故两者有相似之处,即主要书写男女之情,爱情诗为主。
不同之处:柳永主要生活在民间,没有直接地师承关系,他的创作直接来源于民间生活,面对的对象是底层人民。
秦观受业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面对的对象是士大夫,受传统诗教濡染较深。
1.题材:柳永题材更为广阔,秦观主要为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个人身世不幸为主,而柳永则还有羁旅行役以及都市生活之词。
如[八声甘州]以及[望海潮]等。
2.语言特征:柳永的言情词既有通俗浅白的风格,又有绮丽软媚的风格。
秦观语言清新,明白晓畅,工笔细摹,追求情景融合,留不尽之意与言外。
柳永1.化用前人诗句运雅入俗,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如[雨霖铃]中,有日本学者对其考证,认为其整词均有借鉴成分。
2.大量运用口语入词,使词明白晓畅。
大量运用副词、代词,语气词等,如“人人”“伊”“如何”“奈何”“争”“怎”等。
3.柳永词的语言风格以绮丽软媚为主。
表现在写人用拟物手法,写物用拟人手法,景物或实物谴词色彩浓丽,情调妩媚。
秦观1.化用前人诗句且技高一筹,“恨如芳草,萋萋剗尽还生”化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工于炼字,捕捉痕迹。
还善于叠字及用典。
“山抹微云”中“抹”字。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二句,词用此二典故,表示收书时的心境)秦观这首《踏莎行》用典之密、之广都很堪圈点。
其用典之巧妙、化用之无形亦足以称道。
3.语言风格用语清新,明白晓畅。
“专注情致”,用字清新,(较少)运用民间口语,但不如柳永直露近俗。
3.表现手法上:柳永以赋为词,秦观以小令为词。
柳永:铺叙与白描的手法,往往直抒胸臆。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炉,淋漓尽致而又层次井然。
如[雨霖铃]眼前与别后之景,分两层铺写,“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直抒胸臆。
直陈其事,层层铺叙,脉络分明。
描摹形象工笔描绘,详尽完备,着眼于形象本身,寸笔不离所描写对象,意随笔逐,犹恐不及。
缺乏含蓄蕴藉的言外之意。
秦观:较多细腻描写,小令手法弥补慢词创作中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效果,抒情不平铺直叙,善用曲折、顿挫的手法。
如[满庭芳]“暂停”后宕开一笔写追忆往事。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留不尽之意与言外,如[八六子]中,短短的词,运用五处情景交融的手法。
层层意象叠加的手法,营造一种凄离伤感又幽美的意境。
4.章法结构上:柳词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隐约的情节性,以线性结构为主;
秦观也不像柳永用赋的手法将情景分开来加以详细地描绘抒发,而是用比兴的手法将二者融合起来,形成鲜明的审美意象,凝练含蓄,以环形结构为主。
5.另外在对歌姬舞女的情感态度上,柳永则多是滥情,为游戏的态度。
其对妓女不免玩弄狎邪的态度。
《西江月》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
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用情专一而清澈,有感情,懂伤感。
说秦观词中多若《鹊桥仙》。